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手抄报资料(精选5篇)

  • 圣诞节手抄报资料(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国庆节手抄报的图片3 国庆节手抄报的资料:国庆节简介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每个国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

圣诞节手抄报资料(精选5篇)

圣诞节手抄报资料范文第1篇

国庆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国庆节手抄报的图片1

国庆节手抄报的图片2

国庆节手抄报的图片3

国庆节手抄报的资料:国庆节简介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每个国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 国庆 。

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庆节是圣马力诺的国庆节,远在公元320xx年,圣马力诺把9月3日定为自己的国庆节。

新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因此全国各地人民会在每年的10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20xx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8周年纪念日。

圣诞节手抄报资料范文第2篇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1 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它是年节之尾,象征团团圆圆。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来历、感知传统文化,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氛围,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分享和感恩,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xx幼儿园借助 冬至节 ,结合即将到来的 圣诞节 ,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举行 乐享冬至喜迎圣诞 亲子美劳活动,共同欢度特色节日。

活动前夕,幼儿园厨房的阿姨用胡萝卜、紫薯、菠菜、火龙果榨出各色果蔬汁并和出五彩面团,为活动做好精心准备。活动开始前,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冬至的习俗由来及冬至的小故事,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认识各种包饺子所需要的原材料和用具。

活动中,孩子们戴着 圣诞帽 在优美的圣诞旋律下帮着爸爸妈妈们按皮、撒面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用灵巧的双手包出一个个形状各异、造型百态的五彩饺子。在煮饺子过程中,各班老师适当穿插冬至儿歌及有趣的圣诞亲子游戏,带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圣诞小礼物。

场面温馨感人、其乐融融,快乐无比。吃饺子环节更是精彩叠加,看着自己亲手包的五彩饺子,大家都无比兴奋、无比自豪。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孩子们拿起碗和勺,争先恐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家长喂孩子吃饺子、孩子喂家长吃饺子,快乐与感恩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久久回荡,真的是一场盛大的 亲子盛宴 。

本次亲子美劳活动,为家园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欢乐的亲子氛围中感受到节日的传统习俗!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与浓浓的亲情!更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快乐的成长!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2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民间素有 冬至到,吃水饺 的谚语。今天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冬至,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针对小学生传统节日不会过的现状,青年路小学二二班特开展 冬至节活动 ,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开放的视野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我首先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冬至节。二年级学生着重了解冬至节,由老师负责资料收集、研究和整理,在本周的班队会上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说、饮食文化、本地民俗等有关冬至节的知识。学生们搜集冬至节的资料,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手抄小报、写出调查报告等在班队会上评比交流。

在家庭里,号召同学们和家长一起包饺子,品饺子,感受节日的气氛,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活动,引领学生加深对 冬至节 的了解,进而让学生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3

俗语说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为了传承中华传统习俗,丰富师幼校园生活,xx月xx日,新密市市直第三幼儿园组织全体师幼开展了以 开心包饺子,快乐过冬至 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圣诞节手抄报资料范文第3篇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汉魏之际为张扬礼教,最早封孔子后裔为“褒圣”、“褒成”等封号。千年间封号屡次变更,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改封为“衍圣公”,后代一直沿袭这个封号。公元1935年,国民政府取消“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因此,生于1920年的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先生便成为末代的“衍圣公”。2008年10月28日,孔德成先生在台北病逝,孔家传承了950多年的“衍圣公”称号也因此宣告落幕。

这位政协委员认为,孔德成先生去世后,“衍圣公”的封号不复存在,这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沉匿。2009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他提议为孔子的后裔正名,为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继续树起一面旗帜,以国家的名义恢复“衍圣公”称号。

是否恢复“衍圣公”称号并不是本文主旨。近日,笔者看到一份档案,是文博前辈单士元先生当年赴曲阜调查衍圣公府档案失窃情况后写的报告――《抢救山东曲阜孔府历史档案记》,由此了解到40多年前,衍圣公府家藏文书档案遭劫,国家组织抢救、整理这批档案的经过。

