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精选5篇)

  • 建筑风格(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这六十年来,新疆的建筑师们用建筑的语言为一方热土谱写了辉煌的赞歌。乌鲁木齐的高层建筑经过不断的发展,业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是到了该总结、该分析的时候了。笔者总结出乌鲁木齐高层建筑的发展脉络,提炼出新地域主义倾向、新古典主义倾向、现…

建筑风格(精选5篇)

建筑风格范文第1篇

1高层建筑的风格及变迁

乌鲁木齐大部分的高层建筑具有明显的风格定位或者样式,并且有的同种风格的建筑设计建造时间跨度较大。但由于同种风格建筑的规模及数量还未能形成强大的思潮,笔者将其定位为倾向,用来指各个时期存在的主流设计或观念。借鉴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笔者将乌鲁木齐的高层建筑风格分为新地域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材料精细化追求等四种倾向。1.1新地域主义倾向新疆地域建筑指新疆历史上采用传统材料、技术等以传统观念(包括宗教)建造的建筑[1]。这里提出新地域建筑,指引入现代建筑技术、材料并受西方国家的现代建筑观念影响,与新疆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产生的建筑。新地域建筑成就了新疆建筑师的辉煌与梦想,让内地建筑师们眼前一亮;并对探讨民族风格和繁荣民族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新疆的新地域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耀眼且最具影响。这一时期建筑设计业复古风盛行,到处都可以看见不顾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等戴着“瓜皮帽”的建筑,在国内外建筑学界掀起了反对复古思潮泛滥的批判。新疆建筑师们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把传统的形式片段及空间模式与现代化的生产及需要结合起来,终于创作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昆仑宾馆北配楼等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新地域建筑。创新本身是充满风险的,尤其在当时的物质和基础建设的条件下,建筑师的这种理解和塑造可谓是壮举。新疆人大常委会大楼的建筑形式给整个建筑注入了浑厚圆润及峥嵘刚毅的传统个性。建筑师在设计中综合对比提炼了各种方案,最终采取传统的对称处理手法,并在建筑细部构造处理上尽量符合现代工程技术和材料的要求。立面及檐部设计吸取了维吾尔民族建筑传统柱式中的基本构件作为主旋律,一方面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了传统地域文化的回归,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天山博格达峰峥嵘起伏、刚强有力的性格。在形体构图上打破了“一”字型的单调构图,在两端二层以上凸出两间办公室,一方面弥补被电梯占用的面积,再来形成类似维吾尔民族建筑端部塔楼的处理,两端高出屋顶的电梯机房处理成传统的凉亭形式。在楼顶上的较大突出物主要是会议室、电梯机房和水箱间等功能房间,最终选择了穹顶的造型,一方面由于穹顶在多数时候总是象征着权利的神圣和至高无上,另一方面是为了照顾群众的喜好,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对传统形式的向往和偏爱[2]。在新疆工会大厦的设计中,建筑师比较直接地从形式上借鉴了当地民居的做法,以四角圆柱表达维吾尔族民居传统的抱柱,显现了风沙磨砺之沧桑,柱顶端切45°,呈现出伊斯兰建筑的符号———弦月。主体采用密实的墙身和方窗,既隐喻干旱炎热的地理特征,又表达了民族所喜爱的构筑图形。入口处超尺度的手法及内部的共享空间表达了强烈的时代感,而室内粗犷的处理则表现了地域文化的特征[3]。它是新疆点式高层建筑的里程碑之作。火炬大厦(图7)在设计上注重建筑整体结构的多变和统一,将阿拉伯建筑、新疆民族风格结合,并寓意大漠风情,体现了建筑师“非既定”的构思理念,以变异的眼光使建筑具有“混沌”的形象概念,摒弃了传统类型的束缚[4]。远远望去,建筑物犹如一把弧形靠背的座椅屹立在广场中央,表面的土黄色饰面处理、顶部两端地域表达将文化属性上升到了与天地对话的角度。建筑师并没有将对传统和地域文化的挖掘作为主要的创作出发点,而是基于时间和空间角度的对建筑设计进行思考,带有很强的全局性。建筑师通过宏观的思考和细节的考虑,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的思辨,并采用了自己的方法将其逐一化解,与该时期流行的复古思潮划开了界限。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建筑彰显出传统与现代并包的多元文化属性,这一点正是建筑师追求的,也是群众想要的。1.2新古典主义倾向新古典主义,又称为典雅主义,主要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5]。