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1篇
1设计中的“预期”
在设计中,由于有一定的模式可寻,加之又有对设计理论化、系统化的阐述,所以导致设计思维方式的相对模式化,如遵循一定的美学理论,构成的规律等等。当然这些是设计的基础,是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但它决不是设计的归宿,设计的精髓是创新。所以不要把这些规范化、模式化的理论当成设计要追寻的目标。这些成型成文的理论或是实例都是在设计思维的探索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归纳总结,它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成果,可以看成是对设计领域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但决不能把它的价值等同于在设计领域中起着引导开发创造性思维作用的思考方法。由于设计理论规范的存在,导致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常遵循一种固有的模式。如在室内设计中对各个界面的处理,室内经常运用的装饰材料等等,我们好象无法突破这些限制,一次次的重复乃至大批量的调用已有的设计成果或经验。加之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开发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师大量的重复使用已经建立好的模型或是装载好的图片,以拼装的方式来完成设计,来完成日趋产品化的、迎合大众惯性思维的室内设计任务。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开发创新思维,是我们要首先认识的问题。由此可见,人的惯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习惯把自己的经验或是常规的思维当做认识或是判断事物的基本准则。也就是说,人们常把事物或事物的发展凭借自己的经验想象成与自己所预料的结果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期”。然而创新思维的产生却非如此,它常常是反“预期”的,是与常理相悖的。从思维上突破这种“预期”,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问题。
2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不仅是单独针对设计方法或者技巧而言的,它也同时包括设计过程中对人的心理的把握。一个设计作品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的本身,看它是否有着与众不同的创新之处,还有就是设计要符合设计委托人的意愿或心理。也就是说,设计要满足甲方的要求,既兼顾了甲方各个方面的要求,又尽可能的把自己独到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甲方的要求或是限制很多,比如资金、期限等等,但设计师不应受到单一方面的影响而泯灭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运用。相反,更应该利用这一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委托人或单位(以下称为甲方)对设计都有一个预期的结果。一方面,他们希望设计形成有着大众化的、他们头脑中固有的模式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在设计中有着别具一格的创新理念。如何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当然,一个好的设计是二者兼顾的,好的设计不但能被少数艺术家或设计师们认同,它同时也能为普通老百姓所认可。抛开设计本身的诸多概念,单从如何考虑利用人的“预期”来处理这一矛盾。而设计师为了能够取得甲方经理对设计的认同,常常绞尽脑汁。讲一个以往在设计过程中的实例,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早些时候做设计表现的时候往往是用手绘效果图来展示设计意图和设计预想的效果。手绘效果图不像现在的电脑表现图,它比较费时、费力,如果达不到甲方的要求或需要局部修改时,还得完全重新绘制,相当的麻烦。当时绘制的是一个区域规划的场景的效果表现图。绘制的时候,就预留了其中一部分的线稿,没有上颜色。到给甲方委托人审阅的时候,甲方经过一番仔细的揣摩后,突然若有所得的惊喜的发现了这个存在的问题。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也就是说,甲方在指出图面的缺欠之后基本认同了这个设计方案,并提出了修改的要求。在实际的设计任务中,甲方的委托人充当的不是专业的评审角色,而是接受者的一方。他们既依赖设计者,又有着自己的一些经验性的或是预期的意见或看法,并希望能够充当决策者的角色。同时更希望借助这些经验和权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满足自己的参与决策的心理。所以,我们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应用这一心理来完成复杂多变的设计任务。有目的的预留设计中的缺陷,是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3设计中的逆向思维方式
在思维方式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考方式。我们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他巧借豆和豆萁的关系来讽喻兄弟互残的行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郭沫若老先生却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而做成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借此来赞扬豆萁甘愿做燃料,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的精神。由对豆萁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训斥态度转化成为“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的赞扬的态度。两首诗的前句虽字面文字相同,却隐含着不同的意思。前一首诗的“豆在釜中泣”,泣的是手足相残害,后一首泣的是手足情深,舍生取义的行为。一个是悲戚,另一个是感激。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的理解,这往往是能够产生创新思维的最基本的思路。逆向的思维方式以反向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生活中的场景或是现象,从而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平面设计 创新思维
一、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属性
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以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为载体,通过思维拓展、多面思维、思维收缩、创意集结及制作加工为实践应用媒介,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目的在于不断创新设计作品,提升设计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对于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提升设计作品价值美和艺术美、永葆设计生命力具有现实意义。
二、平面设计创新思维的多样化方法研究
(一)学科的交叉产生创意新思维
1.拓展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的结合。平面设计是服务和探索的行业,做任何设计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讨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要建立在对广大未知领域及相关学科、事物、行业交叉的创意把握,会不断产生新的理念和思维。
2.善于发现新事物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创新思维立足于客观现实,通过创新设计巧妙地提出解决事物的新方案并引入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二)研究创新思维的拓展方法
1.思维发散。通过联想、想象拓展思维的发散,鼓励创造性思维拓展,具体包括以下四种实践方法:第一,造型语言的推导;第二,视觉语意的推导;第三,意识流语言的推导;第四,文字地图的推导。这些创新思维的拓展方式分别从造形、语意、有意识、无意识的主客观方面来把握创意,大大增加思维拓展的空间。
