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女人漂亮的词语(精选5篇)

  • 形容女人漂亮的词语(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相关研究(李大忠,1996;李琳,2005)认为“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并举证如下: (1)*a.一般大公司都录用真才能的人。 *b.真有意义的聚会使我们永远忘不了。 *c.昨天晚上我们参加了真热闹的联欢会。 *d.西湖是真美丽的湖。 此结论与有关语言事实不太吻合…

(2)a.然后把腿架到桌上,一种当总经理真好的窃喜烟瘾一般地溢满全身。(《掘金时代》)

b.冯自觉不好意思,故仰天笑道:“真好的月亮啊!”(《感受名人幽默》)

c.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归来》)

为系统探究语言事实,本文将立足功能语言学理论,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下文简称CCL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聚焦研究“真+形容词”结构的句法功能与动因角度。

二、相关研究

纵观文献,目前关于“真+形容词”的研究重点为:句法环境、句法功能及其缘由分析。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真+形容词”只能作谓语和补语,但是不能作定语和状语。如:来思平(1999)从语用角度分析“真”不能用于疑问句与是非句,一般用于说话人表达自身情感的感叹句中,且一个句子的感叹语气不是由定语表达的。因此,“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和状语,只能作具有表述性的谓语和补语。单韵鸣(2004)主张,定语和状语是词组层面上的成分,虽然有修饰中心语的功能,却不具有表述功能,所以“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和状语。陈颖、蔡峥(2008)则从“真”的传信功能层面进行研究,分析了“真+形容词”是说话人对所说话的真实性的肯定,表现了说话人的话语具有可靠性。因此,“真+形容词”不能作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只能作表述性的定语和谓语。李琳(2005)根据功能分布认为“真”为语气副词,是对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所做的判断而不是形容其状态;语用上,“真+形容词”是口语中强烈的感叹表达方式,是说话者对现实的主观评价。因此,一般不作定语。

三、来自语料库的反证

必须指明的是,以往研究在阐述“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时,实际讨论的是“真+形容词+的”的结构。然而,CCL语料库显示,“真+形容词+的”确实可以作定语,如CCL语料库中共搜到“真好”作定语的例句7个:

(3)a.然后把腿架到桌上,一种当总经理真好的窃喜烟瘾一般地溢满全身

b.那卫兵莫逆于心,也扑嗤一笑。冯自觉不好意思,故仰天笑道:“真好的月亮啊!”

c.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

d.大贵把两个黑眼珠一瞪,粗声闷气地说:“嘿!我娘,真好的鸟!”

e.朱老忠洗着脸,笑了说:“真好的叫驴!”

f.他伸手划了个圆圈,又说:“一城山色半城湖……真好的景致呀!”

g.约翰等会儿你们就要说,幸亏发觉得早,真好的运气!

其他类似结构,如“真大的”“真聪明的”亦可作定语。如:

(4)a.葛魏垂头丧气地说:“算了吧,老兄!你真大的气性,什么时候了,还开玩笑。”

b.“对,我已经注意到了。”小家伙说,“但是不用为此伤心,真聪明的人不多。”

c.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地偷懒。

d.这是表扬真聪明的他装糊涂。

的确,我们未在CCL语料库中发现“真+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例句。因此,精确的说法是:“真+形容词”不能直接作定语,而“真+形容词+的”可以作定语。

四、“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CCL语料显示,“真+形容词”具有如下句法功能特征:

(一)“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主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主语的情况。

(二)“真+形容词”多充当谓语:根据其句法分布,可分为主句谓语和从句谓语,具体如下:

1.“真+形容词”作主句的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词。以“真漂亮”为例,笔者在CCL语料库中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139条是由“真漂亮”作谓语的,比重很大。这说明“真+形容词”比较常见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其中有134条作主句谓语。如:

(5)a.小五感叹着,“现在我还时常会想起与她在火车上的那次激情。她可真漂亮。”

b.他把我抱在怀里一边吻着一边说:“你真漂亮。”

c.奥林匹克体育场中间由2800吨水造出的“爱琴海”而倍感自豪:“真漂亮,也很壮观。”

上述三句中的“真漂亮”都作谓语成分,是对主语的评价。(5)c中省略主语“爱琴海”。“真+形容词”作谓语时,多为对客观事实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说话人就某一事物或性状表达感叹,或者其他主观判断,具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性”。

2.“真+形容词”作从句谓语,即“嵌入式结构”

以“真漂亮”为例,笔者在CCL语料库中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5条是作从句的谓语,比例很小。如:

(6)a.来到巴黎以后,我觉得法国的女人真漂亮。

b.在姑奶奶家,有辆大套车很讲究,祖父夸这套车真漂亮。

c.这个时候同伴的影响就开始慢慢超过父母,妈妈说这件衣服真漂亮。

d.“她恳求我”,我打电话叫我妹妹凯瑟琳来、很多有眼力的人都说她真漂亮。

e.想对他说句“圣诞快乐”,并想羡慕地大声说那儿童车真漂亮。

这5个例句显示出一个规律:“真漂亮”作从句谓语时,前面主句的谓语动词都是“觉得、夸、说”这一类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这说明“真+形容词”多为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

