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现代汉语中一些比较句式既可以表示比较的语义又可以表示比拟的语义,本文试运用比较句中的句式语义内容、比较项和比较参项的同类与否以及功能语法的名词指称分类等方法,对现代汉语比较句中的比较和比拟的区分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这将有利于汉语比较句的研究,同时也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 比较句和比拟句及其纠缠现象
目前学界较公认的比较句式有:“比”字句、“有”字句、以及“像(跟、同)……一样”等构成的句式,但这些句式同时还可以表达比拟的意思。本文所谓的“比拟”就是打比方的意思,即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与修辞学上的“比拟”不同。比较句与比拟句的区分对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研究以及汉语史上比较范畴演变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已略有涉及,但大多浅尝辄止,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马氏文通》首先提出汉语中的比较句,“凡色相之丽于体也,至不齐也。同一静字,以所肖者浅深不能一律,而律其不一,所谓比也。”但就其所举例句来看,马氏并未就比较与比拟做出区分。吕叔湘(1942)把比较范畴分为“类同、比拟、近似、高下、不及、胜过、尤最、不如、倚变”等九类,可见吕先生认为比较包括比拟。首先提出区分比较句和比拟句的是丁声树(1961),在讨论“和、跟、同”和“比”时涉及到比较句,并认为:“‘比’字说的是程度差别,‘和、跟、同’说的是异同或近似”。并提到有些句子只是比拟句,而不是比较句,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区分标准。“比较句”是就事物间的程度、数量和性状等方面的异同或高下做出客观的描述,属于一种叙实句。而“比拟句”一般只就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更多的是重在说明,主观性更强,属于一种说明句。但由于二者往往采用相同的句法形式,甚至相同的形式标记,因而在自然语言中比较句和比拟句常常纠缠在一起很难辨别清楚,故有的学者认为二者存在重合的部分,难以辨清。“纯粹比较与纯粹比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时,比较结构的确切含义往往需要一定的上下文或需辅助相应的语法手段、语气成分来加以明确。很多时候,在这个重叠区,比较句型在语义上是可以有歧义的。”(夏铭2000)陆俭明、马真(1999)指出“还”和“更”的两个重要的区别:“还”只能用于两者的比较,“更”可以用于三者的比较;“还”有比拟的意思。该文用变换分析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还”和“更”用于不同比较句中的语义特性,并进而指出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
(1)a.哈尔滨比这里还冷。哈尔滨比这里更冷。
b.我哥哥比我还有能耐。我哥哥比我更有能耐。
c.小张跑得比王平还快。小张跑得比王平更快。
(2)a.那孔比针眼儿还小。*那孔比针眼儿更小。
b.他呀,比狐狸还狡猾。*他呀,比狐狸更狡猾。
c.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他们跑得比兔子更快。
例句(1)是表比较的,“还”和“更”可以自由替换;而例句(2)是表比拟的,“还”就不能替换为“更”了。
殷志平(1995)也认为:“X比Y还W”句式有比较类“比”字句和比况类“比”字句两种语义特征(比况类即本文所说的比拟类)。殷文还指出“比较类‘比’字句预设Y具有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且Y处于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的两极之间的某一个位置;比况类‘比’字句预设在特定的语境中,Y具有最高的性状、程度,Y处于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的极端位置,通常Y超过X。”例如:
(3)山东队比河南队还快。
(4)小张的孩子比小李的孩子还会哭。
(5)我们的大“蜻蜓”仿佛比飞机还飞得高。
(6)你绣出的花比山茶花还鲜艳。
殷先生认为: (3)、(4)为比较类; (5)、(6)为比况类。可见,同一个介词“比”既可以表比较又可以表比拟,二者常常纠葛在一起很难区分。陆俭明、马真(1999)和殷志平(1995)虽从不同角度提示了“比”字句存在表比较和表比拟之别,但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还应该有更为深层的语义制约因素。
二 比较句和比拟句辨析
2. 1通过比较项和比较参项的语义内容辨析
从上节所引的用例可以看出,比较和比拟两种不同的语义内容可以同寄于一种句式——差比句当中。但正如我们前文指出的那样,比较句是一种叙实句,是说话人的客观陈述,而比拟句是一种说明句,更强调一种主观看法。对这两种语义内容,从这种句式本身出发很难离析清楚,所以我们还是要从比较和比拟这两种不同的语义范畴入手。陆俭明(1982)在分析“像X似的”的构造层次时指出“跟X似的”只表示比拟,而不能表比较。因此我们可以用“跟X似的”的这种表达单一语义的特性来检验差比句所表示的两种不同的语义内容。上节陆文的例(1)组句式是表示客观比较的,表达了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是一种客观陈述,所以都不能用表比拟的“跟X似的”重新表达。例如:句(1)a不能说成“哈尔滨冷得跟这里似的”,句(1)b也不能说成“我哥哥有能耐跟我似的”,句(1)c也不能说成“小张跑得跟王平似的”。而陆文的例(2)组句却可以,例如:句(2)a可表述为“那孔小得跟针眼似的”;句(2)b可表述为“他呀,跟个狐狸似的”;句(2)c可表述为“他们跑得跟兔子似的”。例(2)组句在变换为“跟X似的”句式后基本语义未变,说明这类差比句式所表达的是比拟的语义内容。同样殷文的用例也可做如此分析。
