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选5篇)

  • 科学家(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我和郭可尊认识多年,见面多次,但一直没有机会好好坐下来一对一深谈。她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笑眯眯的表情,永远不急不慢的语言,永远优雅的举手投足,你很难把外表柔弱的她,与她在AMD大中华区取得的成绩连在一起:仅仅几年工夫,AMD大中华区市场份…

科学家(精选5篇)

科学家范文第1篇

郭可尊,50上下,福建人,现任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CEO。她早年留学德国、美国,练就一身武艺,常以科学报国激励自己。回国后,一头扎进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做研究,由于杰出很快被重用,出任中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副主任:后来为了促进中美间的一个合作,她在组织的安排下,加盟摩托罗拉中国任研究院院长;再后来,她被当年摩托罗拉的老领导“诱惑”到AMD任大中华区CEO。

郭可尊说,做研究和做CEO都是一样的,只要你用心做就一定能做好。

我和郭可尊认识多年,见面多次,但一直没有机会好好坐下来一对一深谈。她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笑眯眯的表情,永远不急不慢的语言,永远优雅的举手投足,你很难把外表柔弱的她,与她在AMD大中华区取得的成绩连在一起:仅仅几年工夫,AMD大中华区市场份额已经从2002年她加盟时可以忽略不计,成长到今天的30%左右。很多业内权威人士对我说,没有郭可尊就没有AMD在华的今天。

2010年4月20日下午,我们相约在她的办公室深谈。福建特有的装修风格,让整个办公区典雅而古色古香。她早早为我准备了一壶上好的铁观音,茶香撩人,平添了谈话的兴致。

她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淡淡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柔和中略带坚毅。

我们的谈话从她的成长开始,因为我很想弄明白她的性格基因对成长的作用,从科学家变身为CEO,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灵历程。

她依然笑眯眯的,述说严谨、有条理和富有节奏,她告诉我童年与留学的故事,还告诉我帮助中国信息产业成长的故事,更告诉我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这让我知道了另一个郭可尊和另一个AMD。

2002年底接手AMD中国后,郭才发现中国区不但没有几个人,而且市场几乎是一团糟。她说,那几年她几乎每天都拖着行李箱飞来飞去拜访客户,并以一个科学家独到的眼光,帮助客户解决面临的问题。她告诉我,为了帮助曙光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占领市场,她和曙光领导大年三十还在办公室开会研究方案,一直到天黑鞭炮响起。在她的真诚低调中。在她的坚忍不拔中,曙光、方正、惠普、戴尔、联想等都相继用上了AMD的CPU。

全球能提供电脑心脏CPU的公司主要有两家:英特尔和AMD。有趣的是,它们的创始人,当年又是硅谷仙童公司的同事。据相关资料记载,AMD创办的时间比英特尔还要早,当年的技术也比它先进,但后来创始人心有旁骛,中间放松了几年,结果就被对方超过了。AMD的创始人后来全力追赶,虽然有阶段性的超越,但整体还是不及英特尔。

对于从一个科学家转变成一个CEO,而且是背着销售任务的CEO,她也有很多的感慨。

她说,她完全被鲁毅智给“诱惑”了。鲁原来是摩托罗拉全球负责研发的老大,后来去AMD做CEO,他很重视中国市场,来中国面试了几十个人都不满意,最后才突然想起了自己在中国的老部下郭。在说服郭的时候,他用了技巧。他知道郭可尊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于是他说,你来AMD吧,这样可以把AMD的先进技术引到中国,帮助中国政府发展信息产业。

科学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peirce;科学家;逻辑学家;科学;指号学;化学概念

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其一生曾作为“一个美国人的悲剧”〔1〕,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他那个 时代 、也是美国至今产生的最有创造性、最具多才多艺的伟大思想家。他广博的研究涉及非常不同的知识领域:天文学、物 理学 、度量衡学、测地学、数学、逻辑学、 哲学 、科学 理论 和科学史、指号学、语言学、 经济 计量学和实验心理学等等。而且这里的许多领域,peirce在不同程度上被视为倡导者、先驱甚至是“鼻祖”。russell早就做出评价:“毫无疑问,他是十九世纪末叶最有创见的伟人之一,当然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思想家。”〔2〕而当代在世哲学家h.putnam称他为“所有美国哲学家中高耸的巨人”〔3〕。