(三)“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宾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宾语的情况。

(四)“真+形容词”不直接充当定语,但“真+形容词的”可作定语

CCL语料显示,“真+形容词”一般不能直接作定语,必须借助“的”形成“真+形容词+的”结构方能作定语,如:以“真好”为例,共搜到7条例证可作定语,且均为“真好的”结构,而无“真+形容词”作为定语的例证。这说明“真+形容词”一般不直接作定语,但“真+形容词+的”可作定语。

(五)“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状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

(六)“真+形容词”可充当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在CCL语料库中,以“真漂亮”为例,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34条是作补语的。相对其作谓语的比例来看,作补语的情况算是占少数了。如:

(7)a.巍贺兰争雄伟,敢与长虹比壮观的大桥,激情满怀地说:“你们干得真漂亮!”

b.中简单提了一下。戴听后,把大拇指一翘,连声称赞:“格件事干得真漂亮!”

“真漂亮”作补语时,多数都是感叹句,表示赞美。“真+形容词”作补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事物或形状发出赞美或者是主观评价。

五、结语

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前人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明确;第二,“真+形容词”结构可直接充当谓语和补语,借助“的”形成的“真+形容词+的”句式可充当定语,不直接充当主语或宾语。

“真+形容词”的上述句法特征是由其语义和功能决定的。“真+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强调与肯定的作用,且具有传信功能。认知语言学(Langacker,1987)认为,所说的话的内容实际上都是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人们在作出判断、陈述事实或报道事件的时候,由于对自己叙述的是否准确并不总是很有把握,所以,所传递的信息如果是亲身经历或证据确凿,其说话的口气就坚决、肯定;如果是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断,其说话的口气就犹豫、笼统。所以,人们在传递信息、尤其是新信息时,常常加上一些修饰语,以表明可信度如何、自己是否有把握等。人们在陈述事实和交待信息时,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自行评估,这种评估就会投射到他所使用的语言上,也就是一定的语法表现。而副词“真”就具有这种传信功能。因而,“真+形容词”是一种主观判断,并且“真”与动态的句子相关,而很少与静态的词组发生关系。所以,“真+形容词”只能用于表述性的谓语和补语,不能用于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

综上所述,“真”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表明说话人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并且对这种评价持肯定态度。“真+形容词”是带有说话人主观情感的,而不是客观事实。因而,“真+形容词”可以用作表述性成分(谓语和补语),但却不能充当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以“真好”为例,假如去掉“真”,则“好”可以当定语,如“他是个好人”;而加上“真”,则不行,如“*他是个真好人”(与表示是非判断句的“他是个真好人,不是假好人”不同)。以“真爽快”为例,假如去掉“真”,则“爽快”可以作状语,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但若加上“真”,则不行,如“*他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究其原因,在于“真”是个传信副词,多出现在动态句子中,而极少与静态词组搭配。所以,形容词性的“真+形容词”只能作谓语和补语,不能作定语和状语,而“真+形容词+的”则为名词性结构,可以自由充当定语。(熙,1982)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李琳.“很Adj”“真Adj”及“AA的”的语法功能辨析[J].北方

论丛,2005,(3).

[3]来思平.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J].北京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4]单韵鸣.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2004,

(6).

[5]陈颖,蔡峥.小议副词“真”和“很”[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

科版),2008,(5).

[6]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1996.

形容女人漂亮的词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隐喻 概念隐喻 英汉语言 性别歧视

一、引言

对“性别歧视”,《美国传统辞典》给出的解释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1]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着社会的文化和观念。“语言性别歧视”,顾名思义,是“性别歧视”这一社会现象在语言中的体现,具体来说,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和会话等语言差异。英汉语言虽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但在性别歧视中却表现出许多相似的地方。本文以莱考夫的隐喻理论出发,探讨概念隐喻是如何在英汉语言中体现性别歧视的,以期帮助人们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中相似的性别歧视隐喻式。

二、英汉语言相同的性别歧视概念隐喻

“隐喻概念”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及的,是莱考夫隐喻理论的重要概念。他们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另一种事情或经验。”[2]概念隐喻就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总结和概括,如“love is a journey”(爱情是旅程)就是从爱情和旅程的特点中概括出来的。而从这个概念隐喻又可以生成许多隐喻表达式,如“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英汉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但在语言性别歧视方面却有着相似的概念隐喻。从这些概念隐喻中,我们可以找到对女性语言性别歧视的踪迹。

(一)概念隐喻:Woman is a part of man.(女性是男性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男性在社会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女性往往处于附属地位,被视作男性的附庸。在西方,《圣经》的开篇写道: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是男性――亚当,他被赋予命名各种生物的权利;而第一个女性――夏娃,却是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的。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女人是残缺不全的男人”。在中国,所谓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无不表明了女性从属于男性,是男性一部分。