2. 2通过比较项和比较参项的语义关系辨析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指出“两件事情,要是完全相异,那就或是无关系可言,……。必须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相异的部分,才能同中见异,或异中见同,才能有比较关系。”我们认为“比较”可以是两个事物间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只能是两个事物间相比。“比较”是指本质上的同类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是指两种不同事物间的比较,而两事物间又有某些相似性。丁声树(1961)认为:“‘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从上面所引陆文和殷文的用例来看,凡是陆文和殷文所谓的比较类句式均为同一语义场内的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类句式为不同语义场内的事物间的“比较”。再比如:
(7)他的热情比年轻人还高。(《现代汉语八百词》)挑着比扛着轻。他今天比哪一天都高兴。
(8)这孩子已经有我那么高了。(《现代汉语八百词》)前面讲的和这里讲的是一致的。
这类句子看作比较句,一般不会有异议,因为比较的双方为同一语义场的两个事物或动作行为。但像下面的例句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未注出处的均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
(9)这种肥料和豆饼差不多。
(10)这种萝卜跟梨一样甜。
(11)湖面同明镜一样清澈。
(12)人群像潮水一般涌向广场。
(13)这花开得有碗口那么大。
(14)她的胳膊比火柴棍儿还细。(引自陆俭明1999)
这些句子中的“跟(像、同)……一样”、“有……那么”与“比”字句一样既可以表比较,又可以表比拟,因此很难辨别。《现代汉语八百词》就将例(9)—(13)视作比较句,本文认为把这样的句子看作比拟句更好。比喻应该是本质上不同而又有某些共性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同类人和事物之间的比较是本义的比较,即所谓的“凡喻必以非类”。比拟句中比较项和比较参项作为两种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似的特性,说话人并不是有意比较二者的异同,而是以比较参项(通常是人们熟知或某一性质的典型代表)为基准说明比较项,而且往往有夸张的成分。如例句(6)萝卜和梨是味道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萝卜在人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辣的,而梨则是甜的,说话人在此是强调这种萝卜的甜,而并非是拿二者来进行比较。再如例句(14),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中,火柴棍儿是细的,拿胳膊与火柴棍儿相比就是极言其细,重在说明而非叙实。比拟句中的说话人拿来做比较参项的往往强调其“内涵义”,而非“外延义”。也就是说,拿来“比较”的两个事物不是同一语义场内的,在人们一般的认知范围内不会把他们看作同一类事物,由此而形成的“比较”就应该是比拟关系。
2. 3通过比较参项的指称功能辨析
“名词的指称(reference)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与名词有关的问题都牵涉到它。”(王红旗2004)“有指(referential)”和“无指(nonreferential)”是名词性成分的一对重要语义概念。“如果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entity),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有指成分,否则,我们称之为无指成分。”(陈平1987)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一对概念来说明“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例如:
(15)头种的西瓜,个个都有篮球大。
(16)地摊上卖的西瓜,个个都有你手里的篮球那么大。
底下加线的为无指成分,加点的为有指成分。“篮球”着眼点是该名词的抽象属性,而“你手里的篮球”是有所指的某个实体。也就是说例(15)中的“篮球”,说话人取其“大”的属性,借以极言西瓜之大,是一种说明,当然有夸张的成分;而例(16)“你手中的篮球”则是说话人用以作为比较的具体对象,是一种叙实。也就是说,当人们想要比拟、夸张某一事物的性状、程度时,往往选用认知心理中具有极端地位的性状或程度的事物作为“比较”的对象,即“比较参项”。这时往往是非叙实的夸张。例如:
(17)“你孩子有多高了?”“我孩子?比书架还高了。”(引自陆俭明1999)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现代汉语中一些比较句式既可以表示比较的语义又可以表示比拟的语义,本文试运用比较句中的句式语义内容、比较项和比较参项的同类与否以及功能语法的名词指称分类等方法,对现代汉语比较句中的比较和比拟的区分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这将有利于汉语比较句的研究,同时也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比较句和比拟句及其纠缠现象
