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危机(精选5篇)

  • 财务危机(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财务危机是指由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而产生的,即将危及企业生存的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危机的警报系统,及早发现财务危机,预防或避免可能发生的…

财务危机(精选5篇)

财务危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应对方法

1财务危机及其表现

财务危机是指由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而产生的,即将危及企业生存的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危机的警报系统,及早发现财务危机,预防或避免可能发生的失败。

企业的财务危机通常既有外部征兆又有内部征兆。外部征兆如企业的交易记录恶化、过度依赖借款或关联交易、过度的规模扩张、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公告迟缓等。财务征兆主要表现在财务指标及报表方面。主要有: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销售额非正常下降;现金大幅度下降而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一些比率出现异常(如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的指标大幅度下降)。在危机由萌生到逐步恶化过程中,各种危机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上。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并观察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及时预报危机信号,建立危机预警分析系统。

2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模型

2.1单变量预警分析

它是指运用单一财务比率的走势来预测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状况。当企业模型中所涉及的几个财务比率趋势恶化时,通常是财务危机发生的先兆。潜在危机的根源,即管理绩效的优劣最终体现在财务成果上;而财务成果生成过程的质量或可靠性又直接影响着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经济后果;财务成果运行过程的持续性保障主要体现为营运效率。因而,可以通过潜在危机的直接表现信号即现金流的匾乏、过程信号即盈利能力的衰减和最终表现信号即企业经营效率的低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指标的设置。

2.1.1现金流量类指标

现金流量的变化是企业前置期收益与风险状况的“晴雨表”。现金流量开始恶化,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企业现金运转的紧张状况及可能的危机所在。其中,到期债务对企业的生存威胁最大,其次是一些金额较大的日常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而营业现金净流量是企业财富增长或摆脱困境的最终源泉。现金流量类指标揭示了公司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到期债务和当前股利的能力,同时衡量了公司是否可以正常支付其资本支出的能力,企业必须警惕现金支付不足的潜在危机。

2.1.2收益类指标

资产收益是企业现金流量的源泉,只有通过主营业务不断拓展市场增值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持续性地避免不确定性危机的侵袭。也只有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才可能对经营信息的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及其所占比重大小是决定企业收益是否具有稳定与可靠性的基础。如果主营业务销售率或收益率在总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往往是企业经营不稳定的危险征兆。同时,如果所预期或已出现的收益时间分布结果完全随机或间距不规律,也说明这种收益的质量亦非真正稳定可靠。

2.1.3营运效率类指标

预警分析系统,一般应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则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预警方案应随之启动。如前述的到期债务保障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资产周转率等的临界值可作为考察的扳机点。因此跟踪考察企业时,对主要比率变化趋势中所隐含的关键点应予以特别注意。

2.2多变量预警分析

多变量预警分析是从整个企业角度,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来检查其财务状况有无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进而预测是否存在财务危机。由于单一财务指标往往难以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揭示危机的具体影响程度和发生时机。因此,有必要综合各项主要指标更加有效地检查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稳定现象,及早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危机发生的工作。这一方法为人们进行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不同,其分析模型和结果都会有差异。

3化解财务风险和规避风险的几种方法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由于企业所面临着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就企业微观操作而言,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3.1回避风险法

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3.2降低风险法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如企业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就可能减少货款被骗的可能性。

3.3分散风险法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方案,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出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就将应由本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改为由联营企业之间共同承担。实际上这种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方法,因为它将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其他企业。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通常做法,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使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分散财务风险。

对外投资多项化,又称多元投资,是企业分散风险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即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多元投资可以达到以丰补歉、以盈补亏、取长补短的目的。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项化进行分散投资风险的前提就是保证预期的投资收益的实现。

3.4转移风险法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通常有多种形式:如购买保险,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可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采用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式,将风险大的业务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经营,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租金。

3.5风险自保法

即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一方面可以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设立偿债基金;另一方面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如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等。

事实上、任何危机预警模型都只能为分析人员提供关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线索,而并不能确切地告知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它并不能替代经营者解决。无疑它更需要分析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包括对整个宏观走势的判断和把握。企业应根据本身的行业或产业特质,直接或间接、简单或综合地运用各项指标,并借助专业人员、咨询公司等对企业行业地位、前景分析的判断,在长期的实践中构造适合的预测模式和寻找化解危机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丁孟瑞.浅论企业的财务分析信息系统[J].上海会计,2002,(6).

