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精选5篇)

  • 阅读训练(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则必须经过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要自己进行阅读训练的实践。学生在阅读训练的实践中,往往由于知识的不完备和某些方面的欠缺,解题速度较慢。急性子的教师在学生尚未做完或者没有充分揣摩的时候,就出示标准答案,教师的解…

阅读训练(精选5篇)

阅读训练范文第1篇

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

学生某种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自身主动地训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容易忽视学生自身主动训练这一点。阅读教学中最大的失误就是用语文能力形成的结果代替了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在阅读训练中不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某些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没有充分地开动脑筋进行阅读训练,不是主动地进行阅读训练,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答案。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怎么能够提得高呢?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则必须经过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要自己进行阅读训练的实践。学生在阅读训练的实践中,往往由于知识的不完备和某些方面的欠缺,解题速度较慢。急性子的教师在学生尚未做完或者没有充分揣摩的时候,就出示标准答案,教师的解答包办了学生的主动训练,学生似懂非懂地接纳了教师的答案,无疑吃的是夹生饭,不好消化。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便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甚至有许多是重复的训练。固然,进行阅读训练是为了学生能力的形成,但由于训练繁多,学生急于赶任务,阅读训练没有充分时间进行琢磨,尽管做了不少,效果却不佳。看似学生在主动地进行训练,实际上是在被动地、不加动脑地答题而已,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训练,除了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而设计的适量的阅读训练外,还应向指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设计阅读训练方向的演变,这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它可以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寺湾镇初中一位语文教师曾这样实验:开始一个半月教师设计一些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训练。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时,便指导学生来设计阅读训练,并展示某些学生设计的阅读题让大家进行训练。然后放开手让学生自选材料设计阅读训练,抽取一部分学生自己设计的阅读训练讲评,甚至某些考试也选用大家自主设计的阅读训练。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着阅读训练。这个班语文阅读部分的平均分数比其他班高出7.8分。

二、阅读训练的设计要注意单向性

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设计阅读训练,不是担心这个能力点疏漏,就是担心那个能力点学生掌握的不好,唯恐学生不会,小小的一节便设计了许多的训练题,这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思想在作怪。我们训练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一方面阅读能力,在一系列阅读训练中都应该设计这方面的训练题,使学生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只有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理解才是正确的。学生这种阅读能力形成了,他就不会用“不老实,耍花招”去解释“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目光察觉”一句(魏巍《我的老师》)中的“狡猾”一词;就会体会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与“摸出四文大钱”的“摸”所折射出来的人物心态和处境的迥然不同;就不会把“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中的“上帝”同“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上帝”混为一谈。

三、阅读训练还要注意综合性

单项阅读训练有利于某些能力的形成。这些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整体阅读能力的形成,所以,还应该注意阅读训练的综合性。阅读训练的综合性包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对各种阅读能力要素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记忆能力、运用能力的综合训练;阅读能力与其他语文能力,即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的渗透;阅读能力在其他学科诸方面的实现等。

阅读训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不仅是对知识点的综合训练,同时也为阅读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因为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依赖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掌握字、词、句、篇、语法这些基础知识,也就谈不上什么阅读能力了。

阅读训练要对各种阅读能力要素进行综合训练,阅读能力只有在阅读训练中充分地实现,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与其他语文能力的渗透,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同听话、说话、写作训练的结合,可根据具体材料灵活运用。

阅读训练范文第2篇

从内容表现形式看,写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可以仿写词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重点词句的词语结构、修辞类型、句子样式进行仿写;其次还可以通过写词语、句子概况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以及印象深刻的画面,还可以让写的词句作为阅读理解的批注,为表达叙述作依据,如根据课文质疑,可以抓住一些词语写下来,根据这些词语回答问题,这种写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和简洁的表达。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表达时要把重点写具体写详细。其实表达还可以用简洁的词句把重点意思表达清楚,如做批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后一个方面。

二、仿写片段或段落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学到课文段落的构段方式并迁移运用,如《鱼游到了纸上》,有段描写青年人画画的:“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段课文可有两个方面仿写:1.“总分”的结构; 2.“排比”句式。

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写片断来补白或创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明白作者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如《凡卡》在理解全文后,感受到凡卡和爷爷的生活现状,续写凡卡信寄出之后会发生什么,从中再次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除此之外,还可以写所思、所悟、所感。如学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学生读了全书,会有很多收获,这时可以让学生用一段话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的感言,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走进鲁滨孙的精神世界,还收获了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了扎实的语言文字。

三、仿写课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不光是学习方法的例子、体会情感的例子,同时也是习作的例子,我们现行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主题”在单元中起“统领”的作用,从课文内容到形式,因此,单元习作所规定的内容页和单元主题有着联系,在表达形式上也和单元课文所表现的形式是相同的,但是,习作教学不能等到习作课时再讲,再练,而应从单元开始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渗透,由段到篇逐步渗透,由简到繁,学生才会慢慢从模仿走向自由创作。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做的。但是除了习作外,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寻找有效的训练点,却不太容易,教师需认真钻研,仔细琢磨,虚心向他人请教。根据仿写的内容,我觉得阅读教学中的写从以下几个方面找训练点:

1.抓重点词句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抓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并指导运

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在课文的空白处训练

在许多课文中,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是学生阅读时想象的“空间”,也是进行练笔的天地。如《穷人》的结尾当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今后的命运会怎样呢?桑娜和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

3.典型结构的训练

典型结构的训练,即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如总分形式、前后呼应、结构相应段句群等,都可以在课堂随堂练写。

