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标准(精选5篇)

  • 建筑节能标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国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节能工作极为重视,不但起步时间早,绿色建筑及节能标准体系健全,而且还通过不断的修改、修订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水平,总之,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已经逐步跨过了主动式绿色建筑节能的阶段…

建筑节能标准(精选5篇)

建筑节能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国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节能工作极为重视,不但起步时间早,绿色建筑及节能标准体系健全,而且还通过不断的修改、修订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水平,总之,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已经逐步跨过了主动式绿色建筑节能的阶段,正在陆续进入被动式绿色建筑节能的崭新阶段。

1973年能源危机后仅一年,法国就出台了本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将新建建筑的节能目标设定为25%,这一量化做法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各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制定中的统一模式,我国目前也沿用了这种模式。1982年,法国绿色建筑节能目标提高到50%,并开始对公共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出了明确的节能标准。1989年,法国再次提高了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将节能目标规定为75%,在绿色建筑节能领域法国已远远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到目前为止,法国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和建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围护结构采用了结构墙体与保温材料合一的先进工艺,采暖设备的热效率也达到80%以上,绿色建筑节能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得法国的建筑能耗在国内总能耗的比重降低到了约25%。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绿色建筑节能领域的立法工作, 2009年,德国国会通过了第三版《建筑保温法规》,即EnEv2009,进一步提高了绿色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在原有的能耗基础上再降低30%,该法规的核心思想是,在控制单项建筑围护结构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的同时,强化对建筑物屋顶能耗的控制,并实现严格有效的总体能耗控制。该法规规定的强制性要求有:试行建筑能耗定量化及建筑能耗证书系统。新建住宅必须提供采暖所需能耗量和住宅能耗核心值。

2国内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绿色建筑节能的研究和实施工作。1986年,我国了第一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86,开启了绿色建筑的启蒙时代。2005年,《公共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工作在设计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实施,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制度建设开始逐完善,各项支撑措施体系完善建立,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随着标准建设的深入进行而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经历了两次修订,每次修订都伴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跨越式提高。1986年标准规定我国的建筑节能目标是30%, 1995年标准则规定2000年建筑节能目标为50%。即要求新建建筑必须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的基础上节能50%,其中建筑节能30%,采暖系统节能20%,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控制在20.5W/m2

以下,该标准同时对护传热构件的气密性、热桥和地面以下墙体的保温性能都做了要求。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根据1993牟建设部正式颁布的《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1993》,我国气候区划分为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对热工分区的设计要求做出了规定,并对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标准进行了细化;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是对国家民用建筑设计标准的

最低限度的热工要求。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该标准先后颁布了两个颁布,即2001版及2010版。2001版标准指出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 ,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达到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标准的情况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相比,采暖空调能耗节约标准为50%。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该标准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针对公共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是在总结多年来民用建筑建筑节能标准应用的经验基础上,吸取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最新研究成果,针对能耗大户公共建筑量身定做的设计标准,在指导我国公共建筑节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标准根据我国公共建筑能耗明显大于普通建筑的现状,制定了合理的节能目标和公建筑节能设计参数,较好的在为绿色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设计人员提供了方便的计算和审核依据。该标准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引入了两种计算模型,即"规定性指标方法"和"性能性方法",分别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软件计算与人为认定之间的矛盾,也消除了建筑设计中采用单一计算方法所带来的呆板、枯燥的建筑类型。该标准首次提出了制冷机组的"规定性指标方法",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和制冷机组的能效限值基础上,这样的规定使我国制冷市场中的先进设备有了用武之地,对制冷事业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标志着我国政府主导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全面展开。2008年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先后组织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标准体系进一步趋于完善。

(6)《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及改造、建筑用能技术做了统一的规定。

(7)《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008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

3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对比

3.1管理体制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是一种以市场力量推动为主、政府为辅的二元制经济,具有极强的社会公益性,政府在推动和引导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负责建筑节能的政府机构,并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管理机构,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不断强化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力量则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这样的管理体制既能实现政府的管理和引导职能,也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和社会资金的作用,将政府部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专心的为市场提供支持。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节能管理体制,主要还是政府主导,市场力量极为微弱。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府承担的责任更大,而效果却相距甚远。

