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电商(精选5篇)

  • 美妆电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鲨认为,除了昆明恐怖袭击、聚美/京东上市、两会等客观因素,其实用户心理及行业特性才是造成化妆品电商大战萧条冷清的主要原因。 用户对价格没有麻木,电商价格受限于渠道架构 电商大战,当然是价格战。事实也如此,三家电商将价格作为主要卖点之一。例…

今年的化妆品电商大战主要在乐蜂、聚美和京东三家之间展开,苏宁易购、一号店、天猫等是打酱油。乐蜂继续推出桃花节促销,聚美则继续其“XX周年”的把戏。最大的变化是京东这个综合电商巨鳄的加入,京东将其以往的“春雷行动”改头换面为“蝴蝶节”,主要聚焦化妆品促销。据其高级副总裁徐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广告投入堪比618和双十一”,可见京东希望借助化妆品大促拉动其女性用户销售的野心。

然而,相比去年聚美和乐蜂大打出手,引发行业和社会关注不同,今年的化妆品电商大战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不仅在行业没有掀起多少波澜,在社会层面更是几乎没有涟漪。三家电商对于销售业绩也是沉默应对,记得去年此时,乐峰宣布首日销售过亿,聚美立刻回击说单日销售超5亿,“如果物流能撑住,销售能过10亿……”

一鲨认为,除了昆明恐怖袭击、聚美/京东上市、两会等客观因素,其实用户心理及行业特性才是造成化妆品电商大战萧条冷清的主要原因。

用户对价格没有麻木,电商价格受限于渠道架构

电商大战,当然是价格战。事实也如此,三家电商将价格作为主要卖点之一。例如乐蜂推出化妆品满200元减200元,并打出“零利润”的字样;聚美则是“零元购”、1-4折等;京东是满200送120券,后来还升格力度送600减380券等。

有人评论说,用户已经麻木了,对价格战不敏感了,什么一折、五折、送券、满减,听上去没什么感觉了。一鲨觉得,这是个伪命题,用户从来都不会对价格麻木的,根本原因还是价格没有降到让用户心动的地步。

化妆品的价格没有下降空间吗?当然不是,化妆品是公认的最有暴利的产品之一,那为什么无法下降呢,本质上还是与化妆品的渠道结构有关。化妆品厂商已经建立起完备的线下分销渠道,尤其是一线的大牌基本上还是和电商绝缘,他们对电商低价扰乱其渠道体系深恶痛绝。因此,一旦电商大降价,将会受到供应商的线下渠道的投诉和反抗,从而引发群起抵制,这是电商无法打起真正的价格战的原因。

真品的宣传反而毁坏了化妆品电商的声誉

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次电商化妆品大促,三家电商不约而同的大打“真品”牌,例如乐峰举办会提出100%无水货、真品的承诺,聚美也是用其建立的真品联盟宣传其产品是真货,京东的广告用“骗女生后果很严重,不光低价、真才靠谱”来宣传其卖的是真货。

三家电商的初衷很简单,也很一致,那就是宣传自己卖的化妆品是真货,而讽刺别家卖的是假货、水货。虽然今年三家电商没有争锋相对的直接攻击,但广告或者公关宣传的意图不言自明。

一鲨认为,这种宣传再一次损坏了化妆品网购的名声,使得去年乐蜂、聚美大战造成的网购化妆品不可靠的境地雪上加霜。你想你说我的是真货,用别人的后果很严重;你说我的是100%无水货、假货,别人的肯定不是100%真货啦。在用户看来,为什么电商们这么强化真品,肯定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肯定是因为心虚所以才要反复强调。

美妆电商范文第2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网购是一种信任经济,这也是阿里巴巴通过支付宝解决买家和卖家间信任关系之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化妆品本身的属性,人们对于电商化妆品假货的痛心疾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信任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售假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本身,同时还有整个化妆品电商行业。那么,整个行业和消费者的信任关系究竟该如何维系,化妆品电商繁荣的背后还有哪些涌动的暗流?

网售假化妆品何时了?

