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古诗(精选5篇)

  • 关于爱国的古诗(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4、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

关于爱国的古诗(精选5篇)

关于爱国的古诗范文第1篇

2、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4、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8、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9、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关于爱国的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爱传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27-01

打开初中语文课本,里面不仅有含蓄隽永的诗歌,文情并茂的散文,说理透辟的议论文,也有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的小说……这些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无不折射着丰富的爱。孔子、孟子仁者爱人的“里仁为美”;爱国之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人格之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友人之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恋人之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母子之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爱祖国河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没有爱的初中古诗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老师是贫乏的。挖掘爱,才能张显语文学科的无限魅力;让爱回归,方能找回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与灵魂。下面笔者从七个方面阐述爱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灵魂。

一、仁者之爱

“仁”是《论语》的核心。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爱民这一问题是事关国家成败的关键因素。从血缘的感情出发主张 “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则认为生命虽然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但人们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应该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学习“仁者爱人”的思想是整个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础,对于今天教育学生如何走出道德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家国之爱

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是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应该认真落实的。爱国之情在古诗文中的反映以屈原、杜甫、陆游等为代表。《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名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在《三吏》、《三别》中,更是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他把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

陆游早年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关有感》),在《夜读兵书》中写下“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表达了抗敌报国的决心;中年亦“报国计安心,灭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诗中发出了奋激铿锵的声音“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

三、人格之爱

古诗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以古诗文中各种各样有成就的人物为榜样,从内心迸发出对这些人物的钦佩,产生对真善美高尚情操的追求。

陶渊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会是充满着物欲与名利之争的,而他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桃花源记》流露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皈依田园,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爱莲说》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四、友人之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友人的名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了友人之间深深的牵挂之情。李白的诗今存九百多篇,而写给友人的诗歌合计有一百三十二篇,约占七分之一。他的诗脍炙人口,为历代诗人所称颂,譬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这些友人之间的送别诗告诫我们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五、恋人之爱

爱情,这一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也是古诗文作品永恒的主题。让我们于孤灯之下,拂去书案的尘埃,翻开那早已泛黄的《诗经》:一条大河向东流,河心沙洲上,荒草萋萋,一对美丽的鸟儿发出“关、关……”的鸣叫,似在向一个人倾诉着无穷的爱慕和思念:深秋清晨,蒹葭河畔,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我日思夜想的人啊,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心中的伊人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爱情、爱情诗,是永恒的,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学生什么样的启示呢?

六、母子之爱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通过古诗文教学教育学生懂得体贴父母,引导学生学会尊敬父母,激励学生学会关心父母,是初中古诗文教学很重要的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等等, 这些都是母爱的颂歌,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笃之情。字里行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怀。

七、河山之爱

写长江:《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黄河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泰山:《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等。这些名篇名句,无不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与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

综上所述,初中古诗文教学是爱的传递。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字、词、句、篇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增强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潜移默化地渗透爱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生命,引导学生珍爱友情、孝爱父母、尊爱师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人教版教材、教参(七年级―九年级),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初中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爱国的古诗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爱情诗,差异,成因

 

一 引言

爱情,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然而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诗歌中,这抒发男女之情的诗作却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抱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宏图壮志,晨窗苦读之终极目标乃是一朝金榜提名,一般耻于把时间与精力过多的花在与女子花前月下,缠绵悱恻之上。他们更多涉及的主题是江山社稷与黎民苍生,诗以言志。而西方文人雅士追求在爱情中完美人生,英国著名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就曾有言: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 诗以言情是他们的创作理念。其次古代中国文人长久以来受所谓 红颜祸水 的负面教育,妇女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的地下,使得男女间难有共同语言。而西方长久来就有尊重妇女,崇拜女性的传统。这些造成了中西爱情诗歌的地位差别。而中国古代重婚姻而轻恋爱文学艺术论文,西方重恋爱而轻婚姻这造成了中西爱情诗创作题材选择的不同。