首先,从对男女性的称谓上看,英语中,最典型的莫过于“Mr.,Mrs.”和“Miss”了。“Mr.”是对男士的称呼,此称谓语并不带有任何婚姻情况标记,已婚或未婚的男性都可被称为“Mr.”。但对女性却是区别对待:“Miss”指的是未婚女性;“Mrs.”指的是已婚女性,且用“Mrs.”时,女性必须用丈夫的姓,这标志着她是属于某个男性的。在汉语中,由于自古以来女性地位低下,旧时女性往往有姓无名或无名无姓。婚后,女性以夫姓加妻妾身份称呼,如“王氏”“二丫头”“祥林嫂”“贾夫人”“孙姨娘”等;而男性对女性的称呼也比较低贱,如“内人”“拙荆”“贱内”等。

其次,从表示职业的名词上看:1.一般没有特殊标记的都是称呼男性的,如英语中的“president(总统)、doctor(医生)、professor(教授)、lawyer(律师)、judge(法官)”等;汉语中的“医生、法官、总统、局长、主席、航天员”等。而称呼女性,必须在这些词上加上形态标记,如英语中的“female pilot、madam chairman、lady professor、woman doctor”;汉语中的“女医生、女局长、女总理、女代表、女航天员”等。2.英语中大多数描述女性职业的词都是在描述男性词的基础上加后缀-ess派生出来的,如“heir-heiress,host-hostess,actor-actress、waiter-waitress、count-countess、prince-princess”等。3.英语中含“man”的合成词,如“policeman、salesman、businessman、fireman、statesman、postman”等,这些名词泛指时涵盖了男性和女性,女性是包含在男性中的。

另外,在两性词汇的语序上,英汉语言都遵循了男先女后的次序。如英语中的“he and she、king and queen、man and woman”等;汉语中的“父母、公婆、儿女、夫妇”等。

英汉语言中表达“女性是男性的一部分”概念的例子有:

(1)Mr. And Mrs. Black will come back next week.(布莱克先生和夫人将于下周回来。)

(2)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生来平等。)

(3)You are as good as man and wife, so far prejudice and friendship go.(从你们彼此的偏袒和感情上来看,你们两个人可以说是一对好夫妻。)

(4)The salesman showed her nearly all the hats in the shop.(这位售货员几乎把店里的帽子都拿给她看了。)

(5)这舍亲姓鲍,是我的贱内的姑爷。

(6)娘们儿有几个想着她们的当家的给拉了去没下落,她们就哭了起来。

(7)他们拿了一些吃的给她。

(二)概念隐喻:Woman is an animal.(女性是动物)

英汉语言中以动物来喻指男女的表达很多,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含义。英汉语言中用动物喻指女性,多有“女性弱小、顺从、凶悍”等涵义,常用来贬低和丑化女性。常见的有以下几类:一是喻指女性娇小、柔弱、温顺的,如“lamb(羔羊)、chick(小鸡)、dove(小鸽子)、bird(小鸟)”等;二是喻指女性凶悍、恶毒、说人闲话的,如“shrew(地鼠)、hen(母鸡)、cat(猫)、vixen(雌狐)、bitch(母狗)、母老虎、母夜叉、河东狮”等;三是喻指女性外表漂亮但轻浮的,如“fox(狐狸)、butterfly(蝴蝶)、snake(蛇)、gull(鸥)、bunny(小兔子)、狐狸精、美女蛇”等。下表具体说明:

英汉语言中表达“女性是动物”概念的例子:

(8)Three women and a goose make a market. (三个女人一只鹅,市场里面闹哄哄。)

(9)What a cat she is!(她真是个长舌妇!)

(10)Mary is a sexy kitten.(玛丽是个性感的女人。)

(11)He found himself married to a vulgar shrew.(他发现自己跟一个俗不可耐的悍妇结了婚。)

(12)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

(13)我曾经做过一个噩梦,梦见一个母老虎,脸上擦着铅粉。

(14)她真是个可怜的小羔羊。

(15)一个女人抵得上五百只鸭子。

(三)概念隐喻:Woman is a flower.(女性是花)

英汉语言中用植物喻指女性时,往往以花卉居多。由于花卉颜色艳丽或气味芳香,将女性喻为花卉,侧重的是女性外表的美丽和漂亮,这也从侧面折射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英汉中用花草喻指女性的词汇有许多,例如英语中用“bud of promise”和“rose bud”喻指“初入社会的少女”;用“lilies and roses”喻指“花容月貌的女性”;用“as fair as a rose”和“as fair as a lily”喻指“女性外表美丽”;用“shrinking violet”喻指“胆怯、羞涩的女子”;用“clinging vine”喻指“依附男性的女子”等。汉语中有“面若桃花”“花容月貌”“如花似玉”“花枝招展”“闭月羞花”“人面桃花”“艳若桃李”“兰质蕙心”“出水芙蓉”“空谷幽兰”“”等。

英汉语言中表达“女性是花”概念的例子:

(16)At the time she was only a bud of promise.(当时她只是个初入社交界的未婚少女。)

(17)So, when people finally started focusing on lilies and roses in her comics, she was hesitant.(所以,当人们开始关注她漫画中的花容月貌的女性时,她犹豫了。)

(18)She’s a shrinking violet.(她是个胆小的女子。)

