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建筑空间设计范文第1篇
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的影响因素
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的影响因素有室内和室外环境,室内包括了视觉、听觉、色彩、心理和光环境,而室外环境包括了建筑的朝向和建筑的选址,这些都对建筑内部的光环境产生着影响。由于高校建筑的场地有限,设计者需要加强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在把握人们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光环境与空间环境以及人们心理和光环境的互动,提升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的水平。
1)人的心理和行为。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中需要对人和社会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由于社会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设计者要重点对人的感受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建筑系馆的空间氛围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设计者需要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人们的行为模式,设计具有领域性、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建筑系馆。其中领域性是满足人们对建筑的控制需求,私密性是实现人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批判,而公共性则是要满足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2)室内空间感。室内空间是人们产生不同空间感受的关键,设计者需要增加室内空间的新鲜感,增强建筑系馆的内部吸引力。首先,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需要对空间形式进行考虑,针对不同的建筑系馆采取离心自由组合、匀质组合或者是中庭围合的空间组合形式,带给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空间感受,实现或动感、或抒情、或轻快或生动的建筑空间的设计。其次,增强建筑系馆内部的尺度感。建筑系馆设计者需要对楼梯、栏杆和装饰品的尺度进行设计分析,使人们对建筑产生于实际感觉不同的空间内部尺度感,增强建筑系馆内部的舒适度和亲切感。再次,设计者可以利用媒介或某种方式来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分割,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彼此贯通与穿插。设计者可以根据建筑的要求来设置开敞式和封闭式的空间,处理好空间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3)室内的光环境。设计者在进行室内空间意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对光环境进行营造。首先是光影与自然采光,设计者可以采取侧窗采光,减少室内的阴影,提升室内建筑的表现感,实现室内空间氛围的美妙多变。设计者也可以采取高低侧窗采光,避免室内空间的沉闷感,提升顶棚照度,激发室内宁静的感觉。此外,设计者还可以采取顶部采光和侧光与顶光结合的设计方式,实现开敞感和明亮感的室内空间氛围。其次,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光的特性,结合建筑系馆不同的空间主题来采取点状光源、低侧光光源、低辐射光源或者是发光天棚和透光墙等,提升建筑的材质质感,实现独具风格的建筑特色。
我国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的原则和发展方向
高校是建筑系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场所,由于高校学生缺乏建筑实践,因此高校的建筑系馆要满足学生交流、学习和实践的目的。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建筑设计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动力。
1)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的原则。首先是人性化的原则。建筑系馆不仅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还是学生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首先要对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进行考虑,使建筑空间氛围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其次是文化性原则,建筑设计是综合性的学科,建筑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设计者不仅要具有逻辑思维,还要具有艺术情怀,建筑系馆的人文内涵直接影响着设计者思维和行动。再次是生态性的原则。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应该尊重建筑区域的绿化、地形和水域等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加强对光环境的利用。
2)建筑功能的混合性。近年来,建筑系馆的功能逐渐混合化和复杂化,建筑系馆不再是上课学习的地方,个人工作室和建筑设计院通常也设置在建筑系馆内,建筑空间变得日益模糊。建筑系馆设计者既需要实现单个空间的多功能性,也要区分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设计,满足建筑系学生的日常学习、会谈、画图、娱乐和休息,实现匀质空间和单独空间的设计。
3)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要以交流为主。以往的建筑都是以教室为单位进行分割,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教学。但是建筑系要求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不适合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因此,设计者的空间氛围设计要满足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多进行自由空间和闲置空间的设计,满足学生的休闲娱乐要求,实现建筑系馆功能的完善性。
