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史密斯先生电影范文第1篇
保罗·史密斯的设计室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时装、设计、音乐、艺术潮流杂志和当下艺坛创作圈热切议论的画集摄影集建筑设计作品专著,并排陈列。其中也经常发现独立创作人小本经营的新杂志和限量手工作品集,流连翻掀。
英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发达国家,经济与物质的双重发展下,本来就集中了一批有文化修养和对生活素质有超高要求的中产专业者,并且在英国各处也经常有一群进进出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创意人。就连在医院的病患床上,这样的人都能碰之一二。如果不是这么的繁密,保罗·史密斯先生的人生也许就是另一翻景象了。
保罗·史密斯这个品牌最初的开始便源于一场车祸。出生于1947年的保罗·史密斯自小便希望成为职业电单车车手,直至十七岁遇上意外,在医院认识了一些艺术系学生,才令他对设计产生兴趣,并改写了他的一生。
保罗·史密斯先生在1970年的时候,在英国Nottingham与当时还是时装系学生的女朋友,现在已是太太的Pauline Denyer开设了第一间店铺,并在那时开始学习裁剪。夫唱妇随地,两个人开拓着保罗·史密斯这个品牌的品牌之旅。
在1976年正式以保罗·史密斯这个名字命名,昭昭之心再明显不过,保罗·史密斯先生和夫人两个人将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着这个品牌,人在品牌在。他们将品牌的设计风格定位为英式趣味,那是品牌的血脉,源远流长。在巴黎发表了其首个以保罗·史密斯命名的系列后,他们便正式展开其七彩时装之旅。
在英国,人们非常追捧保罗·史密斯这个品牌,它被认为是工业国家的英伦范以及英式趣味细节的表率。这源于保罗·史密斯个人的一种精神,一种最受人追捧的由内而外的些许叛逆精神——表面是绅士却偷着“耍坏”——这也是他的英式幽默。然后在细节上,服装剪裁精致细腻,质地优良,完全符合绅士的派头和庄重,但在细节上却隐藏着许多值得玩味的元素,比如给穿得正儿八经的男模手里加个泰迪熊,在衬衫的袖口绣上一个裸女……正如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希望带给人们惊喜。
是的,人们为保罗·史密斯的设计而惊叹,为他的风格而惊喜。他的设计主要以朴实、简单为理念,别人从不会看到他推出一些奢华的时装或哗众取宠的新奇作品。在保罗·史密斯的观念里,其服装是为人而设计,而不是为时装天桥。并且保罗·史密斯先生还开创一种实用美学,从他手里流转出来的服装,一定是精美实用,底蕴丰厚。那是保罗·史密斯先生对英国传统时装工艺制作过程的最高礼赞。
保罗·史密斯先生设计的服装讲究英式传统的细腻缝制技巧,融入富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注重穿着上的实用性,如一般传统西服的订做都会以手工缝线假缝,来做最后衣身的确定与调整,完全无问题后,再将手缝线拆除,但是,经保罗·史密斯先生的设计的西装,这些缝线不仅被保留,也突显出独有特色。保罗·史密斯的色彩简洁明快,以红蓝为底色,辅以玲珑优雅的款式造型,勾勒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成衣品牌,在当时的伦敦时装界显得如清水芙蓉般不俗。
起初,保罗·史密斯只设计男装,随后推出了女装服饰,风格与男装甚为相似,都是以简单朴实为主,适合上班一族的女士。另外,七彩条子也是保罗·史密斯的标志,由二十多种不同颜色组成的条子经常会出现在保罗·史密斯的设计中,为他平实的设计添上色彩。
当然酷爱玩车的保罗·史密斯先生,虽然因为一场车祸终止了他的车手梦,然而乘着艺术设计的翅膀,也不会忘记要创造一切与电单车碰撞的机会。2005年他与电单车生产商合作推出了“Triumph by Paul Smith”的电单车产品系列,当中包括限量版电单车,牛仔裤及电单车车手外套等,可算圆了他多年的梦想。另外,同年他还与另一运动用品生产商Burton合作生产滑雪板及相关服饰“Burton Mark XIII collection”。除此之外,更与矿泉水生产商Evian生产Paul Smith专用水樽包装等。
保罗·史密斯这个品牌,追逐者众众。
当然,一个品牌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阻碍与挫折。保罗·史密斯也不例外。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后,随着英国时装界向巴黎风尚与奢靡竞相靠拢的风潮渐盛,伦敦的时装界充满了霓裳美衣和华而不实的泡沫时装,保罗·史密斯品牌受到了这股风潮的严重冲击。
