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课堂笔记(精选5篇)

  • 普通话课堂笔记(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板书与笔记的关联 以往评价教学,对教师的教案、板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小结非常看重。特别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板书设计,经常引起听课者的共鸣,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现在,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那些现成的音画设计和课件在网上比比皆…

普通话课堂笔记(精选5篇)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板书笔记提高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教学得到普遍应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重现历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学习历史,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同时,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学生动手做听课笔记的也越来越少,这两个“越来越少”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担忧,也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板书与笔记的关联

以往评价教学,对教师的教案、板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小结非常看重。特别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板书设计,经常引起听课者的共鸣,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现在,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那些现成的音画设计和课件在网上比比皆是,教师无需自己制作,只需网上下载,既方便,又快捷,因此多媒体课件渐渐地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导致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同时,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普遍不做听课笔记了,他们或只是捧着教材,或只是盯着显示屏上五彩缤纷的插图,就是很少有拿着笔和纸记录课堂内容的。缺少了听课笔记的听课,学生疏于动手写字,教师在讲台上的提纲挈领、临场发挥、灵光闪现,都没有留在学生的“纸写笔载”中,难免是一种缺陷。一位专家说,听一堂没有板书的课,好像读一首没有诗眼的诗,看一幅没有神韵的画。听一堂不记笔记的课,思路就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对问题的深层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由此可见,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笔记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的“眼睛”与“窗口”,是传递和接受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一手漂亮的板书如同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学生也定能以此作为参考和借鉴,记下一手漂亮的笔记。而且一手漂亮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突出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自己的板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板书水平,积极优化课堂板书。同时,教师要在书写板书的时候,告诉学生记好笔记的要领,提醒他们,并指导他们记好课堂笔记。

二、优化板书的原则

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实践中认真揣摩,精心设计,不断优化,写出一手像样的、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板书。总体说来,优化板书应该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条理清晰。历史课涉及的知识点纷繁复杂,头绪繁多。板书应该是教师讲课的提纲,提纲决定了教师讲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体现了知识内容的层次性及其内在联系。条理清晰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第二,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简明扼要。板书贵在扼其要点,删繁就简。“简”是字不多,话不长,能用两个字的就不用三个字,能用一个词的就不用一句话,能用图示的就不用文字描述。简明扼要的板书能够统领课堂知识,扼其要害,抓其要点,让学生一抬眼就看得清楚明白,毋庸到冗长的文字堆里去寻找信息。

第三,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美观生动。 “美观生动”学生就爱看,就能吸引住学生,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愿意抄笔记。比如恰当地使用彩色粉笔就是美化板书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将板书文字在排列上做些艺术性的处理,其效果也会不同凡响。

第四,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形式多样。不断变换板书的形式,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花样翻新可以使人为之一振,兴趣大增。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示意图、对比表格等辅助手段,设计出形形的板书,才能受学生的欢迎,才能充分地发挥板书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笔记的要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有的记忆东西都会逐渐遗忘。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笔记记在课本上或笔记本上,这样方便查找,也不容易丢失。学生可以通过翻看课堂笔记,回忆起当时的课堂情景,从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在记笔记方面不得要领,这就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逐渐教会学生记笔记的如下要领:

第一,明确做笔记的宗旨。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的转移。因此,做笔记时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第二, 把握做笔记的时机。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因此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书写板书时,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完善。

第三、 注意做笔记的方法。课堂笔记应该简明扼要、纲目清楚。因此,做笔记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圈点勾画,突出重要的经典原话,名词解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二是抓关键词做批注,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所讲授的重点记下来;三是摘录板书,把不懂的问题和疑点记下来,课后去研究、思考、查对和询问。

第四、分清主次,把握内容。课堂上做笔记,要坚持“听”与“想”为主,记笔记为次,不能“满堂记”、“满板记”,保证听懂了,想好了再记。而且,不能过于注重“漂亮”,要坚持以记内容为主,记提纲、记重点、记补充的内容、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四、运用好板书和笔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当然,对于教师而言,板书不是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还应在课堂小结中充分利用板书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顾、总结、巩固、延伸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再对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课程 作文教学 启发及思考

