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精选5篇)

  •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79―03 网络教育中,学习平台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接口。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学习平台应用的质量对能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起关键性的作用…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精选5篇)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导学

[中圈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79―03

网络教育中,学习平台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接口。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学习平台应用的质量对能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起关键性的作用。也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们对在网络教育中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进行探讨。

一 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式,拥有传统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网络教育有以下特点:

师生分离。在网络教育中,学生不再直接面对教师,而是面对计算机、学习平台、教学资料和网络课程等。学生大多数时间只是看到教师的“录像”和在论坛上的留言。

学生自学为主。由于没有教师面授,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参与讨论和交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

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进行什么内容的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教师导学为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讲授为主转向导学为主。导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的指导。学生按教师事先编好的教材,学习指南进行学习。同时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多维教学。网络教育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可以进行立体化教学。学习资源可以多样化。有学习平台提供的网络课件,题库,教案库等,也可以有来自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和来自学生中间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以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追求人际、人机、人网的三维动态立体教学。实现网授与面授相结合;在线学习与线外学习相结合;在校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等。

二 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

我校05年引进了Blackborld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活动。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基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交互。以浏览器/服务器(B/S)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门户技术、数据库和信息集成技术等为基础,以声、像、图、文等多种媒体信息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平台集文本、图象及视频、音频、动画为一体,可以实现教师在线授课,在线测验,在线答疑,同步和异步讨论,批改作业、学习跟踪、学习统计、虚拟课堂、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和包括十几种题型的题库等功能。可进行知识管理和学习,教学跟踪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平台的讨论交流论坛等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目前我校平台用户已经4万多,平台上课程有1000多门。平台成为了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院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和学生都围绕着平台。平台成了大家联系的桥梁,交互的接口。

三 教学平台的门户

门户是对教学管理实施的重要部分。Blackboard门户社区平台为我们进行门户管理提供了方便。我们目前建立的网络教育学院门户包括以下部分。

网络教育学院选项卡:包括我的课程、网院通知模块、学习调查模块、网络学习指南、学生常见技术问题解答和网院主页的链接等。

网络教育学院社区选项卡:机构讨论板里面有自2006年3月以来的每个学期和学生互动的论坛、有教学问题交流区、教务问题交流区、和平台技术问题交流区。2008年3月统计帖子总数有1万多。

另外在组织社区,我们建立了所有网络教育学院22个专业和50个学习中心的组织。

网院教师之家选项卡:这个栏目只有有关教师能看到,有课件制作工作站、培训专栏、公告专栏和交流园地等。

我们还根据网络教育学院的需求,创建了一些组织。如教务管理组织、教学管理组织、学习中心管理组织等。

四 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导学和服务支持

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年龄特征,大多利用业余时间上平台学习。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导学和服务支持。

1 远程学习指南

网络教育在教与学上时、空分离的特点,要求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自治能力。但是,目前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在职的。有的工作繁忙,有的缺乏网络学习经验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比,基础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培养自治能力,“远程学习指南”就是这样一门对网院学生进行导学的课程。

《远程学习指南》课程,对所有新生开放。课程有下列栏目:

教学通知,有教学管理的教师的教学方面的通知。

管理规定,有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实施细则,中山大学授予远程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等。

学习指导,有远程学习指南文档,远程教育导学课件,学习平台操作指南文档,相关插件下载等。

专业信息,有网院22个专业的信息。

专业导学,有每个专业的导学课件。

教学计划,有每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每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

表格下载,有各种表格下载,如免修申请表、重修申请表等。

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民意调查等。

教学问答,有常见教学问题解答,平台常见技术问题解答等。

2 网院学生常见问题(FAQ)

网院学生住在校外,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家里上网。网络什么情况都有。有的用电信网、网通、联通、铁通、XX宽频、XX宽带等。情况比较复杂。

网院学生特别文科学生,有的不熟悉电脑和网络,经常打电话来咨询。我们将一些常见问题整理成FAO,放在平台上。

网院学生常见的问题(FAQ),内容有:

平台运行条件。有硬件要求,软件要求,课件的浏览要求。

检测网络故障的一些命令。如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Traced命令的使用方法。

影响网络速度的几个因素和测量网络速度的工具。

故障分类。将故障进行分类,有网络、电脑和系统软件等客户端问题,平台应用和课程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学教务问题,课程作业问题等。

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提供各类故障的解决办法等。

3 学生交流论坛

为了即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们在平台上建立了下列论坛:

课程论坛:每个课程里面都有。交流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每周至少有三个时间段在学习平台上解答问题,教师也会在课程论坛中组织课程问题的讨论。

由学科教师管理。

教学问题交流区:交流教学安排、辅导答疑、作业、网络课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每天上网回答问题。

教务问题交流区:交流关于平台帐号、考试、成绩、学籍(含休学、复学、转中心、转专业等)、毕业等方面的问题。教务管理人员每天上网回答问题。

平台技术问题交流区:交流关于学习平台使用技术方面的问题。由信息与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解答。

学生交流区:学习中心同学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区,也是学习中心各种信息的地方。由学习中心教学管理人员负责。

4 教务管理组织

我们还建立了《教务管理》组织,在教务管理组织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如分年级、分专业等。

教务管理组织有下列栏目:

学籍管理,有学籍管理方面的规定。

考务工作,有考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考试安排,考场安排等。

成绩查询,有成绩查询系统。

统考信息,有统考信息和相关规定。

毕业与学位,有相关条例,毕业生信息采集.学位英语,主干课程考试等。

表格下载,各种表格下载。

讨论板,有交流论坛。

五 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网院没有教师编制,教师都是聘请的学校各个院系的教师,充分利用了中山大学优秀的教师资源,依托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办学。但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原来的面授转为网授

由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概念也起了变化,包括了由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教学设计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集合组成的一个团体

为了完成教师的转型,我们利用《远程教学指南》课程,对教师进行指导。远程教学指南课程有下列栏目:

管理文件,有教育部远程教育管理文件,学校远程教育管理文件等。

教师培训,有我们编写的主讲教师工作手册,课件录制规范和指南,教学辅导工作培训文件,中山大学现代远程平台培训,学期教学辅导工作安排及要求等。

教学计划,有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远教会议,有远程教育会议资料。

远教研究,有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质量,国际视野,网络课程建设等。

远教网站,有相关网站的链接。

交流园地,有交流论坛。

网院对教师也有一些管理规定。如辅导答疑规定:每周至少三次登陆学习平台进行辅导答疑,每次至少30分钟。至少组织两次关于课程问题的讨论或案例分析。和作业规定:每学期至少布置两次在线作业,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等。网院有专门的巡教巡学人员。

六 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

校外学习中心是接受学校的委托,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机构。

学习中心分布在全省各地,利用平台把它们集中管理是最有效的办法。

我们建立的《学习中心管理》组织,存放与学习中心有关的各种信息,是学习中心进行交流的地方。栏目有:

管理文件,有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

教学计划,有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培训资料,有教学管理培训资料,学习支持服务培训资料,技术人员培训资料等。

资料下载,有相关的资料下载。

交流天地,有交流论坛。

七 平台上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

1 课程规范统一

网络课程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依托平台来建立网络课程。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其讲授型课件由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统一制作和上传,制定了统一规范。

考虑到网院学生分散性、业余性的特征,缺少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机会。他们全靠平台提供信息。所以平台上的东西都要规范化。要让他们一上平台就能够很容易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界面都力求统一。

网院课程的五个统一:

课程规范统一

讲授型课件制作统一

课程论坛形式统一

在线作业形式统一

注册管理由学院统一

2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并通过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信息与网络中心负责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工作,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选派优秀的教育技术学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精品课程的设计和技术。从而使网络课程建设从技术上得到保障。

我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都建设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充分利用该平台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如讨论板、虚拟课堂、小组等。

