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简介(精选5篇)

  • 悲惨世界简介(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小说《悲惨世界》和电影版《悲惨世界》 (一)小说《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于1862年发表,是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拿破仑战争开始延续到结束后几十年,小说展现了法国的政治、历史、哲学,也展现了法国的建…

悲惨世界简介(精选5篇)

悲惨世界简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悲惨世界》;小说;电影

雨果是一名作家,在他身上,还散发出强烈的哲学意味和历史沉淀感。雨果在著作《悲惨世界》中,用文字记载了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社会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之下法国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冉阿让是《悲惨世界》的主人公,也是当时法国人民生活的另一种展现。在《悲惨世界》中,我们可以发现,雨果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审思冉阿让的悲惨经历,震撼人心。对小说的浓缩改编,让电影的改编有了更多自己的味道和特色,电影完全成了与小说不一样的艺术作品。电影挣脱了沉重的历史背景,转变为凡人与凡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其实更接地气,也更有说服力。本文将从电影版《悲惨世界》出发,探析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和改动。

一、小说《悲惨世界》和电影版《悲惨世界》

(一)小说《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于1862年发表,是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拿破仑战争开始延续到结束后几十年,小说展现了法国的政治、历史、哲学,也展现了法国的建筑、宗教。以冉阿让入狱,在监狱里生活了19年,放出来之后尝试各种办法赎罪的故事。小说题目为《悲惨世界》,观看题目就知道小说不可能是喜剧。小说用主人公的悲剧一生折射出与冉阿让相同或相似的法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社会,身处其中的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难处和难以言喻的悲伤,雨果目睹了法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感触比一般人更深,父亲在军队效力,对法国政权也有清醒的认识。小说展现出雨果极深的文学造诣,让人佩服。事实上,这部小说的创作受到两件事的启发,一件发生在1801年,在雨果身边真的有一个人因为一片面包而入狱,出狱后生活举步维艰。另一件事发生在1828年,雨果听到了关于一个囚犯释放后被宗教感化的故事。这两件事对雨果启发很大,雨果为了小说逼真感人,曾经到监狱观察囚犯的生活。小说具有史诗气概,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残忍的法国众生相。

(二)1958年美国版《悲惨世界》

1952年由迈克・莱尼、罗伯特・纽顿主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导演的电影《悲惨世界》上映,引起不小轰动。《悲惨世界》一共有三版,以1958年美国版最为著名。这部电影时长为105分钟,是一部黑白电影。两位演员演技出众,感情真挚丰富,细节拿捏到位,尤其是最后一场在巴黎下水道的戏尤为精彩,让人津津乐道。这部电影改编自雨果同名小说《悲惨世界》,电影的情节大致与小说相同,以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为主线,反映出当时法国社会的阴暗面。冉阿让性格复杂,宗教观念很强,爱护自己的家人。电影用冉阿让的悲惨遭遇,无声地控诉着法国上流社会的无情。冉阿让地位低下,是一名贫农,生活无依,迫不得已偷了面包,因此锒铛入狱,19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对自己、对这个社会有更为清醒的认识。电影没有过多渲染冉阿让的悲惨生活,而是将影片的重点放在故事情节的重构上。小说《悲惨世界》早已深入人心,电影将小说之外的故事在短短的105分钟里展现出来,非常成功。电影还着力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人性,非常感人。1958年美国版的《悲惨世界》是世界公认的经典,从剧本到摄影,从影片节奏到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都展现出这部电影对小说、对雨果的诚意。这部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这部电影同年在意大利上映,不仅了延长了时间,也更豪华。电影呈现出原著小说中没有的清新浪漫风格,观众易于接受。

二、《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

(一)雨果与《悲惨世界》

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城。祖父是一名木匠,父亲是一名将军,担任要职,受到国王的重用。父亲对雨果的教育很严格,但雨果十分聪明。少时雨果随父亲调任东奔西走,10岁之后才回到法国。雨果从小对写作展现出极大的兴趣,获得了很多奖项,20岁就出版了《颂诗集》,诗歌展现出丰富的异国风情,极富遐想。雨果的诗歌对当时法国社会有深刻的披露,富有现实意义。除了诗歌,雨果还写了很多戏剧和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是雨果最负盛名的作品,雨果对自己的小说倾注了很多心血和心力,饱含深情,文笔犀利,对当时法国社会进行了无情而深刻的批判。

《悲惨世界》将传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用深沉的笔调来刻画一个又一个悲剧,这些悲剧折射出法国社会的风貌,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这部小说很注重细节描写和背景描写,在很多生活跳脱主线来介绍一些常识和历史知识,这样的变化在电影中也强烈地体现出来。《悲惨世界》是雨果非常重要的小说,它与《巴黎圣母院》一样,为世人称道。这部作品对雨果来说也非常重要,这部作品展现出雨果对法国社会的剖析和对法国的拳拳情意,让人无比动容。

