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而诗人杨黎消解崇高的方式更彻底,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只有废话是值得相信的”。他说:“政府文件是一种语言,你信吗?一个人的豪言壮语是一种语言,你信吗?一个人把胸口拍烂了,这个钱你借给我,我明天肯定还你,你信吗?我这句话是很意识形态的。我就说只有废话才是可信的,因为他没有承诺。”
话虽这么说,不过,要是上升到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思辨高度,区别有无承诺和是否废话,恐怕不是一道容易解答的题。
8月14日,京东CEO刘强东发微博说:“今天,我再次做出一个决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如果三年内,任何采销人员在大家电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将立即遭到辞退!从今天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公司很快公布实现方法!”
为了强调“承诺”之豪气,刘强东一口气用了三个感叹号。一场似乎是精心准备的价格战,浓烈的血腥气扑面而来,肃杀之气逼人。
然而,事后媒体调查证实,对平板电视、洗衣机、冰箱等产品比价,京东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所有大家电价格均比苏宁国美便宜10%”,至于不加“哪怕一元的毛利”更是虚妄之词。一些舆论领袖客客气气地评价说,刘强东以微博营销“过度透支”了自己的信用。
信用可以透支吗?按照张炜的定义,是不可以透支的,要么践诺,要么没有承诺或从来就没有想过践诺。而套用杨黎的说法:“一个人把胸口拍烂了,这个降价我说了,我明天肯定降。”你信吗?你信了,说明这是废话。你不信,说明这不是废话。可这明明是不践诺的话,那它到底是废话或者不是废话?
绕几绕,杨黎就把人绕晕了,因为他是通过非主流的意识形态,消解以官方权力和金钱权力人为制造的虚假真实,与其听些言不及义的官话和商业大享的豪言壮语,还不如听人说些毫无意义的废话。
营销讲究独特的卖点,产品的功能、价格的实惠、商业模式的与众不同,都可以提炼为卖点,但前提是必须真实。
改革开放至今,好多年过去了,营销作为工具,中国企业运用得越来越娴熟,但态度似乎不太端正,普遍性的负面新闻也就层出不穷了。
其实,“咸吃萝卜淡操心”,企业是不是“第一”,消费者并不操心,他们关心的是自己从企业获得什么产品和服务,企业提品和服务时能不能兑现承诺,其他都是瞎扯“淡”的事。
但让中国消费者烦恼的是,一些企业总有办法把他们牵扯进来,或者伤他们的身,或者伤他们的心,或者伤身又伤心。
杨黎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黔诗纪略 版本目录 校雠典藏 文献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4- 113-115
《黔诗纪略》又称《贵州诗纪传证》,是莫友芝有感黔中文献散佚,欲以一书纪之,又“黔自元上而五季,皆土官世有,致汉唐郡县,几不可寻。英流鲜闻,安问风雅?逮有明开省增学、贡士设科,文献留诒,乃稍可述。故是编甄录,断自胜朝”[1]P1。故本书取材,自明为始,本欲唐树义、黎兆勋、莫友芝共谋成书,卷之二十一杨文骢传证曰:
友芝岁壬子之都匀省墓,到贵阳,伯庸挟《山水移集》偕诣子方方伯,饮待归草堂,遂有纪录黔诗之议。甲寅春夏,于遵义湘川讲舍编完明代。当龙友两卷间,而方伯湖北殉难报至。[1]P819
又据莫友芝第二子绳孙在本书《前记》云:
咸丰癸丑,遵义唐威恪公欲采黔人诗歌荟萃成编,以国朝人属之黎先生伯容,因乱,稿尽亡失。先君任辑明代。旧所征录既多,而黔西潘君(文炳)及先君门人胡君(长新)益相助采拾。迄甲寅夏,得二百十有六人,方外及杂歌谣又卅六首,都为一集,成卷三十。
由此亦可知,黎伯庸所选清诗未成而亡,唐树义也未待审例而殁,今存《黔诗纪略》仅为明代部分,基本由莫友芝寻访集,并作传证,后因唐树义子唐炯资助,本书得以出版,故卷首署题“遵义唐树义子方审例、遵义黎兆勋伯庸采诗、独山莫友芝子传证”。以示不忘前贤诸君首倡之功。实际上,莫氏对本书的集传证亦数经劫难,汇两代之心血,历二十年之役,以内容之富赡,体例之特殊,考证之精审而具较高之文献价值。史学家萧一山说:“友芝生平,志存文献,思为黔志一书,润色边裔。辑明代诗人诗歌,因诗存人,因人考事,为《黔诗纪略》三十三卷,贵州文献,始灿然可述。”[2]P900
一、《黔诗纪略》在目录版本学上的价值