在保罗·史密斯的血液里,流淌着这样一种能力——天生懂得出走,从上而下左兜右转,今天是今天,明天又是另一天。把自己抛出去扔出去,在不停转换的异地里在浮光掠影中,更清楚了解自己的确切的渴求需要以及生存能力。不满足于单薄的路过,进而寻求一些实际的人事经验体会:学一种新的语言,完成一趟越界的跨媒介的创作,在不同国籍不同年纪不同性别的新朋旧友的家里寻找自己对家的再定义,甚至无需定义。如果有空照照镜,一朝发觉自己面目全非,正好,这正是他要的。
识时务的保罗·史密斯先生,在不摒弃传统和古典的基础上果断巧妙地选择了多元化的观念重组。即在保持英伦传统高贵风格的基础上融合夸张、鲜艳、变化的流行元素,服装款式不断创新,使得他设计的成衣给人更加流畅自然的感觉。果然,他的多元化设计观念受到了包括德国、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家的欢迎,经他设计的服装在全球风行。一次危机,顺利地变成好时机。不难看出保罗·史密斯这个品牌的生命力的强大。
如今,保罗·史密斯这个拥有8个成衣系列和手提袋、手表、香水、钢笔、家具品牌等,14家英国分店和200家日本专卖商店。保罗·史密斯的产品均是在Nottingham或伦敦设计,然后在英国或意大利用上等的意大利、法国及英国的布料制作,充满欧洲风格。保罗·史密斯扩展快速,有不少周边产品委托了其他公司生产及设计,如地毯,眼镜及香水等。2002年,保罗·史密斯联同Cappellini公司推出家具系列“Mondo Collection”,于2003与Maharam家具合作设计布料,可以说是产品广泛。
史密斯先生电影范文第2篇
纵观影坛,这种家人同台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与亲子搭档的表演也更容易把生活中的真情和质感带入电影之中,造就出真正的传世佳作。
No.10洪金宝&洪天明:《杀破狼》
功夫巨星洪金宝一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长子洪天明子承父业,走上了演艺之路。与父亲靠着一身硬功夫跻身影坛不同,洪天明更多的是凭借主持香港TVB的娱乐节目而被观众所熟悉。在电影方面,洪天明如果想要赶超自己的父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所主演的《香港厨神》等影片都算不上成功,在一些大制作影片中我们更是难以找到他的身影。即使是在父亲洪金宝主演的电影《杀破狼》中,他也只是扮演了一个毒贩的小角色而已。
No.9 威尔?史密斯&贾登?史密斯:《当幸福来敲门》
如果要细数谁是好莱坞最成功的演员,在奖项方面“一穷二白”的威尔?史密斯或许还排不上号,但如果要说谁是好莱坞最成功的父亲,威尔?史密斯则当仁不让。在《当幸福来敲门》一片中,威尔?史密斯同八岁的大儿子贾登?史密斯一起上演了一出戏里戏外的父子情深。而在最新上映的好莱坞票房大片《我是传奇》中,威尔?史密斯又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威萝?史密斯,在片中分别饰演人类救星罗伯特?奈威尔和他女儿玛莉。
No.8 葛存壮&葛优:《父子婚事》
年轻一点的影迷或许并不知道,内地影坛的“带头大哥”葛优还有个在影坛“腕”比他更大的父亲――葛存壮老先生。葛老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影迷都知道,葛老曾是红中的常客,不过他所饰演的角色却几乎没有“红”过,不是地主恶霸、就是叛徒日寇,尤以《小兵张嘎》中的龟田队长最为经典。1992年,葛氏父子在《父子婚事》一片中实现合作,饰演一对单身父子,爆出不少笑料。
No.7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塞奇?史泰龙:
《洛奇5?虎啸龙吟》
好莱坞动作巨星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共结过三次婚,共育有五个子女。其中,大儿子塞奇?史泰龙有幸在父亲的带领下,进入影坛。史泰龙父子先是在经典系列影片《洛奇5?虎啸龙吟》中饰演洛奇父子,继而又在灾难片《十万火急》中再次合作。近年来,小史泰龙开始走出父亲的阴影,在《零点莫斯科》、《Chaos》等影片中展现出不俗的演技。
No.6马丁?辛&查理?辛:《华尔街》
查理?辛是谁?相信看过美国CBS情景喜剧《好汉两个半》的观众都会对里面那个潇洒风流的“Uncle Charlie”记忆犹新。没错了,他的扮演者就是查理?辛。在这部红遍美国和网络的情景喜剧中,一向喜欢搞怪的查理?辛也没忘记“忽悠”一下自己的父亲,让这位老人家在剧中扮演一位“花痴”老头。老辛也乐在其中,娱乐观众的同时顺带过上把戏瘾。事实上,早在1987年的经典电影《华尔街》中,辛父子就已经同时登上了大荧幕。