4)建筑系馆的选址。建筑系馆的外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系馆的空间氛围,由于高校的场地有限,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场所环境,选择安静的和光线较好的场所来进行建筑系馆的设计,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筑设计者要对玻璃、钢材以及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
建筑空间设计范文第2篇
1.1小型建筑空间组成
对于小型建筑而言,其空间主要包括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私人空间,在住宅空间中,还包括家务活动空间等。其中,公用活动空间指的是居住成员进行自由活动的公共场所,如餐厅、居室等多功能空间。而交通空间即人们自由活动、交往的通道,如走廊、过道、门槛、入口。在住宅建筑中,私人空间即为主次卧室、储藏室;家务活动空间即为卫生间、厨房等。在小型建筑空间具体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功能,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合理设计,满足人们需求。例如,在主卧室设计中,在我国住宅的规范标准中,主卧室面积应不小于9平方米,以此保证在设置睡床、其他家具后,卧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性、采光性[2]。因此,在主卧室空间设计中,要以日照充足为主要选择。同时,厨房空间设计中,由于厨房是进行烹饪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将采光朝对食物的影响、通风性等因素考虑在设计中,保证居住的舒适性。
1.2小型建筑空间设计现状
在目前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中,其必须要处理的问题是空间的局限性,如采取何种方式变狭小为灵动等。但是,现有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重点多集中在增加面积的视觉效果方面,设计缺乏创新性[3]。例如,在较为古典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中,由于建筑占地面积小,为了吸引用户,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重点考虑增大视觉效果,在视觉上给人冲击。同时,随着房地行业的快速发展,小型建筑逐渐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型建筑设计、建设越来越多,这样,在空间设计中,设计模仿存在,设计缺乏创新性,空间功能单一。在此背景下,小型建筑空间创意设计成为必然,需要将新元素注入现代建筑中,寻找新的突破及视觉,充分考虑小型建筑自身特点,有机结合建筑各组成空间,融合周围环境,体现小型建筑空间的时代感,增加环境亮点。
2小型建筑空间的创意性设计策略
2.1满足用于心理需求,设计舒适空间
小型建筑空间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家居尺度、人体基本活动、心理满意度等。例如,在人体基本活动需求方面,地下室、阁楼、楼梯顶高等均需考虑人体高度,通常情况下,采取男子人体身高幅度上限1.75,并考虑20mm的自鞋子厚度,要求建筑最低空间应大于1.8m。而案板、吊柜、楼梯踏步、洗漱台等应按照较低人体空间尺度进设计,采用女子人体平均高度1.57m,另加20mm鞋子厚度,即1.6m[4]。除了人体基本活动需求外,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品质追求,在满足国家规范标准的同时,还应满足用户心理需求,保障个人活动空间的舒适性、公共交往空间的舒适性等。例如,在个人活动空间中,要考虑人体心理的领域感、私密感。在人体活动中,其要求具有自己的领域、范围,不愿被注意、打扰。因此,应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尺度量化空间领域范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独立作业,则桌子高737mm、宽914mm、长1829mm是最强领域感。此外,在公用交往空间中,入口是联系两个空间的重要因素,是不同空间领域之间的转换。当一个人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后,其入口根据不同心理需求充当不同角色。根据这一特点,可在住宅建筑中设计缺口入口,将一定的遮蔽物设置在入口空间上方,缓和建筑内外对立关系,以表示对人的欢迎,如图1所示。
2.2丰富建筑功能,实现功能复合设计
其中,利用同一个平面,复合相关的功能房间,对不同时间不同需求进行满足即为二维平面复合,以此控制套型面积、缩减空间数量[5]。例如,在小型居住建筑空间中,功能复合主要包括厨卫盥洗空间的复合、餐厨复合、起居室与卧室的复合、阳台与卧室的复合等。实现起居室与卧室复合、交通空间与厨房操作空间、玄关复合,从而使空间布局更为紧凑,节约空间。此外,三维空间层次上的功能复合主要包括在三维空间层次上复合功能房间和从三维的角度分层室内空间两种形式。例如,在三维空间层次上的复合功能房间设计中,可在同一房间内复合工作空间、起居空间、就寝空间等,采用上床下铺或双层床家具形式,规划两个房间的学习、起居空间。而在空间功能复合过程中,还应合理设计回路空间,缩短交通路线,提高空间利用率。如合理布置门洞位置,避免过多门洞在同一墙面出现。同时,当两个卧室共用一个阳台时,应在空间设计中确保阳台、卧室具有足够进深,从而增设门洞。此外,还可将厨卫阳台布置在同一直线上,以此使家务流线缩短,并在套内各功能空间没有多余洞口设置的基础上形成空间回路。
3结束语
建筑空间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价值;形式
前言:
低碳建筑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现代建筑在设计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延长寿命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尽量的降低与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都过于依赖设备技术来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思想要被取代,必须要尝试新的空间设计手段与方法。
1. 建筑空间设计的气候适应特征
1.1 继承、创新传统建筑空间的气候适应性