由唐树义子唐炯出资,《黔诗纪略》原稿三十三卷于同治十二年仲夏金陵刊刻成书,民国贵阳文通书局有铅印本,陈履垣于民国35年校辑《独山莫氏亭丛书》时,《纪略》置于卷首,1960年扬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独山莫氏亭丛书》,同样将《纪略》置于卷首,现较通行的是由关贤柱以金陵刻本为底本校点、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本子,共收明代贵州作家241人的2406首诗作,另有方外的68首和无名氏作品及杂歌谣24首,共计2498首,莫氏生前仅将所收资料整理审定第三至第二十一卷,然所剩未整理的各卷都有相当完备的底稿,除何腾蛟部分资料因乱损失未补、由莫绳孙请汪梅岑补撰外,其余仍得以保持原貌,其盈尺手稿今存上海图书馆,弥足珍贵。
目录书之功用,是为“著录部次,条辨流别,将以折衷六艺,宣明大道,不徒为甲乙纪数之需”[3]P15。余嘉锡将目录学本身功用外概述为六,“其四曰,因目录访求阙失……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之书”[4]P13。友芝博古通今,精于考证校勘,不独有《亭知见传本书目》和《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等目录学专著奠定其目录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黔诗纪略》的传证校勘对目录学研究同样深有贡献。
其一,纪录不同版本特征、流传、藏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如卷一《王教授训六首》小传载:“有《文集》三十卷,见《明史 艺文志》,《千顷堂书目》载其集曰《寓庵文集》,旧记称其诗文雄伟,而国朝《四库全书提要》不存其目,盖逸已久矣。今可见者,惟《月潭寺》一记,《嘉瓜》一颂,律诗五篇。”[1]P6将王训《文集》的流传及各版本著录情况一一考据,实为目录学研究有益参考。又如卷二《太守易天爵先生贵》,传证载“省、郡《志》载其著述,但云有《群经直指》、《竹泉文集》。考《明史 艺文志》:‘易贵《诗经直指》十五卷。’《千顷堂书目》:‘易贵《竹泉文集》十五卷’,朱检讨彝尊《经义考》亦载‘易氏贵《诗经直指》,佚’”[1]P60。对易贵的著述明确考辨,此例颇多,不复赘述。
其二,保存了诸多亡佚诗集、史料,为研究明代贵州文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堪为目录之用。如孙文恭《学孔精舍稿》,岁甲寅(1854),“麻哈艾茶村先生据其祖侍讲公手录,录副相寄。麻哈旋不守,原稿已烬”。故莫绳孙叹曰:“其他仅赖是编以存者,不知更几何也”。[1]P1故《黔诗纪略》可与《明史 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目录学著作互为佐证,相互补充,为后人目录学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必要的文献价值和参考价值。
二、《黔诗纪略》在校雠学上的价值
关于本书体例,莫绳孙《纪略》卷首题记曰:
其书因诗存人,亦因人存诗,旁征事实,各系以传,而大要以年为次;无诗而事实可传、文字有关暨山川可考者,相因附见,按以证之;国朝人文字足备掌故者,间附录焉。
在编撰体例上,莫氏《纪略》不属独创,清代学者顾嗣立认为“元遗山先生《中州集》之选,寓史于诗,而犁然具一代之文献。钱牧斋先生《列朝诗集》,盖仿《中州》之例而变通之者也”[5]P5。 相较于《中州集》、《列朝诗集》的“寓史于诗”,《元诗选》的“以诗系人,以人系传”,莫氏成书较晚,“因诗存人,亦因人存诗”虽是其效仿前代诸家体例的见证,但其在许多方面却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
就材料的收集而言,就明显要比前人困难的多:《中州集》、《 列朝诗集》均为本朝人为本朝人立传,《元诗选》系清人为元人立传,但顾嗣立出生于江南富裕的书香门第,本人又在康熙盛世为翰林院庶吉士,改中书在被召编纂《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等书时,得以参阅大量的皇家藏书,而清代贵州战乱频繁,“苗、回诸夷、土匪,相继倡乱,蹂躏全省十二府、一直隶州,城仅完者,唯贵阳、安顺、黎平,而遵义,贼犹攻入北城,团民巷战,旋却之。自余府、厅、州、县数十,残破千里,人民能孑身脱难者,百不一二,何问文献![1]P2”莫友芝一介寒儒,偏居荒裔,文献的集实属不易,故莫氏又说,“是编若仅论诗,则孙、谢、杨、吴诸家以降,应录殊少,是故不能无桑梓之私。然数经大劫,犹获全者,亦岂偶然耶”[1]P2。因此,《纪略》虽是莫氏生前未竟的学术成果,却是清代古籍整理最好成绩之一,从校雠学的角度看,便有许多超越成果值得称述。