目前学界较公认的比较句式有:“比”字句、“有”字句、以及“像(跟、同)……一样”等构成的句式,但这些句式同时还可以表达比拟的意思。本文所谓的“比拟”就是打比方的意思,即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与修辞学上的“比拟”不同。比较句与比拟句的区分对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研究以及汉语史上比较范畴演变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已略有涉及,但大多浅尝辄止,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论文百事通《马氏文通》首先提出汉语中的比较句,“凡色相之丽于体也,至不齐也。同一静字,以所肖者浅深不能一律,而律其不一,所谓比也。”但就其所举例句来看,马氏并未就比较与比拟做出区分。吕叔湘(1942)把比较范畴分为“类同、比拟、近似、高下、不及、胜过、尤最、不如、倚变”等九类,可见吕先生认为比较包括比拟。首先提出区分比较句和比拟句的是丁声树(1961),在讨论“和、跟、同”和“比”时涉及到比较句,并认为:“‘比’字说的是程度差别,‘和、跟、同’说的是异同或近似”。并提到有些句子只是比拟句,而不是比较句,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区分标准。“比较句”是就事物间的程度、数量和性状等方面的异同或高下做出客观的描述,属于一种叙实句。而“比拟句”一般只就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更多的是重在说明,主观性更强,属于一种说明句。但由于二者往往采用相同的句法形式,甚至相同的形式标记,因而在自然语言中比较句和比拟句常常纠缠在一起很难辨别清楚,故有的学者认为二者存在重合的部分,难以辨清。“纯粹比较与纯粹比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时,比较结构的确切含义往往需要一定的上下文或需辅助相应的语法手段、语气成分来加以明确。很多时候,在这个重叠区,比较句型在语义上是可以有歧义的。”(夏铭2000)陆俭明、马真(1999)指出“还”和“更”的两个重要的区别:“还”只能用于两者的比较,“更”可以用于三者的比较;“还”有比拟的意思。该文用变换分析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还”和“更”用于不同比较句中的语义特性,并进而指出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
(1)a.哈尔滨比这里还冷。哈尔滨比这里更冷。
b.我哥哥比我还有能耐。我哥哥比我更有能耐。
c.小张跑得比王平还快。小张跑得比王平更快。
(2)a.那孔比针眼儿还小。*那孔比针眼儿更小。
b.他呀,比狐狸还狡猾。*他呀,比狐狸更狡猾。
c.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他们跑得比兔子更快。
例句(1)是表比较的,“还”和“更”可以自由替换;而例句(2)是表比拟的,“还”就不能替换为“更”了。
殷志平(1995)也认为:“X比Y还W”句式有比较类“比”字句和比况类“比”字句两种语义特征(比况类即本文所说的比拟类)。殷文还指出“比较类‘比’字句预设Y具有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且Y处于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的两极之间的某一个位置;比况类‘比’字句预设在特定的语境中,Y具有最高的性状、程度,Y处于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的极端位置,通常Y超过X。”例如:
(3)山东队比河南队还快。
(4)小张的孩子比小李的孩子还会哭。
(5)我们的大“蜻蜓”仿佛比飞机还飞得高。
(6)你绣出的花比山茶花还鲜艳。
殷先生认为:(3)、(4)为比较类;(5)、(6)为比况类。可见,同一个介词“比”既可以表比较又可以表比拟,二者常常纠葛在一起很难区分。陆俭明、马真(1999)和殷志平(1995)虽从不同角度提示了“比”字句存在表比较和表比拟之别,但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还应该有更为深层的语义制约因素。
二比较句和比拟句辨析
2.1通过比较项和比较参项的语义内容辨析
从上节所引的用例可以看出,比较和比拟两种不同的语义内容可以同寄于一种句式——差比句当中。但正如我们前文指出的那样,比较句是一种叙实句,是说话人的客观陈述,而比拟句是一种说明句,更强调一种主观看法。对这两种语义内容,从这种句式本身出发很难离析清楚,所以我们还是要从比较和比拟这两种不同的语义范畴入手。陆俭明(1982)在分析“像X似的”的构造层次时指出“跟X似的”只表示比拟,而不能表比较。因此我们可以用“跟X似的”的这种表达单一语义的特性来检验差比句所表示的两种不同的语义内容。上节陆文的例(1)组句式是表示客观比较的,表达了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是一种客观陈述,所以都不能用表比拟的“跟X似的”重新表达。例如:句(1)a不能说成“哈尔滨冷得跟这里似的”,句(1)b也不能说成“我哥哥有能耐跟我似的”,句(1)c也不能说成“小张跑得跟王平似的”。而陆文的例(2)组句却可以,例如:句(2)a可表述为“那孔小得跟针眼似的”;句(2)b可表述为“他呀,跟个狐狸似的”;句(2)c可表述为“他们跑得跟兔子似的”。例(2)组句在变换为“跟X似的”句式后基本语义未变,说明这类差比句式所表达的是比拟的语义内容。同样殷文的用例也可做如此分析。
