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精选5篇)

  • 免疫学实验(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依据免疫学原理,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各种敏感的标记、示踪技术,超微量地、特异地分析检测各种生理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而实验课教学是…

免疫学实验(精选5篇)

免疫学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 检验实验教学 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61-01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依据免疫学原理,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各种敏感的标记、示踪技术,超微量地、特异地分析检测各种生理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而实验课教学是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的重中之重。由于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知识本身的抽象性、深奥性及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适应当代临床免疫学检验发展的时代要求,针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提高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的关键。

一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以往的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介绍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直至实验结束。此种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第二,临床免疫学检验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理论和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临床免疫学检验在检验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的发展,将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知识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涉及感染、肿瘤、移植、自身免疫病等,并由此衍生了许多学科,已发展成为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项目,其与检验医学各分支学科既广泛联系,又相互交叉。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 在实验课教学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引入PBL教学法。教学中,首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只起导向作用,维持小组学习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PBL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较明显的优势:(1)学生与现实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2)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3)围绕问题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4)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二,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学堂平台并举。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通过声、光、电技术将医学免疫学中的大量信息具体化,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除了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外,还应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网络学堂教学平台。通过校园网建立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介绍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提供参考资料、复习题、专业视频等学习资源,让学生理解课堂上的内容,也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接受的情况,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三,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外,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等条件,向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学生仅靠课堂教学时间来学习并掌握医学检验实验技术是不够的,开放实验室可在多方面及深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为了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每周至少有3个晚上开放实验室。通过开放实验室不仅缓解了学生实验时间不足的矛盾,也确保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第四,整合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学科发展和临床工作的需要。目前《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内容较陈旧,滞后于临床免疫检验发展的需要,一些实验项目临床上早就淘汰或为更先进的检测方法所代替,而实验课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旧的检测方法的传授上,未与临床检验工作接轨。结合我校实际和未来临床检验的需要,我们开设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提纯、双向琼脂免疫扩散实验、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实验项目,以求更紧密地联系实际。另外,针对免疫学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更新快的特点,我们与附属医院检验科取得联系,不定期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以了解临床免疫检验动态及最新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从而避免了实验教学和临床脱节,使学生熟悉、了解临床免疫检验常用仪器的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为今后免疫检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军、武建国.关于免疫学检验定位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07(5)

免疫学实验范文第2篇

1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常规医学免疫学理论与实验的学时分配比重大约在2∶1左右[5],深化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首先从其教学内容入手。结合免疫学主要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主要涉及的免疫学实验操作,我们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完善,完善后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应用性实验(图1)。

1.1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是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经典验证实验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思维方式———理论来自于实践。结合免疫学实验教材以及医学免疫学理论教材,纳入实验教学内容的经典免疫学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免疫器官组织及细胞,另一部分针对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学技术。对免疫器官及组织的认知是免疫学最基本的要求,实验动物免疫器官的解剖定位是免疫学实验的入手点。免疫细胞分离和纯化是体外检测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基础,教学实验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其中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重点介绍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此方法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中同样适用。将免疫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建立的免疫学技术中,很多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经典的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可以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免疫标记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检测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同时实现准确的定量和定位能力。结合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以及常用的临床检测技术开设以下教学实验:试管凝集反应、双向琼脂扩散(沉淀反应)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实验(免疫标记技术),即包括经典的理论验证实验,又兼顾了免疫学技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2综合性实验

在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条件下,增加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经典基础性实验紧密衔接,从免疫细胞的分离纯化到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再到免疫细胞的功能检测。结合免疫学基础理论内容,综合实验涵盖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T、B细胞)以及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的分离纯化以及功能和活性的检测。综合性实验的主要内容见图1:淋巴细胞表型分析主要介绍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和操作;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实验内容包括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ELISPOT检测细胞分泌活性实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分析以及NK细胞杀伤实验。此外,根据学生兴趣可以开展病毒表位鉴定的实验。此部分各项实验均涉及了免疫细胞的分离和纯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功能试验的开展逐渐培养学生参与免疫科研工作的兴趣和能力。

1.3应用性实验

结合笔者所在科室的科研特色,我们开设了免疫预防及疫苗设计的应用性实验。采用实验手段介绍疫苗设计的一般规律,介绍佐剂的概念和应用、疫苗接种的途径及效果影响,让学生初步体验免疫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在经典免疫学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综合性实验。这些教学实验的选择是根据整个免疫学基础理论体系以及科研工作中的常规免疫学实验,集本教研室多数工作者的意见而设定。从免疫细胞分离和纯化逐渐深入到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即涵盖了适应性免疫应答又包括了固有免疫应答的诱导以及检测,与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相接。内容上不仅包括基础理论实验同时增加了应用性实验的开设。通过这些实验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医科院校本科生临床实践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无论参与临床工作还是基础科学研究均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教学实施安排的改革

