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融合(精选5篇)

  • 新媒体融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走向“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的必然趋势 大文化是当代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文化观。科技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作用要求文化要以服务于人的需求为目的,实现其附加价值,在以文化为本质的支撑基础上,文化向人性化的发展与拓…

新媒体融合(精选5篇)

新媒体融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传媒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融合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大融合。在此背景下,秉承着“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的理念,我国传媒界呈现出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态势,传媒界实现了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多样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媒体的大融合已成传媒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走向“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的必然趋势

大文化是当代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文化观。科技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作用要求文化要以服务于人的需求为目的,实现其附加价值,在以文化为本质的支撑基础上,文化向人性化的发展与拓展,可称之为“大文化”。其次,文化的核心之处在于“传”,而媒介发挥着文化传承载体的作用,因此实现媒体多元化,是“大媒体”的要求,更是今后传媒的走向。“大编辑”则是因为,编辑工作是媒体工作的关键环节,文化产品的传播与传承是基于编辑工作之上而展开的。实现大编辑,意味着在传媒的各个领域明确编辑的核心地位,实现编辑业务的融会贯通。①

“长江大学学生救人身亡”事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尽管事件的发生距今已近一年,但其影响至今仍在发酵。这一事件的传播,较为典型地表现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传播特点及大融合背景下的“大编辑”理念,以及所实现的最佳传播效果。

首先,新兴媒体的敏锐、快捷、多视角、形式多样的特点在传播中表现充分。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事件发生,几小时后网络便出现相关信息对事件进行披露,随后几日,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密集报道相关信息,并展开热烈讨论;网络视频、手机视频出现捞尸者讨价还价的图像,网络论坛、博客声讨、谴责铺天盖地,甚至出现对“大学生舍己救人是否值得”的质疑。

而传统媒体在报道深度上、匡正和引导功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与CCTV2联合主办专题节目《对话》及《鲁豫有约》――90后平民英雄节目,《人生》等对话式节目爆出了事件背后的黑幕;《新闻1+1》白岩松专题报道《救命无可争议》;《中国青年报》发表深度评论:《90后年轻人是值得托付的一代》,对事件进行深刻反思;《南方周末》则采取了专题形式对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

以上可以看出,在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也体现了各自的功用和特点。在事件发生初期,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挥了揭发与披露的作用,使得事件浮出水面、公布于众,网络自身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舆论阵地,因其互动性强等特性,使得各种观点与意见在网络上相互冲突、碰撞。在事件发生中期,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参与了报道。报纸开辟专题专栏,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始末进行了深度追踪式报道,而谈话形式的电视节目邀请现场目击证人参与节目,增加节目及事件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也使得事件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广泛而深刻并呈现多元化:赞美救人行为、抨击见死不救的船老板及渔民、质疑大学生的行为是否值得等言论四起,因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积极参与所产生的碰撞、共鸣,从而还原事件的全貌。在事件发展后期,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集中地、正面地对“大学生救人”事件进行了宣传,努力挖掘并宣扬事件中的人性光辉,赞美大学生所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至此,社会舆论基本得到统一规范,在传统媒体的匡正与引导下对事件本身形成了统一的看法。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报道,代表了社会大融合下的大媒体,实现了不同领域各媒体的分工协作,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相辅相成、和谐发展。而事件最后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人性光芒,更是对事件本质的挖掘,是文化本质向人性化的过渡与拓展,是中华文化与民族文明的结合的体现,即是大文化的内涵。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有特点,二者的融合使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新兴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包括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通常我们又把它们称作“平面媒体”。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和社会功能,传统媒体具有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从而使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知与判断与传媒的报道之间形成高度对应的关系。在传统理论中,议程设置理论体现为传者强势论。传统媒体将事件在某时段内加强其“显著性”,通过大众传媒反复播报,使其作为“议程”而存在并强烈地影响受众,其效果是,受众对事件感知并发展为深度认知,随后作出判断、提出反馈。在“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中,由于传统媒体,诸如电视、报纸等的参与,使得事件从网络普及到社会舆论,甚至演变成一场关于价值观取向的广泛而深刻讨论。事件发展最后,也通过传统媒体的主流舆论所构建框架定格,成功地“设置”、“引导”了受众对事件的看法、观点甚至反馈。②

