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伤作文(精选5篇)

  • 最悲伤作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可是,我不但没有听到爷爷要来的消息,九岁那年反而听到爷爷去世的噩耗。当时我伤心无比,搂着妈妈流泪不止。我们要回大兴安岭去送爷爷。坐在火车上,我心急如焚,和爸爸妈妈一样,一夜没有合眼。我将自己送给爷爷的礼物:两个作业本抱在怀里不松手。 我终…

最悲伤作文(精选5篇)

最悲伤作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和爷爷远距离接触也一天天多了起来。从我会说话的时候起,爷爷每周都会打电话或写信给我,说说生活学习的事,还告诉我很多道理。爷爷经常对我说: 你要好好学习,等爷爷退休了就去陪你。 几年时间,爷爷给我买的各种读物和用具就几乎堆满了我的小屋。我的心里总是满溢着爷爷的温情,我是爷爷的孙女,也是爷爷的心肝宝贝。

听老家来的人讲,爷爷是位着名的外科医生,他不图报酬、不计名利,救治好很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当地德高望重。我觉得爷爷是个知识渊博、可亲可敬的人,特别期盼能和他见上一面,所以每天夜晚都要计算一遍爷爷距离退休的日子,平时积攒着想给爷爷买小礼物的零用钱,设计着爷爷来后的小蓝图。

可是,我不但没有听到爷爷要来的消息,九岁那年反而听到爷爷去世的噩耗。当时我伤心无比,搂着妈妈流泪不止。我们要回大兴安岭去送爷爷。坐在火车上,我心急如焚,和爸爸妈妈一样,一夜没有合眼。我将自己送给爷爷的礼物:两个作业本抱在怀里不松手。

我终于回到了爷爷身边,那诸多花圈围绕的灵柩里躺着的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 ,我凄惨地哭叫着,想用一声声哭喊唤醒我的爷爷。然而爷爷好像累极了,沉沉地睡着,不肯睁眼,没有声息。我给爷爷跪下,把作业本摆在他的头顶,一页一页地给爷爷翻看着我的学习情况。

爷爷出殡那天,我的眼睛都哭肿了,嗓子也叫不出声来。来给爷爷送葬的人很多,医院的大院里、马路上挤得都是人。我一直用手把着灵柩的边沿,想紧紧牵住爷爷的手,生怕爷爷就这样离我而去,可灵车还是无情地拉走了我的爷爷,爷爷真的离我而去了。悲痛撕扯着我的心......

最悲伤作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情感概念构建,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爱情诗,诗人创造性

引言

诗与情感关系密不可分。隐喻的认知理论认为,隐喻在情感概念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情感很少不是隐喻式表达的(K?vecses,2000)。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所有文类中最富 创造性 的产品。诗性语言一般多用隐喻、暗示和象征等手法。隐喻语言是诗最基本的成分之一,有的甚至是诗最为关键的成分。隐喻的运用被认为是诗人富有语言创造力的评价标准。Gibbs认为尽管诗人使用的语言可能与平常人不同,但即使是最富创造性的诗人也使用与常人所使用的相似的概念化(Gibbs,1994)。

爱情恐怕是情感的概念中最为 隐喻化 的。富语言创造性的诗人是如何表达爱情的?诗人是否与常人对情感的理解方式有所不同?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在情感抒发方面独树一帜,特别是 愁 情的表达令人赞叹。《醉花阴 重阳》可以看作是她在抒发 愁 情的代表作之一。她通过抒发 愁 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因此这实际上是一首爱情诗。萨福是古希腊最早最著名的女抒情诗人爱情诗,她是第一个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给所爱》是她的名作。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特别是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来分析这两首诗的情感概念构建,在情感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诗人是否也使用相似的概念化。另外,本文将对比分析两首诗创造性根源的概念化和语言创造性的异同,进而探讨诗人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隐喻式语言来表达情感。

1.认知视角:隐喻和转喻在情感概念化中的作用

在修辞学中,传统隐喻观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现象和文体装饰,是对正常语言规则的偏离。隐喻即是以寻求事物间的 相似性 为其基本的思维方式,诗人 创造 隐喻过程就是在不似之中发现相似的过程,这种思维方式经意大利人维科Giambattista Vico阐明之后就一直被公认为是 诗性思维 论文范文。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解释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束定芳,2000)。隐喻(可称之为隐喻表达式)是建立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的(林书武,1998)。概念隐喻是用较为具体的来源域(source domain)认识较为抽象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概念的手段,是指的这种从来源域向目标域的概念映射(conceptual mapping)。另外,具有系统性和典型性才称之为概念隐喻(林书武,1998)。隐喻不仅渗透人们日常使用的关于情感的语言表达中,而且对于理解情感的概念化的大部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似乎我们大部分的情感的隐喻语言都是基于平常的、约定俗成的对情感的理解方式之上的(K?vecses,2000)。

