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论文(精选5篇)

  • 农村电商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2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演化趋势研究 国外较有影响力的学者与观点有:美国学者Kalakota和Whinston(1996)创立和发展了电子商务的架构理论,认为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将趋于变化之中。AmitR.和ZottC.(2001)研究了以交易为中心的商务模式的价值创造问题,认为电子商…

农村电商论文(精选5篇)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第1篇

1.1关于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从国内外学者有关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成果来看,大多主要从电子商务规模、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技术等角度来展开研究。关于电子商务规模的统计与预测,IDC(InternetDataCenter)《全球电子市场模式与预测》报告(WorldwideDigitalMarketplaceModelandForecast),对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分析与预测;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Nielsen)经常调查报告,揭秘全球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文/曾奕棠境电子商务市场;eMarket对全球电子商务零售业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市场调查公司ComscoreNetworks对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过分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UNCTAD)《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对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统计,对用户进行分区分析;BCG(BostonConsultingGroup,波士顿咨询集团)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统计;ProActiveInternational对欧洲电子商务交易量进行评测;欧盟统计局对欧盟电子商务进行统计统计分析;InternetRetailers用数据分析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从国内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艾瑞咨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等政府机构与研究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国际、国内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统计与预测。例如,IDC在2009年就曾估计201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18兆美元;中国电子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通过手机进行的支付交易总额将达到3250亿美元;艾瑞咨询预测,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21.6万亿元。

1.2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演化趋势研究

国外较有影响力的学者与观点有:美国学者Kalakota和Whinston(1996)创立和发展了电子商务的架构理论,认为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将趋于变化之中。AmitR.和ZottC.(2001)研究了以交易为中心的商务模式的价值创造问题,认为电子商务模式的演化是基于价值趋动。ProctorR.W.(2009)提出了跨文化电子商务模型,指出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跨文化内容的支撑。ZakariaM.(2010)预测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是电子商务与移动应用的紧密结合。Chun(2011)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认为建立F2C网络直销模式是生产企业提高市场覆盖率、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的有效途径。SawyO.E.和PereiraF.(2013)提出了电子商务模式的VISOR模型,电子商务模式无论如何变化,其核心包括为细分目标客户创造价值(Value)的理念、人机接口(Interface)的体验、能快速交货的服务平台(ServicePlatforms)、面向流程与客户关系的组织结构(OrganizingModel)、所有合作伙伴的收入/成本计算模型(Revenue/Cost)。国内学者叶乃沂(2004)、姚友罡(2010)、吴娜娜(2010)、林炳坤和吕庆华(2012)、龙亚平和杨兴凯(2012)、陶鸿丽等(2013)、马红春(2013)、王慧(2013)等学者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变革或发展动向,如F2C模式、B4C模式、BMC模式、O2O模式、F2F模式、SoLoMo模式、网络团购模式等。王慧(2013)指出,C2B模式(即消费者对企业)把以卖方为主转变为以买方为主,为企业打开了通向未来全新商业生态的窗口,未来电商市场C2B将成主流;郄君和李颜鑫(2013)认为,未来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2G、BMC、A2A、B2M、M2C、C2G;王红霞和谷瑞军(2013)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模式,提出了基于 供应链云 的全程电子商务模式、基于 价值网云 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和基于 移动云 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等三种未来的电子商务模式。

1.3关于电子商务技术演化趋势的研究

国外代表性的学者与观点有:Jenkins和Lancashire(1997)早就提出,电子商务时代中介新职能的出现原因是因为IT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价值链的细分成为可能,IT技术的智能化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趋势。SawyO.E.(2012)认为,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变革,IT技术依次经历了IT是工具、IT是环境、IT是组织的角色演变,IT日益融入到业务环境之中,高度交互与实时,并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来调节组织工作。FujiiA.(2012)探讨了在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电子商务的标准化演进。EduardS.(2013)等认为一些关键技术,如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发展与升级换代,推动了新兴电子商务市场的产生。国内学者俞建华(2010)、崔聪聪(2012)、黄景贵(2012)、冯毅(2011)等对电子商务技术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新技术会对网络生产、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应着眼于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动向。

