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弟子规(精选5篇)

  • 解读弟子规(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称尊长,勿呼名——藐视领导乃职场第一大忌 《弟子规》秉承了儒家文化“以孝事亲,以敬事长”的传统,要求人们从内在思想到外在行为,始终保持对领导的尊重。很多企业最初的成就,都是靠几个关系亲密的兄弟或朋友辛苦打拼而来,大家在创业的过程中称兄…

解读弟子规(精选5篇)

解读弟子规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弟子规》 《三国演义》 职场 禁忌

《弟子规》是儒学启蒙经典之一,它综合了《论语》、《孟子》、《礼记》、《孝经》、《朱子语录》等儒家经典的内容,在简单、质朴的语言背后,融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聪明人写给聪明人看的一本聪明的书”(已故数学家谷超豪语)。以《弟子规》的理论原则为工具,考察《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生死沉浮,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一些职场禁忌,大凡触犯这些禁忌的,轻者惨遭流贬,重者丧身殒命。本文选取了其中三个比较典型的职场禁忌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对今天的职场人士有所启发。

一、称尊长,勿呼名——藐视领导乃职场第一大忌

《弟子规》秉承了儒家文化“以孝事亲,以敬事长”的传统,要求人们从内在思想到外在行为,始终保持对领导的尊重。很多企业最初的成就,都是靠几个关系亲密的兄弟或朋友辛苦打拼而来,大家在创业的过程中称兄道弟、不分彼此,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旦企业具有了一定规模,兄弟朋友之间就要分出主次,身为下属者应注意维护领导的尊严和权威,如果居功自傲、藐视领导,就触犯了职场的第一大忌。

许攸本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在袁、曹对峙的关键时刻投奔曹操,先后献上火烧乌巢、水淹冀州等良计,帮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并进而确立了其在北方的绝对优势地位,可谓功勋卓著。但许攸自恃功高,又是曹操少年时的旧友,因此很不给“老板”面子:先是在众人面前直呼“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后又指责许褚等将士“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在公开场合直呼领导乳名已经犯了职场大忌,把全部功劳归于己身更招来同僚的嫉恨,许攸之被杀也就是或迟或早、在所难免了。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无论与领导的私交如何亲密,或是以前做出过多大贡献,在公开场合都必须严守自己的部属身份,尊敬并主动维护领导的权威与尊严。始终遵循《弟子规》的“称尊长,勿呼名”、“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等原则和规矩,对于职场人士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对尊长,勿见能——炫才耀志为职场招灾之因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谦虚,反对骄傲,认为“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的六根爻完全是“吉”,这说明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具备什么才能,都应该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弟子规》告诫人们,永远不要在领导或长辈面前炫耀自己的才华。违背这一原则,往往会成为职场人士的招灾之因。

杨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才子,只因猜出曹操口令“鸡肋”中暗含的退兵之意而被杀害,死时年仅三十四岁。长期以来,杨修之死一直被当作曹操嫉贤妒能的证据而广为传播。其实,从《弟子规》的角度来看,杨修的很多言行都触犯了职场禁忌。首先,杨修喜欢在领导面前炫耀才华,经常抢了老板的风头、伤了老板的自尊而不自知,如识破曹操“门内添活乃为阔”的文字游戏,便是其中一例;其次,杨修自恃才华出众,在众人面前随意与领导开玩笑,有戏耍领导之嫌,如把曹操写的“一盒酥”强解为“一人一口酥”并分而食之,便属于此类;再次,杨修曾与他人串通,合谋欺骗领导,如“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即属此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杨修在猜测出领导意图后随意扩散,危害了集团的内部稳定和战略发展,如揭穿曹操“夜梦杀人”的谎言影响了领导的个人诚信和安保措施,散布“鸡肋”意味退兵的消息扰乱了将士军心。这些才是导致杨修身首异处的真正原因。

所有的老板都喜欢有才能的下属,但是这种才能必须是被用在为集体建功立业上。如果把才华当作自我炫耀的资本,或者运用小聪明散布领导隐私、干扰领导决策,那是绝对不会被老板所容忍的。《弟子规》中“对尊长,勿见能”、“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等教导,应该成为职场人士时刻牢记的行为准则。