(一)校考归属、辨别重名。与前诸家相似,莫氏用传记的形式,对每一位诗人的籍贯、世系、功名、政绩、德行等均有考证,对诗人的诗文集及其它著作也都有相关考辨和评述,但《黔诗纪略》的传记,还有一项为其它总集所没有的内容,即与诗人相关人的著作或诗集也均有详细考订,如卷一在介绍贵州卫人王训的生卒年、宦历、著作、诗文评价之后云:“正景间,思南人别有一王训……成化丁酉,永宁卫乡举者,复有一王训,字圣谟,官知县。国朝嘉庆中,瓮安傅县尹玉书撰《黔风旧闻录》,以教授六诗属圣谟,编周草亭之后。玩诗中“百战休题马上劳”、“曾于丹徼提三尺”等语,正合教授事实,圣谟安得而有之!”[1]P6明确校出它书之误、辨明彼“王训”而非此“王训”也。
另不少诗下还附有存目和解题,如卷一金溥《丰乐秋成》下有“《大定志》题作《丰乐乡》,依《通志》”[1]P29;杨彝《尾洒晴烟》下有“尾洒山,在普安州北百六十里,迥出群山。尾洒犹言水下,夷语也”注释[1]P39。此不仅保存了有明一代贵州诗歌,还为后人提供了其它文学形式研究的直接而有价值的史料和线索。
(二)连类相连,按以证之。《黔诗纪略》用注释的方式,举凡作品中所涉及的山川、地名、人物、掌故等都作了详细的考证和说明,这更是前诸家诗集所没有做到的,也是莫氏在文献学上的又一贡献。如卷九金凤《送陆子余先生次留别韵》一诗,诗后附陆子余原诗《留别金生诗》,又附先犹人府君《陆给事流寓传》详细介绍陆氏的籍贯、职官、生平、诗文集及流传情况,为后人研究提供极大的方便。又如邵元善《红崖》一诗,莫友芝用按语详细介绍红崖的地理位置及有关传说,又附莫友芝《红崖古刻歌(并序)》,不仅收集了有关红崖石刻的几乎全部资料,里面关于水族水书水字的记载和研究在我国还属第一例,因此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掌故可资,间附录焉。《黔诗纪略》用附录的形式,对清代人的文字,亦有引据,如卷三王木《云溪洞》后附清朝潘淳《大风洞记》;《天然洞》后附晴溪《天然洞联句诗引》,钱塘田汝成《天然洞记》;卷四陆天衢《合江》诗后附先犹人府君《独山江即汉毋敛刚水考》,用相当长的文字引证了合江即独山江即为汉代柯郡,毋敛,古刚水。将合江的源流、衍变交待得甚为清楚,这是莫友芝博古通今,古今互证,为时人与后人提供了一笔丰厚的史料和文献资料。
(四)征文考献,穷力访。《黔诗纪略》之前诸集,只有顾嗣立《元诗选》的《癸集》才注重对方志等文献资料的利用,而《纪略》一书,几乎每篇都有引证。莫友芝精于金石之学,不仅广泛利用这些成果来进行辑佚,并详加校勘。如卷三十三《铜仁界上碑语》、《渣城谣》、《元妙观题壁 重游桃源山》,经他考证,分别出自《绥寇纪略》、《方舆纪要》引《滇记》、石刻等。
从总的方面讲,《黔诗纪略》的文献搜集与体例安排,虽然是仿《中州集》《列朝诗集》、《元诗选》等而为,但却较前人更为周密、更为具体。其对诗人、诗文集的考证、辨伪,对诗中相关名、物的按证考察,对时人研究的引据利用,均对后人提供了有益的文献线索和史料线索,功用甚巨。
三、《黔诗纪略》的典藏价值
《黔诗纪略》所收诗作,上至京尹、尚书、总兵、宣慰、布政、参议、巡抚、太守等各级官员,下至秀才、助教、禅师、寺僧、处士、隐君、无名子等各色人等,内容涉及山水、酬答、讽刺、咏物、遣怀、石文、歌谣、碑语等无所不至,而后及原诗注释,本事考证,短则数语,长则上千,前有诗家传证,文字足备,更功力,周复刚先生说:“《黔诗纪略》是我省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奇书。虽然编纂者最初的构想并未完全实现,但本书所表现出来的极其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仍值得重视[6]。”
莫友芝一生清贫自守而雅嗜典籍,潜心治学并精深宏博。于经、史、诗、词、文乃至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旁及金石、书法、篆刻等靡不会通,造诣颇深,现已经刊行其著述达三百余万字十余种外,散佚人间的重要未刊手稿尚多,故《黔诗纪略》作为集书法家、学者、文学家等多重身份的莫友芝在最后18年的力作,此书与莫芷升、黎受生、陈崧山所编《黔诗纪略后编》合为明清两代黔诗选的全璧,是对乡邦文献的一大贡献,极有收藏价值。
以上立足于目录版本学、校雠与典藏的角度,对《黔诗纪略》文献学价值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论析,然而,莫友芝在辑录《黔诗纪略》时,因主客观原因,《黔诗纪略》也存有不足之处,如杨龙友因与明末权臣马士英有连,世人耻之。但莫友芝则对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述,并将《山水移》与《崇祯家诗选》所存杨诗原貌尽收,如其当时能采得《洵美堂诗集》,或将一并收录,其它未见诗集尚有,然总体来看,《黔诗纪略》为保存和整理有明一代贵州文献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仍为世所称。
