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原文及翻译(精选5篇)

  • 公输原文及翻译(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关于公文翻译,刘宓庆在《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写道:“公文的功能是在上与下,民与官以及有关部门之间交流正式的信息。因此,公文制定者总是力求行文严谨,避免使用俗语和松散拖沓的句子,以免使人产生不严肃的感觉。好的公文行文紧凑,能抓住读者或公众的注…

公输原文及翻译(精选5篇)

公输原文及翻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译 简洁性处理 一词双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38-01

关于公文翻译,刘宓庆在《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写道:“公文的功能是在上与下,民与官以及有关部门之间交流正式的信息。因此,公文制定者总是力求行文严谨,避免使用俗语和松散拖沓的句子,以免使人产生不严肃的感觉。好的公文行文紧凑,能抓住读者或公众的注意力,避免使用过多的插入语,尽量避免使用描写性修饰语,力图保证公众或读者在思维和视觉上的连贯感。”(2007:138)刘宓庆认为公文翻译中需注意:“公文体用词比较简洁,凝练…处理形式上的问题,原则上是“客从主人”,以译文顺应原文,不打乱原文的句段或总体安排。”(2007:146) 在广博而又丰富的英、汉两个语料库中选择最确切、最恰当、最精练的语言单位和表达方式去阐明事理、描述事实、表达情感、说明事物,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正是对这些语言单位和表述方式的使用、甄别和筛选,以及其中包含的对它们的比较过程,集中体现译者对语言的了解和掌握的好坏程度;同时,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对简洁性的处理过程也能加深译者对翻译活动实质的认识,增强对翻译批评的理解力和鉴别力,提高译者使用语言的水平和译文质量。所以,简洁的行文以及对译文的简洁性处理,既是一种目的和要求,也是一种手段和方法。

部分中文词汇有两层意思,翻译成英语时需将两层意思皆准确表达出来,需多个英文单词才能传达,如果能找到相对等的也有双层含义的英文单词,则可以达到简洁的效果。笔者发现,英语中的动词、名词、介词都有一词双意的现象。

1 动词一词双意

例句1:全年煤炭进口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逐年萎缩趋势未改。

译文1:While its annual coal imports hit a record high, its coal exports continued to maintain a downward momentum and became gradually less.

译文2:While its annual coal imports hit a record high, its coal exports continued to dwindle.

解析:dwindle一则将下降的趋势表达出来,二来表明下降的幅度不大,是逐年逐步减少,因此可以将gradually less删去。

2 名词一词双意

例句2: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2.54亿吨,较上年增长6.0%,增速放缓,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译文1:Customs statistics record that China imported 254 million tons of crude oil in 2011,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6.0% though the growth rate slowed down, making China the second largest oil importing country and consuming country next only to the US.

译文2:Customs statistics record that China imported 254 million tons of crude oil in 2011,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6.0% though the growth rate slowed down, making China the second largest oil importer and consumer next only to the US.

解析:受中文负迁徙影响,中国人往往将“进口国”、“管理局”、“登记处”译为“importing country”“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和“the registration office”,其实可简化译为“importer”“the administration”和“the registry”。下文的例句4也是同理,经营人简译为operator即可。

3 介词一词双意

例句3:琼州海峡从事跨省沿海旅客运输的企业共有10家、54艘船舶,共计27684客位。

译文1:Ten companies with 54 ships and 27,684 seats were involving in coastal trans-provincial operation across the Qiongzhou Strait.

译文2:Ten companies with 54 ships and 27,684 seats were operating across the Qiongzhou Strait.

解析:Across一词本身有“从一边横穿到另一边”的意思,而琼州海峡是位于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之间的海峡,在琼州海峡从事旅客运输必然是指跨海南省和广东省的海上运输,所以coastal, trans-provincial的含义已经包含其中,可以略译,见译文2。

4 结语

作为政府公告,如译文拖泥带水,臃肿繁复,会严重削弱对原文意义的表达效果。本文实践证明,实现翻译表达的简洁,是提高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助于译文字句的流畅通顺,而且可以为原文内容的忠实表达提供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对于译文中因不合乎公文文体特征和英语语言习惯和语言结构要求而产生的多余的、重复的信息,通过一词双意的进行简洁化处理,使译文在质和量上更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与功能。

参考文献:

[1]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2011 Report on China's Shipping Development[M]. Beijing: People Communications Press,2012.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国华.英译汉中简洁翻译的处理原则[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0.1.

