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形容时间很短的词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频程度副词 功能 历时 语法化 组配规律
在句法功能上,隶属于汉语副词的程度副词既与大多数副词具有共性,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程度副词在句法分布上可以位于形容词、动词及其短语以及部分名词之前,其句法功能是作状语;同时也可以位于性质形容词、部分动词之后作补语。从典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来看,在这些句法分布中,前置作状语是典型的分布,而后置作补语是非典型的分布。从语义功能上来看,程度副词的作用在于体现标量功能。
依据历时的观点来审视,程度副词的句法分布和句法功能都在不断地扩展之中。具体来说,就充当状语的历时分布来看,程度副词最先修饰的是性质形容词,因为性质形容词的性状最容易被人们感知,而后是心理动词及其短语,接着是修饰动宾短语、兼语短语、偏正短语、数量短语、动补短语等。这一点可以从赵军(2006)对汉语极性程度副词的演化过程的勾勒中找到线索。研究显示,作为程度副词的“最、极”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但当时主要以修饰性质形容词为主。例如:
(1)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商君书・外内》)
(2)洪泉极深,何以填之。(《楚辞・天问》)
(3)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春秋・卷七》)
例(1)~(3)中的“最苦、极深、极大、极细”是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最早用法。
到了两汉时期,程度副词便可以用来修饰心理动词。例如:
(4)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史记・历书》)
(5)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史记・吕太后本纪》)
例(4)中的“极烦”是程度副词修饰心理动词,而例(5)中的“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则是程度副词修饰由心理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程度副词可以修饰由非心理动词组合而成的动宾短语。例如:
(6)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在听事坐相待。(《世说新语・简傲》)
例(6)中的“极有好竹”是程度副词“极”修饰非心理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有好竹”的用法。
程度副词修饰兼语短语、介宾类偏正短语的用法是到了清朝才出现的。例如:
(7)康熙辛酉二月,上谒孝陵,诸公卿三品已上皆从,多赋诗纪事。刑书蔚州魏公环溪(象枢)一诗,极令人感动。(《池北偶谈》)
(8)一天总爷不在船上,王长贵同水手们推牌九,又赌输了钱。人家逼着他讨,他一时拿不出,很被赢他的人糟蹋了两句。(《官场现形记》)
例(7)中的“极令人感动”是程度副词修饰兼语短语的用法,而例(8)中的“很被赢他的人糟蹋了两句”则是程度副词修饰介宾类偏正短语的用法。
程度副词修饰数量短语的用法也是在清朝产生的。如:
(9)倒也很吃了些小亏。这面洞宾却计穷力竭,再难支持了。(《八仙得道》)
(10)知府道:“你听他讲。”首县便说道:“卑职今天一早,刚从大人这里回去,就有这乡下的地保,来报说拿住四个骑马强盗。卑职听了,很吃了一惊,因为地方上一向平安,没有出过盗案,那有来的强I呢?……”(《文明小史》)
例(9)、(10)中的“很吃了些小亏”“很吃了一惊”是程度副词“很”修饰数量动宾短语的用法。
程度副词修饰动补短语的用法是在民国时期产生的。例如:
(11)他却最舍不得女儿,三日两头,总要到汪家来探望。(《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例(11)中的“最舍不得女儿”是程度副词修饰由动补短语“舍不得”组合而成的动宾短语“舍不得女儿”的用法。由于“舍不得”是一个及物性的动补短语,因而,此例本质上还是程度副词修饰动补短语的用法。
就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来说,程度副词修饰方位词的用法是宋朝时出现的。例如:
(12)乳母老矣,犹在,守之未瘗。而仲任复苏,言曰:“初见捕去,与奴对事,至一大院,厅事十余间,有判官六人,每人据二间。仲任所对最西头,判官不在,立仲任于堂下。(《太平广记》)
例(12)中的“最西头”是程度副词“最”修饰复合式方位词“西头”的用法。
程度副词修饰普通名词的用法是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开始出现的。例如:
(13)顾八奶奶: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顶没法子办。暧,爱情,从前我不懂,现在我才真明白了。(曹禺《日出》)
例(13)中的“顶悲剧”是程度副词“顶”修饰普通名词“悲剧”的用法。
程度副词修饰状态形容词这一用法,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例如:
(14)金融机构之间开展“储蓄大战”“利率大战”的结果,使银行存款大起大落,存款大搬家。去年一季度武汉市“储蓄大战”最火热的时候,全市储蓄存款大幅度滑坡。(《人民日报》1995年3月)
例(14)中的“最火热”是程度副词“最”修饰状态形容词“火热”的用法。
程度副词用作补语的情况,在元朝时期已有所显现。例如:
(15)看看日没黄昏,李万腹中饿极了,看见间壁有个点心店儿,不免脱下布衫,抵当几文钱的火烧来吃。(《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例(15)中的“饿极了”是程度副词“极”充当补语的用法。此用法在元朝以后逐步流行开来。例如:
(16)行者道:“你这汉子好不明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他这等热得很,你这糕粉,自何而来?”(《西游记》)
例(16)中的“远得很、热得很”都是程度副词“很”用作补语的情况。
从上述程度副词修饰各种成分的时间序列来看,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用法出现最早,在先秦时期就。之后逐步扩展到心理动词、各种动词短语、普通名词以及状态形容词。同时,程度副词用作补语的句法功能出现在元朝时期,这是程度副词用作状语的句法功能的发展和有益补充。上述程度副词的句法分布和功能所经历的演化过程可图示如下:
性质A>心理V>动宾VP>方位N>补语>兼语VP/偏正VP/数量VP>动补VP/普通N>状态A
先秦――两汉――魏晋――宋朝――元朝――清朝――民国――当代
从这一历程中可以看出:程度副词的组配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扩展。而随着组配功能的扩展,程度副词的标量功能也随之得到扩展。
如上所述,作为程度副词的“最、极”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但当时主要以修饰性质形容词为主,因为无界的性状义最容易被感知。例如:
(1)′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商君书・外内》)
(2)′洪泉极深,何以填之。(《楚辞・天问》)
(3)′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春秋・卷七》)
例(1)′~(3)′中的“最苦、极深、极大、极细”都是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最早用法。
可见,在先秦时期,高量级程度副词就已形成。
相比之下,低量级程度副词“有点”“稍微”虚化的时间则晚得多。根据现有语料,作为程度副词的“有点”的形成时间不早于明代。例如:
(17)却说马元同殷殿下饮酒,至二更时分,只见马元双眉紧皱,汗流鼻尖。殷洪曰:“老师为何如此?”马元曰:“腹中有点痛疼。”(《封神演义》)
清朝时期此用法更普遍。例如:
(18)有的是那股子傲气欺人,有的是脸色难看而欺人,温弟的神气,稍微有点蛮狠的样子,脸色有时有蛮狠的表情,最容易凌人。(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9)看报纸,上面有一条说:何根云六月初七正法,读后真有点惧怕和惆怅。我去年十二月底,买了一架鹿茸,花了百九十两银子。(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例(18)、(19)说明“有点”在清朝时已虚化成为一个真正的程度副词。
低量级程度副词“稍微”虚化得更晚些,最早的程度副词用法见于清朝。例如:
(20)耳鸣近日稍好了些,但稍微诶垡坏惚阌窒炱鹄戳恕C刻斐应酬外,不能不略为自己用功。(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由此可见,高量级程度副词的形成时间要远远早于低量级程度副词。虚化时间越早,语法化程度越高,因而句法功能丰富。反之,虚化时间越晚,语法化程度越低,因而句法功能受限。两者之间存在正比例的函变关系。
通过对若干高频程度副词的历时演变考察可以发现,程度副词的句法分布和句法功能都在不断地扩展之中。具体来说,就充当状语的历时分布来看,程度副词最先修饰的是性质形容词,因为性质形容词的性状最容易被人们感知,而后是心理动词及其短语,接着是修饰动宾短语、兼语短语、偏正短语、数量短语、动补短语、普通名词以及状态形容词等。同时,程度副词用作补语的句法功能出现在元朝时期,这是程度副词用作状语的句法功能的发展和有益补充。
在组配自由度上,程度副词所表量级越高,组配自由度越高,而所表量级越低,组配自由度也越低,即“高量优先,低量受限”。这种差异的存在跟程度副词的虚化时间和语法化程度密切相关。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年度科研项目“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现代汉语程度量范畴研究”[Y201223767];浙江工商大学校级课题“现代汉语程度量范畴研究”[X11-34];浙江工商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4060XJ2011009]。)
参考文献:
[1]赵军.极性程度副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形容时间很短的词语范文第2篇
我们要明确短文改错的命题宗旨:短文改错是一项主要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道题,既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和纠错能力,也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及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此看来,现在英语的考查已经向能力方向转化。短文改错成为高考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考查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的头脑中要保持清晰地条理性,条分缕析。所以有必要知道短文改错的设错热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短文改错篇幅短小,通常在100词左右,体裁通常以记叙文为主,间或有些议论文,题材内容比较广泛,但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理解大意并不难。设置的错误也很简单,都是学生平时常出现的错误,但也正是如此,短文改错才成为了学生的难点。自己总犯的错误,要找出来进行纠正也是很难的。这首先要求学生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涉及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短文的时态,人称以及行文逻辑等。
