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门诊周工作计划(精选5篇)

  • 预防接种门诊周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刷卡自动计算儿童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动记录接种信息,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改变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能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预防接种门诊周工作计划(精选5篇)

预防接种门诊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

自1978年儿童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以来,儿童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等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手工抄写,免疫程序全部由人工推算,各种接种数据报表手工统计分析,手续繁杂,人为影响较大。虽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但仍不能避免笔下误、预约时间推算错误、报表数据不准确、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问题。

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刷卡自动计算儿童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动记录接种信息,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改变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能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缩短儿童家长接种时的等待时间等,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 软件介绍

基层金苗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为儿童建卡,对新建和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儿童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体重、居住地、出生情况、过敏史,父母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是否乙肝携带等。(2)对儿童进行接种登记管理,对接种疫苗情况记录。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费用、接种者等。(3)生物制品管理:包括疫苗出库、入库及库存的数量、日期、批号、生产单位、规格等信息。(4)辖区人口及行政区划管理情况。(5)各类报表的生成与统计。(6)各类数据的查询。

2004年7月我们将沈苏公司的基层金苗卡系统,在全省率先首次应用到龙口市防疫站、中医院、龙口二院的预防接种门诊,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快捷地完成儿童接种记录的所有过程。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在省内率先将微机化管理的工作推广使用到全市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市3周岁以内儿童接种个案电子化,免疫预防档案微机化管理,替代了延用近30年的手工操作,解决了手工时代的各种难题,使我市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具体做法

2.1 实施微机化管理前的准备工作 (1)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支持。所以就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可行性、紧迫性与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各镇医院院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各级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2)制订详细、可行的方案。我们在全省内,率先对微机化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市的经济基础和现有的各预防接种门诊的条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决定先小面积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3)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儿童电子接种证的好处,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的优越性,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

2.2 实施阶段

2.2.1 物资配备 首先各预防接种门诊要配备一台512M以上的微机、针式打印机、UPS、U盘,读卡器由防疫站统一配发。

2.2.2 人员安排及培训 为了保证微机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微机操作员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2天。有个别不会的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所有人员回去后都能开展工作。

2.2.3 总结经验试点先行 首先在计划免疫工作较好的防疫站、中医院、二院三个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此项工作。第一步首先进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录入各单位的各项基本数据,例如单位编码、接种周期、行政村名称、人口资料等。每个预防接种门诊都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用户编码。然后利用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强化服苗的有利时机,将前来服苗的2000年以后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全部收到接种门诊,利用周末和夜间,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办法,1个月内将所有儿童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以往的疫苗接种记录、过敏史。之所以用接种证作为录入电脑的本底资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接种证的信息记录更加真实可靠。录入完毕后,为每名儿童发放了电子接种证,这个电子接种证就保存着该儿童的全部预防接种信息。每名儿童在电脑里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样儿童接种数据实时上传时,就不会造成混乱。

2.2.4 刷卡接种 2005年2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在接种日儿童家长开始用信息卡到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用信息卡记录了所接种疫苗的接种日期、种类、批号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自动进行下次接种时间预约,达到了方便、快捷、高效、准确无误,使儿童家长体会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儿童家长的好评。

2.2.5 试点成功,全市推行 2006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以一个市为单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行了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儿童携带着电子接种证,在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以进行接种,而绝不会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或漏登、漏记现象。

3 效果

3.1 提高了工作质量

3.1.1 卡证符合率显著提高 儿童接种微机化管理,减少了手工抄写时登记大卡、小证的笔下误。2006年年终工作检查时,对全市19处接种门诊的120名儿童进行了卡证符合率调查,结果发现,卡证符合率由未使用微机前2003年的72%提高到现在的98%。

3.1.2 儿童接种的免疫程序准确无误 由于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均由电脑控制,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导致的时间误差。

3.1.3 对流动儿童管理更加有效 减少了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接种记录不全而导致的错种、漏种、重复接种现象的发生。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联网后,对于到外地暂时居住而又忘记带信息卡和接种证的儿童,可以在数据库里查询后,给予补发接种证,既能使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又不用家长回家取接种证,减少了儿童家长因此而产生的误工费用和往返的旅程费用。

3.1.4 接种率报表更快捷、准确 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各种接种统计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时间由过去的1天时间,减少为现在的5min,并且绝无差错。