新兴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其形式包括快递信封广告、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新媒体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消解力量,对传统媒体边界、国家边界等等的消解,其次是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具备了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其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网络人际传播具有鲜明的特点:(1)是一种以文字交流为主的传播;(2)具有广泛性;(3)具有偶然性;(4)具有匿名性;(5)个体具有多重性。

组织传播,意为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分为内联网和外联网。其中内联网的主要实现形式有:web、电子邮件、论坛、公告板等。内联网给组织传播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是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使组织的结构由“金字塔式”变为“网络式”;其次,组织宣传活动多以建立网站的形式展开。通过网络,组织在宣传活动中可以更好的掌握主动权,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网站的影响力。

在“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中,我们清晰而深刻地感受到网络群体以及网络传播的力量。首先,事件的揭露源自于以论坛为载体发表帖子,这一事故的发生被放置于网络之上,同时,网络个体的匿名性不仅保护了传者的权益,更维护了传者、受众的话语权,从侧面激励、鼓励这一事件的继续发展。而“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从广为人知到展开针对价值观的讨论,却得益于组织传播。由组织形成舆论的阵地与氛围,并将其观点、意见通过论坛等扩散开来实现资源共享,各种不同群体、组织之间得以“针锋相对”,在事实中碰撞,在碰撞中摸索出真理,而事件的本质则是人性光芒的绽放与传统美德的悠久流传。

三、在“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的报道中,编辑工作人员实践了“大编辑”的理念

从多媒体角度来讲,编辑工作人员必须注重报道内容的立体性、报道时间的及时性、报道方式的生动性,强调事件的5W,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丰富事件报道的层次感。而从纸质媒体的角度看来,编辑的首要工作当然也包括详细而及时地叙述事件5W,其次,作为典型的要求线性思维模式的代表,编辑工作者更应该注重对已有信息、要素的筛选、沉淀与重组。相对于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电视、网络等,编辑工作者更应该使报纸等纸质媒介成为传媒界中用于沉淀思想、组织思维、培养理性与逻辑的领域。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各大报刊,例如《南方周末》等,均开辟专栏专版,除了对事件进行披露、报道与讨论外,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过滤、再组合,引发受众对事件的深层次思考。

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更好地体现了传播的正功能:监测化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

透过“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以文化的人性化发展为目的,以媒介的多元化为载体,以编辑领域的融会贯通为方法,最终传媒带给社会及其成员“正”的效用。事件的发生及讨论的过程是曲折的,而事件的信息、构成元素本身经由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筛选,其最后结果是正面而积极的,传媒积极履行了监督、监测的职责,协调了多个不同价值观念的群体,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信息来源、媒介资源、受众群体、议程设置呈现新特征,事实证明传统媒体不会消失,反而会迸发勃勃生机。

事实证明,传媒界的大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化趋势不仅不会淡漠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更不会扼杀新兴媒体的蓬勃朝气,二者相得益彰、扬长避短,共同承载起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人民大学博导赵彦云谈文化、媒体、编辑的竞争力》,book.省略/2008-04-28/1105234432.shtml

②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新媒体融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地方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谋求全媒体发展之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加快新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并经历了“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的过程。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外,出现了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新兴媒体形态。新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和传播优势极大地冲击和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市场。榆林日报社积极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在《榆林日报》的基础上,开通了《榆林日报――数字报》《榆林日报――手机报》《榆林日报网》《榆林日报――电子屏》,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也在逐步开通运营,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的“报、网、微、屏”立体化传播新格局,步入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二、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目前,不少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在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步入一些误区:有的在发展的观念上存在“重建设,轻融合”的认识,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没有正真实现“水融式”的深层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为融合就是建网站、数字报、手机报,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拼盘”的现象;有的简单地认为融合就是把纸媒内容搬到新兴媒体上,把新兴媒体内容嫁接到纸媒上,出现“大杂烩”的现象。榆林日报社如今虽然建起了网站,开通了数字报、手机报、电子屏,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也在逐步运营,全媒体采编平台建成,但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体之所以出现这种低层次的融合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发展思路上没有树立互联网思维,在发展的措施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技术、内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没有真正形成“立体化”传播新格局。

