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精选5篇)

  • 生活在别处(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事实上,曾经因不同的历史环境所烘托的移民心境,早已为当下的移民、教育和憧憬新的生活的目的而替代。尤其在中国,一个新的“别处生活”的寄望,正在悄然增长,并渐成趋势。 迁徙新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居民储蓄与日俱增。尤其…

生活在别处(精选5篇)

生活在别处范文第1篇

“在日内瓦火车站,一个将要去马赛举行讲座的女人,一个急着去柏林找孩子的男人,一个要去那不勒斯生活的……,当另一个人被邀请坐在对面的座位上时,一个个新的故事也即将展开。”在2006年的瑞士电影《生活在别处》中,导演试图诠释这种或主动或被动,因周遭环境的改变进行迁徙的状态。

如今,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在变。在现代交通的便利下,如果你愿意,你时刻都可处于曾经梦想且遥远的“生活在别处”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不再像法国诗人兰波和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笔下那么文艺和悲情。

事实上,曾经因不同的历史环境所烘托的移民心境,早已为当下的移民、教育和憧憬新的生活的目的而替代。尤其在中国,一个新的“别处生活”的寄望,正在悄然增长,并渐成趋势。

迁徙新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居民储蓄与日俱增。尤其在如今金融危机二次探底的潜在威胁下,中国的20多万亿储蓄更被不懂中国国情的外国媒体诟病为阻止经济复苏的部分原因。

事实上,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根据统计数据,在独生子女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常态现象的前提下,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子女的教育。与此同时,当曾经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逐步解决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尤其是对于那些英语国家,往往吸引着具备相应条件的一切家庭。

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了解广博的中西文化和新的理念,成了大多数家长的共同愿望。因此,每当一年一度的考试季临近的时候,就不难理解社会公众对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来自中国的投资移民申请案例每年以倍数的速度超速增长,其中,至少超过半数人直接动因都是源自孩子的教育。

一定程度上,“教育移民”已经成为移民和教育领域共同的关键词,业内人士指出,每年的上半年至当年暑期之前,都是移民市场的旺季,而申请人比较集中的国家,都是全球公认的教育先进国家。如传统投资移民国家加拿大,在中学教育中已然普及学分制,而近两年持续火爆的美国投资移民,大多数申请人看中的正是其以常青藤为

代表的自由、开放、充满创造性的教育制度。

家长的“算盘经”

进入每年的4月份以后,无论是留学机构还是投资移民服务机构都进入“旺季”,咨询人数和申请人数都显著增加。

“严格来讲,移民和留学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生命题,是没有办法比较孰优孰劣的。”北京锦国怡凯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宁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仅从送孩子出国读书这个层面上来考虑的话,很多家长倾向于从费用上拿两者来做比较。”

一位希望通过办理加拿大投资移民送女儿到加拿大读书的林女士算了这样一笔账:女儿现在13岁半,如果一年半后顺利拿到签证,女儿就可以以居民身份到加拿大读高中,高中毕业后直接读加拿大的大学。加拿大是12年的义务教育,整个高中阶段免收学费,且政府每年会给每个18岁以下的儿童约合人民币11000元的补贴,同时,大学阶段的学费每年至少节省10万人民币。这样算下来,能节省的费用就包括:在国内读好高中的择校费、高中三年的学费、高中毕业后留学一年的预科的学费和生活费、大学四年节省的学费……林女士算下来,能节省的费用超过100万。

而办理加拿大投资移民,以目前的行情算,全家所需费用约为66万人民币。这样对比下来,似乎先移民后留学显然更为划算。

除了费用上的优势,吸引众多寄望移民家庭的当然还有成功移民之后所能享受到的更为宽泛的高校选择机会和政策方面的优待。当以高考为导向的现行教育制度导致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竞争越来越“惨烈”时,越来越多像林女士这样的家长选择加入移民大潮,在他们看来,望子成龙不一定非要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别处的“烦恼”

