春晚(精选5篇)

  • 春晚(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春晚范文第1篇

2009的春节,终于在千千万万的人们的盼望中悄悄地来了,鼠年渐渐地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牛年。2008年是个不平凡的年3.14特大雪灾、5.12大地震、奥运、神七飞天。我认为2009年会比2008年更不平凡!2009年的春晚也应该是不平凡的!果然,2009的春晚比其他的春晚都好看,我认为最好看的就要数《本草纲目》、《不差钱》、《魔手神采》了。

《本草纲目》是周杰伦、侯高俊杰演的。侯高俊杰虽然只有九岁,但他的街舞技术连一些专业舞师都自叹不如。虽然他在台上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分钟但他从四岁就开始练习街舞了而且每天一练就是五小时!真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只要付出许多汗水就一定能成功!《不差钱》的山东风格一看就是赵本山的小品。但这次小品中不像以往那样赵本山是主角,这次他的徒弟:小沈阳、毛毛是主角,赵本山是配角了。小沈阳喜剧特色的表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毛毛也是一炮走红。《魔手神采》的作者刘谦是一个台湾人,他能上春晚就是一个成功。这说明海峡两岸是一家嘛。刘谦的那句“我只要半个小时的掌声”显得十分幽默。

春晚是每年都办的,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年年提高。毕竟中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要想人人满意是不可能的。我个人认为今年的春晚办的不错。

春晚范文第2篇

春晚――中国新民俗

《广播电视辞典》中这样解释“春晚”:“春节联欢晚会是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之一,创办于1978年,1983年起改为现场直播方式,于每年农历除夕之夜播出。它的主要节目形式有歌舞、相声、小品、杂技,以及其他非文艺性节目,如各地欢庆场面报道、各种庆贺电报宣读、新年钟声报时等,是文艺性与新闻性相结合的、突出民族大团结和社会安定的、振奋民族精神的、形式和风格多样的综艺晚会。它已成为中国新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习惯。”现任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的刘铁梁教授说:“春节晚会实际上已经纳入了春节民俗,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民俗现象。就除夕的风俗习惯而言,晚会把千家万户都连接在了一起,这是在传统的社会中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过去,人们只是依靠时间的规定在各自的家里进行仪式性的活动。春节晚会呢,好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家庭之间互相独立的状态,这可以说是除夕民俗的一个大变化,变化了不等于完全和民俗传统割裂了,所以,也可以说是除夕民俗的一个流变吧。”

笔者认为,“春晚”这一新民俗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单一的传媒环境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推动下产生的。在大部分以宗教作为国教的国家里,由于有,这些国家的国民基本上都有自己几百年来一直沿用的宗教仪式和生活方式,现代传媒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生活并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更不会因此改变国民的生活方式。而中国则不同,20世纪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基本上粉碎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观念,农业时代的春节在当代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意义和仪式,剩下的似乎就只有“吃、喝、玩、乐”,此外再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仪式了。于是,国家出资策划的一台晚会,在春节期间给人们带去了一点节日的乐趣。“春晚”是利用电视这一现代传播媒介为全国人民制作的一道“精神宴席”,不管好不好吃,不管什么味道,至少在年三十晚上为人们捎去了些许欢乐和祝福。

1983年2月12日,黄一鹤担任总导演,策划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晚会,这次晚会以茶座式、点播式、直播式和有奖猜谜等相结合,著名艺术家侯宝林、袁世海、王昆、凌子风应邀担任晚会的艺术顾问,相声演员马季、姜昆,喜剧演员王景愚,电影演员刘晓庆担任节目主持人,还邀请到全国各方面的艺术家参加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此,中国电视史上揭开了“春晚”的序幕,并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的新民俗。

春晚――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之先河

“电视综艺节目是指在电视制作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而完成的节目。它具有多种文艺样式,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文艺节目,主要是将歌舞、音乐、舞蹈、杂技、戏曲、曲艺、新闻人物或事件等‘综合’编排在一起,具有‘集约化的信息传达方式’,一般指各种样式、各种风格、各种主题的综艺晚会。”

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从诞生伊始就备受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它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实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电视文艺开始复苏。时代要求电视节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广大观众服务,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自身的特点,“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晚”,最具中国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电视综艺节目由此产生。“春晚”的出现,掀起了一阵举办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潮。

199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综艺栏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它们以全新的样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观众参与的创作手法和现场直播的效果,引起了观众的普遍关注。这时的电视综艺节目更多的还是弘扬主旋律的东西,其娱乐功能是附属于政治宣传和文化教化之下的。

