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积累(精选5篇)

  • 成语积累(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日积月累成语解析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宋·朱熹《答周南仲书》:“随时体究,随时讨论,但使一日之间整顿得三五次,理会得三五事,则日积月累,自然纯熟,自然光明矣。” 三、日积月累成语造句1.做学问要花功夫,持之以…

成语积累(精选5篇)

成语积累范文第1篇

日积月累,汉语成语,读音为rì jī yuèlěi,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学习外语没有什么诀窍,只有靠日积月累才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日积月累的谜语,供大家参考。

一、日积月累成语谜语年;明;成年 …… 打一成语

二、日积月累成语解析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宋·朱熹《答周南仲书》:“随时体究,随时讨论,但使一日之间整顿得三五次,理会得三五事,则日积月累,自然纯熟,自然光明矣。”

三、日积月累成语造句1.做学问要花功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2.穿透石头的水滴,它的力量来源于日积月累。

3.我们学习要像滚雪球似的,日积月累,才能学有所成。

4.丰富的知识是靠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得来的。

5.学习要靠日积月累,不能急于求成。

6.你若对自己诚实,日积月累,就无法对别人不忠了。

7.优秀的成绩是他日积月累地学习的成果。

8.她经常与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吵架,由此而引发了日积月累的紧张,这就是她目前心理状态的根源。

9.日积月累发展成城市,又逐年消耗掉。

10.诸如此类的事日积月累,加上我的个人阅历周笔畅吧支持了我逐渐成形的价值观。

11.信心来自于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持久努力和奉献精神。

12.我考砸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只要你日积月累,下次就会进步的。

事在人为吗!"。

13.通往成功之道,需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才能创造财富和智慧,最后抵达终点,赢得荣耀。

14.若总是不拘小节,日积月累必然造成溃堤之灾。

15.因此,日积月累的,我们在书写着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行为决定身份。

16.诸如此类的事日积月累,加上我的个人阅历,支持了我逐渐成形的价值观。

17.小觉小悟,久而久之,自能大彻大悟;

小因小缘,日积月累,自成大因大缘。

18.我知道,罗马不是一天筑成的,成功需要日积月累。

我相信在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下,总有一天我可以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

19.根据日积月累的经验,她知道从哪里准能偷到。

20.日积月累下来,负担越来越重,然而事实上,许多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物,其实都是可以放下的。

21.这样的事日积月累,再加上我的个人阅历,让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22.她一直处于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由此而引发的日积月累的紧张就是她情绪的来源。

23.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处理,日积月累后,长期感到疲倦更会削弱我们的抵抗能力,或会引致严重疾病。

24.因为在感觉,知觉和抉择上日积月累的超刺激的冲击已经在我们中间酿成了疾病。

25.但这难以把握,因为如果没经验,除了日积月累之外又有什么办法呢?

26.你将会亲身目睹科学的发展并非大跃进,而是要靠日积月累的辛劳,才能得以寸进。

27.诸如此类的事日积月累,加上我的个人阅历搜狐星座支持了我逐渐成形的价值观。

28.档案夹是你日积月累的努力的作品,而申论题则有助于你判断你组织、整合、诠释和表达的能力!

29.日积月累,你的心得集也许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呢。

30.倘若睡床摆在财位,日夕在那里躺卧,日积月累,自会对财运在有益处。

31.那不很好吗?日积月累,财富愈多,人才愈盛,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一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报仇雪耻!

32.惟有仙家妙术,借阴阴升降之机,化生灵质,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更觉超胜,於是性有所寄,命有所归,虽不仙,不远矣。

33.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34.我在黄金般的岁月里找到了你,把你藏进我的友情宝库里。

日积月累,你我的情意比翡翠更美,比珍珠更亮。今天是518我要发日,愿珍贵的你快乐多财!