早在2007年,欧莱雅在法国、德国等国将eBay告上法庭,指控eBay的网站上存在销售假冒伪劣香水、化妆品的行为,侵害了其商标权,并指控eBay没有积极发挥监管作用,导致用户在平台上贩卖假货。

直到2014年初,欧莱雅集团和电商巨头eBay长达六年的诉讼案才宣告和解,双方声明将长期合作打假。在国内,假冒的欧莱雅旗下产品也在一些C2C甚至是B2C的网络平台中遇到。

巴黎欧莱雅的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

2013年3月份,被唯品会收购前的乐蜂网陷入售假风波,在自我澄清展示品牌授权书时被指诚意不足,仅展示部分国内品牌授权书。

2014年3月中旬,央视曝光两家知名电商平台化妆品售假。

2014年7月,化妆品电商聚美优品因存在售假问题被曝光而股价连跌。

2014年10月底,假冒化妆品公超标,北京同仁堂躺枪,并紧急召开新闻会澄清。

“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假冒伪劣产品。”欧莱雅中国首席市场官AsmitaDubey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包括聚美优品在内的化妆品类垂直电商一直在努力自证,净化行业环境。2013年3月,聚美优品联合巴黎欧莱雅、资生堂等首批40多家全球知名品牌、渠道商代表,共同签署《中国化妆品电商真品联盟自律倡议书》。该联盟在2014年2月底过《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报告》,指出2013年假冒美妆投诉居高不下,2成假货泛滥市场,围困中国美妆电商发展。

网售化妆品假货泛滥的事实也得到了多位化妆品电商从业者的佐证。

终于,2014年11月10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对化妆品原料管理、生产经营、广告宣传、网络销售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指出,违法生产、经营化妆品将被最高处以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第三方网络平台监管不力将担责。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或将对化妆品电商销售“非授权”产品,大打价格战的做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行业监管政策破土的同时,多家化妆品企业也在与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进行产品打假方面的合作。但当我们在回首反思化妆品电商的坎坷之路时,除了对于售假的痛心疾首无可奈何之外,感触更为直接的一点则是化妆品企业、商以及电商之间的利益纠结。厂商出于品牌定位,出于保护商/经销商利益的角度,对于销售渠道和产品价格的控制显得有些谨小慎微。这一点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的过程中,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手表、奢侈品、酒业,无不如此。旧事物和新事物,旧思想和新思想,角力还继续。

化妆品电商的出路在哪儿?

专注女性美容化妆的移动交流社区――美啦(原名美啦美妆),前身是一家位于深圳的化妆品电商“美肤汇”,在2013年年中开启了转型之路,现已获得AB两轮亿元级融资,成为化妆品电商转型的成功案例。

电商网站转型美妆移动应用,美啦并不是唯一一个。自2014年8月1日起,知名线上品牌PBA宣布关闭PBA官网的产品订购服务,将重心转移至手机客户端“PBA女人帮”。号称“打死也不做电商”的美妆心得则是饶了一个圈,从早期的化妆品垂直社区唯伊网,到社会化购物社区贝壳网,最终又返回到美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社区。

构建美妆社区,会不会成为化妆品电商转型的下一个趋势?

以美啦为例,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美妆、美发、美甲、美搭等领域于一体的“内容+社区+商业模式”的应用,目前主要通过品牌露出和向淘宝、天猫、京东、聚美优品等购物网站导流获取利益。

美啦的社区化运营始于2013年7月份,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专注于经营单一的美妆场景。2014年5月份,美啦开始尝试拓宽场景,并在6月份上线美甲、美发频道,8月份上线穿衣搭配频道。据美啦联合创始人周瑞金介绍,到目前为止,美啦App的下载量达5000万,日活跃用户数100余万。

周瑞金表示,美啦是一个美丽的入口,一站式为女性量身定制美丽解决方案。而内容积累可以说是这个美丽入口的第一步,美啦的内容生产机制可以概括为“明星+达人+资深用户”的模式,并对PGC和UGC内容进行单独展示。对于明星团队生产的视频教程内容美啦是拥有排它性版权的,其中不乏台湾牛尔、家弘、柳燕这样的美容专家,同时针对移动端内容消费碎片化的习惯,美啦将视频长度控制在1至3分钟,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微视频。大量的UGC 内容则沉淀了美啦里面关于化妆品信用的一环,有点类似“餐饮店的大众点评”,美啦里面用户对化妆品对点评,也是让用户产生信任的重要砝码。

