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的作文(精选5篇)

  • 水仙花的作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然而,水仙花作品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文学艺术上的成功。当时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被推向远离主流文化中心的边缘。184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更是把美国主流文化中对华人的歧视与压迫推向高潮。“黄祸”一词凸显出白人对华人的敌意与排斥心结。北美主流文学…

水仙花的作文(精选5篇)

水仙花的作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水仙花;文化意识;“一家人”社会

水仙花(suisinfar),本名埃迪斯·莫德·伊顿(edithmaudeeaton,1865—1914),是一位具有一半中国血统的欧亚裔作家。她是第一位用英文描写在美华人经历的华裔作家。她的代表作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春香夫人》,里面收录了她的37篇小说,被公认是第一部反映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经历以及华裔妇女为争取合法权益而斗争的作品。她的作品大多以异族婚姻、文化冲突等为主题,文笔清新雅致,飘逸自然。创作的故事多以华人移民生活为背景,语气亲切,叙述性强,描绘出一幅幅详尽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华裔社会的方方面面。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而深邃的笔触,以其过人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塑造了许多丰满逼真的人物形象,为我们讲述了~个个欢笑与泪水交织的海外华人生活的日常故事,获得了当时美国主流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赞赏。随着时光流逝,与她同时代的其他华裔作家都被人们逐渐遗忘,而水仙花的作品,却散发着永久的魅力。

然而,水仙花作品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文学艺术上的成功。当时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被推向远离主流文化中心的边缘。184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更是把美国主流文化中对华人的歧视与压迫推向高潮。“黄祸”一词凸显出白人对华人的敌意与排斥心结。北美主流文学中经常出现对华人形象的歪曲描写。在许多作家的笔下,华人野蛮、奸诈、愚蠢、迷信,身上集中了人性最丑陋的品质。在美国主流文化忽略并扭曲华人形象的大背景下,她作为一个具有欧亚裔血统的人本可以装作白人享受白人应有的优越生活,但却选择了捍卫中国人和劳动妇女的事业,用犀利的笔锋发出美国华裔文学的第一声呐喊:“我们需要中国人站来为中国人的事业伸张正义!”。。怀着对母国人民的赤诚爱心,她用朴实无华的文章为华人的权益大声疾呼。

她的作品大多围绕着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文化传统的继承等主题,贯穿着作者的爱华情结,突破了当时美国主流文学只描写华人社会“光棍”而忽略为数不多的妇女人口的文学程式,成功地在婚姻、家庭这一主题范围内向读者讲述了她对妇女特别是华人妇女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等的看法,表现了对华人妇女疾苦之关切。对于华裔作家来说,他们由于同时受到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侵染,很难对自己的族裔性——文化身份进行界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了为何水仙花文化身份的界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如果按时问顺序,结合其生平经历,分析她先后发表的作品,就不难发现她的文化意识发展经历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正如她在《一个欧亚裔人的回忆书柬》中写道:“我一手伸向东方,手伸向西方,希望他们不会完全破坏这微不足道的桥梁。”…话语表现了作家对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从早期的英国妇女“埃迪斯·伊顿”到后来的中国女人“水仙花”,再到最后的“没有国籍”的“欧亚人”。最终,作家在经历了文化身份上的“东方”与“西方”的痛苦徘徊与游离之后,她眼中的原本对立的“两个世界”逐渐走向融合,其文化意识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社会文化思想已经日趋成熟。纵观水仙花的一生,我们把她文化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来进行分析。

一、早期作品创作时,水仙花认同自己为埃迪斯·莫德·伊顿,在作品的创作中。常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观察东方

水仙花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加拿大蒙特利尔时期(1888—1898)、美国西部时期(1898-1909)和美国东部时期(1909—1914)。水仙花创作早期在自我文化身份的界定上,认同自己为一个英裔加拿大人。她在写作时常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东方,因而作品中不可避免地留有一些“白人眼光”的痕迹。因此她早期发表的作品像《赌徒》、《自由之土》、《坐马车旅行》等署名大多仍使用她的真名“埃迪斯·伊顿”。