3.2节能标准体系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相对完善,与法规、政策能过互为支撑,互相配套,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发达国家在制定标准时,相互间的协调非常好,每一个标准前都要充分征求关联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虽然反复时间相对较长,但是制定的标准相对科学,执行中阻力极小。而我国的标准体系往往与法律脱节,在工作中的法律依据往往缺失。

目前国内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仅有《建筑法》和《节约能源法》中的只言片语,没有专门针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法律。而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标准,主要还是集中在设计阶段,对运行阶段、能效标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标准还很欠缺,绿色建筑内的这些指标在实施中往往遭遇标准不明的困境。

3.3建筑节能标准的管理差异

美国的建筑节能法规推行新建建筑节能的市场准入制度,从设计之初就设立了准入门槛,直到施工、运行都有严格的法规来约束,节能管理做到了全程严格执行。新建建筑必须先后通过设计方案的节.能审核、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节能法规和节能方案实施、竣工验收时必须通过能源审计。这一系列的程序确保了新建建筑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然也有相应的审核制度,但在执行中力度偏弱,各方的意识不强,在竣工验收阶段仅依靠过程验收文件来验证建筑的节能性能,增加了作假的几率,不利于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田斌守.绿色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节能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字:建筑节能 标准 

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由于片面的强调降低基本建设的造价和减轻结构自重,导致一再削弱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水平,采暖和空调能耗大 ,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差。现我国建筑用能已接近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

建筑在我国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本身能耗不大,所以国家还未对工业建筑作节能方面的要求。民用建筑又分为两大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各专家编写规范之前的社会调查阶段中由电业总局与燃气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就目前

热系数,单位是w/m .k。λ为此公式求值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也是每种材料的固有的属性。她的名词解释为:1m厚的物体,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k 。通常把导热系数λ小于0.3 w/m .k并能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叫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是绝热材料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热物理指标。例如:普通混凝土λ=1.74w/m .k,钢筋混凝土λ=1.51w/m .k,多孔砖λ=0.58w/m .k,聚乙烯泡沫塑料λ=0.047w/m .k,聚氨酯硬泡沫塑料λ=0.0216w/m .k,(这种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建筑绝热工程中最普遍使用的材料),而铸铁λ=49.9w/m .k。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卡特比勒办公楼的外墙部分设计采用聚异氰脲酸酯(pir),这种更新型的材料λ=0.020w/m .k,属绝热材料。这便是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的求解过程。

778论文在线  / 下面结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各部分围护结的隔热要求构逐一探讨:

1.屋面:k≤0.70w/m2.k

我们的习惯做法一般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例如:12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泡沫混凝土找坡层最薄30厚+40厚的λ=0.03w/m .k挤塑板(xps)+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达到k≤0.60w/m2.k。须注意关键的保温层一般应选用40厚挤塑板,若选用聚苯板,厚度应增加至60。

2.外墙:k≤1.0w/m2.k

不作外墙保温的习惯做法是绝对达不到这个新规范要求的。例如:20厚水泥砂浆+240厚多孔砖+20厚水泥砂浆的无外墙外保温的传统构造传热系数k=1.66w/m2.k,即便在前段时间简易的外墙保温做法-保温砂浆,也达不到规范的新要求。经计算得知:在墙体与外墙砂浆之间增加20厚的λ=0.03w/m .k挤塑板,这样的构造使得外墙整体的传热系数k=0.86w/m2.k 1.0w/m2.k。这叫做外墙外保温技术,是业界内公认的一种效果很好的做法。他的优点是技术成熟,产品寿命较长,也可使外墙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但他的缺点是在高层建筑中有安全隐患,外墙面砖的做法受到限制。外墙内保温的做法不能很好的解决建筑热桥的问题,同时房间内部使用和改造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现在工程上已很少用这种做法了。还有一种做法叫做中间保温,做两层墙,中间夹保温材料,这种做法效果好,是建筑保温的发展趋势,国外的工程中这种做法早已普及,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一造价高,二构造做法与现行的做法差别太大,影响面广,难以一时普及。

3.外窗部分

建筑节能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能、江水源热泵、VAV系统、排风热回收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节约能源是国家战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所有的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而空调能耗又占据了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通过对空调节能措施的综合运用,实施优化运行策略,对实现大楼舒适、节能和高智能化水平运行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对一栋办公建筑的空调节能措施的实例分析,来探应对LEED标准的现代5A级办公楼的节能措施组合。