3.2 提高了工作效率

预防接种门诊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

自1978年儿童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以来,儿童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等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手工抄写,免疫程序全部由人工推算,各种接种数据报表手工统计分析,手续繁杂,人为影响较大。虽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但仍不能避免笔下误、预约时间推算错误、报表数据不准确、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问题。

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刷卡自动计算儿童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动记录接种信息,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改变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能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缩短儿童家长接种时的等待时间等,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 软件介绍

基层金苗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为儿童建卡,对新建和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儿童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体重、居住地、出生情况、过敏史,父母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是否乙肝携带等。(2)对儿童进行接种登记管理,对接种疫苗情况记录。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费用、接种者等。(3)生物制品管理:包括疫苗出库、入库及库存的数量、日期、批号、生产单位、规格等信息。(4)辖区人口及行政区划管理情况。(5)各类报表的生成与统计。(6)各类数据的查询。

2004年7月我们将沈苏公司的基层金苗卡系统,在全省率先首次应用到龙口市防疫站、中医院、龙口二院的预防接种门诊,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快捷地完成儿童接种记录的所有过程。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在省内率先将微机化管理的工作推广使用到全市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市3周岁以内儿童接种个案电子化,免疫预防档案微机化管理,替代了延用近30年的手工操作,解决了手工时代的各种难题,使我市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具体做法

2.1 实施微机化管理前的准备工作 (1)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支持。所以就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可行性、紧迫性与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各镇医院院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各级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2)制订详细、可行的方案。我们在全省内,率先对微机化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市的经济基础和现有的各预防接种门诊的条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决定先小面积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3)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儿童电子接种证的好处,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的优越性,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

2.2 实施阶段

2.2.1 物资配备 首先各预防接种门诊要配备一台512M以上的微机、针式打印机、UPS、U盘,读卡器由防疫站统一配发。

2.2.2 人员安排及培训 为了保证微机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微机操作员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2天。有个别不会的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所有人员回去后都能开展工作。

2.2.3 总结经验试点先行 首先在计划免疫工作较好的防疫站、中医院、二院三个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此项工作。第一步首先进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录入各单位的各项基本数据,例如单位编码、接种周期、行政村名称、人口资料等。每个预防接种门诊都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用户编码。然后利用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强化服苗的有利时机,将前来服苗的2000年以后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全部收到接种门诊,利用周末和夜间,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办法,1个月内将所有儿童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以往的疫苗接种记录、过敏史。之所以用接种证作为录入电脑的本底资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接种证的信息记录更加真实可靠。录入完毕后,为每名儿童发放了电子接种证,这个电子接种证就保存着该儿童的全部预防接种信息。每名儿童在电脑里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样儿童接种数据实时上传时,就不会造成混乱。

2.2.4 刷卡接种 2005年2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在接种日儿童家长开始用信息卡到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用信息卡记录了所接种疫苗的接种日期、种类、批号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自动进行下次接种时间预约,达到了方便、快捷、高效、准确无误,使儿童家长体会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儿童家长的好评。

2.2.5 试点成功,全市推行 2006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以一个市为单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行了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儿童携带着电子接种证,在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以进行接种,而绝不会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或漏登、漏记现象。

3 效果

3.1 提高了工作质量

3.1.1 卡证符合率显著提高 儿童接种微机化管理,减少了手工抄写时登记大卡、小证的笔下误。2006年年终工作检查时,对全市19处接种门诊的120名儿童进行了卡证符合率调查,结果发现,卡证符合率由未使用微机前2003年的72%提高到现在的98%。

3.1.2 儿童接种的免疫程序准确无误 由于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均由电脑控制,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导致的时间误差。

3.1.3 对流动儿童管理更加有效 减少了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接种记录不全而导致的错种、漏种、重复接种现象的发生。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联网后,对于到外地暂时居住而又忘记带信息卡和接种证的儿童,可以在数据库里查询后,给予补发接种证,既能使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又不用家长回家取接种证,减少了儿童家长因此而产生的误工费用和往返的旅程费用。

3.1.4 接种率报表更快捷、准确 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各种接种统计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时间由过去的1天时间,减少为现在的5min,并且绝无差错。

3.2 提高了工作效率

3.2.1 登记、预约一次完成 在省内率先实现了由手工登记接种证改为机打接种证。节省了时间,减少家长等待时间,每登记一名接种儿童,由过去的家长平均等待8min,降为现在的2min。接种和预约记录均由电脑一次打印在接种证上。