3 教学设计中体现平台导学的元素

我们注重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平台导学的元素。

《刑事诉讼法原理》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设计。运用了系统工程框架、对象导向框架和法治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借鉴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综合集成多种与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制度、专业理论和知识、案例、教师与学生等资源,形成具有整体学习与交流功能的开放型知识系统。注重将法学教学(模型)与法治实践(原型)紧密结合,注重讲述、展示法治系统的实际运筹与实现过程,不仅把“交互研讨型”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之中,而且刻意把“问题解决型”的现代学习理论融入学生的自学过程之中。例如“模拟法庭”就很受学生的欢迎。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凸显以设立学习目标为核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训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和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任务内容,依照教学进度安排,学生需要分阶段完成3篇指定的课程综述、调查或研究小论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通过平台的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平台上整合了大量的数据库的网络资源和统计学软件的学习使用。利用各种搜索、论坛、博客、调查、电子邮件、虚拟课堂、聊天室等为课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完成课程学习的选题研究报告和作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阶段多任务的教学,解答问题和开展创新研究。特别组织了课程的小型学术讨论会,增进了学生的协作和交流。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设计。生物信息学本身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新兴学科。模式生物测序工作的高速增长,公共数据库数据的指数增长,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注定该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便及时跟上研究工作前进的步伐。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在平台上共建课程的探索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辅的自主发现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实践创作式学习、资源开发式学习等新型学习,追求立体化教学效果。借助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材料和内容,由师生共建资源库,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在Blackborld学习系统上构建了生物信息学学习的专业平台。

八 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网络教育的特点,教学平台的门户,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导学和服务支持,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平台上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进行了论述。我们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方法,更好地利用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来进行导学。

参考文献

[1]彭晓南,吴平,郭清顺.网络教学平台的门户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增刊:67―70.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范文第2篇

  1网络平台的设计定位

  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而言,一个准确的、合符客观实际的功能定位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自身的功能结构设计,而且也将在未来影响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现阶段我们考虑将的平台功能定位为配合课堂教学而非实现全面的网络教学。虽然建设一个功能强大并能实现以网络教学为主的平台极具吸引力,然而,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如资源条件,结合国际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将其作为一个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辅助工具并非意味着仅仅把网络平台作为一个教学资源展示、共享的空间,而是要利用网络平台能承载丰富资源、交互性强、动态发展的优点,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于国际经济学课程而言,这种延伸对于其多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起到相当的辅助作用。以案例教学模式为例,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模式以其学生主体性、情境性、互动性、实践性成为培养、锻炼学生主动性、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理想选择,而在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困扰即如何将课堂有限的时空与案例教学实施有效平衡的问题,许多案例资料,如视频、文献无法在课堂上便捷、详细的展示,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学生的许多观点也无法充分的交流。毫无疑问,通过运用网络平台,将时空更大幅度的扩展,进而能够较好的协调这一矛盾。

  更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之所以明确网络平台的“辅助功能”,实际是强调避免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两者脱节的情况发生。诚然,网络平台的运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在时间、空间上更加的自由,但若是缺乏教师的引领式教学,则可能陷入“放羊式”学习的困境;其次,尽管网络有沟通交流方便的特点,但这也可能成为其运用的缺陷,譬如,学生对同样的资源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其中可能存在谬误,学生可能忽视掉某些重要信息,而网络反馈效果可能不佳,教师对于从网络平台所获知的具有代表性问题的解释及反馈,转移到课堂进行十分必要。因此,保持课堂的中心地位并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的结合非常必要。

  2网络平台设计及运用

  依照前述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我们构建的网络平台基本模块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教师主导区与交流互动区。其中教师主导区除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PPT课件之外,还有公告栏,用于公示、通知;参考资源,提供多种网络资源、如国际经济时事、文献、视频资料或者相关链接等;自测区,提供样卷及参考答案供学生自我测试;学生成果展示区,展示学习任务及优秀学生的成果。交流互动区主要有交流讨论区,用于针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留言及答疑区,供学生提出建议、问题,教师答疑或提供指引。