在当前的化妆品电商和化妆品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美妆社区扮演着消费者和电商(也包括化妆品企业)中间人的角色,在为爱美之人搭建经验分享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让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多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这也是美啦的“品牌俱乐部”的初衷。

当你走进化妆品店,店员往往会在了解你的需求之后,拿出试用产品,抹在你的手上,让你体验一番。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体验方式。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亲身体验显然不太可能,让用过产品的消费者来发声则更实际,也更值得信赖。

美妆电商范文第3篇

再过1个月,陈欧将迎来他而立之年。这位微博上拥有一百多万粉丝的“高富帅”给自己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聚美优品线下旗舰店在全国范围内的盛大启动。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北京地铁站里到处都是聚美优品线下旗舰店开业的广告:“对不起,我知道,你在等。”

高调推出线下旗舰店,似乎与聚美优品的线上扩张战略背道而驰。事实上,这是陈欧在营销创新上的又一次尝试。

此前每一步成长,聚美优品都力求在购物体验和传媒上与对手拉开差距,坚持走差异化路线,跳出价格战的泥沼,让用户能真正享受到品牌的价值与魅力。“此次线下旗舰店的尝试,更多考虑的是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弥补用户网购体验不足,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陈欧认为,“在网购化妆品良莠难辨假货横行的现状下,线下店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

陈欧此策一出,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必将进一步强化其正品美妆第一站的口碑。截至目前,聚美优品的线上月销售额已突破3亿元。这一业绩,陈欧只用了3年。

从团购开始

聚美优品的出现还要得益于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对陈欧的点拨,那是2010年2月。

抱着扩展人脉、便于融资的想法,陈欧申请了亚杰商会的摇篮计划,在那里他结识了雷军。雷军给出的三点建议让陈欧受益匪浅:要做一个市场足够大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早期要低成本、高速扩张。陈欧认为,团购符合这三点,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消费者预付款,货款30天以后再打给商家,现金流非常好。投石问路,他尝试了化妆品团购业务,于2010年3月成立了团美网。

“刚开始觉得几个大老爷们儿卖化妆品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一想,如果我们不好意思,别人也不好意思,这就是机会。”陈欧后来发现做化妆品团购的全是男人。但他走得更远:在“凡客体”盛行的年代,公司的广告代言人就是陈欧,“我是聚美优品陈欧,我为自己代言”,一夜之间让用户记住了这个英俊的创始人。

跟团购市场上踌躇满志的创业者不同,刚开始陈欧心里没底,不确定团购这个模式在美妆领域能否行得通,比如那些单价很高的化妆品是不是真的能卖出去。

第一次尝试,陈欧选择了倩碧的黄油,直接从专柜买货,五折出售。那一单他赔了很多钱,但好消息是知道单价很高的商品也是可以团购出去的。“消费者有这个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阻挡他们购买的顾虑因素都消除。”陈欧说。

一个多月的试运营后,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追加了200万的投资,陈欧开始全力以赴。与大多数化妆品B2C模式不同,聚美优品主要卖最畅销的那20%化妆品。像护肤用品、全身护理、品牌季、香水等领域。

化妆品的特点是毛利高、货源杂、高仿假货多。创业不久的公司很难跟大品牌直接建立合作,只能先通过等渠道扫货。但陈欧非常明白要想让公司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定要能给消费者100%的正品保证。“所有从聚美优品购买的商品,自收货之日起,30天内可无任何条件退回货物并获得全额退款—即使您已开封甚至已使用!”这是化妆品行业前所未有的最高售后标准,直到现在也没有第二家公司跟进。

从最初每天销售额不足100元到销售总额过亿,聚美优品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也引来了风投的注意。2011年3月,聚美优品获得红杉资本的650万美元A轮融资。

第二步做电商平台

随着团购网站集体烧钱、比拼开通城市数量,陈欧对野蛮无序的竞争环境感到悲观,觉得团购网站作为一个中介,并不提供核心价值,采购、发货和服务都是别人在做。“国内商业环境比较差,竞争者太多,我觉得做一个只有广告价值的中介平台风险太大了,我希望有一天,团购不在了,我们作为一个电商平台也能活得不错。”