1997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出现,掀起了一股“娱乐至上”的热潮,它将电视的娱乐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它“作为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所张扬的是其个性化的传播理念,是对电视娱乐功能的放大和凸显”。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再次迎来一个创作高潮。2000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综艺频道)正式改版,包括《周末喜相逢》、《挑战主持人》等在内的34个栏目,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广大观众。此外,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幸运52》等益智类电视综艺节目也应运而生。它们集娱乐休闲与知识传播于一身,在知识与趣味、宣传与市场的双重变奏中探索出了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趋向。有理由相信,步入新世纪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春晚”可以说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走向兴旺发达的标志,它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从此蓬勃发展起来。“春晚”以电视媒介为载体,借助其视听兼备的传播,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表达出深刻鲜明的主题内容,以名主持人串联节目,选用著名艺术家和优秀演员参与演出,采用直播方式,将电视化手段与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的纪实性、叙事的艺术性、文学的表现性等融为一体,具有娱乐、趣味、知识、宣传、审美相结合的特点,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电视综艺节目。“春晚”从开始举办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几个春夏秋冬,它的不断探索、发展与创新也见证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时代性变化。“春晚”开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之先河,以它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必定会在21世纪的艺术王国里,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春晚――中国特色的媒介文化现象

如今,大众传播媒介不断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人类历史中,传播媒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挥着如此巨大的作用,具有如此巨大的价值,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一方面,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已逐渐形成大众媒介化趋势――社会生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被整理、呈现与保存;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形式和内容。

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在当代社会不仅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也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大众传播媒介既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动力,而且它也是文化存在、发展和传播的基本介质和载体。更多的情况

是,许多文化形式和文化现象就是大众媒介制造和特有的(比如“春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媒介本身早已成为商业化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大众传播媒介的诸多元素和特点已经深入到当代文化内部,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征。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当代文化就是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个体系、媒介运作方式以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观念,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于是,媒介文化变成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了。

可以说,电子媒介是当代媒介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介质。电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核心媒介和存在方式,它将文字、图像和声音完美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消除了文字传播中文字符号对某些受众的限制,任何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可以通过电视与声音和图像接触;另一方面,电视画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输,可以穿越广阔的空间,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从而实现“文化共享”。在当代社会。电视媒介发展迅速、渗透广泛,其影响已经遍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已成为媒介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改革开放政策,表明了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并开始融入全球现代化的进程。先行进入现代化的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传播媒介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角色,或者说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之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引导和开放搞活的大环境。以及如火如荼的“文化热”风靡全国,这一切都为中央电视台“春晚”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而一些有识之士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大胆进行艺术实践,终于揭开了“春晚”的序幕。可以说,“春晚”成了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更是最具中国特色和典型意义的媒介文化现象。

“春晚”面临的特殊困境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举办26届了。前后26台晚会在26年的不断修改创新中,越来越模式化,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然而“岁岁年年人不同”,明知难搞却必须年年搞,编导们一方面难以抵挡大显身手操持这一文化大餐的诱惑,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众口难调而导致的责难。这就揭示出“春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困境。

形式和内容的矛盾

每年的“春晚”都遵循“主题先行”的运作原则,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些主题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模式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具体表现在:节目类型上以歌舞、相声、小品为三大支柱,辅以其他节目形式和内容;节目编排上以歌舞开始、合唱结束(结束曲目几乎都是《难忘今宵》)、小品穿插、相声点缀、戏曲镶嵌;演员阵容上多为当年走红的明星、名人集体亮相;主题内容上主要是弘扬主旋律、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表现国家形象和民族团结、反映社会现实和道德风尚、盘点上一年的大事、喜事和热点现象等。然而“春晚”年年都要求“出新”,这就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

理想受众和实际受众的矛盾

从每年“春晚”的主题内容来看,它所期望的受众是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有整体大局观和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这样一批“理想受众”,这些受众应该具有较为固定的性格和特定的文化心理特征。然而,观看“春晚”的受众实际上是一些具有分散性、复杂性和个体性的人群,包括时尚青年、爱国军人、劳动工人、贫苦农民、传统老人和其他一些各具性格特征和心理的受众,而现实受众则趋向于个体化的情感体验,因此“众口难调”的困境随之出现。随着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加剧。传统化的理想受众与现实受众之间的差异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春晚范文第3篇

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在得知赵本山不上春晚之后,一度发誓今年春晚在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但是神奇地是,我竟然看了,还看到结束,并总结出几个“亮点。