参考文献:
[1] 莫友芝,《黔诗纪略》[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2] 萧一山.《清代通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王重民.《校雠通义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成都:巴蜀书社,1991.
[5] 顾嗣立.《元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 周复刚.《黔诗纪略刍议》[J].贵州文史丛刊,1986(1).
The Bibliography Value Of QianShiJiLue
Yu MingLian
(School of Language Art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杨黎的诗范文第3篇
假如今天曾先生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或许四十岁以上的人,对这句话的感悟会更加深刻。因为,即便是在一代伟人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年代,被国外势力孤立、欺负,依然是很多人灵魂深处的感受。我上小学的时候,杨振宁是教科书中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成为杨振宁一样的人,当科学家,为国争光,应该是许多中小学生的中国梦。
多少年后,当我如约来到清华大学杨先生的办公室,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少年。
这次访谈,拉近了杨先生和我之间的距离,杨先生在我心目中从偶像变成了可爱的“大叔”。回来后仔细研读了《杨振宁文集》,不免感慨良多。今根据录音,整理出这篇文字,以飨读者:
李之柔:杨先生好,非常高兴再次见到您。
杨振宁:之柔请坐,先给你看一首我写给陈省身先生的诗。陈先生是一个大数学家,为数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讲过一个故事,说他和夫人参观罗汉塔,很是感慨:“无论数学做得怎么好,顶多是做个罗汉。”
李之柔:阿罗汉已经是佛教声闻乘中最高的果位了,不过,能准确说出十六罗汉名字的恐怕还真不多。
杨振宁:菩萨或许大家都知道名字,罗汉太多,人们常常记不住名字,所以,陈先生可能是在说,不要把名看得太重。我这样理解,陈先生认为自己是罗汉,还不是菩萨。但是,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陈先生的开创性的陈氏级(Chern CLass)等数学工作的重要性,那是一个十分美妙的构思:把一个完整的流形(Manifold)切开,再巧妙接起来,天衣无缝地归还原形。1975年,我读懂此中奥妙后,真是叹为观止。我相信,数学仙山上的大雄宝殿中,一定会迎来陈省身这尊新菩萨。因此,我这样写道: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
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
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
千古存心事,欧高黎嘉陈。
最后一句“欧高黎嘉陈”,我把他和数学史上的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和嘉当并列,也是菩萨级别。
李之柔:按照佛学的解释,菩萨能够自觉、觉他,阿罗汉只是自觉者。您和陈先生都影响了几代人,影响了很多领域。特别是您,对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有很深的研究,我发现,您在演讲或文章中会经常引用诗词,刚才写给陈先生的这首诗,就化用了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读过您的一些诗,气韵和意境都是别出心裁。
杨振宁(谦虚地摆手):是这样,我想,我对诗词的气韵、气势有一些认识,科学工作和你们搞文学艺术创作相似,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杜甫的诗中,许多字的用法,就是前人没有想到的,等你看了,你会说这样用真好。我没有念过音韵学,念的古诗也不多,大多是打油诗。我看过你的诗集(《无住轩集》),你是不是小时候学过很多古诗?在这方面很有造诣,字字都活,字字能响。是不是有老师专门教过你?
