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数控技术(精选5篇)

  • 机床数控技术(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实现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2.1正确定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所面对的产品。数控机床行业所面对的产品,应当改变过往的定位模式,摒弃以前以低价来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方法。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制造业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大型数控机床设备,…

机床数控技术(精选5篇)

机床数控技术范文第1篇

1.2数控机床的运用为制造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数控机床的应用,使得制造业发生了大规模的变革,在过去的生产制造中,无论是单纯的人力来生产产品,还是引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员来参与其中,对于人力的需求较大,而数控机床的运用则是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并且能够通过数控技术,生产出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实现了企业产业化的发展。

1.3产业技术相关的转变模式。产业技术的转变主要涉及到两种因素,一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是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的需求。在产业技术转变模式的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决定产业技术转变的主要因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而另外一部分学者则是认为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才是产业技术转变的主要动力。在实际的产业技术发展中,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社会大众的需求,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使产业技术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2、实现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2.1正确定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所面对的产品。数控机床行业所面对的产品,应当改变过往的定位模式,摒弃以前以低价来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方法。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制造业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大型数控机床设备,以此来为企业制造服务。企业应当能够重新审视我国的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掌握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规律,明确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因素,以此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做好正确的产品定位,就能够选用更为合适的数控机床,并且运用更为先进的数控机床行业技术,以此来实现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定位应当以市场需求的预测为主,而不能只是跟随他人的脚步,那样永远只能落后一步,而无法实现创新。

2.2选择以集成创新为主的技术路线。所谓的集成创新,就是企业自主地控制产业创新的整个过程,通过自主地研究开发新技术,来组成数控机床产业创新的核心。集成创新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地引进先进的设备,更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并且集成创新周期较长,需要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通过对数控机床行业技术的深入研究,对技术创新方案进行深刻的探讨,集合整个技术开发团队的智慧,研究出具有先进技术含量和创新特色的产品;另外,集成创新需要企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外部技术源获得必要的知识产权、所需的元件或子系统,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3结合国家、企业、学校、科研院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技术创新。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由于涉及到的学科众多,对于技术开发人员的要求极高,并且要有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因此,仅仅依靠企业来进行技术的创新,是很难做到的,换言之,仅仅依靠高校、科研院也无法完全实现技术的创新。而要想完成创新的任务,就必须使产业、学校、科研院进行相应的结合,再加之国家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使多方面的力量能够融合到一起,使各个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共同研究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并且能够实现其实用性,促进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尽快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大众所需要的产品,完成以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4壮大装备制造行业的规模。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正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该产业的企业也非常多,然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自主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却非常少,大多数的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研究开发能力薄弱,技术创新的实现较为困难,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与国外的数控机床企业进行抗衡。因此,各个数控机床企业应当联合到一起,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多个企业的联合,不仅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还能够实现人才的相互融合,推动行业技术的创新,促进数控机床行业的飞速发展。

2.5把握好科技、行业等发展所带来的创新机遇。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控机床行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由于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上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企业应当把握好这个机会,及时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抓住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每一个机会,努力实现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让中国的数控机床行业技术能够被世界所认可,并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与国外的技术进行竞争,提高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技术的世界地位。

机床数控技术范文第2篇

数控机床的电气维修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需要有良好的技能、科学高效维修方法且掌握比较广的数控机床的专业知识。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

一、现场维修

1.询问调查

首先应要求操作者尽量保持故障状态,不做任何处理,这样有利于迅速精确地分析故障原因。同时仔细询问故障表象及故障产生的背景情况,依此做出初步判断。

2.故障分析并确定原因

根据已知的故障状况按上节所述故障分类办法分析故障类型,从而确定排故原则。由于大多数故障是有指示的,对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诊断手册和使用说明书,可以列出产生该故障的多种可能的原因。调查、分析与诊断的过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过程,一旦查明了原因,故障也就几乎等于排除了。因此故障分析诊断的方法也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二、电气故障的常用诊断方法