No.5 珍妮特?利&杰米?李?柯蒂斯:《H20抓鬼节》
1994年,杰米?李?柯蒂斯凭借在《真实的谎言》一片中成功出演斯瓦辛格略带神经质的妻子而被中国观众所熟知。事实上,她早已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尖叫女王”。在出演了处女作《月光光心慌慌》后,她成为惊悚片的常客,更是一度被视为是惊悚片的代言人。杰米出身演艺世家,父母都是在好莱坞响当当的人物。1998年,她和母亲珍妮特?利共同出演了典型的“杰米式”惊悚片《H20抓鬼节》,来了次“母女尖叫二重奏”。
No.4 成龙&房祖名:《千机变2》
2004年上映的香港娱乐大片《千机变2花都大战》的一大噱头,就是影坛大哥大成龙和儿子房祖名的首次合作。虽然成龙在影片中只是客串演出,但其对儿子演艺事业的支持可见一斑。跻身演艺圈之后,房祖名虽然没有展现出其父亲一样矫健的身手,没有像许多观众所期待的那样继承父亲的衣钵,但凭借在《太阳照常升起》等影片中展现出的不俗演技,他还是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No.3 安吉丽娜?朱莉&乔恩?沃伊特:《古墓丽影》
很少有人知道,好莱坞性感女神安吉丽娜?朱莉的父亲是谁?因为“朱莉”并不是她的姓氏。由于儿时父亲抛妻弃子,安吉丽娜?朱莉在成年后故意将姓氏从名字中去掉,以示对奥斯卡影帝父亲乔恩?沃伊特的抗议。不过,这对父女冤家在《古墓丽影》中实现了合作,并且饰演父女。近来,已经身为人母的安吉丽娜同布拉德?彼得过着令人羡慕的日子,她也向媒体表达了愿意原谅父亲并希望父女和解的声音,让其父和影迷们都倍感欣慰。
No.2 柯克?道格拉斯&迈克尔・道格拉斯:《三代同堂》
《三代同堂》,或许是名字与内容最贴切的一部电影,因为在影片中那个三代同堂的家里,为首的米奇(柯克?道格拉斯饰)是个顽固倔强、脾气暴躁的老头,尽管年纪已经老迈,却仍顽强地同死神进行着搏斗;儿子艾利克斯(迈克尔?道格拉斯饰)是个事业有成的中年律师,一生都在避免重蹈和老父之间糟糕关系的覆辙,却仍对自己那正值青春期的大儿子阿什(卡梅伦?道格拉斯饰)的叛逆行为束手无策。而这个剧情正好对映了戏外祖孙三代“道格拉斯”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史密斯先生电影范文第3篇
北极圈的秘密
北极圈,这个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地域,以寒冷著称。这里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独特的生物,还有罕见的自然景观,都预示着这里的不平凡。很久以前,人们就被这个无人能及的深深的吸引,即便如此,此处的寒冷却让局外之人望尘莫及。本以为在这样的神秘地域中,除了有着雄厚脂肪的北极熊、驯鹿、北极狼等动物能在此生存外,不可能会有其他生物在此处生根发芽,更别说是人了。然而,事情往往出人意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渐渐的进入了神秘的北极圈。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之时,―个惊人的发现也令人大跌眼镜,那就是北极圈的土著居民――爱斯基摩人(也称为因纽特人)。
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总人口约13万(2000年),分别居住在格陵兰(5.3万)、美国的阿拉斯加(4.1万)、加拿大北部(3.4万)和俄罗斯白令海峡一侧(约2千)。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现今已知最早的爱斯基摩文化出现于阿留申群岛中乌姆纳克岛上的一个地点,据记载,距今大约为3018±230年左右。在西方人的眼光中,他们是典型的爱斯基摩人。东部爱斯基摩人的分布面积占整个爱斯基摩人居住范围的3/4而人口却只占1/3。由于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没有西部的丰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要比东部地区的高一些。爱斯基摩人居住地分散,地区差异很大,所以文化差异也很大。极寒地区的植物极少,氧气不充足,人体内的蛋白质被利用率低影响身材高矮胖瘦。所以爱斯基摩人比普通人更加耐寒。