虽然peirce的思想具有极为广阔的视野,但当今学者所公认、peirce本人也承认的他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却是科学和逻辑学。科学和逻辑学是peirce毕生付出精力最多的两个领域,也是他在大学毕业后决定他一生将做什么时曾犹豫不决的两种选择。但在其学术兴趣上它们是他的孪生子,二者在理论联系上常常是融为一体,成为peirce最倾心关注的焦点。而且,作为科学家和逻辑学家的经验是peirce整个哲学系统构建的基础与出发点,是贯穿他一生思想 发展 变化的重要 影响 因素。实际上,科学和逻辑学的共同追求正是peirce为自己所界定的生活目标。把握他的这一显著特征,我们可考察作为科学家的peirce与作为逻辑学家的peirce之间的某些联系。

1 科学家职业、逻辑学家志向

从实际从事职业来看,peirce是位科学家,包括化学家、大地测量员、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实验心理学家等等;同时这也是他谋生的门路,是他最早获得学术名声的领域。

成为一名科学家,peirce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同时这也是他的亲戚朋友尤其是父亲所期望的。peirce出生于具有良好科学氛围的家庭,特别是其父亲benjamin peirce是哈佛大学天文学和数学perkins教授,也是当时美国最有影响的数学家。peirce从小由其父亲教授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学科;其聪颖智慧深得父亲欣赏。而peirce本人也深受父亲影响,尤其是在父亲1880年去世之后,他极想遵照父亲遗愿而继承父亲的事业,从此专注于科学研究。

在peirce十几岁时,他已经在家中建立了私人化学实验室,并写出了《化学史》;其叔叔去世后,他又继承了他叔叔的化学和医学图书馆。1859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父亲安排他在美国海岸测量局(后来改名为海岸和地质测量局)野地考察队作为临时助手 学习 锻炼了一年;而同时他私下跟随哈佛动物学家louis agassiz学习分类学 方法 。1862年进入哈佛的lawrence科学研究所,并于1863年毕业获得化学理学士。其间于1861年他再次进入海岸测量局,但这次是作为长期助手;1884年10月至1885年2月主管度量衡办公室;1867年父亲成为海岸地质测量局的第三任主管,peirce于同年7月1日由助手(aide)提为副手(assistant),职位仅次于主管;他的这一职位上一直持续到1891年12月31日,时间达24年半之久。从1872年11月开始,他又负责钟摆实验;在1873—1886年间他在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地方的站点进行钟摆实验。晚年(1896年直到1902年)主要为圣劳伦斯能量公司做顾问化学工程师。

同时,peirce在1867年被安排在气象台从事观测工作,并于1869年被任命为副手。他曾是一次日环食和两次日全食现象的观测者,还负责使用气象台新获得的天体光度计。1871年其父亲获得国会授权进行横跨大陆的地质测量,peirce由此又成了职业的大地测量员和度量衡学家。

peirce 生前虽只出版过一本科学方面的书(《光测研究》(1878)),为《the nation》杂志撰写的短评、书评现多收集在由ketner和cook编辑出版的《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中;但他在海岸地测局和哈佛气象台的诸多贡献已经为他(也为这两机构)在很年轻时就赢得了国际(特别是在欧洲)声誉(peirce1870年、1875年、1877年、1880年和1883年先后五次接受测量局任务到欧洲考察,同欧洲的许多科学家建立了联系,并极力主张扩大科学界的国际联系)。peirce于1867年成为美国文理学院的常驻会员,1877被选为国家科学院的成员,1880年被选为伦敦数学学会成员,1881年被选进入美国科学进步协会。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现在peirce已被认为是采用光波长来测定米制长的先驱。

然而,尽管他原本可以很好地专职于科学职业,并有广阔的前景;并且事实上,他也是由化学进入了各种各样的科学部门,并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精力,成为美国当时杰出的科学家。但与逻辑学相比,它们只是他生命的第二焦点。

从理想志向来看,peirce视逻辑学为其天职。早年在父亲指导下学习《纯粹理性批判》时就认为康德的失败主要在于其“平庸的逻辑”,要超越康德体系,必须发展一种崭新的逻辑。他声称在12岁时已经除了逻辑别无其他追求;甚至在生活潦倒、疾病缠身的困境中他依然坚持这一工作。他建有自己的私人逻辑史图书馆,他是近代以来少有的精通古代和中世纪逻辑的一位逻辑学家。他自己说,他是自中世纪以来唯一全身心贡献于逻辑学的人,并声称他是终生的逻辑推理学习者。1906年他在美国《who’s who》中把自己命名为一名逻辑学家,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晚年在milford的arisbe,他形容自己为田园逻辑学家、逻辑学隐士。与具有美好前程的科学职业相比,peirce之所以热中于当时不可能成为谋生手段的逻辑学,更多的是出于对自己既定学术目标的追求:要发展一种有前途的逻辑。他对于逻辑的执著和热情,使得他在逻辑学上的贡献并不亚于科学。