1 工程概况

项目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在项目的地块内布置有4幢商业办公建筑,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约为105000平方米,地下部分总建筑面积约为91208平方米。其中1号楼为34层的超高层办公楼,建筑总高度为180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64306平方米;

该项目设计于2012年上半年,设计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进行。本工程在设计时依照美国LEED评价体系中的金级要求开展。

1 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1.1节能要求

依照美国的LEED体系标准,本次暖通设计有如下节能评价要求:

表1

对于国家节能规范条款,一般暖通设计均可满足,但是LEED评价要求对暖通设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为应对此类评价体系,此次设计过程对表1中的内容进行了逐条分析应对。

1.2空调冷热源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项目具有地块广、建筑功能多样等特点,若冷源采用传统的风冷或者冷却塔冷却的制冷机组的话,室外设备势必会占用大量的面积,影响地块的利用。项目地块紧靠黄浦江,条件得天独厚,为天然的冷热源,故拟采用江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冷热源。

使用江水源热泵最大的问题是排水热污染,换热后的江水温度将升高5℃,经计算,即使在最不利情况下,排水的黄浦江段的温升为0.3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对水温的规定,人为造成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通过上面的分析,本工程对黄浦江的水温影响,完全满足规定的要求。

经过充分评估分析后,整个项目空调冷源采用江水冷却和冰蓄冷相结合的区域供冷方式。整个地块制冷主机选用4台1800冷吨和1台900冷吨的双工况冷水机组以及3台400冷吨的水源热泵机组。制热主机选用了12台1750kw的水源热泵机组。

对于主机设备的COP与IPLV值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市场上各主流生产厂商均比较容易达到。相应的,ASHRAE90.1-2007 中针对非标工况水冷式冷机提供了计算转化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冻水出水温度与不同单位冷量冷却水流量下,冷机效率的最低要求值。如果水冷式冷机无法提供ASHRAE标准测试工况下的COP 及IPLV,可以证明其设计工况/GB测试工况满足表2 中转化后的对应的最小COP 和IPLV 值。

表2

GB 测试工况依据GB/T 18430.1-2007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一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定义的名义制冷量(冷却水进出水温度:30/35℃,冷冻水进出水温度6/12℃;冷却水侧水流量0.215m3/ (h*kW) 。

1.3排风热回收

空调区域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若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空气热回收设备利用建筑物的排风与新风进行热交换,在夏季回收空调冷量、冬季回收热量。

本次设计的办公楼标准层的层高为4.5m,其中11层和21层为避难层(设备层)。如果在当层进行全热交换,则全热交换器及其风管会占用较大的吊顶空间,1号楼业主对办公区域层高高度较为敏感,故此方案不可行。若集中各层的新排风后再引到避难层(设备层)中进行全热交换,则在避难层中安装平时用空调风管也不尽合理,故此方案也不可行。办公层排风均为各层公共卫生间的排风,若直接采用全热交换会带来卫生问题。为了解决矛盾,实际采用了热回收效率相对较低,但是应用灵活方便的液体循环式空气热回收方式回收排风显热。回收的排风冷(热)量用以预冷(热)新风,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1号楼热回收分段进行,其中1到11层热交换设备设置在11层避难层(设备层),12到20层热交换设备设置在21层避难层(设备层),22层到34层的热交换设备设置于屋顶层。每层的卫生间设置离心风机箱,通过立管集中收集到设备层进入ERU(能量回收排风箱)。

图1液体循环式空气热回收原理图

能量回收排风机和新风机均比常规送排风机多出了液体盘管段,且液体循环泵也使系统的整体能耗增加,需要对热回收装置的性能系数COP进行整体考量。

以冬季为例, ERU(能量回收排风箱)将办公区域的排风集中回收,通过乙二醇溶液泵将热量传递给PAU(能量回收新风空调箱)的乙二醇盘管,对新风进行预热。选用25%的乙二醇C2H(OH)2溶液作为载冷剂,溶液的密度为1029.72(kg/m3), 溶液的比热容为3.73(kJ/kg ℃)。

1号楼1~11层总的排风量为53790 m3/h,总新风量为43040 m3/h,则系统的新排风比LX/LP=1.25。ERU(能量回收排风箱)和PAU(能量回收新风空调箱)的盘管阻力约为200Pa,故能量回收新排风机增加的能耗根据式N= K进行计算,增加的风机耗功率约为16.5Kw。