“成功移民之后,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希望孩子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身份从情感上认同。”宁立先生介绍说,“新移民对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根有着比普通中国人更为强烈的感情和认知,他们希望这种感情和认知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因此多数新移民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中文及中国文化方面的教育。”

极少有新移民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完全脱离中文环境和中式教育,让孩子自幼接受纯粹的西式教育。林女士介绍说,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她和先生就萌生了带着孩子移民到国外,让孩子在国外接受教育的想法,但是考虑到当时孩子还小,汉语根基薄弱,对中国的记忆模糊,对家乡和民族文化缺乏认知,很容易被“全盘西化”。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要性的增强,掌握流利的中文、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有一些了解,对孩子在未来国际化的竞争中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随着华人力量的日益强大,学习中文成了一种时尚,华人家庭的孩子就更要打好中文基础。”林女士说。

在决定移民的过程中,家长们要权衡的远不仅仅是孩子教育的费用问题,孩子接受不同文化和不同教育方式的最佳年龄阶段也是家长们极为关注的。

宁立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根据锦国怡凯多年来成功帮助诸多家庭实现国外身份、顺利渡过移民磨合期中积累的经验,建议至少让孩子在国内读完小学五年级,然后到国外接受初中及高中的教育。

生活在别处范文第2篇

这两条标语的内容是辅导员陈超老师设计的。陈老师解释说,明媚和丰盈表达的是心态积极、精神状态饱满、气质好的意思。横幅其实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对大学生来说,未来很迷茫,很不确定,面l临着学业、生活、工作等重重压力:自己作为辅导员是想通过这两句话告诉学生,不用太过于担心眼前的一切,只要努力地去学习、生活、工作,未来都会是很美好的。

我的一些学生在网上看到这两条走红网络的标语后,发短信问我:老师,怎么样才能做到明媚或者丰盈?我告诉他们,其实也不难,一是多读书,二是多思考。

大学生应该多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一个心陷维谷的年轻人,黄金、美人解决不了他的“精神危机”,相比较而言,他更需要的是智者的耳语叮咛、逆耳忠言、人生经验……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得好:“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徜徉在书中,就像驾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上下五千年,尽收眼底,尽存心中。我们与“诗仙”李白对酌风月,与“诗圣”杜甫唏嘘人间冷暖,与普鲁斯特一起追忆似水年华,与梭罗一起感受瓦尔登湖那一汪心灵的清凉……读书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景皆深,诚如斯言。朋友们,多读书,读好书。

大学生还应该多思考。人生有三大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米兰·昆德拉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我思故我在”,我们不会因为被上帝嘲笑,而永远做那个被自己内心欺骗、没穿衣服的可笑皇帝,在上帝的嘲笑声中。我们对“上善若水、大爱不言”这样的词语有了深一层的理解,我们的精神开始成熟、强大和丰盈,建立起使命感归属感和价值感,找到人生的意义,甚至是灵魂的救赎。

生活在别处范文第3篇

将阴森的光线抛向高高的天穹

在那片野性与皎洁的黑色大陆

诗人在星光下

去寻求采集完美的神所撒下的花朵

诗人 生活在别处

在沙漠/海洋

纵横他茫茫的肉体与精神的冒险之旅

洪水的幽魂刚刚消散

――兰波《生活在别处》

这里曾经是俄租界及德租界,道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下,欧式的旧建筑和教堂让黎黄陂路似乎回到了旧上海时代,走在路上,时间似乎也会淌得慢一些,神思恍惚,依稀的雨中,推开这扇门,走进这家店,享受生活在别处的诗意。

魔界的起源

一杯“爱尔兰”的感动

关于魔界咖啡的诞生,这里有个小故事:一个年轻人看过一本叫做《爱尔兰咖啡》的书,被里面所描写的氛围所打动,于是每碰到咖啡馆,他就会点上一杯爱尔兰咖啡细细品尝,试图找到书里的氛围和感觉。