(19)She is a rose of loveliness.(她是个可爱的美人。)

(20)I don't realize you are such a clinging vine.(我没有料到你是这样一个没有独立性的女人。)

(21)晴雯被逐,就如同一盆菜抽出嫩箭的兰花,送到猪窝去一般。

(2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3)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另外,用花卉喻指女性也体现在英汉语言中的姓名文化上。如英语中常用“Lily(百合)、Daisy(雏菊)、Rose(玫瑰)、Iris(鸢尾花)、Violet(紫罗兰花)、Laura(月桂花)、Jasmine(茉莉花)”等。汉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常用的女名有“芙蓉、梅花、秋菊、蔷薇、萍、兰”等。人们以花卉为女性取名,只是希望女性长得像花一样美丽、漂亮。这些表达只侧重于女性的外表,但很少涉及其他方面,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不言而喻。

(四)概念隐喻:Woman is food.(女性是食物)

英汉语言中将女性喻为食物的说法比比皆是。英语中常用各式各样的食物来形容不同类型的女性。如用“peach(桃子)、plum(李子)、tomato(西红柿)、dish(一道菜)”喻指美丽漂亮的女性;用“cheese cake(奶酪蛋糕)、crumpet(松脆饼)”喻指的女性;用“a nut cracker(坚果脆饼)”喻指不受欢迎,让人厌恶的女性;用“cookie”喻指可爱的女性;用“chocolate box”喻指美丽但无个性的女性;用“fresh meat(鲜肉)”喻指新入行的;用“cherry”喻指处女。对女性的常用昵称有“honey、sugar、sweet”,义为“亲爱的,宝贝儿”。汉语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秀色可餐”一词了,它喻指女性姿色美丽诱人;用“樱桃小嘴”和“指如削葱根”等形容漂亮的女性;将女性比作豆腐,“吃豆腐”就是指男性占女性便宜。

英汉语言中表达“女性是食物”概念的例子:

(24)I am so proud of you, my sweet!(我为你感到骄傲,我亲爱的!)

(25)I know how to make you feel better, sugar. I'll tell you a story.(宝贝,我知道怎么能让你感觉好些,我给你讲个故事。)

(26)I must say his latest girlfriend is a peach.(我得说他新交的女朋友十分漂亮。)

(27)Good Food! Delicious Women!

(28)不要去夜总会,那里只有一大堆方便面。

(29)这位姑娘真漂亮,真是秀色可餐啊!

这些表达突出了女性与食物可口美味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但实则反映了女性被动、低下的地位,因为在男性眼中,女性只是食物而已。

(五)概念隐喻:Women are goods.(女性是商品)

在英汉语言中,还习惯以商品或物品喻指女性。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女性都被视为商品或财产,是可以被随意“卖掉”或“丢掉”的。英语短语“marry off(嫁女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与短语“sell off”类似,很容易使人想到将某物被卖掉。而汉语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是典型的将女性看作物品的例子,它将嫁出去的女儿的地位喻为像泼出去的水一般低微,从而看出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英汉语言中表达“女性是商品”概念的例子:

(30)Mrs. Brown was anxious to marry off her five daughters.(布朗太太迫切想把五个女儿都嫁出去。)

(31)She is nothing but a pretty doll.(她只是一个美丽的玩偶。)

(32)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33)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34)打老婆、骂老婆,手内无钱卖老婆。

(六)概念隐喻:Woman is evil.(女性是邪恶的)

女性除了有美丽漂亮这些特征外,在英汉语言中也常与邪恶、罪恶等概念联系起来,女性被视为不详的人,会带来灾难。在西方,女性被认为是万恶之源。《圣经》中,夏娃引诱亚当吃了禁果,致使他俩被逐出伊甸园;希腊神话中,美丽的潘多拉因好奇打开了装满罪恶的盒子,将灾难和邪恶散布人间;厄里斯为了报复,挑起了特洛伊战争。在中国,女性被认为是“红颜祸水”,会祸国殃民。典型的就是将夏商周三代的亡国分别归结到“妹喜”“妲己”“褒姒”身上。还有杨贵妃、陈圆圆也都是“红颜祸水”的例子。

英汉语言中表达“女性邪恶”概念的例子:

(35)No devil is so bad as she devil.(魔鬼也没有女人那么坏。)

(36)Women are the snares of Stan.(女人是撒旦设下的陷阱。)

(37)Women are the devil’s nets.(女人是万恶之源。)

(38)Woman has no souls.(女人没有灵魂。)

(39) A nice wife and a back door often make a rich man poor.(漂亮妻子和后门往往使富人变穷汉。)

(40)最毒妇人心。

(41)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42)折夫成城,折妇倾城。

(43)菜刀不磨成死铁,女人不打成妖孽。

三、结语

语言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由于中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因此在概念隐喻的视角下,也体现在了英汉语言中。要从根本上消除语言性别歧视,有待于社会的发展。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歧视现象会逐渐减少并消亡。

参考文献:

[1]李.谈性别歧视在英语语言中的表现与发展[J].南宁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8,(1):94~98.