[2]肖东生.从企业流星现象谈组织管理危机的预警与治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5).

[3]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规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2).

[4]管亚梅.财务危机的预防与管理[J].财会研究,2000,(10).

财务危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管理财务危机处理

现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处在一个高度开放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因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财务危机,培养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管理,进而有效地处理财务危机。目前,我国企业界对财务危机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对财务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财务危机爆发后的事后处理方法上,还缺乏对企业完整的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分析,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1危机管理理论综述

1.1公共关系理论

著名公共关系学教授詹姆士·格鲁宁(JamesE.Grunig)将公共关系定义为:具备管理、沟通、组织、面对公众、全球化运作等功能,主动影响公众,为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协助组织更有效运作。公共关系理论主要侧重在危机发生后维持良好的组织与公众关系,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有效地化解组织与公众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等。可以看出危机公关只是危机管理的初级阶段,是危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危机处理理论

危机处理主要指事件发生后的一些技术性的措施,例如人员如何调配,记者招待会何时召开、会前准备、选择合适的发言人,善后的处理等等。具体体现为危机处理手册,较危机管理低一个层次。危机处理的作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适当的成本解决危机,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与消费者和公众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1.3危机管理理论

现在,危机理论发展到了全面的、系统的危机管理阶段,危机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其实质是信息的管理。企业要有效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威胁,就要建立一个危机决策体系,从企业组织结构到内控制度以及企业的组织文化都要做出相应改变。因而,全面的危机管理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恢复。企业更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事前的预防;高级管理层的危机意识和亲自参与;预警系统的建立;员工培训;解决危机指导原则的制定;事后总结与教训的吸取等。

2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

2.1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建立

(1)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在财务危机爆发前的平常状态下,要成立财务危机常设机构,一般应该归属于企业财务部门。其要全面地负责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和维护预警机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风险评估,制定危机紧急处理方案,对财务人员进行危机培训等工作,启动财务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参与财务危机处理工作,并进行财务危机的善后处理。财务危机常设机构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就扩大为财务危机处理专案小组,财务危机解决后恢复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正常工作。

(2)财务危机常设机构办公人员的构成。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所具有的复杂性对财务危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对企业要有较高的忠诚度,因为财务危机管理的日常工作涉及到大量公司的机密或者危及到企业重大利益信息,只有保证管理人员的可靠,对公司财务危机管理信息能够保守秘密,财务危机管理才能顺利进行,所得出的管理信息才真实可靠。其次,财务危机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宽广的眼界和良好的综合知识。财务危机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综合的分析判断能力。财务危机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备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企业诊断方法和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定性、定量分析。

2.2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目的:通过对财务危机风险源、财务危机征兆进行不间断地监测,能在各种信号显示财务危机来临之际及时地向组织发出警报,提醒组织对财务危机采取行动,在财务危机之前就缩小其损失范围和爆发规模。

(1)财务危机信息的监测。要建立能够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信息网络,这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确保将分散、零星的财务信息整合为准确、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呈报给决策层,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判断依据。

(2)财务危机信息的甄别和风险评估。对监测到的财务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财务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计。预警机制中还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时间和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通过风险评估,确认全部的财务危机源,并为其排列了优先等级,就可以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种财务危机源。

(3)财务危机预控。财务危机预控是指企业应针对引发财务危机的众多可能性因素,事先确定防范、应对措施和制定出各种财务危机处理预案,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财务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2.3财务危机管理培训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工作首先就要使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从思想上克服自满情绪,树立财务危机管理意识。突破管理的常态思维,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面对的内外经营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必须通过有效地财务危机管理加以预测、预防,化解或尽可能减少其损失。只有我们强化了自身的财务危机意识,才能在实际中真正重视财务危机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进行定期的财务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财务危机管理小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财务危机管理意识,还可以检测已拟订的财务危机应急方案是否充实、可行。

2.4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

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是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基本目标是在企业一旦遭遇财务危机时,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地判断财务危机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并按照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果断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求将财务危机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制定出应对方案,并估计采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为以后发生财务危机能有效地应对做好准备。不论针对哪一种财务危机,处置预案都要从分析可能的财务危机情况着手,策划应对的战略战术、基本政策和有效沟通的渠道,并分清先后秩序和轻重缓急,提出可操作的具体安排,最后以书面形式作为正式文件,作为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行动指南。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应对预案及其备用方案,还必须进行反复论证和测试,必要时还要组织财务危机应对的模拟演练,以确保方案严密可靠。