  平台的设计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而检验结果却不仅仅由平台的质量所决定,更取决于教师的运用及其他相关因素。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虽然可利用丰富的资料,如实例让其更易于理解,但随着理论层次的加深,不可避免将更加抽象,因此学生较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继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走马观花,缺乏思考,甚至利用通过拷贝或重组他人的成果来完成任务,这也是网络教学的典型问题。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激励,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来预防此类问题。比如对某些问题的学习我们采用探究式模式,课堂只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与其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分组引入竞争,要求各组收集整理资料,并自己寻求解答(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提供相应的指导),再将其成果到平台进行交流,并允许各组学生相互提出问题、质疑,在其改进后选择优秀的成果在平台上长期保留。如此,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其内部自我监督,平台的交互功也能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国际经济学是一门与客观现实联系紧密的课程,来自于过往、现时及未来的经济事件、现象是印证或推进其理论发展的源泉。在该领域经常有新的发展、新的素材需作为资源加入我们的学习过程,因此,信息资源的维护对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压力。我们考虑将学生引入网络平台的信息维护,让其也成为平台的建设者,譬如,可选择优秀学生负责部分板块如国际经济时事的更新;另外,在学习任务解决过程中学生所收集整理的资料,经教师遴选后部分也可成为平台新的资源组成。如此,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且更有助于双方思想的交流,特别是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在该领域内所关注的内容。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日益结合,并日益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使教育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需要,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它包括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和在校园内进行的基于局域网络辅助的教学。

一、网络教学平台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网络辅助教学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在我国各地许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地开展以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2000年以来,教育部启动了国家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300多门基础性、示范性网络课程、案例库、试题库、课程平台,实施了网络课程质量认证项目,100多所高校上万名教师参与了该项目。随着校园网的日益完善和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下,具不完全统计,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现在国内重点高校80%以上都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逐渐成为老师的建设精品课程的孵化器和师生间、师生与及外界之间的交流、沟通的工具和桥梁。

二、网络教学平台基本功能和作用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基本实用教学功能、能实现各种教学策略的简单实用系统。教学互动网络平台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与教学活动的载体。它不仅有教学的功能,而且有管理功能。

1.教学功能表现为:

(1)能够拓展和补充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向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广泛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拓展其思维空间,激发创新能力。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制作出优质多媒体课程,为社会大众的终身教育以及精品课程建设服务。网络教学平台有良好的数据库,强大的资源数据库,为教师备课做好了多种准备工作,方便教师教学。

(3)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使用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更好地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强调了学习的个性化和研究性。

(4)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交流平台。教师使用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提供课程要点等信息,并和学生进行课程讨论、答疑。另外,还通过该系统提交和批改作业。

(5)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和补充了教学资源,所以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可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6)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新时期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7)网络教学的新颖性,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2.管理功能主要表现为:

对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仪器的管理、题库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公告栏管理等。它们分别对教学资源、教学仪器、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方便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学从传统的课堂密集型教学走向了个别化、分散化、社会化和家庭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基本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

三、网络教学平台在职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前景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对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要求使高校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网络教学必然成为教学方式改革的主流趋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新时期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名牌大学而言,开展网络教学是一个自我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大好时机,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建设网络教学,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培养和竞争的市场中争取主动。对于处在发展的转型期、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很充分的学校,不能急于求成,应先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开发远程教育需要的学习资源,在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并拥有比较非富、完善的远程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体制后,再扩展到校外向社会开放资源,开展远程教育服务。

(一)可以弥补教学软件、硬件不足的现状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互动平台上得到展示,学生可通过链接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丰富的教学资源弥补了我院软件的不足。

目前,各学校新开设的新型专业,实验室及实验设备还不完善,软件、硬件资源都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为此,学校老师可以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把自己多年来在国内外高校收集整理来的多媒体资源传到网上。因条件影响,不能开设的实验课题,可以通过上传的各类实验视频、实验演示视频课件,来弥补不足。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该实验特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平台还运用多种媒体手段介绍知识、实验等。

还可以通过平台来解决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不足的现状,将网络互动平台作为总体信息环境的积极补充部分,充分发挥平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可通过平台开展以网络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异地、不同校区学生的培养,来弥补我教师资源的不足。

(二)方便各个学校间的信息交流

一个完善的教学互动平台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还可提供大量高校教与学互动网络平台的链接,使得校际之间、校区之间实现良好的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高校间的信息交流,缩小了因地区带来的差异。