35.在一般情况下,apollo天文台地下的微小地壳运动是每年数厘米,但日积月累也会造成倾斜。

成语积累范文第2篇

有些成语,若按字面上的常见义去理解,则会跟它的实际意义大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如:不赞一词,若把它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扬的话”,则跟它的正确意义“指文章写得好,不能再加一词一句”(赞:改动)(语出《史记 孔子世家》)大相径庭了。又如:危言危行,它的正确含义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端正,正直)(语出《论语 宪问》),其中的“危”,易使人误解为“危险”。如果只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地理解,特别容易使人“误入歧途”。

汉语中类似的成语还有不少,如: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目无全牛、不刊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涣然冰释、细大不捐、火中取栗、不可理喻、从长计议、登堂入室、不足为训、文不加点、一文不名、不绝如缕、功高不赏、高山流水、江河日下,等等。平时复习时,我们尤其要注意整理和积累此类成语。

二、兼有双重含义或色彩的成语

大多成语的含义、色彩和适用对象都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不少的成语含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意义或色彩,可以适用不同的语境。如:长袖善舞,既用来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如:有家族企业做后盾,生意场上他长袖善舞,没过几年,就开创出了他自己的一片天空),此外这个成语也用于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谋求私利(如:和是一个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人)。又如:轻描淡写,既指“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如:安祺在小说中虽不是主角,但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时并未轻描淡写),也指“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如:这事后果如此严重,你竟然就想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此类成语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类似的还有:短小精悍、灯红酒绿、想入非非、淋漓尽致、指手画脚、沁人心脾、安之若素、穷形尽相、歌舞升平、天作之合、秀色可餐、高山流水、如虎添翼、明目张胆、左右逢源、瞻前顾后、贪多务得,等等。

三、近义成语

有些成语,在含义和用法上存在着既“大同”又“小异”的特点,而这“小异”,往往就是这些成语的根本区别,也是命题者考查此类成语的着眼点。如:“养虎遗患”和“养痈遗患”,它们都可用以比喻对坏人坏事过于宽容而给自己留下祸患,但前者的使用对象为“敌人、坏人”,语意重;后者则为“坏人坏事、错误行为、坏毛病”,语意轻。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判断出“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2005年高考湖北卷第4题B项)中的“养虎遗患”其实就是“养痈遗患”的误用。

类似的近义成语还有:前赴后继―前仆后继,诚惶诚恐―惊慌失措,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等等。平时学习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对此类成语的搜集、整理,并加以辨析。

四、容易褒贬错位的成语

不少成语很容易辨别其感彩,如“光明磊落”“德高望重”,让人一看便知是褒义成语,而“狼心狗肺、害群之马”则让人一看便知是贬义成语。但也有些成语,看似贬义,实则褒义;有些则看似褒义或中性,实则贬义,有时命题者就利用这些成语的这种表象来迷惑考生。如2004年北京卷的第4题D项“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中的“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比喻名声在一时广为传扬。噪:传扬)和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4题C项“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中的“惨淡经营”(比喻作画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或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开拓并从事某项事业。惨淡:费尽心力),相当多的考生就把这两个褒义词当作贬义词来看待;而2004年广东卷“弹冠相庆”贬义褒用的设误也让不少考生栽了跟头。

类似的还有:神机妙算、三姑六婆、有头有脸、有口无心、狐死首丘、雨后春笋、集腋成裘、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大而无当、明哲保身、始作俑者、好好先生、如丧考妣、别有用心、道貌岸然、巧言令色、好为人师、巧舌如簧、改头换面、处心积虑、一团和气、评头论足,等等。

五、容易谦敬失当的成语

传统上人们把含有谦虚口吻的言辞称为谦语,把含有恭敬口吻的用语称为敬辞;敬辞多用于尊重他人,谦语多用于自我谦让。成语中也有不少谦语敬辞,如用于自我谦让的: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敬谢不敏(比喻因为不聪明无才能,恭敬地表示谢绝)、一得之见(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班门弄斧(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对别人提出某种要求时而说的客套话),等等;用于尊重他人的: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时)、蓬筚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高抬贵手(恳请别人原谅或饶恕)、卓尔不群(用于称赞别人非常优秀,超出常人,与众不同),等等。使用此类成语时若谦敬不分,也属误用。