[2]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6):26~28.

[3]李智涛.语言性别歧视在英三语中的体现――基于隐喻视

角的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33~136.

[4]张培芳.汉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产生原因[J].洛阳工业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52~55.

[5]潘建.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3):14~16.

[6]吴依婷,占良颖.认知隐喻视野下的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初探[J].

鸡西大学学报,2011,(5):118~119.

[7]郑珂.隐喻视角下的英语语言性别歧视[J].台州学院学报,

2009,(5):43~47.

[8]陈颖聪.英汉隐喻概念中性别歧视的语言体现及成因[J].江西科

形容女人漂亮的词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妮宝贝 形式感 独语 文字

看多了新文学初期的著作和译作,再来看时下年轻的作品,单是那些纯净、漂亮、不俗的文句就让人心生欢喜,年轻作者们对语言的良好感觉和大胆组织使他们最大限度接近词汇组合的无数可能,变幻出种种新鲜诡丽的语言景象,折射出现代人复杂缤纷的内心现实,及其对世界、人生、艺术的态度。

昔老舍有言:“英国人烹调术的主旨是不假其他材料的帮助,把肉和蔬菜的原味,真正的香味,烧出来。我以为用白话著作倒须用这个方法,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沈从文也曾“扭曲文字实验它的韧性,重摔文字试验它的硬性”,老一辈文学家在文字上的实验与希望传承到今天的年轻作家手里,开出了令人欣喜的花朵。我一直认为,语言的魔力,只有到那些具有过人才能的魔法师手上,才能被点石成金。这一点在时下的畅销书作家里不能不提一下安妮宝贝。

安妮宝贝的语言极富表现力与穿透力。能从字句出发,直击内心最隐秘的真实。她的字句看似从字库里信手拈来,实则是血气凝练而成,然后,从一个灵魂到达另一个灵魂,给人以最强烈的震撼,和最需要的滋润。有人称之为“安妮的文字场”,就是说这种力量无处不在。

她写男人:怀才不遇有许多抱怨的男人,亦有诸多阴暗之处。而看起来充满野心的神情激昂的男人,实质上不坚定,都有自卑。只有平和富足的男人,不惧怕流露出真实的自我,因此洁净直接。这种基于女人立场的概括,是对男人的一种透入的认知,也是直接的剥落,一针见血。其实,将男人一词加以置换,换成女人,或人,这些句子也同样直逼本质,所以安妮是触摸到了人性的深的。

她写到父亲的死亡:我还尚未让自己接受这种失踪。因为,我还依旧是他小小的被宠坏的女儿。他不能被替代。他一走,我的身体就有一半被掏出一个大洞。被怎么样的挖走,就保留怎么样的破碎轮廓。将会始终空缺在那里,被时间与黑暗覆盖,不得填补。直到我死去,那里都是残疾。至亲的离去带来的伤痛和损失被表述得如此质感而可怖,让有和她一样的伤痛的人,在这样的句子面前如遇闪电,被一下击中。

安妮的文字能取得这样的表现力,与她独特的言说方式有关。

一、句子干净、简短。没有泥泥水水,不冗长粘滞,少夸饰,仿佛冬天的树,枝干分明,疏朗却不干枯,有着内在的生机。

大量的句号,使句子跳跃,独立,落寞,就像她作品里的人,对于这世界永远有疏离,断裂,缺少关联。那一个个孤立的句子散发着寒星般的光泽,透彻凛冽。

在越南的透蓝大海中,曾看到一些翠绿的岛屿。星罗棋布,彼此隔绝,各得其所。这些岛屿没有出口,也无法横渡。我们的家,是一个岛屿。我们的灵魂,在城市里,也始终是一个岛屿。这样孤独。这样各自苍翠和繁盛。

安妮语言的形式感很强,达到了与人物、意境的和谐统一。

二、自言自语。一个人自说自话的独语体,形成一个封闭的言说系统,没有向外的倾诉,求证,只有向内的发掘,撕裂,直至粉碎或重建。她的故事、人物连同字句都是那么遗世独立,空灵飘渺,就像那个倾国倾城的北方佳人,别样的风致反倒令人亦畏亦怀,愈难愈求。

三、修辞特别。这是她最见才华和灵气的地方,她的修辞给人奇特而妥帖的感受,很恰当,很舒服,又很意外。就像她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永远是白棉衬衣,粗布裤和球鞋,安静,不刺眼,骨子里却透着极暴烈的个性。

安妮这样概括她自己小说里的女孩:有一点点落拓,一点点纯真。笑起来的时候,会显得脆弱。常常沉默不语。但你知道她是一颗诡异的植物,会开出迷离的花朵,散发辛辣的气息。这一点,也适合形容她的文字。在安妮这里,积极活跃的修辞,首先是取喻比拟的不流俗,别有奇谲诡异的效果。

比如她写鸟声:

天空透亮的深蓝。偶尔有鸟声在寂静中像光束一样掠过。

写都市里汇集的小才小貌小气质的女子:

她们仿佛山谷中一树树的艳红桃花盛开,即使没有观众,也要兀自热热烈烈的开和谢。那原本也是和观众无关的事情,是必须要打发掉的芳华。

再一方面是词类的活用与混搭,此类修辞大量存在,成为安妮小说的一大特色,对读者日常的语言习惯造成特别的挑战和冲击,从而取得特别的效果。随意举两例:

写大连女孩:

到处可以看到漂亮的大连女孩,高挑苗条,如雪的肌肤,挺直着脖子在街上,威风凛凛的走过。她们说起粗话来会眼也不眨。雷笑着告诉她。但是,她们真的是很漂亮。是非常明亮和充足的漂亮。

明亮、充足容易让人联想到秋天晴蓝的天、闪亮的阳光这些意象,将大连女孩的自信坦荡率真豪爽的性情展示在读者面前,和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女子形成对比映衬,这些女子往往细致,忧郁,孤寂,落寞。同是漂亮,两样气质,前者积极,后者颓废。

写感情:

朋友有离有合,爱人此起彼伏。很多感情目的不纯,去向不明,对待不善。

将现代社会里男女之间、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模糊、混乱与不确定用三言两语加以拟人化表达,极具形象性与概括性地揭穿了现代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和本质。

四、语言带有很强的物质感。

常常表现为一些纷繁的意象,堆积在她的小说里,就像散布在主人公房间里的CD碟片,香水,香烟,布衣,干花,旅行袋,咖啡,它们都有品牌,有气味,有声音,有温度,具体而微,触手可及,现场感十足,看似粗放,实际精致,很情调,很生活的一种“在”。

在描写到抽象的事物时尤其能显示她的这种艺术天赋:

她描写重光的气质:

她是一个积累了长久的生活阴影和创痛的人,因为沉默,因为始终控制自己,这些积累使她浑身散发出一种刀锋的气质。有时并不悦人。

人的气质是只可意会的,她用“刀锋”这么具象的词来状写,比用尖锐,凌厉这样的形容词来得更直接,用“阴影”“创痛”这些直接作用于感觉的意象代替挫折、打击来与“生活”和“积累”搭配,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空间,这是最接近文学特质的一种表现。这些充满物质感的词散布在她的句子里,让她一只脚紧扣住文学,一只脚紧扣住生活,稳稳站立。

沈从文《论技巧》中说,技巧的“真正意义应当是‘选择’,是‘谨慎处置’,是‘求妥贴’,是‘求恰当’。―― 无视文字的德性与效率,想望作品可以作杠杆,作火炬,作炸药,皆为徒然妄想。”

我想关于文字的德性与效率,安妮是有发言权的。语言的组合原本存在无数的可能,那是源于生活本身蕴涵着我们无法探知的可能与隐秘,语言只是通道而已。谁掌握了这个通道,谁就更容易走进生活的深处、人性的隐秘处。

许多人喜欢看安妮宝贝,并不太注重她的故事,而是喜欢沉浸在她营造的那一种孤单,寂静,略带阴郁的氛围里,甘愿“被字和词的那些锋利的小爪子紧紧攥住”,并被它们爱不释手,爪爪留痕。

参考文献:

[1]《我怎样写二马》,《二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2]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形容女人漂亮的词语范文第4篇

前些天,一个家长谈起自己的女儿时说:“别看她人小,就知道只和漂亮的人玩,在幼儿园里老跟在最漂亮的老师屁股后面,每次回家也总跟爷爷奶奶说幼儿园里她最喜欢谁谁谁,因为他漂亮;她就不理谁谁谁,长得那么难看……”

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久前的《教育信息报》上曾有老师做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调查,结果约有56%的学生选择了希望老师外貌“漂亮一点”,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一直奔赴在教育战线上、奉献于教育事业中,却忽略了自己外在形象的农村教师的注意。有谁不希望自己既生活在“漂亮”中,又能把自己“漂亮”的感觉带给他人呢?一直以来,老师的外在形象总给人感觉——除了简洁清爽就是干净朴素。虽然我们总教育孩子们要注重“内在美”,可谁不向往“内外都美”呢?真的,“内外都美”也是能推动我们的教学的!不信?—— 首先,教师亮丽的外表能给教师自己带来自信和一整天的好心情。正如某理发店的广告语:好发型,天天好心情。

的确,有时穿上新衣服的那一天感觉特别自信,心情也格外轻松自在;偶尔路人、同事的一声赞美,还能让我们神采奕奕好一阵子呢。

其次,教师亮丽的外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和美感。事实上,在充实、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一身深色、板着脸、毫无生气的教师,不仅没有美感,反而令乏倦的学生更生昏昏欲睡之意。恐怕有些影视作品中古板的中老年教师的形象就是如此,底下的学生往往会轻声嘀咕:“老土,没劲。”相比之下,“美丽的老师用采诗”里青春亮丽的女教师带给学生的感觉是眼前一亮,省略了一句:“哇噻,好靓啊!”……这“漂亮”能让师生们心情快活,精力充沛地教学,难道不是吗?

