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答案(精选5篇)

  • 信息论答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展示考纲目标要求,使学生心中有目标 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察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

信息论答案(精选5篇)

信息论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 文综政治 答题技巧

近年来高考基本走向是突出能力考察;对学生视野提出新的要求;逻辑思维能力上升,借助逻辑判断,跳出教材考教材。这要求我们:视野方面,要开拓视野,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从时政生活出发,关注社会走向;知识层面,复习教材时不仅要构建教材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明确知识来源,即学的是知识,而不是符号,避免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能力方面,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即科学的思维方法。下面就能力考察方面谈一谈如何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主观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展示考纲目标要求,使学生心中有目标

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察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原理分析说明。

3.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二、教学生解答主观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心中有方法

1.高考主观题命题的价值取向和试题结构。高考的主观题对考纲目标四方面要求都考察,这些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立意、情境、设问。立意,即材料所关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情景,即材料所反映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重大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具体情况;设问,即针对情景和立意需要考生分析解决的具体问题。

2.解答主观题的策略和技巧。解答高考材料题必须透彻理解其情景和立意,并以此为线索,运用学科主干、重点知识、相应的国家政策和材料基本知识点(即答案三个来源:教材点、时政点、材料点),分析解决其设问所提出的具体问题。因此解答主观题时须做到如下几点。

(1)指导思想:全面、准确、重点、深刻、规范审题。

(2)基本思路:先看设问,后看材料。避免干扰,用错知识。

(3)审题活动过程及组织答案过程。

一是审问题:确定答题角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答题范围(有的设问限定答题范围非常明确,有的设问不明确,这时要看主体是谁,主体明确答题范围明确)、答题类型(不同题型其答案构成不同,语言组织也有差异)、设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设问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决定答案的结构以及答题的落脚点,当然有的设问这一方面不涉及)。只有这几个方面清楚,答题方向才准确,才能避免答非所问,或答案不符合要求。主要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二是审材料、扣考点:提取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要求有联系的信息。怎样提取有效信息呢?就是要透彻理解材料和提取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总结材料中心或层意,从中寻找解答问题的线索。根据提炼出来的有效信息定向基本理论(教材点、时政点、材料点),做到“要点、基点和政策点”三者相结合。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是整合答案并序号化:审问题确定答题方向、答题范围,审材料是分析过程,整合是组织答案过程。整合答案并序号化有利于做到条理清晰。使答案的布局有层次性,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题前一定要做总体规划。可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后材料,先教材再创新”来组织答案。

信息论答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考历史主观题 解题步骤 四步法

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历史主观题基本上都是材料解析题,适当掌握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得分率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我把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解答步骤概括为四步法。

一、审设问、明取舍

1.先仔细审清设问,获取有关“问题信息”。

设问都是针对材料设计的,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材料的内涵,体现命题者的意图。认真阅读分析设问,并借助设问的启发揣摩材料的脉络方向,可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解答的针对性。

2.审设问中的作答方式。

首先,要注意界定思考范围的提示语,因为材料题题量较大,所以在设问中一般有“据材料几”的要求。其次,要注意是否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如需要,答题时要回归书本,拓展思维,补充认识。再次,要注意是否要求引用原文,特别是古文题,如没有特别说明,要用白话文表达意思。最后,要注意对解题能力的要求,设问角度一般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推进。从逻辑关系上要求考生在解答前面设问时便要完整把握材料,进而结合所学知识推动结论的“水到渠成”。

3.审设问后附的分值。

高考卷每一设问所附的分值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给分的方向,也提醒考生答题时注意层次性和组织答案的详略程度,更有助于考生检验是否完整把握多段信息。

4.审设问的内涵。

读材料是为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规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要求,若细心审读设问,很容易把握正确的答题思路。细心审读设问,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摸清命题者的命题角度和要求,从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地捕捉材料的信息重点作好铺垫。另外,设问间的关系也有玄机,特别是递进设问类材料题,每一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甚至下一设问的问题是上一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答案。

