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舞蹈专业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其 引进 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 量身定做 。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 练功 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 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 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 拿来主义 的 直接引进 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 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 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 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 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 和 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 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 一专多能 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的明确是核心问题。
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出发这是舞蹈学专业如何进行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是为了培养舞蹈理论人才而非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是为了培养理论工作者而非演员这是与其他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各个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口舞蹈学专业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的教材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切身的训练体验加深了解各舞种之间的区别认识各舞种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和审美规范。
另外考虑到 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技能 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毕业生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这些课的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训练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法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让那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这些舞蹈技术课教学的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初步掌握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教学任务的选择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完成掌握与对教材内涵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它的实践性也要重视这些课的理论性,避免把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上成纯技术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使这些课程不可能保证在教学功能上的完整性。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学生身体条件差、专业基础弱、年龄偏大、水平不整齐以及这些限制条件与本课的教学周期短、课时少这一现实之间形成的突出矛盾使得该专业的中国古典舞课不可能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基训(基本功腿功、技巧)加身韵的教学功能以前的基训、身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鉴于以上分析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必须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取舍得当。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r把教学方向调整到体现各门舞蹈技术课精华的风格、特点的训练上来,紧紧抓住代表风格特点这一核心内容作为重点,舍弃那些矛盾突出和不切实际的纯功能性的身体条件训练任务。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由于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只要学生把身韵教材掌握好就可以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目的。
因此概括起来说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教学任务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根据需要配合以密切相关的能力和技术训练将这些课的 练功 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这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必须也是客观条件限制之必须这样才能做到从需要和条件出发、使教学安排目的明确经济有效。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规定教材的选定和组织,舞蹈学专业的技术课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应该是围绕具有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意义的教材而展开。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从总体上讲,教材的选定应围绕身韵内容展开教材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能力,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幅度和控制能力包括指、腕、肩、腰、髓、踩、趾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二)基本技术,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和身体各部位的单一运用技术,包括基本的手型脚型、基本的头眼手脚位置、动律元素、单一手臂动作及单一头眼步法的运用。(三)综合运用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各种单一技术的复合运用和综合运用,包括复合手臂动作、复合步法和各类型的综合性组合。
在教材的组织上依据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围绕身韵训练内容形成由分节到完整、由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各类教材的纵线关系。
依据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形成了以形神劲律贯穿起来的手眼身法步各环节整体照应的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复合再到综合的各类教材的横线关系。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上述教材的选定和组织方式也就形成了该课从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课堂结构和教学形式。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看该课己经不同于以往的基训课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身韵课因为纯身韵课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古典舞基本功基础之上的而本课由于面对的是没有基础的教学对象所以就必须承担一些与身韵训练密切相关的基本功训练内容成为具有舞蹈学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课。
