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精选5篇)

  • 职业发展(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坚持职业热情。对于很多人来说,刚开始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很自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渐渐失去了职业的热情,这个时候只有坚持这份热情,你才能发展的更好。 理性面对职业转换。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职业转换的情况,这个时候一…

职业发展(精选5篇)

职业发展范文第1篇

学会管理自我职业能力。对于自我职业能力的管理与维护,也是值得重视的,个人的能力提升与管理,才能够让自己始终保持进步的空间,也是让自己发展更快的最佳途径。

寻找最大的挑战平台。作为职场人士要明白,只有选择最大的平台挑战和学习,自己才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表现和学习,也才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变得更加平坦。

坚持职业热情。对于很多人来说,刚开始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很自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渐渐失去了职业的热情,这个时候只有坚持这份热情,你才能发展的更好。

理性面对职业转换。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职业转换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理性面对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的时机,让自己更好地发展。

职业发展范文第2篇

人才培养的发展定位要坚持持续发展性,在培养过程中应树立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适应职业岗位的职业性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将其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能融入社会环境的职业人。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要突出高等性、职业性、高技术、高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等专门性人才,一方面具有高等素质教育的特征,强调必须具备与行业或职业岗位工作相适应的基础知识理论及素养,与此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有区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从另一方面,它又因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扎实的理论素养、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准,有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与社会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并通过创新实现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模式上。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直接从事生产、建设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制约和影响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这对担负这一类人才培养任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需要做如下考虑。1.针对各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以用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并与此同时使得学校自身得到快速、稳定、健康的提高和持续发展。2.针对市场需求,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高职教育是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型人才,因此人才去向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基层性的特点。由此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应有很强的职业岗位性。人才培养的服务定位需强调社会基层性,要注重一线工作的现场操作,把这些实质型的活动融于课堂教学,并且结合各类不同的行业需求以及地域需求,灵活地进行培养定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指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来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寻求更宽的人才培养途径。紧密的结合企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做到产学研合作,构建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做到在产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完整的产教结合,从而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以及市场导向性。

职业资格证书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基本上是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相结合,学生既学到了普遍性的文化知识,又学习了专业技能知识,这两种教育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使得职业资格证书有了一个很好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同性。职业资格证书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指专业从事某一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则指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一些专业的从事必备标准。现阶段,职业资格认证分别由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国家人事行政部、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等相关部委通过学历认证、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于有一些职业需要通过职业资格认证之后才具备从业资格,它成为就业的敲门砖,高职学生在学习时越来越注重对于这些专业的学习。国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的成功经验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良好借鉴。北欧国家实行国家和地区的职业资格证书,当学生获得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可以有机会进入高一等级的学校进行学习。例如学生取得初级职业证书后,可以担任技术工人或是选择进入高一级别的职业学校进行深造,这种自主的选择为学生创造了继续学习或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好机会。我国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由于人数众多,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职业专业的资格证书考试。因此完全可借鉴国外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进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的方法,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发展范文第3篇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南京 21113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化生产的不断壮大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的普及,社会职业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日益增强、新职业不断涌现、职业内容不断更新、职业流动越来越频繁等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职业的特性出发,分析了21世纪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了职业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职业;职业技术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08-03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新职业涌现出来,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职业的特性

“职”即职责、任务的意思,“业”有行业、业务、事务之意。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体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工作,是个体履行自身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持续性活动。职业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性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所必需的、服务社会的专门工作。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是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与其他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经济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职业”被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是个人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事职业,于私于公都具有经济性。

稳定性 职业的产生、发展和最终消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周期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现阶段某些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但绝大部分职业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临时性的工作不能称之为职业。

技术性 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从业规范和相应的知识、技能水平要求,不存在没有知识、技术的职业。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职业的技术性要求显得更为突出。

发展性 职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职业不断产生,一些不适应时展的传统职业将不断消亡。

21世纪职业发展趋势

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越来越大,节奏也越来越快。相应的,职业也处在不断的变化调整中,表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从职业的社会性角度看,职业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职业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职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与发展着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因素都会带来职业的兴衰。21世纪,职业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1)职业的分类更趋细化。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将会使社会分工变得更加精细和具体,各种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传统的职业进一步分解,细化为许多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职业,如外贸工作现在已经是包括报关、报检、跟单、货代、物流等一系列职业在内的职业群落。(2)职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是影响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十几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逐渐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三大产业之间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并逐渐融合的趋势。与此同时,出现了第四产业——信息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结构也相应产生了重大变化,技术型、服务型职业成为职业的主体,越来越多的新职业种类不断涌现出来,并主要分布在第三、第四产业中。