1956年春天,文化部文物局获得消息,孔府内的文物档案正在遭到孔府宗族中不肖者的偷盗,这些文物档案已经运到了当时的滋阳渡口,正在私下倒卖,情况十分严重。虽然当地政府采取措施截回了一部分,但这些档案仍然杂乱不堪,需要行家指导整理,于是当地政府向中央政府请求帮助,希望能够派专家前去协助。当时文物局领导王冶秋和郑振铎,决定派故宫博物院专家单士元和李鸿庆两位先生前往曲阜。

6月18日,单、李二人从北京出发,第二天到达济南后马上与省文物局取得联系,并直接转车南下奔赴曲阜,来到位于孔子后裔世袭衍圣公府内的曲阜文物保管所。

衍圣公府,又称圣府或孔府,设在山东曲阜阙里,紧邻孔庙,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孔府以世袭罔替、不随王朝改换而衰落的特殊贵族地位,得以保存比较系统的历代“衍圣公”的文物和档案,其档案堪称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私家档案。

单士元先生一行到达曲阜的第二天,便对府内库藏的文物、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了解。其中文物以保存四五百年的衣冠、画像和家具等物最为珍贵,档案则主要是明代以来的文书档案,尤以清代档案数量最大。这些内容丰富而具体的档案,是剖析孔府的第一手材料。府内的前院原来是旧日典籍房的办公地,档案库就设在前院的西配房内。靠墙的地方,排列着黑漆大柜,根据黑漆断纹和制作形式,单士元先生判断这种档案柜是明代的制作。当时柜内柜外,到处都堆放着陈年旧卷,以至于柜架腿都被重压在地下寸许。此外,还有不少大席包里也都装有地契、存根等。在清理工作中,他们发现了1922年孔府清查档案时留下的几本不完全的册子,其分类号与当时实际看到的各字号档案正相吻合,由此判断,孔府保存下来的档案基本上是完整的,只是由于常年闲置无人过问,霉烂虫咬,杂乱不堪,需要马上进行抢救性整理。

孔府档案为什么数量如此之大,又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呢?这还要从孔府的组织机构说起。孔府不是一般的世袭公爵住宅,而是一个衙属组织,有专门负责缮写、管理文书档案的官员。元泰定年在衍圣公府内,就设立了司乐、管勾、典籍等官。明洪武初,衍圣公官性列文官之首,其中包括掌书一名,管理文移(文书);书写・名,管理缮写f知印一名,管理用印。清代也同样设有官职,而这些官职都是由“衍圣公”保举,列入国家职官编制里的。因此,在日常行文办事过程中自然会产生、积累大量的文书档案。1911年,帝制,建立民国,但“衍圣公”的特权却一直保持未变,孔府文书档案也就原封不动地被留存下来。虽几经战乱,文物档案依旧安然无恙。但这样珍贵的档案资料,在解放前却完全被湮没了,在孔府严密控制下,这些档案一直不为世人所知。

单士元先生一行到达曲阜的当天,在知情人的引领下,拜访了一位名叫孔昭培的老人,他是孔子的第7l代孙,比末代“衍圣公”孔德成还长6辈。老人当年已经73岁了,自述清光绪末年进孔府担任典籍官以来,一直管理档案,已经有30余年了。老人说,刚进府时,在府内管理档案的人很多,有20多人。1919年,孔府曾对这些档案进行过一次清查,但因档案的数量太大,清查得并不彻底,那些放在老黑漆柜上的陈年旧卷,就从来没有翻动过。解放前夕,孔府族人曾偷走大批档案想卖掉,运至滋阳渡口被人截回。以后旧孔府属员又偷卖了1000多斤,第二次准备偷运时,幸被及时发现,未被运走,这些劫余的档案足足装了20个席包。老人对家族中那些偷卖档案的行为非常愤慨,听说政府要组织整理,很热心前来帮助,希望把自己“经管有年”的经验奉献出来。