举例说明。在日常语言中,中英文中 They are breaking up/We re inseparable 、 Don t put her on apedestal/He worships her 、 对他神魂颠倒/对她着了魔 、等类似的习以为常的大量表达实际都是隐喻式的表达爱情;其概念结构(概念隐喻)则分别是 LOVE IS A UNITY OF PARTS爱情是整体(爱情的中心隐喻) 、 THE OBJECT OF LOVE IS ADEITY爱情的对象是神 、 爱情是魔力 爱情诗,即这些隐喻式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由其概念隐喻所派生出来的,或者说隐喻的语言表达和概念隐喻之间是成体系的,并且这些概念隐喻是具有典型性的,即是平常的、约定俗成的对情感的理解方式。

隐喻过程中涉及 相似similarity ;转喻即雅各布森所称的 接近contiguity 或 指代关系stand for relation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通常统指隐喻和转喻。另外,莱考夫和特纳对 提喻 (部分整体关系)和 转喻 或 借代 (相关关系)并不加以区分。本文中为方便起见,区分了隐喻和概念隐喻及隐喻和转喻。

在英语中,隐喻在情感的概念结构中比转喻是更为重要的构成成分。另外,情感概念的一个特点是由大量的转喻构成,它的概念的生理方面在语言中广为展现,特别是在汉语中尤为如此。例如, 不安 、 面部表情的改变 、 体温下降 、 行为变化 等来表示情感概念。表示悲伤的 捶胸顿足 、 满眼含泪 、 哀毁骨立 等隐喻语言的概念结构分别为 悲伤是不安 、悲伤是哭泣 、 悲伤是体重的减轻 。

K?vecses(2000)研究并总结了英语中情感隐喻的概念构建。King(1989)研究并总结了关于汉语中情感隐喻和转喻的概念构建。本文中有关中英文中情感的概念构建(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社会构建、认知模型等)都分别参考这两本著作。

例如,在英文中,爱情的概念隐喻有:LOVE IS A NUTRIENT/AJOURNEY/A UNITY OF TWO COMPLEMENTARY PARTS/A BOND/CLOSENESS/FIRE/ AN ECONOMICEXCHANGE/A NATURAL FORCE/A PHYSICAL FORCE/AN OPPONENT/WAR/ILLNESS/MAGIC/RAPTURE/A SOCIAL SUPERIOR等(K?vecses,2000)。在中文中,悲伤的概念建构有:分离(社会建构)、身体的疼痛、不安、缺乏气、生命力缺乏、体重减轻、哭(身体反应)、黑暗、向下、在身体的容器中、物理力量(隐喻)及认知模型等(King,1989)。

2.李清照在《醉花阴 重阳》中对情感体验 愁 和爱情的概念构建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爱情诗,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愁 字统领整首词,根据新华字典对 愁 字的定义有两种含义:担忧和悲伤。我认为在这里 愁 主要指悲伤。虽然只有第一句中点出了 愁 。为什么我们从整首诗中仍感受到了浓浓愁意和相思之苦?下面从认知的角度逐句分析李清照词中对情感的概念构建。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此句中我认为诗人隐喻和转喻式地表达 愁 ,其 愁 情感概念的构建基础是一个概念隐喻 悲伤是黑暗 和一个概念转喻 低落的情绪是悲伤 。

在前半句中,用薄雾和浓云代表阴沉黑暗的天气来隐喻式地表达 愁 ,其概念隐喻是 悲伤是黑暗 。后半句 瑞脑消金兽 的意思是香在兽形铜香炉中焚烧消散(瑞脑是一种名贵的动物香料,有 香料之王 的美誉)。 瑞脑 (香)熄灭消散与女诗人的低落情绪有相似之处,因此人们间接地可以联想感受到诗人的低落情绪从而理解她的愁情。这是转喻式地表达悲伤,其概念结构是 低落的情绪是悲伤 论文范文。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 才道出了诗人愁的原因和实质。李清照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重阳佳节 象征的 团聚 反衬她(与爱人)的 分离 及 孤单 。诗人说愁而我们能联想到爱,因为她愁的原因是分离,因此很容易联想到她和爱人之间的分离及期盼早日和爱人团圆。因此,其中的概念结构有两个:分离是悲伤的典型原因(悲伤的社会构建原因)和爱情体系中的中心概念隐喻 爱情是两个互补部分的整体(LOVE IS A UNITY OF TWOCOMPLEMENTARY PARTS)。

