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创业指导范文第1篇
从事发展微利项目的城镇登记失业妇女、残疾妇女、军队退役女军人、军人家属、女性低保人员、大中专院校女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妇女、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发展致富项目的农村妇女。其中。
二、经办金融机构
城镇妇女(城镇户口)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机构是银行凌海支行;农村妇女(农村户口)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机构是凌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三、贷款额度
贷款最高额度为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四、贷款期限
期后确需延长贷款期限的可展期2年,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展期不贴息。
五、贷款利率
其贷款利率可根据贷款人的条件实行浮动,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以下简称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但上浮最高不能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3个百分点。所有小额担保贷款在贷款合同有效期内如遇基准利率调整,均按贷款合同签订日约定的贷款利率执行。
六、贴息额度
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妇女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展期和逾期不贴息。经办金融机构的手续费补贴、呆坏账损失补贴等仍按现行政策执行。
七、贷款程序
社区妇代会应对借款人申请进行调查,城镇妇女按照自愿原则向户口或创业项目所在地社区妇代会提交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按照审慎原则发放贷款申请表(由经办金融机构统一出具)报乡镇负责妇联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单位审核,符合条件的5个工作日内,提交当地贷款经办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审核,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农村妇女按照自愿原则向户口或创业项目所在地的村妇代会提交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村妇代会应对借款人申请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按照审慎原则发放贷款申请表(由经办金融机构统一出具)报乡镇负责妇联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单位审核,符合条件的提交当地贷款经办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审核,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对借款个人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有关规定的发放贴息贷款,贷款合同中加盖贴息贷款专用章,并在与担保机构签订的担保合同中注明。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对已发放的贷款,需将贷款合同及汇总表报市财政局。
八、贴息程序
报市财政局审核汇总后,经办金融机构按季将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材料送交市妇联确认。上报妇联和财政局审核并办理贴息。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1.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向市财政局并妇联申报;
报妇联审核;2.市财政局并妇联审核确认后。
3.妇联审核汇总后报财政局债务金融处;
4.财政局债务金融处将贴息资金拨付给市财政局;
5.市财政局拨付给贷款经办金融机构。
九、部门职责
确保贴息贷款用于从事外贸菜等微利项目;单独设置贴息贷款业务台账,1.经办金融机构。对贷款项目是否属于贴息项目进行审核;对贴息贷款的使用方向进行监督。妥善保管贷款合同及相关业务凭证,配合有关部门检查;认真做好贷款贴息的审核和申报工作;根据有关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加强对贴息资金的监督与管理,2.财政部门。指导贷款贴息的申请和审核工作;做好与有关部门及经办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工作;认真审核贴息申请。保证贴息资金专款专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检查贴息资金的使用和拨付情况,及时处理和反映工作中存在问题;根据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负责协调经办金融机构,3.妇联组织。市妇联发挥总协调作用。做好妇女申贷、承贷、还贷情况汇总统计,协调解决乡镇妇联反映的承贷妇女创业中遇到实际困难,协助做好创业项目跟踪服务。乡镇妇联负责申贷妇女情况调查,指导帮助申贷妇女按政策要求做好贷款申请、贴息办理、还款等工作,及时反馈资金运行状况信息。村(社区)妇代会负责做好妇女贷款基础信息登记、初步审核,全程指导妇女完成贷款申请,跟踪项目实施,做到家庭情况清、贷款项目清、贷款数额清、还款能力清;积极帮助承贷妇女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并协助做好贷款回收工作。根据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十、工作时限
做到集中推荐、集中审核、集中发放,要将创业妇女提交的贷款申请相对集中。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时限按照辽财债〔2009〕476号执行。
十一、领导机构
十二、其它事项
1.信息通报。市妇联负责信息上报工作。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行“信息季报制”每个季度最后1周通报各乡镇进展情况。
创业指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就业创业;评价体系;就业规划;指导模式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信息环境,高校管理者与指导教师必须把握时代精神,改进指导方式,吸纳更多可利用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在线指导与互动交流体系,让负责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指导教师在线上与大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让获得个性化指导的大学生能准确把握个人的就业优势,选择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完善的就业规划。“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必须得到结构性调整,指导教师应秉承现代化就业指导理念,在社会实践中总结不同专业的学生积累的就业创业经验与反面教训,克服经费、场地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提升学生对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强化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
