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1篇
《家人》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那么在家庭里面,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宋希仁:家庭文化分三个层次,一是表层文化即物化环境;二是中层文化即家庭制度和生活方式:三是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情操。三部分的有机统一,构成完整的家庭文化。家庭环境的营造主要是指物化环境、居住环境和心理环境、家庭气氛的营造。
文化是个大概念,我们谈打造家庭文化,还是指狭义的文化,也就是在三个层次上要有文化要素。
《家人》:要增加几个层次的文化要素,在当前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下应当怎么做呢?
宋希仁:先说表层的物化环境。中国人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了,买了新房都要按自己的审美进行装修、布置,但有的家庭极尽奢侈豪华,却无文化品位,有的家庭花钱不多,却装饰得高雅别致,书香满溢。所以居家环境是家庭成员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的体现,不同的家居环境对家庭成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用心打造的、有文化味儿的居室环境,能对居住其中的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在不知不觉间接受文化气息的陶冶。
怎么让居住环境有文化味儿呢々家庭的陈设布置,代表着家庭成员的品位、生活习性与个性特质。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人,在家居布置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舒适自然、情趣别致应当是不同风格类型家居布置的共同追求。简单来说,就是装修、装饰上要简洁、大方,身处其中不会感到拘束和不适;其次要整洁,不会有拥塞、杂乱之感;第三是活泼,有生机,不能死气沉沉。
在满足舒适自然之后,可以在家居布置中反映家庭成员的个性化需求。一个情趣别致的家庭居室是主人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别具一格的个性的象征。这跟主人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有关。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并不难,也许只是一方书柜,几盆绿草,就让整个居室有品位起来,让人有从滚滚红尘一下步入宁静之所的惬意感。传统文化讲家居风水,其实就是一种环境学、心理学,我们今天运用也不无道理。
还有就是家庭成员的服饰、装扮,不必―味追求奢华,只要干净、大方、时尚就好。
《家人》: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应该包括家庭关系、家庭气氛等软环境,家庭文化如何对其产生作用?
宋希仁・如果说居家环境是从“形”上一目了然体现出一个家庭的文化特征,那么这个家庭的氛围就是从“神”上体现。通俗点说,一个家庭的成员相处关系、感情融洽程度、日常生活氛围,最能体现其文化素质。有的家庭总是吵吵闹闹,家庭成员间陌不关心甚至互相仇恨,很难说这样的家庭文化是好的文化。而有些家庭彬彬有礼,气氛融洽,家庭成员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你能感觉到每个人身上有种温文尔雅的气度。
家庭氛围的营造包括夫妻问的和谐浪漫,还包括亲情的维系。父慈子孝的家庭氛围是个人的精神财富,它对个人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对后代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不仅要求有传统的家庭成员相处模式,更要适时增加民主氛围,父母和儿女做朋友,让家庭气氛更加和谐。
简言之,居家环境是家庭的物质基础,而心理环境、精神环境是家庭成员的心理依托,也是家庭幸福与否的重要标志。营造浪漫温馨、甜蜜温暖、和谐友爱的家庭气氛是幸福家庭的生命之源。因此,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珍惜亲情,相互体贴,相互尊重,共创和谐美好的生活。
《家人》:有人说,真正的生活是在家里的生活,也就是说,在家里的闲暇时光最能体现人所追求的意义。亚里士多德也把休闲和人生的终极意义联系在一起,休闲活动跟家庭文化有什么关系?