另外,用悲伤时的身体反应代表悲伤。半夜醒来的寒冷表示悲伤,其构建基础为: 悲伤引起身体温度的下降 的概念转喻。 失眠是悲伤的身体征兆来表示悲伤 ,这也是汉语中构建悲伤的一个概念转喻。

东篱把酒黄昏后爱情诗,有暗香盈袖。

在汉语文化悲伤的典型认知模型中,悲伤的发展通常有五个阶段。饮酒是其中一种处理苦闷悲伤情绪的策略,但是它并不是一种良好的消除苦闷悲伤情绪的方式 借酒消愁愁更愁(King,1989)。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 隐喻的概念构建为 极度的悲伤就是消魂 ;西风代表寒冷指代悲伤; 瘦 指代悲伤,其概念建构为概念转喻 体重下降代表悲伤 。

3.萨福Sappho的爱情诗《给所爱》爱情的概念构建

他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

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

他能够坐着听你絮絮叨叨好比音乐。

听见你的笑声,我的心儿就会跳,

跳动得就像恐怖在心里滋扰,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言语的能力。

舌头变得不灵, 噬人的热情像火焰一样烧遍我的全身

我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 头脑轰轰。

我周身淌着冷汗,一阵阵微颤透过我的四肢;

我的容颜比冬天的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

在诗中萨福主要通过隐喻构建爱情和失恋,下面逐个分析。

(1) 他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 中用 天神 隐喻爱情。 THE OBJECT OF LOVE IS A DEITY爱情的对象是神(K?vecses,2000) 。

(2)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言语的能力 中用 失掉言语的能力 表示爱情爱情诗,其概念结构为 LOVE IS MAGIC爱情是魔力 ( 失掉言语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中了魔)。

(3) 舌头变得不灵, 噬人的热情像火焰一样烧遍我的全身 前半句爱情概念构建同样可以理解为 LOVE IS MAGIC爱情是魔力 ,后半部分可以理解为 LOVE IS FIRE爱情是火(K?vecses,2000) 。

(4) 我眼前一片漆黑, 耳朵里雷鸣, 头脑轰轰 、 我周身淌着冷汗, 一阵阵微颤透过我的四肢 和 我的容颜比冬天的草儿还白 中, 眼前漆黑、耳朵轰鸣、头脑嗡嗡、淌冷汗和四肢微颤、容颜苍白 都可以理解为生病时的体征。因此,其爱情的概念结构可以理解为: LOVE IS ILLNESS爱情是生病 。 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 也是表达爱情: LOVE IS INSANITY爱情是发疯(K?vecses,2000) 。

4.两首诗的都使用了与常人所使用的相似的情感概念化

李清照诗中表达 愁 基于的概念隐喻有:(1)悲伤是黑暗;(2)极度的悲伤是消魂。诗人还使用了大量悲伤时体征的概念转喻:(1)缺乏生命力;(2)体温下降;(3)失眠;(4)体重减轻/消瘦。另外,还有表示悲伤的典型原因 分离(社会构建)及认知模型的悲伤处理的策略 饮酒,但是它并不是一种良好的消除苦闷悲伤情绪的方式 借酒消愁愁更愁。

萨福的诗中主要使用隐喻表达爱情,构建基础有:(1)爱情的对象是神;(2)爱情是魔力;(3)爱情是火;(4)爱情是生病;(5)爱情是发疯。

可以看出这两位诗人使用的都是相似的愁和爱情的概念化,即对情感的理解方式是相似的,是平常的、约定俗成的。这也是为什么诗人没有直接说出愁或爱情,但我们仍然能够理解其中的涵义。

最悲伤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柳永;羁旅行役;悲秋意识

中图分类号:1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004-02

提到宋朝的文学,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词,众所周知宋朝文学的代表性体裁便是词,但是宋词又不是宋朝刚一建立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时代特色。而是直到十一世纪上半叶,此时的宋朝已经建立了快到半个世纪了,柳永等词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迅速发展继而逐渐步入繁荣的轨道。

