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具体流程(精选5篇)

  •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进行流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个人个或者是机构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的漏洞,相关的法规规定,一定要严禁个人来保管他人的人事档案…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精选5篇)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现状;对策

我国的流动人口十分多,,尤其是在比较发达发的城市,这些城市中人口的流动性极大,针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目前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员自身对档案的重要性并不理解,这样就导致了退休的过程中遇到重重的阻碍,而且档案的管理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在人社部门会经常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影响着人员的正常退休。因此一定要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进行流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个人个或者是机构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的漏洞,相关的法规规定,一定要严禁个人来保管他人的人事档案。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经常存在着下岗职工自己拿着档案到人社部门来咨询相关的政策,这些档案没有进行盖章和包封,究其原因,有些下岗职工的档案是在当年下岗的时候,自己从单位取出,无处可放就放在了家里。有些档案是从结构借出来的,使用完毕还要将自身的档案归还,但是档案机构的这些档案也存在着没有盖章和包封的现象。现在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主要包括档案丢失、档案袋子破损、档案收集整理和转移不规范、内容也不真实,以上的这些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也是管理的重点。

(二)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现在有很多的劳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和职介机构都要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有些机构自身就属于人社部门,有些机构是企业,这样档案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变为了商品,还有些档案机构将档案当做了是牟利的工具。有些企业和机构并不具备档案管理的资格,存在着越权或者是违规管理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极容易导致人事档案管理的秩序发生混乱,对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也有着一定的威胁。现在的人事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以下的状况:某下岗灵活就业人员按照相关的规定将退休手续的流程办理好之后,但是人社部门却接到了举报。经过调查知道此人员在下岗期间有着服刑的经历,但是法院的判决书并没有送到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这样的状况会经常遇到,显示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一系列漏洞。

(三)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但是现在有很多的档案机构并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就导致了档案管理处于一种只收钱、零收集的工作状态,使人事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内容不完整的现象,没有将档案进行正确的收集,弄虚作假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进行装订管理,有些档案袋已经破损,档案资料随时都能够从档案袋中漏出,这样档案资料就会缺失。

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这一条例已经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做出了相关的规定:每一千个档案就要配置一名专职的干部。但是据调查,目前我市一些档案机构,多数都是一个人负责管理几千份档案,有的机构甚至是一个人负责管理上万份档案。并且,这些档案机构,任用的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党员干部极少,多数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并不了解,对档案管理业务不太熟悉。繁琐的工作,巨大的工作量,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二、具体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提高人民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形式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做一些正规的播报,或者是在大街小巷发放一些法律知识传单。如果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把案例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效果则大大不同。目前各电视台许多法治栏目很受老百姓欢迎,但是与档案相关的却寥寥无几。如果能借助这些栏目,把具体案例呈现出来,或者把发放法律条文形式的传单,改为以实际案例改编的漫画故事,这样新颖的宣传形式,肯定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完善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应针对现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各类档案机构的业务指导部门是谁,法定责任是什么,谁来监督管理,怎么处罚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奖惩制度细化。应赋予人社部门下属的人才中介机构对人事档案的唯一管理权。并且这些部门应与工商等部门联合起来,对没有权限私自保管档案的单位或超范围管理档案的人才服务中心机构进行严肃查处。还应通过与公安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以此规避判决书等资料无法送往档案管理机构的漏洞。

(三)规范档案管理机构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集服务性与保密性于一体。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一是要整顿档案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划清管理权限,界定法律责任,实行监管制度。二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从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择上入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选拔任用档案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鼓励他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使他们能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事业建功立业。

(四)建立档案管理的新型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产生了人事制度,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资核算等工作任务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而不是由用人单位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用人机制,这就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实行了新型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往人事档案管理的封闭化、分散各部门管理的现状,而是向社会化、公开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这种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规范了管理工作,管理标准也很统一,方便社会对于人事档案的广泛利用,既省时又省力。

三、结论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此工作,并根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落实好上述提出的几点措施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第2篇