2010年9月,陈欧将团美网改名为“聚美优品”。在他看来团购的概念已经不能描述公司的业务模式了。事实上,聚美优品的商业模式很早就与传统团购公司不一样了。聚美优品不只是消费者和供货方中间的中介,他们自己就是供应链里重要的一个环节。聚美优品上线的商品,都是先买下一批货,验货后存进自己的库房,发货时还有印着聚美优品Logo的统一包装。聚美优品逐渐脱离团购,向化妆品电商靠拢。

陈欧发现与传统的化妆品B2C网站相比,他们的特点是小而精的轻公司,团购限时特卖的方式,让他们有更强的单款销售能力。一个消费者去化妆品B2C通常是有目的的搜索一款商品,而来聚美的用户通常会看完他们限时推荐的每一款产品。

聚美优品曾做过一次用户调查,他们的核心用户集中在20至25岁之间。这部分用户很多刚刚进入美妆护肤领域,不是那么精确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需要推荐来决定购买。

聚美优品每日推出的产品由10件左右增长到100件,每天2至3万单成交量俨然一个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而那些由团购习惯培养起来的用户可能会按照习惯逐个看完这100件推送产品。

“团购是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有商业模式不等于就有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好的服务才是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提供正品保证、无条件退货、自建仓储和客服中心。”

通吃战略

2013年,聚美优品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设线下旗舰店,并获得了一系列中等价格定位的品牌支持,诸如巴黎欧莱雅、玉兰油、资生堂、丝塔芙、谜尚、梦妆等国内外品牌入驻,聚美优品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

“为什么不同?电商营销要开始思考从品牌推广上找红利,要用创意触摸客户的内心。简单粗暴的打折和ROI,仅适合促销。”陈欧坦言,“在平台电商尤其是天猫系日益强大的态势下,垂直电商要获得新的发展,必须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2012年注定是中国电商界及渠道界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此起彼伏的价格战让网购走上的顶点,这一年,国内的B2C先驱当当入驻天猫,这一年,国美和苏宁开始大力发展线上业务,这一年,传统卖场深度触电,而电商圈之间上演了电商平台和垂直电商深度整合相互渗透的春秋大戏。京东商城第六轮庞大的融资却让人看到了繁华背后的压力,而天猫双12不再光鲜的数据,又似乎在表明除了价格战和融资烧钱,很难有什么方式可以吸引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目光。

美妆电商范文第4篇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份,乐蜂网就已举办“桃花节”促销活动,当时正值聚美优品3周年庆,双方均展开大促。此回赶上乐蜂网5周年庆,聚美优品自然有了开打价格战的理由,双方在价格战上交手并非第一次。

乐蜂网和聚美优品作为国内两家几乎并驾齐驱的美妆类垂直电商,其背后均由红杉资本投资,这似乎导致二者在竞争上呈现出既不和谐又和谐的局面。不和谐方面在于双方宣传造势的针锋相对、对供应商方面的步步紧逼、价格战上面的促销攀比等等;和谐方面在于无论双方如何竞争,都不会一家独大,而是呈现共赢的局面。个中好处不仅是对两家电商企业本身而言的,对消费者和投资方更是如此。

竞争结果:你好我也好

赔本的生意谁都不做,电商平台亦是如此。据业内人士分析,乐蜂和聚美优品这两家美妆电商以往开打的价格战,营收都已破亿,总体盈利抛去前期成本,最后基本都能获得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纯利润,当然这也是基于美妆商品本身普遍的高额利润而言的。而美妆电商促销方法主要以买赠、让利和超低价贴补为主,企业会分析可控范围内的让利和贴补程度,并不会影响整体盈利。同时,乐蜂网和聚美优品开打价格战更高的目标是获取更多用户,让老用户二次购买,让新用户首次注册购买,促进网站流量和用户量的提升。以3月份的乐蜂网“桃花节”为例,乐蜂网从2月份就开始做推广,广告一直持续到3月底,整个活动具有很好的延续性,最后乐峰网获得的并不仅仅是大促销那一天的销售额,而是整个2、3、4月的销售额以及这期间获得的用户群,这样的促销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

