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工学结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职业技术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各个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所以,职教工作者一定要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关系,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的含义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简言之,工学结合就是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有效实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工学结合导向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而校企合作又是实现工学结合导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所谓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就是校企双方围绕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部分,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内容的合作活动。
二、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的特点
(1)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一体化。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就是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是有衔接点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近期的或者远期的、明显的或者潜在的利益,否则企业是不会与学校合作的。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如果校企合作不利于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的话,那么校企合作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所以,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之间的重叠部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体化。比如,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向企业提供解决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等的方法,而企业又可以给学校提供实训的基地、实训的师资、实训的设备等等。
(2)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与企业的工作业务流程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需要将传统的知识转化成职业能力,将人才的培养过程要细化,而这样的细化过程正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生动具体的一个工作业务流程。所以,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就是要有效地整合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流程,是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的业务流程的有机统一,两者是互补的。学生可以在学校一边学习,一边去企业工作实践,实现学习和工作实践的相互促进。
(3)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一体化。学生的就业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学校的教学就需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因此,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就需要做到工作岗位需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应该突出与强化某一职业、某一工种、某一工作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完成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其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且也能有效的防止学校按专业、按班级批量生产人才的弊端;同时,也可以使学校了解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4)学校的人才培养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需要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过程具体化成各项目标明确的任务,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好自己即将工作的情况和实际。比如,教师编写的职业技能课程教材、讲义、教案可以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人才培养方向与过程和对口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实现相互促进的目的。
总之,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现场工作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于仕斌,走校企合作之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1,2:68-70
工学结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且与化工生产过程及化工设备的构造和操作紧密相连,工程实践性很强。近年来虽已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建立起了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但项目的内容设置与企业真实的生产案例仍有较大区别,实训室内的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的真实设备也有较大区别,且生产中多是大型设备,很多操作的技能训练无法在实训室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与企业联合,建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过对用人单位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专业课程以工学交替为主旨,以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辅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配套教改措施,形成了“工学结合,学用一体”《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学用一体,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
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它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要求,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教育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1)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课题的研究,对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实习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参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下厂带队或指导学生实习,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能促进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适应岗位要求,成为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根据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青岛美高集团、新硕化工有限公司、青岛碱厂等十多家化工企业,建设适合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为模式,进行参观实习,师生共同参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多元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和配置,充分考虑了专业教学对双师素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建成有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专任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且聘请多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他们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本课程的实训实习的指导、课堂教学、项目开发等工作任务,为课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工学结合,学用一体,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场所为中心的职教理念,结合化工专业教学实际,通过对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仿真实训――企业实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制定出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方案。经过不断对方案的组织实施、研讨、修改、提高,形成了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成果。
(1)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主要是将“项目化教学”“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计算机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参观实习”“生产性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为一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构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突出实践能力的“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技能培养模式。
(2)优化教学内容。为使课程内容更符合职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要求,对周边地区化工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与调整。根据岗位要求,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内容进行增删,突出生产实践技能,降低理论及工艺计算的比重,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将企业的生产案例引入到课程内容中,使课程内容的设置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如流体输送机械,让学生现场操作,了解输送过程的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拆卸组装常见设备,了解设备结构及维护。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切身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促进了学生确立合作意识与树立团队精神。
(3)将生产性实习引入教学。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到两个月的生产性实训,很解决了在实训室内无法完成大型化工设备项目实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涯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4)建立多元的考核体系。增加了对每个学生的项目操作的评价考核、仿真操作考核和企业生产实训的考核,用过程化考核代替单一的卷面考试。以技能知识点为考核重点,以基础理论、作业、实训报告、仿真操作成绩、企业实习成绩、学习态度为综合考评,形成以日常教学知识技能的考核+仿真操作+企业实训考核的过程化考核模式。
总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加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亲临现场操作,真正得到了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出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大大缩短了职业岗位和社会适应周期,为行业和社会节约了成本。同时,学校与企业联合,很好的解决了化工行业大型设备的单元操作无法在实训室内进行训练的难题,让学生可以在企业的大型生产设备上完成实训,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经历和经验,从而具备一定的职业初步上岗能力,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为化工专业其他课程提供了课程改革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功祥,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6(2):48-50
[2] 高庆,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5-17
工学结合范文第3篇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认识。近年来,不少地方和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坚持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路子,学校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是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企业可以依托职业院校进行员工的培养培训。积极推进“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进一步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同时鼓励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