2、关于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的研究

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维度:

2.1从电子商务经济学的角度

探讨电子商务的经济学意义,其中也包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ChoiS.Y.等(2000)出版了《电子商务经济学》一书,对电子商务与经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电子商务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中介作用。StahlD.O.和WhinstonA.B.(2000)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电子商务,认为电子商务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一个买卖数字产品的市场。SomalS.A.(2004)对中东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能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GolubicD.等(2006)从技术、标准、经济发展、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克罗地亚电子商务发展极大的促使了社会经济的增长。HashimS.等(2012)分析了巴基斯坦的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本地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国内学者也从经济学的角度,开始探讨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蒋兴明(2001)、卢永刚(2005)、张红历等(2010)、杨坚争等(2011)、余世英(2011)、桂学文(2013)等的研究均表明,电子商务促进内需增长,电子商务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电子商务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子商务促进制造业升级改造,电子商务促进创业与就业。

2.2从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关系的角度

探讨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基本上都认为电子商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如:如可以降低涉农企业的管理成本、降低涉农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农产品的销售成本、简化农产品商务交易流程、提高农产品商务交易的服务水平与效率、促进农产品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等。王景河(2004)指出,电子商务能够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促进 三农 问题的解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徐先海(2007)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的流通矛盾,引导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王红等(2014)指出,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升农村网民的综合素质;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利润;开阔视野,增加商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

3、现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第2篇

依据调查分析显示:协同电子商务是农村在供应链中的协同。第1,协同电子商务通过与其它农村供应的协同,应用已经经设置好的公共接口,增进了整条农村供应链顺畅地执行,从而到达资源有效、美满以及完整的应用;第2,农村以及农民之间的内部协同。将农村内部农民之间有效的协同工作,将会降低农村出产本钱,提高农村的出产效力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协同提供硬朗的根基;第3,农村与城市1些相干部门的协同。包含城市监督、国税、统计等相干部门。

2、农村协同电子商务的结构构建

一.构建基于城乡发展的协同电子商务模式

城乡1体化协同电子商务根据的是全世界互联网,拥有广阔、全世界以及城乡之间的商务流动。城乡之间都有比较优势的资源以及产品,也相应的都存在各自的缺陷,这就需要城乡之间协同发展。城乡1体化协同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作为桥梁,共同带动城乡之间的信息、技术、资源等,构成各农村信息沟通,城乡市场互相联络,城乡之间优势共同津贴,增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新机制。将拥有共同商业利益的农民以及城市商人整合起来,通过对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优势进行整合,共同创造以及获取最大的利益。

二.构建城乡发展的协同电子商务、提供获利能力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但是管理农村内部的资源,还需要树立城乡之间的信息平台,将农民、经销商、消费者也纳入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履行信息的高效同享以及业务的共同连接。构建城乡1体化协同电子商务平台:首先,要在农村内部树立协同电子商务中心平台;同时,结合农村内部的经济状态,在农业出产上,树立专业的信息平台;另外,农村协同电子商务拥有较强实力,信息化程度较高。农村树立农村级的电子商务平台,增进了城乡内电子商务技术的利用,加速了农村与城市间的商业活动,农村与城市的信息化活动,农村以及城市间的货物活动,和农村以及城市的资金活动,对于农村经济要素企业供应进行整合,构成城乡之间的产业群,进而提高了农村资源配置效力,增强了农村的市场竞争力,增进了城市以及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农村协同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是基于农村协同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1些法子,使患上协同电子商务有了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农村协同电子商务模式,对于资金问题的解决无比症结。大量的资金需要加大了城乡1体化过程的负担,如果只是投入很少的资金,只能够树立简单的信息展现平台,根本没有办法到达协同电子商务的目的。特别是城乡之间的货物活动以及资金活动,没有强大的资金活动根本没法让农村协同电子商务患上到施行。对于城乡之间树立起城域网的基础上,进行城乡之间的投资与建设,并无对于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框架以及结构做出扭转。城乡1体化能够缩小农村以及城市之间地域规模,减少城乡1体化的投入资金。因而,基于农村协同电子商务系统整合方案可让开发电子商务系统的费用减少。