乐蜂和聚美优品捆绑在一起开打价格战,这也并非偶然。一方面前面已经提到,红杉资本是两家垂直电商共同的投资行,这背后的博弈明显意味深长,一家独大是投资方不愿看到的,两家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这促进了双方的良性竞争;另一方面,虽然乐峰和聚美优品属于大型垂直电商,但与综合型大型电商如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选择与大型综合电商错峰开展大促销是必然的选择。同时,选择初春、夏末这样的时间节点进行促销,企业本身也考虑到了美妆消费者的季节性购买习惯,美妆电商在自己独特的促销节点共同开打价格战就成了必然。

展望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通常来讲,化妆品的制造成本较低,传统营销推广、渠道、增值税等等的成本则非常高,网销逐渐成为了化妆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在利润率足够高的情况下,乐峰和聚美优品这样的网销平台对供应商和消费者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那么,乐峰和聚美优品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呢?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卓赛君认为,“美妆类垂直电商中,乐峰和聚美优品算是比较滋润的。从供应链关系来说,天猫、淘宝、京东这样的大型综合电商的供货来源非常复杂,品类相当多,化妆品方面只是其经营的小部分,像乐峰和聚美优品这样的美妆垂直电商则更能形成规模性效应。3C品类垂直电商之所以难做,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商品利润较少;美妆类垂直电商之所以能活下来,在于其市场相对稳定,用户活跃度相对较高,同时商品拥有高额利润,这给了乐峰和聚美优品巨大的发展空间。”

就将来发展而言,乐峰和聚美优品都会寻求新的突破而不单单只做美妆。固守单一品类虽然可以获得短期稳定的效益,但就长远来讲,品类扩张意味着营收来源更多,企业规模更大,对市场发挥的影响力更强,如果涉及到上市,单一品类和综合品类所得到的估价也不同。“美妆电商的品类扩张也不会是盲目扩张,而是寻找和自己固有品类相关的地方去切入。这主要是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在主导,比如消费者习惯在淘宝上面购买服装日化,在京东商城购买3C产品,在当当网上购买图书等等。美妆垂直电商的品类扩张更要有延展性,以女性用户为主增加一些时尚产品,而不是突然卖起3C产品,那样销量也不会形成一定规模。”卓赛君分析道。

把握当下:消费者为王

大环境给了乐峰和聚美优品很大的施展空间,目前二者发展的有何差别呢?易观3月份的深度访问数据显示,聚美优品人均月度访问次数为3.1次,乐蜂网为3.6次,乐蜂网用户访问深度较高。另外,在人均页面浏览量、人均日访问次数和页面数等数据指标上,乐蜂网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与乐蜂网在产品方面的优势以及明星达人经济相关,乐蜂网拥有强大的明星达人资源,明星达人一方面帮助乐峰提升了品牌价值,另一方面提高了乐峰网的用户粘度。

面对压力,聚美也不甘示弱,聚美优品内部人员透露,近来聚美优品一直努力推动整合营销,前期通过微电影、电视广告、新媒体、亿玛等各个渠道全方位预热,通过异业合作送大奖,微博联合各企业大号互动抽奖等活动吸引互联网用户关注。同时联合商家集体亮相证言,提升信任度和公信力,陈欧作为聚美精神领袖人物,更在重要节点劲爆出场并重要消息,以最大的限度吸引观众眼球。

美妆电商范文第5篇

电视购物一般是指消费者通过电视以及互联网、商品目录等相关媒体了解商品信息,使用电话、网络订货,由专业物流公司配送商品的无店铺商品销售模式。由于没有中间商,电视购物能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更为实惠的商品。

以开播电视购物频道为主的现代电视购物(也叫做家庭购物)有别于传统的电视直销,它是一种新兴的商品销售方式,是一种全新的零售销售渠道和平台。按照电视购物的过程,主要可将其分为四大环节,即选择产品、节目制作、呼叫中心、物流配送。现代电视购物以“教买不叫卖”的方式做节目,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寓购于教,播出方式采用现场直播和录播的两种方式。

以电视台作为运营主体的购物频道,是产品销售的一个平台,是一个无店铺的“空中超市”。所卖商品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如数码产品、化妆品、家居用品等等。由于商品品种多、大众化贴近生活、厂家直销价格优惠、信誉好品质有保证,因此,电视购物频道一开播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两年来电视购物频道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购物频道自诞生起,就将化妆品等产品作为主要商品来推广,现代电视购物已经成为了化妆品销售的新途径。

