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暗示(精选5篇)

  • 生命的暗示(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小说的标题为何取一个“药”字?看过小说,品味思之,方知“药”字之妙。它不仅只是实指华老栓愚昧 地把“人血馒头”当作治儿子痨病的“良药”,而且更有作者匠心独运的暗示的寓意:当今急于要治的“病” 不是华小栓肉体上的痨病,而是整个国民的“精神病”…

生命的暗示(精选5篇)

生命的暗示范文第1篇

《药》中的暗示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我引导学生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归纳。

1.标题暗示

小说的标题为何取一个“药”字?看过小说,品味思之,方知“药”字之妙。它不仅只是实指华老栓愚昧 地把“人血馒头”当作治儿子痨病的“良药”,而且更有作者匠心独运的暗示的寓意:当今急于要治的“病” 不是华小栓肉体上的痨病,而是整个国民的“精神病”,因此华老栓的药不是治病的“良药”;夏瑜的个人奋 斗也不是“治病”的“良药”;革命者只有唤醒民众,才是推翻黑暗社会、拯救国民的“良药”。可见由于《 药》的暗示艺术,便表达了极其深刻的题旨,可谓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2.线索暗示

《药》有明、暗两条线索,暗线主要是通过暗示手法来设置的。明线写华老栓买“药”暗示革命者夏瑜的 鲜血被群众所吃;明写茶客谈“药”,暗示夏瑜的身份和牢中的斗争精神;明写夏四奶奶和华大妈上坟,暗示 “华夏”民族悲剧的原因:两位母亲都不知道儿子是怎么死的:一个为革命献身,母亲不理解;一个被愚昧吞 噬,母亲不知道。作者用暗示设计一条暗线,大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如果单写华家的故事,只能反映当时群 众的愚昧落后;如果单写夏家的故事,只能赞扬当时的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斗争精神;而用明暗线索结构则说明 了:革命者只有唤醒民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这才是救治民众、救治社会的真正“良药”。

3.人名暗示

小说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故事。“华”、“夏”暗示了“华夏民族”之意。华老栓具体暗示了辛亥革命前 的人民群众。栓,是塞子的意思。华老栓、华小栓,暗示当时广大群众(从父辈到儿辈)的脑子仍被封建的愚 昧落后思想所塞住,尚未觉醒,瑜是美玉,夏瑜不仅暗示指真实的革命者秋瑾,而且暗示他是华夏民族的精英 ,即先进的革命者。

4.人物暗示

《药》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深刻的暗示意义。华老栓,暗示父辈的愚昧落后,而华小栓的命运则暗示由于 父母辈的愚昧而造成下一代的悲剧。夏瑜的遭遇,暗示了当时的革命者脱离群众,不被群众所理解的悲哀。康 大叔这个刽子手的形象,暗示着统治者帮凶是何等凶残、丑恶。华大妈、夏四奶奶,则暗示了做母亲的也不知 道儿子是怎么死的可悲现实!至于茶客中的“花白胡子”和“二十多岁的人”,则暗示了从老到少的群众的麻 木不仁。

作者用人物暗示了严峻的现实和悲惨命运,“意在引起疗效的注意”,催人警醒!

5.环境、景物暗示

小说开头写“秋天的后半夜,……什么都睡着”和后面的“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可是一只也没有 叫。”这两段环境景物描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暗示作用:①这种异常单调和阴暗的环境、景物,与华老栓爽快 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暗示华老栓希望破灭的必然性;②为夏瑜的牺牲制造孤寂肃杀的气 氛,暗示了革命者脱离群众的悲哀;③暗示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阴暗、凄凉和恐怖。

又如第四部分写夏瑜的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这不被夏四奶奶理解的花圈, 正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暗示笔法。它暗示了尽管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残酷的镇压,还是有人在纪念革命烈士,革 命者并没有被斩尽杀绝,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这样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生命的暗示范文第2篇

但是,在诗歌鉴赏的实际活动中,有时并不能完全依赖和相信千百年来因袭下来的传统意象的固定含义。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遭遇、不同身份的诗人,对于这些意象的运用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意象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发生了变化,意象因此具有了多义性。我们以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用的月、水、花等意象,简单加以阐释。