三.构建适应农村协同电子商务模式的城乡物流管理

农村协同电子商务在整个商务流动中物流配送起到了首要的作用。如果物流问题没有患上到解决,农村的销售问题就没有办法通过协同电子商务患上到解决,农村协同电子商务模式拥有城市以及农村之间电子商务模式互动的优点,物流配送的货物比较多,但次数其实不多,而且农村以及城市之间的规模比较集中。因为城乡1体化[,!]过程中,农村以及城市之间的运输路程比较短。因而,在城市以及农村之间进行配送的速度快,城市以及农村之间的交通利便,大多使用汽车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而且都是农民作为卖家,然后直接运输给买家,或者者是第3方,拥有运送灵便利便等特色。城市以及农村之间的物流配送进程简单,会让配送本钱患上到降低。因为农村本身能力的限制,不能独自把农村出产的农产品直接送到全国各地。而城乡1体化的电子商务让各个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致使物流系统的投资降低。增进信息化的管理以及投资,来配合农村系统电子商务的施行。

3、城乡1体化过程中协同电子商务增进农村多元发展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农村流通;供应链

一、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深刻影响,现在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城市的居民吃着“不放心”的蔬菜;农村的农民买着大量伪劣产品等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层出不穷。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普遍存在农产品价格成倍上涨,农民在网上购物却不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农产品、农资流通缺乏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农村流通渠道、流通信息不畅和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所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流通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流通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也对流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手段,它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挑战,大大促进了商务理念和商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为流通领域带来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使流通真正实现社会化成为可能。它导致流通费用的减少,提高流通渠道效率,改变现有流通模式与流通格局。

二、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研究。夏英、宋伯生(2001)提出,我国农产品在种养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加上激素的滥用等,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隐患。为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达到ISO9000以及HACCP 认证标准,如何落实和执行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是关键,这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刘从九(2004)在《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组织重构》中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重构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刘美远(2006)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中提出对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模型并提出了建议。倪燕逾、燕翔在《农产品流通中第四方物流组织结构及其运作》中将第四方物流引入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建立一个第四方物流的结构框架,对农产品了流通五个层次进行整体协同运作,以提供一个综合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解决方案。俞海宏在其博士论文《基于服务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优化研究》,他是基于服务型供应链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理论来研究农村流通供应链的优化。鉴于此,本文从农村物流的角度对农村流通供应链进行优化研究。

三、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

我国现在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式如下图1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如下问题:(1)技术设施薄弱,销售网点总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2)中间环节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化的农村流通企业。(3)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4)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的机制与体制。(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交易行为不规范,监管成本高。(6)农村流通企业融资难度大,保险难度也比较大。

四、农村物流改善

1.农村物流组织。农村物流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规模物流企业的参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居民分散是阻碍物流企业进驻农村的关键因素。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也是造成其进去农村市场的主要原因。中国邮政有着百年品牌历史,多年来在每一位百姓生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受农民信任;特别是设立在农村的代办员,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同时在拓展市场以及大用户发展、新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邮政完善的网络体系,覆盖面广的实物投递网、信息通畅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金融网三网合一,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顺畅。所以,农村物流组织可以考虑利用“邮政+第三方物流”的模式。

2.农村配送中心建设。农村配送是一个区域配送的概念,是相对于城市配送而言的。同样按照配送的一般概念,可以认为农村配送是以农村经济生活消费为目的,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种既包含集货、储存、拣货、配货、装货等一系列狭义的物流活动,也包括输送、送达、验货等以送货上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供应链环节。配送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配送体系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然存在组织设置分散、实力较弱;配送渠道少、环节较多;配送技术水平低;配送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这方面主要研究在农村连锁经验配送模式下如何构建农村配送网络体系,主要包括配送网络的规划,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中心运营三个方面。在配送方式也可以考虑先到镇,再到村的配送二级模式。