短文改错现在设置了10处错误,常见的错误有三种:错词、多词、缺词。错词占60%左右。现在就错词做一下详细的阐述。
一、动词的错误设置
动词的错误设置主要包括:1.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其中时态的错误较多,占80%左右。短文的基本时态在通读时要把握好。那么和基本时态不一致的就要考虑其存在是否合理,只要细致一些,时态的错误很好挑出,基本上每个短文都会设置时态错误,至于语态错误设置要少得多。2.非谓语动词错误。这类设置错误较多。非谓语动词在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它包括分词做状语,定语时的主动,被动问题,以及动词-ing形式做主语,动词不定式小品词to的使用等。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时,需要学生明确句子的结构,分清句子成分,进行仔细地推敲,才能明确它的错误在哪里。例如:A libarian work there told me some things.这句中,A libarian 为主语,told为谓语动词,me与somethings为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work这个动词原形就不能这样存在, Work一定以分词形式存在,我们分析A libarian 与work之间是主谓关系,所以work应改为working,这样,通过分析句子之间成分,明确名词与动词之间是主谓关系还是动宾关系就可以判断其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了。3.主谓一致错误。这更是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因为谓语的单复数并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会被忽视掉,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细心、细致,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联系词错误的设置
这种错误在短文中存在的比较多,一般会是2个,联系词错误有两类:
1.承接词。例如,像:and,but,so,however,therefore,besides等,这些词是文章承上启下的关键词,在纠错时比较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大小写问题以及是否有隔点。例如:I regained my confidence,adjusted my approaches but worked hard.中的but 就表达的是转折含义,而本句中的含义是一种并列,意为:我又重新获得了自信,调整了我的学习方法并且努力学习了。所以but 应改为and。这类错误是非常好判断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改对率一般都在90%以上。
2.从句的引导词。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所有句子90%多是从句,而不是单句,对于所有的从句其引导词各表示的含义,所充当的成分我们要时刻记在心间。只有明确的判断才能把错误挑出并改正。然而,这类错误设置得比较多,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因为现在学生对于句子成分的分析还是很欠缺的。这和我们整个学习阶段尤其是汉语,不再注重句子成分,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往往不知道句子的基本成分,而英语有些语句则太过复杂,从而导致书到用时两不知。例如:I was shocked to find which the physics teacher taught was totally beyond his understanding and I lost my confidence completely.中的 which 引导的应该是一个宾语从句,做 find 的宾语,那么宾语从句的引导词除that,whether,if外,都在句子中充当成分,which就是“哪一个,哪些”的意思,而在这个句子中,我们是译不通的,应该意为“我震惊地发现物理老师所教的东西远远超出了我的理解。”那么我们需要的应该是能做taught宾语的引导词,且能表达所需的含义,能完成这一功能的词就是what了。所以这里which 应该改为what。在这个改错中成分的分析是相当重要的。希望学生在学习从句时,一定要注意老师在讲解句子时所做的分析,注意英语中的“成分论”。
三、名词错误的设置
名词多是设置一些单复数转化的错误,或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间的差别,时常间有所有格方面的错误。这类错误看似简单,其实有时候也很难判断。比如,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例如:In our daily life, we unavoidably come across many challenge now and then. 在这句话中,就是判断 challenge 的可数与不可数问题,才能确定在何处改动。这其实有一定难度,但如果细致地关注下一句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下一句是:I meet a big challenge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在这句中,就告诉我们challenge 是可数名词,那么上一句就要把challenge加 “-s”. 所以关注上下文也是改错当中必须要注意到的。而所有格的改动则少得多。只占百分之四五左右。如:to raise people awareness of this problem中people需要加’s,表示人们的。