一、月的意象

月给了诗人美妙的灵感,诗人和月之间便有了不解之缘。在古典诗歌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月暗示空间距离以及由此产生的思乡怀远。在古典诗歌中,月往往和距离的阻隔产生联系,因此,诗人往往用月来寄托思乡怀远的情感。例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即为思乡怀远的典型例子。再如: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昌龄《从军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等,都表达了这种情感。

2 以月暗示时光流逝、生命流逝。月升月落,月圆月缺。古人常以月的意象感伤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例如,李白《把酒问月》在短短的诗行中,却发出了一连串长长的疑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首诗一共七次出现“月”字,突出地表达了诗人时光不再、岁月流逝的生命感慨。这样的例子还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明月贯穿古今,抒发了千古以来人类对时间的感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地追忆。

3 以月暗示悲欢离合的情感。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其中的“愁”可谓到了极点。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其中的凄恻孤寂,令人怦然心动。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真是郁怀难耐,怨声不断啊。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残月”象征离别的伤感。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用“秦楼月”暗示离别的伤感。上面的例子,都是以月象征悲凉的情怀,当然月也可以象征喜悦的情感。例如,朱淑真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二、水的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主要有这些象征意义:

1 以水暗示时间流逝。这种象征意义,或暗示时代变迁,或暗示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或暗示人生短暂、生命流逝,或暗示盛衰兴亡的变化。例如: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王安石《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都以自然的流水来暗示时代的变迁;辛弃疾《鹧鸪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都以流水象征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不可阻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以流水象征生命的流逝;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都象征盛衰的变化。

2 以水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古人送别,往往发生在水边。因此,水的意象就被诗人用来暗示送别。例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水急流”把朋友很快地带走,因为朋友的离开,倍感惆怅,于是只能借酒消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用天边滚滚长江之水的流淌,表达了友情的绵远。

由于很多诗人有漂泊在外的经历,往往见水而生思乡盼归之情,因此,水的意象也用来暗示思乡。例如,韦庄《江外思》“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江水直接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柳永《八声甘州》“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旅客思归的凄苦心情,但是,故乡渺远,归心难寄,他只能注视东流的长江水,将一腔思乡之情倾注在无语的流水中。

3 以水象征女性和爱情。用水象征女性,在水边向女性求爱,求而不得,于是水就成为了爱情的阻隔。在很多古典诗歌中,横在男女之间的往往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水:《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花的意象

花是古典诗词中经常被歌咏的对象。花的意象主要有这样一些象征意义:

1 以花暗示伤春、惜春的情感。以花暗示伤春、惜春的情感,这种象征意义,在古典诗词中是最为常见、最为突出的。例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张先《天仙子》“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白居易《落花》“留春春不住,春归人寂寞,厌风风不定,风起花萧索”,这些都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感情。

2 以花暗示个人身世命运。落花的命运往往让诗人想到自身的命运,于是,花的意象也就具有了暗示个人身世命运的作用。例如,《红楼梦》中《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花与黛玉,难道不是同病相怜的吗?

生命的暗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聊斋志异》;人物命名;隐寓;暗示

《聊斋志异》作为清代一部寓意深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艺术上达到了文言小说的高峰,其在人物命名方面也颇具匠心。他的命名不仅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积累,而且大多充满暗示,不拘于人物外部特征,而是着眼于人物本质和情节结构以及主题的表达,呈现出在人物命名方面从外到内、由点到面的拓展。

一、隐寓、暗示人物品性和命运

1、隐寓人物性格和品质,塑造人物形象

《崔猛》中的崔猛,“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俊,名、字皆先生所赐也”, 少年时喜雪不平,“抑强扶弱,不避怨嫌;稍逆之,石杖交加,支体为残。每盛怒,无敢劝者。” 邻妇虐待其姑,崔大怒,尽割其鼻耳唇舌之,邻妇立毙。如此勇猛刚正且不及后果的个性,使崔母忧心忡忡,即使以绝食相逼,也未能令其戒止。《夜叉国》中徐彪,“十四五岁,能举百钧,粗莽好斗。” 边关动乱时,立下战功,十八岁为副将。其弟徐豹则“挽强弓,驰怒马,登武进士。”“猛”、“ 彪” 和“豹”之名,暗示主人公阳刚的气质和勇猛的性格。