有一天,他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老板为他制作了一杯爱尔兰咖啡,这次的咖啡感觉和以往都不同,他静静品味,内心却已经汹涌澎湃。喝完咖啡,他马上求老板教他。为表诚心,一个星期后他置办好了所有烧炙咖啡的用具,甚至还有吧台。然后找到咖啡老板说:我弄好了,你说要教我的哦!老板被他的诚意感动,教他做了爱尔兰咖啡,之后他自己买了各种书籍潜心研究。加上天资聪慧,他烧的咖啡越来越好喝,于是他经常请上朋友来家里喝一杯。有一天,他的朋友说:你烧的咖啡这么好喝,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咖啡馆呢?我们也有个去处啊!于是,便有了魔界咖啡。这个年轻人,就是魔界咖啡的创始人,而魔界咖啡的诞生,正是源于一杯爱尔兰咖啡带来的感动。

萌宠+精品咖啡=“回头客”

现今,魔界咖啡胜利街店由85后的大男孩吴冬一手打理。蓄了点点胡须的吴冬,举手投足间,有着比同龄人多一些的成熟。只见他,干净细长的手指上总夹着烟,吞云吐雾之间,在这家咖啡店在他手上,已经历两年多时光。时光冉冉,门开门合之间,吴冬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新老朋友。

店内有两只猫,都是魔界咖啡创始人留下来的:一只英国短毛猫“萌萌”,一只美国短毛猫“小胖”。吴冬本来就喜欢小动物,遇到它们更是“难以自拔”。很爽快接手了照顾它们的任务。好静的“萌萌”拥有瓜子脸,宝石般闪亮的圆眼,趴在吧台上一动不动;相较之下,“小胖”则活泼多了,负责卖萌的它总能和客人们玩得不亦乐乎。环顾四周,咖啡馆内有若干缸水草,郁郁葱葱,草丛间,游动着指甲盖大小的小金鱼。这些水草都养了3年以上,除了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缸里的小金鱼也极大了小猫们的“兴趣”。长此以往,两者相处倒也“相安无事”。店内好多“回头客”都有它们俩的功劳,很多人来店里,点一杯魔界特调,逗逗猫,一坐就是一下午。

现磨咖啡的无穷魅力

不在路上,却在心上

据吴冬介绍,店内主要是单品咖啡、花式咖啡、魔界特调,限量牙买加蓝山需要提前三天左右预定。除了精品咖啡以外,这里还供应少量鸡尾酒和现做松饼。在云南,有专供魔界的咖啡豆。只见咖啡馆内有一台烘焙机。咖啡豆从云南运到魔界后,他们采取自家烘焙的方式,保证咖啡豆的新鲜。

生活在别处范文第4篇

退出城市,这里的时光缓慢

人物:玉明贤生态庄园 党贤军

Cityin你打造庄园的理念是怎么样的?

党贤君:扣现在时尚的说法,我们是三环紧扣的低碳生活方式!当我们大部分脱贫,开始普遍焦虑地停滞在如何更幸福的层面上,身体环保、生态环保、心灵环保,成了必须同步发展、也必然环环相扣的生活运动,这正是低碳生活的典范行动之一!

Cityin:生态庄园的好处给我们说说吧!

党贤君:没有任何生命可以背弃自然,失去了可以奔跑的草原,可以随意穿梭的丛林,可以嬉戏打闹的青草地,可以品味的果园。绿色生态农庄将传统园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用你的劳动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构建一个自己的绿色天地和生态王国。强壮你的身躯,避免你吃带药的蔬菜和掺毒的牛奶。

Cityin,你们的宣传语非常美。

党贤君:绿色的生态农庄生活,让我们寻回自己失落的梦想:不必在拥挤的人群中追赶尘土飞扬的车轮,不必在朝九晚五的钟声中重复急匆匆的脚步,不必再因他人而左右自己的情绪。东边牧马,西边放羊,早运彩霞,晚观星曜,鸡鸣犬吠……追求自然生活成为人类今天最时尚的生活!