三、见未真,勿轻言——妄论轻言是职场惹祸之源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谨言慎行,反对在不当的时机、发表不当的言论,《论语》将其概括为“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职场人士如果在未能准确判断形势、没有充分了解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情况下妄发议论,往往会成为招灾惹祸之源。

孔融让梨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孔融本人也因此被当作“兄友弟恭”的道德典范,但就职场规则而言,孔融的所作所为并不成功。首先,当袁绍发檄文声讨曹操时,孔融对双方的政治、军事实力分析过于简单和表面化,对形势的发展变化也远不如荀彧预测得准确,却盲目建议曹操向袁绍求和,违背了“见未真,勿轻言”的原则,属于“不识势”。其次,当曹操意欲征召“文名之士”招降刘表时,孔融主动推荐了才情十倍于己的祢衡,殊不知祢衡乃一介狂生,非但没有贡献过任何谋略,反而先后把曹操、刘表、黄祖等三位领导骂了个遍,不仅未能完成使命,最终还落了个客死他乡的下场。孔融举荐祢衡,违背了“知未的,勿轻传”的原则,属于“不识人”。再次,当曹操决心已下、准备大举征讨刘表、刘备时,孔融以二人皆为汉室宗亲为由,反对曹操出兵,意见被否决后,又妄自预言曹操必败,结果被人告发,连累全家老小惨遭杀害。孔融在不当时机进谏,违背了“话说多,不如少”的原则,属于“不识时”。

解读弟子规范文第2篇

1 抓好两支队伍和两个阵地

1.1 抓好教师队伍和学校教育阵地。第一,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认识。现在在某些程度上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单单是学生和家长在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一部分教师也把学生文化课成绩的高低作为单一的追求目标,“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还大有存在,因此,要先扫清教师的思想障碍,让老师明白,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况且缺少道德的人步入到社会上将更可怕。第二,教师要首先践行《弟子规》。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他们往往会模仿老师走路的姿势、模仿老师说话的腔调等等,那么,教师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法肯定也是学生模仿的范围。所谓“言传身教”,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服众,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神”。“行高者,名自高”就是告诉我们做一个行为高尚的人;“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告诫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五道川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首先在教师中开展诵读、理解和践行活动。教师时刻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高尚的师德,做一个圣贤之师,做传承传统文化的先行者。

1.2 抓好家长队伍和家庭教育阵地。第一,以学校开展的“书香家庭”建设活动为依托,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开展亲子共读经典活动,尤其是把诵读《弟子规》作为一个重点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带领家长一起诵读《弟子规》,让圣贤教育影响家长,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共传承”活动。第二,家长理解和践行《弟子规》。家长作为成年人,理解能力相对来说会强一些,因此让家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去理解和践行。再者因为家长在社会大家庭中待人接物、对父母尽孝、对子女尽责更有实践的空间,做给孩子看,接受孩子监督,从而领着孩子一起做。这样就把家庭教育这块阵地开发出来,与学校教育阵地相互呼应,让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圣贤教育中茁壮成长。

2 做到三个融入

2.1 将《弟子规》践行活动融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学校的日常管理大多还是人的管理,《弟子规》是对大多学校制度的细化和补充,而学校制度大多又是对《弟子规》的解读。在《弟子规》的诵读实践活动中,做到不占有空间且又充满空间,不占有时间且又充满时间。学校的一切常规管理都可以用《弟子规》的相关内容来解读和约束。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类细化,学生从入校到离校,与教师相处、与同学相处、上课、活动、生活、安全等各个部分都进行系统安排。

2.2 《弟子规》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弟子规》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体现出来,要让圣贤教育与师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指导师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要做到“三个不能”即不能有封建和宗教色彩;不能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不能生搬硬套、脱离实际。不是把《弟子规》单独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而是要将其精髓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3 《弟子规》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展无不为提高师生的素质和能力所服务。例如:学生的课余生活时间较长,我们则可通过开展观看圣贤教育系列教育片如:《百善孝为先》、《久病床前有孝子》、《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及生活电影《暖春》、《一个都不能少》等,让学生从中受益。通过开展“家校共建”活动来让家庭和学校全面了解孩子,以便给孩子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3 落实四个环节