在家购物,渐成时尚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家庭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琐碎的生活、繁忙的工作、拥挤的交通经常让购物变得不那么乐趣盎然。但是也许大家都已经注意到,家庭购物正在悄然改变着这样的无奈。

世界一流的市场研究公司TNS公司开展的一项针对电视家庭购物的消费者调研显示,在电视家庭购物的所有品牌中,上海消费者对东方CJ家庭电视购物的品牌认知度是最高的,特别是25~34岁的年轻女性消费者。在电视购物频道开播较早的台湾地区,消费者可能不会花三、四十元台币在超市购买便宜的洗发水,他们宁愿花200元台币通过电视来购物。尽管产品的价格要高出几倍,但产品的质量安全打消了客户的疑虑,在质量可靠、市场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台湾消费者更喜欢电视购物。

而在电视购物较为成熟的韩国,消费者通过购物频道来购买化妆品已成为消费习惯和时尚。

据悉,韩国中年演员金英爱运行的黄土化妆品企业真土园所推出的黄土美容香皂在TV购物电视中,不到2个小时就赚了17亿韩元。

6月22日韩国CJ电视购物中真土园推出的化妆品产品赚了9亿韩元,之后29日,在GSTV购物电视中,通过2个小时的专题节目,一下子卖了2万6500份,收益达到了17亿韩元。这样在两周的节目当中一共赚了26亿韩元。

29日播出的购物节目中,一开始就有许多观众要预定黄土化妆品,电话被打爆了,之后打电话的顾客越来越多,以至于在中途只好中断定单。

由于便利性和质量有保障,在家购物会越来越成为未来消费者选择的消费方式,电视购物也将会成为化妆品销售的新通路。

品种繁多,价格便宜

电视购物节目主要是以家庭主妇为对象播放的。通过电视销售形式推销的商品五花八门。从内衣到皮鞋、从玩具到家具、从美容品到数码家电,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它本着“不求卖得多,东西一定好”的原则,消费目标群体锁定25-45岁的白领女性,这就为化妆品的销售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内电视购物中的商品将达到3000种。除了化妆品和家庭生活用品外,从房子、汽车,到旅游券,都有可能在电视上出现。通常电视购物节目中所提供的商品都比市场销售的要便宜,因为它无需专门的店铺和固定的销售人员,较少的成本自然能够提供较为低廉的价格。

由于化妆品适合通过电视购物来销售,目前国内开播的电视购物频道都开设了美容化妆品栏目,化妆品的品种数量也都维持在几十个至上百个不等,价格通常比传统渠道要便宜,销售情况通过电视购物直播也较为理想。在通过电视购物购买的商品中,比例最大的是化妆品,占30%,其次是日用品、健身器材、电子产品、食品、首饰类。)

介绍详细,功能形象

电视购物,其实就是个大卖场,电视可以称得上是个货架,电视购物通过电视商品信息,利用电话联系送货上门,免费电话是沟通购买者和商家的桥梁,具有独特的营销风格。每次播出主持人都会邀请产品的厂家代表一同做节目,每种商品都从各个角度向消费者做详细介绍,其中还穿插现场模特的即兴表演,整个节目让人眼睛一亮。如果观众因故没有收看到,还可在网站上搜索节目,进行在线收看,而且还有免费电话接受产品咨询。在传统的化妆品终端柜台,促销员不可能对每位顾客都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演示解说,而电视购物节目却可以做到。如今,品种少、价格高的“电视直销”已经成为历史,家庭电视购物开始引导的是价廉物美、品种齐全、操作便捷的购物新概念。

服务周到,方便省心

现在因种种原因外出购物有困难的消费者常通过电视购物来解决自己的购物需要。电视购物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社会上有一类消费层次的公众,他们在选购商品时,不太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逛商场,因此“电视推介,电话订货,店员送货”是这种运作模式得到了这部分人的欢迎。消费者只要一个电话,就有人将你所订购的产品送货上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电视购物缩短了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产品成本更低,利润空间更大,这种模式也很受商家的喜欢。

年轻的白领消费者对于电视销售这种形式大体上持认同态度,认为它节约时间,价格也可以接受,特别是通过电视上的讲解、演示将商品的功能、特征解释得清清楚楚,使消费者愿意通过电视销售去购买一些“去商店可能只是看看就放过去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