《翩翩》中“罗子浮”,暗寓其为人轻浮无行。罗子浮,曾居娼家半年,因花尽钱财被驱逐,沿街乞讨。后于深山之中,得翩翩收留,但淫心未改。一日花城娘子来访,罗心动不已,“顿觉袍裤无温,自顾所服悉成秋叶,几骇绝。危坐移时,渐变如故。” 原来翩翩施法,罗子浮每生邪念,身着衣物尽化为秋叶,使之以此为戒。既便如此,罗子浮佻行依旧。《酒狂》中缪永定,嗜酒成性,酒醉后叫骂无度,戚党多畏避之。醉死后,到阴间本应受罚,幸遇其舅贾氏倾力营救,缪永定却又醉态复作,丑态百出。贾氏深恨之不悟,但仍助其还阳。但缪生还后,冥报渐忘,故态又作,最终仆地而亡。但名伦对缪永定的评论为:“缪而定,定而永,名称其实,至死不变矣。” 其名“缪永定”隐寓其嗜酒如命的毛病至死难改。

2、暗示人物命运,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云萝公主》中云萝公主生两子,长子生时,喜曰“此儿福相,大器也!” 遂起名为“大器”;又生一子,云萝公主言其“豺狼”,“立命弃之。生不忍而止,名曰可弃。” 后来,大器17岁及第,夫妻皆孝友;而“可弃渐长,不喜读,辄偷与无赖赌,恒盗物偿戏债。父怒挞之,而卒不改。” 分家时又持刀杀兄误中嫂,其父因此病重而亡。云萝公主果真仙人,当初的预言一一应验。陆游《书斋壁》中“平生遭际苦萦缠,菱刺磨做芡实圆”,陆游注:“俗谓困折多者谓菱角磨作鸡头”。 蒲松龄笔下也有一个命运多舛的“菱角”。《菱角》中胡大成和菱角在观音寺一见倾心,媒人再三撮合才定下婚姻。恰逢胡大成伯父离世,胡前去奔丧,又遇流寇,动乱中流亡他乡,与家中音信断绝。菱角之父见胡不归,又受周生聘,菱角心系胡大成,坚决不从,后又历经苦楚,得观音大士相助,才与胡大成相见。菱角曲曲折折的爱情之路,在其姓名中早已注定。

二、暗示情节,构成布局

《田子成》中田子成在洞庭湖沉舟而亡,其妻痛不欲生,服毒自尽,其子良耜由庶祖母养大,后至湖南做官,一日游于洞庭湖,有箫声入耳,良耜寻声至岸上茅屋,见三人畅饮,于是与之同饮,其中一人名“芦十”自言是田子成旧相识,并且亲手将其埋葬。良耜按芦十的指点,果然找到父亲的坟墓,见坟头有十棵芦草,“恍然悟卢十兄之称,皆其寓言:所 遇,乃其父之鬼也。” 良耜挖开坟墓,收父骨,弃官回乡。耜,是古代一种翻土的农具。“良耜”之名,预示着寻找父亲尸骨,并负之怀乡的责任要由儿子来承担,而“子成”之名,则暗示日后必定由儿子来成就父亲落叶归根的愿望。父子的命名相互呼应,和情节的发展息息相关。

三、隐寓主题,突出中心

《三生》中湖南某为令尹时昏聩无能,名士兴于唐被黜落,愤懑而死,到阴司阎罗处状告令尹,此状一出,竟有“同病死者以千万计”, 共同推举兴于唐为首,诉于堂上 。阎罗论令尹失职之罪,施以鞭笞之刑,然而群情激愤,皆怨罪责太轻,阎罗不得已,令人脱令尹袍服,以白刃剜其心,才息众怒。然而令尹和兴于唐的仇怨已结,三世争斗不休,后来阎罗出面调停,彼此冤屈乃释。但明伦云:“试士盛于唐代,此兴于唐之所以命名也。则自唐历宋、元、明以来,被黜落而愤懑以卒者,何以胜数” 。 “兴于唐” 暗寓科举制度兴盛于唐代,自唐代起因科举制度种种不公而被黜落的试子又何其多也。作者自幼读书,热衷功名,然而时运不济,多年困于场屋,自认为非才能不及人,而是考官有眼无珠,正如文中阎罗所说:“彼非不欲得佳文,特其所见鄙耳。”

蒲松龄充分利用命名不断向读者隐晦地传达信息,名字中隐寓人物性格和品质,命名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名字中暗示人物命运和情节,命名又推动、构成了文章的结构:名字中隐寓着小说的主题思想,命名强调、突出了中心的表达。在《聊斋志异》中,命名不仅仅是主人公客观存在的标示,而以它丰富的隐寓和暗示,成为作者塑造人物、布局结构和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李永昶:《艺术论》,齐鲁书社1993年版。