生活在别处范文第5篇

一 、穿越时空的交汇:独具匠心的编剧技巧

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塞万提斯笔下的著名人物堂吉诃德。不过,该剧并非是对塞万提斯同名小说的简单改编,而是通过奇幻的艺术手段,把一个现代的游戏青年和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巧妙地捏合在一起。

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幻想的是在2023年的日本,一个名叫比丹西的年轻人沉溺于骑士游戏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比丹西接触到以古代堂吉诃德游侠冒险为编程的骑士游戏D.O.Ⅲ。嗜游戏如命的比丹西如获至宝,与自己的游戏玩伴阿奇拉一道,穿越时空隧道,化身为全身武装的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体验堂吉诃德主仆游侠冒险的经历。

在奥尼舒玛洞穴,堂吉诃德和桑丘经历冒险,但据D.O.Ⅲ游戏的阿拉伯编程师推测:该冒险纯属捏造;堂吉诃德和桑丘冒险潜入电脑内部,遭到大批电脑病毒攻击;堂吉诃德和桑丘来到奔达伯林德布拉索,基督教徒和魔术师梅尔林与冷酷无情的摩尔人阿里范法龙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毁灭性的宗教战争,堂吉诃德试图调解,结果演变了他与当地两个小混混军团之间的战争;堂吉诃德一路前行,路遇囚徒,他解救了被囚的犯人,并进入公路青楼“杜尔西内娅俱乐部”,堂吉诃德眷念心中的女神杜尔西内娅,内心涌起对风车大战的回忆;勇敢的堂吉诃德与镜中人一道经历的奇异冒险,他击出的剑被时间止住,比丹西的冒险也不明缘由地暂告结束。比丹西和阿奇拉找到D.O.Ⅲ游戏的阿拉伯编程师,继续他们的冒险:堂吉诃德和桑丘第一次见到大海,并踏上巴塞罗那的土地;堂吉诃德和桑丘变身玛埃塞佩德罗的木偶人,遭遇奇异经历;堂吉诃德和桑丘参加富豪卡马乔的婚礼,见证穷人巴西里奥的抢婚事件;堂吉诃德在克拉维莱诺背上进行星空旅行,邪恶的月亮女神诅咒堂吉诃德死亡;堂吉诃德遇上白月骑士,与后者进行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杜尔西内娅现身,堂吉诃德撒手人寰,比丹西的游戏就此结束。

从表面上看,16世纪西班牙乡村的老乡绅吉哈达和21世纪日本都市里的青年比丹西,相互之间有着时代、地域和年龄上的巨大差异,本是生活于不同时空的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但剧作者借助奇幻的艺术手段,通过主人公比丹西对于文学人物堂吉诃德的刻意摹仿和现代解读,两个生活于不同时空的人物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交汇:不仅16世纪的过往时代与21世纪的现代社会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而且两个堂吉诃德也奇妙般地共存在同一个人身上。剧作者在编剧艺术上的独具匠心,令人赞叹。

