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诗句(精选5篇)

  • 鸟的诗句(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4、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6、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牛殳《琵琶行》 7、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刘道著《湘江秋晓》 8、漆燕黄鹂夸舌健…

鸟的诗句(精选5篇)

鸟的诗句范文第1篇

2、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萧纲《采莲曲》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6、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牛殳《琵琶行》

7、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刘道著《湘江秋晓》

8、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9、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李颀《琴歌》

10、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11、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1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鸟的诗句范文第2篇

孟浩然这首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唐诗的魅力就在于用这些孩子都认识的字组成一个美丽的令人陶醉的诗的意境,闻一多说她(唐诗)美在这种天真,其弊亦在此,一不小心这样的文字就会堕落为浅陋。《春晓》是一首美丽的唐诗,是天真烂漫冲口而出的童稚丽曲!

“春眠”,一张嘴就给人无尽的遐想和温柔的诱惑。眠,睡觉。春眠,睡在春天里,和春天相拥而眠。“眠”是阳平声,“睡”和“觉”都是仄声,“眠”字与这两个字相比就要柔和得多,温柔得如少女深夜的呼吸一般。“眠”字与“春”字在一开始就让人有一种惬意,不是睡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是睡在酷寒的冬天,同样不是从秋雨凄凉的早晨一觉醒来,是在春天!读到这里似乎已经感受到了那萌动的阳气,袅袅的柳丝,暖暖的春风,微微的春波……

“不觉”是整首诗的“眼睛”,那么晶莹,那么温婉,简直可以用“”来形容了!因为是睡在春天里,所以“不觉”――我们常说,不合脚的鞋子才会被感觉,而“春天”是“睡眠”无比合适的鞋,人感受到的只有舒服、自然,所以你不觉。像打了一个呵欠或是伸了一下懒腰,动作完了自己才恍然大悟:哦,我刚才打呵欠了,伸懒腰了。

我们读的时候,要将这个“觉”字拉得长一些,与前面的“眠”字相呼应。整句中“春”、“不”和最后的“晓”字都要读得短一些,这三个字相比较呢,“春”字又要读得稍微长一点儿。当然,“眠”字和“觉”字要读得有些抑扬,声母(m、j)抑一点,韵母(ian、ue)扬上去,就更能够传出诗的神情和韵味了。

“晓”字是第一句的煞尾,也是第二句的过渡,承上启下的字儿。“不觉”是不知不觉,“不知不觉”是有了“知觉”以后才能说出来的。为什么有知觉了呢?因为天亮了――蒙蒙亮,不是大亮。那么有了“知觉”为什么还要说“不觉”呢?不是被白炽灯那样的“大亮”惊醒的,是被睁开眼睛后感觉到的那一丝丝透明的、薄薄的亮唤醒,有了感觉又好像没什么感觉。“晓”字在第一句中让你感受到天色,而同时又系连到第二句,让你感受到天籁。

正是那天籁般的鸟鸣,使人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晓”。为什么呢?天亮了,鸟儿们比诗人还要起得早。不是一只鸟在那个地方叫,也不能知道是百灵鸟还是叫天子在叫,也不可辨出这些鸟儿在过去的哪个时候叫的和现在哪个时候再唱着怎样的曲子?“处处”,既是地点的,也是时间的,无时不在鸣叫,无处没有啼唱,好像在繁华嫩叶当中,又好像在小窗低檐之间,好像在耳边叫了好久了,又好像刚刚才是第一声。

当然这时候的鸟儿虽然起得很早,可还没有起得很早的虫子,似乎因为还饿着,所以歌声也并不那么高昂,作者特意轻轻地说了一个“闻”字,比“听”字来得清丽淡雅,似乎那些鸟儿清脆委曲的梦幻调儿主动飘进了刚刚睁开惺忪双眼的诗人的耳中。“闻”字还有那种不经意间听到的意味,也不一定要听到的样子,听到了时又感到是一种享受的状态。“闻”字与“啼”字辉映,细声为“啼”,小声的鸣叫是“啼”。“啼”字又有轻柔、纤弱的意韵,“叫”字过俗,“鸣”字调门太高――瞧瞧,作者真会炼字!我们不要将这个“啼”字与“哭哭啼啼”的“啼”字等同起来,那是流眼泪的小声的 “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义项。