年仅二十几岁时,peirce就开始在哈佛和lowell学院作关于逻辑学的演讲;从1879年直到1884年,在保持海岸地质测量局职位的同时,他作为johns hopkins大学(美国 历史 上第一所研究生学院)的兼职逻辑学讲师(这是他一生唯一一次获得的大学职位),并在这期间出版了他第二本书(也是最后一本)《逻辑研究》(1883年,pei

rce主编)。这本书在当时的美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有较大影响。在1901年,他为baldwin的《哲学心理学辞典》撰写了大部分的逻辑学词条。

虽然peirce只有短暂的学院生活来传播他的逻辑理论,但在他那个时代,peirce已经是一位国际性人物。在五次访问欧洲期间,虽然他是作为科学家去考察,但不仅碰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也会见了当时知名的数学家与逻辑学家,包括de morgan、mccoll、jevons、clifford、spencer等,还与cantor、 kempe、jourdain、victoria夫人等保持着通信关系。1877年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w. k. clifford评价“charles peirce. . .是最伟大的在世逻辑学家,是自aristotle以来已经为这一学科增加实质 内容 的第二个人,那另一个是george boole,《思维 规律 》的作者。”〔4〕

而在今天,peirce学者不断发掘出的peirce的逻辑尤其是 现代 逻辑贡献更是值得重视。一般认为,他早期主要是作为一名布尔主义者(boolean)从事代数逻辑方面的研究,而晚年他的贡献主要集中于图表逻辑方面,主要包括存在图表系统和价 分析 法。1870年peirce的“描述一种关系逻辑记法,源于对boole逻辑演算的扩充”是现代逻辑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因为它第一次试图把boole逻辑代数扩充到关系逻辑,并在历史上第一次引入(比frege的 begriffschrift 早两年)多元关系逻辑的句法。在1883年之前他已经发展了量化逻辑的完全的句法,与直到1910年才出现的标准的russell-whitehed句法仅仅在特殊符号上有点不同。

在对于数理逻辑贡献的广泛性和独创性方面,peirce 几乎是无与伦比。与逻辑主义学派的frege相比,peirce的特殊贡献不在定理证明方面上,而更多的是在新颖的逻辑句法系统和基本逻辑概念的精制化发展上。他创造了十多个包括二维句法系统在内的不同逻辑句法系统。把实质条件句算子(在他那里的形式为“— ”)引入了逻辑学,比shaffer早40年发展了shaffer竖并仅仅基于这一算子发展了一完全的逻辑系统。还独立地系统采用了真值表方法和归谬赋值法,过早地意识到skolem前束范式的技术。在johns hopkins 大学教书期间,peirce开始研究四色图猜想并发展了逻辑和拓扑学特别是拓扑图论之间的广泛联系。

我们看到,peirce不仅是有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逻辑学家。然而在二者关系上,首要的一点是:他承认自己热爱科学,但坦言对于科学的研究只是为了他的逻辑;因为逻辑的研究需要从各种特殊科学(还有数学)的实际推理方法中概括出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而决不是仅仅从逻辑书籍或讲课中背诵、记忆和解题;多样化的科学研究正是为了逻辑之全面概括,由它们获得的材料形成了逻辑学的基础和工具。实际上,这种前后的“从属关系”最突出地表现在他晚年常常是以作为科学家的收入来维持从事逻辑学研究的时间。

2 逻辑学作为 科学

虽然上文表明逻辑学家peirce与科学家peirce之间有近乎目的与手段间的主从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它们还有更为深刻的一层关系,那就是:逻辑学也是科学。很显然,这是peirce长期的实验室经历已经使得他以科学的 方法 处理所有 问题 (他有时的确称自己为“实验室 哲学 家”)包括逻辑学了。