[3]张稔穰:《稗海危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年版。

[4]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生命的暗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来源;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6(a)-0149-04

The source and medical practice of the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 Xin ZHAO Fazheng ZUO Jun SONG Rui CHI Mengya TONG Zil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racing the source of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good treatment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ignificance of widely used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medical practice,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develo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psychotherapy, providing the ideas and methods for modern "biological - psychological - social medical model".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urce; Medical practice

从近年来的一系列医疗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心理疗法的运用,如何正确地将心理疗法应用于治疗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现代心理疗法包括疏导疗法、放松疗法、暗示疗法[1],而暗示疗法作为一个要贯穿治疗全过程的非常细致而又充满技巧的疗法尤为重要。在现代医疗中,心理暗示疗法已经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医疗领域,本文通过介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其在中药命名中的体现,结合心理暗示疗法的典型临床运用及其优点,来凸显中医心理特色治疗――心理暗示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

1 心理暗示的来源及在中药命名中的体现

1.1 我国最早的心理治疗方法――祝由术

想要探索和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祝由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而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体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祝由术,换言之,心理暗示疗法可以说是来源于古代的祝由术,并伴随着祝由术的发展而更加完善。祝由是古代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情志疗法。从现存典籍来看,大都认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此外,根据《五十二病方》“尤(疣)方”中有“祝尤”二字,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祝由”的最早提法[3]。祝由术传说创自于苗父,经夏、商、周、东汉、南北朝之后,祝由术渐渐完成了从“巫”到“医”的转变,而在隋唐时代,流行于民间的祝由术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而且已经成为历代医事制度规定的专科。宋代设有金镞兼咒噤科,元代正式命名为祝由科,而且祝由术在医家的著作中也有体现,如《儒门事亲》在阐述治疗疮肿丹毒、金疮等疾病中都提到了祝由的运用。祝由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成为以“禁、咒法”为主的“祝由”,其原理比较符合现在心理学原理中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疗法,故而说祝由术是我国心理暗示的来源是有证可循的。

在今看来充满神秘色彩的“祝由术”,其实主要是运用了暗示、归因替代等方法来治疗疾病。如《五十二病方》疣题:“令疣者抱禾,令人呼曰:‘若胡为是?’应曰:‘吾疣’。置去禾,勿顾。”把禾比作“疣”,令患者把禾扔去,当即走开而头不回顾,患者当然可以设想,他的疾患也像那把禾似的一扔而去了,暗示其将禾丢掉病就会好。还有如诸伤题:“伤者血出,祝曰:‘男子竭,女子敛。’五画地之。”即对出血患者念咒文:“男人出血停止,女子血流截断”,再用手指画地五遍,并唾之,使出血者的情绪安定,防止休克的发生和加重,这些是利用了暗示疗法,古代医家治疗的对象一般都是具有迷信心理、易受暗示并且善于幻想的人,医生抓住了患者对于鬼神的畏惧心理,对其进行暗示,从而来治疗疾病[4]。

祝由术使得人们在一定层次上实现“物我同一”的目的,也使发生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合理化”,解决了人们的心理冲突,求得了他们对自己心理的抚慰和解脱。祝由术作为我国中医心理暗示的来源,为现代心理暗示治疗奠定了基础,并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仍有积极作用。因此在现代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从“祝由”中吸取其以患者固执己见的那部分心理内容为突破口、施加积极心理暗示的规律,顺其意、顺其情而导之,而对其中迷信的思想与方式应当予以剔除。

1.2 体现于中药药物命名中的心理暗示

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有很多治疗疾病的方法中都存在运用心理暗示疗法的记载,而古代中医对中药方剂相对于其他疗法更直接地体现出来心理暗示。我国古代的中医在采用“望、闻、问、切”的手法运用中药方剂来治疗疾病的同时,已经运用了心理暗示疗法。充满智慧的古人,凭借形态、气味、颜色、功用、产地、药用部分、采收季节等诸方面的特征对中药进行了命名,而在中药治疗疾病起药理作用时,其实很多的药名和方剂名称本身对于患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起到了良性的心理暗示作用。