“鸟”字很俗,但于此处,似乎又只能这么俗。用一个世人皆知的称呼,更能够呼应“处处”:数量很多的鸟,很多品种的鸟,在很多地方(东南西北)的鸟,还有刚才飞来现在又飞走的鸟。如果改用“莺”、“雀”或“鸠”,甚或其他更美丽的鸟名,我想都达不到刚才所体味的意境。可见其实俗与雅在神不在貌,无怪乎古人常说大俗大雅――我想至少有时大俗是可以大雅的。同时,这个“鸟”字也是由“不觉”而来的:知道是鸟在叫,但不知道是哪只鸟在叫,也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叫,更不知道是哪种鸟在叫,所以“不觉”矣。“不觉”还照应着鸟“啼”:因为是“不觉”地醒来,可见鸟声是轻柔的,并没有敲梦而入,更没有惊醒梦中的人儿。

已经确乎醒来,觉矣!鸟啼声好像清晰了,脑中回忆也好像清晰了,昨夜似乎有风声,似乎也有雨声,但不那么确切。因为风声雨声都极细微,那微微的声音似乎潜入到了梦中,但很快似乎又从梦中飘出了,所以诗人没有醒来。如果是狂风骤雨,就惊醒了,也许就睡不着了,可是诗人是在清晨懵懵懂懂的不知不觉中醒来的。因此诗人也不能肯定昨夜就确实刮风下雨了,所以这一句话要读得轻一些,犹豫一些,尤其那个“来”字更是要拉得长一些,似乎在回忆昨夜的微风细雨,又似乎在询问谁,昨天有过那样的风那样的雨吗?

花落春归,韶华不再。同样是询问,如果说前一句是慵懒的似问非问的一问,这一句就是带着淡淡的忧伤的极想问又极不想问的一问了。因为回忆起来昨夜好像有风也有雨,虽然迟疑,但还是问出了声,本该问“昨夜的风雨中有花落下吗”,心一恍惚竟冲口而出:“庭中的花在风雨中落了多少了呢?”心知一定是落花了,只是担心不要落了太多,最怕的是:不会全都落尽了吧?诗人问得很急切很焦灼,那种内心的担忧跃然纸上,千年而下似乎我们还能够听得见诗人问出这句话时心碎的声音。诗人需要一个答案,“知”,但又害怕那不是自己要的那个答案,所以“知多少”?不管谁来回答,我都将去面对。天地无声,风雨已寂,鸟儿们的啼唱又低下了八度音高,诗人不需要任何人来回答,但诗人最害怕天越来越亮,如果自己发现并回答出的那个答案恰恰是自己所不愿意要的那个答案的话,那种忧伤就会更加浓郁一层了。“知”又是“不觉”的影子了,不知不觉地醒来,却要去明明白白地知觉庭中的落花,原来虽好但不知,梦醒春残竟是如此的恼煞人哪!

诗的最后一个字“少”要读得轻而短几乎听不见才好。这首诗是古体绝句,一二四句尾字都是仄声,第三句尾字是平声。所以,一二四句的情感在诗的中间,如读“眠”、“觉”、“处”(第二个“处”字虽然是仄声,但因为这两个相同的仄声字在一起,所以读时将后一个仄声字处理成平声字的样子,不过不必拉得太长)、“闻”、“啼”、“知”和“多”时应该长声去读,“落”字虽然也是一个仄声字,但这里是诗人一种极为复杂的感情起点,所以也可以读得长一些,而这三句收尾的字都要读得短而轻些。唯有第二句,应该读得很长的字是“来”和“声”,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起伏变化,因此不光读得长而且要读得一字之中有高低变化。

以前一直以为这首诗是很阳光的,其实它竟有这不一般的忧伤。原来,春眠的温馨,处处的鸟啼,或有或无的春风春雨进都是诗人迷惑我们眼目的词语,最后发现,不知不觉地,春天竟在这一夜悄悄的远走了。那种忧伤不是愁,但比愁更为缠人;那种忧伤不是痛,但比痛更能乱人灵魂;那种忧伤没有眼泪,但比眼泪更叫人心疼。

鸟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黄鸟歌 背景谈 创作年代 创作背景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91-02