气候与地域的差异对人类建筑有着较大影响,在传统建筑中,受到技术条件的影响,建筑形态与空间对自然条件表现出精明的适应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建筑对各类设备技术的依赖也削减了对建筑空间上的气候适应性的思考。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空间设计有着较大的区别,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呈现出流动性与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建筑中的气候适应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地域气候属于稳定因素,这就要求建筑空间设计人员要将其作为考虑因素,集成传统气候适应特征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创新,使其可以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
1.2 对建筑空间系统气候适应性给予关注
在传统建筑中,空间设计都是建立在气候的区别上,例如北方典型的四合院与南方的传统民居建筑,同样属于围院式的进深布局,但是空间尺度相差较大。南方气候湿润,多雨潮湿,因此,其建筑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会更加关注通风与防热,建筑更加紧凑。庭院收窄的空间尺度主要考虑“防热”,与贯通建筑纵向进深的冷巷形成独特的空间系统,二者纵横有序,点面结合,改善了“微气候”环境。
从建筑物理的角度来看,湿热地区建筑更加注重“穿堂风”,就是注意空气流通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中,单纯考虑通风无法达到布局的要求,必须要注重整体环境,同时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北方就要注重向阳、抗寒等等。通过建筑群体内部微环境,充分考虑到气候的差异,及受到季节影响的变化等等,保证建筑空间设计的最大合理性。另外,建筑空间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也在不断地创新的,但是任何的创新都必须要立足于当地气候的基础,结合发展的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2. 从“形式管理”向“能量管理”的过渡
2.1 建筑空间“能量管理”是“形式管理”的升华
建筑的使用功能决定了其是以为人服务为基础的,其核心目标是为了提供舒适的环境,是内环境的能量交换秩序。现代建造的各类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建筑结构与构造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整体关系的技术路线为发展的目标,存在构成具有“自然生命”特性的建筑“结构体”的可能。
在过去,建筑设计是以物质环境的构建为基础,涉及到行为空间形态,结构、设备等物质要素的相互关系与组织。建筑的物质系统核心是人类的行为需求与心理需求,系统是可以独立于地球自然环境存在的。此时,建筑空间等同于“形式管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对满足基本机能要求下的界面、结构、设备等形式问题的协调与组织问题。
低碳环保时代已经到来,现代化的建筑必须要朝着这容易方向努力,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还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系统与能量系统要同时被重视,而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重点则可以转向“能量管理”为核心的建筑系统建构,通过对能量系统的控制与建筑空间形态良好的结合实现建筑学的心发展。
2.2 现代设计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空间“能量管理”
当代建筑设计遵循非规则的形态美学,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也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多元化背景的发展环境中,建筑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现代几何学也被应用于非规则空间形态建筑中,成为现代建筑美学的焦点。一些建筑设计师开始有意识的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对能量交换与各种无力环境进行模拟,对城市设计、建筑形态及内部空间实行全面控制,取得优化建筑内结构与外部形体。根据建筑形态的特征,运用有关的能量控制技术及技术构造,根据当地的朝向、日照、风向等有关因素,确定在建筑的细节造型与采用遮阳、光电板、及复合生态技术的有效对策,提高建筑质量。
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完善,建筑也采用了该技术,在这一技术下的参数设计,利用对能量交换的分析,确定建筑表现形态的变化内在规律。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通过基本结构单元与系统的分析,确定建筑的整体技术性能。材料除了本身的物质特征等外观属性外,还具备相应的建筑热工性能、流体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声学性能等等,在当代技术水平下,构成空间的材料运用进行精确的模拟,进而获取人体感官的全方位舒服的享受。
3. 构成理论在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中的运用
3.1 构成理论的形态学创新思维
人类工程技术从出现至今发展十分迅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思考与理解自然规律,创造工具和方法的过程。一直以来,不论是高雅的艺术家还是思想深刻的哲学家,甚至是数学家、自然学家及物力学家都想揭开失误万千现象的形态程序与神秘法则。人类智慧下打造的环境物质形态规律也在不断地深入探索,是人类创造生存环境,回应自然秩序的李姐与实践过程。
近年来,随着构型理论的出现,被认为是将形态研究的深入触及到世界万物的构成规律,将对现代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启示。构成理论与几何学、进化论等理论融入到形态 科学的探索中。构形法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阿德里安·铂简提出的简单,富有逻辑而高效的方法,为机器设计的效能与结构件的关系提供了准确的分析理论,按照这一理论设计的机器结构接近完美。从其原理的角度来看,是利用几何学的方法尽可能的将不够完美的流体传递工程实行合理的配制,设计出合理结构,使其在时空、层级与构造上的阻碍得到最佳的分配,从小到大,用几何学的方式弥补设计中的缺陷,提高设计水平。