一些中药方剂名称的心理暗示作用体现在直接方面,如复原活血汤,一看其名便知其意,其功用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而复原的意思是恢复原来的健康,对人们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还有表示美好祝愿的方剂名如保和丸、逍遥散、返老还童丹等。另外一些则体现在间接方面,即需要我们稍加思考来理解其隐含的意义,如赤芍,赤即红色,红能联想到血,而赤芍正有活血凉血作用[5]。还有一些类似药方如百合、合欢皮、远志、何首乌等。

由于有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而药物的命名恰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产生了心理暗示,由此联想到一些美好的事物,使情绪转好,因而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再加上人受外界环境或他人行为的刺激易产生暗示作用,患者对医师的信任,能够与医生合理的治疗行为相辅相成,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加速药物的作用。这些意义对于中医药治疗疾病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中医治疗心理疾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比于西药以冷冰冰的化学成分作为药物名称,中医对中药的命名,既充满形象性又具有人情味儿,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患者的心理起到了积极的暗示作用,促进了疾病向良好的方向转归。

2 心理暗示在现代医疗中应用

通过了解古代心理暗示的来源,其实心理暗示治疗疾病由来已久,只是一直都没有被我们刻意地去发现或单独提取出来应用。在现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多地开始对心理健康逐渐重视起来了。目前心理暗示疗法也被应用于医疗中,起到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帮助患者减轻由于疾病导致的心理和躯体上痛苦的作用[6]。

心理暗示已经逐渐被应用到现代医疗中,但因为心理暗示疗法治疗的对象是人,而人人均不同,我们要通过凭借“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去运用心理暗示去治疗和护理患者,并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方法去治疗,其具体方法运用在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中均不能简单地表述,所以我们选取单纯运用心理暗示疗法和在治疗中心理暗示起辅助治疗的典型案例,来简述下心理暗示在医疗中的应用:

2.1 单纯运用心理暗示疗法对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癔症的治疗充分体现了单纯运用心理暗示疗法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癔症是一种心源性疾病,是指人遭受强烈刺激而引起的无器质性病变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临床多见于心理应激不良[7],即应激源长期超过人的适应、人的应对能力时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而癔症患者大多心理脆弱、情感复杂、情绪不稳定、易受暗示、对周围环境反应敏感、缺乏安全感且遭受过重大的精神刺激,既对自身症状充满恐惧,又不愿意配合治疗,对于癔症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全程中利用心理暗示干预,往往能收效显著。

在治疗开始前,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描述,如果患者及其家属有问题要认真解答,目的是要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而癔症患者本来就具有敏感的特点,要注意不要流露出怀疑其无病或是装病的态度。对于那些对外界缺乏信任感的癔症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言语暗示[8]来解决这一问题,如“你的主任医师某某是一流的医生,你的这点问题治疗起来绝对没问题”等,来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同时患者的医护环境也要尽量舒适、整洁,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感、放松感。

在治疗过程中,家庭的支持作用很重要,建议在患者家属的参与下进行治疗,这样有利于医患交流,更好地了解病情,更能使患者有种安全感。治疗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心理暗示,为了达到更强的暗示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医疗仪器、药物载体对患者进行心理诱导和间接的暗示干预,如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尽量由知名专家操作专业设备仪器,借助专家在操作仪器设备过程中的娴熟,让患者产生信服感并对检查结果深信不疑。

在治疗后期的护理中,心理暗示干预主要是通过及时评价肯定治疗效果和出院后利用心理暗示对其效果进行后续支撑等。癔症性失明和癔症性耳聋是癔症的两种表现形式,我国对此类患者采用心理暗示疗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湖南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眼科于2000年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6例,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采用心理暗示干预进行治疗和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6例患者中经一次治疗痊愈,其中随访半年的2例,随访7~12个月的3例,随访13~18个月的l例,均无复发[9];2003年3月~2007年3月,浙江省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19例癔症性耳聋的患者,通过心理暗示疗法痊愈出院[7]。心理暗示在癔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暗示疗法不但在治疗癔症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合理正确的心理暗示疗法在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缓解疼痛、减除老年人牙科畏惧症等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2 运用心理暗示配合其他方法治疗疾病

心理暗示疗法不仅仅可以单独治疗一些疾病,还可以配合其他方法如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疾病,而且功效显著。