1 绪论

《黄鸟歌》是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所作的韩国现传最古抒情诗。但是因对其创作动机、背景的不同解释,《三国史记》中以汉译歌形式流传至今的《黄鸟歌》的作者究竟是否为琉璃王本人;《三国史记》中的背景谈是否真实;创作年代以及汉译时期为何时;以及诗歌的中心思想究竟为何等却一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想要正确地分析、理解《黄鸟歌》就必须首先解决上述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必备条件就是首先对《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及琉璃王的恋慕对象进行研究。本文将通过对与《黄鸟歌》共同记载于《三国史记》的《黄鸟歌》背景谈的合理化分析,对《黄鸟歌》的作者、创作年代、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主张证明,以期成为日后对《黄鸟歌》以及汉译诗研究的有用资料。

2 《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及汉译年代

至今我们尚无发现有关《黄鸟歌》的创作年代的相关文字记录。《黄鸟歌》是一首有着两千年以上历史的古代诗歌,有关《黄鸟歌》背景的所有信息只有1145年金富轼所著的《三国史记》,因此现传的《黄鸟歌》可以说创作1000年后才被记录下来的。所以现传的《黄鸟歌》究竟是否是2000年前的原来版本,《三国史记》中的背景谈究竟是否为真,如果真为汉译诗的话汉译年代为何时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在认定背景谈所述为真的前提下《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可以推论为B.C.17年左右,但如果将诗歌与背景谈中琉璃王的故事分离来看的话,《黄鸟歌》有可能本是民间流传的爱情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与琉璃王的故事结合后记录于《三国史记》中,那么创作年代应该可以推测为B.C.2世纪以前。

关于《黄鸟歌》的最初版本在韩国学术界依旧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但是普遍认为《黄鸟歌》最初是一首韩语诗歌,之后被翻译成了汉字版本。《黄鸟歌》的汉译时期不详,认为1145年金富轼在编纂《三国史记》的同时进行了汉译的主张最为普遍。但是据《旧三国史记》、《檀君古记》、三国《国史》等诸多史书记载在1145年以前韩半岛就已经开始流行汉译诗。由此可见在《黄鸟歌》被创作后的一千年时间里,从未被记录,一直都是依靠民众的口传,直到金富轼编纂《三国史记》当时才将其文字化的主张是有欠说服力的。

《黄鸟歌》的汉译形态为四言四句,与《诗经》中的诗体结构较为相似。四言诗是韩国诗歌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字记载的最古形态。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推断出《黄鸟歌》的汉译时期是比较早的。从A.D.612年高句丽将军乙支文德给隋朝将军于仲文的五言诗《与隋将于仲文》以及A.D.650年新罗善德女王给唐皇的五言诗《致唐太平颂》等文献资料来看,作为具有比五言诗更古老结构的四言体诗《黄鸟歌》的汉译时期推断为公元七世纪以前,最初汉译者不是金富轼则更为恰当。

因此,如果相信《三国史记》中所记载的背景谈为真,那么《黄鸟歌》应为B.C.17年左右高句丽琉璃王所作,并在7世纪左右被汉译而成为现传四言汉译诗。如果认为《黄鸟歌》与背景谈中琉璃王的故事无关,而为坊间流传的民谣的话,那么其创作时间也可被推测为在B.C.17年琉璃王故事发生之前,即公元前2世纪以前。

3 《黄鸟歌》创作背景分析

由于在《三国史记》前并没有关于《黄鸟歌》诗歌本身以及创作背景的记载,所以《黄鸟歌》的最初形态及传承过程我们无从而知,因此本章将以《三国史记》中《黄鸟歌》的背景谈为中心,分析其创作背景,即琉璃王的恋慕对象究竟是谁,琉璃王是因为对谁的思念而创作了千古名作《黄鸟歌》。

“三年秋七月,作离宫于鹘川,冬十月,王妃宋氏薨。王更娶二女以继室,一曰禾姬鹘川人是女也,一曰雉姬汉人之女也。二女争宠不相和,王于凉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后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返,二女争斗,禾姬骂雉姬曰:‘汝汉家婢妾,何无礼之甚乎。’雉姬惭恨亡归。

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感而歌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①

鸟的诗句范文第4篇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终当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鸟的诗句范文第5篇