随着各个学校间合作交流的深入,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三)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

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加强的各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也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内容: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应实现网络化;精品课程申报、评审与维护应实现网络化。

网络教学平台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1)网络备课:教师可利用在线多媒体编辑器通过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方式进行网上备课。教师可自行创建课程目录,随时随地修改和更新、维护课程内容。(2)网络:及时精品课程相关动态信息,为教师提供相关材料与支持,能实施对课程的管理和版面管理。(3)网上教学活动:支持讨论、答疑、作业、测试等在线教学活动,支持各项统计功能。(4)网络教学管理:支持用户分组管理、账户权限管理、课程安排、课程统计、用户统计等教学管理活动,支持统一数据库管理。(5)教学评价:支持课程网上评价和评审,支持使用课程的教师或学生互相交流。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将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四、进一步推广的侧重点及改进措施

(一)研究性教学进一步推广

研究性教学是高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所谓研究性教学,就是以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要面向过程,将学科概念等得以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激情,从而增强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融入教师的授课之中,陶醉在知识的探索和快乐之中,这是研究性课堂教学设计的精髓。网络教学平台中就包括了研究性教学的设计模块,但是教师建设时只是强调了传统教学的模块建设,所以在以后要加强研究性教学的推广,使网络教学平台符合课程改革的需求。不仅如此,还要把研究性教学案例建设作为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引导教师把现实课堂的研究性教学也迁移到网络平台上,真正实现课程的改革过程。

(二)资源中心建设应用进一步加强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不仅体现在多媒体的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得广泛的资源,当前高校教师备课所用的资源通常是通过网络搜索得到,不仅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得到的资源也只是掌握在单个教师的手中,没有共享性,这就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网络教学平台中有教学资源中心,但目前还只是把全球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等免费在网上,没有考虑网络资源的有效组织和贡献以及和教学相结合的问题,所以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依托教育技术,收集大量教学材料、音频视频资源和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然后进行分类,减少使用者搜索资源的时间,这样教师可以大大拓展其获取数字化教学材料的空间,为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提供资源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资源中心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扩大其知识的涉猎面,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精品课建设进一步开展

2004年,教育部"质量工程"中制定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目前入选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的课程1011门,其中本科课程675门、高职课程336门。集中全国高等学校的力量,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部级示范性课程,目的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很多网络教学平台都提供精品课建设模块,根据评审指标列出栏目,供教师填写,使教师摆脱了单独建设精品课网站的麻烦,专注于精品课内容的建设,这和教育部建设初衷是一致的,但是精品课建设层次失衡,相对于本科生精品课建设来说,研究生精品课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必须推进研究生精品课建设,满足研究生教学的要求。另外,从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分析,还必须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精品课建设,学校通过严格评价标准,评选出校级精品课程,予以奖励,并从中选择优秀精品课申报省级或部级精品课程。不仅如此,学校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对申报的精品课程进行复评,对于没有进一步提高的精品课进行取缔,以保证精品课建设和实际教学活动共同发展。

(四)软硬件进一步升级

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通常由一台Web服务器和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作为硬件基础,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容量相对较大,随着网络课程不断增加,访问人数增多,必须升级到多台Web服务器,而面对教学多媒体资源逐渐增多,还必须使用流媒体服务器,所以软硬件资源的进一步升级才能充分保证网络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

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其推广会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协调,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推广政策和评价体系,为平台推广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技术部门需要负责技术支持和平台使用培训等工作,为平台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各教学部门则需要积极配合进行网络课程建设。总的来说,只有良好的推广环境、全面的技术保障和教师的建设积极性才能使网络教学平台真正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王陆著。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

[2]王平达,郭惠玲。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法学课的教学空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62-163。

[3]刘惠芬,阳化冰。多重互动的网络学习社区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2):37-39。

[4]刘亚丽。高校实现系统性网络教学的复杂性刍议[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21(7):76-78。

[5]肖立。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及应用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11):344。

[6]高为民,周光宇。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开展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实践性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年(1):65-66。