2.2通过比较项和比较参项的语义关系辨析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指出“两件事情,要是完全相异,那就或是无关系可言,……。必须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相异的部分,才能同中见异,或异中见同,才能有比较关系。”我们认为“比较”可以是两个事物间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只能是两个事物间相比。“比较”是指本质上的同类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是指两种不同事物间的比较,而两事物间又有某些相似性。丁声树(1961)认为:“‘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从上面所引陆文和殷文的用例来看,凡是陆文和殷文所谓的比较类句式均为同一语义场内的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类句式为不同语义场内的事物间的“比较”。再比如:
(7)他的热情比年轻人还高。(《现代汉语八百词》)挑着比扛着轻。他今天比哪一天都高兴。
(8)这孩子已经有我那么高了。(《现代汉语八百词》)前面讲的和这里讲的是一致的。
这类句子看作比较句,一般不会有异议,因为比较的双方为同一语义场的两个事物或动作行为。但像下面的例句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未注出处的均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
(9)这种肥料和豆饼差不多。
(10)这种萝卜跟梨一样甜。
(11)湖面同明镜一样清澈。
(12)人群像潮水一般涌向广场。
(13)这花开得有碗口那么大。
(14)她的胳膊比火柴棍儿还细。(引自陆俭明1999)
这些句子中的“跟(像、同)……一样”、“有……那么”与“比”字句一样既可以表比较,又可以表比拟,因此很难辨别。《现代汉语八百词》就将例(9)—(13)视作比较句,本文认为把这样的句子看作比拟句更好。比喻应该是本质上不同而又有某些共性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同类人和事物之间的比较是本义的比较,即所谓的“凡喻必以非类”。比拟句中比较项和比较参项作为两种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似的特性,说话人并不是有意比较二者的异同,而是以比较参项(通常是人们熟知或某一性质的典型代表)为基准说明比较项,而且往往有夸张的成分。如例句(6)萝卜和梨是味道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萝卜在人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辣的,而梨则是甜的,说话人在此是强调这种萝卜的甜,而并非是拿二者来进行比较。再如例句(14),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中,火柴棍儿是细的,拿胳膊与火柴棍儿相比就是极言其细,重在说明而非叙实。比拟句中的说话人拿来做比较参项的往往强调其“内涵义”,而非“外延义”。也就是说,拿来“比较”的两个事物不是同一语义场内的,在人们一般的认知范围内不会把他们看作同一类事物,由此而形成的“比较”就应该是比拟关系。
2.3通过比较参项的指称功能辨析
“名词的指称(reference)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与名词有关的问题都牵涉到它。”(王红旗2004)“有指(referential)”和“无指(nonreferential)”是名词性成分的一对重要语义概念。“如果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entity),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有指成分,否则,我们称之为无指成分。”(陈平1987)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一对概念来说明“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例如:
(15)头种的西瓜,个个都有篮球大。
(16)地摊上卖的西瓜,个个都有你手里的篮球那么大。
底下加线的为无指成分,加点的为有指成分。“篮球”着眼点是该名词的抽象属性,而“你手里的篮球”是有所指的某个实体。也就是说例(15)中的“篮球”,说话人取其“大”的属性,借以极言西瓜之大,是一种说明,当然有夸张的成分;而例(16)“你手中的篮球”则是说话人用以作为比较的具体对象,是一种叙实。也就是说,当人们想要比拟、夸张某一事物的性状、程度时,往往选用认知心理中具有极端地位的性状或程度的事物作为“比较”的对象,即“比较参项”。这时往往是非叙实的夸张。例如:
(17)“你孩子有多高了?”“我孩子?比书架还高了。”(引自陆俭明1999)
(18)半年不见,小女儿比桌子还高了。(引自殷志平1995)上述两例的语义基本一致,我们以殷先生的例句为例分析其语义。小女儿一定是年龄很小,如按正常的成长一定不会有一般的桌子高,说话人在此想强调其高,故用其心理中的较高的事物作为比拟的标准,以极言其高。可变换此例为:
(19)小女儿比这张桌子还高了。拿“小女儿”与“这张桌子”相比,强调的是二者的高度差,应该是一种真正的比较,“这张桌子”高,“小女儿”更高,这是一种“双项同向比较”。(参见周小兵1995)
2.4通过比较结果的语义特征辨析