通常免疫学实验多是在理论课结束后才逐渐展开的,笔者以为这是一种极其不妥的教学实施安排,免疫学实验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免疫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的重点可能更多地放在如何通过理论考核上面,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下降,甚至免疫学实验教学逐渐变成一种形式教学。故实验教学实施时间应当紧随理论教学进度安排。影响实验教学实施的因素还包括教学实施地点的影响,通常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多数集中于公共教学实验室开展,这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免疫学特色实验的开展,例如流式细胞仪的操作、ELISPOT读板仪等,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公共实验室资源与科室资源结合的方式开展免疫学实验教学,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实施的成本,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逐步接触免疫学的科研工作,激发其参与科研创新的兴趣。综合性实验的开设要求合理安排各个教学实验的实施时间,例如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抗原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要孵育72h,要顺利完成此实验的教学需要将其分为2次实验,首先做淋巴细胞分离纯化以及抗原刺激操作,72h后再安排染色或者WTS法检测增殖实验。为了确保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教学组不仅需要安排实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本专业的实验课教学,还应当为每个实验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材料准备以及前期预实验的操作准备。

3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医学免疫学实验的成绩通常作为医学免疫学课程的一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而存在,多是基于实验操作的平时成绩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成绩。随着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笔者认为应当同时完善医学免疫学实验考核程序。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考查学生平时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环节外,增加免疫学实验考试制度。以经典免疫学实验为主,例如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或者ELISA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免疫学基本实验中关键步骤的掌握程度。通过免疫学实验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免疫学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确保在今后参与临床实践或者科研工作时能够顺利开展。

4改革后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优点及灵活性

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从经典实验到综合实验,从简单的细胞分离到其功能或活性的检测,从固有免疫到适应性免疫应答,从免疫学基础理论的验证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医学免疫学理论相辅相成。其内容由浅入深,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学生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培养医科院校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这里免疫学实验课的内容主要由经典实验、综合实验、应用性实验三大模块组成,各模块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他学校可以此为模板,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增减和改变。例如,小鼠脾淋巴细胞分离纯化实验可以改为或再增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纯化实验,而应用性实验部分可以改为设计性实验等。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它不仅可以作为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实验部分进行实施,同时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开展。目前在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已开设了以此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免疫学技术课程,对上述免疫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尝试,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医学免疫实验教学的改革。

5结语

免疫学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 实验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07

《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中实验教学占有一半的比例,可见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一直以来《免疫学检验》在实验内容上基本停留在验证理论、演示现象的水平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仅按实验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1];而在知识的应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却相对薄弱。为此,我们教研室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近几年来,随着免疫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个学科中,目前,医院检验科约2/3的项目由免疫学新技术完成,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免疫学技术不断出现,是医学检验发展最活跃的一项技术和研究领域。但目前《免疫学检验》的教学实验内容多数还停留在经典免疫学技术,内容陈旧,有些项目临床上早就淘汰或被更先进的检测方法所代替,面对应对新世纪医学检验技术的挑战,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新增了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标本制备等新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检验系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工作,因此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还要增加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项目。另外,由于免疫学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更新快,我们定期带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让他们了解一些先进仪器的性能及应用,便于他们将基础学习和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同时在见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有关免疫学新技术、新应用的信息传播给学生。另外,我们还把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至于使他们到临床后对此一无所知。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临床免疫检验动态及最新检测方法,从而避免了实验教学和临床脱节,为今后免疫检验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一般根据安排的实验内容,将实验目的、原理、主要仪器及试剂、方法、操作步骤等内容向学生讲述清楚,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导致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明显不足[2],因此我们在实验课上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即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3],此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在业余时间, 实验室向学生全开放,学生自己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训练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自己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配制,实验条件选择,实验结果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等。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其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4]。

3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以往,免疫学检验的实验考核主要由实验课表现和实验报告组成,整个实验教学没有一个独立的考核体系,因此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通过施行实验考试改革,能较好地改善此现状[5]。目前,我们通过笔试、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和实验课表现,形成比较完整的实验考核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平时就注重实验操作训练,认真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实验考核办法,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普遍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对实验进行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能较好地将教学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能培养一批融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为一体的高素质、高质量检验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伟红,赵卫平.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45-46.