3.2 构形理论应用对现代建筑学的启示
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背景下,作为能耗体,建筑对能量交换的控制及内部流量流动的控制必然成为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可以将建筑空间及其构成结构看作整体的能量体,相应的能量下能控制,可运用构形理论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完善。
构形理论对现代建筑空间形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完善的工程学系统与自然界优美的形式一样,是受到能量要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将其纳入到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中,是对几何学性质的美学原则的补充。
4、结束语:
现展要求下的建筑发展,必然会体现为全新的美学价值,而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朗化。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一形式,建筑空间形态设计必须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充分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更好地推动城市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亮,丁伯阳,刘晓洋. 杭州地区建筑节能调研与改造技术[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建筑空间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感因素; 人体尺度; 人文尺度
Abstract:Emotion has been a popular word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are more in need of a comfortable living space。This designers are required to take into account people's affective element and mental receptivity as well as basic design element。As for design principles,both human body dimension and humanistic yardstick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Key words:affective element; human body dimension;humanistic yardstick
中图分类号:B84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5-0098-03
世间万物都是有情感的,无论是社会中的人,还是我们平时所感知,所触摸的事物,情感无处不在,是艺术之本,创作源泉,而艺术品则是情感的最佳表现形式,建筑也正是艺术、情感、技术的结合,是人们可以享受到其使用空间的艺术品。也正是由于艺术中的情感因素,古希腊的雕塑、中国的书法以及德国的古典音乐才能璀璨于历史长河而经久不衰。
1建筑情感
“情感”这个词更多的时候是被人们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发生。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情感”二字广泛地运用于多种具象的事物中,也被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来表达建筑,表达空间。这是由于社会分工把我们的生活设计成为越来越多地与建筑在一起的模式,无论是工作、学习、购物或是娱乐,我们无不是在建筑空间里;影剧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包容情感并供观赏的场所,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情感慰藉;纪念馆、故居、祠堂、陵墓等空间,则能自然地引导人们的思绪,使人们沉浸于往事的悼念之中,这正是情感空间的魅力所在。空间正是有了情感的融合才生机盎然,使人感动。
建筑中的情感因素很多,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满足建筑空间的人体尺度和人文尺度这两大方面,使之和谐。这两者的和谐则表现为一种“人与物,物与环境,物与文化”之间的和谐,“人”指的是建筑空间的行为主体。使用主体和审美主体,“物”是指建筑空间本身,“环境”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生存空间,“文化”则是指设计师必须考虑不同文化、宗教、习俗等对建筑空间的影响。只有把握好这种尺度,空间才会有情感,才会和谐,才会丰富。常德市中国常德诗墙及保护长廊把人与物、物与环境、物与文化之间的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图1~6)。
修建防洪墙,创建了一个常德诗墙,加高防洪墙能否再建一座常德城墙?长期以来,以“笔架城”为特征的常德古城墙声名久远,已成为常德城的一道风景,牢固地屹立在常德人民心中。为保护和拯救古城墙常德人民曾努力不止。加高防洪墙,有机会将防洪墙、诗墙和“城墙”融为一体,将人的情感融合于防洪墙上,又建古典式保护长廊相映衬,人们在欣赏诗墙的同时,了解到常德人民曾为这个城市不断努力奋斗的很多优秀事迹,诗墙保护长廊不仅保护了诗墙不受日晒雨淋,同时也保护了站在诗墙前欣赏风景的观光者。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主要包括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是建筑空间的设计基础。室内空间的大小、高低、以及室内布置陈列,都取决于人体尺度,这里的人体尺度是指建筑大小与人体大小的相对关系,涉及具体的尺寸大小,考虑如何正确地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大小,避免大而不大,小而不小的现象,从人体最基本的生活机能出发来把握这种尺度感。在不同情况下,人体尺度的标准不同,其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也不同。