这种风格真正为新疆建筑师所熟悉和运用,主要是在新疆勘察设计院多次组织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考察后几年。这种模式有别与早期对深圳、广州建筑“作业或笔记”的模仿,而是学习现代建筑设计和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的“洋为中用”。新疆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末又开始大放光芒,如今徜徉于市中心的光明路、人民广场等,依然会感受到一种稳重和大气,中银大厦(图8)、红山新世纪(图9)、兵团司令部大楼等一批新古典建筑提领了首府的精气神,给传统的城市文化平添了几分古典美。中银大厦立面设计上有很明显的基座、塔身、屋顶三段式的痕迹,大面积的暖灰色干挂石材墙面从基座贯穿至顶部,与蓝色的有些金属质感的玻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段式划分比例和谐、尺度恰当,尤其是裙房与收顶部分处理更是恰如其分,而中部塔身在众多竖向线条下显得简洁明快,轻盈修长。建筑师对创作手法大胆革新,通过吸取西方高层建筑古典的神韵,结合银行建筑特性,塑造了新疆的新古典巨作。大面积的石材墙面既强化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又十分适应新疆的气候,达到了节能要求,这部建筑大作可谓高调地拉开了新疆新古典主义高层建筑的序幕。乌鲁木齐的很多政府高层办公建筑采用了新古典的设计倾向,但真正带来巨大影响的却是金融办公等商业建筑。可以看出,这个倾向的建筑标志性和影响性已经开始逐步增加,并向大众的商业领域拓展。这些带有很多西化的思想和观念新古典倾向,对于乌鲁木齐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城市来说,恰好凸显了人们盼望进步、发展、品质、怀旧的浪漫情怀。1.3现代主义倾向现代主义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期的建筑风格流派,主要强调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同时强调“功能、实用、少就是多”等观点,后来经过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又逐渐过渡到后现代、新现代等多元的倾向。现代主义倾向于20世纪80年代在乌鲁木齐兴起,并于90年代达到高峰,而且建筑师们不是再造一些冷冰冰的机器,而是照顾周围环境和气候,创造满足并适应新疆发展的现代建筑模式。这一时期的海德酒店(图10)、金融大厦(图11)、新疆假日大酒店(图12)、新疆环球大酒店(图13)、国贸大厦(图14)、新疆电视译制制作中心等至今仍为乌鲁木齐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快速发展注入着强大的动力,成为家喻户晓、人们津津乐道的城市地标建筑。荣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的海德酒店是新疆现代主义倾向高层建筑的代表作,虽然已建成14年,但其综合设计水平在2010年科技馆新馆建成之前一直是最高的。建筑师通过对酒店建筑核心问题的研究,为充分满足酒店发展及将来客房改造的需要,设计出既经济又超前的柱网距离,这样就克服了未来因客房柱网较窄而难以升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灵活性。海德酒店的外部形态设计将现代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主义新的建筑审美观:建筑艺术趋于净化,摒弃折衷主义的复古思潮与繁琐装饰,建筑造型成为几何体形的抽象组合,简洁、明亮、轻快[6]。海德酒店是新疆首个在超高层建筑上大面积使用横向大尺度银白色铝板结合横向长窗的建筑典范,实则这种设计是有很大风险的,特别是在大肆宣扬和强调高层建筑竖向体量的年代,但完成后的效果非常不错,大尺度的隐性竖向体量和横向的细部处理,使建筑显得高贵而华丽。正是这些赋有时代气息的建筑,为乌鲁木齐城市注入了精神,使这样一个伊斯兰风格较重的老城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产生了不断革新的动力。同时由于新材料的大量采用,掀起了新疆公共建筑表皮的革命,以“新”代“旧”、以“亮”代“暗”的新趋势,也催生出了材料精细化追求的倾向。1.4材料精细化追求的倾向这是一种随着技术进步、观念的改变而产生的新的建筑表皮模式,也是西方战后初期(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人们常以密斯·凡·德·罗等设计师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5]。新疆的建筑长期以来都是封闭的、厚重的、“勇猛豪爽”、“粗犷”,新时期乌鲁木齐涌现的几个材料高精细化的建筑就格外引人注目,为这里的高层建筑增添了细腻、轻盈、通透、高精度的新注解,这种倾向实则与现代主义一脉相承,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提高,它代表了新疆高层建筑一种新的追求,有其较强的正面影响力和带动力,与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可圈可点的建筑很多,有改造后的新科技馆(图15)、中泉大厦(图16)、恒昌大厦(图17)、盈科大厦(图18)、时代广场等。