电子文件管理问题是电子时代摆在全世界各国政府以及文档管理机构面前的重要问题。如何对具有原始性的电子文件进行长久保存是其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国际上取得普遍共识的大思路是将电子文件与背景信息进行封装,同时保存内容、背景、结构三大要素。世界各国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别。决定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件处理方式,电子文件管理各具特性。如何根据我国国情保存和管理三大要素以解决电子文件管理的核心问题已刻不容缓。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档案学研究项目《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公文流程设计与分析》(以下简称《流程》)以电子文件中的电子公文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探索解决电子公文的原始性保证及其长久保存问题。

《流程》项目研究以电子公文流程为根本点和切入点。研究者认为,要确保电子公文的原始记录性必须研制实现真正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实现的前提是依据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化的、全程管理的流程。设计和研究电子公文流程是电子时顺公文管理过程、摆脱文档分治的体制束缚、实现文档管理一体化的根本性前提和关键性基础。

当前的电子政务多是应用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对电子公文及其流程的管理。但是,这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纸质公文的手工管理流程。文档人员描述的是传统流程需求,软件编制人员根据这些需求开发软件,没有人质疑传统流程在电子时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由此研制的软件功能上局限于收发文登记以及简单的查询,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求,造成文档管理的各行其是和混乱局面。例如,上海某区政府机关某部门,关于公文处理同时有5套系统在运转,其中3套是公文管理系统,2套是档案管理系统。由于电子公文流程研究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相关系统的开发停留在技术导向的、经验型的、一体化程度低的低水平状态。《流程》项目试图在电子时代重新考虑并且优化公文处理业务流程,使之适应电子公文的特点和信息化需求。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全网络环境下的文档一体化的电子公文流程,保证流程中的电子公文能够得到高效处理并且能够及时归档,归档是单套归档并目,保证归档后的电子公文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研究内容

《流程》项目研究是对电子公文流程进行有效的抽象,从整体和全局上设计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全程管理需求的处理模型。同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统一设计思想,明确流程中的控制要求,在文档一体化的框架下达到电子公文流程的高效率,实现电子公文单套归档,为电子公文管理及其软件开发打下基础,并最终满足档案管理长期保管电子公文的要求。

项目研究的设计部分在对传统公文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基于工作流管理思想设计了电子公文流程的过程模型,它包括发文流程、收文流程、传输流程、档案管理流程和用户工作流程5个部分。其中,传输流程设计是核心和创新。由于传递方式的不同是电子公文流程与传统公文流程的根本性差别所在,所以《流程》项目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就是设计完全网络化条件下的电子公文传输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电子公文的归档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归档环节成为整个设计部分的关键环节。项目研究者将其设计的归档模式称为“保存即归档”模式并阐明了“保存即归档”模式下电子公文流程较之传统公文流程的变化和这个模式实现的意义。“保存即归档”模式是适合电子公文生命周期规律的全程管理模式。

归档模式的变化会催生职能上有别于传统文档案管理机构的新型机构,这种新型机构将是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机构。项目研究中的“公文中心”就是这样一种新型机构,研究者阐述了在电子公文流程中公文中心的功能、作用、角色并对公文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过程模型的设计是《流程》项目的核心内容。但电子公文流程不是仅有过程模型就能够描述清楚的,它还涉及参与操作的人员与组织、所操作的数据、使用哪些计算机应用程序、这些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功能等。因而,围绕过程模型项目研究还进行了如下4个方面的设计:一是角色设计,对参与电子公文流程操作的人员和组织以及参与方式进行设计;二是元数据设计,对电子公文流程所操作的数据进行设计;三是对系统实现所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进行说明,其中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也是项目研究的创新之一;四是功能模块设计,具体说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实现对本项目设计的电子公文流程过程模型进行管理所具有的功能。这些设计的出发点是要在电子公文全程管理过程中,适量、适当地捕获必要背景信息,为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所需的“内容、背景与结构”3大要素给予支持。