1.直观检查法。这是故障分析之初必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感官的检查。通过目测故障板,仔细检查有无保险丝烧断,元器件烧焦,烟熏,开裂现象。以此可判断板内有无过流,过压,短路等问题。手摸并轻摇元器件,尤其是阻容,半导体器件有无松动之感,以此可检查出一些断脚,虚焊等问题。

2.仪器检查法。使用常规电工仪表,对各组交、直流电源电压,对相关直流及脉冲信号等进行测量,从中找寻可能的故障。例如用万用表检查各电源情况,及对某些电路板上设置的相关信号状态测量点的测量,用示波器观察相关的脉动信号的幅值、相位甚至有无,用PLC编程器查找PLC程序中的故障部位及原因等。

3.信号与报警指示分析法。通过硬件报警指示灯状态和相应的功能说明获知指示内容及故障原因;通过系统软件、PLC程序与加工程序中的故障报警显示,对照相应的诊断说明手册获知可能的故障原因。

4.接口状态检查法。现代数控系统多将PLC集成于其中,而所有的接口信号都可以用PLC编程器调出。这种检查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既要熟悉本机床的接口信号,又要熟悉PLC编程器的应用。

5.参数调整法。参数设定错误就可能造成系统的故障或某功能无效。有时由于用户程序错误亦可造成故障停机,对此可以采用系统的块搜索功能进行检查,改正所有错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6.备件置换法。现代数控系统大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初步判断出可能的故障模块,用诊断备件将其替换,使用这种方法在操作时一定要在停电状态下进行,在更换前要仔细检查线路板的版本,型号,各种标记,跨接是否相同,对于有关的机床数据和电位计的位置应做好记录,拆线时应做好标志。

7.初始化复位法。有时数控系统死机,对于这种故障现象则可以采取特殊手段来处理,比如整机断电,稍作停顿后再开机,有时则可能将故障消除。有时,由于瞬时故障引起的系统报警,可用硬件复位或开关系统电源依次来清除故障,若系统工作存贮区由于掉电,拔插线路板或电池欠压造成混乱,则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清除,清除前应注意作好数据拷贝记录。

三、常见电气故障

1.电源故障。电源是维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源支持部分,它失效或故障的直接结果是造成系统的停机或毁坏整个系统。由于电源波动较大,质量差,还隐藏有如高频脉冲这一类的干扰,加上人为的因素(如突然拉闸断电等)。这些原因可造成电源故障。

2.开关故障。胶壳刀开关、铁壳开关、组合/转换开关、按钮开关、位置行程、限位开关,触点接触不良、接线的连接不良或动断触头短路,造成电路不通或被控电器不动作。机构不良(弹簧失效或卡住)与损坏,安装欠妥、松动或移位、污染、接地不良与绝缘不良会造成漏电与开关短路。

3.低压断路器故障。断路器手动操作时不能闭合(不能接通或不能启动)、动作延时过长、欠压脱扣器不能分断、电动机启动时立即分断等故障造成不动作或误动作。

机床数控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技术;应用

数控机床自问世以来,为机械加工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控机床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加工出的产品柔性好、精度高,生产率比较高,劳动强度低,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数控机床在机械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生产水平逐渐追赶上国际水平,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目前设计技术的快速进步,数控机床机械应用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加深[1],这些都为了更加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对于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1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和要求

1.1数控机床的使用范围

数控机床的使用范围很广泛,可生产品种多且批量小的零件,也可应用于形状特殊结构复杂或者经常更改形状的产品,甚至对一些购买时价格贵且不能随便报废的产品也是可以使用数控机床的,这样更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在一些需要批量大,对精度的要求又比较高的产品使用现代化的机电一体数控机床效果更好[2]。