六、具有特定使用对象和范围的成语

不少成语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用法上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使用不当便会出现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之间牛头不对马嘴。而命题者往往可以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使此类成语脱离适合它们使用的对象或范围来迷惑考生。此类成语有不少,如: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少女)、美轮美奂、鳞次栉比(用于建筑物)、相敬如宾、破镜重圆、琴瑟之好(用于夫妻之间)、汗牛充栋(用于形容书籍多)、琳琅满目(用于书籍或工艺品)、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用于形容人工的精巧)、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人老珠黄、沉鱼落雁、秀外慧中、风韵犹存、嫣然一笑、含情脉脉(用于女性)、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诫,用于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等等。

成语积累范文第3篇

词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基本语言单位,更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练习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设置了关于成语“诵读积累”的板块。但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其重要性,只是将这一板块的教学止步于准确朗读、感知大意的层面,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回归生活,沉浸在这些成语的感性世界中,把握词语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成语的深入体悟。

一、推向生活,在生活的情境中感知成语

1. 走进真实的生活感知成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开始一课接一课地将孩子们领导到永远常新的,取之不尽的知识的源泉――大自然中去,到果园、森林、河边去,我跟孩子们一道学习词语……”的确,只有将成语与现实生活的词语有效整合起来,词语才能迸发出独有的生命活力,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意识。例如,在教学二上练习1中的成语时,教师在引领学生熟读这些成语之后,将学生的思维推回到现实生活中,回顾秋天的气候特点。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对秋天的感受,描述“金风送爽”“天朗气清”所承载的意蕴,并具体分述秋天有哪些独特的景色,从而印证“秋色宜人”所形成的概括性描述,形成对“秋色宜人”的丰富认知。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生活为资源,感受生活的美丽,探寻秋天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

2. 创设生活的氛围感知成语

六上练习4中的“成语积累”呈现出古典园林古色古香的建筑特点。在教学这一板块的成语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自己装扮成导游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伊始,进行情境创设:“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们将去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参观。下面,我们就共同走进颐和园的美丽画卷吧!”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俨然成为游客。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将成语所展现的园林特色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观察着、欣赏着,这其中教师相机穿插与画面匹配的成语,将原本生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灵动的画面。整个过程中,学生对成语感知与理解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任务,学生的感性意识被充分激活。在情境的浸润下,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词语符号的穿透性感知。

二、沉浸生活,在生活的经验中巩固成语

成语作为汉语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典型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成语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因子的重要窗口,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力量。而这些元素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是不可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的。只有将这些词语还原到生活之中,才能真正把握成语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智慧。还以六上练习4中的“成语积累”为例,教师并没有停留在对这些词语意思的感知上。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自己的旅游生活,让学生在快速镜头的切换下,寻找与教材成语相对应的画面,促进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有效融合。有了这样的认知铺垫,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播放的视频,运用上这些词语,创作颐和园的解说词,从而将理解与灵动的运用整合起来,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感知体验、认知转化和实践运用,如此层层递进的认知让学生产生如沐春风之感,学生也在相应情境下强化了对词语意蕴的深入感知,更在链接生活的通道中,巩固了学生对成语的感悟成果。

三、链接生活,在生活的转换中运用成语

语文源于生活,但明显高于生活,语文是对生活更高层次的提炼与反映。词语作为语文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应有的养分。以浩瀚的生活资源为蓝本,开掘出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词语能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认知,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词语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学会运用词语。还以苏教版六上练习4中的“成语积累”为例,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已经引导学生针对情境进行了成语的运用,但这只是局限在固有的情境创设中,是属于巩固成果的及时运用。而要想真正地掌握这些成语,并能够在实际场景下随机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关注力从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转移到学生现实生活中来。教师可以将学生从先前创设的颐和园情境中抽身出来,为学生创设另一番情境:请自由选择多媒体课件中的生活风景画面,并运用今天学习的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可供选择的画面有城市建设图,有本市有名的旅游景点。学生一下子从原有的情境认知中,融入到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中,从而在实践运用中感受到成语表达的巨大魅力。

成语积累范文第4篇

  例如:(一)关于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鸡犬不宁、兔死狐悲、狼狈为奸、鸦雀无声等;(二)关于人体的成语:手忙脚乱、耳目一新、眼疾手快、掌上明珠、足不出户、腰缠万贯等;(三)关于方位的成语:前仆后继、左顾右盼、上行下效、声东击西、里应外合、南辕北辙等;(四)关于数字的成语,颠三倒四、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十拿九稳、千丝万缕、千方百计等。