三、新媒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全新的理念是发展的前提,深层次的融合是发展的保证。因此,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地市媒体就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在进行深层次的融合的基础上,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1、树立互联网思维,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树立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九种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用户思维要求媒体“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的理念,提供个性化新闻;简约思维要求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用“简约风格”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抓住读者;极致思维要求媒体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打造比较优势;迭代思维要求媒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转型;流量思维要求媒体树立“经营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会化思维要求媒体以“众包”的理念,借力发展新媒体;大数据思维要求媒体建立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产品;平台思维要求媒体建立全媒体采编平台,解决不同媒体间技术障碍;跨界思维要求媒体树立跨界经营的理念,形成“报、台、网、屏、微”一体化传播新格局。

2、狠抓“五个融合”,创新媒体发展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要从体制、技术、内容、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融合。

(1)体制融合。媒体需要消除制度障碍,进行“顶层设计”,重组内部组织结构,改革不同业态的媒体管理体制,构建符合全媒体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整合新闻信息、人力资源,建立起统一指挥调度的新闻编辑部,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实现内容集约化生产、新闻信息产品多层次开发。

(2)技术融合。媒体需要打破各媒体之间的技术壁垒,建立起一个支持文图、音视频、短信等多种信息录入、远程写稿和编审,可以提供文字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和历史资料等多媒体数据,并集报纸、网站、手机、电子屏、微博、微信等为一体化的“信息终端”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

(3)内容融合。媒体需要按照纸媒、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特点和运行规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个性、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纸媒突出本土特色、权威、深度解读、舆论引导;电视突出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网站突出海量化、专题化、个性化;新兴媒体强化互动性、及时性、分众化、个性化

新媒体融合范文第3篇

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数字电视、电脑、手机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交互式信息和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具有传播形式多样、信息及时、传播内容个性化、受众选择性互动性强等特点。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微博用户达3亿多。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将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

我国公共舆论生态格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也发生了悄然变化,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群众思想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复杂,这就要求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阀的媒体发挥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人应当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在媒体融合时代,我们要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和考虑媒体发展趋势,探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各具优势,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尽管这几年新媒体发展速度惊人,但新媒体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比如新媒体原创新闻不足、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够、网络新闻趋同化等等。它在向用户提供海量资讯的同时,也良莠不分、泥沙俱下。在目前的环境下,新媒体还无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动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统媒体尽管面临着持续的挑战和发展的危机,但经过多年发展后所具备的优势使得它依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主流地位不被动摇。

首先,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最核心的优势之一就是内容生产力。翻看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内容,绝大多数的报道依然来自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有的甚至仅仅是传统媒体的“搬运工”而已。可以说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对传统媒体具有相当高的依赖性。

其次,传统媒体拥有一大批职业化的优秀新闻传播工作者。他们接受过新闻传播工作的相关专业训练,拥有丰富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和采编手段。对于新媒体来说,即使能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

再次,传统媒体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较好的品牌形象,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在转型、提升、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最后,传统媒体拥有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传统媒体在多年的采访经营过程中,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积累整合了广泛的社会渠道和资源。

所以,尽管新媒体挤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是传统媒体拥有优于新媒体的人才、资源、权威性及品牌等优势,传统媒体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保持主流地位而难以被取代。只有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联动融合之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构建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

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面对新的形势,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在感到危机与紧迫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在当前这个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勇敢地进行转型,融合发展。

1.解放思想,打开新思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去探索、互动。要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打开新思维;要转变观念,创新驱动,以创新思路坚守舆论阵地;要拓宽思路,抛弃传统的包袱,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2.提升素养,适应新要求。人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要素。媒体的融合发展对每一名媒体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更是传统媒体人转型融合中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标准非但没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几百字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几十个字甚至是标题式的导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阅读、收看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受众手中。这就要求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更加全面,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图表制作能力,要有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用能力等。

在当前媒体环境演变的情况下,负责统筹协调的媒体负责人也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要能够洞察传媒大势,要勇于决断和承担风险,要善于用人,融合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试验和尝试,这就要求媒体的领导层知人善任,用智慧来用人管人。

3.内容为王,进军新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是媒体取胜的法宝。一个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聚合、分发的APP――“今日头条”却能融资1亿美元,估值5亿美元,尽管这引起了关注和思考,但其5亿美元的估值证明了内容的价值。

传统媒体要加强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这些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首发率和率,取得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加大主流价值观新闻内容的覆盖规模。

4.推进融合,运用新技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即是因为有先进技术体系的支撑。媒体要实现智能匹配、融合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形式。

要运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全媒体化的业务流程。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信息的速度和广度优势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实现内容信息的统一采集、加工、编辑,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