(五)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保证。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目的、任务的贯彻实施过程为保证舞蹈学专业技术课教学目的、任务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训练与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的完成掌握与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这些课的实践性也要重视它们的理论性,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教材本身,具备相应课程初步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运用讲授和指导阅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文化和审美规范等有进一步的理解,对这些舞蹈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深层的认识,并对教学法等知识有相应的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部分也要有明确的计划,并且与动作教材推进的进程相配合。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讲授内容主要应围绕中国古典舞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审美规范等展开。讲授内容还应包括身韵特性方面的外部技法与艺术内涵的关系、形神劲律的内容及关系、拧倾圆曲仰的静态审美特征、三圆运动规律的动态审美特征等。讲授内容还应包括与身韵教学法有关的教材体系的构成、训练步骤与过程、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的关系、音乐情绪与节奏类型的特性等内容。要避免把该课上成纯动作训练课,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训练上的问题也要对所涉及到的讲授内容做出安排。课外阅读也是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应该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列出每门课程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以供教师备课和指导学生时使用。当然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本文虽然主张讲练结合但仍然应该掌握好讲和练的比重.以练为主精讲多练。
(六)教学手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授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口针对舞蹈学专业教学对象的特殊情况,在采取教学手段方面要扬长避短使学生身心得到均衡发展。
舞蹈学专业的生源多数是从普通高中上来的有部分学生具有初级的舞蹈基础和身体条件,而大多数人则从来没有学过舞蹈身体条件不符合舞蹈训练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文化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等优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肢体、挖掘身体潜力,又要利用他们的优势注重调动他们的思维,发掘心智上的潜力使身心得到均衡发展。在教学上可采用多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布置思考题进行提问和指定题目让学生写小论文等。思考题或论文题目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系统地考虑也可以围绕上文提到的讲授内容而展开。另外还可以采用与教学实习有关的一些手段调动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增长教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讲解动作、互相纠正动作、甚至在一个时间单元里组织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编一些小的短句、组合供课上练习采用或作为期末考查的内容之一。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钻研,以长补短达到挖掘身心潜力、促进均衡发展和促进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对教学结果的考查也要具有舞蹈学专业的特点。教学任务的改变决定了对教学结果的考查方式应有所改变,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结果的考查内容上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学生的动作表演来检验动作教材的掌握情况。第二方面是通过文字、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该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第三方面鉴于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考虑还要在素材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教学法的掌握和编排组合的能力进行适当方式的考查。从总体上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要从以上三方面结合起来给予综合评价。另外在考查学生的动作表演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条件考虑到这些课程所能给予学生的只是初步的基础训练因而在检验标准上要给予合理的把握主要应在透过学生对动作教材的完成观察其对教材的理解情况。
结束语
随着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也应不断提升。因而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必然要形成白己的特色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是舞蹈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围绕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这些舞蹈技术课也要量身定做 ,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唤我们尽快打造出具有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
基于以上目的我主持编写完成了《舞蹈学专业舞蹈基本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的教材算作对以上思考的初步答卷。只愿它成为一个靶子能引发更多的教师对舞蹈学专业,乃至对所有舞蹈非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建设问题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2、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3、于平:《风姿流韵 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5、雄文龙、廖时人:《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舞蹈专业范文第2篇
舞蹈专业的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程、舞蹈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及教师专业教育课程构成。
舞蹈专业的主要课程有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舞蹈概论、舞蹈作品分析、编舞技法、表演基础、美学、音乐理论、音乐鉴赏、曲式分析、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人体解剖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
(来源:文章屋网 )
舞蹈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师专业;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217-01
一、基本训练