2结语

这六十年来,新疆的建筑师们用建筑的语言为一方热土谱写了辉煌的赞歌。乌鲁木齐的高层建筑经过不断的发展,业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是到了该总结、该分析的时候了。笔者总结出乌鲁木齐高层建筑的发展脉络,提炼出新地域主义倾向、新古典主义倾向、现代主义倾向、材料精细化追求的倾向等四个主要潮流,以期对乌鲁木齐高层建筑的后续研究打下一个微薄的理论基础。随着全面而深入的发展和建设,新疆迎来了新的建筑高潮,高层建筑应朝什么方向发展,须以对发展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深刻认识为基础。当下,有较多国内大设计院纷纷在乌鲁木齐设立设计分院,争夺新疆建筑设计市场的份额,部分建筑师朋友谈到他们“不懂”新疆,希望能认识新疆的人和建筑,特别是建筑现状下的各方面特征,建筑师的这种不自觉的对新疆的认识将助推新疆高层建筑的良性发展,几乎最能代表城市发展的高层建筑,应该摆脱商业和世俗,继续保持西域的风情和风骨。(本文来自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邱昊 戴志中 周灵 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风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风格;类别;新中式建筑风格;设计理念;

建筑风格受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如文艺复兴后期有运用矫揉奇异手法的巴洛克等建筑风格。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其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砖墙木梁架结构,飞檐、藻井和雕梁画栋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一、建筑风格类别

建筑风格类别主要有:(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浅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现存中国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2)现代主义。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3)异域风格。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4)普通风格。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亦无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5)主题风格。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

二、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分析

1 新中式建筑风格的涵义。现代中式风格是中式风格的一种,也被称作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

2、新中式风格的来源及其特点。(1)新中式风格是从中式风格发展过来的。最开始的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2)新中式风格的特点。新中式风格家具一般颜色沉敛深厚、文化品位浓郁。就搭配来说,现代中式风格家具将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自由搭配”,成为现代家居设计和装饰的一种新思路,更引导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思想。现代中式风格家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适合现代人生活,整体典雅、庄重,已经被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和接受。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演绎;其次在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中式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中式风格在设计上继承了唐代、明清时期家居理念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同时摒弃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给传统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

3 、新中式风格的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崛起、民族文化的再度复兴,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文化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一种充分糅合现代与传统的中国风逐渐吹起,它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明清,而是通过中式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新中式建筑特点比较鲜明,它不仅仅外观造型美观,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在设计中更多考虑通风、采光和增强私密性,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居室环境合理分隔与有机协调等。如今的新中式建筑在建筑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也大放光彩,现代新中式建筑不是古建筑的保护,而是在传统建筑形态的基础上,加人现代时尚元素去升华。新中式建筑只有不断的吸取新的养分,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的被人们所接受。

三、现代建筑风格设计理念的分析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风格及其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必须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使设计出来的建筑能真正满足人们对建筑风格及其使用功能的需要。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首先是甲方的利益,即建设单位的利益。现代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然后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最后是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2、综合性设计的设计理念。对建筑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功能、结构、要素、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个体分析。每一个个体的分析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和整体分析对比中去,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3、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当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环保,越来越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国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林木稀少,楼房与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居民的健康与生活。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的协调绿地,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4、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利用。再循环主要包括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照明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老的文明留下了浩瀚的遗产,同时也为建筑风格和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工作中不能是拿来主义的传承,而是结合时代需求进行领悟,进行创新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切莱斯蒂诺・索杜,刘临安.变化多端的建筑生成设计法――针对表现未来建筑形态复杂性的一种设计方法[J].建筑师,2004,(06).