二、读材料、定信息

1.带着设问读懂、读透材料。

这一步骤大约需要三遍,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意,就是把握材料的大致意思。同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精读,注意材料里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信息。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同时用符号(直线或曲线,最好用铅笔,以便过后用橡皮擦掉)画出关键词句,去粗存精,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还要考虑各段材料的侧重点是什么,作者对事件所持的态度,材料所反映的作者的立场、观点,等等。第三遍结合设问重点读,答每一要点都到材料中去找用符号标出的关键语句,重新阅读、理解,然后加以概括作出答案,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2.细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是指蕴涵在材料中的、对题后设问具有针对性、对解答问题具有实用性的信息。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材料中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信息我们一般可以直接从材料的出处、注释、内容中获取。二是材料中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主张、历史发展规律等。这一过程也就是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在获取了“有效信息”以后,我们还必须将材料中反映的基本史实与客观历史的真实、材料反映的观点主张和历史发展规律与唯物史观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作者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等,从而判断材料中所反映的史实的真伪,观点主张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有悖于历史发展规律,等等。

三、获信息、精处理

“材料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试题中常见的提问有:真实目的、本质含义、有何特点、有何关系、有何危害、有何影响、有何教训、分析原因、说明理由、阐明意义、怎样评价、作何结论、谈谈认识等。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唯物史观,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这里的“结合”,是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即以课本知识为历史背景或依托,通过再现课本知识回答,但必须依据材料,不能照搬原文。

四、构要点、组答案

组织答案是解题的落脚点,无论是再现知识还是考查能力,最终都是通过文字表达体现出来。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几个原则。

1.解答好第一个问题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要设若干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作指导,要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理解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考虑,杜绝过激或片面的认识。

3.答题要言简意赅,实现“三化”。

准确把握命题者意图,紧扣中心,揭示历史本质规律。纵然材料多,设问新,命题者也是一道题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考查,所以回答时要紧扣这一中心,并揭示其中的历史本质。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表述准确、文字简练,切忌长篇大论。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先列提纲后下笔。答案组织一定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4.认真检查。

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检查一下答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冯一下.高考历史命题改革30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3]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历史教学问题,2003,(5).

信息论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ARS;问题教学;实时信息反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78-04

课堂内的问题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为教学组织者(或教师)提供实时反馈并引导教学活动开展。国内外以教学应答系统(Audience Response Systems,简称以下ARS)为工具,试图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实时反馈问题,但由于ARS成本高、功能简单等原因,可能不太利于国内本土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文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潜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其如何支持课堂实时反馈,并借鉴国内外课堂实时反馈活动经验,构建国内本土化课堂问题教学一般活动流程图,以达到帮助解决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活动及策略的目的。

一、教学应答系统研究现状

ARS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互动教学系统,可以将课堂的互动教学、游戏活动、教学评测等有机组合在一起,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是新兴的教育教学工具[1]。该种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研究表明,学生反馈系统(ARS)的运用对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新技术条件下,研究者围绕教学工具提供实时反馈信息的特征,开展很多理论与实践研究。其中关于问题教学课堂实时信息反馈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新技术下ARS的重现构造的教学研究。

1.无互联网连接的教学应答器研究

无互联网连接的ARS,是封闭教学信息传播系统,功能基本满足问题教学需求。ARS一般包括发送器、接收器和软件三个部分[3],不连接互联网,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教学信息传播系统。学生通过按动应答器上的按钮来提交问题的答案,提供的功能键含有数字、对/错、发送等按钮,具有简单文本输入功能,功能上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送[4]。

无互联网连接的教学应答器研究,重在教学模式实践与理论的研究。在问题化教学研究中,R.E. Mayer等[5]以教学应答器为实验工具,确定了问题教学的学习过程: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问题,然后学生从多重答案选择中确定答案并利用遥控的教学应答器提交答案,等学生均作出选择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学生答案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Uhari等[6]认为,提出的问题应当能够快速并轻易的理解,且答案选项不能超过5个;课堂更多的时间应用于课堂讨论;问题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关联,并随着问题的不断使用,要不断地对问题作出调整[7]。

2.连接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应答系统

2009年以后,研究者逐渐将移动互联网整合到教学应答系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以移动智能终端替代教学应答器的教学方式。Media A. Ayu等[8]考虑到大班学习所需教学应答器较多,从而产生教学费用较高,试图通过让学习者手机登录某个特定的类似于维基百科网页界面,来提交并收集学生的答案信息;Dunn, Peter K等[9]以低成本的课堂应答系统(VotApedia)为研究对象,用手机作为收集学习回答信息的工具,探究学生使用VotApedia的态度、学习结果影响和参与度。