公输原文及翻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 任务型教学法 实施

科技英语在当前信息时代全球化交流合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全球科技文献中,有超过80%都是以英语为文字载体的。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价值日益凸显,科技英语翻译课程在我国很多综合性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院校甚至职业技术院校中均有开设。开设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为掌握英语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能力开拓的平台。

然而,科技英语翻译课程涉及极为广泛,包括计算机、电子、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农业等众多科技领域,所以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极强、结构性也十分复杂,以至于课堂教学的难度不仅仅在于陌生的专业词汇,还在于专业、行业特色极强的语法问题、翻译技巧等。科技英语翻译课堂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理解、表达中经常出现错译的情况。既然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可改变,甚至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只会变得更难,那么为切实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探索,而任务型教学法不失为一方良药。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法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英语教学才将维果茨基的理论提升到新的发展高度,以交际教学法为基础创造了任务型教学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中试点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前已成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主流方式。

在任务型教学法成型之前,交际教学法是西方英语教学的常用方法,其理论根基在于《意念大纲》和《交际法语言教学》的发表。该理论将语言教学视为语言文化的产品提供,但没有太多具体的产品作业的方式,甚至没有提到如何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让产品项目有步骤地得到提供与应用。于是陆续有英语教学领域的专家提出,应该引入任务的概念,通过设计、确定、组织和实施任务的方式达到英语在交际中应有的价值高度。在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完善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所谓任务,应该是由教师提出、调节与控制的,学生在任务中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信息,在经过语言思维加工之后,最后又以语言的形式输出。他们认为,任务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具有相当的结构性,至少有五个组成部分,包括任务的目标、任务的输入、任务的活动、师生在任务中的角色、任务实施的环境。

归总起来,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至少有五点要素:第一,任务要有语言教学的意义;第二,任务要提出问题,而且问题必须由语言输出的方式来解决处理;第三,任务不能脱离现实世界;第四,任务应该是可以被完成的;第五,任务的评估要根据完成的结果来进行。从上述五点内涵要素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特点:一是,它是过去交际教学法发展的新形态,更强调交际的过程;二是,任务型教学法表面上是任务的实施,实际上是学习的过程,该过程充满了语言材料,也充满了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语言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三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已经超越了交际本身,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让学生有学习收获;四是,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的是师生的真实生活与经历,完全避免了过去语言功能型教学缺乏真实性的弊端;五是,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课堂内外,有利于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拥有和发展语言技能。

二、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中级教育中比较好地得到了课堂运用,但在理论性比较偏重的高等教育中,其融入还有一定问题。同样在大学科技英语翻译课堂这一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仍处于探索之中。这一方面是由于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现存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大学施教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所造成的。医学中所说的“对症下药”事实上在改进和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效果上也是通行的,首先要明确当前大学科技英语翻译课堂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科技英语翻译课堂一般是大班教学,教学质量不高。由于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大多深扎在科技领域,在教育领域从业的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所以师资的不足造成大班教学成为常态。在很多高校,专修或选修科技英语翻译的学生日益增多,班级人数一般都在三十人以上,承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要负责三个以上班级的教学,而且相关教师还要同时承担其他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由此可见一斑。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少、教师教学任务重,让原本明显有效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方法难以得到施展。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口头翻译训练,然后在对学生的翻译训练当堂点评,这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人数过多的班级中,只有少数学生可能获得这样的训练机会。从教育教学公平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却很不公平,大多数学生将在这种教学法中失去学习兴趣。假如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和被点评的机会,势必会降低训练的频次,教学内容、进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学习科技英语翻译的学生整体翻译能力还不足,翻译能力强、翻译水平高的学生并不多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科技语言的认知、理解、把握、表达、翻译等各方面的习惯、态度、能力上有欠缺。科技英语不像日常生活中的英语,长句多、结构复杂、词组被割裂、句中有句、大量的被动语态与名词化结构等经常让学生很难摸清其中的语言逻辑,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而在语言输出方面,学生经常犯有词句随意增减、句子逻辑不清、胡乱翻译以及态度不端正的错误。此外,科技英语翻译涉及大量专业词汇,如果在学习之前没有良好的查阅工具书的翻译习惯或者没有良好的译后检查的习惯,翻译的质量一般很难得到保障。