爱斯基摩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大约是在一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主要分布在北美沿北一带地区。语言属古亚细亚语系爱斯基摩一阿留申语族。近海的主要以捕捉海兽、鱼类为生,内陆的则从事狩猎。喜爱造型艺术,擅长雕刻。爱斯基摩人属于东部亚洲民族,与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更多的亚洲人的特征,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分别居住社会以地域集团为单位。首领多为萨满,行一夫一妻制。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猎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已使用现代渔猎工具,并乘汽艇从事海上狩猎,亦从事毛皮贸易。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响,在格陵兰地区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镇;出现贫富分化,美国爱斯基摩人已有个别资本家。
从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经格陵兰岛一带,在北极圈生活的蒙古人种的―个集团。在身体上、文化上都适应于北极地区的生活。面部宽大,颊骨显著突出,眼角皱襞发达,四肢短,躯干大,不仅有这种形态,而且生理E也适应寒冷。但是外鼻比较突出,上、下颚骨强有力地横张着,因头盖正中线像龙骨一样突起,所以面部模样呈五角形。由于克服极端的环境生活,在人类学上引起注意。
爱斯基摩人属于黄种人,和印第安人是亲戚。都是万年以前从亚洲踏过白令海峡的冰桥到美洲的,因为当时是世纪冰河时期,海峡封冻,可以直接走过去到北美洲。
影响云南全面展开
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与这个神秘地域进行亲密接触。这个春天,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很高兴为春城的影迷呈现有关加拿大北极的五部纪录片。拍摄于1949年和2003年之间,这些影片分别展示了加拿大北极在不同时期引人入胜的侧面,让观众们了解在那个独特的环境里生活的人们,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艺术、故事和生活。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纪录片,了解加拿大北极居民的历史,观摩他们的现状,探索他们的未来。
本次主题纪录片――“传承我们的故事”全部电影由加拿大电影局(NFB)提供。一直以来,NFB在电影制作过程中运用新科技为这个领域作出卓越的贡献,同时通过加拿大和世界各地杰出人才的参与,NFB制作的电影多次在加拿大国内和国际上获奖,成绩斐然。由加拿大政府资助,NFB通过电影阐述加拿大人的观点,探讨加拿大人感兴趣的话题。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杜安・史密斯先生(Duane Smidl)是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副主席,该理事会是―个跨国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了居住在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和俄罗斯约15万因纽特人。史密斯先生同时还担任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加拿大分部主席。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因纽特人之间的团结,在国际层面促进因纽特人的权益和利益,开展并倡导北极环境保护长期政策的实施,在北极圈地区政治、经济和i~A2展中寻求全面和积极的合作关系。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是六个北极原住民社群之一,在北极理事会拥有永久参与者地位。