[7]林志云,张少伍。关于网络教学的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5年(5):33-35。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WebQuest;建构;探究;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747-03

1 WebQuest网络教学平台的提出

1.1 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帮助管理者和教师掌握各种教学活动以及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和进度的教学平台,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互动交流、网上作业以及测试和质量评价等各种综合教学服务。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

1.2 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近年对网络平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研究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主要是: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等许多方面。其突出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越来越专业化。

2)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的内容按课本的内容编排,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演示”。

3)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评价模式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1.3 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1)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忽略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高职院校对媒体与技术的重视由来已久,造成了教师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技术层面上而不是教学应用研究上,使得现代教育理论不能和现代技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不能形成教育的先进性。

2)对网络教学课程的设计缺乏理论研究深度。如:如何激发学生网络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如何高效发挥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3)追求个人表现忽略团队协作。网络教学平台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起点和进度完成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之间以及老师之间的交流,无论学术和情感上都大大的减少,不利于个性的培养以及协作的形成。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某项任务,因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变得异常重要。

1.4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

1)教学应用上强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如WebQuest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利用WebQuest网络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基于情境、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学习。

2)教学效果上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并重,强调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平台开发上强调操作的简单与便捷,强调动态与交互,强调协作与开放性。

1.5 WebQuest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WebQuest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为课程的呈现和组织方式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模型,有一个可供教师套用的格式。WebQuest教学模式一经引入,就获得了教学一线老师的认可,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创新意识。WebQuest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动,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务实精神。WebQuest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它特别强调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必须以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待学习过程,利用自身的潜能和逻辑判断、推理、求证能力达到学习目的。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WebQuest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呆板、单向,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不足、发展趋势以及WebQuest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提出了WebQuest网络教学平台。

2 WebQuest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2.1 教学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3 结论

1)WebQuest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建构主义设计的一个适合模块化教学、实践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平台,为今后新型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针对当前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所构建的WebQuest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尝试,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探索学习新知识,由原来的教师灌输知识改为主动的探究知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不仅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协作中体会团队精神的可贵。因而WebQuest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龚晓燕.WebQuest网络课程的教学与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79-80.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 张攀峰,樊旭.网络探究学习模式(WebQuest)的改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9):65-69.

[5] 史晓云.WebQuest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Sakai;技术接收模型(TAM);网络教学平台;远程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8—0071—04

一、引言

泛在学习的实现与普及需要从学习者的层面,考虑如何为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提供容易接受和使用的学习工具或平台,了解影响学生使用技术的因素,能够真正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合适的工具或平台,从而保证学习者实现真正无缝的个性化学习[1][2]。

Sakai是一项致力于为高等教育机构设计、构建和开展新型协作与学习环境(CLE)的合作型开源软件开发项目,其目标是开发一个开放性资源的合作与学习环境平台,适合于各级学校使用的基于网络的基础性系统架构,与各高校已有的各种工具模块和组件整合为一体,形成一套适用于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学的新一代网上课程教学、管理平台[3]。Sakai协作和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教学、学习和学术协作的灵活的、企业级的应用,它支持全部和部分在线学习。目前,世界上有 350 多个教育机构采用Sakai作为在线教学平台,其中包括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Sakai服务的用户数量超过20万,并且其应用范围和参与的人数还在不断扩大[4]。Sakai项目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推广,国内学者研究将Sakai作为智能协作平台[5]、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系统[6]、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平台[7]、制作网络课程的平台[8]等,华中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功能模块研发及应用实验,其中华中师范大学研发的针对平板电脑和手机界面的Sakai移动学习模块加快了Sakai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接受模型为研究泛在学习环境下Sakai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课题组在广泛研究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反思、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Sakai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构建影响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各因素模型,尝试总结出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行为规律。

二、理论背景和实验假设

(一)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的研究始于Davis(1989)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技术障碍逐渐消失,探索影响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决定因素成为新的研究热点[9]。Davis 在 1986 年和 1989 年对理理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专门用于解释信息系统个人接受的理论模型——技术接受模型(TAM),主要目的是为探寻外部因素对内部信念、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提供一个基础,该模型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少数被广泛接受的经典理论之一。[10]