最后,当前大学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突出问题。正如前文所言,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涉及众多科技领域。所以,一方面科技英语翻译课程具有强烈的通适性,能够让深入其中进行研习的学生更多了解科技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后续学习研究能力具有明显的正面推动价值,但与此同时,通适性过于强烈就意味着专业性不强,教学的针对性偏弱。如果涉及学生本身的专业和兴趣,那么科技英语翻译的实例训练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结果一般会走向反面。而至少到目前,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本身又没有解决好通适性与专业性的关系,学生经常感到无可适从。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科技英语翻译课堂中的实施

面对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众多教学法都或多或少被尝试过,但效果都不明显。为切实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或许能够成为下一个被尝试的对象。毕竟,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要素与特点在对症治疗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问题方面还是有相关性的。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意的真实输出,这与科技英语翻译强调实际“意思”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对原文的忠实表达,是科技英语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任务型教学法对语意输出的评价也高度看重对任务本身的忠实度。从根本上来说,科技英语翻译课堂着眼培养的学生并非未来的语言文字工作者,而是与科技领域紧密相关的综合素质人才。立足这个根本目标,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意识地将课堂学习收获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此外,科技英语翻译事务本身既是一种社会服务,也是一类社会行业。这就决定了科技英语翻译的价值,即完整、顺利地完成对原文的翻译任务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也意味着,科技英语翻译在遵守语言规律之外,还要遵守商业规则、行业规则。在这一行业中,客户对译文质量的评估至关重要,是从业者能力、信誉的保证。

如前文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结构上包括任务的目标、任务的输入、任务的活动、师生在任务中的角色、任务实施的环境,可见它是一个由相关任务组织起来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课堂的中心不仅是教师,而是课堂上的每一个人。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作为默默的观察者存在,他只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施以帮助和引导。所谓任务型教学法,顾名思义,任务是核心。所以一个优秀的任务设计一定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语言学习条件的,也就是说,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学生都能保持对语言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推论,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的是学习过程中心,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在语言应用方面的综合素质。

根据上述任务型教学法在科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融入理念,最后以土木工程合同翻译为案例具体探讨理念的应用。首先,课程的任务很明确,即学生与外方代表谈判,推动一份土木工程合同的签署。课程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投搜请函、土木工程合同等文本及口头翻译。语言的输入以投标邀请函、土木工程相关知识等为背景。任务环境可以设定为:建筑公司经理收到外方的投标邀请函,经理让译员将其翻译成中文,开启该建筑公司参与竞标、签署合同的第一步。任务活动可安排学生为经理、外方代表、译员等相关人员,让他们模拟整个谈判过程。学生在任务活动中的角色就是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而教师的角色只是观察者和协助者。这一类型的任务比较负责,相关人员和工作阶段都比较多,但这也是科技英语翻译实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将此任务分解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经理将任务布置给译员,其次是译员初步完成任务并接受评价,再次是经理与外方商谈标价、施工等细节问题,期间由译员进行现场翻译,最后是翻译和签署合同。任务的实施可以分为活动前准备与语言输入、活动具体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

就此,一套完整的针对土木工程合同翻译的任务型教学即完成。学生在任务中的全程参与对于其提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势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鲁子问.英语教育动态原则与真实原则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公输原文及翻译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法;实施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法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英语教学才将维果茨基的理论提升到新的发展高度,以交际教学法为基础创造了任务型教学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中试点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当前已成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主流方式。在任务型教学法成型之前,交际教学法是西方英语教学的常用方法,其理论根基在于《意念大纲》和《交际法语言教学》的发表。该理论将语言教学视为语言文化的产品提供,但没有太多具体的产品作业的方式,甚至没有提到如何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让产品项目有步骤地得到提供与应用。于是陆续有英语教学领域的专家提出,应该引入任务的概念,通过设计、确定、组织和实施任务的方式达到英语在交际中应有的价值高度。在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完善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所谓任务,应该是由教师提出、调节与控制的,学生在任务中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信息,在经过语言思维加工之后,最后又以语言的形式输出。他们认为,任务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具有相当的结构性,至少有五个组成部分,包括任务的目标、任务的输入、任务的活动、师生在任务中的角色、任务实施的环境。归总起来,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至少有五点要素:第一,任务要有语言教学的意义;第二,任务要提出问题,而且问题必须由语言输出的方式来解决处理;第三,任务不能脱离现实世界;第四,任务应该是可以被完成的;第五,任务的评估要根据完成的结果来进行。从上述五点内涵要素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特点:一是,它是过去交际教学法发展的新形态,更强调交际的过程;二是,任务型教学法表面上是任务的实施,实际上是学习的过程,该过程充满了语言材料,也充满了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语言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三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已经超越了交际本身,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让学生有学习收获;四是,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的是师生的真实生活与经历,完全避免了过去语言功能型教学缺乏真实性的弊端;五是,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课堂内外,有利于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拥有和发展语言技能。