3.2.2 强化免疫或大面积加强接种时,更显示出信息化管理的强大优势 我们在省内率先使用机打预约接种通知单的方法,进行了大范围的人群接种预约。在电脑中“强化接种”模块内,选定应种人群,短时间内即可大批量打印预约接种通知单,比手工时代一份一份的填写,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3.2.3 未接种儿童查询快速、方便 对于应来接种而未接种儿童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等信息的查询,在电脑的“接种管理模块内”,一击完成,省去了过去人工翻阅大卡或现场登记一页一页查找的麻烦。

3.2.4 短信、电话通知 对于数次预约不到或流动人口、临时接种疫苗通知有困难的人群,在国内率先采取群发短信、电话语音提示预约的方式通知。改变了过去由多名防疫医生或乡村医生骑车上门通知的传统方式,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省了时间,还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2006年12月,我站接种门诊强化免疫服糖丸时,开始的服苗率只有65%,对于没来服苗的儿童,如果采取送上门通知或挨个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由于采取了微机化管理,所以就从微机上调出所有未种儿童的电话号码,与电信运营商联系,通过网络发送了短信和电话语音通知,只用了很小的费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上述任务,使接种率上升到98%,圆满地完成了接种任务。

3.3 提高了疫苗接种及时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 由于实行了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信息微机化管理,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未种儿童的查询更加及时,对各种疫苗接种的管理安排更加科学。因此提高了疫苗的接种及时率,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降低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4 小结

(1)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上级业务部门及各级领导沟通,对金苗卡系统中一些不易操作的内容及时与沈苏公司联系,提出建议。由于在全省内率先将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应用到全市所有的接种门诊,积累了大量经验,对沈苏公司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更改了不合理的程序,增加了短信和语音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升级,使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更利于在基层应用和推广。(2)在省内率先推广和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使儿童接种档案更加规范,记录更加详细,调阅资料更加方便,信息全面而真实准确。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免疫规划政策、财政投入、设备更新等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3)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能指导预防接种工作实施,为接种单位提供疫苗管理、接种服务对象基本情况等具体信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服务质量。(4)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能及时为儿童监护人提供儿童接种完成情况,能使儿童家长及时了解还需要开展哪些预防接种服务内容。全国联网后,还可提供异地接种实时传输功能,使流动儿童的接种管理更方便。还可开展多种方式的预防接种查询服务,例如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提高疫苗接种及时率。因此而降低传染病所发生的经济效益,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显现。(5)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易学易掌握,只要稍微具备电脑知识的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经过2天的培训都能学会,所以很适合在基层接种门诊推广使用。

预防接种门诊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加强行业监管,着力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接种安全,努力构建和谐接种服务关系和工作秩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为保障适龄儿童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三好一满意”既是对卫生行业自身的工作要求,也是对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又是本次活动开展需要达到的目标。

(一)服务好。以人为本,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流程简洁明快,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安全,服务信息公开透明,努力实现服务零投诉。

(二)质量好。各接种门诊要以质量为核心,依法执业,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高标准、严要求履行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到位,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努力实现质量零缺陷。

(三)医德好。改进作风,真情服务,廉洁自律,务实高效,认真兑现社会服务承诺,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群众满意。各接种门诊形象有新改善,群众感受有新变化,社会、家长满意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工作任务

(一)端正工作态度,增强服务意识

各接种门诊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转变观念,认真纠正服务态度不够好、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用语不文明、首问负责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合理安排接种时间,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各区市卫生局要不断加强接种门诊综合管理,优化接种服务流程,切实解决疫苗公示不完整、便民服务设施不齐全、接种现场混乱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实行预约接种,合理分流接种对象。要充分利用预防接种信息平台,推广实施数字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效率,延长开诊时间,方便群众。城区接种门诊要求工作日全天开诊,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每周五下午可集中办理新生儿建证建卡及适龄儿童迁入迁出服务;镇接种门诊要求每周开诊1次以上。

(三)规范接种行为,保证接种安全

各接种门诊要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坚持以受种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宗旨,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接种前的询问、检查、告知和“三查七对”等安全注射制度、留观制度。要通过公示栏等多种方式宣传安全管理制度,争取群众支持,确保群众满意。二类疫苗接种要严格遵循“知情、自愿、自费”原则,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不得用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接种,禁止以“二类疫苗比一类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副反应小”等为由有意推荐或暗示受种方使用二类疫苗。