作为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加拿大分部主席和国际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副主席,史密斯先生大量参与北极理事会的日常工作。他积极参与了所有高级别会议,以及与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利益相关的关键领域的工作组和特别工作组会议,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史密斯先生还经常参与加拿大北极理事会顾问委员会的工作,与加拿大政府参与北极理事会的官员保持良好、积极的工作关系。
史密斯先生电影范文第4篇
《星际穿越》可能是电影史上第一部试图用严密的物理逻辑去探究平行世界与多维空间之可能的电影,为此,诺兰特意请到了与霍金齐名的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来担任影片的执行制片,为影片中频繁出现的天体物理理论、虫洞与黑洞的阐释保驾护航。然而,《星际穿越》的精彩,更多得益于诺兰十分巧妙地将太空电影中常见的几类叙事模式和经典元素混搭拼贴,这个故事的骨架内核是太空电影最传统的开拓冒险,其中则穿插了对外星文明的探索(引导人类的“他们”究竟是谁),以及在孤绝的外太空中由险峻的环境与叵测的人心带来的恐怖惊悚感。诺兰汇集了包括斯坦利・库布里克、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等诸多前辈的智慧结晶,献上了这份瑰丽的厚礼。
从1902年第一部太空电影(也是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到今天的《星际穿越》,人类也从对太空神话般的奇思异想到飞出地球,浩瀚星空触手可及。承载着无限想象力的太空电影,总是为人类对宇宙空间的开疆辟土预先提供了一扇窗口,为我们展现星际间的无限可能。
外星文明
通常说来,每当提及太空,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外星人是否可能存在。关于外星文明的探讨,也自然成为诸多太空电影的题中之意。罗伯特・怀斯执导的《地球停转之日》(1951)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描写外星人的科幻电影之一,影片直接表现了时速高达4000英里的不明飞行物(UFO)以及模样诡异的外星人带给人类的恐惧与焦虑,面对这一未知的文明,整个美国如临大敌。讽刺的是,电影中的美军最初将UFO误认为是苏联的最先进导弹,这也是导演借此讽刺刚刚建立起来的冷战格局。影片中冷战的双方成了人类与外星人,双方的态度与立场对比鲜明――外星人始终表示和平的意旨,包容大度;人类却一直惶惶不可终日,心存芥蒂,直至挑起冲突。最终,外星人用远胜人类的文明“征服”人类,才化解这场危机。《地球停转之日》不但巧妙地讽喻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而且极具远见地铺展出“外星文明是敌是友”这一必将长时期困扰人类的深远命题。
26年后,已经凭借《大白鲨》享誉全球的斯皮尔伯格承接了这一命题。《第三类接触》(1977)延续了UFO这一主题,但这架神秘的飞船却像《大白鲨》中的食人鲨一样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痴迷于此的主人公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觅天外来客的踪迹,最终成功与外星人实现“第三类接触”。斯皮尔伯格极富创意地让音乐成为两个物种间沟通的语言和桥梁,暗含了“宇宙存知音,天涯若比邻”的美好寓意。最终,外星人不但让许多失踪的人类(都是历史上曾经莫名失踪的飞行员等真实人物)回归地球,而且邀请一批新的人类去参观他们的世界。《第三类接触》表达了斯皮尔伯格对于外星文明的良善信念,他不但坚信在我们未知的领域必定有与我们一样的文明物种存在,而且相信他们与我们一样善良。他在5年后的《E.T.外星人》中,将这一愿景表现得更加明显。
作为斯皮尔伯格的弟子,罗伯特・赞米基斯继承了他的这一信念,在20年后的《超时空接触》(1997)中用严密的科学原理和古老的辩证地探讨这一命题。影片源自已故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小说,详尽地表现了对外太空信号的破译、按照外星人图纸建造的交通工具以及其航行的过程,极富写实感。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科学家,不顾宗教人士的层层阻挠,一心圆自己的太空梦。有趣的是,新科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当年饰演质疑太空旅行的神学家,如今却在《星际穿越》中饰演勇于穿越虫洞、甚至黑洞的宇航员库珀。《超时空接触》也成为对诺兰创作《星际穿越》影响最大的一部电影。两部影片有着高度相似的精神内核与感情线索。引导库珀们开启这场星际旅程的,依然是神秘的外星文明。