水仙花的华人意识源于她和母亲亲密的关系。作为长女,她经常帮助母亲干家务活儿,从母亲那里,她了解到了很多中国的风俗文化知识。但水仙花在北美长大,一生从未去过东方。从童年时代起,她接受的是英式的学校教育。尽管体内涌动着的那一半来自母亲的中国血统使她在文化意识形成之初就与东方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水仙花早期作品中对于华人的描写大多处于想象的阶段。对中国及其文化极其有限的了解这个前提决定了这一时期水仙花对东方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深入,在文化身份的认同上她也还并且只能处于“一个英国妇女”的阶段,不可避免地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审视东方人及其文化。这一立场明显地表现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她早期的作品多多少少表现出来一种倾向:故意营造出强烈的异国情调,以此来吸引读者。比如说她习惯用“quaint”这个词来形容华人,在此影响下,她早期的一些小说,虽都以中国或中国文化为背景,但相比她以后的作品而言,她并非想通过背景来表达某种文化含义,而是源于她对中国文化的新奇与向往。比如像她的两篇小说《东方爱情故事一则》和《中国世仇》的情节设计上很有几分类似西方的经典浪漫爱情故事,将东方文化背景引入西方爱情经典中的创作手法使故事染上了一层神秘的东方色彩。她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识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水仙花在成年之前一直生活在白人社会,接受的完全是英式教育,就连她身边唯~的中国人——她的母亲也是从小接受英式教育,她不可避免地会吸收当时社会上盛行的一些东方主义观念和术语,即便她长大后有了自省能力和批判意识,华裔种族意识日益强烈,其潜意识里也难免存有东方主义的残余。

作为一个欧亚裔混血儿,水仙花仍属于弱势群体的一员,同样遭受着种族歧视与欺凌,生活非常艰辛。尽管这个时期她还没有勇气公开承认自己一半的中国血统,潜意识里以“一位英裔加拿大人”自居,但特殊的家庭背景以及对母亲的热爱使她在写作中并没有像有些作家那样将东方“妖魔化”,而是对华人抱以同情态度来进行创作,对华人命运非常关切。在作品中,她打破了中国人失语的现象,让华人成为故事中会说话的主人公,通过他们自己的言行展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因此其笔下的华人成了有血有肉会思考的活生生的人,形象要丰满得多。她力图纠正在主流文化的歪曲宣传下,一般人心目中华工的陈腐愚昧,不道德、不自重的刻板形象,认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正直、勤劳,强壮、健康”,“他们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他们的孩子和妻子,但是他们安分守己、自尊自强”。作品中所反映的作者强烈的“中国情结”预示着她自身文化发展中的第一次飞跃即将到来。

二、文化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公开承认自己的华裔血统

1897年的牙买加之行是水仙花文化意识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牙买加的记者生涯加剧了她对白人文化霸权与种族优越感的厌恶,历经一个痛苦的文化身份的探寻与构建过程后,水仙花不再掩饰自己的中国血统,公开承认了自己的华裔身份,从而实现了文化意识的第一次飞跃。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她在作品中不再以代表她“英国妇女”身份的“埃迪斯·伊顿”署名,而改用“水仙花”这个中国名字。笔名往往反映了作者的某种目的和关注的某种事物,她以水仙花的英文译音suisinfar来作为笔名,强调的是她的华人民族意识。在中国文化中,水仙花代表“高贵典雅”以及“对故土的眷恋”,所以她对水仙花这个笔名的选择,最大程度地表明了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时,她创作的题材也由最初的散文、加拿大浪漫爱情故事等转到华人故事上来,而其中很多是以华人妇女为主人公,讲述她们在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上的两难选择。创作题材和署名的变化无疑揭示了水仙花在身份定位和文学诉求上向华人靠拢的过程。