(四)加强岗位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各区市要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定期对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掀起一个比学习、比技能、比服务的热潮,打造一支基础扎实、业务熟练、技术过硬的预防接种队伍。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4月中旬-4月底):宣传动员阶段。组织开展宣传启动工作,让全市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了解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全员参与的浓厚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5月初-12月底):组织实施阶段。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提高素质、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为主线,认真梳理预防接种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找出差距,及时整改,实现接种门诊整体素质、服务能力和作风建设水平大跨越。

第三阶段(2012年1月):总结表彰阶段。总结全年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区市要加强对“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将这次活动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同时,要依托免疫预防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等组织机构,加强辖区免疫预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区市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充分利用“4.25”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让社会了解、群众支持、全民参与,树立接种门诊的良好形象,夯实群众基础,为预防接种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预防接种门诊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传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19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47-03

“3A”即行为(action)、态度(attitude)、能力(ability)。“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制订的符合硬件设施及软件资料标准要求的一种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对计划免疫疫苗需求的增长,信息化系统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疫苗接种管理模式,而信息化系统在预防接种门诊的运用需要一个有序、规范的实施计划免疫的平台,以进一步优化计划免疫服务,逐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公共卫生工作质量。

1 “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

1.1 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是“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1],有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提高预防接种的效率。硬件设施包括预防接种门诊的占地面积、预检登记室、计免接种室(一类疫苗接种室和二类疫苗登记室)、儿童保健室、儿童活动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室、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的存储室、完善的冷链设施、信息化系统硬件的配置(宽带存折式打印机、专用电脑、打印机、宽带、移动硬盘等[2])、排队叫号系统硬件设施、接种后的观察室以及科室内外标示牌、价格信息表等。

1.2 软件资料建设

软件资料的建设更能方便预防接种的开展,优化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健全的软件资料能够更好地简化过去繁琐的工作,降低工作的失误率,加强区域内常住人口的管理,提高疫苗的预防接种率,同时也加强了对区域内流动儿童搜索和预防接种的管理。软件资料包括各信息化的建设,各种接种报卡的存底以及预防接种的预约、接种种类次数、漏接种的次数和种类的记录,各区预防接种异常接种的保卡,迟缓性肌肉瘫痪(AFP)保卡以及季度区内人口的统计等。

1.3 预防接种人员的配置

预防接种人员的配置是预防接种开展的必要实施者,合理的人员配置能够使预防接种更加规范化,各行其责,协作发展,更有利于工作的有序开展[3]。预防接种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经过培训后合格的一二类疫苗接种人员(包括乡村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冷链系统管理人员等。

2 成都市某区开展“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具体措施

2.1 政府的大力支持,医疗结构协助完成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医疗结构对已有的预防接种门诊以“3A”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进行改造,以最大程度地优化服务环境[4],提高服务质量,让家长更满意、更放心。

2.2 对基层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成都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组织基层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5],规范预防接种程序,提高预防接种的服务能力以及儿童家长对接种技术水平的满意度。

2.3 初审

申请创建“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医疗单位准备迎检所需资料以及硬件设施投入使用的效果反馈信息,组织成都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初审,明确不足之处,在复审之前进行整改完善[5],进一步达到四川省卫生厅“3A”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标准。

2.4 复审

成都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小组对“3A”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复审,即由市卫生局组织各区疾控中心的免疫规划专家进行分组,对各区申请创建“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医疗机构单位进行检查,专家组对照省卫生厅制订的“3A”接种门诊标准,分组对接种门诊的硬件建设、软件资料采取现场查看、抽问、调查等方式进行认真检查评审。

3 某区“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开展的效果

3.1 提高了人群对接种门诊的满意度

为调查人们对参与成都市某区“3A”信息化门诊评审的4家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本研究随机抽取30名前来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设置的10个问题中,选择“A”者为10分,选择“B”者为0分,对得到的30份问卷所得分数进行统计,以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家医疗卫生机构均以≥95分的高满意度通过,说明硬件设施及环境的改善、服务态度的进一步提升、接种人员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有条不紊的预防接种秩序,使预防接种的环境更加和谐,接种儿童家长更加满意。

3.2 提高了人群对预防接种的知晓率

为了解人群对预防接种的知晓率,本研究随机抽取10名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设置的10个问题中,选择“A”者为10分,选择“B”者为0分,对得到的10份问卷所得分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4家医疗卫生机构分别以≥90分的高知晓率通过,说明通过宣传资料的发放、多媒体电视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以及对下次接种进行预约等方式,使得接种儿童的家长更能清楚地了解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也更能按时为接种儿童进行接种,从而明显地提高了预防接种的知晓率。