2011年,国内出现关于教育方面ARS的研究。陈真真[10]以基于 Web的 Socrative 课堂应答系统为例,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盛津芳[2]等以教学应答器为信息收集工具,构建了一套基于 Web 的支持综合性大学教学的学生反馈系统WSRS-I,该系统与学校教务系统数据相关联,允许包括授课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员等多种教学角色使用,满足不同角色对教学的需求,并且使用范围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些研究结论中,ARS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者利用ARS提供的课堂反馈信息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信息,帮助教师及时更改教学活动与策略的方法,已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习者能力的目的。国外对ARS的应用,从教学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做了大量成熟的研究,然而国内ARS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方式局限于将其认为是问题回答信息的工具,研究范围较小,很少涉及ARS开展适合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而且照搬国外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为此,在利用及时反馈特性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本土化的学习活动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微信公众平台与ARS应用于国内教学特征分析

ARS 可以将课堂的互动教学、游戏活动、教学评价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11]。但由于其成本高、功能简单等问题使得其难以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微信公众平台(WeChat public platform)是腾讯公司在微信(WeChat)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平台,使用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类别的内容。微信公众平台的群发推送、自动回复、1对1交流等功能为教学信息、教学互动性、评价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提供有力的支持。平台保持了ARS在问题教学的实时信息反馈特点外,在功能与用户体验上很好的解决了传统ARS功能制约问题。基于传统教学应答器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的教学应答系统特性对比如表1所示。

1.课堂信息挖掘

对学生的评价中,考试成绩作为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尤其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然而在问题化教学过程中,包含问题讨论、教师知识引导等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课堂理解。但是教学应答器收集的信息非常有限,只有教师端有信息记录,无法为学生课后反思总结提供帮助,不利于课后知识复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师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活动的数据会被学生微信端和平台端同时记录,这有助于学生课后总结反思与阶段性复习。

2.信息媒体形式

笔者以“教学应答器”、“课堂应答器”和“电子投票器”为关键字在国内各大电器网站以及百度等搜索网站展开搜索,发现近十家公司有销售,他们的产品一般只包含十个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对错键、问号和空格键,具有文本输入功能的产品种类数量十分有限。微信端口支持使用者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类别的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内容回复形式。

3.用户基础与体验

工具良好的用户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教学应答器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表现为一种工具,用户体验简单;微信凭借实时通讯和良好的用户体验,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广大师生群体生活学习中,为平台有效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赢得生命力。

4.教学成本

教学应答系统一般是以教学应答器为工具收集并传输问题教学信息。国外教学应答器需要30美元/只左右,国内数字键盘应答器也在200元/只左右,接收器与系统软件价格均在2000元以上。这样的教学成本能否“买”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值得考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随着智能终端普及,学生的智能终端分布均衡普遍,为此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开展教学活动,需要的成本极低。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并为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打开了新思路。根据国内教学需要与学生学习特点,以微信公众平台为问题教学活动工具,在保持传统ARS教学功能的同时,充分挖掘平台所凸显教学优势,无缝整合到课堂实践教育模式与方法当中,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互动、增强理解与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应用分析

传统课堂上,以ARS为工具提供实时反馈,就为师生实时了解学生理解情况提供了解决途径。得到实时反馈后,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论话题的机会或能节省时间进入下一个学习话题,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理解需要灵活改进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的理解水平,如果太差,会激发学习者学的更多[12]。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工具替代ARS设计问题教学课堂活动,在保持ARS系统教学信息实时反馈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微信公众平台及微信开展教学活动的教育潜能,结合国内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同时以国外基于ARS为工具的教学活动、环节和过程为参照,构建了问题教学活动一般流程图(如图1所示)。

当前学生较依赖传统讲授型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时间的常规化、讨论式教学法的耗时性以及国内应试教育的大背景等特征都决定了照搬国外的问题教学活动、环节和过程是行不通的。为此,在提出良构问题前增加了教师对知识概念与原理的讲授环节。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话题的引导,促发学生向平台发送关键字获取知识信息。这样有问有答的教学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与关注度,而且在学生端留下课程内容信息,支持学生课后碎片化学习与阶段性复习。

教师知识讲授环节后,判定教学内容理解的重难点,并提出客观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因为下面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所以教师应当慎重选择问题。问题的答案选项设置应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有明确教学内容的目标;问题能引起学生构建较为复杂的问题空间,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回答,但又不会超脱于其最近发展区的认知阈限;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问题的陈述应该清晰、具体、完整[13];问题答案选项一般不超过五个。