建筑风格范文第3篇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着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 。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 十八世纪末,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十七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它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建筑简介

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府邸,维琴察圆厅别墅和法国枫丹白露宫等。

历史背景

当时欧洲人的冒险事业已经扩展到了亚洲和美洲,包括原有的地中海贸易中世纪后期的繁荣迅速造就了环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贸易城市。

在这些贸易城市中,商业资本的庞大力量使得罗马帝国以后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的对比首次向世俗方向倾斜,市政厅,或者交易所,以至于为商业贵族营造的别墅等世俗建筑大量出现,而新兴贵族因为本身的立场而对于人文艺术的投资也是从前的宗教和封建势力所不能比拟的。

这种相对富裕和活跃的气氛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时代文化的大发展。而反映在建筑上就是社会中真正的出现了建筑师这个行业。文艺复兴真正奠定了建筑师这个名词的意义,将这种新的行业加入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呼吸之中。过去,并不存在建筑师这个工作,有的只是工程师、木匠或者石匠。但随着建筑的兴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亦越来越大,出现了“建筑师”这个名词。他们不仅仅只将建筑作为一种营造的经验型行为,而是赋予建筑一个理论的和文化上的基石,正如建筑师在罗马帝国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他们来自雕刻师、绘图师、画家、工程师和细木工等。建筑师的出现,也为当时社会的思潮和文化进入建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如果说以前(从罗马帝国没落到文艺复兴开始)的建筑和文化的联系多半处于一种半自然的自发性行为,那么文艺复兴后的建筑思想和人文思想的结构紧密结合就肯定是一种非偶发的人为的行为,这种对于建筑的理解一直影响到了后世的各种流派。

并且由于环地中海的贸易繁荣,使得意大利的贸易城市的学者很容易就接受到古希腊罗马在Byzantine和伊斯兰国家所保存下来的文明成果。其中林林总总的文化思潮,比如人文主义的兴起等对于建筑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单就建筑造型而言,建筑师从古代数学家对于完美的数学模型中得到了启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完美的数学模型构成的,而大自然和人类的美皆出于数学模型的完美。基于此开始了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师对于完美建筑比例的追求。

另一个引发的重点就是柱式,在罗马帝国之后,文艺复兴的建筑师重新继承了一整套古典的柱式,并且依此为基准奠定了直到现代建筑诞生的经典建筑营造模式。

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和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中叶和末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 着名实例有: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穹窿顶(1420~1434),设计人是F.勃鲁涅列斯基,大穹窿顶首次采用古典建筑形式,打破中世纪天主教教堂的构图手法;佛罗伦萨的育婴院(1421~1424)也是勃鲁涅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1444~1460),设计人是米开罗佐;佛罗伦萨的鲁奇兰府邸(1446~1451),设计人是L.B.阿尔伯蒂。

(佛罗伦萨的育婴院)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建筑 着名实例有:罗马的坦比哀多神堂(1502~1510),设计人D.布拉曼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罗马的法尔尼斯府邸(1515~1546),设计人小桑迦洛等。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 典型实例有维琴察的巴西利卡(1549)和圆厅别墅(1552),两座建筑设计人都是A.帕拉第奥。

(维琴察的巴西利卡)

建筑理论

这时期出现了不少建筑理论着作,大抵是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这些着作渊源于古典建筑理论。特点之一是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构图同人体进行比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之二是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割(1.618∶1)、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关系,这是受中世纪关于数字有神秘象征说法的影响。意大利15世纪着名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阿尔伯蒂所写的《论建筑》(又称《建筑十篇》),最能体现上述特点。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使古典形式变为僵化的工具,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和严格的柱式规范,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张本。晚期着名的建筑理论着作有帕拉第奥的《建筑四论》(1570)和G.B.da维尼奥拉的《五种柱式规范》(1562)。