TAM已跨越各种领域、人群和技术,被大量用于预测用户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情况,其中许多研究是在教育领域进行的,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Jones、McCarthy和Halawi分析学生接受电子档案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用户群体数量对于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11]。Ong和Lai预测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论证了有用性感知、性别和收入水平对于学生使用互联网有显著影响[12]。综上所述,TAM用于解释或预测用户对于技术的接受意愿是有效的,尤其针对学生群体[1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分析影响学生使用Sakai的研究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假设

TAM模型使用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两个因素作为探究技术接受行为的主要衡量指标,这已经在大量实验中得到验证[14]。基于这种观点,我们首先在实验模型中提出三个假设:

H1:学生对于Sakai的易用性感知对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2:学生对于Sakai的易用性感知对使用Sakai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H3:学生对于Sakai的有用性感知对使用Sakai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易用性感知与有用性感知通常被用作个人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然而这两个变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内容、目的、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5],项目组对于TAM模型的关联路径及外部变量进行了拓展。参考Tomas等[16]的研究成果,我们做出另外六个假设:

H4: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兼容性感知与Sakai的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5: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兼容性感知与Sakai的易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6: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对学生的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7: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对学生使用Sakai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H8:培训对Sakai的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9:培训对Sakai的易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数据的获得

项目组在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教育资源配置远程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中,基于Sakai开发了“村镇教育资源配置与远程服务平台”(http://218.199.203.70/resChannel/),并对平台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前测,检验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对量表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了调查所用的问卷。正式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由 6个潜变量、23个观测变量构成的主问卷。该问卷以李克特 5点量表的形式来测量,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9份,收回128份,问卷回收率为92.1% ;收回有效问卷118份,问卷有效率为92.2%。根据本特勒等推荐的最小的样本数应为问项数的5倍的准则,问卷回收满足要求。

(二)实验数据处理

为检验量表的建构效度,对量表题项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对于问卷的观察变量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表1给出了二级指标的因子载荷数,均高于0.505的阀值(Falk & Miller, 1992),显示二级指标具有较好的结构信度。

注:问卷中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和使用意图调查项目参考Davis(1989)的研究成果,学生学习方式兼容性部分借助Dasgupta (1999)研究, 培训部分的问卷内容设计依据Carr (2010)的实验量表,教师的有用性感知的问卷内容来自Tomas(2011)的研究。

表2列出潜变量综合信度(CR)和平均变异量抽取值(AVE),用以分析变量的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和辨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实验采用内部一致性测试来分析潜变量的信度,选用Cronbach alpha指数作为信度测量的指标。[17]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如果是一般的态度或心理知觉量表,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应在0.80以上;如果是分量表,其信度系数应在0.70以上。本研究的信度的阀值设为0.70。

辨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通过对比变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与AVE平方根获得,先计算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培训、使用意愿等6个一级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然后将AVE平方根值置于相关系数矩阵表的对角线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在行与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3),说明所有量表均通过判别效度检验。

课题组采用Lisrel 8.7建立Sakai使用影响因素的高阶因子分析模型(图2),选用极大似然法得到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

四、实验数据分析

Davis(1989)认为易用性感知对于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但根据本研究中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得出的结论,假设1不成立,即易用性感知对有用性感知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反映了学生已经具备数字学习的基本技能,例如已能熟悉使用社会性软件的技能很容易迁移到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Sakai平台里。Taylor Todd (1995)发现那些没有相关技术能力的用户首先关注使用的易用性,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注意力会集中在有用性感知,而有技术能力基础的群体则一开始就不关注易用性感知。所以当面对技术背景不同的群体时,软件的易用性或有用性对于潜在用户的意愿影响力不同。如果Sakai推广的对象为信息技术基础较深厚的大学生,开发用户需要的功能模块、满足学习者的使用需求尤为重要。

实验结果证明Sakai的易用性感知对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H2,p

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方式兼容性的支持与易用性感知之间存在显著联系(H5,p

实验证明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对于学生的有用性感知和使用意愿都有显著的影响(H6,p