李之柔:没有专门的老师,开始只是比较喜欢,后来和佛教界的一些朋友常在一起喝茶、聊天、谈禅,有一天好像突然就开窍了,写作风格也变了。
杨振宁:先要有浓厚的兴趣,然后才能潜心研究,诗言志,有领悟,才有好诗。我觉得,会写旧体诗的人很幸福,可以随时释放自己的情感。
诗词、宗教和科学到了最高阶段,是很接近的,科学家在做研究工作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非常奇妙的自然界现象,是不可思议的自然结构,会带给他触及灵魂的诗一般的震动。中国的文化是比较向诗意以及宏观整体的哲理方面去发展,是向模糊、朦胧以及总体的方向走,旧体诗词是浓缩的语言,来抒情描写这种感觉可能有许多西方的诗所达不到的地方。西方文化是向准确与具体的方向走。比如说,西方的诗大多讲理,讲得太明显,讲尽了,就很乏味,诗意也就没有了。
你读过我的《美与物理学》,里面我引用了一句唐代高适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物理学家狄拉克的文章风格,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确实包罗万象,用“出”字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另一方面,他能够坚持自己的理论,最后得到全胜,正合“风骨超常伦”。如果用西方写作方式来精准阐述,就会很繁琐,估计也不美。
李之柔:大道至简,古往今来,凡是大美,似乎都比较简约。
杨振宁:美不是绝对的,科学家常用美来形容对自然界的感受,美的含义包含了适合、奇妙、好看,让人很舒服。比如,物理学者经常提及的“对称”美……再比如文字美,必须要承认前人的文字语法结构,写得好而简洁,有非常美的地方,如果要继承发展,我们应该支持;假如有人向比较复杂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没有必要反对,应该百花齐放。
李之柔:有道理。我发现在书法创作中,“对称”表现也很奇妙:首先汉字的结构如果不对称,就会让人不舒服,而绝对的对称,结构、章法又会显得呆板,不生动;只有对称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还不能破坏和谐,才使字体显示出各自的特性――这也是我读《杨振宁文选》的收获之一,您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适用范围很广,在诗词、书画、建筑中都有不同形式的体现。
杨振宁:建哥特式(Gothic)教堂的建筑师们歌颂的是一种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我想,这才是物理学的美。
李之柔(笑):我忽然明白为什么翁帆会选择读建筑学院的博士了,这是爱的选择,美的选择。
杨振宁(笑):翁帆的选择,主要还是她自己的主意,我给的只是建议。
李之柔:对于后学来说,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杨振宁:我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教授是当时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有一次学生问他:应该做大题目,还是做小题目?他回答:多半时间应该做小题目,大题目不是不能做,只是成功机会小。如果能够通过做小题目来训练,则更能掌握解决的问题能力。我现在仍然觉得他的回答是正确的。
后来,经常也有学生问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要素。我归纳了三个“P”,Perception,persistence和Power。一是眼光,看准了就要抓住不放;二是坚持,看对了要坚持;三是力量,有了力量,就能闯过难关。
李之柔:我懂了,还是要从细微处做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谢谢。
1995年1月,杨振宁先生接受香港电台记者采访时曾经预言:在20年内华裔一定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比杨先生的预言提前了3年。
2013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杨振宁先生与莫言的一次访谈中,杨先生并没有提及这段往事。那一刻,我想到杨先生曾经说过的几句诗:
一粒砂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我也曾经给杨先生写过一张字,内容是:“振策中外,宁神古今。”
杨振宁先生说:
1.中国是最简单,而又最复杂;最年轻,而又最古老的国家。
2.知识的流向是由近到中、到远的,而不是反过来。
3.要好好把握自己的生命,社会上很多事、人类很多知识都不是美满的,我们应该努力奋斗,克服这些不美满,创作更完美的知识。
4.一个人走对了路,左右逢源,有人走错了路,再努力也不能有大成。
5.从近距离看,觉得中国在近代科学发展上很缓慢,但从远距离看,一点也不慢。
6.做科学工作其实并不困难,必要的条件……可以概括为:才干、纪律、决心与经济支援。
7.我的结论是,到了21世纪中叶,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
8.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有眼光,能坚持,而又有很大的力量,那么,我想他的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9.应当多对新的东西,活的东西,与现象直接有关的东西发生兴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
10.一个人的生命长短不应用年份来度量,而应历数他所经历过的成功事业。
11.我们应该忧虑的是我们达到最后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和将要付出的努力,无需忧虑该科学目标的用途、重要性或者我们所说的崇高性。
12.在每个人有创造性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转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
13.爱憎和风格之于科学研究,就像它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一样至关重要。
14.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堪称奇迹中的奇迹的是,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大家谈大家
费米:我最好的学生就是中国人杨振宁。
鲍尔奖颁奖词:这个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和牛顿、麦克斯韦及爱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论,必将对未来有着足堪比拟的影响。
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
赛格瑞:(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丁肇中:中国人在国际科学上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自杨振宁始。
熊秉明:杨振宁的科学已经拓展到形而上学,把诗和美包容进去。
聂华桐:他是一个科学的独行者,他不是一个帝国的建造者。
米尔斯:杨振宁才华四溢,又是一个非常慷慨引导别人的学者。我们不仅共享一个办公室,杨振宁还让我共享他的思想。
杨黎的诗范文第4篇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甑子场不仅地灵,出山水,出文化,也出人杰。大名鼎鼎的街场,若没有大名鼎鼎的人杰相匹和,是不适宜的,更是不可思议的。名人是名镇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撩开笼罩在甑子场的雾霭,我看见了从这块场子里走出去的人物,看见了那些行走在场子里的大师。
国学大家王叔岷一族
从胡适到傅斯年,从傅斯年到王叔岷,师徒传承的学术薪火呈现出近现代中国最精粹的一脉。
台湾狂人作家李敖服过谁、说过谁的好话?但他却在文章里评价说,王叔岷老师是台岛上他所见识的真正一生潜心做学问的两三个学者之一。
先生在1914年生于甑子场下街,14岁入成都华阳中学,17岁入石室中学。1935年读四川大学中文系,1941年入北京大学,在李庄读研究生,师从傅斯年、汤用彤,后任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9年后任职台湾大学中文系。后来还任教于新加坡大学、马来西亚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等。