二、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中级教育中比较好地得到了课堂运用,但在理论性比较偏重的高等教育中,其融入还有一定问题。同样在大学科技英语翻译课堂这一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仍处于探索之中。这一方面是由于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现存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大学施教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所造成的。医学中所说的“对症下药”事实上在改进和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效果上也是通行的,首先要明确当前大学科技英语翻译课堂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首先,科技英语翻译课堂一般是大班教学,教学质量不高。由于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大多深扎在科技领域,在教育领域从业的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所以师教育视野125资的不足造成大班教学成为常态。在很多高校,专修或选修科技英语翻译的学生日益增多,班级人数一般都在三十人以上,承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要负责三个以上班级的教学,而且相关教师还要同时承担其他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由此可见一斑。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少、教师教学任务重,让原本明显有效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方法难以得到施展。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口头翻译训练,然后在对学生的翻译训练当堂点评,这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人数过多的班级中,只有少数学生可能获得这样的训练机会。从教育教学公平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却很不公平,大多数学生将在这种教学法中失去学习兴趣。假如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和被点评的机会,势必会降低训练的频次,教学内容、进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其次,学习科技英语翻译的学生整体翻译能力还不足,翻译能力强、翻译水平高的学生并不多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科技语言的认知、理解、把握、表达、翻译等各方面的习惯、态度、能力上有欠缺。科技英语不像日常生活中的英语,长句多、结构复杂、词组被割裂、句中有句、大量的被动语态与名词化结构等经常让学生很难摸清其中的语言逻辑,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而在语言输出方面,学生经常犯有词句随意增减、句子逻辑不清、胡乱翻译以及态度不端正的错误。此外,科技英语翻译涉及大量专业词汇,如果在学习之前没有良好的查阅工具书的翻译习惯或者没有良好的译后检查的习惯,翻译的质量一般很难得到保障。最后,当前大学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突出问题。正如前文所言,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涉及众多科技领域。所以,一方面科技英语翻译课程具有强烈的通适性,能够让深入其中进行研习的学生更多了解科技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后续学习研究能力具有明显的正面推动价值,但与此同时,通适性过于强烈就意味着专业性不强,教学的针对性偏弱。如果涉及学生本身的专业和兴趣,那么科技英语翻译的实例训练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结果一般会走向反面。而至少到目前,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本身又没有解决好通适性与专业性的关系,学生经常感到无可适从。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科技英语翻译课堂中的实施

面对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众多教学法都或多或少被尝试过,但效果都不明显。为切实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或许能够成为下一个被尝试的对象。毕竟,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要素与特点在对症治疗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问题方面还是有相关性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意的真实输出,这与科技英语翻译强调实际“意思”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对原文的忠实表达,是科技英语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任务型教学法对语意输出的评价也高度看重对任务本身的忠实度。从根本上来说,科技英语翻译课堂着眼培养的学生并非未来的语言文字工作者,而是与科技领域紧密相关的综合素质人才。立足这个根本目标,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意识地将课堂学习收获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此外,科技英语翻译事务本身既是一种社会服务,也是一类社会行业。这就决定了科技英语翻译的价值,即完整、顺利地完成对原文的翻译任务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也意味着,科技英语翻译在遵守语言规律之外,还要遵守商业规则、行业规则。在这一行业中,客户对译文质量的评估至关重要,是从业者能力、信誉的保证。如前文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结构上包括任务的目标、任务的输入、任务的活动、师生在任务中的角色、任务实施的环境,可见它是一个由相关任务组织起来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课堂的中心不仅是教师,而是课堂上的每一个人。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作为默默的观察者存在,他只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施以帮助和引导。所谓任务型教学法,顾名思义,任务是核心。所以一个优秀的任务设计一定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语言学习条件的,也就是说,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学生都能保持对语言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推论,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的是学习过程中心,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在语言应用方面的综合素质。根据上述任务型教学法在科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融入理念,最后以土木工程合同翻译为案例具体探讨理念的应用。首先,课程的任务很明确,即学生与外方代表谈判,推动一份土木工程合同的签署。课程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投标邀请函、土木工程合同等文本及口头翻译。语言的输入以投标邀请函、土木工程相关知识等为背景。任务环境可以设定为:建筑公司经理收到外方的投标邀请函,经理让译员将其翻译成中文,开启该建筑公司参与竞标、签署合同的第一步。任务活动可安排学生为经理、外方代表、译员等相关人员,让他们模拟整个谈判过程。学生在任务活动中的角色就是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而教师的角色只是观察者和协助者。这一类型的任务比较负责,相关人员和工作阶段都比较多,但这也是科技英语翻译实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将此任务分解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经理将任务布置给译员,其次是译员初步完成任务并接受评价,再次是经理与外方商谈标价、施工等细节问题,期间由译员进行现场翻译,最后是翻译和签署合同。任务的实施可以分为活动前准备与语言输入、活动具体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就此,一套完整的针对土木工程合同翻译的任务型教学即完成。学生在任务中的全程参与对于其提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势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鲁子问.英语教育动态原则与真实原则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牟新贵.如何进行科技英语的翻译[J].科技信息,2011(5).