三、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要瞄准市场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职业院校要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
四、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各地要将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学生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作为今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按照积极推进、分类指导,逐步扩大的原则,从2006年开始,各地都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部分学生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试点工作方案,遴选试点院校,认真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2006年上半年各地要选择二至三所职业院校作为开展半工半读的试点院校。试点院校要根据试点工作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确定试点专业和班次,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到相应的试点班学习;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完善以学生实习补贴发放、劳动保护等为重点内容的实习管理制度,保证学生获得合理的报酬,补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费用。鼓励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勇于打破常规,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取多种形式试行半工半读,实现部分学生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物流专业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0 引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将学习与工作、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并且这种教育模式成立已经有一段历史了,最早是在英国桑德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与土木建筑系中兴起的。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久,主要还是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符合实践性的教学理念,它不仅以职业要求为教学引导方向,同时,它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还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运作平台,也就是说,其是一种将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
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1 中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下,要及时的关注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市场用工信息
当前,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试用工作很难安排,因为,有大部分的企业都不愿意让一个在校中职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学习,而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不过,在实际中,大部分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会出现业务量增大的时期,而在这一时期,由于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业务的进一步增大,因此,无法找到合适的员工。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时间上出现了差异性。通常,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对于学生实习实践所设置的时间是在六月份至七月份,而对于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而言,刚好处于物流淡季,它的物流业务量增大的时期都是在春秋两季,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夏冬这两个淡季中保持较少的员工数量,这样在春秋两个旺季需要员工时就会很容易,这种方式与中等职业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实习与实践性教学短时间安排的要求相符合,同时也很好的为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与实践机会。当前,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笔者觉得,在必要时,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可以将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全新的转变,及时的掌握物流市场的用工时间,对学生的实习与培训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那么,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到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进行实习与培训,这样做可以让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毕业后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物流专业工作具体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的掌握了技能,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意识,进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得到了提高,规范了自己所要学习的目标。通过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物流专业的学生对于以后的就业问题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有效的帮助了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顺利转变角色,迅速适应各项物流工作的能力。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与实践环境,而对于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而言,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因旺季找不到临时工的需求,同时还节省了一大批用工成本费用。
1.2 中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经验
当前,全球职业教育发展呈多元化的趋势,教育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及行业共同引导全局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的重视企业与行业具有的主体地位,直到现在,国家在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上,依旧是以一种鼓励的方式让企业积极的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要求上来。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这一情况,必须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中融入企业、行业的主体地位。当前,怎样才能将物流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怎样发展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其不仅关系到当前职业教育制度,而且还牵涉到了当前所制定的相关法律与政策,因此,这样的改革模式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法律与政策作为后盾才能不断的推进中等职业物流专业持续发展。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带来的三方共赢局面
首先,从学校的角度。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弥补了课本知识的不足,让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俱进,从而使得企业积极的参与到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计划之中,对于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各个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技术方面的竞争,如果生产工人不具备高素质,那么,企业就难以生存。而企业与学校合作之后,就不会发生人才缺失的现象,企业的实际经营效果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巩固了物流企业的市场地位。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同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另外,工学结合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选择是很有利的,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因此,当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不仅让其物流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与社会需求同步,而且又帮助到了区域范围内物流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与实践机会,同时又为学校弥补了课本知识的不足,可谓是学校、学生、企业同时获得了较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新举措[J].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姚自平《职教论坛》2003.14.
[3]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工学结合范文第5篇
我在做青年团的工作中,长期间感到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比较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青年团一方面要发动团员和青年,在工作中、生产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发动团员和青年,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政治,学习科学和技术,提高文化;我们如何帮助青年把工作、生产和学习这两方面密切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是青年团在今后祖国已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中所必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且关系到青年团能不能当好党的得力助手问题。过去,我在苏北地区工作时,在实际工作中,是把它们两个隔离开来而不是结合起来,所以在思想上,有时就不免模糊不清,陷于矛盾。我经常是这么想:团的工作就是应该在党的直接领导之下,发动团员团结广大青年投入党的当前中心运动,参加党和人民政府各方面的工作,发挥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积极作用,这一些我们都做了,实际工作中也充分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是党所要求的,是符合人民和青年的利益的。而团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又怎么搞呢?却找不到办法了。有的同志这么说:“青年团应该领导搞学习,不是只领导搞工作。”自己就想:学习,团是应该领导搞的,如何领导搞呢?就抓团内教育:大办训练班,强调团课———而实际经验又告诉了我们:要求高,行不通;着重依靠国内力量去解决团员的教育问题也办不到;于是被迫降低国内教育的要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矛盾是减轻了,但是,学习这一基本任务如何实现,以及如何学习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听了团三中全会决议精神的传达,学习了团三中全会的文件,同时,概括了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这一个团的工作和学习问题上,思想的门路一下子打开了:引导团员团结青年在工作中、生产中发挥积极性是正确的,应该加以肯定的,同时,引导团员团结青年努力学习,学习是青年团的基本任务,也是正确的,应该加以肯定的。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怎样呢?应该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必须把学习、教育的每一步骤,和国家建设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除了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以外,广大团员和青年要在工作中、斗争中、生产中学习。一方面,从工作中、斗争中、生产中学习政治,学习技术和业务,学习文化,另一方面,学好了才能搞好工作和生产。江苏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和干部,对这一方针在思想上是初步明确了,但在实际领导工作中来执行这一根本方针还是刚刚开始,开始学习着以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总结了点滴的经验。但是要很好地执行这一方针,还是要长期努力的。
怎样把学习与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呢?综合我们的一些经验,可以初步提出两点:一是通过每一个实际的运动过程,有意识、有计划地,而不是自流地对青年和团员进行教育;一是指导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生产岗位上的青年团员,结合他们的工作和生产,学习政治、文化和业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