二、 比丹西,还是堂吉诃德:“互文性”在舞剧《堂吉诃德》中的运用

互文性首先体现在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对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堂吉诃德》的引用和吸收。在《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中,主人公比丹西化身为堂吉诃德,亲历了堂吉诃德在书中的种种冒险,再现小说原著的内容在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不仅如此,剧作者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的技术手段,以字幕镶嵌和视频演示的形式大段地引述小说原著中的描写。比如,在小说原著中,堂吉诃德对游侠骑士的英勇无敌心驰神往:“熙德・如恰・狄亚斯虽然是一位了不起的骑士,但是比不上骑士小说中的火剑骑士;火剑骑士只消把剑反手一挥,就把一对凶神恶煞般的巨人劈成两半。他尤其佩服贝那尔都・台尔・咖比欧,因为他仿照赫拉克利斯用两臂扼杀地神之子安泰的办法,在隆塞斯斯巴列斯杀死了有魔法护身的罗尔丹。他很称赞巨人莫冈德,因为他那一族都是些傲慢无礼的巨人,唯独他温文有礼。不过他最喜欢的是瑞那尔多斯・台・蒙达尔班,尤其喜欢他冲出自己的城堡,逢人抢劫,又到海外把传说是全身金铸的的像盗来。”[1] 而在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的视频播放上,这些游侠骑士的英姿被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再有,就是堂吉诃德心中的女神杜尔西内娅。在小说原著中,堂吉诃德极力颂扬她的美貌和高贵:“她的地位至少也该是一位公主,…… 她的美貌是人间没有的,诗人赞美意中人的许多异想天开的形容辞,一一体现在她的身上。她头发是黄金,脑门子是极乐净土,眉毛是虹,眼睛是太阳,脸颊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齿是珍珠,脖子是雪花石膏,胸脯是大理石,皮肤是皎洁的白雪”,[2]舞剧作者则以字幕的形式引述了书中知晓内情的人的评述:这个杜尔西内娅哪里是什么公主,不过是一个身体粗壮、其貌不扬的农家养猪女,“是腌猪肉的第一把手,村子里的女人没一个及得她”,让人忍俊不禁。这种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征引小说原著的手法,宛如克里斯多娃所说的马赛克式的拼贴,是“互文性”在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成功展示。

其次是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对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堂吉诃德》的改写和扩展。尽管在表层情节上舞剧是对堂吉诃德游戏冒险的摹仿,但在具体的剧情处理上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动。比如,“堂吉诃德释放囚徒”一场。在小说原著中,这些触犯了国王法令的犯人,每个人的脖子上扣着一条大铁链,双手戴着手铐,被联成念珠似的一串,被押解着步行去服苦役,负责押解的四个士兵,两个骑马,手里端着新式火枪,两个步行,手里拿着标枪和剑。这个场景在16世纪的西班牙是司空见惯的。但在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中,犯人不再是被徒步押解,而是集体被囚禁在一辆越野汽车上,押解犯人的士兵,也不再是手拿过往时代的火枪和刀剑,而是操持着火力强大的冲锋机枪,而且,路边一望无际的是堆积如山的废旧汽车轮胎。在这里,越野汽车和废弃轮胎的反复出现,是极富现代意味的。剧作者显然是要以此来提醒观众:比丹西尽管化身为堂吉诃德,但他所置身的不再是一个刀剑纵横的过往社会,而是一个以汽车文明为表征的现代世界。与之类似的是“堂吉诃德在巴塞罗那的见闻”一场。在小说原著中,圣约翰节前夜的巴塞罗那是一派极富16世纪西班牙民族风情的热闹景象:五颜六色的三角彩旗在风中飘扬,无数骑兵在城里急驰而过,身着民族服饰的市民载歌载舞。而在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番现代狂欢的群舞场面:里面既有富有浓郁西班牙民族风情的弗拉门戈舞表演,也有曼妙多姿的穆斯林风情的阿拉伯舞蹈,更有身着现代时装的街头青年的现代舞和霹雳舞的激情表演。正因此,当阿奇拉化身的桑丘・潘沙尽情地霹雳旋转之时,身着堂吉诃德服饰的比丹西所感同身受的同样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当代社会。这样,剧作者通过“互文性”的艺术手段,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对于小说原著的改写和扩展。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采用的是传统的单线叙事框架,堂吉诃德主仆的游侠冒险是贯穿全书的主线。而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的“互文性”的叙事框架的运用,在将小说原著的堂吉诃德主仆游侠冒险的叙事线索合理保留的同时,还通过对小说原著的现代改写,突出了舞剧的当代语境和现实指向。这种化旧为新的艺术处理,无疑是当代艺术实践的一个典范。

三、“生活在别处”:“堂吉诃德”的悲剧人生

“生活在别处”,曾是法国诗人兰波吟诵的一句诗。这位19世纪的天才诗人,在其短暂的诗人生涯中在世界恣意流浪,在居无定所和冒险游历中,寻找和体验处于人生“别处”的陌生、奇异和刺激。事实上,这种不安于现实的平庸和琐碎、渴望在生活别处追求精彩人生的生命诉求,并非为19世纪的天才诗人所独有,而是为所有笃信“生活在别处”的悲剧人物所共有:16世纪的堂吉诃德是这样,21世纪的比丹西也是如此。