四、介词错误的设置
介词一般在固定搭配方面设置错误,比如“I’m very pround for having such an excellent teacher.”这一句子中,介词“for”应改为“of”,因为be pround of 为固定短语,“以……为骄傲”的意思,这种错误要求学生对短语的掌握要扎实,平时多看,多记,其次就是习惯用法。例如:As soon as I got to there.中there 是地点副词,前面是不能加介词的,所以这里的介词就是一种错误使用,要去掉。当然,这也可以归结到多词当中,但是这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在我们的学习中介词的使用最为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功底扎实,平时多加训练。
五、形容词、副词错误设置
我们前文说过,短文改错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关于这类错误,一定要明确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形容词,副词是中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主要考查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及其比较等级。在改错中,基本考查形容词,副词的错用。例如:The woman was so thankfully.中的thankfully就是副词,不能做系动词的表语,应该使用其形容词形式,改为thankful。又如:Writing something in Chinese every day, such as keeping a diary, will great improve your writing skills.中,动词要用副词修饰,所以great 要改为greatly。而名词需要形容词等等。在这类错误中,形容词的级别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不过,这类问题较少,这里就不赘述了。
六、冠词的错误设置
不定冠词与定冠词的错用以及冠词偏用是最常见的。如a hour,an useful book等的错用。这类错误很是有迷惑性,要求学生弄清楚字母的元辅音与音素的元、辅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要眼明心亮,才能把错误纠正过来。不过,冠词错误设置在多词,缺词上很多,需要我们多加关注。
七、代词错误的设置
这是属于行文逻辑关系错误,包括男女性别,人称的格,单复数等方面。在每个短文中都会有一个这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心中把短文改错设置错误的方面铭记在心,每一处错误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八、固定句型及固定短语等错误的设置
这类错误是最需要我们同学记忆的知识。没有语法要求,不用我们分析句子,只要我们记忆扎实,基本上是逃不过我们的眼睛的。例如:“Don’t late.不要迟到。”
我们知道,“迟到”是“be late”所以,我们要加be动词;又如,短文中会出现 “as result”,那么我们会轻易地知道这里需要加一个 “a”。
短文改错是一个会者不能全对,难者什么都不会的这么一个让很多学生都很纠结的一道题,面对这么多复杂的知识点,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盲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策略的解决问题。
首先,着手前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以及它发生的时间。其次,要了解文章的类型,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说明文;把握文章的时态等。然后再以句子为单位,逐句的阅读,分析,看好每个句子的时态,语态是否合适,句子是否完整,上下文前后是否呼应,主谓,指代是否一致。总之,要一句一句来分析。最后,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把自己最有把握的先找出来,然后再逐句推敲。
形容时间很短的词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考短文改错 原则 顺序
综观历年甘肃高考英语试题,短文改错是令大部分学生十分头痛的一个题型,尽管短文改错题量较小,分值较低,但大多数考生望题兴叹,不知所措。根据甘肃省教科所公布的数据表明,考生短文改错的平均分大约在2.4―3.0分左右,农村学校的考生则更低一些。凡是教过高中英语的老师以及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都深知,短文改错考点综合性强,覆盖面广,错误设置内型多,在英语试题中,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题型。如何提高短文改错的得分,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良好的语言分析运用能力,更应该了解短文改错题中常出现的错误及相应的解题策略。然而,大多数考生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尤其是广大农村的考生们对该题型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应对,我所带过的几届高三学生中,他们的惯常做法就是一律画“∨”,或者放弃不答。在此,我就十多年的高中教学生涯中所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应对高考短文改错,如何分析错误,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错方法。