3.3 使预防接种门诊的免疫秩序更加规范化

通过这次“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更能体现出“3A”预防接种门诊免疫秩序的规范化,使得接种儿童预检排队叫号系统的叫号预防接种卡的疫苗种类及针次打印疫苗的接种接种后的留观下次接种的预约等一系列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既减少了接种时间,又减少了由于接种先后顺序争吵而产生的不必要矛盾。

4 “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体会

在实际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可以体会到建立“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有多方面的好处,推行“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趋势值得期待。预防接种是控制相关疾病的有效方式,关乎着下一代儿童的健康[6],更好的条件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使预防接种得以更好的完成。目前预防接种单位普遍存在接种日接种场面混乱、接种儿童家长无秩序地争抢接种先后顺序、有时会出现接种错误等现象,通过建设“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了预防接种的程序,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7],还可因此清楚地了解辖区内常住儿童的接种情况,方便搜索流动儿童,从而进行补种。“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预防接种的效率[8],减少疫苗接种工作的错登、漏登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方便统计所管区域内的接种率、出生率等相关的信息。积极开展“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能优化接种服务环境、提高接种质量、提升接种服务能力,使预防接种更趋于服务化、人性化、公益化。“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可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模范效应[9],为广泛开展“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同时也为优化卫生行政部门财政资源的投入及设备的更新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雷可.预防接种现状调查及信息化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0,22(4):22-25.

[2] 吴殚,王凤林,肖雷.北京市顺义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探讨[J].卫生管理,2011, 5 (1):42-43.

[3] 王长双,马雅婷,路明霞,等.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68-71.

[4] 解丽娟,代秀芳,陈志刚.基层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42.

[5] 李进娥,蒋萍,张文静.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0,24(12):3366-3367.

[6] 解丽娟,周德娟,陶彩霞.我市在产科推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建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61.

[7] 和毅莲.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J].求医问药,2013,11(3):325-326.

[8] 漆琪,刘青恋,王进.四川省地震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现况[J].寄生虫与感染性疾病,2012,10(2):79-81.

预防接种门诊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方案》。

我县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了领导。成立了××县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全县适龄儿童享受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完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20**年6月底前已认定25家预防接种单位(包括4家只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0**年以来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今年4月15日,再次对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74人进行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试,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了上岗证。

三、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

免疫规划知识和免疫规划国家政策的宣传对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根据省、市卫生厅(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每年的4月21至25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根据宣传主题在电视台播放了预防接种知识光碟,各预防接种门诊今年悬挂了“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的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在街头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广泛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冷链、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一类疫苗的种类和注射器的种类都增加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县疾控中心根据《规范》要求统一印刷了疫苗出入库登记簿、注射器出入库登记簿、冷链温度记录簿、疫苗发放登记簿、冷链设备档案记录表等,免费发放给各接种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房管理、领发手续等冷链运转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专用。

五、全面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县自20**年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率先达到a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后,20**年至20**年先后有12家乡级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县卫生局b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员为适龄儿童提供及时的免疫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为适应扩大免疫规划接种服务的需要,县疾控中心新建设了设施和功能更为齐全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提高了接种服务水平。

我县20**年通过省卫生厅“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0%达标”考核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巩固了90%达标的成果。近三年接种率调查显示均在95%左右。**年以来,为了确保新增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各乡级接种门诊改变了以往按月接种模式,乡级实行按旬或按周接种制度,确保了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六、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目前,我县有21家预防接种单位,由于地域关系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增多,使得以往的免疫接种服务形式很难适应如今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为此,我县下发了有关文件,每年开展两次以上免疫规划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各乡结合学校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有效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增一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等加强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免疫薄弱地区、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接种,并积极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七、实行“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

为保证实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我县实行了“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划分了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各片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负责,预防接种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责任区域内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负责。每年督导检查不少于8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各次督导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根据督导和接种率调查结果,我县原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增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85%以上。

八、积极争取扩免经费和规范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的发放。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我县一类疫苗接种100%实行了免费。但原先的二类疫苗变成了一类疫苗,各预防接种单位在经济收入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为了保证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能及时有效的运转,县局及县疾控中心依据国家政策积极向县政府争取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制定了我县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目前,县财政已部分解决了县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对中央下达的每针剂3元的接种补助已按规定及时足额下拨到了各预防接种单位,以保证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尚未全部到位。我们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免疫规划政策经费足额到位。

2、冷链设备严重缺乏。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增加后,冷链设备显得严重缺乏,特别是县疾控中心常规冷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