公输原文及翻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关联理论;商标翻译;认知环境;认知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193-02

商标翻译在当今信息化、商业化的时代引起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重视,商标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公司在某地区的正面影响力及销售业绩。关联理论关注人们信息处理的相关性过程,为人们交际目的和原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知手段。而将商标翻译与人们认知特点结合起来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解构,也将为商标翻译实践及批评理论提供新的可行性策略。本文将运用关联理论对商标的翻译作简要分析研究,以期得出商标翻译及翻译批评理论的新视角。

一、关联理论简述

关联理论是由D. Sperber 和D. Wilson 提出的关于人对于输入信息的处理与逻辑推理过程。他们认为,听者/读者/观众将在给定的交际情境中寻求合适的含义,当某个含义符合他们对于输入信息的相关性推理时,语义搜寻及信息处理过程才会停止。在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一书中F. Ungerer对关联理论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认知语境、明示推理行为和认知经济性。

“认知语境是由一系列或存储于记忆当中,或由感知或推理得出的假设构成。”[1]289明示推理行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可借助主体/背景分离理论来理解:明示推理刺激在所有未解码假设的概念背景中突出表现为主体。”认知经济性是指关联的理解应当建立在对个体认知环境影响及短时信息处理效率的基础上,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因此,人们在处理输入信息时,会以经济性为准则,只处理对个体有用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解释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过程与原则,而翻译在本质上也是信息处理与再加工的过程,因而关联理论对与翻译的本质也具有解释力。翻译不仅仅要求译者通过相关性正确理解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意图,还应当与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相联系,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结构及其认知能力,使译本取得与目的语读者的最大相关,以减少翻译过程中的信息流失与信息处理偏差。而商标的翻译与一般文本翻译还有一些不同之处。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传递之外,商标的翻译应尽量引起消费者的积极反应,这就要求译者熟悉目的语文化,尽量将商标名与目的语的正面文化相关联,要求商标翻译在音形意方面都达到积极效应,同时规避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三、商标翻译文本的关联理论分析

总体说来,商标翻译有音译、意译、音意兼顾、自由译、转译和零译或部分译[2]202-205。

1.音译

音译的优势是较为直接省力,缺点是不能完全准确传达原商标表达的意义。如果音译不成功可能会起不到产品宣传的效果,严重者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但是音译并不是简单地将原语言的发音用目的语相应文字表现,而是应当将其与目的语消费者的认知环境与认知框架相吻合,同时尽量避免消费者对商标名称产生怪异感及不好的联想。比如“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进入中国时最初被译为蝌蝌啃蜡,怪异的译名结合可乐产品自身的特点,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瓶瓶浸泡了软体动物的药液,结果可想而知。”[3]441蝌蝌啃蜡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蝌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十分有限,多与蚪连用,这种使用的局限性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蝌蚪这种动物。而蜡字在汉语中的使用也局限于蜡烛这一物体,除此之外,人们还可能将其与味同嚼蜡这一成语关联起来。这一翻译没有将消费者的认知环境与产品相关联,只是生译硬译,不仅影响产品销售,更重要的是切断了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市场,造成巨大亏损。因此,使用音译策略在达到原语和目的语发音相同的目的的同时,更应当考虑所选字词对目的语消费者在处理输入信息时可能获得的最大关联假设是否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音译比较成功的例子中香奈儿(Chanel)的翻译可圈可点,香字在汉语中意思单纯,很容易让人获得关联假设,而这一假设无疑让人们联想到的是芬芳美好的东西。同时译者所选字字形简单,发音流畅婉转,的确算得上成功的音译实例。