从职业的经济性角度看,职业的经济性将被弱化 21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从业者的经济收入也快速增长,人们逐渐从谋生、养家糊口的职业状态下摆脱出来。经济收入不再成为从业者选择职业的最重要因素,职业的经济性将被逐渐弱化。从业者更多考虑的是获得多种非经济利益,包括名誉、地位、权力、自我价值实现等,从而使个人获得更多心理上的满足,达到“乐业”的境地。

从职业的稳定性角度看,职业的稳定性将逐渐减弱 工业时代,职业的模式是非常稳定的,大多数人终身从事一个固定的职业。然而,到了21世纪,随着职业产生和消亡速度的加快,职业的稳定性将逐渐减弱,从业者一生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在减少,职业转换、流动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工作越来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不依赖组织的自由职业不断产生。

从职业的技术性角度看,职业的综合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本身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目前,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就是因为现代职业,特别是与高新技术相关的职业需要具有综合化职业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从职业的发展性角度看,传统职业逐渐萎缩,新兴职业不断涌现 任何一个职业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发展,新的职业也会不断涌现。21世纪,职业变化、发展及更替的速度更为迅猛,一些传统职业逐渐萎缩、淘汰,适应新时代的职业将被不断催生出来。

职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

新职业的产生与传统职业的消亡,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职业的出现,使得相当一部分传统职业逐渐消亡,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此,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必须多样化,并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还要能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预测新兴职业的发展趋势,并不断调整自身的体系和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向纵深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在实现工业化与知识经济萌芽、信息技术发展同时并存的时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生产上来,产品和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从业人员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淘汰周期日益加快。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要适应新技术、新任务的要求,树立“大职业教育”、“终生教育”、“宽基础、活模块”等观念,不断向纵深发展。

新职业的不断涌现,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不断创新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许多新的职业岗位,一些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审时度势,随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拓宽、改造、创新。

职业稳定性的减弱及综合化、专业化程度的增强,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不断更新理念 传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过于狭窄,一味强调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偏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陷入了仅仅为应付就业而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歧途,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更新理念,使学生在实现就业的同时保持全面、长久的发展能力,保证其在适应当下社会的同时为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即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职业技术教育最终是为职业服务的,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的发展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尽管职业技术教育只是间接地对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但由于它决定了新增劳动力技能的类型与层次,因而也不可忽视,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

职业技术教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职业结构发生变化 (1)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进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职业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还可以培养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农村孩子接受到职业教育,掌握更加全面、专业的生产技术,从而促使更多的农业人员进入城镇工作或是返回农村成为有技术的新型农业工作者,进一步促使第一产业富余的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也加快了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更新的职业类型。(2)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对从业者的教育与培训,可以加速我国的产业类型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我国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为初级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大批初级工通过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和素质,成为技工乃至高级技工,并开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流动,从而进一步促进职业的发展变化。(3)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普及,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不论在专业素质还是人文素养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具备了更多的沟通技能和更全面的知识积累以及更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们不再简单地从事一些技术型的工作,而是将更多的人文关怀融入到自己的职业当中去,更加体现人本理念,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职业技术教育引导从业人员主动就业、自主创业 且对社会有反哺作用,它不仅仅以就业为导向,更注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引导从业人员主动就业、自主创业,带动职业发展。

总之,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上的支持与保证,推动职业不断向前发展;职业的不断发展,又进一步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李桂华,赵鹏程.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J].科技广场,2008(6):241-242.

[2]苗素莲.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关系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0-23.

[3]袁旭,王友保.产业融合与职业教育开发研究[J].高教论坛,2007(6):171-173.

职业发展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并在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仍十分明显,发展中国家普遍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上有很大差距。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有着强烈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诉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所瞩目。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相似性,中国也希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发展。2013年4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宁波市教育局三方合作建设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2013年10月25日,由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围绕“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的主题,20多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数十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就各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传递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紧迫关切。

探索体系建设

斐济教育部职成教司高级教育官员崔尼德·瑞吉史尔介绍了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斐济政府在全国中小学启动基本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将职业教育课程全面融入到普通教育中。比如,针对中学10年级的学生开设基础技术、家政、农业科技和办公技能;对中学11到13年级的学生开设技术绘图、应用技术、家政、农业科学和计算机课程,促使所有10年级以上的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到职业教育,并认识到职业教育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斐济的职业教育也有着比较健全的发展体系。在斐济,职业教育被视作是一种提高国家技能水平,促进创业的有效方式。完成12年级中学教育水平的学生可以进入职业教育系统学习。其课程提供方有两种类型,一是职业教育中心,它是正规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另外一种是独立的培训机构。这些学校所提供的职业课程包括木工、餐饮、裁缝、农业、美容、家政服务等。学校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掌握就业所需的技能,了解行业标准和设备创造有利条件。斐济所有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中心还提供适宜、高质且灵活的教育培训,从而培养正式或非正式的半熟练技术工人。