完整的电子公文流程还包括组织要素和控制要素,项目研究的分析部分即对它们进行分析。组织要素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公文流程与传统公文流程的异同,电子公文流程的调整与协调,文档一体化的实现,政务流程再造。控制要素的分析内容包括:文件格式使用与版式控制,权限控制,流程跟踪与监控,xML与电子公文交换以及安全控制。这些要素在模型中无法具体体现出来,但是对于流程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分析部分的核心观点包括: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和说明了电子公文流程较之传统流程发生的变化;构建了完整的电子公文流程标准化体系;阐明了电子公文流程从根本上说是文档一体化的流程;对电子时代我国电子公文流程变化引发的文档管理体制变革进行了构想;构造了完整的电子公文流程控制体系。

项目研究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当前的公文、档案管理系统所实现的公文流程,将案例所实现的内容与《流程*项目设计内容进行印证分析和对比分析。印证分析说明项目设计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对比分析说明电子公文流程较之传统公文流程根本性的变革在于传输流程的变化、归档方式的变化和全程管理的真正实现。

示意图显示了《流程》项目研究内容的结构,它由内而外包括5个层次:

1.电子公文的传输流程。传输流程的设计是过程模型的核心,同时也是《流程》项目研究的核心。项目研究以传输流程创新为核心向外层层展开,扩展研究领域去研究与核心创新相应的内容并引起其他内容研究中的创新。

2.电子公文过程模型。除传输流程外,还包括发文流程、收文流程、传输流程、档案管理流程和用户工作流程。

3.电子公文流程中的构成要素。包括角色设计,元数据设计,系统实现所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为电子公文流程管理系统进行的功能模块设计。

4,电子公文流程中的组织要素。分析电子公文流程与传统公文流程的异同,电子公文流程的调整与协调,电子公文流程的标准化体系,文档一体化的实现,围绕

电子公文流程展开的政务流程再造。

5.电子公文流程中的控制要素。分析电子公文流程中的文件格式与版式控制,权限控制,流程跟踪与监控,XML与电子公文交换,安全控制。

三、研究创新

1.设计了电子时代的电子公文传输流程,这个传输流程是有别于传统公文传输流程的全新的网络传输流程。

传输流程的设计基于对的电子公文流程与传统公文流程的特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机构内部传输流程基于工作流机制进行过程定义,通过内部局域网实现自动化的、规范化的、具有适用性和柔性的、可被跟踪与监控的内部传输流程。机构间的传输流程通过政务网实现公文的网络传递。研究构建了全国电子公文传输体系和文档管理组织机构体系,这个体系以公文中心为实现传输流程的核心机构。

2.以“保存即归档”的归档模式,将电子文的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两个阶段无缝地衔接起来,从而设计和实现了文档―体化的电子公文流程,实现了对电子公文的全程管理。

项目设计的电子公文流程以“保存即归档”的创新性归档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体制界限,真正实现了整个电子公文流程的文档一体化,实现了文件部门与档案机构的无缝连接和平滑过渡。在这个电子公文全程管理的流程中,还实现了收、发文流程一体化,并能捕获背景信息数据,实现数据与电子公文的一体化保存。这个模式的创新可以为我国电子公文管理尽早摆脱双套制的归档模式提供实践支持。

3.对公文中心的研究和设计是机构创新,可以为政务流程再造提供建设思路。

在电子时代,要实现电子公文流程的全程管理,有必要进行机构创新。《流程》项目设计的公文中心是电子公文的传输交换中心、文件保存中心、档案管理中心、信息服务与利用中心。它有别于我国以往所有的文件管理机构和档案管理机构,是跨越机关的文档管理机构,是新型的文档管理专业化、服务综合化的管理实体。它是电子公文的汇集地,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于一体,集现行政务信息与历史政务信息于一体,集政务信息中心、文件中心与档案中心于一体。

4.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国内领先性。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解决电子文件管理的终极方法和手段。国际上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比较深入。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付诸研究和实现。《流程》项目研究提出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有别于当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基本要求,可以作为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研制的参照。

5.构建了完善的电子公文流程标准化体系和流程控制体系。

相较于传统公文流程来说,电子公文流程对标准化的要求和对流程进行控制的要求更高,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更为复杂。《流程》项目研究在所设计的文档一体化的电子公文流程基础之上,构造了完整的电子公文流程标准化体系和流程控制体系。标准化是电子公文流程顺畅运行的前提,流程控制是电子公文流程得以安全、正确地实现和运行的保证。