新媒体融合范文第4篇

近几年是新媒体的发展年,以智能移动终端为特征的移动互联时代为困顿中的传统媒体再次提供一个变革与重生的机会。广播媒体顺应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通过与微信、微博、APP、云端等平台的自觉融合,全方位拓宽电台的传播渠道。在移动互联时代,广播媒体所面临的冲击及其与新媒体的融合,势必进一步推动广播媒体竞争的加剧和广播市场的变革。

一、手机的出现增加了听众参与节目的方式

随着手机的出现,使得广播的收听范围更大,收听人群更广。传统广播中,收听人群是以中老年为主,这类人群喜欢和习惯广播在生活中的陪伴。但随着手机出现和普及,更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手机收听广播,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一族也加入了收听广播的行列,在扩大收听范围的同时,也使广播媒体的伴随性得以体现。同时“短信平台”的出现也弥补了传统广播中只能通过信件和拨打热线电话来参与节目的不足,拓宽了主持人与听众交流互动的方式。

二、网络广播的出现极大拓展了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

网络广播是以因特网为传媒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传统广播只能在规定的频率和发射功率内进行传播,其覆盖范围必然受到制约,并且受众只能是单一的顺序性接收。与传统广播相比,网络广播不受播出时间和播出顺序的限制,可以反复点播节目。此外网络广播还可以与QQ、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多种节目参与方式相结合,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网络广播的出现,也使得所有互联网用户都是潜在的听众。听众的接受方式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即由线性收听转变为非线性收听,由单向被动收听转变为双向互动收听。

三、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丰富广播报道内容

近几年,洪水、冰冻、大雪等频发的突发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广播在突发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灾害事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广播兼具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新媒体的灵活性,能够第一时间信息,同时又极具感染力,因此广播作为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广播在与新媒体的融合当中,首先以电台官方微博为独立传播平台,增强传播的有效性,微博信息量大、刷新迅速。其次,利用微博,搜索有效信息、搜集线索快速及时。

另外,微信是声音平台,对于广播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平台。 著名营销策划专家何学林评价说:微信是互联网行业最伟大的策划。微信不只是个聊天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将微信引入广播传播环节,是听众的需求,它为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直接交流提供便捷的互动平台。微信由于它独特的语音功能使得它备受广播节目的青睐,微信的语音功能可以呈现多样的信息,广播又是纯语音传播媒体,语音消息很适合用来做互动。所以,微信与电台广播的联姻简化了短时沟通的方式,随便拿起手机就能说一两句,而且,听着主持人的话题,有感就发;看到什么景象,有料就报。特别在交通类广播节目中,主持人通过筛选把有价值的交通信息在节目中播出,方便路上的听众出行。与传统短信参与方式不同,微信的出现,极大解放了参与者的双手,这种更加简便、随意的参与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听众的参与热情,拓展了听众群体。曾经的路况多是由司机师傅拨打电台电话才能告知一些紧急情况,相反微信可以随时发送,开车的朋友也不需要打电话或发送文字,也减少了意外的发生。而发送语音到广播电台的微信平台,每一条语音都会被导播听到,提高了路况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微信给广播业带去的优势十分明显,每天用微信语音带去的内容,让电台播出节目时的内容来源一下子增色不少,都是原汁原汁的读者声音,形成一个超级热线中心。

正是利用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加上广播自身特点,使广播在传播手段、内容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广播在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扬长避短,赢得了受众认可。新媒体成为广播媒体的延伸触角,形成了立体、发散的传播形态,增强了广播的竞争力,让广播的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

四、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演进,这是一个无法逆转的发展过程。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海量信息的获得,新媒体都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新媒体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就本质而言,新媒体也是一种传播方式,但是它的载体改变了,不变的只是内容。

无论是哪一种传播载体,没有内容也就没有意义,新媒体更加需要内容支持,没有了内容,新媒体就变成了空架子,目前整个新媒体产业的繁荣其实都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之上的。新媒体的优势在于技术手段和传播特点,而内容产业则是其弱项,因此对传统媒体有明显的依赖性。与新媒体相比,内容恰恰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比如品牌优势、可信度、权威性、重要性和受众的忠诚度等。相对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是巨大的,这就提供了极大的可施展的空间。在我国现有政策条件下,传统媒体握有原创新闻的采访权、权,网络扮演的只不过是“二次传播”的角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媒体的影响力,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将广播这一传媒做大做强。新媒体的信息虽然更新更快、容量更大,但传统媒体却更加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必须能够把握媒体变革的总趋势,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在发展新媒体的同时使传统媒体得到更快、更强的发展。

