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精选5篇)

  • 课堂教学技能(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非常必要的。 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所谓联系是制订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

课堂教学技能(精选5篇)

课堂教学技能范文第1篇

一、怎样吸引学生

课程计划制定者根据需要,提出了学习的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切并不完全是学生兴趣所在,所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战胜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以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

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非常必要的。

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所谓联系是制订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有意义的,使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制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会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

二、怎样启发学生

有些教师喜欢越俎代庖,把知识嚼烂再喂学生,结果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的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不具有毫无启发性。

启发学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字:定向、架桥、含蓄、揭晓。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希望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一次地说明任务,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明确任务以后便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作好准备,教师有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设题可含蓄地启发学生。

探究完毕,教师要记得将学生原先想做而不会做懂得正确做法,想说而不会说的正确想法用精练的语言重述或者重写一遍,这样做能够梳理学生的思路,明确正误,提示示范。

三、怎样提问学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形式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热爱学习。

对所提问题的设计是提问质量的关键。一个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的问题不具有多少思考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得问题问得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在课堂上还要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因为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明确易懂,不能太大。

四、怎样管理学生

专心于学生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有些教师在上课铃响后不急于讲课,而是用几秒钟的时间,环顾全班,示意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短暂的沉默也常用于治理涣散的课堂气氛,教师略带生气的眼光能制止一些不守纪律学生。不过,这种缄默是的管理适用面很窄,大多数情况还需教师口头干预。

五、怎样引入和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时,教师通常都要绞尽脑筋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一般说来,一个导入至少需要完成下列四个任务: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圆满的完成了导入的四个任务。教师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教师,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考不倒的经历中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业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加强了新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问题式导入的关键在于创设精彩的问题情境,它既是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

除了以游戏、实验和观察等活动产生悬念和问题的引入方式外,还有一种主要的方式就是教师的讲授。比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着手问“做一道菜”,要知道味道好不好,怎么办?“旁敲侧击,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他们将要学生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引入,可以开门见山说出课题。

六、怎样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必须经历过探究,思考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语文现实中有哪些与本质的联系;δ男┧悸纷卟煌ǎ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烦,哪些思路是捷径胸有成竹。有些教师就曾因为随口说出“那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而盲目地与学生一起探究,结果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对问题的难度估计不足,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环节的节奏。开始可慢些,保证每位学生都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再进入真正的探究,否则,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学没有审清题意走错方向,就是有同学在别人起步的时候就以掉队了。探究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有过的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地方。

七、怎样巩固

光听不做、不讲、不练、不背、不复习,就算听懂了也会忘记,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操练和复习中都会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以加深、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

巩固和强化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加强记忆和反思。首先应利用记忆规律,无论在新知识的探究阶段,还是在巩固和强化阶段,教师都应该设法帮助学生记忆,减少遗忘。巩固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反思。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使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成为待学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用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组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降低知识的记忆量,促进记忆。

八、怎样结束

尽管有时因为没有控制好教学节奏,教师不得不草草收场,但其实这一阶段仍然是一堂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归纳和小结,再突出重点内容,提醒学生要注意或避免的错误,赞扬在课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他们的思想方法,起到回顾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将学习适当引申,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利用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带出下节的课题,埋下伏笔。

课堂教学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课堂教学 导入技能

1.引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本文就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做研究。

2.导入技能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导”就是引入,“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家都十分强调“启发”教育,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

2.1设疑阵,引起悬念法。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疑”是学生思维的积极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录》中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在《陆九渊集》中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向学生提出恰当的疑问,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数学本身就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因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是引入新课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例1:数学归纳法一课的引入。我们是边演示边提出问题的:从盒子里拿出的第一支粉笔是白色的,第二支也是白色的甚至第三、四、五支都是白色的。然后问学生:“是不是盒子里的粉笔都是白色的呢?”大部分学生都说不敢肯定。“为什么不敢肯定呢?”接着从盒子里拿出一根红色的粉笔。又问:“怎么样才能断定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呢?”学生回答:把盒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但盒子里的东西有很多,乃至无穷,那怎么办呢?如果第一次拿出的粉笔是白色,直到第k次都是白色的粉笔,并且第k+1次拿出的还是白色的粉笔,能断定盒子里的粉笔都是白色的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以后,教师从另一盒里拿出的第一支粉笔不给学生看,但以后拿出的都是白色的粉笔,并且拿给学生看,且保证下一次拿的仍是白色的粉笔,然后问:这样能肯定盒子里装的(包括手里拿的那一支)都是白色的粉笔吗?通过上述问题,实际上把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步骤,以及为什么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的道理也都引入了。而且学生听起来生动有趣,开动了思维机器,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2.2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导入新知识。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新知学习。

例2:实数的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要讨论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在数轴上找得到吗?比如说,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

(生出现片刻的安静。)

师: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平方根时的来历吗?

生1:记得是边长等于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

师:这个数可以搬到数轴上吗?你们在练习本上试试看?也可以到黑板上来画。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和一个单位长度与正方形边长相等的数轴,给准备到前边来的学生思考和活动用。)

生2:老师,您的正方形离数轴近些,就可以把它的对角线搬过来了。

生3:直接把正方形画在数轴上行吗?

师:很好!你要试试吗?(其他学生也在本子上试了又试,然后一个学生叫道:把正方形的一边放在数轴的一个刻度上,我来试试!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顶点与数轴原点重合的正方形,边长也是1,与数轴的单位长度一致。可是怎样把正方形的对角线表示在数轴上呢?)