3.农村信息技术建设。在技术方面,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联结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Internet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国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无论是生产企业,政府监控部门,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等,都可以通过Internet相关信息。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前提。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农村流通供应链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方面主要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构建出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农村信息系统。

五、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改善后的农村物流优化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型如下图所示:

六、结论

本文提供了一种从物流的组织、配送中心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三个方面对农村物流进行改善的思路,并建立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农村物流改善和建设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的分析。

参 考 文 献

[1]李建军,苏庆艳,曲慧梅.电子商务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夏春玉.流通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牛东来.流通业供应来年管理与电子商务模型及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杜文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8(2)

[5]李海平.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模型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第4篇

1.我国现在农村电商人才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农业网站数量快速增加,各种企业开始快速入驻电子商务平台或是农村农民自主建设电子商务,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建设逐步加速和完善。但是,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建设还是处于摸索前进的初级阶段,和农村电子商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不仅要借助可靠的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支持之外,更需要农村基础主体农民的大力支持,而农村电商人才这块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的发展,所以,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加快推进,农村自建企业也要对电子商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就先来浅谈一下农村电商人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较大

现阶段,除了电商人才存在的问题外,制约着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2010年有关于我国互联网在农村发展的状况报告显示,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44.6%,在我国农村只有15%。此报告还对照了2008年~2010年我国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在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2008年,普及率的城乡差距是20.2%;2009年,普及率扩大到23.5%;2010年,这种差距竟然更加拉大,为29.6%。由此可以推出,农村的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城市,且在差距上面逐渐拉大,这种数字方面的鸿沟一直在拉大。

1.2高校关于电商人才培养的模式比较落后后,农村电商人才匮乏

现阶段,由于互联网热潮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在围绕电子商务进行人才培养,然而市场调查,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就业难题,大家都反映很难在市场上找到与自己专业十分匹配的那类工作,而招聘的企业却反映,他们更难以招聘到符合企业的人才。究其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是我国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大部分毕业的学生空有来源于书本的理论,而真正的实践能力却比较弱,长久积累就导致了劳动市场面供给和需求出现矛盾。电商人才在农村的缺乏。首先,我国农村很多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比较低,不少的农村人口甚至没有接受过关于电子商务的相较而言正式培训。其次,由于城市和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性,大多数农村人口选择留在城市打工而不愿回到家乡。第三,入驻农村的电商企业即使招聘到一些优秀员工到农村电商市场,都是也可能因为薪资环境等产生流失。

1.3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低

农业部的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仅为7.8年,在大部分农村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就占了7%,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了25.8%,49.4%的是初中程度的,拥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化教育程度的人口仅为1.1%。甚至很多人对计算机的认识与使用等都不会,而涉及电子商务这一块的更是盲点。所以这就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所以农民很少有机会去了解时下最新的一些消费理念,而电子商务又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它不像传统的金钱与货物的当面的交易,所以,老百姓对这种虚拟性产生怀疑,更多人甚至排斥。相较而言,经济较发达地区人们的思想而观念更容易去接受电子商务的发展。

2.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对策

2.1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普及率,缩小城乡差距

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是需要条件的,网络方面的配套设施是这种发展必须的,也是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普及效率的最实在的支撑。因此政府要把农村基础的网络设施做好规划与建设,要全面普及并提高电话、电视等电器的使用,提高电脑宽带业务在农村的服务水平,并实惠地降低成本,减少农民费用,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创造必须且便利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应该在农村建立一些比较大型的综合性质的信息化服务网站以及以乡镇为单位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和 引导农民踊跃地进入商务市场,让他们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参与进来,使农村主题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互联网之下的电子商务的便捷与优越性。这种措施也可以把政策更大更多的倾向到农村,这从另一个层面,也是积极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一种对策,农村发展上去了,城乡差距就自然缩小了。

