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古诗(精选5篇)

  • 莲的古诗(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4、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____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8、菡萏…

莲的古诗(精选5篇)

莲的古诗范文第1篇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4、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____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莲的古诗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W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斗卜”:“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一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蓬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一学生书写一反馈评价一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莲的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生;发展;荷花意象

一、意象的产生和发展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概念,是诗学里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早可追溯到《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因此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①  最早从文艺角度说到意象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到了唐代,"意象"已经较多地进入诗学理论中。"意象"一词在宋代得到广泛使用②。

二、荷花历来被文人所钟爱,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高洁  荷花的高洁最早可追溯到到屈原。到了唐代,白居易同样爱慕莲花的高洁,他在《感白莲花》中更欣赏莲花的遗世独立、孤清不群:"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后有宋代董嗣杲的《荷花》:"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诗人笔下的莲花,轻柔曼妙并且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着实令人钦佩。 

2、美丽  在崇尚花开富贵的唐代人那里,莲花出现在唐诗中,总是有一种别样的美,尤为在形容华美富丽的装饰纹样时。武则天的《游九龙潭》:"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宋代王沂孙的《水龙吟·白莲》把莲花写成了洗尽铅华、冰肌玉骨的贵妃。其云:"翠云遥拥环妃,夜深按彻霓裳舞。铅华净洗,涓涓出浴,盈盈解语。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甚人间、别有冰肌雪艳,娇无奈、频相顾。"清代纳兰性德《荷清》:"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写的是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踏着凌波步的美少女。 

3、爱情  在《子夜夏歌》中就有:"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用"莲"字谐"怜"字音,暗指对情人的爱恋。借采莲一事来表达爱情。有一茎双花的被称作"并蒂莲",视为情人或夫妻的象征。如乐府诗《青阳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宋人释仲殊在《荷花》中道:" 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鸳鸯死后双魂化作并蒂莲,这就是真挚的爱情。元好问写《摸鱼儿》,词前有一词序,说的是有民家小儿女,为情双双投湖。此后,湖中荷花开无不并蒂...其词:"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莲根之丝的"丝"谐"思",这是他们的爱情之思。"莲心"即"人心"。"双花"就是这对情人殉情后所化的并蒂莲③。  结语:荷花在文学的长河中,以其婀娜多姿的身影点缀着中国的古典诗词。文人们以审美的眼光对荷花作诗意的感悟。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诗人赋予荷花的审美意蕴、情感意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参考文献: 

莲的古诗范文第4篇

一读古诗之“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执著于解词析句上的兜圈子。如何领略诗词中丰富的意象、蕴涵的感情呢?古诗的教学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诵读古诗的氛围。诗与歌本是一体的,一曲悠扬的古筝,可以带你来到一个离别的长亭;一首苍凉的胡笳,可以带你来到秋风萧瑟的古战场;一段急促的琵琶,可以带你来到波涛汹涌的黄河边……教者在课前找到适合的音乐,是古诗教学的初始手段之一,踏着音乐的节拍,就能开启古诗之旅。比如,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前播放“但愿人长久”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情境,学完后再让学生把词的内容填入这首歌曲中进行演唱,现代和古典的结合让学生回味无穷。

“未成曲调先有情”,除了教师营造的氛围外,还需让学生主动进入诗作的情感世界中。诗作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挥洒下的作品,让学生走进诗人生活的空间、诗人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遭遇,与诗人感同身受,才能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例如,教《示儿》前,可简介陆游生平,让学生知道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写诗时南宋已摇摇欲坠,这样学生方能更好地把握此诗的悲和其中的坚定信念。

二读古诗之“大珠小珠落玉盘”

古诗不同于现代白话文,他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古诗首先要读准确了,才能读出韵味。这个准确,一是读音准确。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这里如果读成了斜(xié),那么这首诗就不押韵了;比如“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这里的“见”通“现”,读成“见”,诗意就改变了。二是停顿正确。一般而言,五言绝句的节奏是××|×××,七言绝句的节奏是××|××|×××,而诗题的停顿则需要灵活把握。比如“峨眉山月歌”,这里究竟是“峨眉山月|歌”,还是“峨眉山|月歌”呢?通观全诗,诗人望的是月,思的是人,是借月抒怀,因此诗人要描写的对象是月,峨眉山是地点,所以应读成“峨眉山|月歌”。读正确后,还要读出节奏。对孩子而言,有时诗意太深奥,吸引他们的其实是诗歌的韵律,是诗歌像唱歌一般的节奏。如教学一年级诗歌《江南》时,先让孩子们一气呵成地读,接着教他们以声断气不断的节奏来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加着重号的字加以适当重音)。这样,读出了顿挫的语调后,再让孩子们加上动作来读,就达到婉转动听的朗读效果。多样化的读避免了孩子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也避免了拖腔拉调的唱读,古诗在孩子们的口中真正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三读古诗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要感知其中的意境,需要的是在读中悟,在读中解。如《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如果只是讲解,那么学生很难真正体会诗人那种虽处境孤独,但依旧傲岸不屈的性格。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师播课文录音)

师:听着诵读,你心中会有什么感受?这样的空旷,这样的无声。

生:孤独感

师:文中有吗?你油然而生的是孤独。细细地读,静静地品,文中哪几个词还能读到孤独?用笔圈圈。还有哪些字也在写着孤独?