主要成就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建筑类型增加,在设计方面有许多创新。世俗建筑一般围绕院子布置,有整齐庄严的临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如立面分层,粗石与细石墙面的处理,叠柱的应用,券柱式、双柱、拱廊、粉刷、隅石、装饰、山花的变化等,使文艺复兴建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世俗建筑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府邸建筑上。

教堂建筑

利用了世俗建筑的成就,并发展了古典传统,造型更加富丽堂皇。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追求过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尺度感。

建筑技术

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砌筑;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结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城市和广场

城市的改建往往追求庄严对称。典型的例子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文艺复兴晚期出现一些理想城市的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V.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按性质可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按形式分,有长方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规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园林

从14世纪起,修建园林成了一时的风尚。15世纪时,贵族富商的园林别墅差不多遍布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纪时,园林艺术发展到了高峰。

风格特点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着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代表人物

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

从时间和地点上来看,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算是作为文艺复兴的开端了。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在意大利佛罗伦斯所建的大教堂就没有采用哥特形式,而是看起来很像拜占庭的圣母大教堂,可是却没有采用三角帆拱,而是直接将尖拱放在了一个八角形的墙上。而最后看起来很危险的在顶上面的一个小亭子却起了连接拱的几个部分并且用自重将他们压在一起的作用。另外,这个拱顶是一个木结构的顶,而不是罗马的石或混凝土顶。

而他在Santa Sroce的Franciscan Friary的Closter中,为Pazzi Family所建立的Chapel真正用上了三角帆拱,这次下部的平面是一个正方形,而上是一个三角帆拱加圆拱,失传几个世纪的工艺终于复活。从此这种圆顶加上巴西利卡的平面成为了后来几个世纪内的标准。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

伯鲁乃列斯基兼具了一个传统中世纪工匠的角色,真正作为复兴时期建筑师代表的,并且真正将文艺复兴建筑的营造提高到理论高度的是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他的《论建筑》于1485年出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Gutenberg发明了印刷术,使得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快速。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这本书里面体现了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地角度讨论了建筑的可能性。他提出应该根据欧几里德的数学原理,在圆形,方形等基本集合体制上进行合乎比例的重新组合以找到建筑中美的黄金分割。他在建设Palazzo Rucellai的过程中 使用了各种柱式,而这些柱子都拥有经过精心推敲的比例。而宫殿的顶部也是独创的深出檐,甚至遮住了屋顶,使得建筑的外观保持完整的方形。

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

伯拉孟特是将这种唯理主义古代精神推向极致的人,他竭尽所能的推敲每一个建筑比例,从他的坦比哀多(Tempietto of San Pietro)中你可以看到这种被推敲到近乎完美的比例 。而往后的很多公共,宗教建筑,比如圣彼得教堂,巴黎万神庙,甚至白宫都有布拉芒特的影子。

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宏大的作品可以说是圣彼得教堂,这个教堂的修建历史超过了一个世纪。而建筑师的名单列出来如同一个文艺复兴的名人录。而这个开端或者说骨架,则是由布拉芒特来完成的。而后陆陆续续有Raphael、Peruzzi、Sangallo the Younger、米开朗基罗、Vignola、Della Porta、Fontana和Maderna。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米开朗基罗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建筑师,而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而正因为这一点是他避免的他的同代人过分纠缠于比例之中的弊端而从一个雕塑家独特的三维视角来提炼建筑。他利用各种手法,比如破坏均衡,或者是利用狭长的走道或者柱廊,来达到一种感动人心的建筑效果,而对于是否符合严格的古典比例却不是很在意。其中用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巨柱式便是他将普通柱式拔高几倍而得到的。而这种对于古典母题的创造性应用将文艺复兴引入了后期的手法主义。

帕拉第奥(Palladio)

在维琴察的领袖人物是帕拉第奥。他是一个严肃的古典主义者,对于古典主义的蒸馏使得这位大师的作品总是带有钻石般的纯粹。体现了文艺复兴建筑的数学美感的精确性和那种对于集中式平面的控制力。而进一步看则可以看见在这种严格的美学体系下,作为建筑的主体已经被挤入一个很边缘的角落,建筑在他的手中彻底变成了一个概念的载体。