3.1 诵读记忆。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和忘记。2014年,每天晚饭前40分钟时间,全体同学手握经典,在操场上整齐列队,伴随着轻松的《春光美》音乐,有节奏的诵读《弟子规》,在这个大课堂上,540多名师生齐声诵读,经典之音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冬季天冷,学生在自己的教室中跟音乐诵读)。每天中午上课前20分钟,学生都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诵读一遍《弟子规》。现在学生基本能够背诵。下一步主要把诵读放在家庭,让学生带领家长诵读记忆,让经典之音延伸到家庭。

3.2 领悟理解。在诵读记忆的基础上,把《弟子规》引进课堂、渗透教学中理解,学校师生利用“《弟子规》大讲堂”、早读或晚读系统学习《弟子规》内容,使学生们受到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懂得何为荣、何为耻、何为君子、何为小人,恪守做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结合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明确知道每一句的含义。

解读弟子规范文第3篇

《弟子规》在诵读的过程,由于每句都只有三个字,节奏朗朗上口,但是光一味地朗读显得有些枯燥,因此我们在诵读的时候,为了让弟子规朗读得更加有趣,想了许多有效的方法,与艺术相结合,让弟子规更加有趣生动。

1.小小圆舞板,节奏顶呱呱

《入则孝》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由于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都比较快,有时候很难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因此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加入了圆舞板,让孩子一边说一边打节奏,还记得刚开始使用圆舞板的时候,孩子们怎么都掌握不好节奏的速度,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于是我在开头总是会给他们一个节奏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们就能很快地跟上了。轩轩是我们班讲话口齿最不清楚的一个,每次诵读时,他的口齿让我们头痛,有时候诵读得很快,有时候表达不清晰含糊而过,于是我提供了圆舞板,让孩子们 哒、哒、哒 的缓慢拍打节奏,然后再把弟子规内容加入,没想到轩轩的诵读在圆舞板的帮助下,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2.细细长皮筋,玩中有乐趣

我们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陶行知也曾说过要 玩中学、做中学 ,只有在游戏的时候,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地学会知识。皮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户外活动之一,当我说要组织他们跳皮筋的时候,他们就兴奋地拍起了手,我便问: 你们玩过吗?知道怎么玩吗? 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我,我把皮筋用椅子固定成了一个 框子 形。 你们看好我是怎么玩的哦。 我边说边跳进了框内,跑跳了起来: 凡是人,皆须爱。 说着又跑跳到了另一个方向继续刚才的诵读: 天同覆,地同载。 孩子们在我的示范下,很快就学会了,跳动着皮筋,并诵读着弟子规。

二、 学海无涯 乐 作舟 ,与游戏相伴

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许多有趣味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陶行知说过,孩子要玩中学,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 教学做合一 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那么在实行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会朗诵《弟子规》,在会说的基础上再去落实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对《弟子规》的内容会慢慢理解得更加清晰,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将游戏与之相结合,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

1.闯关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闯关游戏有趣好玩,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在学习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陷害,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的时候,刚开始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好地朗读完整,因此我将闯关游戏与之相结合。我在孩子们理解的基础上问: 你们想来挑战一个游戏吗? 孩子们一听挑战都活跃了起来,于是我便把闯关的游戏介绍了一次,孩子都对这样的游戏有了兴趣,我说: 首先我要遮挡一句话,如果你们能完整地朗读出来,就说明你们是闯过了第一关。 孩子们 整装待发 ,开始了第一关。最后我把所有的句子都遮掉了,孩子们都能朗诵出句子,最后闯关成功。他们为此拍手欢呼。就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变被动成为主动,将学习和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到了本领。

2.民间游戏,创新孩子的学习方式

小朋友,你们玩过民间游戏吗? 我的提问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我玩过炒黄豆。 文文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玩过金锁银锁。 我玩过风雨雷电。 孩子都说出了自己的游戏经验。于是我又问: 你们玩过跳皮筋吗? 我的问题难住了孩子们,但是磊磊说看过姐姐玩,自己没有尝试过。 你们想玩吗?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表示愿意学。我便拿来皮筋,找来支撑的椅子,开始示范如何玩,我一边跳一边念: 弟子规,圣人训。 说完跳到对面的皮筋接着念: 首孝悌,次谨信。 就这样说一句跳一边,孩子们看着也想来试试,于是我们一次次地尝试这个新的学习方法。