学生观看教师的问题,随后利用几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形成满意的答案,并借助微信APP向平台发送问题答案。由于微信订阅号每天最多群发一次信息,不能满足多问题推送功能,因此,关于问题的投票功能也是通过发送关键字、平台推送问题的方式获得。

利用直方图向全班展示学生的反应,在并不公布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引导全班讨论,对于分歧较大的问题,请学生解释选择答案的基本原理,通过精心组织,可以把全班讨论的过程转化为全班同学交流思想观点的过程(由于学生端口投票后才能看到总体投票情况,所以不影响学生投票结果)。学生的投票过程如图2所示。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原理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反思问题是否解决,若确定问题已解决,则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若学生与教师仍觉得有问题,根据问题情况,采取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第一种情况,是教师与学生对本知识点有疑问,那么教师进入第五步;第二种情况,是解决此知识点还需要其他知识的帮助,则教师引导学生从第一步进入下一轮教学。

基于主观问题的特性,学生短时间内一般不能得到有意义的答案,为此,将主观问题的解决时间放在课下,主观问题的设计一般偏向阶段性测试,诸如以案例分析、程序性问题较为合适,旨在拓展学生知识与搜集知识能力。学生课下将答案直接发送给平台,下节课教师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引导学生交流。

国外研究表明,基于ARS开展问题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积极性和成绩。然而,由于ARS自身功能的制约、成本较高以及国内教学特点等特征,都表明了照搬ARS的问题教学活动是行不通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具有取代ARS提供课堂信息实时反馈的功能,还具有低成本、用户基数大、开源平台等特点,有利于教学普及。同时基于平台开展教学,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课下准备上,会加重教师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李红美,张剑平. 教学应答系统应用研究的现状与热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2(5):128-134.

[2]盛津芳,董科,李龙,朱等. 基于Web的学生反馈系统的构建及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5(1):48-54.

[3]d'Inverno, R., Davis, H., and White, S. Using a personal response system for promoting student interaction[J]. Teach. Math.Appl,2003,22(4):163-169.

[4]Jane E. Caldwell. Clickers in the Large Classroom: Current Research and Best-Practice Tip[J]. 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07(6):9-20.

[5]Mayer R E, Stull A, DeLeeuw K, et al. Clickers in college classrooms: Fostering learning with questioning methods in large lecture classe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9, 34(1): 51-57.

[6]Uhari, M., Renko, M., & Soini, H. (2003). Experiences of using an interactive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 in lectures. BMC Medi-cal Education, 3:12. Retrieved February 20, 2008, from http:///content/pdf/1472-6920-3-12.pdf.

[7]Ian Beatty. Transforming Student Learning with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Systems. Educaus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EB/OL].[2013-05-06].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RB0403.pdf.

[8]Ayu M A, Taylor K, Mantoro T. Active learning: Engaging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using mobile phones[C].//Industrial Electronics & Applications,2009. ISIEA 2009. IEEE Symposium on. IEEE,2009(2): 711-715.

[9]Dunn P K, Richardson A, Oprescu F, et al. Mobile-phone-based 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in a large undergraduate cour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44(8): 1160-1174.

[10]陈真真. 基于课堂应答系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及实践――以基于Web的Socrative课堂应答系统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11]李红美. 教学应答系统应用研究个案分析――从研究方法的视角[J]. 电化教育研究,2012(10):74-79.

信息论答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问答系统;问卷调查;用户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I标识码:A

Abstract: The Q & A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har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our daily life knowledge. Improving user satisfac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creating a quality Q & A system.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ystem of network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research,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degree of user satisfaction is the benchmark of evaluating QA system quality, The final factor of constructing high quality network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Key words: Q & A system; questionnaire; customer satisfaction

1 问答系统

1.1 定义

问答系统(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QA)是信息检索系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能用准确、简洁的自然语言回答用户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其研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的需求。问答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倍受关注并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

1.2 问答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

给定一个问题,问答系统的处理流程一般如下:首先分析问题,得到问题的句子成分信息、所属类别和潜在答案类型等信息;然后根据问题分析得到的信息,进行数据集中得到可能含有答案的数据,这缩小了进一步精确分析的范围;在得到的小范围数据中采用各种技术提取答案或者答案集合;最后将答案返回给用户[1]。问答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1.3 问答平台特点综述