2.2与农村地区建立适合的对接机制,并不断完善

电子商务人才在农村产生的情况,都必须要从培养这个最初源头开始着手,与各个层级的高校,一定要建立紧密的合作方式,要了解农村电子商务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要求达到什么样技能水平、还有需要在农村的最低工作期限等方面的条款才能和高校就业协议搭上挂钩。而在校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参加一些社会实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企业需要全面提高农村电商人才的薪资待遇,提供较大的晋升空间,定期进行奖励,用以激发电商员工的积极性。最后,要适时的进行电商员工的技能培训。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农村地域电商所需要人才也是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政相关单位能够定期组织技能挑战培训赛,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合在农村工作的电子商务人才。

2.3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程度,提高其专业水平

虽然我国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贯彻落实一切惠农读书的政策,但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口的读书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学校可以要安排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深入农村给农民做现场培训,使更多的农民可以认识理解计算机、学习网络相关知识。然后将这些情况反映到学校,针对这些现象对学生加强教育。在农村很多人不了解电脑,这就是抑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所以老师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包括了简单的网上搜寻信息、把传统交易放到互联网平台上等诸多方面。在人才发展模式中,一定要纠正学生的偏见,引导积极正面的思想,使其将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学习。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第5篇

建立农村用户对电子商务的接受模型目的在于,明确哪些因素影响着农户决定是否使用电子商务。虽然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不代表农户接受并使用电子商务。在本次调研中,有80.5%的农户没有使用过电子商务。研究影响农户电子商务采纳因素,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设计和推广具有促进作用。

1模型假设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提出的专门用于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研究的模型。最初的技术接受模型重点关注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因素对用户采纳意图的影响l’I。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认为使用某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程度;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认为使用某系统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接受模型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决定用户使用态度,感知有用性影响使用意图,而感知易用性又影响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影响用户使用意图。另外,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模型中加人主观规范和自我效能两个潜变量。主观规范指重要的人或组织对用户行为的影响。Venkatesh和Davis在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中,验证了主观规范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图151。自我效能是社会认知理论下的核心观念之一。自我效能指个人对于其是否有能力使用某技术完成特定任务的判断。Bandura的研究支持了自我效能对于感知易用性的影响I6]。

2调研设计

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一手数据。向卷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为了使测量工具达到一定的测量效果,量表中的测量项目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并结合问卷预测试的结果进行语意语境的修改,保证问卷有效性。最终量表含有5个潜在变量,分别是感知有用性(PU),该变量有5个测量项PUI、PUZ、PU3、PU4、PUS.感知易用性(PE),该变量有3个测量项PEI、PEZ、PE3,态度(叮U),,阵变量有3个测量项ATUI、ATUZ、ATU3:意图(INT),该变量有3个测量项INTI、INTZ、INT3;主观规范(SNO),该变量有3个测量项SN01、SN02、SN03;自我效能(SE),该变量有5个测量项SEI、SEZ、SE3、sE4、sES。本次调研在福建省三明市进行样本取样,共收回问卷205份,其中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97.07%。

3假设检验

采用Cronbacha系数法计算量表的信度,使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计算出潜在变量的信度分别为感知有用性(0.894)、感知易用性(0.945)、态度(0.886)、意图(0.916)、主观规范(0.918)、自我效能(0.932)。各变量的a系数均大于0.7的最低值I7],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AMOS7.O软件计算各假设的路径系数。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xZ/df=2.35 3,GFI“0.961 0.9,RMSEA”0.606 0.08,NFI=0.91 0.9,IFI=0.907 0.9,PNFI=0.753 0.5,PGrl=0.602 0.5。各项指标均属于合格范围内,因此模型适配度较妖模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脚检验结果如表l所示,从结果可看出假设全部成立。


农村农业农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