形容女人漂亮的词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征理论;音位;语义;义素;语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语言又是一个不断变动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随人类对世界认识的逐步加深而愈加丰富。人类对这一系统的研究也在探索中日益成熟。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征”一词的解释为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征象或标志。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抓住特征,这样才能深入把握。语言学中同样也存在众多的特征,需要我们去辨别。聪明的人类学家将“特征”概念引入语言分析中,以下就来分析特征理论在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的应用。

一、特征理论的萌芽——语音中的运用

“特征”一词在语言中的使用最早见于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雅柯布逊、范特、哈勒合著的《语音分析初探——区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一书,他们根据声谱分析结果和声学原理,把各种语言音位的发音特点归为12种2分的区别特征。

“特征”首先可以用来区分构成音节的各个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可分为元音和辅音[1],它们同样拥有作为[音素]这一共同特征,但众多的区别特征则让它们分道扬镳,各司其职,如±[气流受阻]、±[气流强]、±[声带振动]、±[响亮]等。

“音位”这一概念较音素更加社会化。它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1]。在分析音位时,必须同某种语言的特定语音系统相联系。“特征”在音位归纳中起作用。如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声、韵、调都可起到一定的区别意义的作用。

A组中/t/∶/t‘/、B组中/u/∶/e/、C组中/214/∶/51/分别将三组类似音节区分开来,得到三组音位。而音位之所以能产生区别作用,就在于这些音具备互相对立的特征:

/t/∶/t‘/——不送气∶送气

/u/∶/e/——后、高、圆唇∶前、半高、不圆唇

/214/∶/51/——降升∶全降

但在普通话中,/n/与/l/为两个音位,因为“南”[nan35]与“蓝”[lan35]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在一些地区话如兰州方言中,人们在发音时意识不到差别,将两者随意调换着用,语音中不产生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同归于一个音位。因此,特征理论运用于语音尤其是音位,在汉语普通话与方言以及外国语音的比较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特征理论的成熟——词汇中的应用

语言是一个由语素、词、短语、句子构成的层级表意系统。19世纪末兴起的语义学,一直将词义学作为语义学的代名词,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语义是人类所使用的各级语言单位的意义这一观念才得以确立。特征理论被引入语义学,取名为语义特征,语义学正是要透过各个表义单位的表面,深入到微观层去理解其意义的本质。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词的义素分析上。

1.语素的特征分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往往是作为一种构词单位来使用的。现代汉语的语素一部分是完全自由的,可以当作词来使用,如单纯词就是二者的统一体,这样对于语素的分析也就是对词的说明。但还有一部分不自由或不完全自由,必须与另外一些语素组合成词来使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素特征及语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

(1)词义与构成它的语素的意义有密切联系。按结构可分为:1)并列联合(如:山水);2)偏正修饰(如:巨人);3)补充说明(如:说服);4)主谓合成(如:冬至);5)动宾支配(如:革命)。语素双方都有实在的意义,表达完整意义时则缺一不可。

(2)词义由其中一语素义决定:如国家、窗户、忘记等,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类偏义复词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已经完全失去意义,只作为一个构词手段存在,剩下的语素义即词语的意义。

(3)构词语素义发生转化。实际上词义是由构词语素所蕴含的种种特征比喻、引申而来。如领袖:原指衣服最上端和两侧部分,是构成整件衣服的重要部分,由这一特征比喻一个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领导核心。巾帼:由头巾、发饰的相应特征引申指妇女。

(4)词缀。词缀本身不具有独立的词汇意义,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联结一定的词根才能起构词或构形作用。有的词缀用以表示辅助意义或表征词类,如“者”具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和[名词性]特征,因此就有读者、作者、记者、劳动者等;有的词缀用于表示语法意义,如“们”具有[复数]的语法特征,所以就有先生们、同志们、孩子们等。

2.词汇的特征分析

相对于“语素特征”是为了了解词的组织结构,“词汇特征”则是为了明晰词的义项。

词汇中最重要的一级单位就是词,词是重要的表义单位。特征理论运用于词这一层单位,当然是对词义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义素分析法”。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或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利用这种方法解释词义时,把词的属性统统排列出来,通过类属关系同别的非本类事物相区别,再根据某些特征同本类内部其他事物相区别。通常用[+]或[-]符号表示有或无哪一个义素。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义素分析法的使用能够简明、直观、精确地解说词义,把词义的分析往更加深层的方向推进,使词义研究更加深入、细致。

中国语言之所以丰富,很大程度在于有大量的同义词。同义词词义“大同小异”,运用义素分析法可以对它们的[意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高低]、[感彩的褒贬]、[语体色彩]等进行比较,得出词的精确含义。如:“恳求”与“央求”有共同义素[诚恳的请求],不同就在于区别义素[词义轻与重];“布”与“布匹”之间存在[具体或概括]的差异,“成果”与“后果”则存在[结局好]或[结局坏]之分;“愿望”与“希望”则存在着[词性]不同与[可作成分]的不同。