一、短文改错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短文改错千头万绪,但仔细推敲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短文改错应遵循如下两个原则。
1.应遵循一行一词的原则。根据高考英语对短文改错题目的要求,改正错误是无论是增加一词,减少一词还是改正一词,都限定一行一词,即只能在原文该行中增加、减少或改动。不少短文改错题乍一看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改法,实际上短文改错必须最大限度地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只能有一种正确的改法,但不少学生不了解或不重视这一原则,造成改错时的意外失分现象。
2.应遵循从左到右、从简到繁的原则。所谓从左到右就是从句子的左边开始,一项一项地查找错误,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介词和冠词都可能有错用或混用的现象。所谓从简到繁,就是从简单的极容易发现的错误入手,一项一项地进行排除,有时态错用的,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含糊不清的,有主谓语不一致的,凡此种种学生都应全盘考虑,最终达到句子完整的结果。
二、短文改错遵守的顺序
对不少学生来说,短文改错题深不可测,不知从何处着手,但是若仔细审题,理解其意,做短文改错时有一些顺序可以遵守,尽管这些顺序因人而异,因题而变,但是若刻意遵守,掌握要领,做短文改错时就可少走弯路。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偷换冠词。我们经常见到的错误是偷换定冠词与不定冠词,“a”与“an”的错用,或随意增加或减少冠词。应注意,表示特指的名词用定冠词修饰,表示泛指的名词用不定冠词修饰。如:
①She went abroad and studied in an European university.
解析:european读[ju:r?藜?pi:?藜n]eu组合发[ju]音,因此将an变成a。
②It is the best to go to there with all of you.
解析:形容词最高级单独作表语用时应使用零冠词,因此将the去掉。
2.名次单复数形式的错用。分析修饰单复数、主谓语一致背景及语境逻辑,从而定位准确的名次单复数形式。如:
①There are 35 woman teachers in our school.
解析:man,woman作前置定语修饰复数名词时,通常把定语和所修饰的词都变成复数形式,即将woman变women。
②Grown-up are different from children.
解析:合成名词的复数形式将其中的主体名词变成复数,如looks-on,sons-in-law;如果没有主体名词就在最后一个词上加复数词尾,如go-betweens(中间人)。因此该题中的grown-up应变成grown-ups。
3.词性的混用。短文改错中词性的混用最常见的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混用、介词与连词的混用及各种代词之间的混用等。如:
①Have you the intruments necessarily for the experiment?
解析:intruments necessarily表示所必需的仪器,此处necessary作后置定语修饰intruments,因此将副词变成形容词形式。
②China is one of the bigge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d.
解析: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故将过去分词形式变成现在分词形式。
③The weather of Beijing is as good as it of Qingdao.
解析:one,it,that是短文改错及单项选择中最常见的也是学生们较难区分的三个代词。It用于特指,指代前面提到过的那个物,可以指代可数名词也可指代不可数名词;that也用于特指,指代前面提到过的那类物,用于指代不可数名词。因此此题将it变为that。
4.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混用。分析时间状语、连词的对称性及其语境逻辑,确定正确的动词时态。至于语态的混用,主要是主动和被动的混用,需要分析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执行者与承受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语态,若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用主动语态,若主语是动作的承受着则用被动语态。如:
①CCTV has been broadcast English programmes since 1977.
解析:CCTV自1977年以来一直播放英语节目,这一动作目前仍在进行,因此它不是动作的完成和终止而是持续,故而用现在完成进行时。即将broadcast变成broadcasting。
②He was seen come this morning.
解析:该句的主动形式为:I saw him come this morning.主动句中的宾补如果是省略to的不定式时,变成被动句后作为主补的不定式必须带to。即come前加小品词to。
5.主谓语不一致。遇到这一类句子的短文改错时,学生们应首先注意句子的成分,找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不受从句或其他句子成分的干扰。如:
The scientist and professor are making a speech in our school now.