一、前言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内心要充满紧迫感,即便有几年教龄和经验的教师也不能再以“老教师”自居,更不能一本教案周而复始去多年使用。笔者认为,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继承和沿用上世纪优秀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结合现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新型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去学习、吸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彻底摆脱原来语文课程给人带来的呆板、生硬的形象。语文课堂活起来之后,语文课程本身也就有了生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能被激发和延续,这样就更需要教师这个引导者在自身教学水平和艺术上不断提升。

二、课堂过程回忆

很多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变处理方法叙述出来。虽然笔者不能与当代教师们都耳熟能详的名师们相提并论,但是自认一些环节或者事情的处理也在遵循着当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及全新的教育理念。结合时下主张的新课程教育思想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构建师生互动的探究式课堂”,笔者认为,教师这个主导在小学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小学生由于其身心特点,特别需要教师作为指路明灯甚至是模仿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身心快速发育阶段的小学生今后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还是应当多用鼓励性评价,更好地融合一些新的教学艺术的元素,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愿意与他们交朋友,这样有了师生顺畅沟通的前提,很多教学相关的进程自然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一)课堂初始阶段遇到问题

记得有一节课开始时,那天笔者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发现学生忘记了擦黑板,心里有点不高兴,从笔者作为学生那个时代接受到的理念,这件事往大处说,是很不尊重老师的行为。但是笔者又不好意思生气,恰好此时想起了一个笑话,我便问学生:“你们喜欢听笑话吗?”跟我想象的结果一样,异口同声:“喜欢。”我说:“那好,我给你们讲一个笑话。有个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没擦,问是怎么回事。有一个学生抢着大声说:“谁污染谁治理。”同学们笑了起来,我问:“黑板上的字都是数学老师留下的,谁负责去把数学老师请来啊?”这下全班都笑了。这时,一个学生走上了讲台,认真地擦完黑板。我问学生:“今天大家发现黑板跟往常有什么不同啊?”答:“今天格外美!”“是啊,我们今天的黑板比以前更亮更美,感谢大家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这时候,有个迟到的学生从后门悄悄地溜进教室,猫着腰,你可以想象弯着90度的腰走路时候的困难与滑稽,我在窃笑,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有一丝的微笑很快地掠过我的嘴角,但是不知道我为什么笑。结合话题的内容,笔者接下来引用了大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在刚才我发现了美”。同学们一片哗然,纷纷左顾右盼,想找到我所说的,最后目标都锁定在那位迟到的同学身上。我咳了一声,接着说:“这个同学的美与黑板的外在美不一样,他是心灵的美,他虽然迟到了,但是他怕打搅同学们,走了一次后门,悄悄地走进教室,我认为他的想法很美。”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掌声。由此,笔者更加深深感觉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乐趣。

(二)作文讲评课实例

还记得有一次作文评讲课,笔者经过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搞了个创新,让学生到讲台上评讲。笔者点名叫上来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没有准备充足的缘故,不仅用方言讲话而且声音很小。为了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内心,笔者保持微笑,耐心地听她讲完。然后说:“同学们是六年级的大孩子了,老师知道班里很多同学都会讲普通话,而且普通话讲得特别棒,我们的美是不是该把它绽放出来呢?”台下掌声一片。下面的学生全部用普通话,很标准。总结:美,无处不在啊!

不少教师同仁都不难发现,越是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所以总体来说不少学生尤其是男生还是比较调皮的。就在笔者表扬学生的时候,教室的后排传来口哨声,持续了约2秒钟。我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什么啦?”同学说:“口哨。”我说:“不准确,应该是口哨音乐。”学生愕然。我说:“口哨是一门艺术,你们有幸听到应该感到高兴。前不久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口哨曲子《北国之春》,还有伴奏呢,你们听过吗?”学生说:“没有。”我说:“那好,你们可以请教刚才那位同学,他可以帮你,而且他一定会做得很棒。”这时候,大家发出热烈的掌声。后来我又强调一下:“欣赏音乐如果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会更美,相信我。”