3.短语的特征分析

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利用语义特征可以判断其组合是否成立。

如“书痛”、“搬动心灵”、“流树”三个短语显然搭配不当,因为“痛”是一种感知的触觉与心灵反映,要求前面与之搭配的成分具备[有生命]的特征;“搬动”是一种具体行为,它的对象要具备[有实在形体]特征;而“流”要求搭配对象具有[液体状]特点,即使“流星”中的“星”也是形象地表现星星从天际滑落的轻盈如水柔态。

三、特征理论的深入——语法中的应用

语法中的特征理论仍然指的是语义特征分析,但不同于语义学,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因;二是用以说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何同为动词或形容词或名词,有的能进入该格式,有的却不能[2]。

1.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西方语言理论的启发下,语法研究迅速发展。层次分析法首先揭示了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接着变换分析深入到结构内部,通过句式转换分化歧义句式,语义特征理论则在前二者的基础上产生,进一步发现并探讨句式产生歧义的原因。语法研究与词义研究中的语义特征存在差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前者必须与特定的语境相结合。

如“鸡不吃了”一例:

这一句子会产生歧义理解,就在于关键词“鸡”有不同的语义特征,我们给它还原两种语境:

a.“那条虫还在地上,鸡不吃了。”

b.“我饱了,鸡不吃了。”

因此a句中的鸡具备[有生命],b句中的鸡具备[已烹调],两个特征决定了一个句子的两种理解。

2.说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何同为动词或形容词或名词,有的能进入该格式,有的却不能

我们以当今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研究为例分析。

两个词语能够组成一个句法结构,关键是看二者是否具有某方面共同的语义特征。对于副名组合的理解,既不能单纯归结为副词,也不只是名词的原因,而是两个相组合的词语的语义双向选择的结果[3]。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可以通过与形容词中表性质的一类词的搭配显示出来。性质形容词“好、坏、远、近、甜、软”等表示某种抽象的属性,程度上必然存在差异,具有可变的量,因此,程度副词必然具备[+程度量]这一语义特征。如漂亮: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它可以修饰多类事物,人(男人、女人、小孩)、动物、植物、物品等都可以用,但究竟怎么才算漂亮,取决于人的主观认同感。每个人心目中的漂亮尺度不太一致,有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可与任一层次程度副词搭配:特别漂亮、十分漂亮、很漂亮、挺漂亮、有点儿漂亮。再来看组合“副+名”,由于程度副词的特殊语义特征,决定了这个名词必须带有或至少隐含某种抽象性。按照这一准则,“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真正的抽象名词。如欲望、传统、现代、个性、书生气、女人味等,这些词本身就是从多个具体的词中提炼出来的范围较广、较虚、没有确切指称的概念,对它们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情感。

a.“一下子从[ZZ(Z]很古典[ZZ)]的氛围中跳入[ZZ(Z]很现代[ZZ)]的生活里。”(张星《忍耐爱的赵玫》)

b.“他倒赔不是的劝慰这个姑娘,[ZZ(Z]很耐性[ZZ)]的听了她的诉说……”(石言《秋雪湖之恋》)

c.“这种事你[ZZ(Z]最内行[ZZ)],应付英国人你[ZZ(]最本事[ZZ)]。”(亦舒《香雪海》)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现代、很耐性、最内行、最本事”的标准由各位读者自己去定。

(2)有抽象意味的专有名词。如中国、、香港、葛朗台、阿Q、堂吉诃德等。这类词,在汉语词汇中是独一无二的,本身意义很实在,代表地名或人物。但随着人们的使用,被赋予了与本意相关但更丰富、更具有特征化的含义,人们一提起它们,就会联想到它们更多的内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指称意义。如“他很葛朗台”,就意味着这个人嗜钱如命、对人对己自私苛刻的一系列守财奴特征,而不只想到原来小说中的那个人物。

(3)另外一些如官僚、市侩、流氓、学究、草包、小市民、绅士、军阀、淑女、贵族、奶油、豆腐、畜生、狐狸等表示某类事物的词,也都伴随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语言习惯加入了这一行列。例如:

a.“这个人[ZZ(Z]太奶油[ZZ)]了。”

b.“她长得[ZZ(Z]相当狐狸[ZZ)]。”

可以看出,能进入组合的这三类名词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抽象意义,后两类都超越了原词所指的简单意义,深入到了词语背后的多项语义特征,人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程度副词与之搭配。

四、结语

综观“特征理论”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我们认为它是汉语研究一大进步,有利于我们对语言的各个要素作更深入、更细致的认识,“特征分析”直观有效地将要素的显著特征平铺在读者眼前,使人一目了然,豁然开朗。

另一方面,“特征理论”只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方法,当然不可避免存在缺点,就以词义分析而言,它在动植物词汇、亲属词汇、颜色词汇等中的应用得心应手,但是:(1)有些词,尤其是有些虚词,如介、连、叹词等,不易找出两两相对的义素;(2)有些词义素很多,全部罗列太累赘、繁琐;(3)对词往往区别开就行,对每个词义的理解不是那么全面。

世界在发展,语言特征在演变,因此对它的认识、分析也应随之改进。之后的约束理论、空语类理论、指向理论、范畴理论和认知理论等等的提出,说明我们的语言学家仍在辛勤地探索着,但无论如何,特征理论将在它的一片天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