[2]王芳,潘世扬,王彤等.医学检验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8,133(1):46-47.

[3]王胜军,仝佳,苏兆亮等.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实验课程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004-1005.

[4]韩峻.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3):53-55.

免疫学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763(2016)02-0063-02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2.041

为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首都医科大学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尝试,开设了独立的《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实验》课程。该课程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以临床感染性疾病为主线,将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实验内容有机融合,形成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个教学模块。通过实验教学这一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1],使学生初步掌握常见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对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有较为完整的综合认识。现就《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热情

实验教学是为医学生开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承担着学生学习医学实验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目前学校通过有机整合多学科实验教学内容,开展了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例如:利用病原生物学科和免疫学科密不可分的交叉联系设立与腹泻相关的病原分离与鉴定的综合性实验等。因此,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但学习了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教学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全方位地利用这一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2],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效完成甚至超越教学实践的既定目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近距离接触,比较利于教师“全息化”(人格、内涵、气质的综合体)的影响学生[3]。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并且进一步地授之以“欲”,激发学生潜能、唤醒学生内心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热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的小阵地达到通识教育和培养医学人才的大效果。

2强化生物安全理念,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无菌观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某些病原体的试验操作,如:肠道致病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观察、培养与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物观察等。在配备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设备、建立规范的《病原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必须在实验教学全程贯穿生物安全意识的强化和生物安全操作的严格执行[4-5]。我校医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上已初步学习了有关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实验室感染事件,归纳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内和未来临床实践中可能会引起生物安全隐患的实验操作程序及相应处理手段。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病原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学习无菌操作技术,试验完成后对操作台面进行消毒处理,对生物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类。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与安排,学生进一步强化了生物安全的意识,掌握了生物安全的操作要点,熟悉了有关生物安全的规范化程序,为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和医学研究的职业生涯奠定下良好基础。

3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创新

实验课程中无论是形态学观察、还是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学生除动手操作外,还需应用已学习过的多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但需要对实验教学实施全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还需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解释临床上遇到的具体问题。以不同类别实验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规范操作、自主学习、整合知识、认真思考,逐步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病原生物学实验课里,借助显微镜观察形态结构各异的细菌和寄生虫是最基本也是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大小的计量单位是微米;而在实验课上,学生将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在油镜头下独立观察细菌的形态和一些特殊结构。当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并建立必要的联系时,就能通过直观体验充分认识和理解了需要放大倍数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才能对纳米级的病毒颗粒进行观察,也能自行判断出镜头里看到的巨大影像不可能是细菌,而是杂质。在完成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特别是融合相关的学科知识,根据实验目的形成实验思路、然后合理选择实验方法、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具体操作等一系列步骤。为获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实验操作前,教师需明确提出任务要求和思考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操作,只有经过仔细观察和多角度分析才能对实验结果得出比较合理的推断和解释。通过教师的充分启发、师生的活跃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培养;善于观察、多角度分析总结能力得以锻炼,创新性思维也得以逐步建立。真正使学生体验到,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分析、解决实验中和临床上遇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4增强团队意识,充分认识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21世纪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组成团队,个体间充分协作才能增强整体的竞争力。同理,实验课程上,除要求提高每个同学的自身素质外,还要求同学们学会资源共享、协作共赢。实验课教学通常是分组进行,小则2人一组、大则4人一组。分组试验一方面可以节省资源,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实验内容比较繁杂,只有团队成员充分协商、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内容并且有序进行时,整个团队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例如:一次实验课中包括“模拟脓标本和咽拭子标本的分离培养”、“肠道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和“R因子传递实验”三项试验内容。这三项试验均需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接种、但又涉及不同标本和不同类型的培养基,而且完成每个试验所需时间长短也有不同。因此4人团队需要明确分工、安排好试验的先后顺序,各负其责,互相协作,才能保证高效无误的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和病例讨论也经常以小组形式集体完成。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不同组别间的病例分析、不同试验方案的执行效果一目了然。同学们在一次次的实践合作和一次次的讨论分析中学会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意识得以逐步增强和巩固。学生们也在实践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快乐和成长的愉悦,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在集体中与他人有效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5总结与建议

以学生为本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在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通过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和进行“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教育,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每年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教,深切感受到不同学生的素质和汲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因才施教、因需施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要求有针对性的安排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内容可进一步优化。除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外,可适当增加精选的可视化教学内容。例如:可通过微视频介绍一些需要专业设备、而基础教学阶段无法安排的临床检测新方法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与学生后续的临床实践接轨并可在课程考核中予以体现。考核模式存在改进和调整的空间。不鼓励以求分为目的的学习,而是尽可能创造环境、营造氛围,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乐于参与并最终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坚持寓教于考、寓学于考的理念选择考核内容与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平台,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建设高等教育大国的辉煌历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8,44(20):4-10.