亮点一舞台效果炫目。整台晚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炫目的LED动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背景与节目相呼应,相得益彰。那梦幻的青山绿水,仿佛进入一个奇妙世界;那简朴的农家大门,幻想那个温暖的家园;特别是开场那一条龙的特效动画极为炫目,邓鸣贺提着灯笼,念着过年的童谣,从舞台深处走出来,拉开整场晚会的序幕。以往春晚开场舞都眼花缭乱,此次由5岁邓鸣贺演唱童谣开场,历数从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的年俗,清脆的童声让人首先想到“家”。

亮点二感慨春晚致敬。春晚30年6首歌曲,唱起点点泪花,好多的回忆都在这些旋律里,让我穿越回小时候,围一小桌,吃瓜子、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数不清的欢声笑语和讲不完的贴心话……就在这热闹和温暖里融化吧!

亮点三改革创新出彩。总导演哈文想换血的迫切心情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启用年轻的主持人:撒贝宁和李思思,虽然被李咏,朱军,董卿淹没了。老毕因为紧张吗?频频出错……。,但没有了以往“央视味儿”很浓的那些“老嘴”,主持风格以相互调侃和冷笑话来串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革新。

亮点四小品煽情减弱。黄宏是一个好演员,虽然善于把一切角色都扮演成大家熟悉的那一种。。。。小品在我国文艺界现今的首要作用应该是搞笑,在一个是讽刺现实,最后吧还能有点教育,这一点上赵本山做得最好,之所以他能受到大家长时间的喜爱,最关键的是他不忘记自己表演的首要目的——逗乐。

亮点五,混搭趋势明显。这台晚会变成大杂烩,管你是什么海生陆鲜,牛羊杂碎,水果时蔬,统统地往锅里倒,什么霹雳舞和天鹅湖;相声和美声;唱歌和杂技等,不得不说这是下了功夫的,但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都不买账,倒计时前又出现了对先进人物的表彰,让我感觉这还是不是春晚。

总体上说我能感觉出这次春晚有一种决心,想和以往的负面说个拜拜,来个内容到形式的翻身仗,从灯光技术和舞台设计可以看出来,但也有一些不足,反而把一些极力遮掩的劣势暴露出来,或者本应该出彩的节目砸了,像胡启志的水晶球,本来应该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但是后面一群不知道是来伴舞还是砸场的人给搅和了,显然在这方面他们没有东方卫视的达人秀做得好,没有深入发掘演员合适的场景,而是一味地大场面唬人。

春晚范文第4篇

春节是国内传统盛大的节日,每年春节都是大团圆之时。央视春晚是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台晚会早已成为了每年除夕夜人们必看的电视大餐。很多人把上春晚表演节目当作是迅速成名的捷径,但也有不少人吐槽说春晚的质量逐年降低,来看看明星们是怎么看待春晚的吧。

李妍锡:想看更多有深度的小品

李妍锡:演员;作品有《嘻游记》、《希望协奏曲》等

印象最深的节目

以往的春晚几乎都看。印象最深的节目是赵本山和小沈阳的不差钱。

对春晚的期待

想看到更多有深度有思考意义的小品。

想上春晚吗

春晚是展现自己的一个平台吧,捷径谈不上。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但最后成不成名还是得靠才能和努力吧。我会想上春晚啊,毕竟是全国性的电视节目,这么大的一个平台。

想和谁搭档

如果给我一次上春晚的机会,我会很想和宋丹丹、赵本山前辈合作小品。

春晚对你的意义

春晚就像过年要吃团圆饭一样自然,成为一种民族习惯。

如果停办春晚

继续办下去吧,那是人们一年社会生活的缩影。

春晚之外的其他活动

会陪家人吧。

王晓卯:没有歌舞笑声的陪伴会不习惯

王晓卯:演员;作品有《我的极品老妈》、《恋爱通告》等

印象最深的节目

每年春晚的节目都会看的,错过了某个节目还会看重播。印象最深的节目是赵本山老师的小品。

对春晚的期待

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众口难调。心里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够在春晚的舞台上再次听王菲唱歌。

想上春晚吗

春晚的确是一个成名的捷径,只是踏上这条捷径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春晚是慢慢积累成功之路上的最后一捷。我本人当然很想上春晚啦,很期待。

想和谁搭档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我比较擅长爵士舞和流行音乐,所以有机会的话,很想和王力宏合作歌曲,之前有一起合作过,他人很nice的。