太空歌剧
当斯皮尔伯格忙着筹备《第三类接触》的同时,他的好哥们乔治・卢卡斯已经快把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科幻片之一《星球大战》拍摄完毕。卢卡斯史无前例地构建了一个包罗万象的银河帝国,有浩瀚的太空、神秘的海洋、幽暗的丛林、寒冷的雪原、无边的沙漠和形态各异的外星生物(在星际酒吧里的一场戏,简直就是一次银河系怪异生物的盛大展览)。前所未有的宇宙视角和先进的特技制作水准,让《星球大战》成了电影史上科幻片的分水岭――从前大多粗制滥造、犹如糊弄孩子的视效道具渐趋以假乱真,让人们宛如置身一个真实的银河帝国。《星球大战》也直接定义了被命名为“太空歌剧”的电影风格――在20世纪40年代,这个名词指代表现庞大银河帝国或繁复异星文化的科幻文学,情节一般混合了动作冒险类英雄史诗――在《星球大战》问世后,这一名词才在电影中找到了相应的定义。
几十年来,整个星战系列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文化浪潮,唯一能与其相提并论,同样掀起过文化热潮的科幻电影,只有《星际迷航》系列。《星际迷航》早在60年代就已制作过系列电视剧,虽然其中采用的主要概念与设定与后来的电影版没有太大区别,但限于当年尴尬的特效水平,难免令人觉得粗糙简陋。1978年的电影版在新时代的特效制作技术(这还得归功于《星球大战》)推动下,立刻焕发出全新的光彩。与《星球大战》精彩纷呈的太空战争迥异的主旨不同,《星际迷航》致力于探寻所有智慧生物都孜孜以求的生命起源。它不但刻画了星际间不同物种的生存与交往原则,而且将曲速引擎、虫洞理论、超光速旅行等先进的物理理论统统呈现于大银幕之上。时至今日,《星际迷航》系列依然在继续拍摄,自2009年始由J・J・艾伯拉姆斯操刀的全新系列都收获了不俗的口碑与票房。
“太空歌剧”的最新成员则是今年(截至目前)的北美票房冠军《银河护卫队》,《银河护卫队》开创的故事模式并无太多新意,但是在新时代数字特效技术的打磨下,搭配着当代“卢瑟”(loser)自嘲、幽默与卖萌的流行文化,再度引爆了全球的银幕。
恐怖惊悚
紧跟着《星球大战》与《星际迷航》的诞生,颇受启发的雷德利・斯科特推出了在太空电影中嫁接恐怖元素的宗师《异形》。依然是受制于粗陋的特效技术,之前的科幻恐怖片中的怪物要么落入B级片粗制滥造的窠臼(《变形怪体》,1958),要么索性根本不露脸(《天外魔花》,1956),建构一个像异形那样真实可信的凶猛怪兽都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斯科特不但成功塑造了异形这一在电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经典反派形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简单地一味描写怪物的凶悍可怕,而凸出太空以及宇宙飞船中孤绝的环境与贪婪自私的人性才是更加恐怖之所在。在太空中,没人能听见你的尖叫。无限广袤的宇宙空间实乃一个超大的密闭场所,色调冰冷的宇宙飞船更加突出了阴森幽闭的恐怖气息,飞船的任何一个故障都可能招致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而且很多时候你完全没法呼叫求助。而心思叵测的伙伴或队友,更是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炸弹。在《异形》中,正是军方派驻的仿真机器人为了完成秘密任务――捕捉异形而将怪物带上宇宙飞船,终致全船人员的灭顶之灾。后来所有旨在恐怖惊悚方面做文章的太空电影,典型如《异形》系列的后面3部以及丹尼・鲍尔执导的《太阳浩劫》(2007),都偷师了这一妙招。而那些不甚高明的跟风模仿者,则基本只学会了塑造一个凶残的怪物,沦为过眼烟云般的烂片。
颠覆恶搞
无论哪种电影类型,总有人在不断尝试确立风格与模式,而与此同时,也总有人在试图颠覆和嘲讽既定的陈规,太空电影也毫不例外。
当《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异形》等一批经典太空电影已经牢牢地确立了自己的影史地位时,它们也难免成为被戏谑与调侃的对象。在这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以恶搞闻名的导演梅尔・布鲁克斯。他曾以《年轻的科学怪人》、《灼热的马鞍》、《帝国时代》等片分别颠覆了恐怖片、西部片和史诗片,1987年的《太空炮弹》则彻底颠覆了太空电影的传统形象。片中所有主要角色几乎都戏仿自《星球大战》:主角孤星船长集合了天行者卢克与韩・索罗的性格特征;反派笨拙黑头盔显然是在调侃黑武士达斯・维达;其他包括尤达大师、机器人C3P0、贾巴、楚巴卡等《星球大战》中的经典角色,可谓无一幸免,统统都有各自的滑稽搞笑版本。除了人物造型,布鲁克斯更是将影片剧情、场景设计、摄影手法、特技效果、甚至海报、字幕等各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开涮。