3.接龙游戏,拓展孩子的学习欲望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有轮唱、对唱的学习方式。法国大文豪雨果说: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 而合唱就包含了文学和音乐。我们使用接龙游戏和音乐活动中的合唱进行声乐统一的训练是一样的目的,在学习诵读的同时,可以修正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们班上活泼好动的孩子很多,每次的《弟子规》学习活动,他们总觉得枯燥,因此我便将接龙游戏介绍给孩子们,和好朋友一对对开车,朗诵《弟子规》内容,前面一对说完第一句,你和好朋友说接下来一句,如: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后面一对就说: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孩子们在接龙的游戏中不仅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且觉得学习《弟子规》也不再枯燥了。

三、 稻花香里说丰年 ,以表演为行

我们知道弟子规的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将学到的弟子规内容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并能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真正做到《弟子规》。

1.分角色表演,强化自身行为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在班级里新授后,孩子们都很喜欢,我要求孩子们在理解后回家告诉家长自己的想法。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孩子们似乎是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学习后的第二天,我询问孩子们是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这句话,他们都表示学了。于是我就考考他们,看看他们学得如何,结果我们的孩子都只能说出 称尊长,勿呼名 的含义, 对尊长勿见能 就说不出来了,于是我让孩子来分角色进行扮演,一个孩子扮演长辈,一个孩子做年纪小的,进行模拟,看见长辈要有礼貌并打招呼等。角色表演真的很有用,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弟子规》中的很 多难懂的句子。

2.展示性表演展示自身水平

(1)采用丰富的歌曲表演。学习《弟子规》这么久以来,我们发现弟子规的好处真的很多,孩子们不仅能表演,有的还会演唱呢,前不久我们在网上就找到了这么一个网络歌曲是关于弟子规的,孩子们学习起来比以往干巴巴的朗诵有趣多了。我们的孩子能随音乐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表情、动作将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能让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加上以两对两的形式,孩子们对《弟子规》的学习兴趣浓厚。

解读弟子规范文第4篇

一、在多种渠道中解读弟子规

如何让孩子通过学习弟子规,理解弟子规中圣贤的教诲,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以帮助幼儿解读弟子规。现在就列举三个做法。

1.过渡环节,诵读经典

学习弟子规,识记是基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由多个活动组成,如,晨间锻炼、点心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餐前活动、餐后活动……每一个活动与下一个活动之间都有一些过渡的时间。利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巧妙地利用这些时间来开展《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当然,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需要老师的智慧,既要使幼儿学到《弟子规》的知识,又要使幼儿觉得不枯燥。这时,“游戏”就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如,我们在餐后活动中,组织幼儿复习朗诵《弟子规》,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我们通过游戏《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幼儿看句卡,或图片,诵读弟子规的内容,如,出示图片“父母呼、应勿缓”,幼儿看到后马上将相应的语言对应过来;或者将句卡出现在幼儿的眼前,谁先站起来说正确答案就能得到一颗老师亲手画的“圣神”的五角星;有时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拍手读背,幼儿也是非常喜欢的,相信幼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幼儿成长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经典故事,引领实践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但是,《弟子规》中的内容,年幼孩子很难理解,怎么办?通过实践证明,只要将诵读、讲解和故事分析结合在一起,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常对孩子讲弟子规小故事,幼儿就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逐渐地让幼儿用《弟子规》里面的思想来要求自己,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我们选择一些古代的圣贤形象的德育故事,让幼儿去体会感受。如,“孔融让梨”“黄香扇席”“不食无主之梨”等等。幼儿会把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与弟子规的内容结合起来,并用这些美德故事来提醒自己,视为自己的榜样。为了使弟子规中的思想浸润到幼儿的心灵,我们利用谈话活动,请幼儿结合《弟子规》所学的内容来说说自己平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以及在家里的表现,是否做到了《弟子规》中所要求的,让集体来评价,从而达到内化的效果。由于每个幼儿分享的角度、层面不同,使得幼儿之间拓宽了眼界,开阔了心胸,使幼儿对弟子规内容的理解也更通透。同时,别人的实践分享也是对自己的督促。