幼儿园要有幼儿园的空间尺度,这种尺度首先要符合未入学儿童的生理需求,同时也需要满足幼儿园人群的心理需要,以及整个空间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室内设计主要通过室内空间的大小,活动空间的大小,室内设置的高低,色彩的取向,室内明亮度的多少等问题来取决。功能不同的空间对人体尺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同时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普通的工作间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尺度,还要考虑个人空间的相对私密性等一系列心理需要,要做到互不影响,同时又要便于交流。而展览馆要求充分展示的空间,美术馆要求相对自由的空间,图书馆则要求相对严谨、安静的空间。在每个空间里,人体尺度是随时变化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空间设计的同时,必须对空间使用群体进行充分地考察了解,从使用群体本身的需求出发,从而创作出符合现代人需要的情感空间。
3人文尺度
另一个方面是人文尺度。人文尺度有多种含义,最重要的是建筑的地域性,建筑无不生长于特定的地域中,不同的地域文化会造就不同的建筑形态和空间风格,地域文化涵盖很多,包括它的地域特征、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的地方性等种种因素,地域文化往往烙印在居住者的精神追求及生活方式中,使得建筑的空间布局、使用方式、建筑特征都不相同。对一个地方建筑传统的深入了解和对空间的仔细研究有利于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的形成。我国江南雨水比较多,它就需要比较开敞通透、遮风避雨的建筑,例如竹楼;北方气候比较寒冷干燥,考虑到建筑的保温需要,建筑浑厚凝重。
建筑之美源于自然,源于生命。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审美价值就不同,这就直接影响着建筑空间。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一件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位于法国威斯吉斯山顶,粗犷的建筑外观和雄浑的材料质感直接把人们带进了艺术般的情感殿堂之中。巴黎圣母院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中世纪是上帝主宰的时代,是神灭掉人的最黑暗时代,而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空间是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基督教麻痹和毒害人民的工具,整个教堂空间威严、阴森、黑暗,它体现更多的是统治阶段的政治利益。所以我们说建筑是有情感的,建筑空间反映现实的社会,现实的宗教思想,这也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影响下的人们审美价值的不同取向。
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会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因为建筑是有情感的,空间是有情感的,环境是有情感的,只要我们把情感当作构成空间的主要因素,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只有在生存空间中注入更多的情感,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常德市城市防洪墙上,共嵌书法家书写的诗词1267首,石壁画43幅,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把城市防洪建设与文化、休闲结合起来,一举多得,即可以增强城市防洪能力,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让常德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
只要我们把情感当作构成空间的主要因素,我们就会发现情感空间无处不在,设计师会用情感创作空间,就会使人耳目一新。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传统的精神之间虽然有着巨大的矛盾,但也一直延续这样的文脉,对于情感空间的设计,我们需要用极大的热情去获得,所有的东西都在那里,一切都要看我们的努力和对情感的把握。
参考文献:
建筑空间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空间组合设计;组合形式
前言
现如今,由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现代建筑不再仅仅重视其功能性,更注重其外延性,而将其外延性充分发挥出来的就是空间组合,因为建筑空间组合,给人的视觉感觉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利用色彩以及建筑构件等形式来进行不同的空间组合,而在现实生活中,建筑空间组合早已经被应用其中,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自动扶梯,给人一种自然流动的感觉等。
一、建筑空间组合形态对人感受的影响
建筑空间组合形态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由视觉传达给心理,因此为了能够让人们在视觉上拥有一个良好的感受,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空间组合形态十分重视。当然建筑具体选择那种空间组合形态,主要是依据建筑的类型极其所承载的功能,除此之外,与建筑的占地面积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建筑的占地面积比较小,一般都会设计成高而且窄的空间,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往往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而占地面积比较大建筑,一般都会设计成长而且细的空间,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往往会给人一种向前的感觉。一般而言,某一个建筑不会只选择一种空间形式,比如教堂,往往是高而直与细而长相结合,教堂内部大厅是高而直的空间,而走廊则是细而长的形式,因此教堂总体上,给人一种向上向前的感觉。如果建筑空间是低而宽,则会给人一种向两边扩展的感觉,而穹窿形式的建筑,会给人一种内心凝聚的感觉。总之,大体上讲,建筑空间组合形式,会带给人或好或坏的感觉,这一点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注意。
二、建筑空间组合分类