4.阅读理解动情处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发生交融时,学生便有了想说想写的欲望,这时便可进行写的训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后,和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当学到这里时,许多学生不说话了,他们的情感已经升华,这时便可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阅读训练范文第3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言训练有被削弱的严重倾向,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精神,阐述了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 探究”、“开放” 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了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是工具,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并且主要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而需重新构建,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是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中知识和能力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适当的方法,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强记强训。另外,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形成过程应积极主动,重视情感体验,才能转化成素养,因此三维目标必须整体推进。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1、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完整性,导致了课程实施中的以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略了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说过,“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舍弃那些无助于孩子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而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则要坚持训练。在新课程视野下,语言训练应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语言训练要融合在新课程生机勃勃的教学中,不着痕迹,同时又扎扎实实。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策略。任何教学理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语言训练必须要切入到课堂这一领域,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想象,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2)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学习课文中,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教师把握不好,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语言问题。

(3) 在课文的语言留白处训练。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留白”,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阅读训练范文第4篇

长沙市十六中 朱最钧

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新世纪使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方面, 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

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它既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高中英语的词汇、语法、写作等教学都应为阅读教学服务,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技巧的指点,阅读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

笔者作为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确定我们将要阅读的材料正是我们所需要而且应该阅读的,这就要根据标题、首句或首段,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然后确定有无必要继续阅读。预测是否准确,可以通过阅读来加以检验,而这种预测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们在教授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前,往往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通过讨论,激发他们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讨论要广开言路,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还注意加入对本单元内容的背景知识介绍。这一教学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在备课时要花费很多功夫,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背景知识科学地、有趣地呈现出来。如教高二册(B)第十九单元“A freedom fighter”时,我就向学生介绍了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及其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而奋斗的一生,介绍他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介绍他所信奉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理念。这样做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也为课文的教学作了铺垫。

当我们通过预测认定了这是应该阅读的材料之后,最常见的是要从所读材料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快速阅读,尽快找到这一信息,对其他信息可以忽略或只作粗略的了解。高中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常是“Read the text fast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这一步只是针对课文提出一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要求学生迅速找出答案,以提高他们快速寻找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或workbook上所安排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练习,如:回答问题(questions and answers);判断正误(true or false);作笔记(note-making);填写表格(fill in the form);寻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归纳大意(main idea);改写(paraphrase);听写(dictation);复述课文(retell)等,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生词,我们注意教给学生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猜测和理解生词的技巧,减少阅读中的障碍,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率。

当课文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还只停留在泛读的层面上,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地挖掘,进入精读阶段。首先要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详细地讲解。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是理解中的难点,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甚至理解错误。我们结合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尽地说明,对英语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从整体上加以理解,而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翻译。通过长期的训练,帮助学生搬开这些阅读理解中的绊脚石。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字面上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从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思想,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对所述事物的态度。除此之外,比较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介绍各种修辞手法,都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我们还把教学要求从理解提高到欣赏的高度,特别是学习经典篇目和文学作品时,指出文章的精华所在,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才能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早自习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英语语感,也使他们初步体会英语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我要求学生背诵,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阅读训练范文第5篇

那天,我们乘车去开展队日活动。从学校出发,车行了一小时左右,车厢里的同学就嚷起来了:“到啦!到啦!佘山到啦!”“瞧,那佘山多美啊!”“快来看呀,山顶上还有天文台呢!”……从远处眺望那佘山的美景,只见那连绵起伏的山峰,像一个个手拉手的小朋友站在那儿。那一座座山峰,都十分友好,十分平等,谁也不孤峰突起,好像谁也不愿脱离集体,谁也不盛气凌人似的。远望佘山的绿,郁郁葱葱。整座山就好像是一座用墨绿翡翠雕成的屏风。

我们的车子开到佘山脚下,从山脚往上望,那一座座山峰好像蹿高了,几乎碰着白云了。天空是一片蔚蓝,佘山是一片墨绿,这景色实在太美了。一阵风吹来,佘山上的绿树卷起一阵阵绿浪。近看佘山的绿,那万树枝头,新芽嫩叶,给墨绿的海洋渲染上淡淡的嫩绿。山脚下黄尘飞扬,可山顶空气还是那么明净,到处是一尘不染的迷人的绿。

我们在浓密的绿树丛中向上攀登,好像在绿色的海洋中游泳,当我们登上佘山的顶峰时,自己仿佛站在一朵巨大无比的绿色浪尖上。我们向四周眺望,那平日毫不在意的田野却变得那么神奇而有趣。一块块几何图形,有深绿的,也有浅绿的,有深黄的,也有淡黄的,它们一块紧挨着一块,编织成一块巨大的地毯,从山脚下一直铺向远方。远处公路上奔驰的汽车,望过去就像玩具小汽车似的。站在佘山顶上往下望,似乎一切都变小了,只有那佘山的绿,是无边无际的,从山脚到山顶,似乎从它周围的空气里也能闻到绿的清香。

佘山天文台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台。它在佘山顶上,好像是嵌在绿色浪尖上的一颗明珠。这儿有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银河以外的星星。正当我们在天文台参观快结束时,老天突然变了脸,一片乌云压下来,竟下起霏霏细雨,老师催促我们快步下山。在下山时,我又注意到了佘山雨中的绿。那密密的细雨,好像给佘山洗了个澡,漫山遍野的树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这时佘山的绿,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是迷人的绿,醉人的绿……

美丽的佘山啊,谁都想多看您一眼,谁也不愿意离开您。可是无情的汽车把我们拉走了。真是去时心切切,归来意绵绵。我从车窗伸手向佘山告别。

阅读训练

1.给短文补上合适的题目。

2.用“ ”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3.作者描写佘山美景时为什么还要写天文台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