二 差异

1. 地位差异 虽然爱情与死亡被称为诗歌的两大关键词的目的或则抒发心中志愿,或则为了排除内心情感纠葛。抒发志愿者将文学创作视为 经国之大,不朽之盛事 ,将其价值提高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中国诗歌传统主题始终围绕着忠君爱国展开,建功立业似乎是诗人们的自觉追求,他们的诗歌作品强调风雅美刺功能,要写重大而严肃的主题,没有太多的个人化私人情感空间。诗言志的 志 也主要指的是政治抱负与决心。排除情感纠葛者写诗或为是为了 调养性情,静赏自然 而已,或是为了朋友欢聚作诗助兴,或则辞官归隐寄情以山水田园论文格式模板。使得关乎儿女私情之内容,便被排除到文学创作追求的 不朽盛事 之外,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爱情诗相比数量较少了。而西方则不然,自古希腊开始,文学创作本来就融为一种商品生产,吟游诗人以讲唱史诗文学作品为生,古希腊的著名作家就有得奖的记录,说明文学创作的目的不像中国只是一种消遣自娱的工具,而且得取悦读者听众,而要吸引众多听众的注意与兴趣,情节生动的便于吟唱的长诗与关乎爱情这一人人皆盼拥有的诗作就不可能不在其中了。再次中国诗学自古有言 诗品如人品 ,这种德本精神一直是中国诗学的内核,也是中国文学评判的永恒典范。这种用伦理和道德观念去批评诗歌。而中国从商周以来以 忠孝 为中心的宗法观念,在后来的儒家代表人物那里发展成为 孝悌 仁义 以及 存天理 灭人欲 ,这种克己复礼的伦理观念使得男女私情这一人间私欲变成了典型的 可作不可说 的文化典型。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文艺热衷于对爱情的讴歌, 而中华文艺却偏重于道德与气节的赞颂的原因之一。正如朱光潜所说: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英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 西方古代注重文艺模仿现实文学艺术论文,将文艺视为反应现实的镜子,而中国却将文艺视为 言志 和 载道 之工具。因此在中国爱情诗其地位远不及励志、爱国、忠君、山水、田园等题材的诗作多。

2.内容风格差异 试比较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玄学派诗人Andrew Marvell的 To his Coy Mistress 与中国古代表现同样主题的名句:

...My vegetablelove shouldgrowVasterthan empires, and more slow.

An hundred yearsshould go topraiseThineeyes, and on thy foreheadgaze;

Two hundred toadore eachbreast,Butthirty thousand to therest;

And the last ageshould show your heart.For,lady, you deserve thisstate,

Nor would I loveat lower rate.

...Thy beauty shall no more befound,Nor,in thy marble vault, shallsound

My echoing song; then worms shalltryThat longpreserv'dvirginity,

And your quaint honor turn todust,Andinto ashes all my lust....

...Let us roll all our strength, andallOursweetness, up into one ball...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Andrew Marvell的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是及时行乐(Cape Diem)。这首诗在表现这一主题的方式上决然不同,西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奇喻(conceit)手法,他运用玄学奇喻和三段论 把炽热的激情用刚强的理智在轻快隽雅的抒情笔调下表达出来 ,态度诚恳而富有侵略性,对女性的规劝言语胆大且带有几分威逼。 例如crime(罪过), Two hundred to adore each breast(用两百年来膜拜你的酥胸), then worms shall tryThat longpreserv'd virginity, And your quaint honor turn to dust,And intoashes all my lust. (蛆虫们将要染指于你长期保存的贞操/ 你那古怪的荣誉将化作尘埃/而我的情欲也将变成一堆灰。)Let us roll all our strength, and allOur sweetness, upinto one ball; (让我们把我们全身的气力,把所有我们的甜蜜的爱情揉成一个球)等等。全诗表现的坦白,透明且直言不讳。其实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在感叹人生苦短,韶华易逝也不乏同样主题的力作唐代诗人杜秋娘的千古名句中少了此类露骨的女性身体描写,而是以花开花落美丽悄落来比喻人间年华短暂青春转瞬即逝。奉劝对方珍惜时光当机立断。可见中诗劝的委婉,含蓄,窥一斑而知全貌,在爱情诗的国度里,英诗大胆奔放,言辞恳切,而中诗大多婉转而迂回。在中国的古代诗歌史上此类艳情诗只可在六朝时的宫体诗中尚可见一斑,可与西方的率直奔放相比还是略显委婉隐晦。即便如此也为后来人所诟病。被斥为忽视了诗歌的人格之美,诗风因以堕落。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述: 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 浪漫 的文学艺术论文,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是 古典 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够华丽鲜艳了 ,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 直恁响喉咙 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 钱钟书此说用来描绘中西爱情诗的这一差别特别适合论文格式模板。