  二、根据应用范围分类

  对于那些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例如:(一)描写表情神态的成语: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怒气冲冲、嬉皮笑脸、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等;(二)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情不自禁、心花怒放、惴惴不安、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思绪万千等;(三)描写风景的成语: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花好月圆、争奇斗艳等;(四)描写天气的成语:风和日丽、飞沙走石、风雪交加、风起云涌、天高气爽等。

成语积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积累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生活体验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重新聚集。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点一滴的重要,其实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如果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就会永远贫瘠,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永远干涸。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应将积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读善思的同时,强调重视语文材料的积累,引人注目地在阅读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量化要求,其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说,这为改革语文教学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此,对语文积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成了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一、语文积累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语文教学界重视积累的人越来越多,但认识中的模糊、偏颇也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视野狭隘

人们都在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但究竟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看法却往往大相径庭。不少人谈积累都只局限在语言层面上,文化积累、生活积累都不在视野之内,这就是个"大语文""小语文"的认识转变问题。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视野当然就很难拓展开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热切关注就会被忽略,这样的语文教育能造就出"孔乙己"式的酸秀才,却很难培养出心胸开阔、涵养丰厚、有历史责任感的现代英才。语言积累方面,则要么只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似乎只要记住一些文字符号,记住一些词语, 语文积累就大功告成;要么只强调语言典范的积累,似乎只要多记诵一些精彩语段、篇章就万事大吉。

(二) 理解机械

积累是什么,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不是死背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不是不动脑筋地记诵他人语段、篇章。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1.切断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经验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机械的累加、堆积。积累的对象必须是有意义的内容,不能是无意义的符号群。弄清内容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一切理解、感悟、品评、揣摩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悟性"也会逐渐萎缩。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就是这个原因,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何异?

2.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为什么要读要背?为什么背这些而不是背那些?只笼统地说对语文学习有好处是不行的。只有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眼力。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眼界打开,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价值判断的标准,研究探索积累的方法策略,而不是充当包办太多的"保姆",硬让学生"积累"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积累指导偏重于内容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内容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 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己"持续发展"。

二、高中语文积累的做法

(一)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阅读鉴赏是积累的第一捷径。阅读鉴赏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首先要是言语知识层面的积累。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累。再次阅读鉴赏方法层面的积累。还有就是历史文化层面的积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1.课堂阅读鉴赏教学设计,要体现积累的思想。要让学习者明白积累的目标,确定积累的对象,设计评价积累质量的标准。例如古代诗歌鉴赏要贯穿传统文化的积累,而传统文化的积累除作品背诵外,还包括积累与古诗文阅读鉴赏关系密切的古代诗词格律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这些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机要可以随文点拨,相机穿插,也可专题讲授,集中训练,总之知识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自如地借助这些知识的支架作用,发展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品位的阅读者和鉴赏者。

2.课外阅读鉴赏的活动组织中,要调动积累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加强引导,通过语文活动(例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报告会、最佳阅读者评选、读书征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积累的水平。

三是语文积累要建立一个基本限度的定量,有共同要求也有个别对待,以使学习者及时检查自己的积累状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积累量的要求。

(二)在表达交流中积累

不管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还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或是文化背景的积累,对于丰富表达交流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表达中,才可能暴露积累的欠缺;在交流中,才可能发现积累的不足。同样,在积累中,才可能娴熟表达的技巧;在积累中,才能促进交流的自由。诸如开设主题读书论坛、电视新闻时评写作、课前三分钟演讲等等活动都是增进学生在表达交流中积累的有效办法。课外练笔是言语积累的重要渠道。课标中规定"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是个最低的限度。坚持练笔,利于语文积累的流通、置换与更新。

(三)在生活体验中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中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把语文学习空间框定在课堂、教材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能使朝气蓬勃的青春倍受压抑。因此大力解放语文学习空间,多方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语文与社会语文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社区公益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其生活积累的途径。

总之,积累之于语文学习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它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供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