秋天,虽然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它给大家展示的也是一个由充满生机、万物勃发的季节而逐渐走向沧桑、凋零和衰败的悲伤季节。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因为一些事情压抑在他们的心中许久,因此当他们看到一个由充满生机、万物勃发的春夏季节而逐渐走向沧桑、凋零和衰败的悲伤的秋季时,这些多愁善感的诗人们便借着这种悲伤的气氛在他们的诗歌中抒发出那些积压在他们内心许久的凄凉悲伤的感情。在这些诗歌中,他们一方面感叹自己在收获的季节中一事无成,另一方面又感叹岁月不绕人,一年中最绚丽的季节已经过去,剩下的都是些凄惨、凋零和枯败的景色……借着这种悲凉的气氛,诗人们正好可以发泄积压在自己内心深处许久的愁苦,这些略带伤感的意识被称为悲秋意识。羁旅行役诗主要是指诗人因为公务、求学等原因远离家人、长期寄居于外地,而在他们的诗歌中抒发怀念家乡、思念故友的一种有点伤感色彩的诗歌。悲秋意识在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中格外突出,南宋陈振孙在他的《直斋书录解题》中就提到,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柳永的一生四次进士考试失利,第五次所谓的考中进士也是因为他岁数太大,并且多次参加考试和皇帝新改年号而扩大录取等原因,才被勉强授予进士。当时的柳永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为了生计,不得不浪迹江湖,到处游荡。都知道文学作品是作家生活的镜子,这些羁旅行役诗是柳永浪迹江湖、到处漂泊游荡的生活写照,也是他精神与阅历的产物,能够比较全面的展现出柳永一生的追求、失意与挫折等等。在这些诗词中,秋天是作者主要抒发自己悲伤感情的一种借助工具,在他的诗歌中,这种悲秋意识到处存在。

柳永虽为宋代词坛的一大家,确切地说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造词并专心写词的人,但是《宋史》中却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又因为他在当时的文坛上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记录他的资料一般都很匮乏,以至于他生于何年都不是很确定,据中国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推断柳永大约生于987年或985年,或许是因为他所做的词在当时的社会中文学地位不是很高,因为大家都知道是苏轼抬高了词在社会中的文学地位(本来的词地位就比较低,柳永在这基础上又降低了词的地位,经过苏轼的努力抬高了词的地位,以至于后来和诗的地位差不多。)。但是从整个词坛上来看,他对词的发展确实是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据《全宋词》统计,张先存词165首,晏殊存词140首,欧阳修存词242首,他们所写的慢词仅占10.3%、2.1%和5.4%,而柳永所做的慢词213首占词总数的57%,提起这个数字,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吓人,因为我们知道两宋词坛上还有被称为大家的苏轼和辛弃疾,甚至还有李清照、周邦彦和姜夔、等专门写词的词人。