2.5财务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

(1)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启动财务危机紧急处理机制,企业应将常设的财务危机管理机构扩大,成立专门的财务危机管理小组,负责财务危机控制、财务危机处理以及损失评估等工作。小组的成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观察、分析、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应包括企业领导人以及公关、管理、营销、技术等岗位上的负责人和专家,成员对企业要有一定的忠诚度。小组独立于各个职能机构,直接受企业最高决策层的领导。

(2)迅速设立、统一、公开的信息方式。财务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随之而来,媒介也会纷纷报道。这时,企业组织应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源头的唯一。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早举行新闻会,向企业内外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的补救措施,做好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报道。

(3)积极调查财务危机事件,对财务危机做出合理处理。企业在启动应急机制和统一对外宣传口径之后,就要立即深入调查财务危机情况,分析财务危机发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实质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财务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针对财务危机中不同的对象,做出合理有利的决策与处理,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平息财务危机事件。

(4)财务危机善后处理。财务危机事件平息后,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财务危机带来的多方面损失。企业要做出相应的人事调整和组织机构调整、处理有关责任人、改变一些相关的策略或者方法。企业要尽最大努力恢复和重塑良好的企业形象,恢复重塑企业信誉,挽回公众信心。要针对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重点开展弥补形象缺陷的公共关系活动,密切保持与公众的联络和交往。

(5)财务危机总结。对财务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找出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财务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归类,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分别制定修正方案,逐项落实到相关部门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财务危机管理内容。财务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它只是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遭遇的挫折,财务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企业应将财务危机产生的巨大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驱使自己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威智管理咨询公司.在危机中如何树立高端形象[J].上海综合经济,2003(6)

3范秋梅.中小企业危机管理预案刍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7)

财务危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整体财务实力偏弱,应对风险能力不足。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着数量众多、总量庞大但平均实力不足的问题,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甚至很难做大做强,尤其在面对经济放缓甚至金融危机等不利条件时,其生存状况更是堪忧。广大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向银行贷款或者私人借贷是其融资的主要形式,然而一旦出现经济波动,产品不能快速变现,便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进而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不足的困境。

(二)风险危机意思不足,财务管理能力有限。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的建立起来,各个总制度尚不完善,老百姓的投资风险意识也远远不足,尤其在长期的经济增长环境中,企业很难碰上大风大浪。长期优越的发展环境也使得广大中小企业一心放在了企业经营方面,而对风险应对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则漠不关心,导致财务风险机制和现代管理手段长期被忽视而得不到建立和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意识上对风险不够重视,在实际行动上自然也就缺乏对风险应对的未雨绸缪,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等情况,在社会经济环境转坏的情况下,势必难以有效应对。

(三)金融信誉相对不高,财务融资能力较差。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脉,缺少了流动资金,企业也就只有破产死掉,因此资金流动一直是一件时刻牵动企业神经的大事。同样,资金流问题更是广大中小企业所畏惧并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同于国内的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信誉,资金量紧张时融资能力非常强,甚至背后往往有其他企业的帮扶。而中小企业信誉不佳,资本有限,在融资的时候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所以他们相对于大企业而言更惧怕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哪怕只是很多的时间都有可能给他们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创。

二、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订单违约风险偏高,造成库存上升。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已经不再是一国的事情,早已超越国界影响到全球的发展,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无不跟我国国内经济产生冲击,尤其是从事外贸行业的中小加工贸易厂商。与金融危机密切相连的往往是违约率的高企,对于部分服务类企业来说合作方的违约所带来的成本尚且不是很高,而对于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对方的违约往往对企业发展来说是致命的。2008年以来,我国因国外厂商违约,订单减少而破产的企业不胜枚举,这都是由于库存上升致使企业根本无法在微薄的利润下生存。

(二)订单数量减少,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在经济持续向好的时期,人均收入持续上升,社会消费能力欣欣向荣,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都能赚到不错的利润。然而在经济下滑的年代里,居民收入的下降首先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而消费不足的影响就是生产厂商库存的增加,企业库存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并不拥有高科技专利,产品的可替代性很高,利润率又非常薄弱,这种多方面受制于人的弊端导致了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往往只能是坐以待毙。