(二)从小说到电影,情节更为引人入胜

《悲惨世界》的小说总是充满戏剧性,拨动着人的心弦,雨果制造了很多悬念,引人入胜。在小说中,我们能看到冉阿让的各种困境和挣扎,小说基调暗沉,总是给人压抑的感觉。在电影中,导演将主人公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困境时的内心世界更为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因为贫穷偷面包,还是因为面包带来的牢狱之灾,导演都精准到位地捕捉到了冉阿让的各种转变。电影也设置了更多的情节来突显主人公在宗教的感化下,明白生命的意义的场景。这些情节的设置,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也展现出了电影强烈的人性光辉。小说更多的是展现冉阿让的悲惨世界,读者会对他产生无穷无尽的同情,但电影通过情节的增加,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冉阿让的委屈和忏悔,也能感受到法国社会的风貌。冉阿让在各种人生的选择中透露出在自己的悲惨外表下,还存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很难在小说中感受到,但在演员们的眼神和动作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小说篇幅很长,改编成电影难度很大,对于小说中情节的增加或减少都是必然,小说通过大段的文字来强化某一主题,但电影只需截取其中某一段,经过加工处理,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一样能凸显出主题。在对小说情节的选择上,能看出导演对小说的理解程度和个人喜好。

在电影中,导演对情节进行了删减,电影仍然以冉阿让的人生经历为主,将爱情、亲情和友情这些感情融入进去,强调电影在人性上的关注。电影将不太符合或者跟主题毫不相关的情节都删除了,言简意赅,通过各条辅线的作用,展现出导演强烈的意图。电影为了能够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拿破仑战争前后的法国社会面貌,在道具和场景设置上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宏大的电影画面很容易就将观众带入19世纪的法国,与冉阿让一起经历法国的历史沉浮。很多专家学者都觉得电影在影片主题、情节设置、创作意图、审美角度和人物塑造上都非常成功,体现出了小说的意境和味道。

从小说到电影,《悲惨世界》在情节上更加引人入胜。

(三)从小说到电影,主题更为深刻

《悲惨世界》小说里的人物情感基本上可以用“博爱”来概括,但在电影中,在爱情这个主题上,显然更加明显。冉阿让与芳汀的感情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无论刚开始的误解,还是后来的倾慕之情,这些若有若无的感情非常吸引人。毋庸置疑,芳汀是极具魅力的,无论是充满内容的独特眼神,还是充满感染力的言语,都让总是处于困难之下的冉阿让感受到温暖。同是天涯沦落人,正是因为经历相似,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往,才能在四周都黑暗的时候找到彼此心中那盏能温暖人心的灯。这种真挚的感情不仅让电影的主题更为深刻,也让观众对雨果笔下的这两个可怜之人充满怜爱。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冉阿让为了能更好地拉近与芳汀的距离,偷偷地认字读信的场景,这些在小说中都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温馨。芳汀之后让冉阿让帮忙读信,非常地感人。电影主题定位为展现人性的光辉,这些场景能很好地升华了主题。两个人在逆境中彼此关怀、彼此温暖的画面能很好地展现人性的可敬之处。在小说中,我们能感受到命运的无情,在电影中,命运还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一丝温情。

虽然小说与电影的主题不尽相同,但电影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忠于原著的。电影将小说想要表达的内容在画面影像中很好地展现了出来。电影的导演经验丰富,对法国文化理解得也较为透彻,运用了各种电影艺术和技术尽最大努力展现了小说的灵魂和魅力。在当时,很多导演都会在自己的镜头里尽量多地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将他们的生存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是他们的责任,也是广大民众的呼声。雨果的作品正是描写法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电影也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在电影叙事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再现和升华,对于里恩来说,经典是一种神圣,挖掘小说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深刻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意蕴和社会价值。

三、结 语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用大片大片的文字、错综复杂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故事为读者展示出冉阿让的苦难,改编的电影连雨果自己也不禁惊叹说:“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但是电影限于时间,对原著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删除、浓缩和富于画面性的改动,同时去繁从简,设置了大量易于观众接受的故事情节。整部电影节奏比较明快,不拖泥带水。很多人都说小说《悲惨世界》堪称史诗巨作,那么,电影版的《悲惨世界》就是一位小人物的奋斗史。无论是人物的性格展现,还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虽然都不如小说原著中的入木三分,在时代和历史背景上做的文章也不像原著中那么恢宏,但在情节的增添上更加引人入胜,在主题升华上也更为深刻。

[参考文献]

[1] 于卫平.情节的重构――简析《悲惨世界》的电影改编[J].安徽文学,2009(10).

[2] 叶一舟.热闹贺岁 强强对决[J].电影,2007(02).

[3] 杨亦军.“史”与“论”的精妙结合――评吴岳添的《法国小说发展史》[J].法国研究,2006(01).