我们首先看,科学在peirce那里意味着什么?peirce看到大多数人包括科学界之外的人都习惯于把科学视为特殊种类的(主要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而他更愿意像古希腊人那样把科学作为认知的方法,但他强调这种方法一定要是科学探究(inquiry)的方法。知识开始于怀疑,为了寻求确定的信念我们必须要解决(settle)怀疑,一般解决怀疑的方法主要有情感方法(求助于自己的感觉倾向)、信忠团体的方法(选择那些最适合其 社会 团体的那一信念)和尊重的方法(求助于自己对于某特别个人或机构的尊重之感情)等;但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自我中心的非客观的方法,它们往往只通过怀疑者自己的行为、意愿来选择信念,缺乏足够的证据。而真正客观的方法只有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种方法指引之下,探究者从经验出发基于科学共同体(community)的合作去寻求真理(truth)或实在(reality),这也正是科学活动;最终的真理性认识可能并不是由某一实际的探究者所发现,但只要是遵循这种方法、运用先前的结果,最后都必定会一致达到真理的。这正是peirce在《通俗科学月刊》上发表的两篇经典性论文《信念的确定》和《如何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明白》中所阐述的实用主义(与后来james版本的实用主义有很大不同)方法相一致的,事实上如peirce所指出的,实用主义不是什么世界观,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peirce把逻辑学视为设计 研究 方法的 艺术 ,是方法之方法,它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才能形成一个实验计划;逻辑就是对于解决怀疑的客观方法的研究,是对于达到真理之方式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成为“科学人”。 现代 科学之优于古代之处也正在于一个好的逻辑,健全的逻辑 理论 在实践上能缩短我们获知真理的等待时间,使得预定结果加速到来。

但是我们发现,他在思想更为成熟的阶段是把逻辑学的科学属性放置于指号学(semiotics或更多的是semieotics)的语境中来考察的,虽然这种处理与以上把逻辑学视为科学方法之研究存在着根本上的一致性。

peirce不止一次指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的逻辑学就是指号学或关于指号的理论,仅仅是指号学的另一个名字。〔5〕它包括三个部门:批判逻辑学( critical logic),或狭义上的逻辑学,是指号指称其对象的一般条件的理论,也即我们一般所谓逻辑学;理论语法(speculative grammar),是指号具有有意义特征的一般条件的学说;理论修辞(speculative rhetoric),又叫方法论(methodeutic),是指号指称其解释项的一般条件的学说。〔6〕这种划分可能受中世纪大学三学科:语法、辩证法(或逻辑学)和修辞的课程设置的 影响 ,指号学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于中世纪后期所理解的逻辑的现代化版本。而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是,peirce把指号学视为经验科学、观察科学。推理就是对于指号的操作,观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号学同其它经验科学的不同在于它们实验操作对象不一样,在于其它科学的目的仅仅是发现“实际上是什么”而逻辑科学要探明“必定是什么”。但既然是经验科学,根据经验 学习 的科学人进行逻辑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可错的即准必然的(事实上,任何逻辑必然都只是相对于特定

推理前提而产生必然的特定结论)。

更进一步,peirce把狭义上的逻辑学(logic exact)分成假设逻辑(abductive logic)、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三部分。显然这比传统逻辑上演绎(必然的)、归纳(可能的)二分的做法多出了 内容 。peirce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对于aristotle三段论基本格研究的结果,他认为barbara集中表现了演绎推理的本质,而作为特殊的演绎三段论baroco(把barbara中结论的否定作前提、小前提的否定作结论)和bocardo(把barbara中的结论的否定作前提、大前提的否定作结论),如果把它们的结论考虑为或然性的,则分别相应于假设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和归纳推理。但更重要的是,peirce在此显示出了逻辑学与科学的最合理的紧密联系。在他看来,演绎逻辑也即数学的逻辑,而假设逻辑和归纳逻辑主要就是科学的逻辑。在演绎逻辑已经得到普遍承认的情况下,他终生的愿望就是要把归纳和假设(abduction)同演绎一起坚固地和永久地确立在逻辑概念之中。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假设、演绎和归纳先后组成了三个不同阶段的科学方法,它们的共同作用使得科学探究能自我修正。

peirce把假设放在首位,作为科学探究程序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发现和形成假说。假设是为解释违反 规律 (或习惯)的意外事实而产生假说的过程,它能产生新信息,peirce把它视为所有科学研究甚至是所有普通人的活动的中心。但这种假设并没有提供安全可靠的结论,假说必须要经过检验。于是,还需要演绎来解释(explicate)和演示(demonstrate)假说即得出预言;再后由归纳回归到经验,旨在通过观察被演绎出的结果是否成立来证实或否证那些假说,即决定假说的可信赖度。在这连续的三种推理形式中,假设是从意外事实(surprising facts)推到对事实的可能性解释,演绎是从假说前提推到相应结论,归纳则是从实例到一般化概括。经过这样的科学探究,我们在科学共同体中将能不断接近真理。