冬季新风进风参数:-1.2℃,房间空调设计温度为20℃,相对湿度40%。

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对热回收装置的显热效率的计算方法,

公式①:

ηt=0.5 (ηx+ηp)+Δη1+Δη2

ηt-热回收装置的显热效率

ηx-新风换热器的显热效率

ηp-排风换热器的显热效率

Δη1-新排风比修正

Δη2-新排风温度及含湿量修正

计算得全热交换效率ηt=0.62。

相应计算出1号楼1~11层总排风热回收量为184.3kw,即每1000 m3/h风量的室内排风可以回收到约4.28kw的热量。换算成冬季新风预热的话,可以将每1000m3/h的冬季室外新风提升12.7℃。

综合各换热设备生产厂家的实际经验,乙二醇溶液的进出盘管的温差设定为4℃,乙二醇溶液泵的流量可根据下式计算,

公式②:

L=

Q-乙二醇回收的热负荷(kw)

L-乙二醇溶液流量(m3/h)

乙二醇溶液循环泵的扬程H(m)可按《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提供的公式计算,

公式③:

H=[1.2 (ΔP1+ΔP2+ΔP3) K] 0.1

式中ΔP1=排风换热器(ERU)的压力降,一般为10~30kPa;

ΔP2=新风换热器(PAU)的压力降,一般为10~30kPa;

ΔP3=液体循环管路系统的压力降,kPa;

K—乙二醇水溶液管道压力降修正系数,设计时取1.55。

经过选型计算后确定,乙二醇溶液泵总的电机耗功率为8kw。

对热回收装置的COP值进行计算,回收总热量为184.3kw,由此增加的功耗为风机耗功率与溶液泵耗功率之和,即24.5kw。计算得热回收装置的COP为7.5,满足《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暖通空调 动力》4.3.1条的COP需大于5的要求,故在1号楼采用液体循环式热回收系统是可行的。夏季与过渡季运用此技术经济性无法满足要求,故排风做旁通排放。

1.4空调风系统

1号楼标准层办公空调面积约为1900m2,外侧为玻璃幕墙结构,内区暂为开敞式大办公区,常年为人员、照明及办公设备等散热的冷负荷。通过对1号楼用途及定位的分析,结合表1中第4条的节能要求,在满足高舒适度的前提下,还应兼顾空调风量可根据负荷变化作出适时调配,故标准层选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变风量末端设置为:外区,压力无关型并联型FPB(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并且带热水盘管。内区,压力无关型节流型BOX。风系统全年供冷,夏季时内、外区末端装置均送冷风;过渡季和冬季,外区的热负荷抵消了部分内区冷负荷,带加热器的末端装置减小冷风送风量,从而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作为变风量空调最重要的节能手段,空调箱为全年送冷风且风机需要变频调速。变风量空调系统具有控制灵活,风量可按需分配等特点,它可以根据空调内外区负荷的变化,自动改变送风量;随着系统送风量的减少,风机的输送能耗相应减少。LEED标准对空气品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标准层空调箱的过滤器为G4级加F7级的组合,经过计算,变风量空调箱风机全压需要1000Pa左右,为满足表1中第3条“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0.4W/(m3/h)”的限值,必须提高空调箱风机的效率,选型时风机的效率需>70%,这对于空调箱产品的选择也提出了较高的标准。

图2标准层空调风管平面图

表1中的第5条要求可调新风比, LEED顾问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要求并结合本次设计大楼的实际定位,提出办公室内的CO2浓度控制在1000ppm。设计时遵循按需控制新风量的原则,在办公区域和会议室设置CO2浓度传感器,并在标准层的每台空调箱的新风风管入口处安装CAV定风量阀。当室内CO2浓度超过标准值时,连锁CAV阀加大开度,反之则认为新风量已满足需要,连锁CAV阀减小开度,减少多余新风负荷带来的能耗。

1.5空调水系统

考虑到整个项目占地面积大,各栋建筑与中央机房的距离相差较大,且对管理的要求较高,空调及采暖水系统均采用二级泵变流量系统,空调水系统均采用4管制。一级泵设于地块中区的中央机房内,而二级泵在设置时采用变频控制的方式。在1号楼的空调回水总管上设置能量计从而实现对各用户进行计量。根据表1第5条的要求并参考LEED标准,空调冷冻水二级泵的能效比(ER)值应≤0.015,且效率须≥75%。