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查新结论指出:“该成果提出建立集电子公文传输交换、文档管理、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文中心,并以公文中心为核心职能机构设计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公文的传输流程及‘保存即归档’的电子公文管理模式,未见与其相同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具有新颖性。”项目研究的创新对于当前文件与档案管理模式的改变、管理观念的更新、工作行为的规范、流程的优化改进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意义

《流程》项目设计的电子公文全程管理模式将传统封闭的收发文机构连为一体,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连为一体,有利于将我国档案界一直探索的文档一体化理论落到实处;有利于自动化、半自动化地收集和存储电子公文的背景信息并将其从公文形成者处直接带入档案管理阶段,将数据捕获落到实处;有利于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为最终实现电子公文的完全电子化的单套归档奠定基础。其意义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以电子公文流程管理为突破口可以带动电子政务全局的发展,对电子政务具有积极意义;二是指导机关有效地梳理、优化和改造业务流程,对机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在对公文进行处理的同时同步完成档案著录、数据捕获等功能,把电子公文涉及的档案管理问题在公文处理过程中一并解决,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具有决定性意义;四是在文档管理者与软件开发者之间架一座沟通的桥梁,对软件开发具有参考价值;五是有助于政府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公文信息服务,对社会公众具有积极意义。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作用;思考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是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对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使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完善档案信息的开发工作,使管理和开发能够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而建立标准化的档案信息体系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们就针对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实现档案信息化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了促进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进步,使我国逐渐形成了社会信息化的格局。而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档案信息化就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社会逐渐走向信息化的过程中,档案的信息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信息化了的大环境里,档案信息化必定会与其他的社会信息化的相交融。另外,其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是处在这个大环境之中的,所以它的标准化过程也一定会受到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等其他社会信息化组成部分的标准化状态的影响。档案信息化实际上是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相结合的产物,而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局限于综合性档案馆中,在其他的领域也有所涉入。由于每个领域或者每个行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行业的不同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特征也就成为了整个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分支。

二、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某相关研究专家所提出的建立标准体系的框架构想,并与档案信息化管理自身的特点相联系,以国内外的先进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将其他领域所建立的现有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作为参考,大胆的建立了一个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模型,下面就从其三维框架入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信息技术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它的功能从建立数据库到设置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功能强大而繁杂。所以,标准体系三维框架中的信息技术维不能够只针对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罗列,而应该将其放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中进行分层次的建设。某纲要指出,必须要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明确的划分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建设、应用系统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共同建设。而其中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资源建设以及保障体系建设是与标准应用、信息技术联系得最为紧密也是建设工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当前这些因素和档案信息资源所结合的程度将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划分为应用系统、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安全等几个方面。

(二)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维的细分,就是要根据一定标准,将档案管理分成若干方面。与图书馆领域相比,档案资源的凭证作用,在于档案管理机构的可信性,而归根结底,在于档案管理流程的可信性,因此,档案管理的流程与环节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档案管理流程也是基于对文件运动规律(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的认识,而我国现有档案管理流程是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一致的,故对档案管理的细分,无论是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还是基于文件生命周期,从本质上说都是一致的。故在档案管理维,总体上适合按档案管理流程进行细分。

显然,这里所指的档案管理是指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而非传统的档案管理。基于全程控制的思想,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不是始自档案交接,而是必须延伸到档案前身――文件的生成。我国传统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包括著录、分类(标引)、保管、检索利用、归档、鉴定销毁等环节,其业务起点是档案接收,这显然已不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而我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则基于全程管理的思想,将整体业务流程分为收集和积累(收集积累、登记)、归档(鉴定、检测、归档)、整理(整理、著录)、移交接收保管(移交接收、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统计)等部分。另外,文件管理国际标准ISO15489中所列的文件管理全过程包括确定文件系统需捕获的文件、确定文件保存时间、捕获、登记、分类(数字及编码配置、词汇控制)、存储和保管、利用、跟踪、实施处置、记录文件管理过程等部分。