[2]杨继文,黄诗寓.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218-2221.

[3]朱俊萍,陈辉,安静.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融汇素质教育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25-27.

[4]沈弢,彭宜红,庄辉,等.面对特殊挑战,建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12):957-958,960.

免疫学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医师;免疫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18-02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卓越医师计划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免疫学已成为一门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已经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医学、动物、植物等)。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这与其实验研究密切相关。因此,实验教学是该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得出与理论相符合的实验结论,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态度[3]。笔者根据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除加强理论教育外,注重实验教学,保证教育质量,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现就对实验课教学改革介绍如下:

一、在实验教学中,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我们教研室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传统项目是静脉采血、细胞抗原片制备、淋巴细胞分离、血清分离、免疫酶技术(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免疫荧光技术(B淋巴细胞荧光标记试验)、ABO血型鉴定。增加了抗原的制备、免疫血清的制备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免疫血清的制备称为完整综合实验,从第一次到第五次实验都包含有它的内容;流式细胞仪在临床上应用是比较前沿的。这样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技能和兴趣的培养

实验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操作有条理。开设的实验都是学生自己操作。他们通过鸡心脏采血、人静脉采血、家兔静脉注射抗原及心脏采血的具体操作,初步掌握了采血的基本要领,获取合格的标本(血液、组织),是进行免疫学检测的基本保证;从第二次实验到第五次实验,上课先随机分别叫同学介绍不同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不足之处教师再进行补充,然后进行示教,并告知实验的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巡回指导,以便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每次实验要进行结果分析讨论,要求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以上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操作技能,建立了学生实验课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所学的免疫学知识与临床结合进行分析讨论。如做ABO血型鉴定,同时介绍交互配血试验,有时同型血交互配血也不符合,说明原因,注重讲解输血不符引起Ⅱ型超敏反应最终导致溶血反应,病人输血时要重点观察。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我们要介绍乙型肝炎的基本情况,对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化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当抗HBs阳性时,说明机体不再会被乙肝病毒感染,当五项均为阴性时,最好接种乙肝疫苗,当大三阳时必须进行治疗。B淋巴细胞荧光标记试验在加荧光抗体37℃孵育1h,向同学重点介绍三大标记技术(酶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技术)与经典的凝集反应、沉淀反应都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的特点,但标记技术敏感性极高可精确到pg-ng级水平,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只能精确到mg-ug,敏感性相差106-109倍,正因为标记技术的敏感性极高,在很多的疾病检测中基本取代了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而广泛用于临床,特别在一些标记物的检测中,达到疾病早期诊断的目的。

四、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医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非卓越医师计划培养开设的实验内容均为本次完成,除此之外,卓越医师计划培养还增加了免疫血清的制备,把它称为完整综合实验,包含了(抗原制备、免疫程序制订、动物免疫、免疫血清提取、抗体效价测定)。五次实验都有免疫血清制备的内容:如抗原的制备必须注意无菌观念的建立并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排出具体的时间、免疫的剂量和部位;免疫动物为家兔,每组2只,选择重量在2Kg以上的健康家兔进行免疫,免疫接种后要观察动物的情况并注意喂养;免疫到时间应先试血检测抗体水平,达到要求进行免疫血清提取;抗体效价测定用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溶血反应检测。通过系统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测已成为生物学实验和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免疫学教师必然站在该学科发展的前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诊断疾病,研究病因的方法及免疫学新技术,在卓越医师教改班教研室把开展科学研究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教学来检测同学自己外周血中的CD4、CD8数量,充实了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把教研室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实验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把教研室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课题的情况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以及教研室宣传栏悬挂了从1901年以来18幅荣获医学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他们获奖的研究内容的宣传介绍,使很多同学产生了好奇心,对科学研究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在我校卓越医师计划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使同学对免疫学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免疫学在医学上已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并对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卫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宏伟,运晨霞.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

[2]代荣琴,张金彪,王磊,刘玉枝.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在免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3(17).

[3]王希君,田飞,姚旌旗.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4]吕昌龙,李一,任欢.医学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牛志国,黄青松,郭继强,宋向凤.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

[6]孙庆伟,侯奕.医学院校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