解析:句子的主语“The scientist and professor”指的是同一个人,即科学家兼教授,应将are变成is。多数学生误认为该句的主语是科学家和教授,从而不知此句该从何处下手。
6.固定搭配未记准确。要求我们熟记所学过的动词短语,尤其是动词后的介词、连词等。在改错中往往会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出现。如:
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and nothing gives him more pleasure than helping someone into trouble.
解析:此句的大意为: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能给他带来极大的乐趣,陷入困境应用in trouble而非“into”或“for”trouble等。
7.行文逻辑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文章整体内容与文中的细节不符。如:
I know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and English is widely used today.
解析:本句前半部分提到学英语不容易,后半部分提到英语用途广泛,前后明显存在转折关系。故将and变成but。
形容时间很短的词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形容词;分类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09-01
熙(1982)依据形容词的形式分类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而张国宪(2006)则认为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变化形容词,本文也肯定这种说法。
一、性质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属性。张国宪(2006)列出三个判定性质形容词的句法槽:
1.{最、很、比较、稍}+________
2.NP1+比NP2+________
3.________定+NP中
将“白”和“雪白”带入句法槽,判定其中的性质形容词,进入第一个句法槽,我们可以说“最白”、“很白”、“比较白”、“稍白”,但不能说“最雪白”、“很雪白”、“比较雪白”、“稍雪白”。说明“雪白”不能与“最”、“很”、“比较”、“稍”等程度词组配,因此是非性质形容词。可以将其带入句法槽2和句法槽3中验证,先进入句法槽2中:
这张纸比那张纸白。
*这张纸比那张纸雪白。
小张比小王白。
*小张比小王雪白。
可见,“白”进入句法槽是可以的,而“雪白”不可以。再进入句法槽3中验证,我们可以说“白袜子”,但不可以说“雪白袜子”,只能说“雪白的袜子”。这种验证标准的语义依据是,属性的语用功能主要是分类,而类书的典型句法表现是由定语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白”是性质形容词,而使用“雪白”一词,必须加“的”,这样属于不同的语法问题,它就是非性质形容词。
当我们提到“短”这个词的时候,我们脑海里会出现与之相关的图像。根据我们所要表述的事物的语义性质,可以将性质形容词分为两种类型:抽象形容词和具体形容词。
我们说的具体形容词可以再分类,比如:表示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白等;表示距离,长、短等,像这种分类还有很多,它们可以用于形容具体的人、事、物,表示其性质。
二、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与性质形容词一样,张国宪(2006)也就状态形容词提出判定的句法槽:
1.*{最、很、比较、稍}+________
2.NP主+________谓
3.*{不.没}+________
状态形容词本身凸显的就是一种程度,这个词已经具有程度上的含义,不需再加入带程度的词语,而“最”、“很”、“比较”、“稍”本身就是程度副词,表示各个级别的程度,因而判定一个词是不是状态形容词,带入句法槽1可以辨别。
当然,并不是说能够进入句法槽的就必定是状态形容词,只是为了剔除有相似特征的一些词。张国宪(2006)就句法槽2举了两组例子,“巨大”和“巨细”,“抢手”和“抢嘴”,形容词“巨大”、“抢手”,动词“抢嘴”都可以进入句法槽,但是作为名词的“巨细”不可以,说明句法槽2只阻止名词进入。
再看句法槽3,“不”本身是否定副词,与形容词组合表示事物现在的程度不如先前的高,比如:“美”,在《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的解释:①美丽;好看(跟“丑”相对),②令人满意;好。进入句法槽3后,组成“不美”,但不意味着“丑”,只是表示“美的程度不高”。而“没”后面常跟动词,表示一种动态的否定,因而后面不能加入状态形容词表程度。
三、变化形容词
“黑”①像煤或墨一样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对)。“非洲人皮肤很黑。”这里的“黑”是指非洲人的皮肤本身就是黑的,这里是表示颜色性质,而“他的皮肤晒黑了。”这里的“黑”有一种变化的过程,由原色变黑,就属于变化形容词。
变化形容词表示的是事物性状的变化。就像变化形容词的“黑”,它有一种渐变的过程,而后到达一种结果,当然,这种变化也可以是一瞬间的,过程很短。
根据前面说的,变化形容词是隐含着一种渐变的过程的,事物的性状变化过程有瞬时发生的,也有延续时间较长的,张国宪(2006)给出的下位分类是瞬时形容词和延续形容词,本文用另一种说法,瞬时形容词和长时形容词。瞬时形容词是指事物开始的形状与变化后的形状之间的过程用时很短,比如,“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⑧受过损伤的;破烂的。“衣服破了。”作为一个瞬时形容词,“破”这个状态是由“完好”变化而来的,过程很短,结果很快就达到了。