比较结果大多由形容词充当,可充当比较结果的形容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高、大、宽、粗、重’等,我们称之为‘高大’类形容词;另一类为‘低、小、短、窄、细、轻’等,我们称为‘低小’类形容词。语法学界曾有人提出‘高大’类形容词是褒义词,‘低小’类形容词是贬义词。”(张豫峰1998)张先生在此想证明表比较的“有”字句里“‘高大’类词语本身无所谓褒义或贬义,当这些词语进入到句子中,他们的性质、状态随着句子所要表达的某种表意倾向的变化而发生偏移”。在此我们想用张先生的图示和例子来说明本文的问题:(+表正值,-表负值,O表零点)
(a)她的腰竟有水桶那么粗。(b)她的腰有小王那么粗。(c)她的腰只有柳条那么粗。“例(a)的表意倾向重在强调‘她的腰’不是‘细’而是‘粗’,因此形容词‘粗’的性状处在正值。例(b)在表意上既不倾向‘粗’也不倾向‘细’,只是对‘腰’的粗细进行衡量,因此形容词‘粗’的性状处于零点,这样的句子可说成‘她的腰有小王那么粗细’。例(c)的表意倾向重在强调‘她的腰’不是‘粗’而是‘细’,因此形容词‘粗’的性状偏向负值,这样的句子还可以选择表示性状负值的‘细’代替‘粗’作D项,如说成‘她的腰只有柳条那么细’。”(比较结果张文称为“比较点”,用D表示)也就是说“水桶”和“柳条”是人们极言腰粗或腰细的两个极致,说话人正是取其抽象的属性,故其性状值有正或负的偏向,因此(a)、(c)句表达的是一种比拟,极言腰粗或腰细;而一般的比较则只是一种客观的叙述,主观上无所谓“先入为主”的概念,故表比较语义的例句(b)选用一个具体的客观的事物作为比较参项。新晨
三余论
比较和比拟两种语义可以同寓于一种句式结构中,都是对事物间的关系加以陈述的语义范畴。广义的比较应该是比拟的上位概念,即比较包含比拟,但狭义的比较和比拟应是同位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较侧重“异同高下”,而比拟侧重相似和修辞。以往的研究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重视不够,把“比拟”和“比较”两种语义范畴混为一谈,不利于澄清比较句的发展演变过程。区别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异同对研究比较范畴的形成时间和历时演变过程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陈平1987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中国语文》第2期。
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82析“像……似的”,《语文月刊》第1期。
陆俭明、马真1999《现代汉语虚词散论》,语文出版社。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3篇
这好办。学语法,找规律,做个有心人;变复杂为简单,巧记固定搭配。下面就部分语法知识进行归纳:一、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可分为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很多:除了不作谓语外,它可以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与复合宾语(主语补语或宾语补语)。有些及物动词后面接不带to的不定式作复合宾语。这些动词归纳如下: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to),三让(have,1et,make),四看(see,watCh,notice,observe)。再加上helpsomebody(to)dosomething和美国英语lookatsomebodydosomthing。还有“二让”属特殊:getsomebodytodosomething与keepsomebodydoing。而有些及物动词后面接动名词(the-ingform)作宾语。这些动词归纳为一句话:PapaCmakesfriends。这是由如下动词的开头字母组成:permit,advise,practise,avoid,consider,mind,allow,keep,enjoy,suggest,finish,risk,imagine,escape,need,delay,stand(忍受)。为了容易记住,也可以编成顺口溜:“允许完成练习,建议避免冒险,考虑延期逃跑,喜欢保持想象,需要反对忍受”。其相对应的动词依次是:permit/allow,finish,practise;
advise/suggest,avoid,risk:consider,delay,escape/miss;enjoy/appreciate,keep,imagine;need/want/require,mind.can''''thelp/can’tstand。
二、复合句
1、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的区别。
例如:A、Thenewsthatourteamhaswonthematchistrue.(同位语从句)
B、Thenewsthathetoldussurprisedeverybodyhere.(定语从句)
关键的区别在于连接或关系代词that:有意义的是定语,无意义的是同位。因为引导定语从句的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而引导同位语从句的that只起到连接词的作用。
2、接着容易混淆的是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that与which:that之前是不定(代词)、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which之前是介词短语与逗号(非限制性)。
例如:A、Allthatwehavetodoistopractiseeveryday.
B、ThefirstlessonthatIlearnedwillneverbeforgotten.
C、Ihavelostmypen,whichIlikeverymuch.
D、Thehouseinfrontofwhichthereisagardenismyhome.