问答平台的服务界面是用户获取积极体验的首要因素,为了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速和有效地提出和解答问题,大多网络问答平台的界面都追求简洁、清晰。在问答模式上,除Google Answers因为采取收费模式需要将问题定价并邀请专家解答外,其他平台均采取提问―回答式。Google Answers的答题专家必须通过严格选择程序,而其他平台会聘请特邀专家或者由具备某些领域专业知识、见解和经验的网络用户回答问题。奖励机制各有特点,但均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宗旨。问答平台允许用户自由提问和回答问题,因此,对提问以及答案的质量控制成为确保问答平台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各类问答平台还处于发展初期,虽有审核人员,但更多还是依赖于用户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表1为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问答平台的特点[2]。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网络问答平台的概念与类型、功能特点、互动机制、用户分享行为及采纳因素等展开研究。关于问答系统的定义,很多的研究者都给出了各自的说法,但大都可将其理解为一个高级的信息探索平台。刘梦黎(2014)提出从便利研究的角度出发,网络问答平台被分成四类:搜索引擎型、文献整合型、社交网络型和实名社区型[3]。而毛先领(2011)则提出根据处理数据的不同,将问答系统分为三类:基于结构化数据的问答系统、基于自由文本的问答系统和基于问题答案对的问答系统,同时他在《问答系统研究综述》文章中给出了问答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吴丹、刘媛、王少成对一些典型的中英文网络问答社区的基本信息、交互性、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与评价实验[4]。陈晓宇、邓胜利、孙雅梦(2014)以知乎为例,对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行为可以具体理解为三种知识行为模式,分别是:知识搜寻行为、知识贡献行为和知识采纳行为[5]。Nikhil Vithlani等人(2015)设计了一个小规模的Social Q & A系统,并且对其进行全面的大规模仿真评估,由此严密而完整地分析了在线社交网络答疑系统[6]。一般认为,Joseph Weizenbaum在1966年左右实现的“Eliza”是第一个问答系统,而国内第一个中文互动型问答产品是新浪爱问知识人。

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设计

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一套问卷。针对现有及潜在用户进行调研,了解当前网民对网络问答系统的认知及期望。本调查问卷涉及17个问题,题目包括客观题与主观题,由此尽最大可能吸收全面、合理且新鲜的观点。

问卷分为两种形式: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问题答案的类型包括三种:结构式、开放式和半结构式。问卷结构包括三类变量,即客观因素、认知因素以及行为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含问题如下:受访者的年龄、性别、身份等;认知因素包含的问题主要有:目前对网络问答系统的使用程度、常用的问答平台有哪些、描述对网络问答平台的观点和看法等;行为因素包含的问题主要有:在网络问答系统中的行为是什么、选择网络问答平台的考虑因素、对网络问答平台的建议及意见等。

问卷回收之后进行筛选,删除不合格的问卷,利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来得出结论。

3.2 受访对象

本问卷的受访对象为全国范围内不同年龄层次的网民,主要受访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高校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用户群体对网络问答系统的认识和期望可能会受到其群体特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拥有较多空闲时间和一定知识素养的特殊群体,其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或老师的影响,但他们中不乏在某一方面具有独到见解的。除此之外,社广大网民对网络问答平台的看法更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并且已工作的社会人士较多具有不同于在校学生的成熟而全面的观点。因此,本问卷调查对象覆盖面较广,代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正式调查

在完成原始问卷之后,又征求相关人员和专家意见对原始问卷中个别题目进行了修改,同时抽取30人为试测样本,以检查问卷表述的方式、项目、内容能否被受试者所理解,然后将问卷发放给了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和社会群众进行填写。

问卷形式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问卷总数为380份,回收数目366份,有效问卷359份,占94.5%。

3.4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Excel 2010和问卷网自带功能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本调查问卷将问题归类并分为若干维度,同时运用样本对比分析法,将不同类别的受访群众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3.5 调查结果分析

3.5.1 受访者的客观基本情况

本问卷受访者大学生居多数,性别基本各半,年龄层次不一,但以18~25岁为主。具体如表2:

3.5.2 熟悉程度及使用频率

在参加调查的网民中,65.67%的人对网络问答社区的熟悉程度尚可,同时有18.45%的人表示非常熟悉,这证明网络问答社区的确很大程度上进入了广大网民的视野。对事物的认可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其使用的频率大小,在众被访者中通过网络问答平台获取过知识或信息的占绝大多数。

3.5.3 互动频率

使用并不代表参与,对问答平台的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的最终还是网民的参与互动程度。从搜索引擎到问答社区的转变就是用户的参与互动性,知识库的构建更多地依赖于普通用户的贡献而非占极少部分的专家。大多数被访者不参与问答互动的原因是由于互动方式不够便利或者互动界面过于复杂。由图2、图3用户提问和回答的情况得知用户在社区中的参与程度不是很积极,这就表现出现存网络问答平台对用户的激励制度有待提升。

3.5.4 关注内容

问答社区应当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宗旨,是否存在用户需要的内容决定着用户使用量。服务用户第一步就是得知用户的关注点从而进行改正或添加。超过一半的人通过问答社区寻找技能技巧知识类信息,可见常识知识库的建设对于问答系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7]。而近四分之一的人为了阅览社会热点或话题评论,只有少数人通过问答社区搜寻生活情感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人们更关心社会问题而非自身问题。了解用户的关注内容可有效提升网民们对于问答社区的绩效期望。根据问卷中“最渴望在网络问答社区中获得什么”一题的答案可知,知识是网民们最想得到的,但是他们想得到的不仅仅只是知识,具体如图4所示:

3.5.5 信任度

对问答平台的信任度是支持度的重要保证,提升用户信任度的方法主要有:(1)保护用户隐私。(2)保证答案质量。(3)透明的参与规则。(4)人性化的客服。就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网民对于网络问答社区有不同程度上的信任,然而,仍有少数人明确表示不信任,并且近70%的调查者在网络问答平台获取信息后会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考证。网民们认为有些答案过于表面,不够深刻,大多是经验之谈,没有经过考证,实用性一般。这就需要问答社区对知识源进行过滤与筛选,从而保证答案质量以提高用户的信任度。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涉及关于网络问答社区的建议时有被访者答道:“安排专业人员识别不可靠信息,杜绝虚假荒诞”。由此可见提高网民的信任度对于满意度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3.5.6 关于时间

提问者将问题后很有可能无法立即得出答案或者说满意的答案,此时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来得到理想的回复[6]。问卷显示,67.38%的被访者不愿意等待较长时间以得到相关的回答,他们更期待问答社区存在完全贴合自身需要的答案来等待自己提出问题,这就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内容的常识知识库。从另一方面来说,涉及某些时效性很强的问题,等待时间越长意味着答案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3.5.7 社区知名度

问答社区的知名度自然会成为潜在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具有代表性的网络问答社区中,百度知道的吸引力高居榜首,其次分别为知乎,Google answers,新浪爱问。然而网站知名度高也暴露出更多的缺点,比如有被访者提出百度知道广告过多,而知乎“大V效应严重,往往抖个机灵能获得高赞,踏实答题的反而无人问津”。除此之外,交互平台的建设对于用户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历经长时间的考验后网民们所感受到问答社区在相关技术、设备方面对系统使用的支持程度应当只增不减。同时问答社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忠实用户。

3.5.8 理想社区状态

根据被访者的回答,问答社区最应具备的特点依次是内容可靠、回答易于理解、用户知识素养好、原创性好、互动方式吸引人、页面设计美观、娱乐性强。这充分证明了问题和答案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有被访者提出问答社区的问题“应该偏向于归类化,能让人操作更简单,更容易找到适合不同人群的答案”。而内容可靠是受访者公认的网络问答社区必备条件,这包括答案的可靠性以及答案后评论区的言语真实性。相比之下娱乐性却显得没那么重要,可见广大用户更注重问答社区的知识性而非娱乐性,专业性是网民们追求的首要条件。除此之外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以及原创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安全性始终是用户不会忽略的内容,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安全需要是排在第二位的,仅次于生理需要。可见一个高质量的网络问答社区必须足够重视用户在问答社区中的安全。

3.5.9 参与方式

通过调查用户对网络问答社区的参与方式可以更好地建设问答系统。调查显示,大多数网民喜欢充当提问者和信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可见广大网民分享自己所见的意愿并不强烈。由此可以得知现存网络问答社区的激励机制并不十分吸引用户,同时有被访者表示用户界面内容不够完美和独特,使得用户的切实体验并不十分美好。