一、“互联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普及后形成的特殊媒介环境。21世纪以来,媒介传输格局与数据分析技术高度更新换代,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网络空间内部逐步形成了全新的产业形态,各类传统实业经济逐步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高技术含量的信息科技开始在多个社会生产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并逐步扩散到其他领域,这一过程被称为“互联网化”。云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演化发展改变了社会信息环境,降低了网民获取社会信息的难度,我国社会网络普及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提升。“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性特征在于,网民能够使用成本较低的数字化设备中内置的云计算服务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面向其他网络用户释放自身掌握有价值的社会信息,突破传统社会媒介网络的限制,构建全新的信息传播路径。而“互联网+”时代相比其他时期更为注重技术创新,在不同平台的虚拟空间中,网络设备的使用者能够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新元素、新技术,自行搭建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与资料分享网络[1]。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必须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指导工作的不同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适应时展和全新的信息环境,顺应社会大环境中的就业市场变化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不同行业的就业信息与可利用的创业素材资料,让高校学生认识到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使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科技的必要性[2]。
二、“互联网+”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中寻找自身感兴趣的工作岗位,查询行业龙头企业的用人标准,评估个人职业竞争力,从多个数字化招工平台上获取最新的高匹配的人才招聘信息。大学生在网络时代能够获得更多容易把握的工作机会,基于个人在网络平台上搜集到的信息,制定较为严密、合理的阶段性就业计划与求职规划,寻找个别较为热门的朝阳产业所提供的管理型、技术型岗位,发现更多与互联网产业有密切关联的工作,在网络空间中与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深入互动交流。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得了更大的选择权与议价权,能够在线上与用人单位的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并在遭遇困难问题时,向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多数与互联网产业有关的工作薪资待遇较好、能够满足部分高校学生的求职要求,受到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欢迎。高校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抓住就业与创业的机会,汇聚多种可利用的创业要素,如与风投资金、技术供应商合作等,在网上申请创办各类互联网企业,锻炼个人的创业能力与经营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国家有关部门每年均会颁布针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层面减免营业税、印花税等税费,对技术密集型企业提供免费维护服务等,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条件。此外,高校大学生可以定期参加网上召开的互联网产业招聘大会,将自身档案录入数字化人才市场中,选择个人能够胜任的岗位投递简历,在招聘平台上搜集各个企业的资讯。就业指导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帮助,使之获得专业性的指导,积累个人工作经验,锻炼其信息搜集能力与判断力,并根据各类招聘网站上的信息来衡量企业的资质与发展前景[3]。
(二)负面影响
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企业招聘资料的核查成本较高,多数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足,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无法自行建立配套的信息管理机制,很容易忽视辅导员与就业教师的指导,自行决定个人实习单位与创业方向。目前,我国网络人才市场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部分不具备人才招聘资质的企业在数字化招聘网站上大规模投放招聘信息,误导了许多高校学生,使之浪费了时间与精力。部分高校学生受到互联网上的不实信息诱导,错误地认为所学专业不具备就业前景,难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因此逐渐丧失了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业进程处于停滞状态。多数高校学生并未接受严格、系统的求职能力训练,创业竞争力较差,无法与其他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竞争,缺乏普遍性的工作经验,对自身的社会价值、工作能力强弱缺乏直观、准确的认识,容易被个别错误言论所诱导。指导教师必须依托客观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措施与创业能力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尝试性的创业训练中积累具备普遍性的工作经验,并搭建较为完善的创业团队组织框架,降低高校学生进入社会创业的难度[4]。
三、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高素质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部分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多由负责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教务人员负责处理,此类教务人员并未在社会生活中积累大量可用的求职创业经验,对“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缺乏了解与准确认识,很容易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误导部分大学生,使之走向错误的就业道路。负责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职人员队伍中专职人员较少,多以兼职形式负责此项工作,专业性较差,导致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无法传授给高校学生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与经验。部分担任指导工作的教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会使用复杂的网络设备搜集各类行业招聘信息,只能够依托理论教材讲解教学大纲中的知识与脱离社会现实的求职技巧,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无法在线上进行,大多在线下实体课堂上开展,教学时间较少,不具备可持续性,无法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新时代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必须选择线上工作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予高校学生不间断的指导与帮助,以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工作风格、思维方式,明确高校学生的个人能力结构与能力发展趋势,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在线模拟各类求职活动,提高高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信息搜集能力[5]。
(二)未能建立完善的数据搜集与分析机制