关于王叔岷教授在海内外的学术成就及影响,读一读中华书局斥重金引进版权,陆续在大陆大规模推出的《庄子校诠》、《史记抑ぁ返韧跏遽褐作精装本19种30册,就明白了;关于先生的生平,翻一翻《慕庐忆往――王叔岷回忆录》,就豁然了。
先生一生,除了吃饭、睡觉,除了忙中偷闲的运动、写诗、与弟子交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学和著述上。先生一生94载,用在学问上的时间之多,治学之深广,可想而知。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作为校友,先生与任继愈、季羡林等一起受到校方的隆重礼遇。照大合影时,校方把“第一学人”的位置留给了先生。
“慕庐”亦是先生的别号,取《孟子》中大舜“五十而慕” 之意,即50岁犹思慕父母。他在《慕庐忆往》中自述:“父讳增荣,字耀卿,号槐斋,清末秀才,四川绅班法政别科卒业,曾任四川高等法院书记官长。父亲说他出任过懋功县委员。懋功在四川大邑县西北,本大小金川土司地,委员到任,不坐椅凳,仆人伏在地上,委员坐在仆人腰间。父亲不忍,马上取消这种虐待仆人的恶习,并捐赠头一月薪俸与穷苦夷民……岷有兄邦杰(字伯勋)、邦柱二人,弟邦鉴(字季玮)一人,姐邦英、邦桢二人。邦杰长兄性豁达,中学卒业,即习电报业,后任电报局长。邦柱兄幼有神童之名,通过中学生庚款留学考试,因患肺病,未成行而逝……邦鉴幼习诗歌,颇有清气,有《和杜甫秋兴原韵八首》甚佳,惜已散失……”
1937年,先生与杨尚淑结婚。杨尚淑出身潼南县望族,为烈士杨公(杨尚述)、国家前主席杨尚昆的堂妹。
先生的祖父王松茂曾任甑子场“第一行政长官”――保正。父王耀卿是蜀中知名诗人,著有《简阳王耀卿先生遗稿》(台湾・艺文印书馆民国65年5月),该书由先生亲自勘校、编定。长子王国简当过家乡中学的校长、退休前任龙泉驿区政协副主席。次子王国瑜居美国。女儿王国璎知名于台岛,曾与先生同在台湾大学执教,作为学人写有《中国山水诗研究》一书,作为小说家以笔名璎珞写有小说《雪地里的春天》、《彼岸》等。长孙王永平任成都市侨联委员、龙泉驿区政协委员、某文化公司董事长。
王氏一门五代,铸就了甑子场的纯正文脉。
先生2002年落叶归根,回到家乡长子家安度晚年,辞世后葬于甑子场燃灯寺公墓。先生恋先祖,重故土,生死不离甑子场。
第十颗行星发现者、客家博士刘子华
但凡客家博物馆、客家书籍,但凡梳理展示客家人物谱,总会出现刘子华这个名字,且排名大多会跻身于前20位。那么,刘子华究竟何许人也?
刘子华是从甑子场走向世界的天文学家、易经八卦大师,1900年出生在甑子场洛溪江西桥边。1918年同、李一同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
1930年1月,美国天文学家汤保依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天文学界预测第十颗行星的努力接连遭到失败时,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年27岁的刘子华,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他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经过反复运算,刘子华终于率先算出了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二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 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希腊神话命名原则,这颗发现于冥王星之后的行星叫“木王星”。
1939年,刘子华写成《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交给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1940年巴黎大学博士评审委员会确认该论文有资格取得博士学位,法国教育部鉴于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破例资助3000法郎,将其在巴黎正式出版。1943年,刘子华被巴黎大学正式授予博士学位。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教授迈克・布朗等3人于2005年7月29日宣布,他们借助巨型天文望远镜发现了第十颗行星。然而,早在65年前,这颗行星就被刘子华博士运用《易经》八卦和天文科学推测出来了!