与《太空炮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1999年的《惊爆银河系》,后者恶搞的正是与《星球大战》系列齐名的《星际迷航》系列。走得更远的则是《银河系漫游指南》,如果说前两者是借助原型的高级恶搞,后者则是对科幻片的全面颠覆。影片伊始,地球就面临被强拆的噩运,主人公由此不得不进行尴尬的银河系漫游旅行,而途中发现宇宙中最有用的东西竟然是毛巾……《银河系漫游指南》彻底颠覆了太空电影过去严肃、紧张、神秘的面孔,变成一出彻头彻尾展现幽默与笑料的闹剧。《银河系漫游指南》最初是70年代在BBC播出的广播剧,引起强烈轰动后由原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写成小说,堪称科幻小说的一座里程碑,仅英文版的销量就超过1400万册。而2005年的电影之于科幻电影的影响被认为可与《王牌大贱谍》对007的颠覆相媲美。
冒险开拓
无论太空电影以如何多姿多彩的方式呈现,归根结底,其最本质的内涵,始终是对宇宙的开拓与求索。这一承袭自航天事业的精神,也是太空电影萌生的根本动力。
早在1929年,人们普遍对航天与登月几无概念时,刚刚拍骏科幻片杰作《大都会》的德国大师弗里茨・朗就试图在银幕上开启一场登月旅行。为此,朗聘请了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赫尔曼・奥伯特担任顾问,制作出包括火箭发射台、布满环形山的月球等一系列逼真的道具布景。并且超前地表现了例如失重效应、宇航员在火箭升空时的痛苦表情等高度写实的场景。这部《月里嫦娥》比人类第一次进入外太空早了32年,比阿波罗登月早了整整40年。二战时期,德国人研制V型火箭的佩内明德基地,就印上了《月里嫦娥》巨大LOGO。而在60年代的美苏太空竞赛中,不少居功至伟的德裔科学家都表示曾受过该片的激励。
1983年,以美苏太空竞赛为时代背景的《太空先锋》,则生动地描绘了美国第一批宇航员的诞生历程。影片的主要角色均有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做原型,导演菲利普・考夫曼花费了大量笔墨表现宇航员们艰苦凶险的训练过程,以及面对好大喜功的政府与媒体的嫌隙与尴尬。最终,经过层层考核选拔出的七名宇航员,相继完成数次太空任务,成为举国英雄,使美国在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中保持了领先地位。该片对《星际穿越》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星际穿越》片头的一组闪回镜头,表现库珀驾机逼近极速时仍咬紧牙关一往无前,正是向《太空先锋》致敬。
美国在太空竞赛中的直接成果,便是1969年成功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当年,阿姆斯特朗的同事吉姆・洛威尔原本有机会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但命运选择了前者,却让后者以一种阴差阳错的方式成为与前者齐名的航天英雄。两年后,洛威尔担任指令长,与另外两位宇航员驾驶着阿波罗13号飞船执行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不料发射后两天,服务舱中的氧气罐爆炸严重损坏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损失氧气和电力,成功登月已然没有希望,三位宇航员却必须面对电力不足、供水供氧困难、环境温度下降的恶劣处境,试图用登月舱作为救生艇返回地球。最终,凭借超凡的勇气与毅力、灵活的应变机制与措施、对地面控制中心的密切配合,三人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洛威尔为首的三位宇航员也从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瞬间成为全美国的民族英雄,阿波罗13号的成功返航,赢得了不逊于11号登月成功时的欢呼。朗・霍华德导演的《阿波罗13号》(1995)真实细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本片也成为90年代太空电影的新里程碑。去年凭借超凡的3D-IMAX视觉体验在全球掀起观影热潮的《地心引力》,创意与故事梗概都从本片借鉴良多。