2.案例库、创意库。这是收集原创性思维和快速提升审美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积累,有助于把握成功作品的思维动向及价值取向;创意库的积累,捕捉创意灵感的瞬间,有助于创意思维的原创性、多样性和广泛性。
3.沟通与合作。创意信息沟通、共享能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共同提升,达到1+1>2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交叉分组,调研、创意与后期配合制作,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正向思维与非正向思维结合。教学中鼓励正向思维、侧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不同对比研究,把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事物的常理习惯、事物情理之中的联系和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结合研究,往往有出奇制胜的收效。
(三)准确创新思维的把握方法
好的设计不需要辩护,反之却能为人说话,设计作品的准确性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以下把握准确性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证明,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质量。
1.求新求异。主张创意要新颖、巧妙、奇特,要引人入胜、脱颖而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2.求准。创意必须准确生动,坚决反对模棱两可,不断对比、推敲和改进,准确反映主题。
3.现实意义及实用性。设计服务于人,课程设计选题来源于社会现实、实践项目,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原则,提升大众审美。
(四)实践教学的创新体验
1.换位体验教学。把握课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主体的学生充分挖掘深入思考的空间,在课程的中期,安排学生轮流讲课体验教学,留给学生更广的思考、探讨、互动的空间,设计知识掌握得更加稳固和扎实。
2.经验体验教学。教学中引入优秀和成功的设计经验,配合课程邀请设计公司、优秀毕业生讲座和交流。
3.引导、鼓励和督促教学。定期给予压力、鼓励和动力,浓缩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率。
4.项目实践体验教学。在教学中融入社会问题、现实现象、实践项目、真题真做,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并体现现实性和实用的特点。
5.初评、中评与终评结合教学。将教学过程细化和量化,定期总结观摩评定,强化教学环节紧密逻辑关系。
(五)教学环节及授课方式量化
教学采用三级式紧凑环节:一级为草图评审阶段(数量不封顶)占课程30%;二级为正稿互评及加工阶段(正稿数量不封顶,数量与质量并列考核)占50%;三级终评展览综合评估阶段(作业效果)占10%;加之积极性与出勤分数占10%。鼓励学生提升草图和正稿的数量与质量,酌情加分,绩效评比。
(六)学生心理研究
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研究,着重研究学生自信心、进取心以及设计能力的考察、激励机制的效率、师生互动等。
(七)全面教学质量体系研究
在创新思维中狠抓作品质量研究、课程设计研究、课程环节研究,体现为创新激励机制与质量关系;专业衔接处理及与相关专业的关系研究;教学环节的紧凑性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中以衡量设计过程、要求紧凑课程环节、规范作品要求、浓缩设计时间、明确设计任务,狠抓教学环节和教学
设计。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证,笔者认为,平面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可以打造设计精品,促进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促进实践教学的拓展。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结合,一方面狠抓动手实践能力,完善创意表达过程;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完善过程,指导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创新研究。
2.教学环节的整合。教学三阶段环节(草图初评总结、创意制作过程中评总结、终评观摩总结与展览评述)中,融入紧凑性的时控效率法、人性激励法与细化量化法,强化创新思维的课程管理与课程环节设计。
3.深化设计的美学意义。创新思维研究着重对真、善、美的理念融入和表达,注重观察美、探索美、发现美、研究美、追求美、创造美、分享美;注重发现丑、研究丑、改造丑,提出多样化观察事物,体现了美学的辩证关系。
4.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不断分析与总结各种促进设计创新的方式,对设计语言精准的把握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平面设计就是在这种方法研究中,不断提升审美和引导大众审美,提升用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霍楷.广告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教程[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造未知的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环境、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开发智慧潜能,触发创新思维,归纳出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看法。
一、寓教学于审美之中,引发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要靠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数学教师只有最得体地把数学教学艺术因素表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数学学科中的对称美、对偶美和应用美。当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几何图形、东方明珠塔(黄金分割)、芭蕾舞演员给人以均称、协调的美感时;当教师用动听的语言娓娓叙说数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直至取得辉煌业绩时;当学生看到教师构思精巧的板书和计算机屏幕上“神州”七号火箭飞天时的轨迹时;当学生在探求新知、寻找规律获得意外成功的惊喜,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突然产生灵感所带来的快乐时,学生无不感受到美的熏陶,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它可以成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获取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
二、激发好奇而质疑,促进创新思维
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键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击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我们应利用“黄金点”、“数学迷宫”等这些奇异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疑惑,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揭示“奇”的奥妙,去寻求“疑”的答案。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白热化的思考中迸发而出。
三、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教师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应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等。