实践证明,通过弟子规中经典故事的学习,他们懂得去关心父母长辈。在我们组织的“大带小”的活动中,幼儿更是拿出爱心去关心比自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

3.区域游戏,加深理解

区域游戏活动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将弟子规的学习融入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演练,通过区域游戏加深幼儿对弟子规的理解。如,幼儿爱模仿,对情境感兴趣,能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欲望,那么,我们就找出《弟子规》里可演练、模仿的情境部分。在语言区域中提供字卡,让幼儿看字卡做表演,或者根据图片,送上弟子规的语言等;在表演区提供一些古人的服装,配上与弟子规内容相符的动作,进行弟子规表演诵读。在美工区,让幼儿根据句卡选择相应的图片,如,“冬则温”“夏则清”分别选择冬天的图片和夏天的图片进行粘贴,或相应的图片进行涂色,在科学区用连线的方法让孩子将对应的句卡与图片相连,还可以将图片与相对应的汉字涂色。通过一系列的区域游戏活动,加深幼儿对弟子规内容的理解。

二、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弟子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在物质环境中布置弟子规

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我们围绕弟子规中的内容,创设弟子规主题墙,以图片、经典诵读、故事、成语等方式呈现在主题墙上,让幼儿在平时通过观察主题墙,了解、复习弟子规内容;在幼儿的周围生活中,布置弟子规中的语言来规范幼儿的行为,如,班级图书角,我们可以贴上“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放衣服的柜子上可以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厕所洗手间贴“便溺回,辙净手”……通过物质环境的布置,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提醒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精神环境中熏陶弟子规

幼儿学习弟子规,班级环境中三位老师之间、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和谐的精神氛围,直接影响弟子规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通过建立和谐班集体,让幼儿生活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怀,让幼儿在和谐的精神环境中感受弟子规的精髓,体验弟子规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身教示范,也是达到教学成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幼儿的熏陶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在一日活动中践行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践行是关键,如果说所有的学习都是践行的导引,那么力行生活化才是真正落实圣贤教诲。

1.在日常交往中践行——懂得友爱

幼儿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和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幼儿的交往水平有限,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时常需要老师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及时督促和提醒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你一不注意,就会有人超越“底线”。早上来园不久,你会听到:“曹老师,铭铭抢我的玩具。”课间休息的时候,你会听到:“曹老师,宸宸不和我玩。”“曹老师,明明推我”……针对孩子出现的这些或那些不懂合作、不懂谦让的事件,《弟子规》就成了他们最好的老师。“兄道友,弟道恭”短短的六个字,告诉了幼儿一个相处的道理。“和小朋友一起玩,要像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样,要互相爱护,友好相处。”通过故事和图片、实例的讲述,我们的幼儿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弟子规》中感悟到的定会学以致用。拉起小手一起搭积木的情景时常出现在我们眼前。

2.在角色游戏中践行——学习礼仪

《弟子规》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和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弟子规中礼仪的学习尤其可以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园的游戏则是幼儿践行礼仪的最好时机。

铭铭是我们园出了名的“捣蛋小子”,每次在娃娃家游戏的时候,他总是以“小客人”的身份自由地穿梭在各家。一次,娃娃家的“妈妈”终于受不了他的“频繁”串门,她对着铭铭说:“你怎么进我家都不敲门的,再这样不让你来我家了。”铭铭着急地说道:“我下次会敲门的。”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弟子规》不是说将入门,问孰存吗?你怎么不记得了。你不懂礼貌,我们家是不欢迎你的。”“爸爸”说得很严肃,铭铭眼见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马上走了出去,来到娃娃家门口,重新敲起了门。从此,他无论去哪家都变得很有礼貌,成了最受欢迎的“小客人”。