悲惨世界简介范文第2篇

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心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面对生活的状态,多读一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身。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悲惨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查阅。

悲惨世界读后感1《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从小失去父母,20岁的时候迫不得已到面包店里抢面包吃,被抓进监狱,判了19年牢。他出狱之后,他又偷了教堂里的银器,被警察抓到教堂里,教堂里的主教大人却说:”那两只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对教主大人说:”我答应成为一名正直的人。“冉?阿让从此为民服务,并履行了对芳汀的承诺,救出了战火中的马里于斯,而且还挽救了警探沙威,他生活卑微、诚实、简朴,直到去世。

”他倒向后面,两支蜡烛的烛光照着他,他那白色的脸望上天。他死了。“

这是对于《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去世的描写。

沉醉其间,好似成为了珂赛特,有泪滑过。好的作品,就是可以打动读者的心扉,打开心灵的大门,沉浸在作品里随着主人公哭哭笑笑。

《悲惨世界》是有着”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美誉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十九世纪最的小说之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悲惨世界》因为内容丰富和内涵深刻,使读者们都体会到作品有一种深远的分量感,让众多读者感动。

这,就是世界名著——《悲惨世界》。我读完这本雨果的传世之作,有两方面的感受。

第一方面是大师的文采、笔法。雨果在叙述的时候,人物对白简洁明了,每一句话都直达重点,深入核心。比如,”冉阿让也感到旧时的欢乐又回到了心头,他常望着珂赛特说:‘呵,多美好的创伤!呵,多美好的痛苦!’“这句话看似平常,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是写出了冉阿让心里的快乐。这就是大师的方法。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品味。

还有对周围环境的塑造,对方位的描写。文章的开头写到冉阿让四处流落,每到一个地方都被赶了出来,这里的场景不停地在变换,但是他依然描写到位。寥寥数句,勾勒出花园,平房,别墅等各种地方,令人不得不赞叹。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悲惨世界读后感2前几天,我读完了《悲惨世界》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最后成了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这本书使我感到非常震撼。

《悲惨世界》写了苦役犯冉阿让经过神父莫里哀的挽救,成为了一个非常善良、诚实的富人,并且当上了市长。他在当市长的时候,他为了使商马第不被冤枉,毫不犹豫地到法院承认了他就是苦役犯冉阿让,又重新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冉阿让逃了出来,他替芳汀收养了可怜的珂赛特。以后,他和珂赛特为了躲避警探沙威的追捕,他们只好躲在修女院里,珂赛特上了修女院里的寄宿学校,他们历尽了种种磨难。最后,冉阿让拿出六十万法郎给了珂赛特。这是他以前挣到的所有的钱,而自己只留了五百法郎过日子。珂赛特结婚那一天,冉阿让对珂赛特的男朋友马吕斯说出了他曾经是苦役犯的真像,马吕斯非常惊讶,可是又不知所措。后来,马吕斯知道了冉阿让曾经在战场上救过他,冉阿让的形象在马吕斯的心目中顿时变得崇高起来。于是马吕斯带着珂赛特去找到冉阿让住的地方,想把他接到自己家里给他养老,可这时冉阿让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在马吕斯和珂赛特的面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我读完了这本书,感到冉阿让真崇高,他虽然曾经是一个苦役犯,但是后来他所做的事情证明了他的崇高。因为神父拯救了他,神父曾对他说过:“如果您从那个苦地方出来后对世人都怀着憎恨,那可是太可怜了,如果您能对人家都还怀着慈善、仁爱、和平之心,那您就比我们中的任何人都高贵。”是啊,如果你总是想着你的不幸而去憎恨这个世界,那你就无可挽救了,如果你受了委屈和不幸,但是仍然怀有一颗仁爱、和平之心,并且去帮助别人,温暖别人,你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那你就比任何人都要高贵。神父说得太好了!

我们也一定要做一个像冉阿让和神父那样的崇高的人。

悲惨世界读后感3《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贫苦阶层。由于不忍心看着七个外甥过着挨饿的日子而偷了一块面包,先后坐了19年的牢。

出狱后,冉阿让饱受欺凌,招人歧视,处处受到排斥,是仁慈的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收留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了他的银器具,还把银烛台送给了他,并教导他好好做人。冉阿让被主教博大的胸怀深深震撼了。在主教的感化下,他成了一个胸怀坦荡,勤劳正直的人,并且当上了受人尊敬的市长,拥有很多财产。可他却把绝大多数钱给了需要帮助的穷苦人。

看到这里,我不由地思绪万千。冉阿让由一个苦役犯变成了一个市长,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又是什么力量使他对那些跟他毫无相干的人给予莫大的帮助呢。那就是爱的力量。一个心里充满了爱的人才会懂得去关爱别人,无私地去奉献。以至于他为了帮助实现芳汀临死前想见女儿一面的愿望,他又一次入狱。这一次入狱对冉阿让来说则是终生苦役犯的代价。虽然芳汀最终没能如愿就死去了,但冉阿让始终坚持着。他在土伦港趁救一名水手的机会,跳入海中逃走。他去德纳第家,救出了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照顾她,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一样,两人相依为命。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冉阿让这样的人,宽容、善良、乐于助人,正是他的这种高尚的品德使得冷酷、固执、曾一味地追捕他的警长沙威因内疚自责而跳河自杀了。

冉阿让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他遇到的磨难是那么严峻,他的生活充满了惊险,但是他以惊人的刚毅、非凡的体力,凭着机智的头脑,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他的精神已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让安详地离去了,尽管他的命运曲折离奇,然而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

悲惨世界读后感4上学期读了《悲惨世界》后,被这本书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不仅为当时的社会深感惋惜,还为那个悲惨的世界以及悲情的主人公不平。但是里面更深的让我明白的是,宽容,善良等美德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无论在何时都不会过时。