宋希仁:家庭文化在家庭休闲活动上表现最为充分,是家庭建设的主格调。家庭生活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组成部分。家庭的休闲活动,其实就是精神活动。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享受之后,人们在休闲活动、精神活动中的满足感才是幸福感最重要的来源。而精神活动中文化含量越高,人的满足感就越强。一些人业余生活就是打麻将、玩网游,这样的生活无文化可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越来越注重闲暇时光的精神生活。供人们选择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爬山、郊游、看电影、参加公益活动等等,都能够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但丰富的选择也容易让人陷入误区,例如看电视。看电视不仅取代了听广播、看电影的时间,还挤掉了其他休闲活动。电视频道的成倍增长,使越来越多的人在荧光屏前度过了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生活的可怕的压缩。西方的社会工作者和致力于家庭健康的专家就呼吁:离电视远一点。另一个生活的双刃剑是网络。网络给我们生活,以及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限制了不少人在现实中的活动。现代人要善于利用各种现代传播工具的便利,克服它的不利因素,来为个人的生活服务。
我把家庭精神文化生活分为三大部分:文化娱乐、思想修养和兴趣爱好。这三者最容易的是和读书相联系,通过对报纸、杂志、图书的阅读学习,不仅增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阅读氛围,养成读书习惯,是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也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发展的。同时,这种习惯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感染,对于后代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很重要。
家庭文化生活中的雅趣闲情,包括家庭成员中的各种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歌舞、体育、集邮、养花、养鸟等。它们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员具有什么样的情和趣直接决定家庭的精神风貌,反映家庭生活的水准和质量。健康、文明、高雅的兴趣爱好,不仅陶冶家庭成员的性情,增加成员的亲密感,还使家庭生活更富有生机活力,更加和谐美满。休闲的意义在发生变化,已经成为人们寻求快乐和地位的一种手段,甚至成为一些人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尽管如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懂得如何享用闲暇时间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不管是户外活动、体育活动,还是艺术、文化活动,只要是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都对家庭生活有益。家庭成员只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会缔造出富有特色的休闲文化。
在诸多的休闲活动中,家庭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休闲形式。当生活被分割成块,家人团聚的机会非常有限时,休闲活动就可以使我们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展现家庭的凝聚与共同合作。在很多西方影片中,常常有这样的镜头:劳累一番后的夫妻终于挣来了年假,于是把一家人塞上车去度假。这可能是每个人都心向往之的时刻。
《家人》:国外的家庭文化和当代中国普遍的家庭文化有何显著区别?
宋希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生活中的审美、生活传统习惯等等因素。它必然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比如家居装饰上,西方家庭更崇尚以人为本、简洁自然,更注重环保。经常有人认为外国人不注重家庭亲情,事实是西方很多国家很重视家庭生活,只是和我们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家庭关系核心是夫妻关系而非孩子。另外,西方家庭对先进节日的态度非常认真,他们的大多数节日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但另外~些重要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却直接源于现实生活,这些节日都成为西方家庭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们也有不少自己的节日,也是我们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例如春节,人们不管在多远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家,为的就是亲人团聚,分享浓浓的亲情。还有清啊节,也是我们怀念逝者、抚慰生者、拉近彼此关系的佳节。另外还有端午、中秋等等。这些节日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起来,为我们的家庭文化服务。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2篇
来信说,你很想进步,但是一直背着一个家庭出身不好的包袱,特别是党强调要贯彻阶级路线以后,更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你愿意和家庭划清界限,在道理上也知道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但是具体到自己的家庭,总觉得和别的资产阶级家庭不一样,是“勤俭起家”;父亲经过教育改造,有了很大进步,现在是厂里的干部,他经常鼓励你在学校好好学习,掌握技术知识,将来好为人民服务。因此,你感觉不出家庭给了你什么不好的影响,不知道怎样去和家庭划清思想界限,怎样争取自己的前途。据我了解,你的这些问题,也是相当一部分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都很关心的问题。所以,我愿意谈谈自己的—些意见。
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有没有前途?我认为只要自己坚决听党的话,走革命道路,背叛原来出身的阶级,抓紧思想改造,肯定是有光明前途的。因为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大多数人没有直接参加过剥削,不是资产阶级分子。我们党对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从来是既看到彻底背叛资产阶级家庭是不容易的,又把他们和资产阶级分子区别开来;认为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和其他青年一样,是祖国的、人民的儿女,希望他们能成长为革命的后代。我们党也认为家庭出身给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但从来是把青年的家庭出身和本人表现区别开来,不是唯成份论,而是认为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无法选择,但一个人走什么道路,争取什么前途,完全可以由自己选择。我们党的阶级路线是要依靠工人阶级、贫农、下中农,同时还要团结其他阶级中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现在我们党和国家为每个青年的成长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问题就看自己如何努力了。我希望你能丢掉思想包袱,鼓足勇气,用切切实实的行动去争取自己的光明前途。