(三)层次领域

任何领域的标准都有层次之分,档案领域也不例外。信息化环境下,档案标准与其他领域标准存在更多的互操作,领域差异造成的档案管理差异要求在关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建设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专业标准。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由内向外,构成层次领域维。

在层次领域维,基础标准元素与信息技术维和档案管理维的整体相结合,构成基础标准面,基础标准面作为一个整体沿层次领域维向外辐射,作用于通用标准面和所有的专业标准面。类似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也作为层次领域维的一个元素,与信息技术维和档案管理维构成一个面,不过,在该面上的具体标准可由信息技术维和档案管理维上的具体元素来确定。通用标准面沿层次领域维向外辐射,作用于所有专业标准面。专业标准在层次领域维上体现为若干呈并列关系的点,每一个点又与信息技术维和档案管理维确立一个专业标准面,若干平行面共同构成档案信息化专业标准的集合。

三、结束语

三维框架模型只是标准体系的内容描述框架,不能直接用于具体标准制定,能直接用于制定具体标准的是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表是二维层次结构,最低层为具体标准名称。因此,有必要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框架,以便进一步制定标准体系表。■

参考文献

[1]冯建周. 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9.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第4篇

电力企业建设工程中的档案管理首先要做到职责明确,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电力项目涉及工程量庞大,更牵涉到各种各样的施工单位,所以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签订开始,就应该明确各方各自牵涉到的相关文档文件和电子文件。先把责任落实到相关单位,再从相关单位落实到具体科室,最后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并持续追踪检验。进行档案管理,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是十分必要的。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合理、适用的档案管理办法会减轻企业档案管理的难度,增强档案查阅、修改等工作的方便性。要对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奖惩机制、岗位培训等等方面做出系统化、标准化的体制建立。对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以及竣工后文件的编制、交接验收等提出具体要求。

2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及要求

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的制定,提高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简化了档案查阅的复杂程度,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对此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培训。

2.1建立学习考核制度

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础的电力工程建设知识,对多媒体工具的熟练运用以及标准化流程、步骤的熟练掌握,这离不开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机制。首先,应制定档案室职员的学习规划,请专业的教师团体对档案员工进行培训,或科室内部培训。给科室员工制定详细的课程表、授课时间、及所学内容的规划,做到每一位职员都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与时间。其次,加强员工的考核机制。制定了职员的学习规划不代表职员能真正熟练掌握,因此需要我们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职员学习的积极性。日常工作中做一些档案整理的实际操作练习,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记录到员工绩效。对于学不会和不肯学,以及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员工进行有效处理。对档案室的管理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怎么处理学不会、学不好、不肯学的员工都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探索。

2.2提高电力企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识

档案管理对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设备升级,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思想必须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头脑。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如何控制成本、减少开支、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做到账目透明、如何记录企业真实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等,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凭据。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扩建等方面来说,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依据。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了这一点,电力工程企业才会真正把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做好。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不是一个档案管理室就能做好的,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需要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有效重视。必须在全企业树立这一思想,把这一思想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提高认识,还需要我们建立遍及全公司的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各施工单位、各合同方的深入、有效沟通,统一各单位档案管理的标准,步骤,要深入到每一个施工单位,每一个设备厂商,每一个材料供应商。在电力建设工程开始,就要统筹各方,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细化责任到个人,定期核定审查各部分的档案管理进度,做到有效管理。对于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部门,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程序的个人,做出有效处理,整顿。以推动电力工程档案的透明化和标准化。

2.3如何应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不同步

在电力工程进行中,各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度,难易程度都各不相同,加之建设工期较长,施工单位众多,工期不能统一,无形之中给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负担。面对这一情况,需要我们时时做好档案的收集、审定、整理、验收的相关工作,细化到每一工程,做到一工程一验收。时刻追踪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要与工程进度保持一致。从工程开始的建档,到工程进行中的档案整编验收,再到每项工程竣工时的审定整理,再到全部完工时的档案汇总整理与验收归类,这四个过程缺一不可,必须做到实时追踪、实时管理、把档案管理从以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贯彻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始终。