4 结果讨论

4.1 结论及建议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影响用户满意度即高质量网络问答系统构建的因素,由此针对各类问答系统的建设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提高用户熟悉程度,使用及互动频率。对于问答社区的熟悉程度越高,表明用户对其了解越深刻,从而满意度较强,因而会增加对平台的使用及互动频率。(2)随时调查用户关注内容。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关注的才是焦点,才是值得挖掘与提供的。(3)提高用户对问答社区的信任度。对于某种事物,信任才会接受乃至对其满意这是毋庸置疑的。从答案的真实性到用户的安全性,问答系统要做到坚决维护用户的自身利益。(4)重视问题与答案的时效性。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问题与答案相隔时间越长用户的满意度越差,问题自身具有的时效性使得用户不愿意花较长时间去等待。(5)提高社区知名度。长时间的经历与蜕变会打造一个群众基础很强的网络问答社区,而对于新进入市场的社区则需要更大的努力与之抗衡,如何探寻自身独有的特色是问答系统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6)遵循用户意愿建设问答系统。社区建设是否真正符合用户的心意,这其中包括用户界面、个人中心、互动机制等各方面的建设。(7)健全激励制度。问答系统要及时测试现存激励制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要,并非激励机制越完备问答系统质量越高,真正符合用户需要的才是最应当提倡的方式。

4.2 研究局限性

首先,由于问}数量及样本量有限,本文基于某些网络问答社区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应用于整个网络问答系统仍然是值得怀疑的。其次,本文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用户对问答社区的整体认知,但没有从实践方面验证所得结论。

由于本次的受访者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以及研究生,而社会不同层面的网民相对较少,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不是非常成熟或深刻,所以认知上或许同网民们有较大偏差。此外,分析问卷的方法较为单一,问卷设计具有某些缺陷等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毛先领,李晓明. 问答系统研究综述[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2(3):193-207.

[2] 邓胜利. 国内外交互问答平台的比较及其对策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50-55.

[3] 刘梦黎. 网络问答平台的四种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0-24.

[4] 吴丹,刘媛,王少成. 中英文网络问答社区比较研究与评价实验[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1):74-82.

[5] Xiaoyu CHEN, Shengli DE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swer adoption in social Q & A communities from users' perspective: Taking Zhihu as an example[J].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4(3):81-95.

信息论答案范文第5篇

一、学生得分低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

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生活甚至哲学生活的知识来回答。

2.基础知识不牢固,概念界定不清

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

3.知识应用不准确、不全面

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人民民主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等,导致学生失分过多。

4.答案缺乏新意,没有创新

高考试题答案的编制,虽然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如果答案只是囿于教材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分析,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延伸,缺乏新意,这种答案也不符合高考试题的答题要求,从而失去提高分。

5.答题模式陈旧,答案条理不清楚

许多考生组织答案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答题模式,比如第一自然段全是原理、第二自然段全是对材料本身的概括或描述、第三自然段来一个总结这种“三段式”,使材料与观点出现“两张皮”,事理分离。这在主观性试题答案编制中是十分忌讳的。

二、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针对学生答主观题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准确解答政治主观题离不开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首先要弄清回答该题所依据的知识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生活与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

2.要明确设问角度是“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还是“如何做”(对策,措施,方法,建议)。

3.明确设问主体。主体不同,答案则不同。经济生活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哲学生活主体通常是具体的哲学观点,政治生活主体通常是国家(国家机关)、党、公民、国际组织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与设问有关的重要信息,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与设问有关系的关键词、关键句子,从中提炼出材料所体现的原理,然后明确答题的方向。

2.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格的题目、材料、数据、尾注等,任何地方都不要遗漏。

3.回归教材。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关键句子直接调用。政治学科中的关键词本身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可以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课本中有用的知识点。

3.概括材料中的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的,就先归纳然后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进行取舍、重组,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包括要点如何展开、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等。

3.确定答案要点: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一般来说分值能提醒我们答案要点的多少,分值高意味着要点多。

第五步:组织答案。

高考中答案书写一定要整洁,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要用学科术语,标清序号,达到规范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从原理入手结合材料说明)还是采用归纳式(从材料分析到概括原理)的答题方法。一般回答时坚持先原理、后材料的答题顺序。

第六步:检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