例如:在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后,我在习题课上提出一题:已知C城市在B城市的正北方向,两城市相距100km,计划在两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BC),经测量,森林保护区A在B城市的北偏东60度的方向上,又在C城市的南偏东30度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A的范围,是以A为圆心,半径为50km的圆。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此题是一个涉及环保的应用问题,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在解题中则应当要求学生独立起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
四、变换思维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1.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般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有些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往往能获得新想法、新思路。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新性,常使人茅塞顿开。
例如(解集逆用):设-1<X<5,则代数式(X+1)(X-5)的值( )。
A.是正数 B.是负数 C.是非负数D.等于零
解:-1<X<5?圯(X+1)(X-5)<0,选B。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想性推测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加强联想思维训练。联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从不同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联想是创新的关键。学生联想越广,驾驭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由此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思维的针对性,提高学生推理、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如教学梯形中位线定理,教师可让学生借助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让学生模仿已有的经验去获取新知。教师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1)如何作三角形的中位线?(2)能否通过作辅助线来构成全等三角形呢?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设计问题:(1)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的辅助线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的辅助线一样吗?(2)能否通过作辅助线来构成全等三角形呢?学生很快会发现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方法,探索求知欲望不断被激发出来。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从实际出发,分析教材,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 思维方法 设计创新 一、广告设计思维的种类
1.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能使我们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我们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思路。它可作为纵向思维的对立方式。纵向思维是要把同一口井继续挖深,横向思维则是要试试其它位置。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不同构图方法的表现,不同题材、内容的选择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横向思维来创作。
2.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也是相对于常规思维来说的,其思维活动的要诀在于不受任何框架、模式的约束,从而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禁锢,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现实难题或创造更好、更美的东西。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众多创造性思维成果诞生的重要运思策略。我们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可以画花的生长或凋谢过程,可以把正视、俯视、仰视等结合起来在同一作品中,可以把一幅作品剪贴、随意粘贴、想象成另外的作品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求异思维来创作。
3.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想象思维有再造想象思维和创造想象思维之分。再造想象思维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想象思维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我们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可以创作飞翔的人,可以创作把地球放在手上,也可以创作动植物组合成新的生物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想象思维来创作。
4.发散思维
突破常规是创造型思维的本质所在,这一点在发散思维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5.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来说的,它是指人们不经过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猜测或突然顿悟的思维形式。直觉思维着眼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握,它与逻辑思维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局部性分析是很不同的。直觉思维能力强的人常常会从一些偶然事件中突然领悟问题的实质。
二、广告设计方法中必须在遵循的原则
1.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说实话、抒真情是广告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2.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喻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肯定和对丑的嘲异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3.理性浪漫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创作的冲动,在广告中表现激情,只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知道,感性诉求广告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促进消费,它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感性诉求广告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为直观和外露,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4.