《悲惨世界》一书主要写了一个苦役犯冉阿让的一生。他先是因为砸坏玻璃偷了一块面包,被判4年徒刑,因4次越狱,又被判了15年徒刑。他等了19年,终于被放了出去。当他一无所有而又衣食无着的时候,受到了主教卞福汝的关怀。之后,冉阿让化名马德兰,做了海滨蒙特勒伊的市长,可他最后自首了,冉阿让又被捕了,他戴上了表示终身监禁的绿帽子和红衣,在船上做苦役,在救一个海员时,他掉进了大海。后来,在法国的战场上,有人看见了冉阿让的身影。他在枪林弹雨中救出了一个人:马吕斯。冉阿让终因过度劳累离开了人世。

从此书中我看到了具备宽容的品质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大。在书中我们可以知道,主人公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所以冉阿让已经彻底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善良的米里艾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因此他当上了市长,并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颗高尚的心。比如说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在别人没有信心的时候给予别人充分的鼓励。或是当别人受到歧视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批判而应该具体的考虑判断并给予他人一个机会。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一颗高尚的心胸之后,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丽和谐,也就不会有“悲惨世界”了。

悲惨世界读后感5悲惨世界》,这是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国人。书中讲述了一个正义与,,虚伪与善良的悲惨故事。故事的内容、情节都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

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

“奉献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现。”在这句话里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现就是奉献,无私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好像父母亲对我们的爱,不断的付出他们的爱。在这书中我看到了冉阿让的奉献精神。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悲惨世界读后感6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凉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悲惨世界一书中: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

悲惨世界简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40-02

“浪漫主义悲剧在理想中寄托解救,现实主义悲剧在废墟中发掘生机。”《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书中处处是泪的控诉,血的见证,是一场感人心曲而又荡气回肠的旷世悲剧。本文从《红楼梦》的女儿悲剧进行分析,通过小说中一系列的悲剧情节和悲剧冲突来探寻《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在万紫千红的红楼院内,作者为世人展示了一出出惨烈的悲剧――尤其是女儿悲剧。《红楼梦》在开篇叙述创作缘起时,作者就宣称本书“使闺阁昭传”,并定下了“悲金悼玉”和“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基调。”《红楼梦》是一部封建女性的血泪史,写了一群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异样女子的不幸人生和悲剧命运。

贾府“四春”,命运不济,结局悲凉凄惨。贾元春,看似上天垂爱,入宫为贵妃,应说已极封建社会女子之荣耀,可她省亲回来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当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对后宫生活的不满溢于言表,正值中年却蹊跷死去。贾迎春,从小死了亲娘,在荣国府貌似体面,但因自身性格懦弱,奶奶、媳妇、丫鬟欺主哄骗,备受连累,后由父亲贾赦用她来抵债,嫁到孙家被百般蹂躏至死。贾探春,聪慧果断,是大观园里的改革者。她初次理家,便发现了凤姐的弊病。王熙凤抄捡大观园时,她不但勇于抗争,而且看出了贾府衰败的迹象。而后,探春远嫁南方,一去不能回。贾惜春,她看到了元春省亲时的乐极生悲,看到了迎春婚后凄凉的结局,所以她看破红尘,出家为尼,从此独守“青灯古佛旁”,承受着无尽的冷清和寂寥。