新媒体融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媒体传播规律

一、媒体融合遵循媒体传播规律的原则

何为规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规律就是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新闻传播是由事实、传播机构和产品以及新闻受众等环节运行完成。新闻传播规律,就是在这个运行过程中的客观法则,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在传统媒体兴盛的时代,还是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之中,新闻媒体都必须遵循这个客观法则。

新闻传播是有规律可循的,新型媒体发展也是有规律的,顺应媒体发展规律,媒体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具有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1、遵循新闻传播公开透明、快速报道的原则

新闻的时效性是其本质属性。在面对重大公共事件时,媒体的反应速度、传播速度以及对舆论的引导能力,往往是一家媒体公信力和实力的象征,同时,透明公开的报道又能使媒体和政府赢得话语权,获得主动。2008年的烧事件,由于政府的遮掩态度,竟使境外媒体有了可趁之机,肆意对事件进行了恶意歪曲的报道,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破坏了国家和党的声誉。

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必须去除过去违背新闻规律的主观作风,大胆改革,诚心诚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做好新闻工作。而不是凭主观意志,我要传播什么就传播什么,我不要传播什么就不能传播什么。一些地方新闻主管部门对新闻传播的要求随意性很大,只要不利于本地区、本部门甚至某个人的所谓负面新闻,一律不让报道,有的甚至对当地发生的突发个案也不能报道。比如,2013年宁夏某市一家银行门口发生一起抢劫致人死亡案件,本来这是一起刑事个案,事件发生后,当地人心惶惶,都想知道事件的真相,凶手到底抓住了没有?本来媒体跟进是份内的事,可以及时给观众解疑释惑。然而偏偏在群众最需要了解真相的时候当地媒体却集体失声,只是在凶手抓住以后才简单的报道了一下。而群众对这种信息的需求是跟进式的,他们随时随地都想知道事态的发展进程,所以他们千方百计从省外媒体或网络上获取信息。

还有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等,官方媒体反映通常也很迟钝、滞后,有的甚至不予报道,而这个时候网络就炸开了锅,读者观众都到网络上去围观,传统媒体这种默不作声的麻木状态正是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所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再比如,现在群众有许多问题需要向上级部门反映,而现实中上级部门往往又不积极解决群众的问题,所以群众就想通过媒体曝光,引起领导重视。可是在这个问题上大多传统媒体都表现的比较沉默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群众就通过上访、制造等方法来表达他们的诉求,甚至与地方政府对峙,造成事态扩大,影响安定团结。

我们认为,我们经常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罢,社会主义新闻观也好,都要遵循新闻规律,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宣传方针往往成了一些地方和一些人掩盖错误的护身符,他们把一切监督报道甚至突发事件报道都统统称之为负面报道,要求本地区的媒体坚决不予报道,外地媒体和上级媒体来采访他们也是设置各种障碍进行封口,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国市县一级的媒体有几千家,从业人员数十万,有哪一家市县媒体对同级政府进行过监督报道,而市县、乡村正是官民矛盾最集中的地方,这几千家媒体天天在报喜不报忧,读者观众能相信他们吗?他们能有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吗?