3 逻辑学中的化学概念移植

为更具体地论述peirce的科学研究与逻辑学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在此可谈到peirce对科学中的许多概念向逻辑学研究的成功 应用 ,这突出表现在化学上。因为化学是peirce的大学专业,也是他进入整个经验科学的入口。

逻辑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领域,事实上从近代以来,就从数学(包括代数和几何)理论那里找到了非常有力的 发展 动力和理论技术。我们在此谈到的化学概念应用作为整个 自然 科学概念推广中的一例其实也是peirce为发展逻辑学而提出的。

首先,peirce晚年极为倾心的存在图表逻辑构想正是基于化学图表原理(可能还有拓扑学方法的启发)。存在图表是peirce在其指号学背景下对euler图和venn图的重大发展,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在自然、直观、易操作上要远胜于代数方法(包括标准的peano-russell记法),因为我们心灵的思想过程被同构地展现在推理者面前,对于图表的操作代替了在化学(和物理)实验中对于实物的操作。化学家把这样的实验描述为向自然(nature)的质疑,而现在逻辑学家对于图表的实验就是向所关涉逻辑关系之本性(nature)的置疑。〔7〕

第二个例子,现代逻辑(可能从《数学原理》开始)中的一对基本概念:命题和命题函项(或有时称为闭语句和开语句)原本就是来自化学中的“饱和”(saturation或ges ttigkeit)和“未饱和”概念。peirce用黑点或短线来代替语句中的“指示代词”(即逻辑中的自变元),得到形如“——大于——”、“a大于——”这样的形式,它们分别被称为关系述位(relative rhema)(区别于像系词一样的关系词项)和非关系述位,也即他那里的谓词(谓词是几元的取决于我们到底如何选择去 分析 命题)。他指出,述位不是命题,并坦言“述位在某种程度上与带有未饱和键(unsaturated bonds)的化学原子或化学基极为相似。”〔8〕然而不无意外,我们发现同时期欧洲大陆的frege也正在独立地从化学概念得到逻辑研究的灵感。他把诸如“……的父亲”的函项记号称为“未饱和的”或“不完全的”表达式,以与专有名词相区别。〔9〕

另外一个例子是peirce提出的价分析(valency analysis)法。正如名字所显示出的,它同化学中的化合价概念密切相关,peirce所使用的词语valency直接源于化学中的术语valence即化合价。价分析是peirce在图表化逻辑思想指引下于存在图表(existential graphs)之外创设的另一种二维表现法。其中,显然他是把思想中概念的组合与“化学离子”的组合相比拟,如他采用类似“——”这样的结构表示带有“开放端(loose end)”(即黑点后面的横线)的实体,即谓词;这就是化学中离子结构的简单变形。由于它们的开放端导致的“不稳定”(正像离子本身不稳定一样),开放端之间就可能连接起来形成共同“键”(bond)。如 “—— ”同“ ——”可形成“——”样式的新结构〔10〕。正是利用这样的离子组键技术,peirce成功证明了其著名的化归论题,即对于三元以上关系都可化归到三元和三元以下的关系,但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却不能化归。这一论题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所坚持的三分法原则的逻辑证明。

综观peirce的科学家经历和逻辑学家志向,peirce把逻辑学视为对于各种科学推理方法的概括,同时又把逻辑学理论指导、应用于科学研究过程。二者紧密相连,互为作用。而更为突出的,他的逻辑贡献大都可追溯到其多样化的科学研究,他的逻辑独创往往也是其科学研究经验的启发性建议。笔者以为,研究peirce的这些方面,我们至少可得出以下启示:逻辑学应从数学和科学推理实践中概括推理的一般本质;逻辑学家应尽可能学习、掌握科学(传统逻辑就因为没有这样做而失败,科学家非逻辑学家或逻辑学家非科学家都不能胜任于对科学推理的分析工作),因为拓宽自己的科学研究领域必将能加强逻辑学家对于逻辑科学的贡献能力;同时科学家要想更为一般地把握住推理方法也应了解逻辑学,但是前者在当前学术界值得特别注意。当前处于被冷落地位的逻辑学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必须加快发展自己;而经验科学(不再仅仅是数学)必能使得逻辑学发展获得新的生命力,这已经是被现代逻辑的发展史(特别是初创时期)所证实的。

参考 文献 :

〔1〕库克. 现代数学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 61.