生4:以数轴原点为圆心,以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必与数轴相交,交点就是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

图1

师:多有创造性啊!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轴上的点不仅仅表示有理数!

这时学生那种由自主探索而获得的成就感是什么都无法取代的。而且“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等概念已经深深植入脑海。

课堂教学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61-02

作者简介:张滨桥(1960-),女,哈尔滨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平台。初中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是指初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必备的教学基本技术和能力。为了实现“新课改”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初中教师不仅要具有板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讲解能力、运用教具辅助教学的能力等必备的基本能力,还要有向课堂45分钟教学要质量的教学基本技能。笔者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教师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本技能在初中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每门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都是不同的。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对教师讲课也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初中任课教师,只有全面把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主要特点和思想状况,精心备课、精心施教,才能做到明确知识目标、实现能力目标、达成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初中教学中,每门课程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由一系列的知识点、知识链构建而成的知识体系。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弄通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又要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还要启发学生承上启下,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链。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寻新的知识点,实现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目标。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对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握和有效处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学习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能力,既包括学习和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包括一些通用性的实践能力,如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实践探索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应依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自身示范、模拟仿真、综合演练、才艺展示、课堂讨论、学科竞赛等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能力训练。

3. 素质目标

初中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初中生初步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中学生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要寓价值观培养和德育于其他课程教学之中。渗透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音乐、体育课程中,通过学科史和学科代表性科学家生平的介绍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远大志向。特别是可以通过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正确使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基本技能在当今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很多,这对初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目前,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既存在“我讲你听”的“满堂灌”现象,也存在“我问你答”的低层次互动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遵循初中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内容和不同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实行章节式教学。教案基本思路可以按照教材的框架结构,着重在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进一步展开,补充一些资料和案例。

(2)实行专题式教学。可根据需要整合教材的有关章节,补充近几年初中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内容,设置若干专题,着重讲清重点、热点问题。

(3)实行案例教学。可围绕精选的典型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有关原理和观点阐释清楚。通过精心选择案例,力求讲出品位、讲出特色、讲出魅力来。

(4)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可以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可以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初中课堂教学尤其要紧贴教学目标需求,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多下功夫。

2. 倡导使用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自讲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学。由教师指定自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全面浏览,指出自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由学生推演公式,总结概括观点、结论,演算例题和习题,从而实现难点突破和把握重点。

(2)自行讲解。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按基本观点和理论、例题、习题等分成若干个单元,把学生也分成数目相同的小组;在学生全面自学的基础上,每组各有侧重,指定主讲人做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相互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组织相互讨论,对主讲学生的讲授正确与否进行讨论,并提出最简捷的答案。

(4)单元总结。由教师或主讲人对知识、原理进行串线和总结。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努力方向。

课堂教学技能范文第4篇

一、导入技能

好的开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下几种导入技能可以让你的课在一开始就很精彩。

1.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最简单、最经济的代入新课的方法,教师运用简单的语言或问题直接交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切入主题快,简练明了。但不利于调控气氛,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旧衔接,提问导入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对旧的知识的复习过渡,自然引出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生会感到亲切,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

3. 巧设悬念,趣味导入法。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悬念一般是出人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迫切想获得结论,而这种心态证实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

4. 典故引题,故事导入法。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能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可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引入新课。

5. 利用游戏,情境导入法。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游戏,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再迁移这种氛围进入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手段为达到某一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它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

课堂提问首先要设计精当,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首先,教师的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情况;其次,提问要目的明确,进口教材内容,要适时、适度、再次,提问要面向全体,有利于多数学生的积极参加,力求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到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最后,课堂提问要在“把科学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上下功夫,提问的角度应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

三、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语及教学媒体,通过讲述、解说等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教学内容,掌握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理解主要事物的行为方式,它是作为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教师有无高超精湛的讲解技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教学效果,也影响教学其他环节的实施。

课堂教学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导入

1导入技能的定义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是教师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一种教师教学技能。

2导入技能的主要类型

2.1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利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新知。

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师:“我们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生:y=kx。师:图像是什么?生: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并且,在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师:那么我们猜一猜对于反比例函数又该研究些什么内容?它的图像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组织大家预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

2.2直接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新课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例如,在讲《四边形》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在现实世界中,四边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宏伟的建筑物、铺满地板的方形瓷砖、别具一格的窗棂等,处处都有四边形的身影。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在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3讲数学故事导入新课。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介绍有趣的数学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启迪智慧、拓宽视野。

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时,采用了以下的故事导入:古时候,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要奖励这位大臣,大臣不好推托,就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

实际上要满足大臣的要求,国库里应有2的64次方减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这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就明白了。这样的故事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导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2.4悬念、设疑导入新课。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学生单凭现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求知愿望,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

例如:在教学“相似多边形”这节内容时(教师给出图形),教师提出疑问: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镶上等宽的木条,得一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2.5实验导入新课。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来巧妙地导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

我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就用一架天平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放着重量相等的物体,然后在两边的秤盘里加上(或拿去)重量相等的物体;或者把两边的秤盘里的物体的重量都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观察天平加上(或拿去)物体后仍旧是否平衡。学生弄清实验现象以后,随即引导学生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后的情况也是否与实验现象相吻合。最后,在学生已掌握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直接引入等式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