传播北欧

文艺复兴进一步向着Alpen的北方传播。这种传播却并不是很顺利,北方的欧洲文明并没有能够直接接触到古代文明的遗迹,比如雅典卫城或者是罗马城遗迹,而虽然当时印刷术已经发明,可是印刷品始终只是对于建筑的贰维再现,他不可能让建筑师获得临场的建筑感受,而且当时很多的大师都是由外行转入的,比如米开朗基罗。而他们对于建筑的描述很多是纯感受性质的,很难用印刷品来表达。北方的建筑师最多只能依照图解对于当时流行样式来一个照样翻制,至于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又或者对于这种新风格怎么和当地风格进行妥善的协调,除了一些天才建筑师以外就很少能达到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南方建筑进入北方。那就是同时进行的宗教改革。这次改革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欧洲分裂。不同的教宗之间时有战争,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也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解。有时候对于南方教廷的反对甚至可以影响到对于南方文化的排斥。

远离古典文化中心和民族自身文脉的产生导致了北方建筑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他们通常都不是纯粹的文艺复兴式样的,而且也很难找到如同帕拉第奥的那种异常严格的比例和对称关系。不过却由于北方国家的新教特征导致世俗建筑中多样化的风格。而一旦这些风格稳定下来以后又重新成为了历史文脉中的新的母题。这样北方建筑相对南方建筑在文艺复兴的风格演进中便缺少了明确的断代史。

风行欧洲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深远,在16~18世纪风行欧洲,大多与其本国的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对法国的影响

16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下形成法国文艺复兴建筑。从那时起,法国的建筑风格由哥特式向文艺复兴式过渡,往往把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装饰应用在哥特式建筑上。当时主要是建造宫殿、府邸和市民房屋等世俗建筑。代表作品有:尚堡府邸(1519~1547)、枫丹白露离宫(1528~1540)。尚堡府邸原为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猎庄和离宫,建筑平面布局和造型保持中世纪的传统手法,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外形的水平划分和细部线脚处理则是文艺复兴式的,屋顶高低参差。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建筑中占统治地位的则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对英国的影响

16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建筑在英国逐渐确立,建筑物出现过渡性风格,既继承哥特式建筑的都铎传统,又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中世纪的英国热衷于建造壮丽的教堂,16世纪下半叶开始注意世俗建筑。富商、权贵、绅士们的大型豪华府邸多建在乡村,有塔楼、山墙、檐部、女儿墙、栏杆和烟囱,墙壁上常常开许多凸窗,窗额是方形。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细部也应用到室内装饰和家具陈设上。府邸周围一般布置形状规则的大花园,其中有前庭、平台、水池、喷泉、花坛和灌木绿篱,与府邸组成完整和谐的环境。典型例子有哈德威克府邸(1590~1597)、阿许贝大厦(1572)等。

17世纪初,英国为了显示王权的威严,王室在伦敦设计建造庞大的白厅宫,但只建成了大宴会厅(1619~1622)。英国建筑师I.琼斯在设计这座建筑物时,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帕拉第奥严格的古典建筑手法,摆脱了英国中世纪建筑的影响。这时期的建筑仍然以居住建筑占主要地位,古典柱式和规则的建筑立面渐渐代替了伊丽莎白时期自由的过渡性风格。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削弱了王室的专制统治,但在君主立宪的斯图亚特王朝时,古典建筑手法在英国仍占主导地位,以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为代表作。

18世纪初,为英国新贵族和一部分富商建造府邸成了建筑活动的中心。这些新府邸规模宏大,应用严格的古典手法,追求森严傲岸的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是牛津郡的勃仑罕姆府邸(1704~1720)、约克郡的霍华德府邸(1699~1712)和凯德尔斯顿府邸(1757~1770)。府邸的平面布局多半是正中为主楼,楼内有大厅、沙龙、卧室、餐厅、起居室等。主楼前是一个宽敞的三合院。它的两侧又各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一个是马厩,另一个有厨房和其他服务用房。这种布局方式意在表现新贵族和巨商们的气派和财富。