随份从时、艳冠群芳的薛宝钗也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这位出生豪门的千金小姐,入住大观园后,赢得了贾府上自老祖宗下自丫鬟的喜爱。她聪明秀丽,处事圆滑,深懂为人处事明哲保身的道理。她深知作为一个女人,无论自己才多大,在这男权的世界里,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当贾母把她许配给宝玉时,她遵从封建礼教的安排,答应了婚事,然而婚后不久,宝玉出家,留她独守空闺。她的婚姻是短暂的,命运自然是悲惨的。这位封建淑女成了行将灭亡的封建家族和封建制度的牺牲品。美丽孤傲、才学横溢的林黛玉,由仙草修得女体,下世为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却天性叛逆,追求自由的爱情和个性解放。却因不符合家长和封建礼教的要求,痛失爱人,最后焚稿断情,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史湘云娇憨纯真,心直口快,满腔热情,出生不幸,却乐观开朗,才情洋溢,没有那些贵族小姐的矜持扭捏之态,喜爱男妆,颇有名士之风,英豪之气。然而这一切都填不平命运给她预设的陷阱,丈夫过早离世,湘云青春守寡。心性高洁的妙玉,出身高贵,素心孤介,远离红尘,潜心修行。然而孤寂的庵堂生活并不能泯灭她对世俗的依恋和对人世欢乐的向往。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宗教教义和人性之间的激烈冲突,她是一个被封建豪门当做摆设,被宗教教义禁锢的少女。遁入空门的她,最后被强盗劫走,下落不明,“可怜金质玉,终隐潭泥中”。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最美丽的女子,她“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分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然而这样一个绝美的女子死于无法摆脱厄运的重重忧虑和深度苦闷,死于贾珍对她身心的无休无止的蹂躏。克己守份的李纨,出身名宦之家,嫁入贾府却青春守寡。她守着贾兰度日,每日只知侍奉亲子,心如槁木死灰一般,后来贾兰高中,她在死之前获得了“凤冠霞帔”的荣耀,然而美好的年华已逝,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些“贞节”、“贤淑”的美名又能如何?贾巧姐在金陵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王熙凤获罪,巧姐被其舅兄拐卖,流落到烟花之地。之后幸遇刘姥姥相助,得以脱离苦海,最后巧姐从一个生于公侯之家的小姐,变成了一个在“荒村野店”纺纱织布的乡村妇女。高居贾府管家宝座的王熙凤,能说会道,见风使舵,深得封建家长们的赏识。她四面风光,害人无数,终因“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贾家衰败后,王熙凤获罪被关在“狱神庙”,过着“回首惨痛”的生活,最终凄凉的死去。其人虽可憎,但其出于无奈,只得主动或被动参与统治力量对姐妹们进行迫害,以换取相对满意的地位,她无疑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金陵十二钗都出身名门,她们姿容美丽,才气过人,但她们生活在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逃脱不了封建礼教对她们的迫害和摧残以及人性的禁锢。“金陵十二钗”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女性群体的缩影,但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她们,命运沉浮非自己所能把握,她们像一叶叶小舟,飘荡在封建社会的风浪里,任何一缕强风,一个大浪就可以将她们颠覆,改写她们的人生。在封建礼教层层压迫下的女性,她们无路可走,只能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那被封建社会人们所顶礼膜拜的封建宗法制度、封建纲常名教以及封建文化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不知埋葬了多少无辜女性的灵魂,断送了多少卿卿性命。而在那个黑暗没落的封建社会,没有谁为这群异样女子的不幸人生买单,正所谓“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些凄清凋零的女人花,只能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无尽悲凉里互诉衷肠。女人如花,开则遗世独立,谢则留香如故。在封建制度的迫害下,红楼女儿无一幸免地成为黄土垅中的薄命女,这实乃是封建制度又一次徒劳无功地自我救赎。

悲剧以其悲凉的基调和悲惨的结局创造着感伤的美,让有情世界中的人们为之哭泣,为之叹息。人生就如同一场美丽的华尔兹,有着绚丽的开场,却终究只会曲终人散。显赫的贾府终没能逃脱盛极而衰的命运,落个“人去梁空巢也倾”的悲凉结局,即是“到头一梦,万境皆空”。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之后无路可以走”,《红楼梦》写了如花的青春,如梦的人生,也道出了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哀,真可谓是红楼梦中梦难寻,反认他乡是故乡。《红楼梦》建立了一个深刻的悲剧结构,具有深层的悲剧意蕴,这样的悲剧哀而永伤,也将永远不会重演,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人们将在觉醒中体味《红楼梦》,感伤生命的无奈,感受悲剧的美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2]李希凡.红楼梦评论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3.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悲惨世界简介范文第4篇

凉凉的月辉、素洁的微霜照映着苍白的面容,隐隐的山涛、清澈的泉水律动着圣灵的神韵。仿佛是命运的巧合,无锡惠山下的“天下第二泉”等待着眇者阿炳的到来,泉因人而扬名,人因泉而降生,人和泉结下了难解难分的生死奇缘。聆听《二泉映月》,久了,就有强烈震颤的力感。浑厚与低沉的是忧伤、哀怨的生存悲鸣;高昂与雄伟的是愤怒、悲慨的命运抗争;清脆与悠扬的是悲壮、雄健的生命礼赞。这宏丽的乐章是阿炳用眼泪、热血和生命呕沥出的精品。

(二)

凄恻悲苦的呜咽,满蕴了人生际遇的哀伤与无奈。月亮刚刚升起,还没有来得及把她的光辉撒向人间,就被乌云遮去了蛋黄似的嫩脸,天空黯然了,把一个黝黑的、凄冷的世界留给了大地。眢目的小童执著乞讨的竹棒,冒着刺骨的寒风,摸索着在逼仄的小巷踽踽独行。他衣食无着,生计维艰,大户人家的残羹冷炙是他的美味佳肴,好心人穿剩的一衣半衫是他的隆恩礼遇。脆弱而扭曲的小生命在黑暗中流浪,过早地饱受着世态炎凉。双目失明使他失去了做人的平等资格,失去了人的尊严,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他因这凄凉的身世而呜咽。

厚厚的乌云下的月亮也许升高了吧!而灾难却降临了,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战乱频仍,兵连祸接,街市凋敝,芸芸众生,颠沛流离,难保朝夕。

古老而邈远的旷野,到处是一拨又一拨逃难的市民和村民。远处隐隐的隆响,不知是雷声还是枪炮声,和着凛冽的寒风与凄厉的冷雨传进人的耳膜,生生发痛。潮水般涌来的遭受罹难的人们,急促的、艰难的、漫无目的地向前奔、向前奔,前面有多远,还要走多远,没有人知道。何处有他们的人生梦想呢?