为了尽量利用河水冷却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将在江水板换后预留一组24小时冷却水管,以满足办公楼部分需24小时供冷区域(如计算机房及数据中心等)的特殊要求,实现免费冷却,达到节能的目的。

3 结语

空调系统的节能手段多样且复杂,在各环节都有相应的方式,从冷热源的比较选用到空调末端设备的选择,设计中可因地制宜,从舒适度、节能效果、成本权衡等方面入手,但求选择最符合目标建筑要求的节能措施的组合。本项目在设计初期就根据高要求的节能标准进行设计,虽然项目尚未投入实际运行,但是期待项目的初期投入能够尽快的收回,实际节能效果等定量数据留待运行实践阶段的检验。

参考文献: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叶大法、杨国荣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节能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检测;判定方法;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0 引言

建筑节能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材料、工艺、设备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它同建筑安全可靠性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与设计和施工有关,而且也和原材料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检测有关。

建筑节能检测是根据标准,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仪器设备,由节能专业技术人员对节能建筑中使用原材料、设备、设施和建筑物等进行热工性能及与之相关的参数进行的一系列检验活动,它是保证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1 建筑节能检测流程

1.1 建筑节能检测的前提条件

对建筑物进行现场节能检验时,应在下列有关技术文件准备齐全的基础上进行:

1)审图机构对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的审查文件;

2)工程竣工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3)由具有建筑节能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对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的外门(含阳台门)、户门、外窗及保温材料所作的性能复验报告(即门窗传热系数、外窗的气密性能等级、玻璃及外窗的遮阳系数、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比热容和强度等);

4)热源设备、循环水泵的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

5)热源设备、循环水泵、外门(含阳台门)、户门、外窗及保温材料等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

6)外墙墙体、屋面、热桥部位和采暖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

7)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报告。

1.2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

1.2.1 建筑能耗监测

建筑节能检测是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实测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由于建筑节能的最终效果是节约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因而评价建筑节能是否达标,首先要得到建筑物的耗能量指标。目前,得到建筑物耗能量指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分述如下:

1)直接法(在热源(冷源)处直接测取采暖耗煤量指标(耗电量指标),然后求出建筑物的耗热量(耗冷量)指标的方法称为热(冷)源法,又称为直接法。

2)间接法(在建筑物处,通过检测建筑物热工指标和计算获得建筑物的耗热量(耗冷量)指标,然后参阅当地气象数据、锅炉和管道的热效率,计算出所测建筑物的采暖耗煤量(耗电量)指标的方法称为建筑热工法,又称为间接法。

1.2.2 节能材料、产品测试

节能材料和产品主要包括保温材料、涂料和玻璃等,其性能测试方法可以参照产品的国家标准。

1.2.3 建筑构件检测

建筑节能构件产品主要包括门窗、幕墙和外墙保温系统。

1.2.4 节能装置与设备测试

为实施某项节能措施,或者为实现系统的功能,大多会在建筑物上安装建筑节能装置以及相关的设备。其中遮阳以及通风装置、风机盘管等需要单独进行测试。

2 节能检测标准

2.1 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

目前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主要采用JGJ132-2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以及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规范》,另外现阶段正在审批《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2.2 专业标准

对建筑工程中运用的能耗设备,对其检测时可以根据相应行业的专业标准,比如检测采暖锅炉效率时,可以依据锅炉行业的相关检测标准进行,而对门窗保温性进行检测时,可以依据建筑门窗行业的相关检测标准进行等。

2.3 地方标准

建筑节能检测在一些地区已经编制了相应的地方检测标准,比如在北京已经对民用建筑编制了节能检验标准等,上海市也已经编制了相应的住宅节能检测标准等。

3 建筑节能检测内容

3.1 建筑能耗的测试

建筑能耗的多少可以通过直接监测能源使用量而得到体现(监测可以局部的,也可以是全面的(为了分析建筑能耗的相关环节,建筑用能系统的能耗测试应该尽量做到分项计量,以使得得到的数据具有更大的价值。