生:绝、灭。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找这两个词吗?

生:没有人,没有鸟。

师:空旷无人,这两个字看似写鸟、写人,实则写孤独。看看,再找一找。是一座山,是一条路吗?还有吗?

生:千山。

师:为什么是这个词?

生:是很多山,很多路,都没有人。

师:这么空旷的世界只有渔翁一个人,这种孤独太深、太浓、太厚了。

生:千万孤独。

师:看似写景,实则写情,写了千万孤独。谁来读?

(生配乐读)

师:我看到了千万孤独,我听到了飞鸟绝迹的感觉。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这个永恒的孤独来。

诗是活的,常读常新。多读,就能读出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正如诗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读古诗之“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同一时代,不同的作者对于相同的事物会有完全不同的见解;而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对于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把相同主题的不同作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交给孩子们阅读,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而且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古诗素养,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之境。例如,教六年级下册杜甫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阅读,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让学生初步感知诗人的颠沛流离;再出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理解诗人的忧国情怀;然后范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诗人的“喜欲狂”,整合古诗资源,于一喜一悲中,学生就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强烈爱国情怀。

莲的古诗范文第5篇

宝坻与莲坡颇有渊源,盖因其续妻乃宝坻刘氏。清雍正八年(1730年),莲坡曾到宝坻探望姻亲,惜未留下文字。此番盘山之游,宝坻乃必经之地,停留小住,亦情理中事。

莲坡为当时津门文坛之盟主,家财巨富,素喜结交天下名士,如佟蔗村、赵执信、陈鹏年、刘文煊、吴廷华、汪沆、陈元龙、厉鹗、杭世骏、陈章、施世纶、沈德潜、袁枚、董邦达等,都曾成为水西庄之座上客(刘尚恒《查为仁的交游与水西庄主要宾客》,载刘著《天津查氏水西庄研究文集》),“诗酒宴集,殆无虚日”(袁枚《随园诗话》卷三)。这一次游盘山,与莲坡同行的,有画家朱岷、诗人陈皋和来自苏州的少年陆染香。朱岷,字导江,号客亭,又号七桥,武进人,以书画名世,他在乾隆二年(1737年)所绘《秋庄夜雨读书图》,今存天津博物馆;亦能诗,著有《怀南草堂诗稿》。陈皋,字江皋,号对鸥,钱塘人,名诗人陈章之弟,陈章有诗《采茶歌》:“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移下官府,哪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一时传诵,名满诗坛。陈皋诗格高古,援笔立就,才名不输乃兄,著有《吾尽吾意斋集》、《 对鸥漫语》。那个苏州少年陆染香,名宗蔡,据津门红学名家韩吉辰先生考证,此人很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避难水西庄时所用的化名!果真如此,那就太有意思了,我的这篇拙文,不妨改名《雪芹曾作宝坻游》了!韩先生的研究成果,2011年8月6日《每日新报》曾有长达两个版面的报道,红学界一时为之轰动。韩先生是我的前辈,承蒙青眼,视我为忘年之交,他曾征求我的意见,我对韩先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十分钦佩,陆染香的身世经历与曹雪芹亦有相似之处,但要确证“染香子”就是曹雪芹,恐怕还需要更坚实的证据。----我倒真希望“染香子”就是曹雪芹,因为宝坻曾有曹家一块所谓“受田”,那可是《红楼梦》里“乌庄头”故事的“原始素材”(本人曾撰文《曹家受田宝坻西》,载于《天津日报》“满庭芳”副刊);而此次盘山之行,“染香子”留下了诗作,那岂不是曹雪芹的“佚诗”?!

二月初三凌晨,莲坡一行“载小车、简仆从、携书酒”,从水西庄出发,前往盘山。“出镇海门,渡浮梁”,经北仓,中途遥望杨村,薄暮时抵崔黄口止宿。

初四,过青龙湾河入宝坻境。是日,“东风大作,灰埃眯目,余寒料峭,闭车中不敢骋望”,过大口屯,莲坡有诗:“大口屯临东海滨(自注:即七里海),黄沙漠漠水无痕。只因燕市多屠贩,错使人呼打狗屯。”至马家店,在茶棚寺小憩并共联一首五律,“粘壁离去”。茶棚寺,康熙、乾隆、民国《宝坻县志》均无载,当为乡间小寺。古时宝坻寺庙甚多,仅宝坻城里,即有“九桥十八庙”之说。“十五里,抵宝坻城,进南门,诣妇家”,“留连话旧,情味欢洽”。稍稍休息,乃访大觉寺(宝坻人俗称东大寺)。“于时夕阳在地,双槐倒影,残僧三两,门宇大半颓圮”,一派破败景象。