〔2〕罗素. 西方的智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76.

〔3〕hilary putnam. peirce the logician〔j〕.historia mathematica , 9(1982). 292.

〔4〕max fisch. the decisive year and its early consequences〔m〕. writings of charles s. peirce: a chronological edition(vol.2). bloomington,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4. introduction.

〔5〕〔6〕〔7〕〔8〕charles sanders peirce. collected papers of c. s. peirce (vol.1-8)〔c〕.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1-58. 2.227,2.93,4.530,3.421.(按照peirce文献的通常标注法,这里如“2.227”的记法,小圆点前面的数字为卷数,后面的数字为节数)

〔9〕威廉·涅尔,玛莎·涅尔. 逻辑学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624.

〔10〕robert burch. valental aspects of peircean algebraic logic〔j〕, computers math. applic, vol.23, no.6-9, 1992. 665-677.

peirce:the scientist and logician

科学家范文第3篇

最酷的,还是她的职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里,她从事着旧石器石制品的研究。简单点说,她是位考古科学家。扛着这又深奥又神秘的职业名头,在2004年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称号时,侯亚梅以鲜艳的橘色大耳环,同色系灯笼裤小坤包出场,像个不靠谱的艺术家。于是在一众端庄套装中,惊艳得让记者们“下巴都快掉下来”!

科学家的美丽与飞扬

侯亚梅的办公室,像一间小型花园。北方充沛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那些热带植物上,空气里还有檀香燃过的味道。除了占满过道一箱箱形色各异的石头,这里跟“科学”难以扯上关系。

如果划分一个人类十大神秘职业,考古学家怎么也得排前三。侯亚梅却是这神秘里的一个异类。据说某年冬天,她穿着红艳的棉裙,头上挽着古髻,披个大披肩,自如地拿了研究所里的最佳服饰奖。而她的五官,经过赤道的暴晒和黄土高原的风沙后,有着北方岩石一样的棱角。

这并不协调,但是美丽。像女科学家吗?如果你记得的是“传统”,那么她确实不像。

她很招摇,性格相当大路。旗袍和明艳的色彩都是她的最爱,偶尔还敢扎两个小辫。她有足够的底气,因为老公说她“越老越好看了”。

这个好看,跟美丽没关系。出身信息工程系的高材生老公,从来吝于甜言蜜语,他说的是自信。只有自信的女人,魅力才会从眼角眉梢乃至全身各处散发出来。

老公可以说这句话,他刚认识侯亚梅的时候,这姑娘刚从东北出来,22岁,按他的话说,“傻呼呼的北方姑娘。”

“没办法啊,我父亲是东北部队的,刚到北京的时候,进大城市了,对自己要求特别严,穿着上怕出一点差错。说白了就是自卑,恨不得马上让自己变成地道北京人。”她大笑,眼角纹路如花绽放。

“后来怎么想明白的?”

“突然就想通了呗。别人如何看待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如何看待自己。不管穿什么,只要我老公看得惯,我自己心里美得跟朵花似的,就行了。”

上杨澜主持的《天下女人》节目,穿着街边十几块钱买的旗袍就上了台,侯亚梅博士的性子不可谓不拉风。如果可以划分,她会把自己分裂在35岁,前半段拘谨平常,后半段洒脱飞扬。

老公是追来的

“去爱吧,像没有受过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周末一样……”

看着屏幕上的金三顺,侯亚梅就像看着自己情窦初开的八十年代,未来还有点迷茫,身材还有点臃肿,减肥一如既往的失败中,而且,刚丢了生命中那个“长得特英俊、特好看……”的初恋男友。书信来往很多年,最后吹了的原因是对方家人不喜欢,主要集中在不喜欢她的专业。自家媳妇得整天在不知哪个国家的土层里摸爬滚打风吹日晒,搁谁家也不愿意。

比金三顺好的是,她风华正茂,可以豪气冲天,再战江湖。1987年10月,侯亚梅去中科院进修,缘分又一头跟她撞上了。真是撞上的,她认识了一个电子学部的男同学,顺路去他们宿舍玩,一进屋,一拨男孩子里,“我一眼就相中我老公了。”

至今她也说不清楚,这个男人为什么会让她怦然心动。临走的时候,侯亚梅把全屋子男生的姓名都问了,醉翁之意,当然只男1号一人而已。再接触,发现这位同学特爱看书,还特有思想。咋办?侯亚梅几乎没犹豫,追呗!回去她就开始写情书,一天一封,成千上万字地写,一下把那男生打蒙了。