3.在起居生活中践行——养成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弟子规》包含幼儿日常生活应遵守的各种规则,我们利用弟子规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中的内容,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起居饮食、穿着打扮等。弟子规的践行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向好的方向发展。

实践让我们发现,幼儿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促进了幼儿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选取更多和幼儿年龄段相符合的《弟子规》内容来进行实践,并希望幼儿能一如既往地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转化与提高自身修养。

解读弟子规范文第5篇

一、经过探索与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的一套以案例教学为教育途径的《弟子规》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具体如下:

1、课堂的引入

结合学生日常学习、交往、生活、为人、处事等生活实际提出现实的问题,如:如何与兄弟相处、如何对待师长的责骂、如何利用业余时间等,然后告诉学生,《弟子规》教导我们要这相去做。

2、出示经典

在课堂引入后,出示《弟子规》中相关的要求,师生共同诵读,诵读完成后进行解释,中高年级的小组讨论进行解释,低年级的则由老师逐句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白意思。

3、故事感悟

针对每一节课的不同内容,教师选取典形的故事,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阅读后,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进行交流,深化认识。

4、生活拓展

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提出与这一节课内容相关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前与学习以后自己想法与做法的不同,或是对自己的启发。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

以上模式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而制定,通过故事与生活实例,圣贤的教导与自己的实际做法进行对比,理解在生活中,如何以圣贤为榜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学生以《弟子规》这一传统文化为行为指南的行为规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通过学生过关纸的形式先让学生背诵《弟子规》,即每个学生都发放一页印有《弟子规》全文的活页纸,将《弟子规》全篇化整为零,分成几十句,每背诵起来一句,就可以找到学校里的任意一名教师背诵过关。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生全部过关完成,而我们的老师,每天在给学生过关的过程中,就把《弟子规》的内容背诵下来了,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在重视学生认知形成的同时,把学生的践行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跟进,通过组织“落实弟子规,做幸福少年”系列活动为载体,每月践行一个主题,分别落实 “践行弟子规,做勤俭少年、做孝亲少年、做平安少年、做勤学少年、做文明少年、做礼仪少年、做博爱少年、做感恩少年、做尊师少年、做仁爱少年、做包容少年、做幸福少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在全校开展“七个一”教育活动,“七个一”教育活动是:每课一礼(给上课的老师行鞠躬礼,给学生还鞠躬礼);每餐一念(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感恩农民的辛勤劳作,感恩所有为我付出的人。);每日一读(《弟子规》);每日一省(与《弟子规》对照反省);每周一记(成长日记);每月一评(表彰践行《弟子规》先进师生)。每月一议(交流经验)。经过实践践行与研究,形成了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形成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可以说,《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开设,推动了国学教育在我校的发展,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促进了我校书香校园的建设。

三、编写了适合我校的《弟子规》校本教材,汇集了一大批国学教育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例,同时编制《弟子规韵律操》,做为大课间的活动内容。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编写了内容包括《弟子规》大部分篇目,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校本教材,在这本教材中,即有对经典的解释说明,又配以学生喜闻乐见、富有寓意的图片,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故事,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具备传播传统文化与启迪学生的心灵的双重作用。在校本课程开设的过程中,经过课参研教师的努力,形成了具有典型性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教学课例。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古典音乐为背景乐曲,配上《弟子规》诵读的内容,合成韵律操音乐,加上模仿的动作、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动作、太极拳的动作、舞蹈的动作等编制了孩子喜欢的韵律操,每天大课间做完广播体操后,做《弟子规》韵律操。

四、《弟子规》校本课程开设的意义

(一)强化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在背诵与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对《弟子规》及其他国学经典的认知,了解了很多的国学知识,如在背诵与学习入则孝的时候,了解了《孝经》,在学习中知道了很多的勤学、尊师、敬老、修身等典故。通过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读了很多与国学业经典有关的书籍,使学生深入的研读国学读物,在校园内形成了一次国学热,使书香校园的建设大力的推进。每天晚上观看中华德育故事,每天大课间做《弟子规韵律操》,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有了更多的活动。

(二)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通过在课题研究中对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及践行《弟子规》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孝亲、尊师、礼仪、学习、诚信等品德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使传统美德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塑造学生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