对形容词进行分类,不仅对本国学习者提供帮助,也对我们研究外国学习者的偏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进而探索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形容时间很短的词语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句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做破格语言。
科学语言与之相反,就是常规的语言,是定格的语言。
本文试从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丰富艺术语言学的语法理论。
一
语法单位是从语言材料中切分出来的语言的结构单位。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一级的语法单位。从活动能力看,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也就是词,我们把它放到词汇一节去讨论。那么就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来言,我们认为不存在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上的差异性,因为语素仅是构词材料,根本没有进入交际领域,而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差异,是词语运用上的愁异,属于交际领域的。所以对于语素一级,我们认为没有差异性可言。
一般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我们认为词不仅是备用单位,同时也是使用单位。如“狗”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狗,名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我们认为这里的名词“狗”是备用单位。我们再看下例中的“狗”:
(1)小赵心里更打了鼓,老李不但不傻,而且确实厉害。同时,他要是和所长有一腿的话,我不是收拾他,就得狗着他点,先狗他一下试试。(老舍《离婚》)
“狗”本是名词,是不可以带宾语的,但这里的“狗”却带了宾语“他”而转为动词。我们认为这里的“狗”就是使用单位。从五级语法单位看,对于“狗”的阐释只能从词或短语的层面,我们似乎可以把“狗他”看作是动宾关系的变异搭配,而学术界的动宾变异搭配一般是指下面这样的句子,如:
(2)当天空闪烁爱的誓言
骏马眼里
两条眠着的蛇
让大地的心脏
停止了跳动
(鲁若迪基《开满鲜花的草地》)
“闪烁”一般和“灯光、星光、眼睛”等名词搭配,“誓言”一般和“忠贞、坚定、铿锵”等形容词搭配,“闪烁”和“誓言”搭配在语义上不相容的,在这里,“闪烁”和“爱的誓言”的搭配就是动宾的变异搭配。并且,“闪烁”是动词,“爱的誓言”是名词,又符合动词和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语法规则,各自没有词的转类现象。学术界的变异搭配通常指的就是这种语法形式上符合规则,语义上不能融合的词语搭配现象。骆小所先生认为,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作另一种词性用的修辞方式叫转品,有的也把它叫做转类。骆小所先生是把它放在修辞里论述的,我们认为,修辞属于句的层面,如比喻、比拟等,而“词类活用”属于词的层面,所以象例(1)中“狗”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我们就把它放在词一级语法单位里去研究,而不放入短语层级或句的层级。
词临时改变词性,我们称之为活用,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词的活用主要是一类实词活用为另一类实词,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代词活用为动词。也有虚词活用为实词,如副词活用为动词、语气词活用为动词。
二
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认为,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短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十二类。我们认为短语一定是语法形式上能够搭配的,如定中短语,一般定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数量短语充当,中心语由名词充当,但是意义上不一定搭配,如:
(10)湿淋淋的笑声
在湿淋淋的阳光中
编织着湿淋淋的梦(马瑞麟《泼水节》)
“湿淋淋的笑声”在形式上可以搭配,“湿淋淋”是形容词,“笑声”是名词。而在语义上,“湿淋淋”一般和“头发、衣服”等名词搭配,“笑声”一般和“清脆、爽朗”等形容词搭配,“湿淋淋”和“笑声”在语义上是不相容的。所以我们认为骆小所先生对短语的界定更客观,“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比词大的造句单位。”在上述的十二类短语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一般不存在语义的不容合搭配,常见于科学语言。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中既有语义的溶合搭配,也有语义的不容合搭配,所以既存在于科学语言中,也存在于艺术语言中。
1.主谓短语。
(11)丧事少不了他
腮帮成山包