目前中医在运用针灸和推拿手法配合心理暗示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满意的疗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成年累月地长时间伏案工作、开车、玩网络游戏和打麻将等,造成颈椎的慢性损害和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这些因素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大有逐年攀升之势,并且颈椎病出现年轻化倾向。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国内外研究表明,躯体的不适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的问题也经常会以躯体不适的症状表现出来[10-11]。另一方面,心理暗示疗法的介入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患者对疾病充满紧张、恐惧感等不良心理状况,因而对颈椎病的转归又有着积极的影响[12-16]。

中医疗法在我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人们一方面对它充满神秘感,一方面对它的许多经典理念既耳熟能详又深信不疑,如“通则不痛,不通则痛”[17]。因此,针灸推拿配合心理暗示,将经络作为载体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针灸推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暗示贯穿于它的全过程。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通过心理暗示增强针刺感的传导,改变患者随意肌或不随意肌的功能,并引导患者体验治疗所产生的效能感觉,使患者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制得到改善。另外,在采用电针治疗时医生亦可通过运用先进仪器(电针仪)对颈椎病患者产生暗示作用,即以电针仪为载体暗示患者电针治疗可以使其紧张的肌肉放松,症状也会随之减轻[18]。而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揉压弹拨经络路线及穴位的同时,适时给患者介绍一些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和经络穴位等方面的知识,诱导患者认真体会有无痛麻酸热等得气感,使患者想象脏腑精气顺着经络路线向病灶部位传导,而后病痛随之转走。最后,对患者进行经络梳理和穴位按压,令其闭目宁心、调匀呼吸,并随着医生的指令配合鼻吸口呼,调整气机结束此次疗程的治疗,一般配合的推拿治疗以3~5次为佳。

针灸推拿和心理暗示并不是分别进行的,而是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发挥作用的,做到“手到口到心到”,三者浑然天成。除此之外,心理暗示还可以配合中药方剂来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肠易激综合征,与电针结合治疗失眠等临床常见病症,而且相对于仅采用药物等治疗方法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心理暗示的医疗意义

综观心理暗示疗法在医疗中的应用,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全面综合应用,还是作为辅助疗法往往都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相较于药物治疗、仪器治疗等方法,心理暗示疗法对于治疗疾病有如下的意义:首先,心理暗示法对机体的作用虽然没有药物、手术等作用对机体那么明显,但心理暗示疗法风险性小、简单易行,并不需要精细复杂的医疗仪器和手术,需要花费的费用也相对低廉。合理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患者没有副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痛苦较小,对帮助疾病转归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次,心理暗示疗法以“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恐惧、畏缩等情绪和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缓解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减少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阻抗现象,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便于医患交流,从而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最后,心理暗示疗法除了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以外,还能影响到人的生理功能,使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帮助病人的生理功能沿着健康的趋势改变,从而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应对社会的能力。

3.2 注意事项

心理暗示疗法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意使用的,不合理、不正确的使用不仅对于治疗疾病没有价值,还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治疗疾病时,要选用专业、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准确确定出患者的发病机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变化,并且应用过程中要慎重选择和制订方法,针对其症状进行治疗,不可主观臆想。

心理暗示最早来源于我国的“祝由术”,经过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洗礼,如今得以应用到医疗中,它更符合“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全新的医学模式,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从生物与社会的角度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19-23]。然而,心理暗示虽然已应用于医疗中,但目前并没有得到与其他医疗方法等同的应用程度。结合心理暗示在治疗中的意义,将其合理地、正确地并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而充分挖掘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的思想内容,无论对于拓展中医学的研究领域,还是对完善本土心理学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24-25]。

[参考文献]

[1] 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61.

[2] 苏姗,李兆健.简述祝由术的历史沿革[J].中医药文化,2008,(4):55-56.

[3] 张丽君.《五十二病方》祝由之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1997,27(3):144-147.

[4] 张新义,傅文录.《内经》中的暗示疗法浅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8):49-50.

[5] 秦竹,徐薇.命名中具有心理暗示作用的中药及方剂举隅[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9):25-26.

[6] 徐桂芳,何玉芳.27例癔病性失音患者的心理暗示治疗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5-56.

[7] 孙建儿.19例癔病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暗示与护理[J].现代中医结合杂志,2008,17(22):3534-3535.

[8] 俞炜定,郑文妹.门诊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8):614-615.

[9] 盛雪峰,何永红.心理暗示干预在癔症性失明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8,6(9):942-943.