1.2数控机床的使用要求

虽然数控机床机械应用具有诸多优点,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但是数控机床的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要求的,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控机床的作用。首先,数控机床使用对操作维修工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因为数控机床集合了计算机技术、机床结构、自动控制等技术,同时也包含着精密测量和微电子技术[3],因此,要求机床的操作者、维修者以及管理保养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同时也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因为数控机床的使用主要是根据程序进行生产加工,对程序的编制需要编程人员既有理论知识做支持又有实践技巧。因此,数控机床的操作者必须要具备理论基础,而且上岗前应该对该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相应培训,在实际上机操作前也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不仅仅是对工作人员有要求,在数控机床使用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机床正常的运转,按时完成工作,就要对数控机床进行正确且有效的维护,因此维修人员也要有专门的培训,之后才能允许其上岗。其次数控机床对夹具和刀具的要求较高,要求在生产单件或者生产批量不大时用通用夹具,如果大批量生产时可以使用专用夹具或者组合夹具,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省加工的时间。这些夹具能够自动夹紧或松开。同时数控机床要求刀具精度高,使用寿命要长,尺寸稳定变化小,这样可以在机外预调,需要换刀时可以快速的更换,也要求刀具可以很好的控制切屑的折断、卷出和排出,刀具也必须具有较好的可冷却性能,减少刀具的磨损,提高产品的质量。

2数控机床的机械加工特点

2.1柔性强

柔性就是平时所说的适应性,是指数控机床会针对生产产品的变化而变化的能力[4]。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需要之前输入编制的程序,而如果想要改变加工的零件时,只需要重新编程,然后再输入数控机床就行,而真正的生产过程则都是自动化,根本不需改变机床的任何硬件。这样在生产结构复杂的单件产品或者生产批量不够大的产品时,甚至在试制新产品时就方便很多。数控机床的柔性,使得数控机床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5]。

2.2产品精度高,质量稳定

数控机床是全自动化机器,只要输入固定的程序,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率高。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和机床结构的热稳定性很高,刚度也很高,同一批零件生产出来的产品误差很小,一致性得到大大提高。

2.3生产效率高

数控机床的结构刚性好,可以进行强力切削,提高了切削效率,节省了很多时间。从数控机床的夹具和刀具来说,工件装配用时更短,刀具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并且在更换零件时不需要调整整个机床,这样又省下了安装和调试的时间。由于数控机床加工出的零件质量高,一般不需要大量检验,只需要做首件检验,和工件关键尺寸的抽样检查就可以,节省下的时间又可以多生产产品,这样生产效率便大大提高了。

3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也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并且逐渐向着高速、高精度、绿色、网络、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主要依靠劳动力、价格、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可是从技术方面和自主研发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所以我们要不断研发自己的先进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训力度,争取早日实现数控机床的转变,实现从低端到高端,从加工初级产品到高级产品的转变,也实现创造与创新。

作者:刘莉莉 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业农.数控机床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朱晓春.数控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李立.数控机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机床数控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数控技术;发展;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业发达国家把提高制造业的水平作为其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业正在向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CAD/CAM、FMS、CIMS、IMS等先进制造技术正日益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而这些技术和系统均是以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为基础的。因此,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载体,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尤其是高精尖产品的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指标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数控机床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向。数控机床技术在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产数控机床已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但在中高档领域还主要靠进口,高精尖数控技术方面仍处于模仿阶段。

一、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制造业对生产设备要求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作为一种以数字指令形式控制机床运行的新型加工设备应运而生。其发展历程大致如下:1940年,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家飞机制造企业为了加工飞机的叶片,对生产设备的加工轨迹进行设计,并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处理,这是早期的数控思想的萌芽。1948年,美国首先提出使用脉冲信号对机床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并于1952年由Parsons公司和M.I.T合作,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的第一台数控机床。它采用的是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但作为世界上的第一台综合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以及测量技术等新型机床,开辟了数字化加工的新时代。1959年,数控机床的硬件发生改变,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取代了之前的电子管元件和硬接线板,机床的体积大大缩小,并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控机床进入另一个时代。1965年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应用于数控装置,不仅使机床的体积更小、能耗低、可靠性高,而且价格也更低,这促进了数控机床的产量发展。19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多台机床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的系统(DNC),以及使用小型计算机控制数控系统的形式(CNC),使数控机床进入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第四代。1974年,出现了第五代数控系统,它是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数控系统(MNC)。数控技术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硬件数控(NC)和软件数控(CNC)两个阶段。硬件数控阶段主要从1952年的电子管到1965年的小规模集成电路,由于其数控功能均由硬件实现,因此称为硬件数控;软件数控是指1970年以后,数控系统由小型计算机到微处理器,再到基于PC机的几个阶段。