三 成因

1.传统爱情婚姻观的差异 朱光潜先生认为: 西方人重视恋爱,有 恋爱最上 的标语。在西方人眼中,爱情是人生的至乐。人生如果没有了爱情,那就失去了无限的趣味。 有例为证, 安东尼可以为美丽的埃及王后克丽奥佩特拉放弃自己的王位与人民,冒天下之大不韪,终而众叛亲离,被屋大维所杀。西方人从古到今就把爱情看作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追求在爱情中完美与升华自己的人生。没有恋爱的人生是可悲的,不完整的。 男欢女爱是人性使然,即使是在追求禁欲的中世纪, 也没有泯灭人性的这一欲求。恩格斯曾总结到欧洲中世纪的开始是中世纪是从具有性爱萌芽的古代世界停止的时候开始的,即是从通奸开始的。 德国诗人歌德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这样写道: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在西方人看来,爱情是事业的动力,能促使事业成功。因此,当爱情与事业发生矛盾时,常常弃事业而取爱情。故朱光潜还认为,西方人是在恋爱中实现人生,而中国人是在恋爱中消遣人生。陆游与唐婉的凄惨爱情故事就是例证。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埋头苦读圣贤书为荣,以科举一朝成名天下知荣耀乡里,光耀门楣为终生奋斗目标。而历朝历代举国上下都以与女子缠绵悱恻为不务正业,红颜祸水的思想深入古代学者的骨髓,更别说爱情了。中国人重婚姻,男子更多在意的是女子任劳任怨为其服务,在他们看来传宗接代才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使命。女人变成一个自轻自贱、供男子悦媚的玩物而已。

2.对女性态度差异 古代中国相比西方而言女性的历史地位更低,在古代中国, 女性在社会上没有抛头露面的机会,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可言文学艺术论文,普通妇女就连自己连名字都没有,而以简单的称呼诸如: 张氏、李氏、王氏 立足。遵从的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一套礼教。很少有妇女识字,更别提有和男子吟诗作对的水平了。即便如此,读的书也是《列女传》、《女诫》等所谓的经典,宣扬的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思想,严重压抑了女性的独立思维能力与人生自由权利。古代的中国女性也少有独立的人格可言。他们与男子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与受教育水平,也在无形中阻碍了他们与相爱男子的平等交流,而被动屈辱的人格又怎么能产生灵魂的交合呢?所以真正的男女之情在中国古代很难实现,所以要写出真情实感的情诗更是难上加难了。相对中古而言,西方女性虽然社会地位也不及男性,但是自古西方男人就有尊重女性, 崇拜女性之风。就拿中世纪而言吧,虽然这段时期被认为西方世界最黑暗的时代, 基督教主宰了每个人的一生,基督教义有言:女性乃人类第一次堕落的罪魁祸首,圣经中记载了夏娃第一个偷吃禁果,女人是邪恶的化身。而且基督教还在社会上推行禁欲主义。可是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中世纪的法国的普罗旺斯等地先后出现了唱游诗人,在他们的唱词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浪漫的男女间的个人之爱。而随后的几次十字军东征, 身着铠甲的骑士把中东地区特别是他们眼中的圣地耶路撒冷地区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拜带回来自己的家园,于是圣母的伟大女性形象取代了堕落的夏娃, 女性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论文格式模板。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文学艺术论文,妇女的受教育机会也相应增加,而且此时作为封建社会基石的骑士们,除了要忠君护教行侠仗义之外,在他们的血液了还流淌着尊重女性,取悦恋人的欲求。于是作为表达爱慕之心与倾述相思之苦的情诗就应运而生了。