泰戈尔,是我最喜欢伟大诗人之一。“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他的诗句,在我的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飞鸟集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飞鸟集读书心得1我一直对温柔的人有莫名的好感,仿佛一看到他们,自己的心也开始变得柔软起来。

正当我轻轻地翻阅泰戈尔的《飞鸟集》时便会有这种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停下、平静一番。也许我理解得不够吧,也许是他的许多句子都写满了星星、花、草、河水、太阳、鸟、鱼的词汇吧,光是让他们单纯地放在一起就足以让人内心柔软。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仿佛世界与我们很亲密,我们也可卸下虚伪的装扮,去真正的让它了解自己,即使面具下的我面目全非,我依然会选择去相信它,它会给我真正的回应。

我始终相信温柔的人是不会做什么坏事的,温柔是演不出来的,那种浸到骨子里的温暖是无论多么严肃的面容都不能掩盖的。

想到自己,似乎我所交的朋友,必会有那么些人懂得你内心的柔软,珍惜你的好,也许我们都懂得了温柔对待他人的相处方式吧。即使没有交流过多的朋友,偶尔遇到也还会用微笑回应。多好啊,让人心里柔软。

我也时常想象这个世界,我希望她一直是美好的,即使身处困境,也会依然相信它的美好。有时,这便是温柔给予人的力量吧,这便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吧。

我希望这世间的美好永远传递下去,传播下去,我希望我能做那个传播希望与美好的人,以这温柔终其一生。有些人会浑身充满戾气,是因为他们不曾被温柔对待,只能报以仇恨的对抗,我很庆幸,在我成长过程中,一路收到温柔的对待,因此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它的力量,让原本艰涩的人生变得有那么一丝明朗,有一丝抚慰。这便足矣。

借一本书,抒发内心的感受,也更希望这份温柔温暖每个人的心。

飞鸟集读书心得2《飞鸟集》虽然每段诗歌都是简短的两三句,可是在冥冥之中,竟悄悄的点亮了我们的心灯。当我们迷茫、困惑、无助时,读读泰戈尔的诗,想想自由的飞鸟、穿着光之衣的太阳、披着绚丽围裙的云朵、祈祷的樵夫、淳朴的泥土……这一切真的可以让你找回你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真正思考,对爱的重新认识,面对失落与痛苦,我们不会再有抱怨与气愤,而是对平凡的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感动,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让我们用爱去回报世界,用宽容去亲吻世界。泰戈尔的爱就像海浪一样荡漾开来,遍及全世界,我们的思想随着这些闪亮的水滴而闪耀着,我们的心伴着阳光的抚摸而欢唱;我们的生命因与万物一同遨游在空间的湛蓝,时间的墨黑中而感到欢喜,绿叶、阳光、生命的万物,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得无法言喻的世界;泰戈尔与飞鸟为我们提醒幸福,歌颂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生命,不爱世界;生活的苦恼,冲不掉我们对爱的追求;岁月的沧桑,或许会吞噬我们的青春,但我们心中的爱永不老,就像“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我也愿作一个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的飞鸟,不求在这里带来我的影响,只求用我的爱,留下我成长的气息。读完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总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泰戈尔的哲理光芒,不仅唤起我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而且也使我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感激。《飞鸟集》是那样让我回味无穷,久久沉浸在美妙之中。

飞鸟集读书心得3今天,我看了由印度作家泰戈尔撰写的集经典名著《飞鸟集》,读了这本书,我如同进入里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儿,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那么真实,那么美好。那犀利的言语和不切实际的事早就化为泥土里的枯枝败叶。

这里有很多佳句,这些平淡无奇的语句,句句都是泰戈尔内心深处的呐喊。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人们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这300多句诗都等着大家去细细品味呢!