三、It的用法
1、It除了代替人和物以外,还可以作形式主语。而真正的主语(不定式、动名词或从句)则放于谓语或表语之后。
例如:Itisnoreasytofinishtheworkintwodays.
然而有少数表语之后接动名词作真正的主语。这些表语是:无助(nohelp)、无用(nouse)、没好处(nogood);工作(hardwork)、费时(awasteoftime)、又危险(adanger)。
例如:A、Itisnousecryingoverspiltmilk.
B、Itisawasteoftimewaitingforhim.
2、It还可以作形式宾语。通常下列动词后面可接it作形式宾语:2f2tcjm(find,feel,think,take,consider,judge,make)。
例如:A、Hemadeitclearthathewasnotinterestedinthissubject.
B、Ithinkitnousearguingwithhim.
3、It用于强调句式。要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主语、宾语、状语),可以把it当作先行词。这种句子的结构是:Itis(was)+被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的其余部分。
例如:A、ItiSProfessorLinwhoteachesusEnglish—(强调主语)
B、ItwasinShanghaithatlsawthefilm.—(强调状语)
C、Itwasin1990thatIworkedinthefactory.(同上)
但要注意与定语从句的区别。
例如:D、Itwas1990whenIworkedinthefactory.(定语从句)
在强调句式里,我们把强调结构Itis(was)…that除去,句子还很完整。如例句C。而例句D就不能。
四、倒装结构
学生容易混淆的是全部倒装与部分倒装。如何区分之,编个顺口溜:副(adv.)介(prep.)提前全倒装,其它句式部分倒;否定提前倒助动,让步状语倒表语;复合句式倒主句,不
倒装的属特殊。下面举例说明:
A、Herecomesthebus.(副词提前,全倒装)
B、Herehecomes.(代词作主语,不倒装)
C、Infrontofthehouseliesagarden.(介词短语提前,全倒装)
D、NevershallIdothisagain.(否定词提前,部分倒装)
E、Youngasheis,heknowsalot.(让步状语从句,表语倒装)
F、OnlywhenhetoldmedidIrealizewhattroublehewasin.(only修饰状语,主句倒装)
G、Onlyhecansavethepatient.(only修饰主语.不倒装)
H、Notonlywillhelpbegiventopeople,butalsomedicaltreatmentwillbeprovided.(否定词提前,部分倒装
I、Notonlyhebutalsowelikesports.(连接两个主语,不倒装)
五、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也是一个难点。所谓虚拟语气是表示说话人的愿望、假设、猜测或建议,而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它通过句子的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示。现归纳如下:纯假设,用虚拟,动词时态退一级:条件句,分主从,主句谓语前加would(should,could,might);表愿望,用虚拟,wish后面接宾语(从句):现在过去与将来,动词时态退一级:提建议,用虚拟,宾语(从句)动词用(should)do:俩建议,三要求,再加坚持与命令(suggest,advise,demand,require,request,insist,order):Itistime和eoukdrather,后接丛句用虚拟:部分主语从句中,谓语用虚拟结构(Itisnecessry/important/natural/natural/strange/strangethat……shoulddo)。下面举例说明:
A、Ifyoucametomorrow,wewouldhavethemetting.(条件句虚拟)
B、Withoutair,therewouldbenolivingthings.(同上)
C、Wewishwehadarrivedtheretwohoursearlier.(表示愿望虚拟)
D、Hedemandedthatwe(should)startrightaway.(表示建议虚拟)
E、Itis(high)timethatweleft(shouldleave)now.(特殊从句虚拟)
F、Iwouldratheryougavemethebook.(同上)
G、Itisnecessarythatweshouldcleantheroomeveryday,(主语从句虚拟)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4篇
虚拟语气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知识重点,有是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虚拟语气是指说话人为表达一句中的假设的情况,一种主观的愿望既认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并非事实或仅是主观设想时所用的动词形式。现代英语表达虚拟的口气可采用多种多样的语法、手段,如采用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体、过去完成体,还可采用同情态助动词的过去形式加动词不定式或不定式完成体形式构成。虚拟语气中用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体、过去完成体这一类句子占大多数。本文由分析此类句子的重要特征――时态形式借用,浅谈虚拟语气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 明确时态形式与意义的一般定义