(三)银行贷款收紧,资金链流转紧张。当然,在金融危机中给中小企业最大打击的既不是客户的违约也不是订单的下降,其实最严重的打击来自国内银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出现普遍性的下滑,这时候要想从银行贷到钱可谓是比登天还难,尤其是这些缺乏足够信誉的中小企业,既缺乏足够的信用记录又缺乏有效的贷款抵押物,加上往往贷款额度不高,并不被银行青睐。在从银行贷不到款的情况下,有的企业铤而走险选择私人融资或者通过地下钱庄进行借贷,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最后只能走上破产倒闭之路。

三、中小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防范机制

(一)业务经营量力而行,避免过高的债务杠杆。对企业来说,一定的债务杠杆可以在有限的资本上尽可能的扩大企业规模,充分发挥资本效率,然而过高的债务杠杆却会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甚至危险。不论是国内经验还是国外经验,许多大企业最后倒闭的原因并不是经营不善也不是盈利能力不强,而恰恰是由于经营者求利之心太过迫切,不惜盲目扩大企业债务杠杆,在高负载率的重压之下,最终也许只是很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引起企业的破产倒闭。所以要有效的应对财务危机,避免国内的中小企业因财务问题而破产,最好的办法就是缩小业务规模,为企业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二)构建全面的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发出警报。财务管理在国外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课题,然而国内企业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倒闭潮的影响下,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定会更加重视风险的防范尤其是财务风险的管理和预防。因此,在借鉴国外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营特点,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对财务管理的不足或者潜在的风险及时发出警报,给管理者和经营者一定的风险提示,将不失为中小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一个好办法。

(三)组成企业联盟,提高融资互助能力。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难以获得来自外界的资金帮助和政策帮助,他们不得不依赖自身的力量去奋斗,所以中小企业之间成立互助联盟,在竞争上共同对外,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相互之间基于信息和资金上的帮助,必然能够提高相互之间的融资能力和生存能力。

四、结语

本文首先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成长状况简要介绍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然后结合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中小企业普遍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防范机制。在未来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必定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对提高就业、促进创业、优化经济结构等都会有着重要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期待着政府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促进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乐奇凤.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03)

财务危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财务危机 成因 对策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在众多危机中财务危机是企业风险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是威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

一、财务危机的概念

尽管国内外学术界对财务危机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目前对财务危机尚无权威的界定。但通过对比不同学者的定义可以发现,尽管各专家学者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相同的,仅其所涵盖的财务危机的范围存在差异。国外绝大多数的研究将企业在破产法下提出破产申请的行为作为确定企业进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只有少数研究将其范围拓宽。而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则将财务危机定义如下:(1)净值为负、现金流量为负、当年度营运资金为负、破产前三年优质的营运损失为负的净利、负的保留盈余;(2)目前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目前债务;(3)企业资产不足以应付目前与未来的债务;(4)违约企业,即没有能力偿付债务和利息的企业;(5)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

二、财务危机的特点

财务危机不是一个独立事件,而应将其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理论界将企业的财务危机划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不同的危机阶段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

1. 隐蔽性

财务危机的隐蔽性主要是从其周期性的角度理解,在财务危机潜伏期内,企业组织内部潜伏的风险因素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其发作之前有极强的隐蔽性,容易被人忽视。

2. 突发性和灾难性

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受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有的甚至是爆发性的。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许多企业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3. 多样性和综合性

多样性体现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多样性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而综合性则是指财务危机是多种危机或风险事件造成企业价值损失的集中反映。

4.可预见性

企业财务危机虽然可能突然发生,但还是能够运用一些具体措施,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进行事前的预测与防范,事中的化解与分散,以及事后的缓解与补救,以达到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将财务危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的目的。

三、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总体而言,引发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无论是外部宏观方面的变化,还是内部微观方面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内部因素分析

内部环境是指决定或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条件,相对外部环境来说,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可控性的特点。内部环境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系统密切相关。即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必须要与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条件相一致。从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投资决策失误

成功的企业总是在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断扩张是每一个企业内在的冲动。然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论证的盲目扩张,会使一个本来健全的组织陷入混乱,这种增长不仅会超越管理和财务上的能力,而且还会超越组织上的能力,其导致的不仅仅是经营亏损,甚至是彻底的崩溃和破产。

(2) 内部控制不严

内部控制不健全,势必会造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弱化,盲目采购存货,造成物资积压,生产成本升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引发财务危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容易造成企业经营混乱。比如有的企业相关岗位之间缺乏牵制及约束机制,有的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职能高度独立,其他部门无法监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等。这些问题很容易在企业内部产生不良影响,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安全,不能够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有效地参与生产经营。