文化身份的这一转变使她的创作态度更加踏实,不再靠刻意地创设异国情调去吸引读者,她想要做的是记录并阐释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因此,她不断深入到唐人街华人日常生活中。在水仙花的笔下,唐人街不再是粗鲁可怕的“单身汉社会”,里面有男人与女人、大人和小孩,有可爱的动物,还有欢笑与歌声,这是一个与其他种族聚居区一样的生气勃勃的社会。

我们看一下她的作品《新世界里的明智之举》中的一段场景描写:

大街上拥挤的人流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女人们的歌声一阵阵地从小巷深处的阁楼里传来,而那些阔太太们却不屑于这些歌女的姓名。肥胖的理发师正开心地看着一个喝醉酒后跌进水沟里的白人;一个干瘪老头提着鸟笼,站在街角处,乞求路人驻足让他算命;几个孩子在路边燃起木块,迎面走过体格健壮的中华会馆老板,正津津有味地与寺院里的黄袍大师聊天。一个穿着新潮美国服装的华人与一个金发女郎放肆地大笑着,一起走进一家中餐馆。在各种各样的喧闹声里,还夹杂着电车的叮当铃声和车轮轧过地面时发出的刺耳声响。

水仙花的作文范文第2篇

那盆香气扑鼻的水仙花,一簇簇乳白色的花朵开得很旺盛,给我家增添了清新与雅致。

水仙花那碧绿的叶微卷曲着,衬托着好像由白玉雕琢而成的花瓣,宛如水中的仙子一般。水仙花那修长的叶儿,娇嫩嫩,湿润润,绿盈盈,仿佛是百花女神发出的春天令箭。水仙花的根是一只只像空心管似的白须,真像老爷爷的一簇簇胡须。

水仙花有 凌波仙子 之称。它那动人的身姿使人一见倾心,顿时之间便会产生起爱慕之情。

水仙花的作文范文第3篇

今天,妈妈从花鸟市场里买了一盆水仙花。我和妈妈都非常喜欢水仙花。

每当到了中午十二点,我就马上捧着水仙花往卫生间跑去,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帮水仙花安全地换了水。我趴在地板上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水仙花:它没开花的时候长得很像大蒜。我希望它开花之后焕然一新。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这一天,终于等到了!水仙花终于开花了!

它的花瓣小小的,看起来非常娇嫩,它的颜色是雪白的,远远看上去像一团很小的雪花。

水仙花的作文范文第4篇

题记

当我踏入初三中的教学楼时,第一眼的是水仙花。而我却以为是兰花,以为是充满山野水畔之灵气的兰花。直到上生物课时,才知道,那是充满兰草一样气质的水仙花。看起来,一枝独秀,尽显自已的风采,开得不像玫瑰那样的迷人妖艳,开得也不像牡丹那样繁密硕大。开得不像映山红那样激情热烈,它只是在不是很肥沃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地绽放自已,充满灵秀之气,不须求什么东西,只要一块地,倾听着朗朗读书声,也就心满意足了,你看,它那六瓣花瓣微微张开,中间再配上嫩黄色的颜色,就像一位姑娘含羞地在里面,不敢出来张望。但是,天公不作美,没过几天,就凋谢,看着那花瓣飘落在地上,无声息也无任何声响,看着心里不由得一酸,它轻轻地来,正如它轻轻地去, 落叶归根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啊!

于是,我又冒着小雨,又去观赏水仙花,天公似乎看这一情景,也被感动了,流下了后悔的眼泪, 沙沙 小雨落地的声音就像是给水仙花奏乐,给水仙花最后的送行。可是,我却错了,被雨淋后的水仙花依然嫩,嫩得叫人不敢碰,不敢摸,生怕这一事物失去了生命,那白得似雪的花瓣这时要张开很多了,吸收着这水,玩耍着水,似乎比以前更有活力了,这时我的目光又盯在了梗有点弯的花,它弯着腰,好似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这时,一颗水珠从屋檐下落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它那里,我不禁心里一颤,它能忍受吗?事实上,出人意料,它受水的冲力而弯了一下,可马上又像弹簧一样,一下子弹了上来。水仙花就是这样,认真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不留下遗憾。