读了这本《飞鸟集》,我有很深的感触:泰戈尔写的这本《飞鸟集》里有很多好词佳句,令每个看过的人都赞美不已,包括是我。泰戈尔写的很多语句都是我所赞同的。他能写出如此美的诗句,令我佩服。他还有许多作品,其中,我最喜欢诗集还是《新月集》和《飞鸟集》,因为书中的诗句都十分优美。泰戈尔将大自然的一切,甚至是很平凡的花花草草,他都会将它们写得像个活生生的人似的,会说话,会走动,十分美好,富有生命力。

曾有人这样评价泰戈尔:他那高潮和谐的人格,可以给我们不可计量的慰安,可以开发我们原来淤塞的心灵源泉,可以指示我们努力的方向与标准,可以纠正现代狂放纵容的反常行为,可以摩挲我们想见古人的忧心,可以消平我们过度时期张黄的意义,可以使我们扩大同情与爱心,可以引导我们入完全的梦境。我想,泰戈尔写下这一句句诗,是想让我们能好好珍惜我们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从泰戈尔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虽然《飞鸟集》只是由一行行简洁的语言组成的一本诗集,可字里行间却道出了人生道理。

飞鸟集读书心得4每一次翻开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的过程,就像一次次人生的旅行,那些不知道什么地方,什么人的生和死,被印成铅字。

慢慢渗透进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的经历似乎都风化成了我的另一段亦真亦幻的命运,无论快乐或是绝望,都是如此真实、第一次读飞鸟集第一感觉就是清新,既不是你侬我侬的忧伤彷徨的爱情故事,也没有雨果催人泪下的剧情,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生死,什么是命运,却依然对它爱不释手,沉迷与作者与天空的闲聊,陶醉于世界与爱的纠缠,那一个个文字有序的排列,像一个个童话,却比童话更深沉,更美丽。

记得总把其中的几句工工整整的抄在书的扉页,“世界早已在早晨敞开了他的光明之心,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他相会,我的思想随着这闪耀的绿叶而闪耀,我的心灵因着日光的抚触而歌唱,我的生命因为写偕了这日光一同浮泛在空间的蔚蓝,时间的墨黑而感到欢乐。现在再回味起这精致的诗句,我的心中突然生出巨大的哲理之枝,每一片绿叶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我好像听见了飞鸟扑腾翅膀的声音。一直不怀疑,孩子比大人更容易读懂飞鸟集,他们幼稚天真,童真无邪,很容易与诗人心底的最纯真的爱吻合,红尘喧嚣茫然,于是泰戈尔放出了这只思想智慧的飞鸟,他的`身躯划破被遮蔽的天空,让他唤醒沉睡的灵魂,让温暖和爱重新回归大地。世界像是溶解在时间里的墨水,而上帝将这些墨水送给了泰戈尔,让他们书写出了这个世界的篇章字句,让我们在短短的生命里,知道了这么多。于是。许多的动人画面就凑成了这本诗集。

我用自己最感性的一面去面对这些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的诗句。享受着与心站得最近的分分秒秒,人类真的拥有太多了,多得不得不新存感激,感谢生活。他的飞鸟集带给世界的一抹微笑,笑的那么不经意,却又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的温暖。

飞鸟集读书心得5读完《飞鸟集》后,我不禁感叹,人世间竟有如此美妙的文学作品,它不同于其他作品的长篇大论,只是几句精美简短的诗句,从中却透着一个哲理,这就够了。

泰戈尔诗中,有很多都是描写小草的文章。看似一个不起眼的生物,但它却包含了万物间的一种爱。“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足下的土地”。在这句诗句中,泰戈尔描写卑微的小草却拥有所有的土地,人们的欲望是无限大的。就像以前,我总是看到别人所拥有的,却从不珍惜自己的一切,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直到一天,妈妈让我看了看山区的孩子们的图片,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拥有这么多……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也是无法满足的,但当我们回头一看,原来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这么多!人们应该学会知足,而不是无限的索取。那样你将永远无法快活。如果连小草都不去抱怨自己身份的卑微,那你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自卑,人应该懂得满足,这样你才会快乐。

有一句诗句写的好:“绿草是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的”。泰戈尔用小草来说明一个哲理:人一定要有自信。小草生长在一个强大的世界里,可它并不自卑自己的渺小与卑微,仍然坚强地活着。我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很多同学都当了“官儿”,有的是班长、有的是体委……这让我小小的幼稚的心有些不满。后来长大才发现,以前平凡的我也很优秀,我为班级参加比赛获奖,帮班级布置板报……人们不应该因为世界变了而改变。也要对生活充满乐观向上的态度,也许你现在是一片茫茫人海中的平凡的一粒沙,而经过多年的努力,你在海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颗闪耀、夺目的珍珠。但你不能自卑,自嘲,要对自己有信心,才能成为那颗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