男1号是计算机系的,绍兴人。鲁迅祖师爷在上,那地可专出愤怒文学青年。确实有思想,就是脾气不大好,还害臊。

“我们不适合,性格差异太大了。”男1号拼命挣扎。

“你不了解我,你得给我一个机会去了解我啊,不接触你咋知道我们俩不行哩。”侯亚梅进逼。

进进退退,眨眼进修期就过去了。侯亚梅正心说这回眼瞅着又没戏了,还没来得及沮丧,男1号却在某晚敲开她宿舍门,羞羞答答地说,那啥,你以后有空来我这里玩吧。

侯亚梅至今也不知道男1号同志脑子咋就那么峰回路转,她只知道自己被冷棒子打得晕头转向后,转眼摔进了糖罐子。

事实证明,男1号同志跟侯亚梅的性子真是南辕北辙,就算谈恋爱,也冷冷淡淡不爱搭理人。但侯亚梅是谁啊,你就是个冰人,她也能用热情爽直把你给捂热了。恐惧婚姻的男1号最终举手投降,分分合合4年后说了那年代的经典台词:“那哈哈,我们单位要分房子了,所以,结婚吧……”

1991年的6月5号,考古学家和信息工程师结为了连理。那时连他们都没注意到,6月5号,世界环保日。缘分呐。

我素食,我心安

有些缘分是奇妙的,比如说两个专业都需要理性的人,却都信佛,信因果,信轮回。这导致了两个人都对素食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耐力。

素食开始是为了健康,可侯亚梅是考古学家,在她的研究里,看到愈来愈多的生物在人类扩张版图的过程中消失,注定了她会为环保做很多事情。而老公,“他有时就像一老道,不滞于物,道骨仙风呗。”侯亚梅感慨得很,这年头,还深研琴棋书画,活脱脱一派魏晋风骨的老公,她算是捡到宝了。

刚开始很不容易,素食带来生活上诸多不习惯,不是没挨过双方老人的骂,但丈夫比她坚定。他们一起经历了犹豫、软弱、动摇、反复,稍一闪念,时刻都会放弃。随着对素食这门学问理解的深入,到了1998年后,两口子连鸡蛋也不吃了。

幸好侯亚梅爱好厨艺,婚后她根本不让老公有染指厨房的机会,嫌他不能做得又快又好。只要她在家,家务事就是全包。没办法,老公的长处在于学问,没本事把生活这门功夫过得五花八门。而侯亚梅,出门她是科学家,进门就是小女人,还是个骨子特别爱好情调的小女人。

她对吃素有一番精致的讲究,水果怎么吃,素菜们怎么搭配才能引起食欲,她都动过脑筋。家里可爱的小碟小碗都是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色彩缤纷,她可以把黄瓜土豆山药青椒们变着方地横切,竖削,斜着铺摆。糖醋茄合,拔丝地瓜这样的招牌菜,走到黄土高坡,走到法国欧洲,她都要露上一手,甚至还为此上了法国当地报纸的头条。

婚姻一晃就是18年,年近五十的丈夫仍然热爱看书,早上起来会打坐静思,“最近学会了古琴,一曲高山流水,越发高雅了。”侯亚梅笑着叹息,毫不谦虚地自夸着:“我特崇拜他,临到老了还这么潇洒,超脱,智慧,强大。”

丈夫确实强大,不但不在乎妻子常年在外风吹日晒野外奔波,还颇能自得其乐,拥有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妻子没时间陪他旅行,他也不在乎一个人飘然而行拜访名山。装修房子的时候,他还会妙趣横生抱来一堆石头,和妻子一起在小径上拼出几幅春夏秋冬的“卡畦伊”图案。

唯一的遗憾也许是,考古科学家必须得满山跑的工作性质,让他们只能做一对丁克夫妻。他们共同养着两只从街上收养来的流浪狗,给予其所有的照顾和宠爱。这对前卫得完全不似六十年代生人的夫妻,在个性上也许南辕北辙,却在心灵上无比合拍。