国内大多数高校未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搜集机制,对人才市场中部分用人单位针对工作岗位所提出的能力要求缺乏了解,只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定期填写个人就业信息,并未针对部分高速发展的行业,缩短不同频次的数据搜集活动的时间差,导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只能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落后3年~5年的行业数据与就业信息,此类信息的时效性较差。高校的数据搜集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多数学生的信息使用要求。由于缺乏可用数据,指导教师无法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最近的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与创业能力,不了解社会生产体系中对个别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较差,实效性不足。指导教师并未合理使用技术设备分析可利用的数据资源,未能认识到就业创业数据的使用价值,教师的数据分析能力与辨识能力较差,导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不符合学生的个好与认知方式,客观上阻碍学生正常就业。
四、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优化教学环境
传统的高校职业指导理念已不能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应准确把握“网络+”的基本特征,创新职业指导理念,增加更多的职业指导实践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例如:在职业指导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行业发展现状数据,如就业率、行业平均工资、发展前景等。基于这些信息,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学习和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全面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的创新。通过使用网络技术和设计相关软件,学生可以构建一个具有模拟功能的创业环境,改进和调整项目计划。创业环境模拟是一种以创业为导向的实践活动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积累创业经验,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传统的创业指导理论相比,它可以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指导,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采用实用性信息搜集方法,记录各类就业信息
担任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务人员必须合理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设备,在网络上搜集不同领域的就业资讯与数据。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必须选择性地使用高性能的数据分析设备与网络设备,做好人才招聘信息的分类与加工工作,评估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展现的个人能力,如信息搜集能力、判断力、语言交流能力等。将学生所具备的各方面能力与网络上不同行业的人才招聘要求相匹配,找到最适合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工作,制定具备可行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学生主动使用各类技术,记录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就业信息与创业资料,找到于人才市场与网络劳务交易平台的用人信息,构建属于自身的个性化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模型。指导教师必须结合高校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找到学生能够理解的指导方法,让学生逐步树立正面、阳光的职业观。立足于互联网空间,指导教师必须给多数学生提供在线指导,定期询问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情况与求职进度,为其提供更多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线上完成个人能力评估测试与心理测试,鼓励学生结合个人求职需要,获得具备较强针对性的指导。
(三)建立虚拟化服务评价体系,搭建就业指导平台
为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强化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校管理者必须集中资源,建立跨平台的综合评价体系,定期调整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基本参数,拓展高校学生表达自我的渠道。以学生反馈的个人意见作为基础评估指导教师的阶段性工作成果,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智能化意见反馈平台,让接受就业创业指导的高校学生在线评分,根据个人学习体验与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就业创业成果,评估教师所提供指导的实际价值。校方还应清退学生满意度较低的指导教师,奖励满意度较高、获得突出指导成果的教师。指导教师应主动与教务部门、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合作,进一步完善指导效果评价标准体系,为需要帮助的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高品质服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自身能够胜任的理想工作。校方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要求,搭建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以便整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招聘信息,并将社会上大多数专业对口的企业所的招聘信息发送给学生。在智能化管理平台上,校方可以建立数字化社区,在网络社区中,让学生与指导教师深入讨论政府所颁行的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提升各类行业信息的传播速度,完善此类就业创业平台的基本功能,为其添加在线意见反馈、专家咨询、资料查询等功能。高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与求职意愿,搜集平台上汇聚的行业用人信息,而且,管理者可以将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求职创业问题与问题的答案刊登在网站的求助界面中,并允许学生在社区中建立虚拟化的电子档案,记录个人求职经历,与其他网友共同分享个人经验,全面强化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校方应及时根据平台用户提交的意见调整平台的运作模式,争取满足所有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
五、结语
创业指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实践指导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28
On Vocational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Instructors' Teaching
and Practice Guideline Capacity Improvement
ZHOU Hairong
(Yiwu Industrial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strongly advocate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he succes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structor.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 instructor to do business guidanc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both business practi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coaching skill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是高校教育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对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业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属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创业教育为其办学特色之一,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服务义乌地方经济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学院不仅获得 全球最佳网商摇篮 称号,还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的 创业型大学 试点院校。