(三)

然而生命在抗争。月亮终于冲破了乌云的阻挡,从厚厚的云层中喷薄而出,终于向大地洒满了她的清辉。那哀伤、惊恐、痛苦、高昂生命的春水,在刚刚开化着的大地上奔流,向着明媚的世界汇集。慢慢地,春水聚集成自信而强劲的力量,以震撼人心的威势冲毁了既定堤坝,不可遏制地向前奔涌着,奔涌着……

生活的艰难、生存的耻辱砥砺着罹难者坚定自傲的意志。求生的本能在欲望的驱动下变得更加富有韧性,生存的力量挣脱了精神的桎梏,活下去的勇气表现得那么刚毅和顽强,生命勃发了锐不可当的全部张力。

这不屈于命运之神的精魂,在那丰腴而铿锵的颤音里,蕴含着命运的悲惨,生存的雄健。人的命运和民族的悲壮自觉不自觉地交融在一起了。生命有了精神的皈依,生存就有伟大的意义。一个敢于面对坎坷命运的民族,决不会屈从于命运的坎坷。

(四)

不屈于凄惨的生命终于走出了阴影,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眼前是广袤的原野,洁白的月光泻满大地,温婉的春风在旷野骀荡,轻拂着人的肺腑;清澈的小溪叮咚声声,蜿蜒东去。原野上百草丰茂,繁花似锦,清香馥郁,沁人心脾。蝴蝶在鲜艳的花蕊上翩翩起舞,装扮着美丽的身姿;欢乐的黄鹂婉声啼啭,荡漾出满怀生命礼赞的调子。

动荡的生活终于趋于平静,人间有了青春、温存和幸运,长年失血的脸庞布满红晕,胜利后的喜悦使苦难的人们涵满了笑意,情绪在昂扬、高涨与激动……

盲艺人阿炳,名叫华彦钧。他常常着一袭破旧的竹布长衫,手执二胡,踽踽来到“天下第二泉”边,赴那生死相依的千年之约。月轮如巨璧沉浸在清泉中,明镜似的泉水映射出苍翠的青山和皎月的纤影,微风徐徐,山涛阵阵,声色俱佳。绝妙的景深就是艺术魅力的最高境界。他得到了来自天籁的启迪,那是他抗争命运的精魂,也是他艺术力量的源泉,于是二胡悦耳的旋律在空中悠悠飘荡。这自然之韵和生命之韵谱写的明月清泉曲,倾诉着罹难人的悲惨与抗争,也奏响了民族的悲壮与坚强,使人心胸顿开,气荡神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格一起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

【点评】

《二泉映月》作为民族音乐的精华,我也赶时髦听过几次。读《二泉映月》还是头次:读中,深邃的乐曲仿佛萦绕耳畔,随着笔者的行文跌宕起伏。读毕,我踌躇半天,不敢着一字,唯恐言语不慎,打断这生命的华韵。

命运总是十分蹊跷,一个伟大作品的诞生,总是要和一个凄苦的命运纠结在一起。贝多芬耳聋后把内心深处的抑郁,升华成了《月光奏鸣曲》;阿炳则在黑暗的世界里,用心灵的火光点燃了不朽的《二泉映月》。作者用文字诠释了“乐人合一”的真谛,从乐符到字符,这又是一次心灵的升华。

题目为《华韵精魂》,“华韵”为音乐,“精魂”为人事,开题则交代了“乐人合一”的主旨。围绕这个主题,全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乐曲和阿炳,分布于全文首尾,相得益彰,以泉引曲,以曲带人。第二、三、四部分写自己对该乐曲的感受,将音乐与人事,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既突出了人事的凄凉,也展现了音乐的精髓。此时想到,李贺有《李凭箜篌引》、白居易有《琵琶行》、欧阳修有《秋声赋》皆是摹音之佳作,本文作者与此众,虽有古今之别,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郭 瑞)

悲惨世界简介范文第5篇

在《悲惨世界》里,我见证了宽大博爱的精神和令所有人肃然起敬爱的灵魂,在电影中,他,冉阿让仅仅只是偷了一块面包却做了十九年的牢,出来以后虽然他被四处通缉,使别人无法接受他,但他后来凭着自己的意志当上了市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悲惨的世界电影观后感五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生悲惨的世界电影观后感一

《悲惨世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书中不同的 人物反映了当时法国各个阶层人民不同的生活命运。揭示了统治阶层级上流社会的丑恶现象,歌颂了人性的丑与美。

主人公冉?阿让由于投了几块面包而沦为苦侵犯,过了9年牢狱生涯,再获自由。可是他一无所有,因为有前事处处受人排挤。这时慈祥的下福,淑女教孝那了他,并让他明白了什么是善良。曾次他决心洗心革面。可仍是有苦侵犯的前科,四处碰壁,不为社会所接受。他化名为马德兰,成了一名市长,换在那坐落后的城市飞速发展 但为救一名被误认为是冉?啊让的人,再次现身,背逮捕入狱,在船上为救一个人,而掉入水中,在别人都认为他死了的时候,他收养了珂赛特后来法国大革命的战场上,人们看到了他的身影,的战书,帮助伤员。

书中无处不休现雨果所呈上的人道主义雨果所希望世界是美的 是充满希望的他认为:即使是一个苦侵犯只要他明白了善与美,就能开华,哪怕他有着过错 心灵能获得赦免 得到自由。

要知道善良是做人的基础,人已德为先得以善为本失去了善,就失去了一切如果有了善良的心,变得一无所有,老天终究会森给你一切的。善带别人你会发现世界的美好感受,善良充满世界与人间,山就充满美酒得香与浓;爱像玫瑰的艳与丽,爱与善的结合是人间至高无上的情与美。

高中生悲惨的世界电影观后感二

看过电影《悲惨世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很多的感想涌上心头。

还记得最早在大银幕上看到休叔当然是因为他的金刚狼,后来看到在致命魔术中看到他的表现也惊叹大长腿的出众的演技。单从人物刻画方面来说,休叔很好地演绎了一个从挣扎到新生,从背负责任到最后成为革命一部分的Valjean.