二、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1、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在数控技术这一块起步和发展都相对铰慢,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历了封闭式开发阶段,“六五”、“七五”期间是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阶段,“八五”、“九五”分别经历了国产化和产业化阶段,如今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数控产业,并拥有自己的一批数控专业人才。目前国内数控技术企业做的比较成熟的有广州数控、华中数控等,它们主要的产品是经济型和普及型的数控机床和系统。但同时国内的数控产品比较低端,技术含量不高,产生的附加价值比较低,还远远比不上国外的先进设备,因此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国内数控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参照国外开发的一些模式,比较依赖国外的技术,自主创新的成分不多。技术引进无疑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过分依赖,以及创新很少的情况极大的限制了我国数控技术发展。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数控技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另外,在企业竞争的大环境中,由于国内的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做的还不够好,各种仿制山寨大行其道,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动力。相对于国外数控机床,国内产品有几点不足:产品可靠性不高:国产数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大约为3000~6000小时,而国外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能够达到10000小时以上。这种可靠性的差异必然导致产品的价值和市场占有率的偏低。网络化程度不够:国内机床NC程序的传送主要采用串口通讯,其集成化、远程诊断和网络化水平还较低。体系结构开放性不够: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不够开放,用户无法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数控系统数据结构,这使得数控系统失去了很多改进、技术创新的机会。

2、国外发展现状

在数控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数控机床产家生产的数控系统已经采用64位的操作系统,而国内产家由于技术水平还跟不上技术发达国家,数控机床通常使用32位的操作系统,这使得国内机床在性能和功能上的不足很明显。在国外,数控机床如加工中心或者数控车削中心,都能够满足复杂零件的加工要求和精度要求。其强大的地方体现在机床一般具有4~5轴联动,能够一次装夹即实现整个的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通过编程,能够进行主轴立、卧转换,而且转换后的主轴能够实现自动换刀,5轴联动机床能够轻松的完成六面体中五个面的加工,而一些带有自动定位和装夹功能的数控机床甚至能够完成六个面的全部加工(如德玛吉加工中心)。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的数控机床和系统总体的发展趋势有:数控系统朝PC化和开放性的体系方向发展;驱动装置的供电系统由直流电向交流电发展;越来越趋于网络化的通信功能;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柔性化。

三、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化的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作为关键技术,在生产的过程中,特别是精密仪器和设备的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技术领域的覆盖面很广,如机械制造、信息处理、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从目前数控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其研究方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1、高速高精化

在生产过程中,高速切削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产品的表面加工质量,因此生产高速高精化的数控机床也是数控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高速加工要求机床的主轴转速能够达到12000~40000r/min;工作台的最大进给速度能够达到40~60m/min;关键的机械零部件具有高刚度和高稳定性;精确的热补偿加工系统;以及能够高速处理数据的控制系统。