张志祥(2011年)把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分为八种类型,分别是领导推动型、学生活动型、参与竞赛型、就业指导型、联合培训型、专业融合型、多面整合型和认识模糊型。笔者所在院校属于典型的多面整合型,即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把 领导推动、学生活动、参与竞赛、就业指导、联合培训、专业融合等结合或整合 ,从多方面,多维度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这对创业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创业指导老师要做到学生创业指导、创业教育学术研究和创业实践的兼顾,以期提高教学及实践指导能力。本文创业指导老师限定为各高职院校专职创业指导教师。
1 从创业指导方面来分析
高职院校创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对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作,与当代生活中的商业经济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创业指导覆盖的工作面极广,它囊括了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技能指导和创业创新竞赛指导等内容。
1.1 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家庭教育、僵化的就业观念和长期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希望大学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对于自主创业,高职学生和家长普遍准备不足。作为创业指导老师,要消除偏见,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 树立以创业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创业教育观 ,在各教学环节融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
1.2 创业知识、技能的指导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项目主要是从实用性的专业技术衍生而出的,创业指导老师可以把专业基本知识、单项技术与创业精神教育相结合,共同作用于专业领域的创业技能教育。
创业指导老师在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把反映具有时代性的最新知识、新技术和与地方经济结合紧密的产业吸纳到课堂教学中,以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
1.3 创业创新竞赛指导
指导学生参与学科及科技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实践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无论是全国性的,省级的,市级的还是校级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举办得如火如荼,特别是自1999年首届竞赛的 挑战杯 系列竞赛已经成为服务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响亮品牌,很多竞赛中还专门设置了高职高专组,吸引了高职师生的广泛参与。
创业指导老师更容易接触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和新颖而实用的创业项目,因此,他们有责任为学生参赛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和帮助。大多数高职创业学生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强而书面表达能力能力弱,创业指导老师主要从理论知识和创业项目规划方面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指导,在此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切忌越俎代庖。
2 从创业教育学术研究方面来分析
2.1 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表现在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僵硬,大多数是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的结合,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需要。创业指导老师要从完善教学计划,改革创业课程设置开始,将创业教育融合于课堂、课外整体育人的机制之中,实现专业知识、创业活动和素质拓展教育的有机结合。此外还要结合本校、本专业、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打造一系列创业教育精品课程。
Sharon W. Talor(2005)研究了开发电子商务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建议通过开展学生团队项目,使学生参与到小企业电子商务咨询、开发合作项目,以实现迪 芬克教授的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理念。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分院国际电子商务创业班单独设置了以培养学生国际电子商务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是在分院各领导和创业指导老师的共同讨论研究下完成的。该教学计划把专业课程分为创业素养课、创业实践课、理论基础课、理论提升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以创业实践课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理论提升课为核心课程,以国际电子商务操作为辅助课程,以网络课程为补充课程,鼓励学生 创中学,学中创 。
2.2 创业指导方法研究
周秋江在对创业指导课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7.6%的教师用类似于 项目 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余教师仍以 传习式 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业教育迫切要求授课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或组织实施创业实践活动,帮助、扶植高职学生真正走上自主创业道路。
创业指导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手段上力求多样,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讨论、专题讲座、创业论坛等方法融入创业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双向传导过程 。
Alans和 Tirna (2010) 提出在电子商务课程中采用一种积极的、反思性的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 做和教 掌握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具体操作是把学生组织成职能团队,整个班级建立起一个真实的、独立的、非盈利性的组织,该组织被命名为 在线业务指南 ,学生们通过电子商务实践和经验总结,掌握如何开始在线业务和实现业务增长的方法和技能。
2.3 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产出