刘子华于1945年归国效力。1952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参事。1992年辞世后,葬于龙泉驿区境长松山。
人才辈出的甑子场
历数行走在甑子场的古代名人,迎面走来的是《全唐诗》中的两位诗人:段文昌、白敏中。
段文昌在灵池(今龙泉驿)县尉任上,曾在甑子场三峨山圣母院手植松树4棵,刻石以记:“乾坤毁,则无以见寺,寺不可毁。”后世存有“种松石”。段文昌后来官至宰相。而白居易堂弟、宰相白敏中见甑子场三峨山信相祠(米母堂)圮废,遂令法润禅师于原址重修,并在旧塔石上绘褚信相遗像,称寺为“圣母院”。
民国初年,甑子场健在的前清举人(孝廉)共7人,其中文举人5人,武举人2人。秀才(廪生)9人,其中文秀才7人,武秀才2人。文举人刘相卿、刘贵文系叔侄,二人中举,时人写对联相赠:“五下科场三荐卷,一堂叔侄两孝廉。”此前,宝胜村的这门刘姓家族,还出过一位官至云南巡府的四品大员。两武秀才是亲弟兄,其中李南山的曾孙李声泽教授系我国著名材料学专家。一个西部山区乡场同时活跃着七举人九秀才,这样的人才密度,即便置于全国视阈,亦属罕闻。
杨黎的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曲;春晓;演唱;意境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69-01
一、古曲的概念
古曲也就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古代艺术歌曲)。中国古诗词歌曲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如《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以及由南宋作曲家姜白石(姜夔)创作的《杏花天影》、《鬲溪梅令》、《扬州慢》等曲目,这些都是我国早期的古代艺术歌曲。歌曲内容多为写景咏物、借景抒情,同时也有含蓄地表达对国家命运关心的内容。第二类即古词新编,是当今的作曲家结合新的创作意向、方法,借鉴和研究我国古代声乐艺术、昆曲、琴歌等传统声乐创作的歌曲,是在吸收西洋作曲技法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改进,探索出的和我国传统的歌唱艺术风格紧密结合,而又带有新的光彩特色的声乐艺术途径”。如《春晓》、《长相知》、《枫桥夜泊》、《红豆词》、《花非花》等等。只有正确理解古曲的概念,才能准确把握好歌曲的意境,用我们所学的声乐技巧,把古曲完美展现出来。
二、分析古诗《春晓》的背景,剖析歌词内容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他的诗现存260多首,当时很负盛名,艺术上有很高造诣。
黎英海,出生于1927年,2007年1月5日逝世,中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建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他建立了五声调式和声体系,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的音乐作品,很多作品已成为各种音乐会经常演出的经典佳作。他的风格简洁、精细,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艺术性和时代感很强。黎英海著作有两百多首歌曲,主要代表作有:《春晓》、《登鹳雀楼》、《枫桥夜泊》、《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他还改编了数十首民歌,还有钢琴曲和大提琴、二胡独奏曲,出版了《民歌独唱曲》等等。
《春晓》的意境十分优美。诗词大意为:春天的夜晚不知不觉一觉睡到天亮,等到醒来的时候只听见窗外的鸟雀到处鸣唱。感觉好像昨晚下雨和刮风了,经过通宵的风雨袭击,不知道有多少的落花?此诗写得很自然,很多作曲家都将其创作成曲,有儿歌、有通俗版本、有古曲风格。黎英海作曲的《春晓》就是古曲风格,歌曲没有大的起伏,用声柔美,而且古典诗词的韵味十足。
三、深入歌曲意境,注重歌曲布局
演唱古曲应该具有一定的声乐技巧和表演艺术的能力,还要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比如音乐的综合素质、文化审视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古曲不仅要求歌者对其演唱技巧进行恰当处理,还对歌者本身所拥有的涵养和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作进一步要求。演唱古曲,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的基础上,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韵的前提下,以及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状态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唱好一首古曲。咬字方面要注意诗词的韵律,第一句“春眠不觉晓”不可以太生硬,用声轻但不能虚,“晓”字要归韵(ao),音唱完口型才能变。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要注意用声细腻,不宜唱得太重,用气息把声音推动出来。“夜来风雨声”音域高了,要注意把气息放稳,声音才不会飘。“哦”在歌唱时要有感叹的意思,尤其“哦”字的最后要有自由处理。反复的时候应注意弱音的运用要自如。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充满了大自然与人类,以及生物界各物的和谐美、自然美、安详美。演唱此歌曲应该抓住惆怅、感叹、惜春、宁静的艺术特点,在声音的运用上多用连音和弱音技巧,用气息推出声音,将声音挂在口腔上膛,从容地把声音从头腔发射出去,传到远处。这个作品应采用轻柔、细腻、精致、透明的声音和音质,运用高位置高控制的弱唱、连唱的发声技巧,这是全曲的难点和重点。作品中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声音收至高弱音上,进入遐想的意境,将听者引入作品“春眠”的意境里。演唱此作品要注意古诗词的吟唱和特有的吐字、行腔。词中“哦”的演唱,要带有对春的怜惜、感叹之情和古韵行腔的典雅。
参考文献:
[1]杨曙光.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上册)理论篇[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43.
[2]肖英群.声乐表演美声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郑燕梅.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色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4]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吴启慧.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研究――以三首古诗词歌曲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6]张春巧.意象――诗歌翻译的灵魂[J].海外英语(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