但在《星际穿越》中,美国人引以为豪的阿波罗计划却被当局设定为“虚假的历史”,“纯属欺骗老一辈人的谎言”。诺兰如此颠覆性的设定是为了凸显影片中地球粮食危机之严重,以及库珀等人飞向太空的困难。不过历史上质疑阿波罗登月成功是否确有其事的声音向来不绝于耳,其中最富想象力的一种说辞是,阿波罗登月的全程都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以电影手法拍出来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流言,都因为库布里克先于阿波罗登月一年问世的《2001:太空漫游》实在令人惊叹。以至于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后便大声惊呼“就像那部电影!”
史密斯先生电影范文第5篇
2、《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
3、《律政俏佳人》:是由Savage Steve Holland执导,麦莉·罗斯、贝基·罗斯、克里斯托弗·科辛斯等领衔主演的青春励志喜剧片。讲述了Annie 和 Izzy从英国搬去了加利福尼亚居住,她们在班级以及法庭必须通过自己的机敏才智证明自己。这是一部给美国年轻一代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励志电影,更是一部告诉所有年轻女性们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的经典励志影片。自由与权利,是创业者们最基本的诉求,女性创业者同样需要以此自励。
4、《听见天堂》:是由克里斯提诺波顿执导,卢卡·卡波里提、马可·科奇、Paolo Sassanelli等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根据意大利盲人音效师米可·曼卡西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失明的孩子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声音剪接师的故事。
5、《当幸福来敲门》:是由加布里尔·穆奇诺执导,威尔·史密斯、贾登·史密斯、桑迪·牛顿等主演的美国电影。影片取材真实故事,主角是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影片讲述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6、《美丽心灵》:是由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1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
7、《百万美元宝贝》: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剧情电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希拉里·斯万克与摩根·弗里曼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位有名的拳击教练法兰基因为太过于投身与拳击事业而陷入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和压抑,一位学徒麦琪坚毅的决心软化了法兰基并成出色的女拳击手的故事。
8、《永不妥协》: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朱莉娅·罗伯茨、阿尔伯特·芬尼、艾伦·艾克哈特等主演。该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描述了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历尽艰辛,以永不妥协的勇气和毅力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
9、《追梦赤子心》:是由大卫·安斯鲍夫执导,西恩·奥斯汀、乔恩·费儒主演的体育励志电影,于1993年10月13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身材瘦小的鲁迪通过不懈努力,进入梦想中的圣母大学橄榄球队,并最终由替补变为正选队员的故事。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