春晚对你的意义

提到春晚就想到家,所以春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回家,很温暖。

如果停办春晚

我只能对有这样想法的人说:“都有电视机了还要什么电影院,都有微博了,还要什么邮局。”很多东西其实没有变,而是人在变。

春晚之外的其他活动

可能自娱自乐,也可能和家人在一起团聚聊天,但是肯定会少了很多过年的气氛,没有歌舞笑声的陪伴,会有点不习惯吧。

王妍苏:春晚告诉我又大了一岁

王妍苏:演员;作品有《天仙配后传》、《楚汉争雄》等

印象最深的节目

往届基本都看,但是都不等结束就睡了。印象最深的还是赵本山的小品吧,有小沈阳的那一届。

对春晚的期待

哈哈,基本没什么期待,如果赵本山能出现的话,那就小期待下咯!

想上春晚吗

上春晚应该算是捷径吧,但是成名后也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上春晚诶。

想和谁搭档

哈哈,没想过,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如果,只会有结果吧。

春晚对你的意义

就是告诉我又大了一岁呗。

如果停办春晚

这个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最好永远保留啊!

春晚范文第5篇

今年的中央电视台兔年春节联欢晚会我从开始看到结束,我只能说:烂!

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这几年的网上调查的春晚满意度从未超过10%,只是央视自称今年的春晚满意度超八成,达到了81.92%,而去年央视还自称满意度超九成,为96.8%,首先我是对这个数据很不相信的,毕竟央视搞的春晚,央视再去做调查,好多人并不愿意,或者说并不好意思说春晚不好,其次,这两年的满意度差了大约15%也说明更多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不愿意再给央视“面子”了。

这只是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我对春晚也有自己的看法。

开场歌舞《回家过年》,居然用韩庚的歌开头,并且韩庚也到场,引起网友骂声一片,具体为什么,我也不好说太细,但我也认为这有些不妥,不过我对这个倒是没太在意,毕竟只是个开场歌舞,之后的群口相声《专家指导》是今年春晚的第一个烂节目,在这个相声里出现了第一个2010年的流行词:“小月月”,让人感觉非常的不伦不类!春晚好像是在刻意安排相声、小品这种语言类节目中插入这种曾流行一年的词语,这让词语原本的含义开始变味。《专家指导》这个小品也毫无艺术价值。

之后儿童歌舞剧《爱我就抱抱我》,也遭到了网友的恶评,成人不喜欢看,儿童也可能因此学到不好的东西,似乎就是为了给林妙可一个表现的机会而已。西单女孩的《想家》,是个完全的假唱,在她上台后,屁股还没做稳,手还没碰到吉他弦,吉他声就响起来了,而吉他旁没有话筒,可吉他声音却响的铿锵有力。相声《独家录制》也实在差劲,我在看这个相声的时候一点也没觉出来这是个相声,还赶不上郭德纲呢,人家郭德纲的相声起码能让人笑两声。

接下来周杰伦开始唱《兰亭序》,还忙里偷闲的秀了一把大提琴,其中还变了两个魔术,只是第一个魔术有点露馅,第二个魔术把林志玲变了出来,林志玲又继续和丁建忠表演魔术,我本人是个魔术爱好者,对魔术有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对于他们的魔术,我首先要批评林志玲揭秘魔术,违反了萨士顿魔术三大原则,可耻!其次丁建忠表演的弱智的撕报纸魔术还撕过了头,把不该撕的报纸也撕掉了一边,可笑!说到魔术,再说说之前傅琰东的魔术,《年年有鱼》是一个纯粹虐待金鱼的表演,尽管傅琰东本人不承认,他本人还曾经因为虐鹅,魔术比赛判了0分。

一直以来,赵本山的小品一直是年年春晚人们最期待的节目,可今年的《同桌的你》是在无趣,小沈阳扮演的角色先是个傻子,之后又变聪明了,最后唱了首歌,结尾非常不自然。

说了这么多,今年春晚一个好节目都没有吗,也不是的,比如说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尽管我们对这首歌已经审美疲劳,再比如说舞蹈《咱们工人有力量》,只是我更希望不要再叫他们农民工,因为他们是城市的一份子。

今年春晚说到底还是差的很,这也许是观众的审美标准提高了,但什么都该与时俱进,观众的审美观上升了,春晚难道不能提高吗?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华人关注,做成这样,叫人情何以堪?

“看春晚、骂春晚”已经成了很多网民开年的第一件事,我们为什么骂春晚?是因为我们希望他能做的更好!批判春晚,因为我们对春晚还抱有希望!

(共12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