而由于电影因为不受舞台布景的局限,人物的情绪在各处自然场景中得以放大,于是相比音乐剧仅靠声音传达情感,电影版的Valjean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物内心世界。比如Valjean逃出监狱后在山间面对阳光时那种获得新生却又前途渺茫的感觉,后来走投无路红着双眼怒斥着这个可悲的不能接受他的世界,再后来面对Javert要重新逮捕他时的悲愤,到最后临死前看着Cosette笑,然后对天上的Fantine说我完成了责任的那种交待了一生的解脱幸福感表现空间一旦被扩展,那么呈现出的人物完整性是任何一版音乐剧Valjean都无法表现的。

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曾经的他是个被人嫌弃鄙夷,凶残孤独,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而后来的他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曾经的他是恶魔的化身,而后来的他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是什么力量促使一个凶暴的人弃恶从善?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呢?我想这个答案很肯定--爱。

《悲惨世界》打动人心灵深处的电影!

高中生悲惨的世界电影观后感三

周四上午的课上老师推荐我们看《悲惨世界》,结果晚上的课上老师就给我们放了这部影片。看完这部影片不得不说它真的不错,不愧是获得了很多奖项的影片。这部影片的前身是同名歌舞剧,根据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的情节都很了解,那么我们就跳过对情节的介绍来谈谈其他的吧。

这部影片是一部歌舞片.我看过的歌舞片并不是很多,记得初中的时候在央视电影频道看过歌舞片《红磨坊》而且印象比较深刻。歌舞片不同于其他的影片类型,影片里角色通过歌唱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让观众听到。这部影片中全部采用现场录音,所有的演唱都是演员们自己完成的,他们不去追求唱法上的完美,而是用他们真挚的情感流露和自然的表达带给了观众极大的震撼。

这部影片是由2010年拍摄《国王的演讲》的导演汤姆 霍伯导演,演员的阵容也十分强大,饰演冉阿让的男演员休 杰克曼在《X战警》中饰演的金刚狼的形象深入人心。饰演沙威的是罗素 克罗,在看影片的时候就觉得他很眼熟,在网上一查才知道他是电影《美丽心灵》的男主角。至于饰演芳汀的安妮 海瑟薇更是凭借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奖项,虽然她只是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出现,但她精湛的演技还是让人震撼。她为了这部影片付出了很多,为了角色需要她剪去了长发,而且还减肥二十斤。正是这种为艺术不顾一切的精神让观众在荧幕上看到了一个真实自然地芳汀,印象最深刻的是芳汀沦为妓女后边唱边流泪的场面,感觉既凄美又动人。我一直就挺喜欢海瑟薇,看过她演的电影有《公主日记》、《魔法灰姑娘》、《穿普拉达的女王》、《蕾切尔的婚礼》、《爱丽丝梦游仙境》和《一天》。喜欢她高雅端庄的气质和她,感觉她是个富有才华和演技的演员。在影片中为了革命英勇牺牲的小男孩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个小演员叫丹尼尔 赫特斯通,感觉他的演技和唱功都不错,很喜欢他的声音。

影片最让我感动的部分就是那些年轻人决定起义的桥段,他们在街上用家具垒成街堡。各种家具从窗口落下或是从楼中台下,一架大钢琴从窗口摔下,最终垒成了街堡。一群爱国青年与政府的军队展开激战,长枪对大炮,两方实力悬殊,但这群青年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两个爱国青年站在窗边,其中一个手里高举着红旗,在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当战争结束,沙威在战场上巡视,地上满是鲜红的血水。看着那一群爱国青年们躺在地上,我似乎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惨烈,这一系列的镜头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被那个年代追求真正的自由解放、不畏死亡的热血青年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身处在乱世却能够拥有这样的精神真的是很伟大的,正是有了这些身处乱世而敢于斗争的人们的付出和牺牲才成就了现如今这个自由民主的世界,向他们致敬。

高中生悲惨的世界电影观后感四

冉阿让因为要抚养外甥,偷了人家的面包,被判了5年徒刑,又因为越狱刑期追加到19年。好不容易熬过来了,假释出狱,却又要按规定的日程表做人,成为一名被管制分子,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的心态极其扭曲,仇视不公平的社会和不公正的法律。假释潜逃,隐姓埋名,埋头苦干,终于成为老板,直至当上市长,人生旅途艰辛不予言表。这时的冉阿让世界观已经得到改造,对社会的认识得到升华,对下层社会充满同情。