2、遵循内容为根本的原则

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无论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也罢,还是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也好,愿望是良好的,目标也是明确的。但良好的愿望与宏伟的目标要靠什么措施来实现呢?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有14亿人口的大国也没有理由不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但现实是我们就是没有建立起这样在世界上有竞争力、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就连香港的凤凰卫视我们也无法和人家竞争,为什么?难道是我们国家对这些媒体的投入不足吗?完全不是,因为我国大多媒体都是官办的,所有投资基本都是国家投资;而外国媒体是私营的,他们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像美国这样的媒体大国基本没有官办媒体,媒体全部是私营。国家不给钱,他们还能做大做强,而我们国家给钱,还做不大也做不强,或者说只能做大,但做不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西部某省一家广播电视媒体,20年前,广播电台、电视台各有几十号人,后来又成立了有线电视台,人员不足100, 2000年有线电视台与电视台合并,又过两年全广播电视系统合并,成立广播电视总台(正厅级单位),下设传媒集团(副厅级),电影集团(副厅级),几年来几经合并,所谓打造传媒航母,人员现在增加至近2000人,光厅级领导就有20多个,处级领导近百个,而所办节目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也没有办出啥名牌栏目,可是开支却增加了几十倍。这样人为地做大,只是形式做大了,官员增加了,而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就拿新闻节目来说,过去每天一档《新闻联播》20分钟,现在是25分钟,内容也基本没什么改变,每天节目顺序基本是:头条省委书记视察,二条省长开会,三条省政协主席调研,按官位大小以此类推”,光省级领导就几十个,还时不时有中央领导和部级领导来视察调研,连会见都得播报,一个都不能拉下。为配合形势,“三五”学雷锋,“三八”颂巾帼,五一报劳模,“六一”儿童节,“七一”寻找最美党支部书记,“八一”报道最可爱的人,九月、十月、元旦、春节都有类似形式报道,还有省市各级政府组织的这个节、那个会,光这些活动就占到了新闻报道的一大半,而真正的监督报道、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和其他新闻事件,采访报道又阻力重重,久而久之,记者编辑对这些新闻也就不去触及了,因为出力不讨好啊,有时还要挨批评甚至处分,何必去碰雷区呢?这样建立起来的传媒集团只能做虚做大,根本不可能做强。

“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这也是讲话中的明确提法,也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应有之意。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和革新,内容,永远是新闻产品最基本的核心,所以,媒介融合之下,不应舍本逐末,在形式上搞噱头,却在内容的充实上越走越远。

二、媒体融合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互联网的兴起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可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却是翻天覆地的,尽管有些人反对它甚至仇视它,但它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涌向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大量社会热点信息利用网络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当前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程,已经成为我们应当肩负起的历史责任。党中央审时度势,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做了具体部署。强调, 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传统媒体来讲,媒体格局就要重新整合,要转型升级,顺应互联网发展要求。但前提依然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现在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微博、微信都在手机上就可以和交流,年轻人和知识分子大多都在手机和电脑获取信息,有很大一个群体基本就不去看传统媒体工具了,然而由于我们很多领导干部不会应用新媒体,所以很多官方媒体还是死抱着传统媒体工具不放,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传统媒体方面,而对新媒体投入的人、财、物很有限,特别是西部一些媒体和基层媒体,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有的媒体单位到现在还是新媒体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有的部门是一两个工作人员在兼职搞,有的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工作内容也只是把传统媒体的稿件发到微博微信而已,不给他们采访和调查的权利,不允许转发一些热点问题,这种状况如何能使新媒体发展壮大呢?因为新媒体必须按照规律行事,如果你每天的东西还是传统媒体的领导讲话,领带视察,领导开会,读者就会自动取消关注,没有阅读率的新媒体无论如何是做不强大的。

新媒体是一块试金石,读者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从他们的阅读率和转发评论率上表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不按媒体规律去做,读者就会抛弃你。传统媒体刊登和播发的稿件放到新媒体上就可以看出读者的关注度,所以传统媒体再不能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了,应该放下架子,解剖自己,审视别人,寻找差距,真正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按照媒体规律办新闻,把传统媒体每天刊登和播发的所谓头条新闻和重点新闻放到新媒体上检验一下,看看读者的反映,听听他们的呼声,自然而然就知道读者对这些新闻的关注度高不高了。

三、结语

既然针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讲话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发表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以改革的思路来领会贯彻其精神实质,媒体要做大做强,就要遵循媒体发展的规律,顺应市场变化,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当今我国媒体应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宪法和有关法规依法经营,行政干预不宜过多,特别是地方行政干预往往使媒体成了和形式主义的传声器,腐败官员的护身符。比如去年到今年中纪委查处了百名省部级官员,地厅级官员若干,这些人在台上时,当地媒体台前幕后每天有多少人在围着他们打转转,在不弃余力的报道他们的指出、强调、要求和希望,没有一家媒体敢对群众反映他们的问题进行调查,致使他们在违法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媒体对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难道没有起到庇护的作用吗?当然,对媒体的监管也应该有一套法律法规,除此以外,行政对媒体的干预应该就像行政对司法的干预一样受到严格限制,对地方领导的活动报道应该由媒体根据自身需要而定,而不是由上级领导通知和安排,对其他政府活动也只应该给媒体提供信息,不能强行要求媒体报这报那,也不能要求不报这不报那,这样才能使媒体依照自身规律产生活力,增强竞争力,最终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建成一批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