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要争取自己的光明前途,首先就要对当前的阶级斗争形势,尤其是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的斗争有个正确认识,坚决地站在无产阶级一边。我们党要把一代一代的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而资产阶级却不甘心于自己的灭亡,千方百计地腐蚀青年,想使我们的青年成为他们的接班人。这一场争夺青年的斗争正在各方面进行着,而表现得很直接的是资产阶级竭力和无产阶级争夺他们的子女。资产阶级分子拼命用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和甜言蜜语、物质享受拉拢腐蚀自己的子女,企图通过自己的子女把资产阶级的家谱传下去。而我们无产阶级则要把资产阶级子女争取改造过来,使之成为革命的后代。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就处在这两个阶级争夺的最前哨。他们要做无产阶级的接班人,不做资产阶级的继承人,就要坚决地接受党的教育,识破资产阶级的欺骗和蒙蔽,坚决地走革命的道路。
目前,资产阶级为了把子女争夺过去,成为他们的接班人,采取了种种方法。有些资产阶级分子看到,在我们国家里,让他们的子女通过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继续当资本家的道路是走不通了,于是就竭力要他们的后代走只专不红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从文化科学领域里来和无产阶级争夺阵地。他们可以对子女说为人民服务之类的表面话,但是实质上却大量地向子女散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如他们教育子女说:“知识不会被没收,技术是最可靠的资本”,“有了真本领就有了一切,就可以名气响,地位高,钞票多”。他们的意图就是希望这些青年通过占有知识与科学技术的道路,继续成为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的特权阶层。这是很值得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警惕的问题。如果听资产阶级的话,按这样的道路走下去,只抓业务,不要政治和思想改造,那么必然会成为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成为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种人把知识技术当作私人资本,拿这种“资本”向党和人民要名誉、要地位、要待遇,一旦达不到目的就要闹,甚至闹到反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地步。如果他们掌握了科学技术的领导权,就会利用这个合法地位,贯彻资产阶级的一套思想路线,使这个单位变质。这种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然成为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基础。走这样的道路是十分危险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就
不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成为知识分子了,问题是在于成为什么样的知识分子。我们只应该按照党指出的方向,成为和工农结合的、为大多数劳动人民服务的、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不应该去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现在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中,有一方向在前进。他们不断地改造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知识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已经在各方面做出贡献,受到党和人民的鼓励。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青年知识分子,才是真正有光明前途的。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3篇
高先生是独生子女,母亲从他小时就特别溺爱他。由于家庭条件一般,高先生自小就体会到母亲的难处。也许正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等高先生成家后,他小心侍奉母亲。每天给母亲添饭、捶背、梳头、洗脚;好吃的大部分留给母亲,妻子儿子只能分到很少一点。他每次出差,都会给母亲带上各种土特产。另外,每年都给母亲过生日,除了隆重的生日宴会,他还会购买昂贵的衣物和保健品送给母亲。相比之下,在妻子和儿子的生日里,他们只能得到一个蛋糕。对此,妻子非常不高兴,觉得高先生不太在意自己的小家庭,对妻儿照顾不周;而高先生觉得自己并没有错,指责妻子不孝顺婆婆。两人为此经常吵架,小孩也经常因为他们吵得厉害而吓得躲在桌子下。天长日久,夫妻俩发现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
心理医生的话
家庭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而且家庭和谐对子女下一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要。从高先生的事例可以看到,家庭的“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家庭系统里不但有夫妻二人各自的原生家庭(高先生原来的家庭和妻子原来的家庭),也有夫妻二人建立的新家庭(高先生夫妻和儿子)。这种相对复杂的家庭体系,就很容易造成家庭不和谐,高先生的情况也反映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样一种家庭体系,高先生并没有处理得最好,于是就带来了很多问题,导致家庭矛盾重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中的优先法则
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在家庭的系统中,其成员应该遵循一定的“优先法则”,否则,家庭里的“爱的流动”就会出现紊乱,带来整个家庭系统的病态运行。
这个优先法则就是:在一个家族系统里,后出现的家庭系统优先于先前存在的家庭系统。
每个人都是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原生家庭里,然后离家、恋爱、结婚,建立了自己新的家庭系统。因此,自己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应该优先于包括父母的原生家庭。简单地说,婚后应该让父母为自己的小家庭让位。