(3) 风险意识淡薄

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产品售价及其调整能力、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管理质量低下,使企业获利能力减弱甚至亏损,企业为维持经营就需大量借款。当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时,企业的偿债能力过低,财务状况恶化,这时企业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最终导致破产。

(4) 资产的流动性差

资产的流动性差是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在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时,企业由于资金管理和调度不当,会造成支付能力不足,这种技术性失败所引起的困难可能是暂时或局部的,若不能采取恰当措施加以补救,就会使财务状况整体恶化,并诱发财务危机。企业的应收账款多且不能及时收回、存货积压占用过多、存货质量差、周转能力不强等,都是企业资产流动性差的具体表现。一旦债务到期,企业没有足够的可变现资产用来偿债,财务危机随之产生。

2. 外部因素分析

外部环境会对企业的整个经营和财务活动造成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形成了外部所必须的财务通道,如提供有效的筹资对象和有利的投资项目等: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又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提出了制约与挑战。而且,一般情况下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来说大多是不可控因素,也是企业无法回避的,如果外部环境有重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指标甚至整个财务系统都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

(2) 体制因素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努力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经营活动在许多方面还会受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政府的干预,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行。企业经营陷入危机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体制因素的限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3) 行业自身特点影响

行业所固有的盈利能力、行业周期、行业特征等是决定该行业中某个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使某些“夕阳”行业逐渐被淘汰出局,比如环境污染性企业,如果这些行业的企业不能够及时转型,必然被市场所抛弃,从而走向失败。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有着周期变化: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当某行业处于衰退或萧条状态时,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导致财务危机,比如一些实力较弱的上市企业则无力支撑下去,只能重组改行。

四、财务危机的预控与对策

1.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提高危机意识

风险与收益相匹配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规律,因此,企业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企业自身也在面临着高风险。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企业跨国财务活动也日益增加,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财务风险范围和防范难度增大,发生财务危机的几率也增大。

2. 加强营运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流动性

保持资产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能够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保证。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该加强对营运资产的管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要保持适当的现金储备,使之既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降低财务风险,又不使现金闲置太多,以增加收益;要加强存货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安全储备、订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保证对存货的科学储存和流转变现。总之,企业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资产的流动性。

3.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为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能够驾驭财务管理工作全局,更好的地发挥财务运行机制的内在功能,在财务管理体制设计和构建时,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内外经济环境,研究企业面对的政策、经营方式、内部经营基础和条件、传统习惯、职工素质等,构建出既科学、又合理、符合企业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实际、运行通畅、调节灵敏的财务管理体制。具体来说,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体制类型时,应以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构建适应自身管理需要的模式,如经营活动单纯的中小企业,宜采用集权制的模式;大型松散联合集团宜采用分权制模式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做到:以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确定其财务责任,以内部单位承担财务责任的大小确定其相应的财权大小,以内部各单位财务责任大小及履行情况确定其利益多少,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在构建时,能真正做到以财务责任为中心,以责定权。

4. 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

除了企业自身的因素外,外部因素也有可能引起财务危机,企业应当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首先,要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其次,要关注股票、汇率及国家金融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企业负债比率。企业应认真分析这些因素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及时调整负债比率,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适应市场变化。

5.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对财务危机的预测与监控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企业通过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它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它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危机的危险性是固有的,而危机的机遇性必须基于企业成功的危机处理。当财务危机程度升高、跨过危机的门槛后,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已经无法避免,应积极处理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处理是一项化危转机的系统工程,重建财务新格局。总之, 财务危机并不可怕,我国企业应学会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财务危机是可防、可控和可解的,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管理,力求将危机带来的损失或威胁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Marshall, David A. Financial Crises and Coordination Failure: A commen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2, (26)

[2]Mitroff, I.I. (2005), Why Some Companies Emerge Stronger and Better from a Crisis: 7 Essential Lessons for Surviving Disaster, AMACOM, New York, NY.