对德国的影响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下,德国在16世纪下半叶出现文艺复兴建筑。开始,主要是在哥特式建筑上安置一些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构件,或者增添一些这种风格的建筑装饰。典型实例如规模巨大的海得堡宫(1531~1612)和海尔布隆市政厅(1535~1596)。1560年,巴伐利亚公爵阿尔伯蒂五世在慕尼黑重建府邸,有意采用古典风格,其中的文物陈列厅是德国文艺复兴建筑中的精美作品。

从17世纪开始,意大利建筑师陆续从意大利北部把文艺复兴建筑艺术带到德国。而德国建筑师也开始真正接受文艺复兴建筑,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手法。不来梅市政厅1612年改造后的立面可称代表作。

对西班牙的影响

从15世纪末叶开始,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影响了西班牙建筑。那时起,西班牙建筑的显着特点是把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用在哥特式建筑上,同时还带有中世纪统治西班牙的摩尔人的艺术印记。建筑造型变化很多,装饰丰富细腻,几乎可同银饰媲美,因而称为“银匠式”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是萨拉曼卡的贝壳府邸(1512~1514)和阿尔卡拉?埃纳雷斯大学(1537~1553)等。

从16世纪中叶起,西班牙的一些建筑师和雕刻家曾到弗兰德尔和意大利考察,深受古典艺术影响。当时最着名的作品是马德里郊区的埃斯库里阿尔宫。从17世纪中叶起,巴洛克建筑在西班牙兴起。

历史评价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建筑风格范文第4篇

  1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

  建筑的风格作为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体现艺术、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内涵。装饰设计的风格与建筑的风格流派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以及文学和音乐的风格流派对建筑装饰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建筑的个别设计,都和气候及地点有关,还需要对建筑施工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考虑,这也是世界各地的建筑具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在建筑室内设计风格中,一种典型的风格形式多数是实现了与当地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的紧密融合。在民族特性、社会体制及生活方式和文化潮流等外在风格因素,只有实现与创作构思及创作者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等风格内在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赋予建筑设计装饰以文化内涵,这样的室内环境构建能够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心理及精神的平衡,从而实现建筑风格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在具体装饰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的运用能够创造出功能更加合理,环境更加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物质技术及精神文化必将不断发展,这就使得建筑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2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在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具有功能复杂而又多变的特点,随着我国室内装饰材料及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所追求的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建筑的装饰中,一种建筑风格或流派的形成,往往对文化及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更加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和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室内设计中,不同流派的产生发展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还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总而言之,做好建筑风格与建筑文化的研究,能够实现建筑本身更高层次的和谐,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享有和发展,最终做到在遵循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的超越。

  3建筑装饰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的延伸

  在建筑装饰设计上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变的。这就使得传统造型艺术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在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上具有同样的适用作用。人们通过反复描摹一个图形,不仅能够得到审美意义的外形,还可以让图形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能够实现建筑内在意义的外在表达,能够实现观念的具体外化。这些意义最初大多出自对自然的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贵康乐以及祛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符号在历朝历代的器具装饰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而通过对图形符号这种“形”与“意”的历史延伸与衍变,还可以得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形”的演变,都不是对其原始“母题”的彻底否定,而是能够通过建立新的审美观念来赋予其以新的形式,从而使这些“母题”不断的丰富与拓展。

  4现代化传统建筑装饰风格设计

  在现代化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设计中,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能够实现置身建筑中能够感觉到传统建筑文化及精神,但却找不到一处与传统建筑的实例有直接关系的地方。也就是说,能够将传统的亭子放在玻璃幕墙的楼顶上,或在入口处通过放置传统的拱门,把传统的装饰标志放在外墙的楼角及砖上,或以混凝土仿做斗拱,这些可以说这些做法只能算是一种仿古设计的例子,如果能消化及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实现项目设计有关事物的了解,两者便不谋而合,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传统的精神。

建筑风格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繁荣;消费时代;视觉污染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097-01

一、解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当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运动在60年代达到鼎盛并转向衰退时,“后现代”一说开始日益盛行,在这个庞大的后现代体系里,建筑上的后现代探索也是百家争鸣,极度热闹。在这里我不讨论后现代的内容,也不详说后现代建筑到底如何,我想讲述的仅仅是方向之一的解构主义建筑。