3结语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档案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主要是指对建立的档案进行保管;狭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入库的档案进行日常养护工作。而在我们日常的档案管理中,除了妥善放置档案和对档案进行维护外,还有就是对于档案内容信息进行管理。对于档案内容的管理,其实是一种对于档案内部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起源于商业管理,是谁具体提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重说纷纭,知识管理主要是管理团队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于知识资源进行重组和分配,保证其得到有效利用。我国对于知识管理的主流解释是,将组织的智力和记录型信息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们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利用对于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升企业的效益。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异点

从档案管理的定义上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遵循严谨的制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价值。在管理中,管理人员没有自主地参与,完全遵从现有制度进行管理,一切符合档案管理的程序。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还包括对于档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通过管理人员的智慧,将从档案中得到信息进行重组,找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来创造出更大财富或找到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方法。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更加强调管理人员的参与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部分非常多。

(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同点

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是进行档案或知识管理,并且通过良好的管理实现档案或知识其本身的价值。但从二者的具体管理方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管理对象。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管理的对象都具有知识的属性。档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由文字、图标记录的信息型知识,可以读取或运用并找到最终利用价值;知识管理的对象是记录型知识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通过管理人员的分析利用找到最终的利用价值。

(2)管理目的。我国《档案法》中对于档案的管理目的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提供详实信息便于查阅。保证档案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满足社会或个人对于档案信息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目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群体的智慧找出信息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充分发挥出知识的自身价值来服务于社会。因此,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

(3)管理流程。对于档案管理的流程,基本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资料接收,②整理,③鉴定,④保管,⑤统计,⑥利用。而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步骤:①知识产生,②收集,③存储,④加工,⑤整理,⑥评价,⑦利用。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流程都是线性而有序的。因此,二者的管理流程十分相似。

(4)管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福音。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和快速地查找能力,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都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提供给客户详细、准确的信息。因此,二者的管理技术基本相同。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近相通

(一)管理对象重叠

如今,在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的分类十分的细致,主要是按照文件或档案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而且并对不同年限的的档案进行明细的标记,并且排列好顺序,以方便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可以详细的对档案进行了解。而知识管理则与文档管理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对知识进行不同的分析、解释和研究,也是文件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组织的知识的知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通过组织自身工作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非文件和收买其他各个组织信息以及通过其他外部因素得到的文件和档案;主要由收集、购买、交换等方式从外部获取的图书、报纸、期刊、数据库等。目前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很大一部分是进行知识管理。换句话说其实知识管理其实包含着档案管理,而且在进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时,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其实都是文件和档案。虽然从表面上这两个管理方式是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方式,都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包含。

(二)管理目的相近

档案是以知识形态为世界做出服务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在需要某些知识时能够提供到相应的档案的一种管理模式。为组织各项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根本目的和管理模式,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在应用中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将知识模式应用在恰当的地方,更是能够传递给需要这些知识的人们,以便于其在工作中能够对其产生良好的帮助和制定出最佳决策。

(三)管理流程类似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界将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服务。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则还包括文件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等环节。知识管理的流程是知识的产生、收集、存储、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等。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相当类似:都是对散布在各个角落的文件或知识进行识别,收集,集中在一起。之后再整理,归纳,辨别。最后使之大众化,可以被所有人利用学习,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而在利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文件、档案或知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存储。

(四)管理技术相同

受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整体趋势影响下,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文件和档案在管理中逐步的出现相互交流和相互的改革控制,各种信息形式的日益复杂化。对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羊皮或绢帛或纸质的文件和档案,为了能在当前网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适应发展,应当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所传递的知识能让现代人所了解学习。同时也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和知识管理能够进行综合应用。因此,现代档案管理的全部活动——文件、档案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知识管理更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辅相成

(一)知识管理提升档案管理

1.知识管理可以拓展档案管理的领域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过分强调档案与文件、档案与图书情报的区别,将文件、图书情报等排除在管理职责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活动的范围。而在管理内容上,现今的大多数企业档案都只是记录历史,保留已有的文件,其实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利用价值,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下,档案管理应该服务于现实,与时俱进,积极的搜集各种有利于企业进步发展的信息,进而归档研究分析,最大的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知识管理要求将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一切载体形态的知识纳入管理范围,并将不同载体形态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集成,建构一个整体的知识资源体系。知识管理强调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