寺内有“浮钟”,相传自东海浮来,击之,其声清越,“云风雨能自鸣”。中庭有石碣二,分别建于明正德、万历年间。又于短垣之下,见一半截碣,为苔藓剥蚀,漶漫不可句读,细视之,知为金时张瓒所撰《大觉寺碑记》,此记,今《县志》录有全文。晚归妇弟之“心香书屋”,酒罢,“听妇弟(刘)林皋弹琴,至漏下二十刻方就寝”。对鸥作《晚寻大觉寺》、《坐心香书屋听刘子林皋弹琴》诗。――这是莲坡一行在宝坻的第一天。

初五,早饭后,莲坡一行徒步往访西大寺,即古广济寺。途经石幢金顶,此古迹,“”时被毁,1988年重修。石幢金顶坐落在宝坻县城中心十字路口,是县城最高点,为辽开泰(1012-1016)时创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地震倒塌后重修。石幢高11米,通体石筑,由八面体的幢座、幢身、宝盖组成。幢凡七层,每层或凿佛龛,或雕佛像,或镂花卉,或刻经文,最上层宝盖装有铁风铎8个,整个经幢,比例匀称,形象优美,为天津地区保存最好的优秀石幢艺术作品。现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1995年《宝坻县志》)。西行数十步,就是广济寺了。莲坡见到的广济寺,“规模弘壮”,颇具震撼力。入寺,有“透灵碑”,相传此碑犹如透明的玻璃,“可以隔望”,此话自然是太夸张了,莲坡见到的,“光泽如镜”,仍不禁叹为“异事”。碑侧有铭文,标明此碑为辽兴宗重熙五年(1036年)所立。按,广济寺为辽代高僧弘演(或弘性)法师首倡筹建,经多方募化、捐献、借贷,历时数十年,由弟子道广、义弘二法师,于太平五年(1025年)建成。此寺由天王门、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三大士殿、宝祥阁及甘井、华亭、法堂、香阁、浴堂等建筑物组成,以三大士殿最为有名。大殿东西24.5米,南北18米,斗拱雄伟,出檐深远,全殿共有28柱,外柱18根,内柱10根,柱高近5米;殿顶脊高过人,两端有庞大的鸱尾,尾高近4米,尾上有众多的鳍,上端为龙尾,下端为龙头;瓦山坡上有奇异的飞禽走兽;大殿墙壁为1.16米厚砖墙,内墙壁绘五百罗汉,殿内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及侍立菩萨、韦陀、十八罗汉等塑像45尊,相传均出自元代雕塑大师刘元之手,精美绝伦。刘元是宝坻人,我国古代杰出的艺术家,他的雕塑,被称为“刘元塑”,乃美术史之专有名词,天下闻名的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星君神像,是刘元硕果仅存的杰作(多年前,我曾专诚前往考察,撰有《巧夺天工刘元塑》一文,发表在《天津日报》副刊)。1932年4月,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专程到宝坻考察了广济寺,尤其对三大士殿赞不绝口,说大殿建筑“内部梁枋,结构精巧,似繁实简,极用木之能事,为后世罕见”,并感叹道:“在发现蓟县独乐寺几个月后,又得一辽构,实是一个奢侈的幸福!”三大士殿是中国古木建筑已发现中之最古者,为中国稀有单层而高大建筑,独具风格,雄伟壮观。不幸的是,莲坡、梁思成见到的广济寺,在1947年被拆毁,那块“透灵碑”据说被抛弃在西护城河中,再未重现。我们现在看到的广济寺,是2007年5月在原址重建的,较比旧寺,规模更加宏大。出了广济寺,莲坡等又东行观览了文昌阁、北极台等宝坻名胜,还遇到一个卖旧书的,其价甚贱,莲坡购得《玉海》、《通典》、《说文长笺》、《通志堂经解》等二十余种,很是欢喜。晚上,“轰饮心香书屋,弦管杂陈,不觉至醉”。对鸥得《过广济寺观辽太平年佛殿记》诗一首。――这是莲坡一行在宝坻的第二天。

初六,早起,莲坡拜访了知县洪肇懋,话旧片刻。洪肇懋,号东阆,乾隆十年主持纂修了《宝坻县志》,在卷首为宝坻“八景”一一绘画、题诗。这部志书,至今仍是研究宝坻历史、文化的重要“宝典”。辞别洪县令,莲坡等出北门,“遥望蓟州诸山,层峦叠翠,自东而西,绵亘树杪,其最高者,即田盘山也”,北行十五里,至三岔口,过了河,就出了宝坻县境。盘山越来越近,莲坡一行离宝坻也越来越远了。


税收征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出版社;武汉市税务学会;武汉国际税收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