一般而言,柳永羁旅行役诗歌中的悲秋意识。主要在两个方面中表现出来,一个是他多次在诗歌中使用“悲秋”、“晚景”、“残阳”等带有悲伤性质的词语,并用秋季里凄凉的自然意象对秋进行侧面描写,例如梧桐就是一种悲的象征,同时也将柏树、树叶和荷叶等这些秋季里的自然意象倾注了作者的主管感彩,在诗词中变成了“枯柏”、“残叶”和“败荷”,作者也用这些意象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表达出来;“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卜算子》)中的“残阳”、“晚景”是略带悲伤的感情的意象,残阳,主要是指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快要逝去之时(确切的说,是指一天中有和煦阳光照耀的时间快要逝去之时),晚景,主要是指一天或是一年中的快要消失的暮景,作者要表现的内心中那种凄凉伤感的心情被作者用“残阳”、“晚景”这两种略带悲伤的景色烘托的淋漓尽致;“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玉蝴蝶》)在这里,作者描绘的是一幅色彩鲜明、感情丰富的画面,水面风轻轻的吹,苹花如人一般渐渐老去,在冷漠寂静的月光的映照之下,梧桐叶也渐渐变黄继而飘落……在这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之下,引出作者想说的话,即本文的主旨“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玉蝴蝶》);“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卜算子》)这里描绘的是秋天江边的全部色彩,“江枫渐老”与“败红”相对应,用江边渐渐老去的枫叶呈献给我们一幅苍凉衰败并且枯红的秋色,“汀蕙半凋”与“衰翠”相对应,用江边半凋的蕙兰来告诉我们现在的绿色已经没有往日的那种生机、那种翠绿,而是一种衰落颓废甚至有点苍凉的绿色,“满目”作为一种程度副词正好可以修饰这片衰败的秋色,它来告诉我们这种苍凉的秋色不仅只是一小片、两小片,而是满眼尽是;“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暗淡夕阳间。”(《戚氏》)这就是一幅充满悲秋意味的画面,在晚秋这个凄凉的时节,寂寞的小小庭院中飘落着略带寒意的秋雨,透过寒冷而凌乱的烟雾,我们看到槛外的都已经萧疏了,井旁代表秋意的梧桐都已经开始凌乱地飘落起叶子来了,这一切悲伤的景色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似乎更加悲伤了,这些显眼的大事物把凄凉的秋意表现的是那么的明显,同时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物也能够把这些凄凉的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谖。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戚氏》)在词中,作者告诉我们,由于道路的遥远,外加行人们的心中凄楚,他们连陇水的潺潺声都不愿意听了,而此时正好有烦躁的知了在枯枝败叶上哀鸣着,蟋蟀在衰草中哀鸣……这一切又与开头的大事物所表达的凄凉的秋意附和在一起,使作者悲秋的情意更悲。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八声甘卅》,上阕中的四十六个字基本都是在描写秋天的景色,“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多,残照当楼。是 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见长江水,无语东流。”作者用铺叙的手法,只用了短短的四十六个字就极其简洁的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的雨景图,在这幅雨景图中,不仅只有雨中景,还有“潇潇暮雨”的声音,甚至有暮雨“洒江天”的动作和“洗清秋”的效果……从视觉、听觉等多种角度描写秋雨,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写出这场秋雨过后各处的情况,并且寓情于情景之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多,残照当楼。”写出这场秋雨过后的自然情况,通过“渐”、“紧”等程度副词更能形象的描写出这次秋霜和秋风的猛烈,“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作者以小见大,从一开始的小花小草等周边的小景物着手到后来的具有统一概括的“物华”休,其中“苒苒”这种程度副词,虽然是“慢慢的”意思,不是很紧,但是却更加重了这种悲凉的气氛。“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此时的柳永似乎更羡慕长江水这科没有感情的东西,因为似乎只有从这种东西身上才看不到凄惨悲凉的结局,它仍和往日一样“无语东流”……柳永要表达自己的悲秋意识,但他并不直接把这种“悲”是如何的悲,怎样的悲和悲的程度直接描述出来,而是通过描写周边的景物,创造意境,一切“情”皆由“景”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宋玉是历代文人的悲秋之祖,而且柳永对悲秽这一文化传统的部分继承是以宋玉为媒介的,柳永的社会政治地位与人生经历与宋玉的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在封建利会中,他们都是不能够与当时社会搭配的很协调的失意贫士并且两人的诗歌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因此,柳永在他的作品中要表达悲秋这一感情的也会出现以宋玉为代表的略带悲伤色彩的人文意象,借着这种略带悲伤色彩的人文意象,他也在表达他自己的悲伤感情。如柳永在他所创的鸿篇巨制的词调《戚氏》中,发出“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的感慨,当时宋玉感到悲伤的原因正是在此处临水登山,而今柳永也在这,周围的情况和两千多年前宋玉的一样,作者借晚秋时节的景物,以悲秋之祖――宋玉自况,用宋玉的眼光参照当时周围的事物,给周围的事物蒙上一层悲剧意味,从而写出羁旅行役过程的凄苦和自己的愁思。“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雪梅香》)在这首词的一开始,作者就交代了当时自己的境况,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高楼之上,虽然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晴空,但是他看到的却是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色,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之下,作者又有了自己的悲伤的情绪,想起了两千多年前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文人――宋玉,又以他们共同的眼光来把当时登高所看到的景色涂上一层具有悲伤感情的色彩,“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雪梅香》)烟,有点飘渺哀愁的意味,用“孤”来形容,又有一点凄惨孤零的感觉,碧,虽然是用来描绘颜色的,而且是一种很有生机的颜色,但在这里却代表天空,用“寒”来形容又有一点荒凉的感觉,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生机。残叶告诉我们,那时的景色是衰败的,“愁红”二字又把这景色揉进了当时作者的心理感受,加入了作者个人的感彩。柳永总是这样借宋玉的形象,抒自己的感情……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在两宋的词坛上,他也是创用词调最多的一位词人。一生中,他大力创作慢词,他的词也主要以慢词长调为主,这虽然不属于诗歌内容方面的东西,但是从感彩等方面来说,慢词长调给人一种忧郁、凄凉的感觉,也加重了词的悲秋意识。