显然,高先生违背了这一优先法则,他将过多的资源和关注放在了原生家庭里,将自己的母亲看得过于重要,他和母亲关系的过分紧密,导致妻儿产生了“始终不被重视”“局外人”的无价值感。他们嫉妒高先生的母亲,甚至恨她的存在阻扰了他们应该得到的家庭温暖。由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淡薄,高先生的儿子始终无法获得来自父亲的认同和支持,他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封闭自己成了他保护自己的武器,最终性格变得孤僻。
结语
面对现状,高先生必须尊重家庭的优先法则,才能让整个家庭生活健康起来。尊敬和爱护母亲并没有错,但不能将新生家庭的位置摆在其次。高先生应该首先重视搞好自己和妻子、儿子的关系,再多照顾自己的母亲。相信他的母亲也不会不理解他的做法。
延伸阅读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4篇
单薪的焦虑
Cindy拥有一份世人看来不错的工作。但是她的工作对她已经没有什么快乐和满足可言,每天只是机械性的重复,惹人厌的老板,勾心斗角的同事……工作一天下来,Cindy常常觉得疲惫不堪。她打算明年生小孩,趁此机会辞职开始做全职主妇。
Cindy苦苦思索,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可以放下职场的枷锁,照顾好家庭的同时更好的享受生活,发展个人兴趣,有益身心健康。
老公很理解Cindy,支持她的决定,但她还是有些担心全职主妇的生活。
于是Cindy开始筹划,提前攒钱,为靠一个人的薪水过日子做准备。之前Cindy夫妇基本都在外就餐,买名牌衣服,花钱大手大脚。现在他们开始节约,尽量自己做饭,减少不必要的开销。cindy也悄悄给自己存了点私房钱,对于完全没有收入,她心里是很恐惧的。
在老公的鼓励下,Cindy提前进入了全职家庭主妇的生活,日子却并没有想象的快乐。一个人在家,Cindy常常觉得很寂寞,她变得越来越懒惰,每天就是做饭,吃饭,也懒得打理自己,还胖了很多,精神也差了不少。她开始疑神疑鬼,觉得老公开始讨厌她了,还经常胡思乱想,好像得了忧虑症。她变得非常不自信,朋友有邀约她也都婉拒了,渐渐也就没什么人找她了。
而当初非常支持Cindy的老公,因为经济压力的加大,经常无缘无故的发脾气,Cindy更加难过,她想摆脱这种状况,可是已经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自己。当初那个自信能干的自己已经不见了,她已经没有了重返职场的勇气,她在自己的生活里陷住了,抽不出身。
Cindy的问题主要出在没有做好心理调节和对家庭经济状况估计不足。在选择单薪家庭的生活方式之前,一定要对家庭经济状况做仔细的分析,免得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职业女性在做专职主妇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及时转变角色,适应新的生活。
潇洒主妇
单薪不担心
同样选择做全职主妇,文章开头提到的Susan,是很多朋友羡慕的对象。Susan说,自己当时选择做家庭主妇也挺偶然的。在辞掉一份工作在家呆了一段日子之后,发现不上班也挺好的,就直接变身主妇了。“非常感谢我的老公,他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Susan认为,虽然一个人赚钱两个人花,但是夫妻双方在家庭的地位是平等的。选择单薪家庭的生活方式,是要建立在夫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必须确定这是双方的认可和选择,否则矛盾将不可避免。
过了一段的家庭主妇生活后,Susan有时觉得闲得慌,后来在网络论坛上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不时聚聚聊聊,打发不少无聊时光。Susan很喜欢手工制作,以前却没什么时间来做这些小玩意。现在她已经做了很多作品,并且开了手工原创制作的网店。作为一个女文青,Susan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写一部小说的小理想。
自己的手工和文字都得到认可,她得到了以前在工作中得不到的快乐和满足。
Susan觉得自己有一天也许会重返职场。家庭主妇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并不是一种桎梏,如果哪一天觉得这种生活不合适了,厌倦了,当然可以重新选择。对于Susan来说,心态很重要。要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去学多一点东西,充实自己,给自己充电。不管贫富,重要的是心态要好。在生活中要懂得知足,宽容别人,不断对自己有要求,就会很开心。夫妻之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最重要,女人要学会多爱自己一点,不要迷失在婚姻里。选择一种生活,就安心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爱心“主夫”
单薪也开心
如果说家庭主妇这个阶层在中国快节奏的都市中是少数族群,那王先生就属于更少数群体了,他现在是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夫”。在现在的社会状况下,男人愿意放弃工作全职照顾家庭还是比较少见的。王先生的“家庭主夫”却做得怡然自得。
“我不怕别人讲吃软饭什么的,那根本就是大男子主义思想在作祟。”王先生选择做”家庭妇男”是经过夫妻俩谨慎分析选择的。王先生家里有两个孩子,之前俩人都忙于工作,两个孩子在幼儿园。晚上回家,有时孩子会很兴奋地讲起白天好玩儿的事儿,他们却没有精力陪孩子分享。久而久之,感觉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精彩画面。
他们决定一个人辞职专职照顾家庭。王先生的妻子是外企高管,收入高,发展前景也比他好。所以经过再三考虑,王先生觉得由他来专职照顾家庭是最合适的。首先,单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稳固的经济基础。妻子收入高,职业发展前景好。自己的收入不如妻子,而且发展前景很模糊。其次,王先生个性温和,特别喜欢孩子,由他来照顾孩子是最好的选择。
王先生说,自从自己辞职后,压力小了很多,有了很多精力来打理小家庭的理财投资,有更多的时间来陪老婆孩子,对老婆多一点关心,体会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生活一下子充实很多。虽然家庭的收入减少了,但是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并没有感觉物质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在精神生活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王先生觉得这个决定真是“赚到了”。
招商银行理财师建议
家庭财产规划
准备选择单薪的家庭,首先要对家庭财产做下全面的分析,包括家庭存款、主要收入来源等,以测算减少一个人的收入会不会对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太大的影响,导致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建议备足3个月的活期存款作为紧急备用金。
保险规划
选择单薪之后,作为家庭主要来源的经济支柱也会出现压力增大,过于疲劳等问题。可将家庭年收入的5%-10%用来购买保险,为家庭经济支柱购买意外伤害险、重疾险和寿险,居家的一方可以考虑购买重大疾病险和医疗险。
子女教育投资
很多人选择单薪家庭的生活方式,就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伴和教育子女。在子女教育投资上,自然也不能因为家庭少了一份稳定收入而有所忽略,可以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或者购买教育金保险,对子女教育金做一个长期的储备。
养老金储备