3. 审美差异 中西审美追求的不同又成为中西爱情诗差异的另一个原因。不同的审美追求表现了爱情诗的不同风格与魅力。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以 天人合一 终极目标,即主张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统一以及天人相忘的和谐境界。主体没入客体, 客体融入主体,难分彼此, 物我浑化两忘。这使得传统美学不着重主体情感的单向投射, 而是主张主体, 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受到这种美学思想的引导,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在爱情诗的创作上并不着力投射自己的情感,无论是表达爱慕之心还是倾述相思之苦,很少直抒胸怀,要么比兴,要么托物,讲究点到为止。与此相反,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柏拉图开始宣扬 移情说 。而 移情说 的理论基础与中国恰恰相反讲究主客两分。在自然观方面,古希腊人很早就将自然看作是死寂的、几何的、可精确计算的世界。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为人类社会立法, 也为宇宙自然界主动制定秩序。把宇宙现象二分为没有永恒价值的现象世界与永恒而抽象的本体理念世界, 人与自然分极对立; 而在亚里斯多德那里, 仍是把人与现象分离, 认定人是宇宙自然界秩序的主动制定者。这表现在情诗的创作上,西方诗人讲究情感的宣泄,重视自我感受的直接表达。这使得在他们的情诗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它的强烈、主动与畅快。而对性的相对开放也让我们常看到了诸如《雅歌》中对爱人身体的大胆细致描写。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ove Poems

Xu Jieping Yang Xu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touching and melodic lovepoems and folk balla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Although with thesame literary style and theme, to our curiosity these love poems of the twolanguages hold great differences.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osedifferences and summarize the cau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spects of twocultures, women social status and different aesthetic tastes.

Keywords:Love poem Differences Causes

参考文献:

[1]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56页

[2]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杨铁婴译,西安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页

[3]朱光潜:《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80页

[4]Holy Bible中国基督教两会

[5]杨周翰.欧洲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Bible[M].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圣经公会出版,2006

[7]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关于爱国的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积淀;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78-1

我国古代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教学不仅要学生诵读教材中的古诗文,还要诵读课外的一些诗、词、曲及散文的名家名篇。通过诵读,体味古诗句的语言美。在诵读中,还可以通过诗句的韵调、气势的缓急、音调的抑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意境情趣。在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后,我们认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词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积淀文化素养。

一、创设良好的颂读古诗的氛围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于是我们在诵读课中增设了背诵《增广贤文》的内容,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诵读声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利用古诗长廊、“增广贤文大擂台”、“古诗文诵读”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欣喜地反映:“我家孩子最近懂事了!”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可见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 激发学生勤学热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蕴涵民族精神,陶冶情操

高尔基说过“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了千年的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再加之,新世纪的语文教学不再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学校也只顾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放松了民族传统教育等等。通过对现状剖析,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兴趣的浓厚,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如在学习陆游的《示儿》、王昌龄的《出塞》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 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顾宪成、文天祥、陆游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激发学生爱国情、报国志

激发学生好读、读好古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情愫,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

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在学习《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后,可引导学生窥见构思之巧。盖因唐代扬州一地极为繁华,月夜景色,又见于诗人笔端。加深认识家乡的过程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弦,报国之志。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千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教师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四、提升欣赏品位,积淀文化素养

关于爱国的古诗范文第5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