关于时态的概念是这样的:“作谓语的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情况发生的各种形式辰为时态”次定义包含两层意义:1. 各种时态都有各自的外在形式;2. 各种形式又表示不同的时间意义。如:She likes playing pingpong.她喜欢打乒乓。
Tom is twenty years old.汤姆20岁。(句中的likes and is的形式都是一般现在时,表示习惯性的动作、状态。)
My elder sister went to the airport to see me off.我的姐姐去飞机场为我送行。(该句中动作发生在过去,用go的一般过去时态went表示)
We had kicked four goals by the end of last match.到比赛结束时我们已进了四个球。(句中by the end of last match表示动作发生过去的过去,所以用过去完成形式had kicked)
二、 分析虚拟语气的时态形式与意义
请看下面例句:She wishes I hadnt told all that.她希望我没有告诉她那些。例句中的从句本应该用一般过去式,但却用了过去完成时。从表面上看该从句并没有“过去的过去”含义。由此可见,该从句在过去完成时的形式下包含着另一层意义,既“我(过去)已经把那件事告诉了她,但她(现在)希望我(过去)没有告诉她。”
有如:If it were to rain, the game would be put off. 如果天下雨,比赛就要会推迟。这个例句中的表面意义是:“比赛(过去)将要被推迟”。但整个句子表示的是与现在情况相反的假设.真实的情况是“天没有要下雨,比赛也不可能被推迟。”
综上所述,虚拟语气的谓语时态形式并不表示其形式所包含的时间意义,它只是借用了别的时态形式来表达虚拟的意义。
三、 熟悉虚拟语气的时间及其所借用的时态形式
1. 借用一般过去式的形式来表示希望或假设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主句中的谓语(不论与之相关的主语是何人称或数)通常借用第二、三人称的一般过去将来形式。例如:If I were you, I should wait till next week.如果我是你,我就会等到下个星期。(事实上,我不是你,我不会等)。
How wonderful it would be if you could go with me.如果你能和我一起去,那该多好啊!(事实上,你不能和我一起去。)
在从句中,不管是什么人物,动词be一律用were,只有出现第三人称单数主语之后,它才在形式上与陈述式was区分开来。但as it were和if I were you 中were的was用。
2.借用过去完成时的形式表示希望或假设与过去的事实相反。主句谓语(不论与之相关的主语是第几人称或数)通常借用第二、三人称的过去完成时的形式。例如:If I had taken your advice, I wouldnt have made such a bad mistake. 如果我已采纳你的建议,我肯定不会酿成这样的大错。(事实上,我未采纳你的建议,大错已犯)。
3. 借用过去进行时对现在进行的动作进行虚拟。主句用过去进行时,从句主语的人称或数都用第二、三人称的过去将来时。例如:If it werent snowing, we would be playing football.如果现在不下雪的话,我们就会正在踢足球了。(事实上,现在正在下雪,我们无法踢足球)。
四、 灵活处理集中混合的情况
1. 时间的混合:如果主句和从句不是对同一时间的虚拟,应参照上述对各种时间虚拟的时态借用规则分别对待。例如:
If he has worked hard, he would be in thecollege now. 如果他(以前)努力学习,他(现在)就在上大学。(此句中从句对过去虚拟,主句对现在虚拟)
If we hadnt got everything ready by now, we would have a terrible time tomorrow. 如果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即过去没有)把一切准备好,明天将会不好过。(此句中从句对过去虚拟,主句对现在虚拟)。
2.陈述语气与虚拟语气的混合:表示事实用陈述语气,表示主观愿望和假想用虚拟语气。例如:
She always speaks quietly on the phone, as though he were /was telling a secret.她在打电话时总是轻声细语,好像是在告诉人一个秘密似的。此句中She speaks quietly on the phone 是真实的。因此使用陈述语气,说的是她通常的情况,用一般现在时as though he were /was telling a secret 是对正在进行的动作的虚拟,事实上她并不是(过去正在)告诉人一个秘密,只是借用过去进行时的形式表示虚拟。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5篇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理解比喻的要点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同时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项或三项以上……”。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修辞手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拟写题。解答修辞试题,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问题。