考虑到回归家庭的一方,基本社保可能会被忽视,可以主动缴纳,并且拨出一部分存款用于养老金的储备,构建符合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组合。由于投资期限较长,投资组合可以相对中性的混合基金为主要配置对象,适当搭配一些股票基金或者指数基金,并且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不断增加账户资金。另外可以搭配一些养老年金保险,全方位保障幸福晚年。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5篇
幼儿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是一种积极、必要的社会活动,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有很多,而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就当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就主要分析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改善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幼儿家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庭教育;误区;改善措施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家长在家庭生活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与影响[1]。通俗而言,就是家长依照自身期望借助家庭环境、言语行为、心理氛围等多种方式对子女产生一定影响,子女结合自身表现反作用给家长,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家长要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期望,还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但当前很多家长在进行幼儿教育时都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得很多家庭教育都步入了误区,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1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
大量研究表明:0-3岁的幼儿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是最强的,他们会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信息都照单全收,进而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智慧、一种人格、一种意志等[2]。加之,0-3岁的幼儿很多时间都是在家庭里,接触最多的也是父母,父母的言语行为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定程度的教育作用。为此,当幼儿出生后给家庭和父母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永远的养育与教育责任。家庭,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家长,是幼儿一生教育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基地。只要在家庭里或是跟家长在一起,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和影响。由此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一生中极具影响力,在幼儿接受的所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意义。
2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2.1家庭教育理念误区。
家庭教育理念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重视分数多于品德。经笔者对所在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的调查显示,有30%多的家庭最重视幼儿的分数,其次才是幼儿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等,虽说分数对是幼儿以后考取中学、大学等的重要衡量标准,但忽略幼儿的品德却很容易让幼儿的品质走滑坡路,直接影响幼儿的一生。(2)重视学习多于劳动。当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对孩子也比较溺爱,很多时候都看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他们认为孩子只要抓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余事情都为孩子一手包办。这对孩子生活能力、毅力、处理事情能力等的培养都是不利的。(3)重视特长多于其他。很多家庭都误认为孩子必须要学有所长才能有出息,加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思想的驱使,使得不少家长都不顾孩子喜好和意愿,一味要求孩子学习这学习那。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影响。(4)重视智商多于情商。很多家庭都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希望孩子更聪明,却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情商,如孩子的情绪变化、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等很多家庭都不重视[3]。
2.2家庭教育方法误区。
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很多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就是 宠爱 、 溺爱 ,幼儿遇到什么问题都帮着解决、幼儿想要什么都直接满足、幼儿在家里就是 小皇帝 小公主 总之,只要是幼儿想要的家里人都会千方百计地想尽各种办法去满足,这样的宠爱和溺爱教育对幼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2)体罚教育。一些家庭对幼儿一但犯错误、不听话的情况就直接是体罚,或棍棒教育,或罚站,信奉的是 不打不成才 的教育理念,这样很容易让幼儿产生自闭心理,不敢说、不敢做,认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受罚[4]。(3)物资刺激教育。适当的物资刺激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但很多家庭都把握不好物资刺激教育的 度 ,不管什么事情都跟物资扯上关系,这样很容易让幼儿陷入 利益交换 的误区,认为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物资交换,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3幼儿家庭教育的改善措施
3.1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幼儿意愿。