虽然目前一线创业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总体比较薄弱,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罗马非一日建成。创业指导老师应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积累创业实践教学成果,积极申请各项创新创业相关课题,撰写论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争取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比如义乌工商学院外语外贸分院开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教育项目属于新兴的电子商务形式,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配套的教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分院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团队编写跨境电子商务讲义和相关教材。目前已经出版了《跨境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小商品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200问》等专著,《跨境电商网络交际英语》教材也即将问世,各创业指导老师申请的省、市、院级课题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二十多篇。
3 从创业实践方面来分析
创立于1965年的沃里克大学,把 既适应时代需要,又是一项以学科为中心的事业 作为其办学理念,把学术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进行了有效结合。沃里克大学创业的活动主要包括:(1)全面开展培训工作;(2)主动建立与工业界的联系;(3)创办沃里克制造业集团;(4)建立科学园;(5)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创业指导老师的创业实践也可以从以上形式得到借鉴和启发。
总结义乌工商学院创业指导老师的创业实践,与沃里克大学有相似之处。
(1)服务社会,全面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是获得创收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 近年来,依托专业技术优势,义乌工商学院创业指导老师开办了大量的公益的或非公益的电子商务培训,不仅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而且增加了收入。2013年6月,义乌开展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 230 行动计划,义乌工商学院积极响应,组织了数十期电子商务公益培训,先后为社会免费培训电商人员1万余名。2014年2月至3月我院承办了浙江省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示范培训班,120余人通过参加培训开启了网上店铺;2014年12月,义乌工商学院继顺利入围第一批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电子商务培养方向)后,依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相关规定,第一时间组织申报了基地高研班并获批准。创业指导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创业指导能力,将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创业指导和学院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2)亲近工商业者,尝试自主创业。创业指导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建设和创业教育的需求,调整自身知识结构,补充相关边缘、交叉学科,提高创业实践技能,以达到创业指导老师所要求的双师素质水平。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教学环境固定单一,社会实践经验过于简单,创业经历几乎为零,这种状况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要解决这种局面,创业指导教师要主动亲近当地的工商业者,与当地的行业协会等建立良好的往来关系,定期到企业进修、实习,以期了解市场经济最新动态,把握市场潮流趋势。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创业指导老师可以尝试自主创业。创业指导老师自主创业并非高不可攀。目前国家已经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兼职创业、创办企业,鼓励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工作。高职院校创业指导老师的自主创业选择可以考虑投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有兴趣或擅长的项目。据笔者了解,义乌工商学院创业指导老师都有开设网店的经验,其中部分老师业绩斐然,真正实现了一边当老师,一边当老板,教学与创收两不误的理想境界。
基金项目:本文作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分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优势专业(2012年立项)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贤瑜,周文波,范端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 陈霞玲,马陆亭.MIT与沃里克大学: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
创业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双创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为目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实用教育。当代社会,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创业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劳动力供大于求等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将是每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构建多元化就业指导模式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就要在就业指导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都会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当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们就可以提前要求学生们收集社会中因为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而成功的诸多案例,通过寻找和收集这些鲜活的例子,从而引导学生接受并认可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意识到在参加工作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进而开始主动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而在指导学生就业礼仪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们主动参与并讲解关于握手、着装、名片交换和电话沟通等基本礼仪规范,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实现直观讲授,从而带动课堂的活跃气氛,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与学生的参与度。这种多元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充分发挥新媒体辅助作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传输快捷、形式多样且资源丰富、使用广泛的科学技术而被高校老师与学生广泛应用,并逐渐渗透到各个高校的校园管理和教学当中。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作为学生毕业之前非常重要的一项课程,势必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诸多优势。现阶段,微博、微信和QQ等即时信息传播交流媒体使用盛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平台来给予学生相关的就业指导。