悲伤淹没了整个村庄(艾吉《笛手》)
“悲伤”是名词,“淹没”是动词,在语法上可以搭配,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2.动宾短语。
(12)她轻快的脚步,
踩疼我的目光。(孙少文《草原上的小姑娘》)
“踩疼”和“我的目光”是动词性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的搭配,语法上符合常规,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
3.偏正短语。
(13)那支古老的歌谣
从早唱到晚
直到把山寨的旋律送进
汗渍渍的梦乡(鸟蛮兹佳《山路》)
“汗渍渍”是形容词,“梦乡”是名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以上是定中结构,我们再来看状中结构的例子,如:
(14)脚步无法企及
只有用目光攀摘(密英文《心事》)
“用目光”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攀摘”是动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4.动补短语。
(15)花金子:不怎么,我在家偷人养汉,美得难受。(曹禺《原野》转引自冯广艺《变异修辞学》)
“美”是形容词作中心语,“难受”是形容词作补语,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三
骆小所先生认为,修辞格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按照这个定
义,修辞格并不仅是出现在句子层面,也可以出现在短语层面或句群层面。出现在短语层面的大都可以看作小句;而出现于句群层面的修辞格仅限于比喻、拟人等少数,其它的修辞格都不适用,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认为修辞格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层面。
不运用修辞格的句子属于科学语言,而运用修辞格大多属于艺术语言。按骆小所先生的分类,修辞格有44种,如比喻、比拟、移情、易色、飞白、设问、同形等。我们认为设问、反问可以看作是用于科学言语,其它都是用于艺术语言。用于艺术语言的,我们仅举比喻、比拟和通感为例。
1.比喻
(16)横在峡谷中的山脊梁都很薄,像一块块竖起来的板子,四五百米高的山,顶部只有米把宽。(和国才《雄奇的怒江大峡谷》)
用“板子”作比喻,形象表达了怒江大峡谷中的山陡峭和薄的特点。
2.比拟
(17)潮水亲吻沙滩,
椰风和着海韵。(邹纲仁《绿岛之恋》)
把“潮水”一次次的涌向沙滩,写成是“亲吻”,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柔情。
3.通感
(18)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钢琴曲属于乐音,自然是美妙和谐,而名曲,尤为和谐美妙,以此比喻“光和影”,体现了月色下的景致美丽异常。
4.设问
(19)你那叫同情?你那叫伪善,劳动人民不用你怜悯!(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5.反问
(20)说真的,我不大喜欢那山门的口气:西双版纳总佛寺。佛门也分个等级,岂不俗气?(黄晓萍《版纳560寺》)
四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句段,是意义上有联系,但句法上各自独立,相互之间已由隔离停顿和完整语调分割开了的数个句子。句群一般是段落的一部分、或者等于一个段落,或者等于几个段落,无论大于、等于或小于段落,都是跟段落有关系,我们称之为段落句群;还有一种句群就是等于整个篇章,我们称之为篇章句群。句群通常就分为这两类。在段落句群层级可以运用的修辞格只有比喻,因为它已经跨出句子的范畴,我们称之为整体比喻。如:
(21)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
这里是用整体比喻说明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篇章,如果整体用拟人的手法,就是童话,属于文艺语体的童话语体。如:
(22)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没想到,几天工夫,完了,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秆儿,她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大家跑过来问,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叶圣陶《稻草人》)
叶圣陶用童话故事的方式,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如果整体用比喻的手法,就是象征,例如有的散文和散文诗,如:
(23)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本文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同时本文发表在国民党统治区,所以采用象征手法,写得含蓄隐晦。
(24)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的英雄们。(鲁迅《秋夜》)
鲁迅用象征暗示出那个时代血腥的斗争现实,也表达了对春的渴望。
我们从各级语法单位的角度,考察了艺术语言语法上的偏离性。也正是这种偏离,拉大了辞面和辞里的距离,拓展了受众的理解空间,赋予艺术语言更多的空灵与弹性。对艺术语言语法的进一步阐释,深化了我们对艺术语言丰富特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