2.意译

意译的优势在于能够较为准确的传达原商标的含义,使消费者的最大关联假设与原语言消费者大致相同,但遗憾的是有些原语较美妙的发音无法通过目的语如实传递,如此便较少了一种美感。

采用意译的商标本身大多有自己的含义,并且在本国能够使消费者产生积极联想。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及认知环境的不同,有些意义在商标原产国产生积极效应,但在目的语国同样的含义却让人难以接受。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商标的中译英中,如蓝天牙膏商标的译文是Blue Sky。但在美国该词是指企业收不回来的债券,这样的译名不利于商品的推广。以上个例就是没有考虑译入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认知环境,只是不负责任地把字面意思生硬的翻译过去,结果就是难以打开国外市场,造成经济的损失。

3.音意兼顾

这里我们所讲的音意兼顾分几种情况,一种是考虑谐音的同时也兼顾了产品本身的含义,但并不一定是商标本身字面意思的翻译,比如Benz(奔驰),既照顾到商标的发音,又兼顾了产品的特性;第二种是采用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策略,比如Best Buy(百思买),作为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这一翻译能让消费者联想到其企业性质,同时也联想到来这里买东西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第三种是部分音译部分根据产品特性自由翻译,比如Starbucks(星巴克)。

这种翻译方式能够传达商标本身的音美和意美,但对译者来说是较大的挑战。笔者收集了部分音意兼顾的商标翻译,这些翻译的优点在于兼顾音美意美的同时,还兼顾了翻译文字的选用是否符合产品本身的特性,是否能让消费者看到商标就想到该产品的类型。比如日用洗化产品head&shoulders(海飞丝),中国古语中用青丝形容女性黑亮健康的长发,而飞字更显秀发的飘逸。这一翻译不仅考虑了音和意,更是深入中国文化骨髓,让消费者不仅能用最短的时间形成对该产品的最大关联,同时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该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消费者的尊重。以上商标翻译充分考虑了译入语国消费者的认知环境和认知结构,了解消费者在阅读产品商标后的最大关联及可能产生的心理效应。另外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BMW(宝马),援引自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香车宝马。而另外一个品牌的翻译可以说是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关联假设和认知环境等因素。Gourmet Navigator译作咕嘟妈咪,是年轻人喜欢的日本餐饮业品牌。咕嘟一词是音译,让人看了联想到锅里沸腾的美味食物,容易让消费者领会其产品产业性质;妈咪又让人联想到家中辛劳、做得一手好饭的母亲,母亲的饭菜总是干净卫生又美味可口。咕嘟妈咪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联想到在家中等待母亲做好饭的情境,温暖、幸福,又亲切熟悉。更难能可贵的是译者考虑到日本餐饮在中国的消费人群大多是年轻人,妈咪在尚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心中是最大归属,因而翻译风格是活泼时尚,极易被喜欢尝试新鲜食物,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所接受。不管企业本身是否做到名副其实的温馨美味干净卫生,但是商标中译无疑是成功的,而该翻译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的联想假设及意象图式的构建是英译本无法达到的。

4.自由译

翁凤翔在《当代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提到,“所谓‘自由译’指的是译者不按照常规方法翻译,而是为追逐市场、迎合消费者而采取的基本抛开或完全抛开原文的随意的翻译方法。”[2]204笔者认为,所谓“追逐市场、迎合消费者”更深层次上指的是考虑译入语国消费者的认知环境、文化背景。因而笔者认为,自由译指脱离商标原语言的音和意,根据目的语文化重新为产品或公司附名的翻译手法。比如前文提到的宝马汽车的翻译,借助其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积极概念认知框架,成就了宝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兴盛。另外香烟品牌Marlboro(万宝路)也脱离了原商标的含义:Ma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tic Occasion,商标名是其产品内涵的首字母缩写。这一商标在其源语言国美国让消费者形成了一种浪漫多情的场景图式,而最初其产品受众是女性,这样的联想容易为女性所接受。而中译的“万宝路”完全脱离了原商标为消费者带来的女性化的联想,取而代之的是豪放、粗犷而又多金的男人的形象,这是因为万宝路在中国的目标群体是男性,因而对原商标的意象图式稍作改动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翻译也可称得上明智。另一个比较典型且成功的自由译的例子是名酒品牌Remy Martin(人头马)。商标原本是创始人的名字,没有特殊含义,而译者把产品标志――希腊神话中的半人马座的形象――融入到翻译当中。中译本“人头马”更简洁、更具异域气息,让消费者联想到产品的原产国的文化风情及其不菲的价格。