三、结论及建议

上述两个课堂教学环节中,笔者通过自身的巧妙应变以美为话题展开了课堂教学环节,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笔者感觉到,语文教师应当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让课程本身充满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意识到,教学是一门值得一辈子去研究的艺术,教学的成功在于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心悦诚服地去改掉它,而且让学生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谈鸿声.小学作文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一、朗读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朗读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朗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和“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的要求。这表明了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认定。它体现出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

2.朗读的重要意义

(1)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学习氛围。如果一节课的学习能够从洪亮的读书声中开始,那么我们相信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快更好地集中起来,学习状态也会更加饱满。

(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促进语文学习。语感是人类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3)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积累知识。高中生正处于吸收知识的黄金阶段,通过眼、手、口、耳、脑并用的反复朗读,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脑,加深记忆。

(4)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诠释。因为朗读可以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而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粤语方言地区学生朗读情况的现状及其影响

以笔者多年的生活经历看来,粤语是一种较为强势的方言,具体体现在诸如绝大部分广东省市电视台的节目、电视剧、新闻等都是方言播放;公共场所的提示用语基本是双语(即普通话和粤语并用),有些甚至只用方言;相当部分市民无法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存在听不懂更不会说等现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会导致以下一些问题:

1.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许多同学即使知道答案,却难以用普通话完成准确顺畅的表达,这是缺乏朗读训练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在课下,他们与不会说粤语的老师的交流也存在很多障碍。

2.不利于学生将来的深造和发展

作为一名现代都市的中学生,应该是怀抱着开放进取心态的,不能将自身发展的眼光仅仅局限在广东省市内。所以仅仅是能用好方言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至少还必须具备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而做好朗读训练则是开始的第一步。

三、语文教学中有效强调朗读的对策探究

1.要在课堂上保证朗读训练的时间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朗读。通过读,强化记忆;通过读,加深理解;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当课堂上充满朗朗书声,不仅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2.可采取丰富多彩的手段进行朗读训练

(1)教师示范。教师的范读往往更具有真实感、情境感,对学生有着更直接、更具说服力的指导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培训,做到自己语言过关。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在课堂上避免使用方言和不规范用语。

(2)借助多媒体平台。多媒体平台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便利,在进行朗读训练时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指导学生。这些录音材料相对教师的范读会更为标准、规范,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调等方面的示范,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乐曲来配合朗读,营造更好的情境,增强朗读效果。

(3)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训练。粤语方言地区的学生在朗读上本来就缺乏自信,这就导致了他们对朗读活动兴致不高。所以在朗读训练时教师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既可以集体读,也可以个别读,从而增强朗读训练的效果。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4篇

下面就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教师要强调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和考试等6个环节。在这6个环节中,听课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因为课堂学习是和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锻炼思维的好机会,是反馈信息的主要环节。听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应学习的知识概念的理解、原理的掌握,影响着学生对典型题目的认识、对基本解题思路的把握。

记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效的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达到耳到、眼到、手到等身心合一的状态,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要素,提高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有效的课堂笔记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为了更充分地说明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往往引入很多课外的内容,来补充课内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面都很重要。此外,一些学生在课堂闪现的思维火花也是难得的课堂上生成性资源。有效的课堂笔记能够帮助学生随时记下这些信息,以备将来之用。

二、教师要指明课堂笔记应该记什么

很多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并不清楚课堂笔记该记什么,他们认为只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很重要。于是上课时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要一字不漏地记下来,结果是疲于奔命地跟着老师说话的速度记笔记,却记不下来。不仅记笔记丢三落四,而且听课也一知半解,上课忙乱不堪,下课一无所获。与此相反,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记笔记的意识,只有在老师强调的时候才勉强记上几笔。

课堂笔记究竟应该记什么?通过前面对课堂笔记的作用分析来看,课堂笔记主要有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补充书本不足等作用。因此,有效的课堂笔记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不仅仅要记课内的知识点,还要记老师补充的课外知识点。不仅要记下知识点,还要记下自己的疑惑。