建筑空间组合分类标准有很多,如果以功能为分类标准,则可以将建筑空间组合分为二种,一种是静态空间组合,另一种是动态空间组合,而一般情况下,要求建筑内部环境安静,或者需要密码才能进入的建筑通常会选择静态空间组合方式,而如果要求建筑具备视觉导向功能,则可以选择使用动态空间组合的方式。下文,笔者将对动态以及静态空间组合方式进行介绍。
静态空间组合的方式,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通常情况下都应用在私密性空间中或者是完全要求封闭的空间中,比如卧室或者会议室等,其具体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经常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对称式,另一种是垂直水平式,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其所形成的空间形式变化不多,人的视觉会不自觉的被带到某一个特地的地方。静态空间组合设计应该注意几点内容,首先,注意限定度,最好的形式就是对称或者近端空间,这两种形式都能够满足其限定度的要求;其次,空间内部陈设要尽可能的协调,否则会给人一种十分突兀的感觉;最后,色彩不易浓重,淡雅柔和的色彩会给人一种密闭的感觉。
动态空间组合方式,一般都会被应用在公共场所中,比如饭店或者商场等,在公共场所中使用这种空间组合方式,会起到一种视觉导向的作用,而且能够使空间变得更有节奏感,其连续性更强。动态组合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每种方式都比较常见,比如自动扶梯,实际上就是一种空间动态组合方式,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几种:利用韵律性比较强的线条;选择使用自高而下的流水方式,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向感;利用声光等给人动态感。
三、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
首先,集中式组合。一般由一系列的次要空间围绕一个大的占主导地位的中心空间构成,是一种向心的稳定的构图。在集中式组合中,中心空间的尺度要足够大,并大到足以将其他次要空间集中在周围。集中式组合的交通流线可以采用辐射式,螺旋式,环式等多种形式;其次,线式组合,通常由尺寸,功能完全相同的空间重复出现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线式空间将一系列形式,尺寸和功能不同的空间沿轴线组合起来。线式组合的特征是长,因此它表达了一种方向性,具有运动,延伸和增长的惯性特征;再次,辐射式组合,辐射式组合的布局中有一个中心方位,空间和通行走道从该中心向外伸展。由一个主导的中央空间和一些向外辐射舒展的线性空间组合而成;第四,组团式组合,通常由重复出现的格式空间组成,这些格式空间一般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并在形状,朝向等方面有共同特征。
四、相邻空间的处理
1.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倘若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形成一种韵律节奏感,例如哥特式教堂的中央部分通廊就是由不断重复地采用由尖拱拱肋结构屋顶所覆盖的长方形平面的空间,而获得及其优美的韵律感。
2.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空间的渗透就是达到流动空间的效果,密斯设计的 1929 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可谓是流动空间的典型代表。在分隔空间的时候,有意识地使被分隔的空间保持某种程度上的连通,室内外墙面的延伸、地面天花的延伸使空间与空间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从而可大大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利用透空的落地罩、博古架等来分隔空间,使被分隔的各空间保持一定的连通关系,以利于空间的连通与渗透。用夹层的设置处理使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互相渗透,从而获得丰富的层次与变化。
3.以对比的手法处理空间的变化
对比也是建筑空间设计中非常常见的空间组合处理方法,一般多是指利用两种或多种空间的不同特点,相互衬托对比而凸显出自己的特点,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状态。1)形状对比:指两个以上形状的空间组合在一起,在某一程度上产生差异性,从而引起视觉与心理上的对立感。在不同形状的空间对比时,较特异的形状容易成为重点。当然,空间的形状与空间的功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必须在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来适当变化空间的形状,取得空间变化的目的与效果。2)体量对比:相邻的两个空间,如果在高低、大小方面相差较大,就会使人们在进入时引绪上的变化。比如由窄小低矮空间进入宽阔高大空间,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反之则会使人产生压抑阴暗的感受。3)开敞与封闭的对比:空间开敞与封闭的律动变化,为建筑内部空间带来丰富的多样性与迂回曲折的趣味性。4)方向对比:具有不同方向的空间组合在一起,空间方向的改变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纵向空间显得愈发深远,富于闭合感和期待感;横向或方形空间则呈现出更为舒展、宽阔的开敞感,与前进方向成直角的横向空间使人感到顾盼有情,容易成为主体空间;圆形平面的空间具有向心感,使空间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容易成为视觉中心和主体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可知对建筑空间组合分析非常必要,因为要想建筑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能,空间组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其空间组合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集中式组合,但是在空间组合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比如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利用对比的手法来处理空间等,只有如此,才能使空间组合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