[3]姜红珍 张明燕:关于企业财务失败现状及成因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04)

[4]池景清:企业财务危机原因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 2006

[5]路 敏:企业财务危机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 2008,(05)

[6]黄国轩:上市公司如何防范财务危机[J], 现代企业, 2008,(01)

财务危机范文第5篇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概述

1.财务危机的定义及危害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能产生充足的现金流量来满足资本所有者的要求(包括债权人的偿还要求和投资者的报酬要求),而引起的财务紧张和财务困难。并且财务危机会引发各种不良影响,诸如企业亏损、经营利润下降、重要合同违约、股价暴跌,甚至会面临破产清算。

企业为了获得长远发展,防止财务危机带来的上述危害,关键在于制定财务危机预警措施。为此,我们需要用定量的方法客观清晰地度量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预警定量研究的方法

定量模型分析主要是指通过计算具体的财务指标来构造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选取单变量模型和Z变量模型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二、预警模型理论分析

1.单变量预警模型理论分析

单变量模型预警是指采用单个特定财务指标对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从而达到预警的目的。美国学者比弗(1966)在其“Financialratiosandfailureprediction”一文中,为了探究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他利用单个特定的财务比率,采取对样本企业进行配?Φ姆绞健=岷厦拦?当时79家处于危机中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等指标能够很好的预测公司的经营状况,由此拉开单变量模型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序幕。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1964年的单变量模型难以有效预测当今时代的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危机。因此,单变量预警模型经过不断地完善后,现在主要分为以下八种指标:

2.Z变量预警模型理论分析

Z变量模型由五个指标作基准变量,乘以固定的系数并相加得出Z值,充分考虑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信号。

通过计算,观察企业近几年Z值大小,与上述表格中已知的判断标准作比较,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出现财务危机,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有多大。

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应用--*ST博元投资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ST博元”这家公司为例来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中国企业之应用的可能性。

1.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有名的“老八股”之一。上市几年后,业绩逐年下滑,公司股权几经易手。最终于2016年3月29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选择“*ST博元”公司,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博元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比较典型,代表了我国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的普遍现象;二是因为它是上市公司,资料比较容易搜集;三是因为研究“*ST博元”公司的财务信息,不但可以验证财务预警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利弊,还可以验证目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什么样的预警方法效果更好。

2.单变量预警模型应用分析

根据上市公司数据,本文收集到2012-2014年财务数据,并从现金状况、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周转状况四个方面中八个财务比率对*ST博元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单变量模型预警。具体情况如下(表2):

单变量模型分析表明,*ST博元2012年到2014年期间,现金状况预警指标中,只有经营现金比率和2013年的现金比率在合理范围内,但是在2012年和2014年现金比率远小于警戒值,说明*ST博元企业的现金流量缺乏,很容易产生债务危机,必须得到极大的重视。该公司三年期间的流动比率均小于警戒值,且企业的速动比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严重低于警戒值,很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资产负债率同样如此,均超过警戒值60%,资本结构不合理。已获利息倍数均小于警戒值1,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若不足以弥补债务利息,极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小于行业平均水平。综上,预警指标显示*ST博元极可能面临严重财务危机。在2016年3月末,*ST博元成为首个因信息披露违法被终止上市的企业,也恰好印证了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

3.Z变量预警模型应用分析

对*ST博元的财务状况,运用Z变量预警模型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

由上述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博元公司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的Z值分别为-1.5141,-1.0675,-14.196,远远小于Z变量模型的警戒值1.81,而且出现负数的情况,表明企业很可能出现财务危机。判断结果与*ST博元公司的实际情况吻合,预警正确。这说明Z变量预警模型拥有较广的适应范围,完全可以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同时,表3-2的数据也体现博元公司经营状况恶化严重,很容易会出现财务危机,面临破产。由此可以看出判别结果的准确性。四、单变量预警模型与Z变量预警模型分析比较

通?^对两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得出他们的共同点是:单变量模型与Z变量模型都是在财务报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都能较为准确地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

那么,他们之间的优劣如何,哪一种更适应中国企业呢,下文进行了详细阐述。

1.单变量预警模型与Z变量预警模型的理论比较

(1)单变量预警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单变量预警模型的分析方法简明单一,各种数据可以直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

缺点:各类预警指标的计算较为繁杂。并且,不同财务比率预测出的数据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产生矛盾,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最恰当的判断。

(2)Z变量预警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计算简便,易于理解,判断结果明确,不会出现单变量预警模型中判断结果矛盾的情况,且准确率高。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国外许多诸多类型的企业,如银行、证券机构、制造企业等。

缺点:众所周知,现金流量是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有效指标,但是在Z计分模型中却并未使用该变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单变量预警模型与Z变量预警模型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