3.2 节能研究开发或产品进入工程现场的验收检测

在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中,节能测试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测试包括产品的性能,节能技术的测试数据,研究的成果验证等等。

为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必须进行进场复检。

3.3 工程现场检验

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特别是新建建筑)进行节能分项验收或节能评估时必须进行建筑围护结构实体现场检验和暖通空调、照明配电等系统的系统节能性能现场检测。

建筑节能检测从检测场合来分有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两部分,主要是建筑结构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建筑构件的实验室检测,建筑构件建筑物、供热供冷系统的现场检测;从检测对象分有覆盖材料、建筑构件、建筑物实体三部分;从建筑物性质分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实验室检测部分由于有完善的检测标准、规程,设备固定,实际条件易于控制等有利条件,相对容易完成,(现场检测部分由于起步较晚,技术上的积累和经验较少,现场条件复杂不易控制,是当前建筑节能检测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4 检测合格判定

4.1 耗热量指标法

热耗指标法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热耗量对热耗做出判定。运用直接法对建筑物热耗量做出测量时,如果测得的结果满足建筑节能标准,则将该建筑物评定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反之,则认为其不满足建筑节能要求。运用间接法对建筑物热耗量进行检测计算时,充分利用了围护实测建筑物结构的传热系数以及建筑物房间的气密性,在建筑物室内与室外计算温差的标准规定条件下计算单位耗热量,如果计算结果满足节能设计标准,则将该建筑物评定为符合节能标准,反之,则认为其不符合节能标准。

4.2 节能材料和构件指标法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符合设计要求时,围护结构各构件的传热系数等指标达到设计标准,则该建筑为节能建筑(主要的部位有:屋顶、外墙、不采暖楼梯间、窗户(含阳台门上部)、阳台门下部门芯板、楼梯间外门、地板、地面、变形缝等。

5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逐渐开展,为了使建筑节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值得关注的是建筑节能的监测分析。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节能质量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保温材料、门窗等构件进行抽样复检,不合格的不允许使用;对竣工的居住建筑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予验收,从而确保居住建筑的节能质量和建筑节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田斌守.建筑节能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薛本俊.浅谈建筑节能性能现场检测的必要性及方法研究[J].江苏建筑,2010(5).

[3]王沣浩,姚建波.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5).

建筑节能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检测;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0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改革力度都在不断地加强,作为经济发展前言产业的建筑行业,其改革力度也非常大。由于在全社会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而在建筑耗能中比重最大的就是采暖能耗(居住区)。对此,建设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来约束采暖的能耗。通过制定这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1980年前后,我国就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具有适应每个气候的节能标准,同时各地针对建筑节能制定的检测标准也已经逐步完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节能检测关键因素的简要介绍,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节能检测的知识。

1节能检测标准

节能检测的标准对节能检测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节能的总体水平。就目前而言,节能检测的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等。

1.1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

国家节能检测的标准已经出来很长一段时间,目前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主要采用JGJ132-2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以及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规范》,另外现阶段正在审批《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1.2专业标准

节能检测的专业标准是检测标准中最重要的标准。对建筑工程中运用的能耗设备,对其检测时可以根据相应行业的专业标准,比如检测采暖锅炉效率时,可以依据锅炉行业的相关检测标准进行,而对门窗保温性进行检测时,可以依据建筑门窗行业的相关检测标准进行等。

1.3地方标准

为了适应各地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节能检测地方标准。建筑节能检测在一些地区已经编制了相应的地方检测标准,比如在北京已经对民用建筑编制了节能检验标准等,上海市也已经编制了相应的住宅节能检测标准等。

2节能检测内容

2.1测试建筑能耗

建筑能耗主要就是对建筑能源使用量的监测。其中监测既能够使对局部进行,也能够是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测。为了对能耗相关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应该对建筑用能系统分项进行能耗测试计量,这样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2验收检测节能技术的研究或产品运用

节能技术以及节能产品的运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水平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节能技术以及节能产品进行测试。这些节能测试既有对产品性能的检测,也包含测试节能技术数据以及验证研究成果等。为了严格遵守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节能材料以及节能设备进场时必须对其进行复检。