斐济还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该框架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提供满足斐济经济需求的高质教育培训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减少资格获取的障碍,明确资格获取的各种途径,且促进终身学习,从而鼓励个人提高自己的资格和级别。二是为先前的学习经历认定和当前能力认定提供支撑(包括学分转换,工作生活经历认定等)。三是建立灵活的衔接途径,使人们可以在正式教育和培训之间轻松衔接,并可以顺利进入职场。四是确保资格体系的多样灵活性,并统筹控制培训价格。

另外,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也在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据赞比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培训部主任希蒙契奇·亚历克介绍,赞比亚从2005年开始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人才进行了资格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职业技术教育资格框架。2011年,赞比亚对国家职业技能发展策略进行革新,不断扩大继续学习的途径,并实现对当前和先前学习资历的认定。

关切后续保障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代表都表达了对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师资水平、法律支持等职业教育保障制度的关切。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教育部专家贝甘·艾克拉表示,巴基斯坦职业教育系统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班级规模太大,全国职业学校师生比,私立学校为30∶1,公立学校为50∶1。另外,实习实训的条件也比较落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还偏重于理论教学,很多职业学校仍然是80%教育理论教学,20%活动教学。多数学校不强调学生实际所学,仍然注重应试教育。还需要重视的是,巴基斯坦职业教育在保证性别平等,尤其是女孩子接受教育这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

来自赞比亚的亚历克主任指出,该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难以适应产业需要。在赞比亚,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断增加;可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却日益萎缩,大量新兴的非正式行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急需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以及设备仪器方面的投入,同时要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不断完善考试和评价制度等,解决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方面的瓶颈问题。

斐济的代表也强调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教学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短缺等问题。他同时指出,该国缺乏优秀的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没有形成共识性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景,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建议,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的衔接体系,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要注重培养生活技能,开展价值观教育,并为促进学生进入职场就业和终身学习提供准备,以培养有工作价值观、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体系,把职业教育定义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中国贡献

“向世界学习,以先进为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30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广泛借鉴国际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把学习借鉴德国经验作为推动中国中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职工教育制度改革的突破口。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社会更多的职业教育模式进入中国。2002年正式启动的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是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组织实施的最大合作项目。重庆地区共有5所项目学校和25所伙伴学校参与了TAFE的试点办学。另外,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引进的英国BTEC项目先后在天津、北京等多个城市的职业院校开设了HND课程。

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职业教育实现了本土化成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并积极走出国门,贡献世界。

2003年,教育部在天津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挂牌成立“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支援。2007年,我国政府援建的埃塞俄比亚职业学院项目竣工并正式移交埃方使用。这所学校是目前埃塞俄比亚最大的职业教育机构,完全采用中国职教模式管理和教学。

职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校 政府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当前还有不少困难阻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陷入尴尬境地。本文就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及破解困境策略,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尴尬境地

1、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下降

目前,虽然部分省市职业教育招生形势出现转机,但大多数省市仍不景气。最近几年,我市高职学院招生情况也不很理想,招生录取数低于计划数。职业教育生源不济,造成许多学校资源闲置。一些学校由于招生困难,不得不被迫停办某些专业,甚至全校转向办成普通中学。一些长期从事职教,有着丰富职教经验的教师,离开自己心爱的职教岗位,丢掉了自己心爱的专业。同时,为了保证足够的生源学校不得不压低甚至取消学生入学门槛,并掀起一年一度的生源大战。招生门槛很低甚至不设门槛,生源质量下降可见一斑。

2、政府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三大子系统。这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对教育投入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学校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更新教学科研设备,办学条件越来越优越,校园面貌日新月异。而职业教育获得政府的投入,对公办学校而言,只能用于学校人头费,仅能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因此,学校根本拿不出多少钱用于基本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职教系统个人收入相对降低,物质待遇增速减缓,一些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为寻求个人发展,纷纷跳槽,另谋高就,职教人才流失严重。

3、理论研究不够,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来讲,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研究的深度、广度也不够,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突破。由于研究不深,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行动上的不统一,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及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相适应性,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破解困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陷入困境,并非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主要是主观认识引起的,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所引起的。我们必须深化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职业教育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然而,对地方而言,发展教育的着眼点却被放在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而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要使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各级政府必须切实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2、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职业教育仅靠自身寻求发展,难以进行下去。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公办职业学校的投入。这种投入主要用于改善硬件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实验设备、信息网络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拮据,无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应从每年的教育支出费用中拿出一部分投向西部地区,扶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3、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之路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发展,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而问题在于如何发展,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走多样化化办学的路子。内涵发展的实质,就是讲求数量、质量、规模、效益、结构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