记笔记时既要一边听讲,又要记好笔记,一些人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话速度。所以不必用完整的句子来记笔记,换句话说就是不必一字不漏地记笔记,而是要抓住关键词或关键词组。如果能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就能更充分地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思维导图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用来记关键词的工具。

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又被称为脑图、心像图、心智图,由英国学者托尼布赞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由颜色、图像、关键词、曲线等要素构成,运用画图的方式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概念、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它融合了全脑的功能,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等功能,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等功能,并充分发挥了大脑思维的“想象”与“联想”的特点,它能够充分发掘出大脑的创造力与记忆力潜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四、教师要讲清思维导图有什么用途

思维导图能够模拟大脑的运作模式,把抽象的概念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线条表现出各个事物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使得复杂系统简单化、抽象概念形象化。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形、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充分刺激大脑,使得大脑左右半球都得到充分运用,激发了大脑的思维潜能。思维导图呈放射性结构,使得大脑对于研究的事物有任何新的想法时都能够随时“插入”和添加,这有利于锻炼大脑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思维导图常常用于以下场合:

1. 思考:分析复杂的系统问题,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 学习:用于快速学习新知识,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新知识的特点。

3. 写作:围绕写作主题迅速形成文章结构、提纲和各个层次,填充相关论点、论证材料、案例和引申建议等。

4. 笔记:能够抓住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体系里随时拓展补充新的知识,形成可扩充性的动态笔记。

5. 策划:对某一方面的主题活动进行策划,按照活动要求的目的、目标、任务、人员、资源进行要素组合,按照活动的流程设定活动时间表,形成系统性的活动方案。

此外,思维导图还有很多用途。例如记日记、交流、讨论、头脑风暴、创意等。

五、教师要示范怎样用思维导图记好课堂笔记

下面以初中生物“细胞”一课为例,结合思维导图的画法,介绍一下如何用思维导图记课堂笔记。本节课主要讲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首先你要准备一本没有网格的笔记本,例如速写本。还要有多种不同颜色的笔。如果暂时手头没有速写本的话,也可以用几张白纸。然后,按照以下方案制作:

1. 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因为从中心开始,可以使你的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能更自由、更自然地表达你自己。

2. 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形来表示,但应尽量使用图形,因为图画的视觉刺激更强。本节课上你可以画一个椭圆形的细胞,并在里面写上“细胞”两个字。

3. 从中央图形出发,根据需要画出若干个分支,作为一级分支。每个分支还可以向下一层再画出下一级别的分支,依此类推。因为,你的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把分支连接起来,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

4. 在每条线上连接一个关键词。因为简短的词语可使思维导图更有力量,更具灵活性。本节课上你可以在各个分支上分别写下: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然后在每个分支的下一层级下的连线上写上相应的特点、作用。例如在细胞壁下一层的分支上写下,特点: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在细胞膜下一层分支上写下,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其余依此类推。

5. 在绘制过程中每一个分支尽量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因为丰富的色彩能够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6. 使每一个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因为你的大脑对直线感觉麻木。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语言;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80-02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数学这一学科也不例外,它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数学语言。可以说,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只有认真学好数学语言、掌握好数学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可以这么断言,一个数学语言极差的人,要在数学领域里头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是很难实现的。可见,数学语言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接纳、吸收、内化是何等的重要。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与训练。这诚如斯托利亚尔所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然而,在现实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学语言的训练有所忽略,甚至不予重视,一节课都是为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教学,结果吃力不讨好。笔者平时在工作实践和听课学习中,发现农村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强化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根据本土实际,申请确立了一个数学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倾听与表达探究”(课题编号2013XB1444)。下面,着重研究“农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及对策。