侯亚梅热烈地期待着她的退休生活,想象着自己成为一个又酷又时髦的老太太,穿旗袍,学戏曲,宣传她的素食主义,还有她拖欠了许多年的、跟丈夫的一次共同旅行。

科学家范文第4篇

人们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垃圾狗可以一口消化掉,每只垃圾狗每天可吃掉3吨垃圾。有些小朋友会感觉奇怪了,难道垃圾狗吃垃圾不会生病死掉吗?当然不会了,因为垃圾狗不是真狗,它是一种清洁设备,而且在它的体内安装了一个肥料生产加工器,它不但可以吃掉消化大量的垃圾,而且还可以收旧利废、变废为宝,它不仅保护了我们的自然环境,还把垃圾变成肥料给农作物当营养素呢!可谓一举两得。

废气鸟更加厉害,我在它体内设计安装了一个废气清洁球,通过大量吸入废气进行加工清洁,从而达到把废气变成新鲜空气的目的,还自然界一个清新干净的蓝天。

清理鱼则可以把水里有害的虫子、杂草等等污染水资源的东西全部吃掉,清洁水资源,这样我们就可以喝到干净、清洁的自来水了。

科学家范文第5篇

科学研究需要客观,需要严谨,但同时也需要勇气。

早在18世纪40年代,人们就已研究出了“储存”电的仪器。但仍不了解电的原理。当时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有关电学的诸多理论。同时富兰克林相信:自然界的闪电也是一种电现象,与人们当时所了解的电是一样的。为此,他勇敢地亲自动手实验。

首先,富兰克林在教堂的尖顶竖起一根导体,希望把闪电从天上引下来,只可惜相比雷电而言。教堂的顶部还不够高。于是,在1752年夏季的一天,当天空乌云密布暴雨将至之际.富兰克林带领儿子放起了风筝。富兰克林将一把金属钥匙挂到了风筝的引线上,结果他不但看到了电火花,同时手臂也感觉到了麻木,这说明确实有电荷被引了下来。

这一实验是十分危险的!假如闪电过于强烈,必将导致放风筝者的伤亡!所以在人们已经了解了电现象的今天,我们在钦佩富兰克林勇气的同时,也特别提醒读者:千万不要再做这个实验!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搞清了闪电的机理之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直到今天,建筑物上的避雷针还保持了富兰克林当年的基本设计。

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不但是一名“征服了闪电的人”,还勇敢地投身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洪流当中。他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主张废除奴隶制,在美国和全世界都享有极高声誉。人们这样赞颂富兰克林:“他从天空抓到了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权力。”

当然,科学家的勇气有时会导致成功的发现,有时也难免会让自己误入歧途。

1884年,德国科学家科赫在对霍乱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一种奇特的细菌――“有点儿弯曲,犹如一个逗号”,并确信它就是霍乱的罪魁祸首。为此科赫在学术报告中声称:“没有一个健康的人会染上霍乱,除非他吞下霍乱弧菌。”

但在当时,人们对此却半信半疑,甚至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予以强烈质疑。比如德国科学家佩滕科费尔就认为,霍乱的流行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单有霍乱病菌不足以致病。于是,他决定“以身试菌”,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科赫的“错误”。

1892年10月7日,佩滕科费尔手持试管走上讲台。他告诉听众说:这里有数百万个“科赫逗号”,而我要把它们喝下去,以证明科赫的错误。佩滕科费尔话音未落,课堂上当即发生骚乱,很多学生试图阻止佩滕科费尔的疯狂举动,但他还是毅然喝了下去。

幸运的是,佩滕科费尔没有染上霍乱,只是患了肠黏膜炎。为此这位后来被尊称为“环境医学之父”的科学家不禁十分得意,以为自己驳倒了科赫的理论。

而据说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在佩滕科费尔向科赫索取霍乱病菌培养物时,科赫就猜到他的意图,于是对相关材料进行多次稀释,把那些霍乱培养物的毒性降得极为衰弱。

尽管佩滕科费尔错了,但他却勇气可嘉。后来还有不少科学家都用霍乱病菌对自己进行过实验,可惜大多染病身亡。但这些勇敢的实验。客观上推动了对霍乱的研究。

无论是对自然界还是对自身的挑战,也许都不及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拉普拉斯面对王权时的勇气。

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的名著《天体力学》一书问世,他在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等理论。当他把这本书献给业已称帝的拿破仑时,拿破仑问道:拉普拉斯先生,你为什么没有在这部探讨宇宙起源的著作里,提及它那万能的创造者上帝呢?而拉普拉斯面对拿破仑的质疑,勇敢地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个假设。”

拉普拉斯的回答,不仅表达了科学家面对王权时的勇气,也表现出了科学家对神权的公然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