家长们应积极转变幼儿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培养,要知道分数并不是唯一能体现孩子学习成绩的方式,注重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对幼儿成长有积极作用,对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有促进作用。要注重劳逸结合的教育,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要知道一次的吃苦很可能就是孩子的一次成长,不能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包办了,这样等到孩子再次遇到同样问题时仍然是不知所云。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很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尊重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当前很多家庭都应做到的,家长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最后就是家庭要注重幼儿情商的培养,多关心和观察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情绪变化或是其他问题就要及时沟通或是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
3.2转变教育方法,科学培养幼儿
3.2.1幼儿家庭教育应把握好 度 。
每个家庭都宠爱自己的孩子,但如果过分的宠爱就变成溺爱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为此,家庭应把握好宠爱的 度 。就拿孩子间小吵小闹或是打架的事情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庭第一反应都是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伤害,这无可厚非,但不少家庭不明是非、不论对错,就认为一定是自己孩子受委屈了,这就值得思考了。这就容易让幼儿形成一种错误思想:不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都有人给自己撑腰。长此以往,很可能让幼儿养成蛮横无理的性格和不良行为习惯。这就是典型的家庭过分宠爱孩子,形成溺爱,最终让孩子不能明辨是非。
3.2.2摒弃对幼儿的体罚教育。
家长们应该摒弃体罚教育,改变 不打不成才 的家庭教育误区,不能遇到什么事都直接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例如:在一次离园时,一位奶奶到幼儿园接自己孙子,接到孙子后发现孙子新买的玩具不知弄到哪里去了,这位奶奶还没有弄清缘由就当着很多家长和孩子的面凶自己的孙子,只见那孩子吓得不停掉眼泪,不敢抬头,连哭都不敢哭出声。这件事虽说是在幼儿园发生,但这位奶奶在幼儿园都可以因为一件小事这样凶骂自己的孙子,可想而知在家里一旦这个孩子犯了错误面对的又将是怎样的责骂,甚至还可能挨打。而且孩子面对奶奶的责骂连头都不敢抬,哭也不敢哭出声音,不难想象平时在家里这个孩子接受的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如果幼儿长期接受这种体罚性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都会有很大影响。
3.2.3适当对幼儿进行物质刺激教育。
就当前社会来说,很多家庭的生活虽说不富裕,但也是吃穿无忧,孩子一出生基本上享受的都是最好的,特别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很多家庭都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要买什么就买什么,即便有些家长不给孩子买,但孩子一哭二闹家长也就没辙了。但殊不知,这样很容易让幼儿形成一种 自我思想 ,认为大家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要给自己买。这对幼儿以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我班上就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在玩新玩具,自己也想要,于是就跟自己妈妈撒娇,希望妈妈也给自己买一个同样的新玩具。但这位妈妈并没有一下答应孩子的要求,但也没有拒绝。这位妈妈只是对孩子说 想要玩具妈妈可以给你买,但不是现在,你要得到大红花,回到家里得到爷爷奶奶的夸奖,妈妈就给你买。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好吗? 这位孩子听完自己妈妈的话之后,就很高兴的点头答应,还说自己一定会拿到大红花,一定会让爷爷奶奶夸奖自己。虽说这位妈妈与孩子间就简单的几句对话,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很会教育孩子,这位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正确的。这位妈妈懂得如何运用适当的物质刺激教育,激发孩子努力学习,交给孩子正确的做人道理,这是值得很多妈妈、很多家庭学习的。
3.3积极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幼儿。
这里的积极沟通交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家庭与学校以及幼儿教师的沟通交流。家庭与学校以及学校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孩子步入幼儿园后家庭和教师都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全部依靠幼儿园教师,家长们就撒手不管,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家庭应该多与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表现,征求教师的意见,在家里应该着重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或是向教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确保家庭与教师两者间形成统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共同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如在幼儿园教师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相应本领,在家里家长就让孩子自己死记硬背,这显然是不行的。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或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早晨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来孩子已经睡着了,很多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孩子,与孩子交流少,对孩子的情况也不了解,很容易不问事情缘由揪着小事情就打骂孩子,这很容易让孩子跟父母间形成隔阂。而父母多跟孩子的爷爷奶奶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就会知道怎样跟孩子相处,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关心和关爱,也就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