从二战到70年代之间的国际主义风格形成的单一垄断,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建筑外貌严重地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人性化的设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批有思想的建筑师们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了。

我们都知道后现代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同样的意义,在人们逐渐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现代主义建筑后,世界各国的设计师开始积极探索新的风格,于是出现了新古典主义、高技术派、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等,这些同时代的建筑实验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探索思想。

在当代,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总是首先以现代科技的运用为评价点,而作为建筑的本源――艺术形态问题越来越脱离人们的视野,所以解构主义其实是对现代建筑的一个回归与反思,这些大师们希望用艺术的视觉形象来再现建筑之美。当然,为了适应后现代的时代要求,高科技的运用也是必然的,在这种设计思想下,解构主义似乎有了神秘的情感价值。

二、解构主义建筑内外因素分析

(一) 社会因素

应该说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延伸与演化,只不过现代主义理性思维的畸形发展在其中充当了一剂催化剂。我们知道结构主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谈的,目的是解决人类的思维方式问题,在70S人们反思现代主义寻找新的理论时,解构主义理论在其他学科的发展也顺势作为一种探索形式应用到建筑设计领域了,从本质上说在建筑里的运用也是对社会模式和思维观念等等的正统标准的一种批判,希望能用一种类似语言的符号形式在建筑和城市中产生视觉的和文化的价值意义。

(二) 思想渊源

一般谈到一种学说、理论或什么的思想时,我们就很可能把它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解构主义的哲学根源也是极其复杂,60S后期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首次提出解构概念,核心就是“二元对立”,后来解构主义建筑正是借鉴了哲学、美学、语言学等各个学科的解构主义成果,提出了建筑设计时“本文”和“互文”概念,即显与隐的二元性,把传统建筑上的功能、结构、形式等突显在了一个非平等的地位,以解构求得不确定性。

(三) 形式表现

在形式上解构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矫饰方式,喜欢用多元、模糊、凌乱的手法建立新的功能和样式,给世人的感觉总是特别新奇和复杂,就好象语言学上的语法、语意、语音一样,通过构件符号间的交流、重组、类似游戏性的设计规则形成了各种看似偶然的视觉形象。

三、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从20世纪后期开始,解构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冲击。而解构主义思潮在建筑界作为后现代时期风格的一个代表,十数年来更成为瞩目的焦点。解构主义理论也使建筑理论家们敢于对被视为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体系和理论提出了质疑,质疑现代主义和历史之间的脱离和虚构,动摇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权威。

在解构主义的发展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解构主义大师,有盖里、艾森曼、屈米、李普斯金、哈迪特等,出现了孟飞斯、KPF等这样的设计集团,他们的活动推动了解构主义的极大发展。

现在解构主义可谓先声夺人,特别在设计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研究生中非常热门,但在很大程度上讲,它还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学究味的尝试,一种小范围的实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尝试性作品细细体会到。

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后现代倾向,源于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70S末80S初开始,解构主义建筑和理论被大量地介绍到了中国,如1988年《世界建筑》杂志发起评选“80年代世界名建筑”中就有相当数量的解构主义建筑。这些年来它也一直是中国建筑界的中心话题之一,对当代中国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解构主义的未来

(一)解构主义建筑现有的问题

①虽然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轰轰烈烈,但它从产生起就没有提出过领导潮流,相反是以反对权威、反领导潮流为基本原则,因而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像现代主义建筑那样的广泛影响。②解构主义建筑多数带有实验性质,结构复杂,技术难度较大,而且造价相对昂贵,不能普遍推广,人们虽然对它的新奇风格感兴趣,但这些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普遍风格。③解构主义建筑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但这也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破碎感及与城市的文脉毫无联系,无法成为一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建筑界在经历了后现代主义后也逐渐进入现代主义的另一成熟发展阶段,即现代主义之上的新现代主义。并且仍然是建筑设计的主流。所以,解构主义建筑只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和探索,未来也会是一个独立于主流建筑风格外的实验尝试,解构主义建筑的目的也仅在热心于建筑发展的批判和推动,就好象置身于世界外的一个观察者。

参考文献

[1]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