[10] Aben I,Denollet J,Lousberg R,et al. Personality and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 in stroke patients:A 1-years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J]. Stroke,2002,33(10):2391-2395.

[11] Lloyd GG. Who should treat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neurology patients? [J]. 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0,68(2):134-135.

[12] 尹晓涛,王家同,虎晓岷,等.接受物理治疗的颈椎病康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6,10(22):7-9.

[13] 邱鸿钟,李晓冰.心理咨询释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10.

[14] 王惠丽,娄渊敏,薛瑞.52例颈椎病患者心理调查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1(3):187-188.

[15] 区丽明,谭杰文,许俭兴.心理治疗对颈椎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7):413-415.

[16] 倪晓慧,王家同,谭庆荣.抑郁症共病因素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与回归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67-70.

[17] 蒋志敏.推拿手法加心理暗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82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0,1(3):48-50.

[18] 田有粮.心理暗示对针感传导的影响[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1,3(1):53-54.

[19] 程晓红,谢春玲,王丽华,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湖南医学,2009,20(3):273-275.

[20] 赵金龙,康铁君.中医祝由的发展与现实意义[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1):6-8.

[21] 周秀芳,李燕,张蓉,等.柴芩升降散加味汤结合心理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脑电波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3):305-307.

[22] 史华伟,郭蓉娟,耿东,等.温胆宁心颗粒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胆气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6(10):728-732.

[23] 徐向青,齐向华.紧张型头痛伴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辨治思路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4,7(6):451-452.

[24] 贾春华.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语言逻辑研究方案[J].世界中医药,2013,8(1):91-95.

生命的暗示范文第5篇

如果用戏剧来形容,人的一生是倒叙的,是先有结局再有漫漫人生,结局早就设置,只是看戏人不明白;落幕前的高潮,常常是一出戏的引子,却又是这出戏的结局,中间倒叙出来此起彼伏的悲欢离合,扑朔迷离。恰如一个女人怀孕,当她向医生打听胎儿性别时,其实这个胎儿的性别在卵子结合的一瞬间,已经形成;还不仅仅是孩子的性别,也包括这一个孩子将来的长相、体质、智商、特长、性格的档案也同时建立。在同等的社会生活环境条件下,人一生的成败得失,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档案中找到底案,或者答对了,或者答错了。

不是宿命。如果从尊重生命、服从自然的境界去理解,还可以从中得到些许暗示。暗示在任何时候都无比重要。人的一生很像是儿时玩扑克牌的翻牌游戏,把一张张扑克牌底牌翻过来,期待和自己手中的牌吻合,底牌就是答案,玩牌乐趣就在于寻找答案,可惜很多时候翻过来的牌不是自己需要的。事实上翻开来的牌在体现规律,是在暗示未翻开来的底牌。人一生中的起起伏伏也会像玩扑克牌一样,会得到些许暗示。

当朗朗幼年第一次乱弹琴时,他的与众不同的手指、他对琴键的特殊想象,已经在暗示这一个钢琴天才的未来,好在他的父亲接收到了暗示,并且把握住了这个暗示。所谓个性化教育,所谓遵循发展规律,就是在寻找暗示,寻找那一个冥冥中的答案。很多人给孩子提供五花八门的学习机会,很多人人在职场上不安分,都只是在像翻牌游戏一样,翻开一张牌,又翻开一张牌――翻错牌的人永远大大多于翻对牌的人。正叙的人生期待,常常和倒叙的人生答案有不小的落差。

会有一些很明确的提示,比如读书成绩好,比如性格开放,比如端庄漂亮,很容易因为这么一些明确的提示而在生活中获得利益。相信会有人由此希望人生的底牌从一个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明明白白地被告知,让这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底牌打牌。只是有这种期待的人都是有正常生活的人,他们不知道有一些底牌是痛苦的,却是实实在在告诉一些人的。比如盲人,先天性失明的人,对于他们来讲,从降生的第一天起,这一张底牌就翻过来了,他们一生为了这一张翻过来的底牌苦行。其他人想要知道哪一张牌是我需要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有的人生选择都建立在失明这么一张与生俱来的底牌上。谁都会为他们唏嘘,但是谁都不能像他们一样感叹人生。有位盲人调律师说:“我是盲人,但是我也是80后,我也有和80后同样的心愿。”惟其这么一句,让我们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喜怒哀乐,那就是本期发表的《盲人调律师也想拥有80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