比如可以请专门人士来制作符合就业指导中心的专门网站,开设包括招聘信息、学生职业测评、学生就业心理和就创业资讯等诸多栏目,以此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还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定期举办就业方面的训练活动来考察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高校都会分为不同的院系和专业,而不同专业和院系的学生都具有自身的性格特征、能力素质强弱和专业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点来制定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和更加专业的就业指导内容。例如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特点融入到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当中,或是针对高校当中的特殊群体如身体残疾、心理障碍等学生来制定相应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帮扶。以此来树立他们的求职信心,克服求职的心理障碍,并鼓励具有创业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勇于开拓,积极实践。总之,高校应该根据学生各自规划的职业生涯来进行针对性的点对点的辅导,为有志自己创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信息和资讯,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提供尽情施展的实践平台。
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要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化建设,首先要使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充分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来,从校园活动中激发出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校有关领导也应该积极鼓励校园创业和创新活动,扶持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努力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和创业资讯,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讲座和创业能力测评服务。其次,高校要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创业和创新的实践性平台,创建校园资讯信息网络,共享有用的创新创业信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设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实现自身的择业和就业,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自我的创新发展和创业理想。除了在校园内对学生的积极培养,高校教师也应该走出校园,与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建立良好关系,并输送合适的学生到企业中去亲身感受工作的氛围,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积累创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意识。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党和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学发展理念,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更是具有深刻的含义。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门指导学生就业的部门,必须要融入本校院系和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业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2]王发棠,韩晓惠,卢琦.国外创新教育的开展及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创业指导范文第5篇
——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就业创业指导个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在培训方精心组织下,课程安排丰富充实,结构合理,针对性强,我收获很大。
在朱辉荣老师《创业从0到1》的专题讲解中,我看到了一位激情澎湃、对创业充满热情、为学生在创业之路上提供专业指导的默默奉献的老师。朱老师从创业机会、产品打造、产品验证、团队建设、商业模式、资金融资等几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创业孵化过程,运用许多实际案例来解释理论。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业实践指导,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魏欣老师的开场自我介绍别具一格,他培训现场的许多方法和技巧都可以让我带入今后的就业创业课程中,创业教学形式以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掌握知识。魏老师所讲解的商业画布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对于我们今后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大有帮助,可以以商业画布这一工具进行创业指导和分析。
王春伟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员们都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积极主动、情绪高涨的学习精神,整场课堂氛围很好。分小组有效地把控和组织了整个课堂,积分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国际劳工组织工作过、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邓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各国创新创业战略计划,让我们眼界更开阔地看到和对比中外就业创业情况。
在这次培训当中,我被老师们精深专业的学识和耐心细致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每一位老师都情绪昂扬,弘扬新时代创新创业精神,充满正能量。学员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创业知识体系,了解了市场形势及创业环境,学会去如何组织、计划、实施、实践、一步步指导学生等,创业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培养了创新思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之下,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既扩大了就业,又实现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同时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作为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我们首先要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转变意识和认识,才能在就业创业指导课上为学生讲解创新创业,鼓励他们培养创新思维,进行创新创业。
二是学习了创业知识。上完课程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加强学习,要全身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创业需要的条件、政策及法律知识等。用更加专业的知识指导学生,避免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都基于为其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因此,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加强业务知识能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