H8和H9表示训练与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关系。调查发现培训对于学生的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H8,p

五、研究结论及讨论

第一,影响学生使用Sakai网络教学平台的因素较多,但显著程度不尽相同。

通过对调查问卷6个潜变量和23个观测变量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定量化、结构化地分析影响学生使用新技术的各个因素,这些数据客观地反映了各因素的权重,对于我们抓住新技术应用推广中的主要问题并分清主次地解决各个问题提供了依据。本文的实验研究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以定量的结构性的分析作为研究的系统结构线索,以质的研究提供意义理解和丰富情境的细节, 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的方法提供了参考。

第二,教师对于学生是否愿意使用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占据主导地位。

二次开发的Sakai平台支持多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包括自主探究式、伙伴协作式、教师指导下的混合学习等。但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开展哪种模式的教学,教师态度都直接影响学生对平台的选择。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习惯于服从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应首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熟练运用技术平台,做到与教学有效融合,提高有用性感知,为学生做出示范。

第三,在学习者使用新的学习工具之前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有助于工具的有效应用。

在学习工具的推广应用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同伴协作中摸索学习工具的使用,没有安排单独的培训。但随着认知科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培训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将非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或岗位上培训转变为正式的结构化培训。项目的调查显示,学习者对于培训的内容的组织、培训教师的经验态度高度关注,认为培训对于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学习平台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时应更加注重用前培训。

第四,学习平台的二次开发应根据学习者特点开发适合的功能。

Sakai平台提供了40多种工具,一些工具如“投递箱”、“术语表”等在实际学习中较少使用,为了减少学习这些工具带来的认知负荷,在二次开发中进行了删减。“花名册”等工具由于不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我们进行了改造。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是否和学习者日常使用软件的操作方式一致对于学习者积极使用学习平台有显著影响,这印证了我们在二次开放中依据学习者特点动态调整Sakai工具箱能够获得学习者认同的经验。

六、小结

本文针对学生使用Sakai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使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了6个预设因素对学生使用Sakai的影响程度。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实验尚有一定的局限:模型建构中没有考虑社会影响因素,学生使用Sakai是在课程计划的要求下进行,在远程自学无监管的状态下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尚待验证;实验采用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类型较单一,他们的信息素养相对较强,对易用性感知比其他群体更强;实验的数据来源主要以使用者的自我报告为依据,缺少实际验证其效果,这也是下一步研究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孝堂. 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 中国远程教育,2011,(06):69-73.

[2][15]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 开放教育研究,2009,(01):47-53.

[3] 江丽君,谢新就,腾艳杨. 开源Sakai的特色及应用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1,(10):10-13.

[4] Sakai Project .[DB/OL]. http:// .

[5] 张丹,王建华. 基于Sakai的智能协作教学平台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75-76.

[6] 张屹,许哲,张帆等. 基于Sakai平台的村镇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应用模式初探[J]. 中国电化教育,2010,(05):51-55.

[7] 苟超群,刁永锋,周茂丽. Sakai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10,(08):73-76.

[8] 梁明,赵蔚,刘红霞. Sakai平台上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创建探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0,(04):95-98.

[9] 高芙蓉,高雪莲. 国外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02):95-105.

[10] 陶宗琮. 用户满意对网络教育系统接受行为的影响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2007.

[11]C.M. Jones, R.V. McCarthy, L. Halawi. Utiliz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assess the employe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measures.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c., 2010,19(2):43-56.

[12] Chorng-Shyong Ong , Jung-Yu Lai.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dominants of e-learning acceptanc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6,22(5): 816-829.

[13] Mouakket A A.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factors on students’ e-satisfaction and e-reten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UAE e-learning[J]. Education, Business and Society: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ern. 2010,4(3): 299-314.

[14] 粟婕. 基于TAM与IDT模型的消费者网络购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2008.

[16] Tomas Escobar-Rodriguez, Pedro Monge-Lozano, The acceptance of Moodle technology b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tudents,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58(4):1085-1093.

[17] 周园,王念新.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