影片通过冉阿让与警察沙威两人的感情纠集,展现了人生发展的细微转换过程。一个充满仇恨、性格凶狠而孤僻的冉阿让,在米里哀主教的点化下,变成了一个慈善、理解、可亲可爱的人。同样,一个刻板、世俗、固执,与民众为敌的沙威,在冉阿让宽容、仁慈、博爱精神和行动影响下,对自己的种种行为有所醒悟。十九世纪除的法国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转换的社会,封建阶级要维护自己的统治,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广大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推翻封建阶级统治,先后发生了多次革命,当权者不断更替,社会动荡不断。影片描写的情景正是发生在这个阶段。在对待劳改犯以及假释后人的成见,仿佛就在眼前,我国在1949年----1976年实行的制度与之如出一辙。沙威趾高气扬的对24601(冉阿让)在狱中讲的那段话,激起了冉阿让的极端不平,就因为偷了一块面包,遭到如此下场,怎么会使他心平气和,接受改造,顺应现有的社会社会制度?可想而知,在中国当时又有多少人对社会充满了仇恨,相差了一个多世纪,对社会的管理和认识提高了多少?

冉阿让的转变也是有一个过程的。19年的劳役并没有使他成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要求的人,相反,他变成了一个劣迹斑斑的坏人。出狱后,控制不住自己,不断做坏事。米里哀主教是第一个感化他的人,主教的真诚和教化,激发了冉阿让内心深处原始的良知,促使他开始走上正道。影片没有描述他7年中的转变过程,但可以想象,冉阿让不会在走出教主家门的时候世界观就得到了彻底的改造。可以设想,冉阿让接受了教主给他的银器和钱,隐姓埋名,埋头苦干,一定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一点点积累资金,通过自己的理财能力,把作坊一点点做大,最后成为工厂的老板。然后,通过自己的实力,开展慈善活动,影响社会,赢得上层社会的广泛认可,最终当上市长。冉阿让步入上层社会,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平民百姓,这就决定了他同情底层民众,支持社会变革,最终回归平民的结局。

冉阿让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不平凡的。影片通过冉阿让的结局,揭示了19世纪初法国社会的悲惨世界,是非常成功的作品。同时,影片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不管如何变化,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一个人活着,总要向社会做一个交代,不苛求每个人都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但应该多做善事。冉阿让抚养的珂赛特代表了社会的一整代人,这代人还会容忍悲惨世界延续下去吗?冉阿让已经看不到以后的世界了。今天,我们观看了影片,回眸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冷静地关注当今世界的演变。

高中生悲惨的世界电影观后感五

这是成长以来少有的与世界名著的碰撞。事实证明真正的大师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是很难被超越的。

在观看《悲惨世界》的过程中,长达3小时的情节使我沉浸在一段历史的氛围中。贫困与等级、革命与自由、生与死、恩情与爱情。文字的累积竟然可以涵盖最简单的道理和最宽泛的涉及,这就是经典,就是大师对文字功效的升华。

这个故事最让我触动的是作者的道德理想,一种对人物 以德报怨、无私无畏 的精神塑造。

让 阿让将人性的善发挥到极致,近乎于一种宗教式的精神境界。而这种以德报怨、无私无畏则是使得社会成为理想社会的基本个体素质。共产主义理想和共和国理想都是基于公有制,基于公民极高的道德和精神素养。同时,之所以将共产主义或者乌托邦称为理想社会也源于这种道德理想的不切实际。因为它违背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欲求和满足,也就是违背了人性。

即使高于普通的动物,人所具备的基本需求也使得人无法成为精神世界的绝对王者。我认为物质水平对人性并没有绝对的决定关系。人性的自私源于不安全感,而并不是极高的物质水平可以解决人类内心的这种不安的。因为人类本身其实渺小,在庞大的宇宙空间,地球的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不论生产力发展到怎样的水平,没有人可以绝对地确定自己安全稳定的生存状态。在面对未知的自然,未知的他人的时候,人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决定了他们的自私与分化。因而绝对的共产主义只能是理想社会,绝对的无私也只能是一种对道德境界的想象。这也是宗教和哲学只能作为精神层面的建构而很难成为人类的行使准则。

但是即使如此,我们并不能放弃对这种极致道德理想的追求和接近。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美好的,对美的追求本身也是一种美德。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但是渴望完美则是人类基本的行事原则。所以人类会被一些欠缺所困扰,也依然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宗教的修炼方向某些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一种理想境界。所以宗教精神很多时候是纯美的,安全的。

有些时候必须说,虽然我们面临很多的不可能和无奈与压抑。虽然我们知道处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灵魂。但是好在灵魂还具备很大的伸缩性已经可能性。所以身体无法实现的可以借助灵魂与精神,只要理想不死,生的意义就永远存在。无关乎理想实现的普及性和可行性,至少我们内心存在这种火焰,我们可以借由我们的热量温暖哪怕一两个人。这也是力量,有实践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意义。

就像电影最后的旁白:他安息了,让阿让幸福地死去,因为他真正地活过。他把他的精力、他的爱、他的美德献给一个人,把这个人从悲惨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当这个人走进了生活的时候,他死去了。正像白天消逝、夜晚来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