2.3检验工程现场

现场节能检测是建筑工程节能检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能分项验收新建建筑以及已有建筑时,必须对其进行实体现场检验,并同时现场检测暖通空调以及照明配电等设备的节能性能。根据检测场合,可以将建筑节能检测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其中实验室检测主要是针对建筑结构所用材料以及保温隔热所用的材料与建筑构件,现场检测主要是针对建筑构件以及供热供冷系统;依据检测对象可以将建筑节能检测分有三部分,分别为:建筑构件、覆盖材料以及建筑物实体;依据建筑物性质可以将建筑节能检测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由于实验室检测具有的检测标准以及检测规程比较完善,并且其有固定的设备,易于控制的实际条件等,这些有利条件使实验室检测较容易完成。而由于现场检测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较少,并且其在技术上也还有很多改进之处,此外现场检测多由于条件复杂不容较好的控制,这使得现场检测成为目前节能检测面临的重点却又是难点问题。

3节能检测流程

3.1节能检测的前提条件

现场节能检验建筑物时,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审图机构应该准备好节能检测的相关文件;设计工程竣工图纸以及工程相关的技术文件;由节能检测机构提供的相应性能复验报告,包括随机在施工现场抽取的外门、外窗以及保温材料等,这些复验报告包含门窗传热系数、玻璃或外窗的气密性以及遮阳的系数、保温材料具有的导热系数等等;对热源设备以及循环水泵性能的检测数据,以及相应的产品合格证;对提供热源设备以及循环水泵、包含阳台门在内的外门、保温材料以及外窗等的生产厂家的相关认证,主要是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证书;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外墙墙体、屋面、采暖管道以及热桥部位的保温工作;对一些隐蔽工程中间验收的质量报告。

3.2节能检测方法

3.2.1检测建筑能耗

建筑耗能检测是节能检测的基础。建筑节能检测作为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关键部分,其主要就是想通过实测明确建筑物的节能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建筑节能的终极目标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因此,判断建筑节能是否与预期标准相符合,首先是对建筑的能耗指标进行准确把握。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方法得到建筑能耗指标。

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在热源或者冷源处对采暖煤耗指标或者耗电量指标进行测取,在此基础上再对建筑物耗热量或者耗冷量进行求取,这种相对应的求取指标的方法被分别称为热源法、冷源法,同时也被普遍称为直接法。

所谓间接法,就是在建筑物处,对建筑热工指标进行检测,然后通过计算获得建筑物热耗或冷耗指标,再根据当地气象数据、以及锅炉热效率与管道热效率,对所测建筑的采暖煤耗指标进行计算,这种方法便是我们所说的间接法,当然它还可以被称作建筑热工法。

3.2.2测试节能材料以及产品

对节能材料以及产品进行测试,主要是指对保温材料、涂料以及玻璃等进行测试,并且测试其性能时可按照国家标准选择测试方法。

3.2.3检测建筑构件。

检测建筑节能构件主要是对建筑构件的主要产品(门窗、幕墙以及外墙保温系统)进行检测。

3.2.4测试节能装置及其设备

为实施某项节能措施,或者为实现系统的功能,大多会在建筑建筑工程节能检测问题分析吕浩龙口嘉元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物上安装建筑节能装置以及相关的设备。其中遮阳以及通风装置、风机盘管等需要单独进行测试。

4判定检测合格方法

4.1热耗指标法

热耗指标法就是对建筑工程中的热耗进行判定。运用直接法对建筑物热耗量做出测量时,如果测得的结果满足建筑节能标准,则将该建筑物评定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反之,则认为其不满足建筑节能要求。运用间接法对建筑物热耗量进行检测计算时,充分利用了围护实测建筑物结构的传热系数以及建筑物房间的气密性,在建筑物室内与室外计算温差的标准规定条件下计算单位耗热量,如果计算结果满足节能设计标准,则将该建筑物评定为符合节能标准,反之,则认为其不符合节能标准。

4.2节能材料以及构件指标法

节能材料以及构件指标法也是节能检测合格判定的重要方法。当某建筑物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体形系数以及窗墙面积比时,并且其围护结构的各构件具备达标的传热系数等,则将该建筑评定为节能建筑。

结束语

节能检测是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主要措施,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对建筑工程进行节能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的节能检票也在节能监测以及检测下,得到了有效地实施,同时节能检测的数据分析以及技术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节能检测在我国正处于成长阶段,其仍存有诸多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对节能检测工作的监督,并且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节能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沣浩,姚建波,王东洋,王新轲,孟祥兆.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