一、农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

1. 缺乏话语氛围

语言是要有氛围的。缺少一种话语氛围,要学习与掌握一种对我们来说相对陌生的语言是比较有困难的。学习数学语言,也需要有一定数学语言的氛围,特别是普通话的氛围。在我们闽南这片广袤的农村大地,人们一般都说闽南语,孩子从一出生一般都处于闽南语的环境中,特别是农村家庭,一般不讲普通话。学校呢?情况有所转变,有讲普通话的语境,但氛围并不浓厚,一般来说,孩子还是用本地的闽南语来交流。上课时,可以这么说,大部分教师能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但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仍然有一些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使用半普通话半闽南话进行课堂教学,由于平时少讲或不讲,所以学生就不敢积极发言。笔者曾经了解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次在上课时,发现学生的回答总是很小声,刚开始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深入了解后,才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原来的教师在一二年级时的教学都是用本地方言进行教学,现在改用普通话教学,一些学生听不懂,也不知道怎样表达,后来胆子大一些的,就用方言来回答。这样一来,农村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就更差劲了。

2. 家长重视不够

对于学习,很多家长重视不够。现在,很多家长要么外出打工赚钱,要么整天忙于自己的日常事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甚至有的家长觉得读书没什么用,读不读书能挣钱就行,所以农村的孩子很多是初中毕业之后就回家干活,或跟人学点谋生的本领,或外出打工。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大重视,有些孩子来学校也不用功学习,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课后更谈不上复习巩固了,长此以往,许多学生的基础跟不上,听也听不懂,教师提问,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是问什么,更谈不上回答了,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无形中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怎样得到训练呢?因此,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也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一个原因。

3. 教师因素偏差

目前,我们一直倡导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很多教师能按照要求认真做好。但很多时候,行动与心愿背道而驰。说是要用普通话教学,但一到课堂就不使用普通话教学或一遍普通话一遍本地话相互交叉,两种语言轮流上阵,授完一节课。据我们调查,还有一部分老教师用当地的方言来上课,试想用方言来上课,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另一方面,教师没有这个意识,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事情,数学教师只教数学,不清楚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提高农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

1. 多讲普通话

闽南地区,很多农村的孩子已经习惯讲闽南语,就是讲自己的方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自觉地讲好普通话。可是,现实不容乐观,一些教师一般都是这样做的――上课用普通话,下课就用闽南话跟老师交流,甚至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用本地话说。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另外,我们要结合推广普通话的要求,让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可以明确要求在校园里严禁说闽南话,自觉讲普通话。用普通话跟老师、跟同学交流,努力营造讲普通话的浓厚氛围。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 写好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刚开始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时,可以加以适当的引导,对写得好的加以表扬、展出。教师在批改数学日记时,要注意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否准确,必要的加以纠正或面批。通过动笔去写数学日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课前“说”

各班可以选出学科代表,或采用全班轮值的办法,进行课前“说”,时间可以是3分钟~5分钟。如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就进行了这一尝试,效果较好。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代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说”,让学生说一说上一节课或昨天的收获,或说一说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事例,有时也可以出题考一考,讲数学家的故事,通过多种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明显加强了交流,学生的胆量得到训练,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也逐渐多起来,课堂上的气氛就会变得十分活跃。实践证明:让学生课前“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首先,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而且这种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与培养,要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千万不可随意或随心所欲。一旦离开了目的性与针对性,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与培养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其次,要讲清讲透,让学生清楚明白。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这个方面加以强化训练。最后,要进行模仿训练。在数学课本中,一些数学语言的表述是很完整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书本内容,引导学生中尽量仿照教科书的有关陈述来作答,对他们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5. 加强语言的转化训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那就是普通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化训练。这种训练应该引起重视,并且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例如,把“和不变”,转化为“和相等 ”;把“路程一定”,转化为“路程不变”或“路程相等”。很显然,这种语言转化训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剖析缺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剖析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学生在学习数学语言表达上,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缺陷或错误,这是很正常的,无可非议。但是,每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上存在偏差或错误,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不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应该立即给予纠正。这种纠正,有几种方式:一是可以直接挑明错误之处,使学生马上明白错在哪里,从而改之。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误辨析,找出错误原因,而后更改之。三是坚持正确表述的语言训练。这种数学知识的语言表述,我们必须反复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巩固掌握。这样,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7.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并带头讲好普通话。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平时多阅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多参加各级的培训、多听课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训练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鲍建生.数学语言的教学[J].数学通报,1992(10).

[2]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10).

[3]卡尔梅科娃.学生智力发展诊断问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