艺术表现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信息,而且要求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所以,没有强撼的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是很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众多的广告活动表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广告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正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它才能造成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感性诉求广告中可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多,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谐趣幽默外,还有对比、抒情、夸张、比喻和联想等,应在不同的场合下运用不同的创意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感性诉求广告已经成为悦取消费者的一把利剑,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情为上”的国度里,这种情况更加显得重要。所以在广告设计中要遵循合理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告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中国的广告走在世界的前沿。
参考文献:
[1]舒咏平.论广告创意思维的非线性特征[J].宁波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4,(04).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方法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16-01
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更要有创新精神。当人们谈起曹冲称象的故事,就会对这个孩子的聪明机智叹服不已,佩服他在解决难题时表现出来的宝贵品质―― 勇于创新。所以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填鸭式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思考,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几乎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顽疾。那么,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呢?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战略工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仅凭多年教学的一点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点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
1 注重创设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应根据语文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情绪,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带入富有情趣的情境之中,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进去,愿意动脑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当老师拿出一个乒乓球作道具,写下“取乒乓球”四个字,让孩子画乒乓球,喜欢乒乓球的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乒乓球怎么了?谁取乒乓球?怎么样取?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随手画下了一条水沟。哦,孩子们恍然大悟,乒乓球掉进水沟里去了!是怎么掉进去的?怎么取出来呢?当老师及时板书一个“巧”字时,孩子们的胃口又被调了起来,是谁巧妙地取出了乒乓球呢?带着一个个的问号,孩子快速有效地读完了课文,并兴奋的讲述了巧取乒乓球的经过。文章很自然的读懂了。老师依旧抓住一个字“巧”字,将问题抛给学生:谁能有更巧妙的办法取出乒乓球?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奇思妙想,畅所欲言,提出了灌气等十几种取乒乓球的办法。学生这样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 优化设计思考题
从设题的目标性、科学性、典型性入手,围绕“检测学生知识预习、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将思考题的优化设计贯彻始终,要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扎实基础,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均得到发展,针对较典型的语言现象或能力点,体现“精”和“准”,即找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精心设计和选择典型性训练题,以活化思维,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真正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
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大胆的想象是创新的起点,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思维顺利展开。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际活动联系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想象,有助于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用参考书中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观点,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更大范围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立足教材内容,让学生合理想象,大胆创新,开拓思路,积极的独立思考,要求他们不人云亦云,不惟书本、不惟老师是从,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除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外,还要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老师可以问学生:看到课文的题材目你知道了什么?有的说这次课题和以往的课题有些不一样,有的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和感叹号呢?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呢?这是一条什么鱼?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结果把鱼放了吗?这些回答,无不闪烁着发散思维的火花。
4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谁能更多的发现问题,谁就有可能实现更多的创想。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能力,教师设计教学时,必须要有吸引学生思考的亮点,特别是要削减那些肤浅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思维流畅。精简课堂提问,适当延长提问解答的距离,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较为充足的思维空间。
教育是一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菁.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3):166.
[2] 吴湘云.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才智,2010(18):6,55.
[3] 靳印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J].学周刊,201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