四、关联理论分析商标翻译的可行性

以上分析可知,关联理论在商标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商标翻译不仅注重了音形意的结合,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译入语国认知环境和文化背景框架,尽量贴合消费者的最大关联,遵循认知经济性。而失败的翻译多是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关联假设,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除此之外,成功的商标翻译了解并尊重消费者的国家文化,译文风格符合消费群体特点,这些也都是注重运用关联理论的结果。关联理论应用于商标翻译具有可行性,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关联理论也为评判商标翻译的优劣提供了新的策略,便于译者、公司及批评家们从认知角度,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商标翻译。

参考文献:

[1]F. Ungerer, H.-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公输原文及翻译范文第5篇

关键词:鲁迅;瞿秋白;翻译思想;共性;分歧

一 、引言

鲁迅和瞿秋白有着太多的共同和相似之处。他们二人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而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是与其所从事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密不可分。作为亲密的战友,鲁迅和瞿秋白在表达对翻译问题的看法时,虽然有着相同的一面,但彼此之间又始终保持着各自的出发点和立场,甚至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为了纪念这两位译界前辈,同时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他们在译介国内外先进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可贵的学术批评态度,本文旨在对鲁迅和瞿秋白在翻译思想中的共性与分歧进行探讨。

鲁迅和瞿秋白的最大的共同点是对翻译和汉语发展关系的认识。瞿秋白努力从事汉语拉丁语化,希望通过语言大众化达到文艺大众化,从而完成群众革命启蒙和战争动员宣传任务。鲁迅则从日语在翻译中不断添加新表现法而臻于完美的事实得到启发。鲁迅认为“宁信而不顺”也是一种译本,而“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要克服中国文字的缺点,“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鲁迅继而认为,可以“一面尽量的输入,一面尽量的消化,吸收,可用的传下去,渣滓就听他剩落在时代里”,所以现在可以容忍译文中出现“多少的不顺”。而其中的一部分,将从不顺而成为顺。

二、鲁迅和瞿秋白翻译思想的共性

(一)对翻译的政治功能性的认识相同

鲁迅和瞿秋白最初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都是译作;都属于从天上窃的火来照亮人间的“普罗米修斯”,都可比作从国外运进军火来武装奴隶的“造反的战士”。瞿秋白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翻译,不但向中国人民传输了马列主义,而且对他自己思想的改变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他最后成了“中国最早宣传共产主义的思想先驱之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武器,解决中国三十年代革命文学运动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积极将马列主义由西方介绍过来,对以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鲁迅,则是一如既往地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和“战斗的作品”,旨在影响国人思想,治疗中国“痼疾”。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所说明的译介“被压迫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正是他从事文学翻译限于文学创作的原因。可见,瞿秋白与鲁迅都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解决落实了“翻译为谁服务”的问题。

(二)提倡“直译”的翻译方法

关于翻译中的“信”的问题,两人都坚持译文忠于原文的“直译”翻译观,因为“直译”是最能够忠实于原作的“首选”方法。对于赵景深等人“宁顺而不信”的翻译主张,瞿秋白和鲁迅均完全一致地予以否定,指出了赵的翻译方法及其太普遍的翻译错误,强调翻译必须忠实于原作。鲁迅指出“译得‘信而不顺’至多不过看不懂,译得‘顺耳不信’的却令人迷误,怎样想也不会懂,如果好像已经懂得那么你是入了迷途了。”鲁迅对于“顺译”的批评,也就是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直译”的理论。相同地,瞿秋白强调翻译外国革命文学作品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此,翻译者必须“非常忠实”,要追求“精确”甚至应当估量每一个字眼。可见他们对于直译的观点是完全肯定的。

(三)都认为翻译可输入新的表现法

在当时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接之时,他们都提倡输入新的表现方法和改进中文的文法句法,这也就是他们提倡直译的重要原因之一。鲁迅亦认为: 倘要翻译, 就不能不既“输入新的内容”,又“输入新的表现法”,所谓“输入新的表现法”,就是引进一些外国的新词汇和新句法, 以丰富中国的文字。瞿秋白指出了翻译应当帮助创造出“新的中国现代言语”的著名论点。他主张翻译“就是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中国的现代言语”,即“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中国白话文”,“要把新的文化的言语介绍给大众。”虽然二人在对待白话文程度上有差别但是在翻译中“输入新的表现方法”这一点上两者一致。