舞蹈基本训练是舞蹈教育的基础,是舞蹈教学必不可的,它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第一课题。对于入学前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来说,加强舞蹈基本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训练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身体由自然素质向舞蹈专业素质发展,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教学内容要安排扶把练习和离把练习两部分。扶把练习首先解决的是正确站立姿态,要求学生掌握收腹、收臂、挺胸、立腰、直背、沉肩、提气的技巧以达到挺拔向上的健美站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擦地、蹲、踢腿、划圈、控制、压腿、腰部等以腿和腰基本功为主的训练,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得到锻炼以达到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离把练习也叫中间练习,主要进行单一动作、单项小组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是扶把练习在离把后的继续提高与深一层次的开发。通过中间部分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舞基本手位、脚位常用舞姿、旋转、翻身、跳跃、步伐和芭蕾舞基本手位、脚位等动作与技巧,把握肌肉在动作进行中的紧张与松弛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和较好的控制能力。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来安排内容的深浅程度。幼师舞蹈的基本训练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而生搬专业舞蹈的训练方法,对一些高难度动作、技巧、身段,一般不用一刀切的办法,而应因人制宜,从作为幼儿教师在舞蹈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入手,为以后的舞蹈学习和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民族民间舞训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间舞形式是各民族历史发展与艺术创造的成果,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并具有鲜明的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民族民间舞训练是幼师舞蹈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舞蹈教学选择民族民间舞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表演素材,丰富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和创编能力。通过民间舞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四至六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手位、脚位、基本动律、舞姿造型、常用动作以及身体运动规律。笔者认为三年制学生应学习藏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等五个民族民间舞。其中汉族应教授二种以上内容,如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四年制学生除学习以上内容外,还应开设汉族的云南花灯、陕北秧歌或安徽花鼓灯和朝鲜族民间舞,使目前广泛普及在各艺术类院校舞蹈专业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在幼师学校里也纳入固定教学之中。
民族民间舞教学,首先应介绍每一个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居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性格气质和审美习惯等。舞蹈动作的教学,通常应先介绍和学习手形、脚形、手位、脚位、基本姿态和基本动作规律。然后进行上肢动作和舞步的训练,这一部分内容可分为单一动作练习和上肢与舞步的配合练习。在较好掌握手臂动作、道具技巧和各种基本舞步的基础上,再进行单项组合训练或表演性组合训练。根据幼师专业舞蹈课女生特点,应选择具有抒情、细腻、明快、眼神丰富、手腕灵活等风格特点的舞蹈组合进行训练。如胶州秧歌中的“小曼”,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弦子舞”,蒙古族的“腕”、肩”,维吾尔族丰富多彩的手的变化与眼神的运用等,只要训练得法,都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幼儿舞蹈训练
舞蹈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舞蹈专业学生;舞蹈课;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24-02
舞蹈课是年轻人喜爱、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是人类心灵形象化的历史写真。通过舞蹈课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强化学生的创造才能、创新精神和想象力,还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舞蹈课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学习任务,为实现培养目标――“围绕舞台,造就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因此,教师应运用有限的学习时数,既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
在我校的课程当中,舞蹈课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课程之一。在舞蹈课前加入组合式的形体活动,对全身进行热身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使他们对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意识状态,我的舞蹈课中,强调气质与情感的培养,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训练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举止。这种外形气质的形成是舞蹈对学生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
作为教师,我们学校采取措施进行诱导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情。例如:设定故事情节与一系列情景,用丰富的教学用语进行描述。比如学跳各民族舞蹈为例,东北秧歌《开门红》属于喜庆欢快的且表演性较强的节日类舞蹈,动作中例如推门、张望、招手,用手绢遮脸等的设定,来表现东北女孩细腻丰富的内心活动等等;再如《草原小姐妹》的舞蹈教学当中,在学习模仿蒙族特点的舞蹈动作,了解民族文化背景及族人的生活环境之外,教师可以为舞蹈设定情景,“在蔚蓝天空的衬托下,一群美丽可爱的蒙族小姐妹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尽情地欢歌起舞,忘记了所有的烦恼,”蒙族是马背民族,在舞蹈中有标志性的骑马动作,通过舞蹈体现蒙族人奔放开朗的性格,这些都可以在表演过程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这些必要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真正融入了舞蹈,充分感受和体验了舞蹈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他们全方位的主动参与、来自于他们对民族民间风情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他们对舞蹈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舞蹈赏析,通过演员的眼神、亮相、丰富的情感表现向学生传达如何与观众进行交流,通过眼目传情,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眼睛里没有任何内容,再优美的舞蹈动作也没有感染力,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直接感受其中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舞蹈中眼神的利用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对舞蹈课的兴趣是教授舞蹈课之初至关重要的。在舞蹈表演当中,情感的融入也非常重要。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舞蹈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舞蹈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舞蹈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对舞蹈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
非舞蹈专业学生怎样学好舞蹈课呢?