整理工作首先从除尘开始,按照柜橱的顺序进行。单士元先生曾在故宫整理过内阁大库档案和军机处档案,当时有一个整理原则,“原包原捆”“称不离砣”。这次整理孔府档案,依然遵循这个原则,在清理中,一张包皮也不遗弃,任何一件档案都不让它“挪移失群”。那些霉烂成砖块的档案,被放在另一边,待日后有妥善办法揭开后,再作整理。这样整理了4天,随时分类,随时归位,将整理出来的档案放在新档案库房排好的柜橱里,分类庋藏,终于有了初步的模样。

现存的衍圣公府档案,年代起自明嘉靖十三年(1534),止于1948年曲阜解放,前后达400余年,总数不下20万件。据孔昭培老人介绍,孔府保存数百年的档案分为8大类,类别名称按照《千字文》开头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字来分类编号。天字包括孔林孔庙的管理;地字包括祭祀田地的承种和收益;玄字包括衍圣公及世袭博士的承袭、官俸、历朝尊圣典例;黄字包括衍圣公府属员的管理;宇字包括各家世袭博士杂项事件及各处“学堂岗”案;宙字包括集市收税的有关文件;洪字包括京都大事和各省大事记载的文件、杂件等;荒字包括孔府历年修族谱及孔氏族属员和佃户免徭役事件。

经过10天的紧张工作,单士元先生一行的任务基本完成。这次初步抢救成效还是很明显的,使那些重要的档案不再继续损失和毁灭,更重要的是,通过抢救性整理,提高了保管人员的认识,引起方方面面对这批档案的重视。回京后,单士元先生很快完成了抢救曲阜档案的报告,洋洋9页公文纸,大致从7个方面向上级汇报了孔府的组织及档案的基本情况、档案的分类和遭劫的经历等。单士元先生对孔府档案的现状非常焦急,特别强调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不作这次抢救工作,一二年后,它的后果,将是一堆泥块和纸灰,那真是不可补偿的损失了”。同时他还

在报告中建议,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这批档案进行长期的系统化整理,并尽快培养管理档案的干部。报告呈上后,王冶秋批示:“这个报告写得很好,既生动又具体,我的意见最好在文化部内部刊物登载一下,以引各地保管所有类似情况者可以重视。”郑振铎批示:“可择要在通讯上发表。”

专家们走后,曲阜文物保管所又继续对孔府档案进行整理,将档案分存于后五间房,单独列项,专库保管,以便以后进一步整理。同年8月,国家文物局委托南京档案史料整理处(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派4位档案专业人员来到曲阜,专门帮助整理孔府档案。一个月后,第一次整理工作结束,将孔府档案分为12大类,分别是袭封、宗族、属员、刑讼、租税、林庙管理、祀典、宫廷、朝廷、政治、财务、庶务等。1959年夏季至国庆节,由于孔府要进行复原陈列,故将档案由后五间房迁移至东大楼下保管,并批拨50方香樟木,制成档案箱保护。1960年春,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到曲阜检查档案工作,专门对孔府档案作出指示:“要片纸不丢,只字不损,把档案保护下来。”这以后,文管所又加强了人力进行裱糊装订,至1965年,共整理出案卷8983卷。1966年“”开始后,整理工作被迫停止。直到1972年夏季,裱糊整理工作才重新恢复,建立了新的登记册,整理出的案卷达9000余卷,并全部归类编号,上架入箱,存用两便。以后又继续进行过裱糊装订,但目前仍有部分残破卷页没有整理出来。