参考文献:

[1]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最悲伤作文范文第4篇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叫它桃花源,或极乐世界。

它并不遥远,就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最里端。

我们或许已经遗忘,但一定曾经拥有。

――《没有悲伤的城市》

人们都愿意相信有这样一座没有悲伤的城市。

孟买街头有一个10岁的流浪儿,他执著地相信孟买有一天会变成一座“没有悲伤的城市”。尽管他最好的朋友在种族冲突中被炸死,他自己也不得不受胁迫从事破坏活动,但他对此依然坚信不疑。这就是著名作家阿诺什・艾拉尼《没有悲伤的城市》所讲述的故事,一个读来让人哀伤的故事。

从小就被抛弃在孤儿院的祥弟对大墙外的孟买城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他拿着带有三滴父亲血迹的白布逃出了孤儿院去寻找父亲。与其说是寻找父亲,不如说他是寻找孟买。然而,迎面向他扑来的却是各种不幸,可他依旧执著地寻找那没有悲伤的城市。他梦想自己能飞,全然不顾那累赘般的瘸腿;他发明了花园语,在亲人死后含泪笑着说,他从一朵花瓣里看到了爱,从颜色里看到了幸福。他相信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没有战争,没有丑陋,只有鲜花、信任和爱。他把那个地方叫做“没有悲伤的城市”。

最残酷的世界和最美丽的心灵之间的冲突,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现在的我们,就像是钟表上的指针不停地转动。一边转,一边看着时间匆匆地流逝,却总是无能为力。这几晚,我一直都失眠,躺在床上,大睁着眼睛,呆呆地看着眼前一片的漆黑。我也不清楚那时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只是觉得这样子很安静,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可能我早已没有了最初那颗简单的心,所以也无法像祥弟那般相信这世界是美好的。在现实面前妥协了的我们,总认为社会是现实的,我们是无从选择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童话里的少年雅各。对他而言,马戏团是他的救赎,却也是人间的炼狱;是他梦想的驻扎之地,也是他流离失所的开始。提及救赎,我想起了一段言论:你或许是生活的泅渡者,抑或是救赎者。所谓泅渡,是指即使痛苦不会停止,但我的心能够征服它。当我们坦然地面对过去的忧伤时,我们便寻找到了自己。漂泊的心灵只有不断受到煎熬与磨砺,才能日趋成熟,才能拥有幸福,才能没有悲伤。所谓救赎,是指当我痛苦悲伤时,只有自己能安慰自己;别人所给予的伤痛只有自己能体会,亦只有自己能将自己解救。无论世界如何悲伤,我们亦能快乐地生活。

这就是现实――自己为自己建一座没有悲伤的城市。

最悲伤作文范文第5篇

那是最美的傍晚。

加缪的文字淡淡的,字里行间那种勉强可以称之为“哀伤”的情绪,不费吹灰之力便击中了我。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是小说《局外人》开篇的第一句话。仅仅因为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就致使他在意外杀人后被宣布为一个“预谋杀人”“藐视最基本社会原则”“罪不可赦”的死刑犯。

这是一个悲剧。法院和法官将一个善良、天真的人丑化、妖魔化了。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民除害,却不知他们毁灭了一个无辜百姓对世界最最渺小的希望。权力拥有者们借着“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对默尔索肆意地进行道德残杀。而作为被告的默尔索,无法上诉,无法申辩,也无法反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被践踏,甚至被替换,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样子。

这真的是一个悲剧么?似乎也不全是。

默尔索是快乐的。从开篇老板对他请假回家办丧事的不情愿,到结尾躺在监狱铁板床上仰望星空,他始终是快乐的。和人吵架,他说:“他对我很热情友好,和他相处,我觉得是一段愉快的时光。”锒铛入狱,他说:“我的案子很简单。”面对司法机关的刁难,他说:“管得那么细致,真叫人放心。”甚至在行刑前夜,他说:“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默尔索说,他是快乐的。我同意。默尔索选择真诚面对生活,面对自己,即便最后被这个荒诞的世界抛弃了,他却仍坚持做自己。相比之下,我感觉我们某些中学生的小世界中,反而比这个受了冤屈的死刑犯的生命充斥着更多的“悲伤”。他们或因为考试失利而悲伤,或因为零花钱太少而悲伤,或因为手机牌子比不过他人而悲伤。更有甚者,连自己为什么悲伤都不清楚,只会一味跟风,在网上发些故作成熟的文字,等待他人的感慨或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