三、鲁迅与瞿秋白翻译思想的不同点

(一)翻译方法上的不同

(1)虽说瞿秋白和鲁迅都坚持直译的翻译方法,但是在具体的观点上还是有区别的。鲁迅坚持直译的翻译方法。有的学者将他的“直译”与“硬译”混为翻译标准。然而,“直译”和“硬译”应该是针对“翻译方法”而言的。准确来说,鲁迅所坚持的“直译”翻译法和有的批评者所指的“硬译”,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鲁迅的“直译”是针对“歪译”而言的。鲁迅的“直译”实际就是“正译”,它的对立面是“歪译”,而不仅仅是相对于“意译”而言的。换言之,从浅处说,“直译”是与“意译”相对的一种译法;从深处说,鲁迅的“直译”是包括正确的“意译”在内的“正译”。所以鲁迅的翻译方法可以总结为“宁信而不顺”的“直译”和必要的“意译”。

(2)瞿秋白认为翻译“应当用中国人口头上可以讲得出的白话来写”这样既能保存原作的精神又能使译文“顺”,以避免“以质应文,则悦者寡”的结果。瞿秋白还采取二至三人的“多人合作”的翻译方法,以确保他主张的既信又顺的翻译效果。其实质是要求译者在“每一个字眼”上都要运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文字来进行翻译。从瞿秋白的翻译作品中不难看出译文的“直译”的效果,都是用白话做本位来翻译的,读起来非常流畅。瞿秋白的翻译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既信又顺”的直译。

(二)翻译标准认识的不同

(1)鲁迅的提倡的是多元化、开放性的“宁信而不顺”的翻译标准。他表示:“所以现在容忍‘多少的不顺’,倒并不能算‘防守’,其实也不是一种‘进攻’”。鲁迅所考虑的是在没有最好的翻译――既顺又信――的情况下,不妨用不顺但还可以信的翻译。只“顺”不“信”是不能允许的,因为那是蒙骗读者。其实,鲁迅的翻译标准是“宁信而不顺”。从实际的情况看,鲁迅所追求的“原味”的翻译效果,在他的翻译思想中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鲁迅的翻译标准既有各自的针对性,又有读者的层次性,可以说是一种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标准观。

(2)瞿秋白提倡的是“既信又顺”的翻译标准。在他看来,翻译首先应该遵循“信”的原则。瞿秋白的主要作品是外国革命文学作品和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因而他认为必须将马列主义要义原原本本地译过来。这体现了他对翻译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因此,他认为翻译者必须非常忠实,要追求精确甚至应当估量每一个字眼。瞿秋白认为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介绍给读者,完全不能容忍任何的“不顺”,当然更不能容忍“不信”。“既信又顺”的标准在当时可能太苛刻,很难做到,但是十分正确、理想的的标准。

四、结束语

鲁迅和瞿秋白都主张让翻译为大众服务,通过翻译来传播先进文化,改良中国大众,并促进中国现代语言文化的发展;但也在一些问题上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综合看来其实质在于他们对“顺”的理解,以及是否应该实现、如何实现翻译语言大众化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瞿秋白与鲁迅之间的争论始终充满着诚挚、友好、信任的学术探讨气氛。究其原因,就是两人的政治立场是一致的,都是为中华民族的兴衰而奋斗的亲密战友。如果说,瞿秋白是为了“小百姓”能读懂的而用心良苦地追求“绝对的白话”来体现“既信又顺”的翻译标准是“求俗”;鲁迅坚持多少带有文言痕迹、似乎不属于完全白话的不太“顺”的“直译”。从他们之间的探讨中,我们看到了无产阶级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一切为了民族大众的优秀品质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态度,看到了我国的翻译事业曾走过的困难和艰辛,更看到了我们普通翻译工作者身上所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今. 翻译的政治与翻译的艺术――以瞿秋白和鲁迅的翻译观为考察对象[J]. 河北学刊,2007(2)

[3] 单演义. 鲁迅与瞿秋白[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4] 韦建华. 鲁迅与文学翻译[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37

[5] 王宏志. 论瞿秋白翻译理论的中心思想[J]. 中国比较文学,1998.(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