2.知识管理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大部分都是将企业过往的资料保存,所提供的信息自然也都是过时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信息。而知识管理可以再分析研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信息,这样一来,知识管理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意义,进而也提升了档案管理的价值。。

(二)档案管理促进知识管理

1.档案管理有助于沉淀、积累知识

档案管理可以保留从人类文明开始的一切知识和信息,通过文件或档案的方式流传下来,使后来者可以学习借鉴,丰富自身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这也是世界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

2.档案管理有助于传播、交流知识

信息、知识的传播、交流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交流包括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会议交流和电话交流。书面交流主要是指以文件为载体或工具的交流。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分析与应用是最为关键的,但是语言交流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失真,不能以书面的方式流传下来等。对于书面交流来说,费时费力和文化限制又成为其主要的缺点。

3.档案管理有助于理解、挖掘知识

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理论和最高原则是“来源原则。也就是说文件是在何种条件下被谁用什么方式为达到哪种目的而产生出来的。这些来源信息正是了解、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的关键所在。

四、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

(一)提高有关领导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

档案记录着本单位的各种活动,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关本单位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信息,对本单位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档案管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接收工作做的不及时,就会使这些档案流失,造成档案不齐全、缺失,最终对日后的使用带来困难。因此,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务必要提高警惕,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本单位的资料档案的管理有序。

(二)档案管理的指导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常规业务建设

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职责是指导与监督而不是参与具体的工作。平时要多在如何加强自身的指导艺术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资料,或者参与网络中一些专业的论坛、贴吧,与大家一起探讨管理方法、管理艺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技巧。每年的年度立卷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基础性业务工作,搞好每年的年度立卷工作,对巩固档案工作成果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档案管理的指导人员可以组织对新到的人员进行一个短期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减少因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错误。[1]

(三)指导人员要对本档案室的档案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指导人员在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的同时还要对本馆室的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只是提高自身而忽略对基本工作的落实。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国家和省档案主管部门出台的各种业务规范性文件和办法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日常工作的混乱,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因为由于理解不同而造成的问题,例如:在文书立卷中“一事一卷”立卷方法的掌握上有些档案人员可能会对“一事”理解掌握不准,甚至出现“一文一卷”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指导人员及时利用年度立卷检查、案卷质量抽查等各种机会做出具体的合理的正确的解释,纠正工作人员的错误做法。

(四)建立完善网络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目前大多数档案馆室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经费短缺的困境。建立网络档案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同时也是“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要求。所谓档案指导网络,就是建立一种以档案管理部门为龙头的网络体系。通过档案指导网络的建设,有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还可以共享兄弟档案室的资料,为以后借鉴经验、减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诸多方便。在创建电子档案管理时,要选拔那些网络技术基础好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指导与管理部门,以便从组织上保证这项技术含量高、复杂难度大的工作能够准确落实。[2]

(五)指导人员要注意语言艺术

指导人员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档案管理人员,因此在指导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要把档案工作方针、政策、目的、意义准确传达给对方,使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与人交流时要注意说话要温和,既不让人感觉低三下四又不使人感到压抑;在讲解工作时,要有针对性,做到简练、准确,做到对下属的工作要心中有数,不能空口乱说;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形象,坚持服务第一,奉献至上,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

(六)指导人员的管理手段要与时俱进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档案管理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这就要求档案指导人员的指导手段要围绕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与时俱进,不能在以前的管理方法上停滞不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例如,化以前的纸质档案收藏为如今的网络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加强与其他档案馆的联系,汲取他人长处,补充本馆的不足,从而促进本馆的发展。

五 结束语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合理的利用知识管理的关系,为档案管理模式的提高和变更打下了基础,为实现档案管理中信息的共享和数据化模式的提高奠定了理论依据。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也在互相渗入,相互补充,使得人类的文明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山西档案,200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