1.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遵循舞蹈教育强调过程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针对学生的差异状况,已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套教育体系。
首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本体感官来感知动作,获取经验与感性认识,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去理解动作原理,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传统教学方法中,一般使用口传身授、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教”“学”互动。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并不需要高难度、高技巧的动作训练,更多的是着眼于舞蹈知识技能和自身素质的整合发展。其次,通过开展各类综合活动,如音乐、舞蹈、曲艺等多种形式进行舞蹈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是舞蹈发展的趋势。新时期舞蹈教学要以人为本,打破单一技能传授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结构,素质培养以及强调课程的体系化和互动作用,淡化局部,优化整体。这就要求在教学上更注重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化。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能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表面上看,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是大势所趋,这是舞蹈发展方向,但同时更深层次地看到了对人的自身素质培养的又一体现。
3.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和表现能力。在舞蹈教学中,使学生兼具舞蹈艺术的“情”、“意”、“境”,使他们在人生和艺术这两大舞台上能够“随心而舞”。把舞蹈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把表现能力、内在情感的培养确立为舞蹈教学的重要评价标准。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和表现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多方面的工作,它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更需要有博学、耐心、思维活跃的教师来执行,它对舞蹈教学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也是深层次的。
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课,融多种学科为一体,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希望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成为自信、自强、乐意与别人合作、关心尊重他人的人。提供给每一个学生认知、表达及学习领域的启蒙与发展,因为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是附属物而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中,可以获取审美经验、增强优美体魄、开启智慧大门、培育高尚道德,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走向崇高。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全民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艺术更显示出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舞蹈教育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2005(4).
[3]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2009(13).
[4]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3(8).
舞蹈专业范文第5篇
游戏是在生产劳动中人们发明的一种改变枯燥乏味、调节紧张疲劳生活节奏,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娱乐性、竞技性很强的的一项活动,对开发智力、锻炼体力和培养意志,增强合作意识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舞蹈教学中,历来均与传统的“口传身教”式教学方法进行,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被动式的机械的教与学的关系,游戏的渗透就是一种有效的改变这种状况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将游戏渗透到教学中,将教学中问题或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积极主动,全身投入地学习,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将枯燥的学习转变为快乐的接受,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舞蹈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永恒的动力。学前教育的学生进校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以说基本上从未接触过舞蹈,而且年龄都在16—20岁之间,已过了基本功练习的最好年龄,学习舞蹈的过程,是较为艰苦和困难的,所以教学过程中,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非常重要。因此,笔者把游戏渗透到教学中,实践证明,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舞蹈课教学效果,是卓有成效的。
二、创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导入方法,巧妙地导入新课,就会象磁铁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成为铺设学习的桥梁,使教师更好的调控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中”游戏”的导入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的方法。“游戏”导入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经过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对新学内容有较好的感知,因此所谓的枯燥乏味的新内容就能够迎刃而解了。例如:笔者在幼儿舞蹈创编《动作的发展》一节中,以游戏“跳绳”为导入,同学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跳”这个动作充分发展为:单腿跳、双腿跳、正跳、反跳、交替跳、麻花跳……等等丰富多彩的动作,学生通过这个游戏的对新学内容———《动作的发展》有了充分的理解。因此,游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生活中熟悉的游戏,或生活常识、儿歌律动、竞争环节等手段为切入点,游戏的导入设计必须巧妙,教师要独具匠心的把教学目标隐藏在其中,且趣味性强和难易程度要适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投入且循序渐进,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就轻松愉悦且环环相扣了。
三、营造游戏贯穿,增强学习舞蹈的趣味性
苏联教育家科罗寥夫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半。”这是对游戏教学的最好注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开始接触舞蹈时,学习兴趣较高,但随着机械枯燥的训练及难度的加大,加之身体上的疼痛,丧失了学习舞蹈的信心,甚至产生了恐惧感,最重要的就是舞蹈教学缺乏趣味性。而游戏教学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能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在舞蹈教学中营造游戏贯穿课堂,运用故事化(情景化)主教材游戏组织教学,是一种好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干巴巴地传授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情景、故事,把游戏从课堂的引入到课堂的结尾串联起来,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游戏中下完成课堂目标,是提高舞蹈教学实效的一种好的途径。例如: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时,笔者采用了情境的设计,利用多媒体视频把身边的环境假象为春天里开满美丽鲜花的花园;又运用了角色的设计,同学们自己以扮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角色出现;最后采用了情节的设计,设计出小女孩在花园里捉蝴蝶、玩耍游戏的情节。教学中在特定的情境中,笔者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善于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及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生动的语言和现场调控能力,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四、妙用“游戏”巩固,提高学习舞蹈的可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