2、开放智能化

数控机床的开放性研究是目前很多国家都非常感兴趣的方向,如美国的NGC、日本的OSEC和欧洲的OSACA,以及我们国内的ONC等都有做这方面的研究。数控机床的开放性是指能够实现在同一个运行平台上,面对产商和终端用户,通过修改数控机床的数据结构,将用户的特殊要求和应用集成于控制系统中,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机床的个性化和专业化。一般而言,机床的开放性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由一系列逻辑上独立的要素组成;建立并提供系统各个构成要素与系统接口之间的标准,这样来自不同的产商的系统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控系统;能够动态改变系统的拓扑结构;能够实现与其他自动化系统模块的交互;良好的人机界面。智能化的要求体现在数控系统的各个方面,如提高加工效率与质量的智能化,体现在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的自动生成;简化编程与操作方面的智能化体现在机床能够自动编程;还有机床故障诊断与监控方面的智能化能够缩短

机床的诊断和维护时间等。

3、节能环保化

制造业作为工业国家的支柱产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并且对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美国能源部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能源消耗的31%来源于制造业生产的工业活动中。节能减排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热点,因此,研究更低能耗的数控机床也是未来机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切削液进行冷却,而切削液一般由多种化学原料制成,使用切削液的加工不但增加生产的经济成本,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人们越来越强的环保意识,绿色机械加工成为制造领域的新焦点。绿色机械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速与超高速干式切削,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研制

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切削液;在高速与超高速干式切削过程中使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冷却技术。

结束语

数控加工技术对于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一国经济、国防、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推动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目前我国的制造行业还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对机械制造技术特别是数控加工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要积极创新,摆脱对发达国家数控技术的依赖,自主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

参考文献

[1]陈传海.面向可靠性概率设计的数控机床载荷谱建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机床数控技术范文第5篇

一、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的劳动的工具。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制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

二、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第三阶段是在国家“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目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所掌握的五轴联动数控技术较成熟,并已有成熟产品走向市场。同时,我国也已进人世界高速数控机床生产国和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国的行列。在CIMT2003上,中国内地共展出机床700多台,在600多台金属切削机床和近100台金属成形机床展品中,数控机床分别占75%和54%。这既体现了中国机床市场的需求趋势,也反映了中国在数控机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占据市场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经济型产品上,而在中档、高档产品上市场比例仍然很小,与国外一先进产品相比,在可靠性、稳定性、速度和精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数控系统中的新技术

(一)网络化数控系统平台

1.网络化数控系统平台的基本结构。

(1)系统软件。机床网联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以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他机床机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通过开放式的CNC同环球网的连接,车间能够从跟踪到收集机床生产情况等更多的信息。Pro/Engineer北航海尔CAXA等CAD/CAM软件能够依据零件CAD轮廓生成相应的加工轨迹,生成数控代码程序。这些代码通过网络发给机床进行加工。网络数控通过网络将制造单元和控制部件相连,活将制造过程所需要资源(如加工程序、机床、工具、监测监控仪器等)共享。

(2)系统硬件。系统硬件包括组成的各种物理实体。系统硬件对外部的表象和接口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通过设备驱动程序使之与操作系统分隔。系统硬件各部分通过信息管理网络和开放设备及网络互连,传递命令和数据信息,并行完成数控任务。对于数控系统硬件来讲,开放性主要是指其计算机、网络、伺服系统及I/O逻辑控制等单元应该具有统一的标准,以实现互换性。要使其硬件具有互换性,全球所有数控系统制造商都认为应该采取现场总线技术。

2.未来数控技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人机协同的新型数字化制造模式,它把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引进来,创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能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和“及其智能”的分布式人机系统工作模式。车间数字助理(Shop Floor PDA)和新型数控系统构成了这种新型制造模式的两个核心环节。这种专业化的数控PDA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和上网,获得车间或单元服务器乃至CAD/CAM技术中心的支持,因而极大地增强了数控系统的功能。

车间数字化是企业制造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难点。企业排除人的参与,完全依靠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把当前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引入到制造业中,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获取和人机沟通,把人的智能和及其的智能无缝的结合起来,形成以一个人为中心的人机协同的制造模式,将为实现这种崭新的制造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控机床智能控制技术

1.数控机床智能控制技术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系统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CNC向多变量智能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数控机床的智能控制技术有: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人工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