【考题精解】
【例1】 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
答案示例: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刺眼且毒辣辣的白光,(使人眩晕,)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小草耷拉着头(脑袋),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
方法指津: 这是一道近似于扩写句子的试题,要求考生把一个一般性描写炎夏的句子,用上夸张、拟人的手法,添加一些词语和句子写出其“难耐”的炎热程度来。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必须在给定的句子基础上做,用上夸张、拟人两种手法,并且要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添加词和句,尽可能把炎热难耐的盛夏中午写具体、写生动。
【例2】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答案示例: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方法指津: 这是一道根据材料按排比要求写句的试题。考生失分之处在:离开材料写排比句,所写的排比句不能概括苏州的美。比如,有的考生误将“优雅”“庄严”“恬淡”“古朴”等词视为对苏州美的概括,而导致错答失分。解题方略是抓语段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
【例3】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下面两组句子中选择一组进行简单赏析。
(1) 可不是么?雾掩云遮,风情千种,这座山一下子就妩媚得像三月的新娘。
(2) 我要是不开放我的心,山怎会开放山的?我要是不认识我,我怎会认识山?
我赏析( )句:
答案示例: 第(1)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山的美丽和妩媚的特点。第(2)句:蕴涵深刻哲理,指出认识自身、认识外物、认识世界的根本在于开放心灵,放开心胸。
方法指津: 这是山东省某一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中的题项之一。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赏析指定的二个句子中的任意一个,虽然没有直接要求考生运用修辞手法来赏析,但是,在这两个句子中,(1)句显然运用了修辞手法,从这一角度来赏析,比较好回答。因此答题重点在于是否抓住了加点的关键词,赏析语简明、连贯和得体。
【真题演练】
1. (2012·四川凉山州)在横线上写一句子,使之构成结构整齐、内容关联的排比句。(2分)
你用精神的食粮塑造了我的灵魂,你用知识的泉水浇灌了我的心田, ,你用爱心的春分温暖了我的世界。
2. (2012·湖北荆州)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 (2012·湖北荆州)赏评广告:
例 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 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问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4. 仿照示例,在“月亮”“雨水”“桥”中任选一个为对象,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要求符合对象特点,恰当运用修辞。(3分)
【示例】 筷子:①一对恩爱夫妻,共同品尝酸甜苦辣。②总是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5. (2012·包头中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1) 上联:志凌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
下联: 。
(2) 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上联:
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
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一日雪后过桥,看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
。
6. (2012·辽宁抚顺)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你的步伐,无论是轻快还是沉重,只要你肯起步就好,你的嗓音,无论是圆润还是嘶哑,只要你肯亮开就好; ,
。
参考答案:
1. 答案示例:你用思想的火把点燃了我的希望(结构严谨1分,内容关联1分)。
2. 答案示例:读经典书,做文明人;雅言传承文明;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酌情给分)
3. 答案示例:示例一: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指出手法1分,品析1分。意近即可。)
4. 答案示例:雨水 1从天空中欢快地飘落,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2为了洗去大地的尘土,惹得自己污浊满身。
5. 答案:示例:(1)心系华夏,宏图大展待他年
(2)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