水仙花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丰子恺以其书画闻名,自然恬淡,意境深远,而他的散文更是疏朗清淡,独具高格,这篇《生机》就是最好的体现。本文叙述了“水仙花”遭遇三次灾难,最终恢复生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水仙的喜爱与赞美。同时,文章用平凡的事道出不平凡的理,暗示着中华民族摧不跨的民族精神,寄托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爱家、爱国情怀。

文章不愧出自大家手笔,美点纷呈。在结构上,文章并不刻意追求大起大落的变化,而是运用倒叙的手法,以“水仙花”为中心,依次道出其所受的三次“灾难”,并首尾呼应,以水仙花开照应题目“生机”,最后点明主旨。文章开始写“水仙花”遭受“旱灾”,“我”对水仙花盆的细心观察和考究,诠释了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接着,因为喜爱所以不舍分离,带着脱了水的水仙花坐车回老家,这让水仙花才遭了第一次灾难。到了家里,不想,“水仙花”又遭受了“水灾”。平白朴实的笔墨下,一幅孩童嬉戏图被勾勒了出来。因为孩童的天真无邪,毫不掩饰的热情才让水仙遭了第二次灾难,这灾来得并不突然,而都在情理之中。最后写水仙遭“冻灾”,这冻灾依然不是毫无来由,而是因为我的极度喜爱才被放在阳台上晒太阳,结果春寒料峭,反而被冻了一晚上。水仙花的三次灾难都发生得自然真切,无不彰显了作者行文的严密。

《生机》选材极为琐细平凡,买花盆、运花、洗雨花石、晒花,娓娓道来,朴实无华。此外,文章并不注重情感的倾诉,但对“水仙”的喜爱却不着痕迹地贯穿于行文之中,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真挚的情感。作者本是爱花之人,而屡遭灾难的水仙花最终欣欣向荣,耐旱、耐湿、抗冻,拥有顽强的精神和生命力等特性的水仙更值得作者赞颂,同时,也激励读者应该具有坚毅顽强的精神,可谓立意深远。

本文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但也不乏修辞的妙用,独具匠心。“看它们在寒窗下绿白相映,素艳可喜,谁相信是官场中盛酒肉的东西?”此处运用反问的修辞,体现了作者生活的意趣及对水仙的喜爱。“水仙花里面的水分也冻,其鳞茎冻得像一块白石头,其叶子冻得像许多翡翠条。”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水仙花叶子被冻后的颜色、情态,形象地表现了其受损的严重程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水仙遭受冻灾的怜爱,显得亲切、直率。

难点指津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读罢丰子恺的《生机》,让人立刻想起雪莱《西风颂》当中的诗句来,仿佛在严寒的冬天看到了一缕阳光。文章的中心是“水仙”,为何题目叫“生机”呢?理解散文的主旨是难点。

初读文章,只觉小小一盆水仙遭受了三次灾害却依然欣欣向荣,文章定是咏物抒情,赞美水仙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激励我们顽强地生活,文章到此便可收尾了。然而,作者却更进一层,由情趣到理趣,借事说理,伸展到人生及哲理,“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对于个人、对于国家民族,即使是遭受挫折、磨难,也要坚毅面对,永不放弃,如此,终会有出头之日。经此一笔,文章境界全出,我们才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在。文章取材于生活琐事,却又能品出高格,可见意境之深远。

再读文章,不禁思考起作者为何对水仙情有独钟。“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花生活简单朴素,只凭一勺清水,便可傲立寒冬,仪态超俗,胜过松、竹、梅。丰子恺既爱水仙,也可见其为人了。

考点训练

探究标题“生机”的内涵,并作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

1.全文写的是“水仙”屡遭灾难,最终恢复生机的故事。

2.通过对水仙的描写,表现了对水仙的赞美,激励人们要心存希望,不忘“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