在塞万提斯的笔下,堂吉诃德是一个不安现实、耽于幻想的人物。他不屑平淡无奇的乡绅生活,对世道人心不古痛心疾首。在他眼里,人类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如古代黄金时代般的幸福时代。他不顾年老体衰,抱着恢复古代骑士道的热忱,三度出行,试图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扶弱救困、除暴安良的英雄使命。然而,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力不从心,注定了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决无成功的可能:他吃了很多的苦,被打得鳞伤遍体,最终为此送了命。但他不为所动,以坚忍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用一次次注定无果的游侠冒险践行自己生活别处的悲剧人生。所以,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可笑,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严肃的悲剧人生内容,让人肃然起敬,诚如杨绛先生所指出的:“堂吉诃德虽然惹人发笑,他自己却非常严肃。…… 他严肃入骨,严肃到灵魂深处。他要做游侠骑士不是做着玩儿,却是死心塌地地、拼生舍命地做。他表面的夸张滑稽直贯彻他的思想感情。…… 他死抱着自己的一套理想,满腔热忱,尽管在现实里不断地栽筋斗,…… 堂吉诃德的严肃增加了他的可笑,同时也代他赢得了更深的同情和尊敬。”[3]

在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中,主人公比丹居斗室,吃饭睡觉都在自己狭小的房间里,不管母亲如何召唤,都不愿走出房门半步。他疯狂地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对屋外的现实世界不闻不问。比丹西何以如此决绝地抗拒现实世界?在舞剧“一把锻炉里的锤子砸碎了消费社会”一场,我们看到了现代消费社会的典型场景:兴高采烈的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地享用整只的烤猪烤羊、无数的剥了皮的兔子、煺了毛的母鸡、各种禽鸟野味以及香醇的美酒。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享受让人如此陶醉。然而,一把从锻炉里跳出的锤子,就把这一起敲砸得支离破碎:现代消费社会的破碎性质一览无遗。不仅如此,舞剧视频中反复出现的碎裂的汽车、轮船、飞机和坦克,也预示着现代世界在被无声的解构。显然,这样的一个支离破碎的现代世界是比丹西所不愿承受的。

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拒斥,比丹西选择了遁入网络的虚幻世界。在现实世界里,比丹西目光呆滞、了无生气,而在网络的游戏世界里,化身为古代游侠骑士堂吉诃德的他,身着甲胄,骑着骏马,意气风发。但是,游戏世界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游戏也有结束的时刻。当比丹西化身的堂吉诃德在游侠冒险结束后死去的时候,比丹西的游侠冒险游戏也随之宣告中止。在舞剧的最后,不愿回到现实世界的比丹西固执地要重新回到游戏的虚幻世界里,然而游戏结束了,无法回到游戏世界的比丹西最终选择了死亡:他被现实世界的实物窒息而死,以死亡为代价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顽强拒斥。可以说,当21世纪的比丹西激烈地否定自己的现实存在,执意在虚幻的游戏世界里继续游侠冒险时,他已经与16世纪的堂吉诃德化为一体:作为流浪的旅人,以生命为代价去追寻、诠释“生活在别处”的悲剧人生。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以其对16世纪西班牙多姿多彩社会的全方位展示和主人公堂吉诃德“生活在别处”的悲剧人生的深刻揭示,堪称鸿篇巨制。作为受到特定时空限制的舞台艺术,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不可能也无必要去全盘照搬小说原著的全部内容。通过别具匠心的编剧技巧和“互文性”手法的运用,舞剧《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在重塑小说原著的同时,透过对当代人精神无依的悲剧命运的揭示,传达了现代人对于古代文学人物生活别处的悲剧人生的现代感受,其对当代观众的心灵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注释

[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上),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3页。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上),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