对孔府档案的研究,早在1962年就开始了,原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曾经抄录过一些档案资料,做过专题研究。1964年后,历史研究所与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合作,选录了一批孔府档案,组织师院的一些学生利用暑假进行抄写。工作程序是,先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案卷,再从每一卷内选出典型的文件,交给学生复写抄录。抄录后,交给几位对档案比较了解的老师进行校对、标点和拟题。实际上,每份档案原来都有一个题目,但大多比较笼统和一般化,而新拟的题目要求体现出这份文件的特点,既要确切,又要精练,还要符合古时公文程式的文风。这次为期一个月的抄录工作还定下了几个选题原则:明代档案全抄,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档案重点选抄,鸦片战争以后的清代档案适当选抄,民国时的档案暂不抄录。这次抄录的档案数量有4000余件,五六百万字。

这批珍贵的档案整理完成后,正要交付出版,“”开始了,孔孟之道是当时批判的重点,而孔子又是着重打倒的对象,孔府档案被红卫兵称作“变天账”,当然不可能出版了,就这样,这批档案的出版被耽误了十几年。之后,山东大学历史系与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合作,也选录了一批近现代档案资料进行研究,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还整理抄录出孔府档案的全宗目录索引。

粉碎“”后,这批十几年前整理出来的档案资料的出版又被列入议事日程,197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组成曲阜孔府档案史料编辑委员会,组织各单位专业人员成立编辑部,对已经抄录的档案资料进行统一校点,进一步加工整理,并于1980年由齐鲁书社正式出版――《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全书共500多万字,分为4编23册,第一编为孔府档案全宗分类目录索引,第二编为明代档案史料,第三编为清代档案史料,第四编为民国时期档案史料。每个历史时期的档案史料又按专题进行分类,每卷中档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1982年6月,中华书局又出版了《孔府档案选编》。此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研究室与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编辑完成,汇集了经过整理的孔府档案中有代表性的资料,选用了部分文献和碑文资料及散档,共分为7章:第一章孔府的由来及其特权;第二章孔府的土地与户人;第三章孔府的地租剥削;第四章孔府的其他剥削;第五章孔府的腐朽生活;第六章农民起义对孔府的冲击和孔府佃户的抗租斗争;第七章孔府的没落与覆亡。

圣诞节手抄报资料范文第4篇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将来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的心态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1 结合教学内容渗入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英语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文化意识"这一新内涵,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内容,并有详细的描述。这表明: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中西方人们见面打招呼为例,我们在吃饭时间碰见熟人经常会用"吃饭了吗?"来打招呼,假如我们在中午吃饭时间见到英国人也这样问:"Did you have the lunch?",他们很可能会以为你要请他们吃午饭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说明。

又如在广州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的课文中出现的句子"Good morning, Miss White!",我在教学时就及时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老师为"Sir、 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教师这种职业,一般不做称呼用语。再如,学习到"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型时,我就及时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他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围绕课文中的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如我在教学广州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16 In The Market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购物,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学生模拟在市场购买东西,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相当于市场里不同的摊位,每个摊位都有各自不同的物品,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任意的摊位上购买东西。首先,我请班里一个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顾客,示范如何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轮英语对话下来,学生们个个都听得很认真,接着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也来亲身体验一番。在学生们一轮又一轮的英语对话中他们真切体会到了西方的文化,如我们去买东西时,售货员通常会直接问顾客想要买什么,而英国人通常会说:"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学生们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西方的文化氛围之中。

2 在情感教育中结合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沟通氛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美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讲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语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以至于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一个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如,节日文化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笔者则巧借这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课前,学生自己去寻找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有哪些自己独特的节日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节日的来历、吉祥物以及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等。学生在寻找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课堂中纷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等; 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在教学圣诞节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边唱着圣诞歌一边用圣诞树、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浓浓的圣诞氛围。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们各自介绍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圣诞的相关知识,然后我结合学生们所讲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再具体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和圣诞节有关的西方文化。课室里飘荡着悠扬的圣诞歌声,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纷纷抢着与扮演"圣诞老人"的我积极对话,与同学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这样,从收集资料到课堂情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我还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我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会吃新年大餐等等,然后从文化的角度去了解各自的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先是推辞一番,然后再表现出不情愿地接受,接受后也不会当面打开礼物。而在英语文化中,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会推辞,而是表示感谢,然后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一番。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受了西方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3 创设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努力创设文化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英语国家文化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的两点做法是:

3.1 巧设课室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我们大多数的课室布置都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气氛。课室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而英语国家课室的布置则像个小型展览会,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他们的经验,开设了班级英语角,在班级的英语角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有的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是手工实物布置如toy shop, fruit shop, bedroom等;有的是英语手抄报展等等。通过小小的英语角认识和传递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

如在学习和"Christmas"相关的内容时,我通过英语角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有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面——关于圣诞袜的传说;有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还有圣诞祝福语等等。除此之外,平常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他们可以张贴英文书法作品、自制英文卡片、英语谚语,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资料。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3.2 利用课外环境培养跨文化意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去营造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如每周定时开办英语小广播,让学生们在课外也能够感受到西方文化;在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以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充实它们的课余英语学习。课外布置学生多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只要我们肯用心捕捉周围和英语有关的生活现象,生活中就有取之不尽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时机和场所。如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留意、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看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相关英语视频;找街头的英语标语;阅读简短英语读物;编chant等等。只有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演练,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令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圣诞节手抄报资料范文第5篇

其实,在阅读答题核对答案时,要引导学生形成通过反复推敲、理解关键词句,形成进一步确认自己对阅读题目解答正确性的有效阅读答题策略。

一、引导熟悉英语阅读方法

1.略读,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2.跳读,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读时要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

3.猜测生词。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或跳过去不看,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要猜测生词的意思。不同的语境,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

4.限时阅读。规定时间内完成语篇阅读,可以通过“计时阅读”的方式,训练学生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

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阅读习惯的指导。如,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指读”的训练,训练学生指读单词、句子,看图理解词义;高年级学生学习默读,抓住关键单词,理解句意。

二、注重搭建活动平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英语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英语能力的平台。如,围绕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英语卡片制作比赛”“英语阅读竞赛”等竞赛活动,并且做到每次活动有记载,通过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全校通报表扬等手段,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

同时结合西方节日渗透文化意识。如,在母亲节开展“英语手抄报展览”、在感恩节制作感恩卡、在圣诞节由老师们扮成圣诞老人和全校学生进行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每月评选英语之星。先由各班评出班级英语之星,再进行全校汇总,评出校级英语之星。

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自主学习。

三、开发英语阅读资源

1.利用教材阅读资源

我校五六年级选用的是外研社版的小学英语教材。该套教材依据主题功能编写,一模块一主题,情景丰富、内容生动,信息量大;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们在高年级主要采用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语境和设计阅读任务活动,使学生全心投入阅读学习活动,在学习、理解与传递必要的信息中运用语言。学生既能理解教材语篇的意思,又能结合应有的知识进行语言的交际运用。据实验统计,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可掌握教材中的近240篇的对话或小短文,120首歌谣或韵律诗,共输入19400多个单词,为英语阅读提供必要的语言储备量。

2.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如何指导英语阅读,文本的选择很重要。选择一套有梯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教材不但可以利于教学的开展,且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经过了多种比较和多次实验,我们选定了一套内容有趣、比较适合我们的教材《英语读写新视野》。这套阅读材料内容有趣,编排合理,附有配套练习,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实际。

3.组织订阅英语报刊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来说,课内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都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的保证将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鼓励学生自愿订阅各种英语报刊。

4.设置英语阅读教室

为了解决学生的读书难问题,我校购买了近200册英语图书,订阅了多种英语刊物,设置了英语阅读教室,同时配备了电脑,使学生能通过电脑浏览更多的影音英语资料。丰富的英语读物,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弥补了学生因家庭条件限制而难以接触英语读物的难题,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5.仿写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