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总结(精选5篇)

  •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建筑企业的农民工工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自身法律责任认识不清。近年来国家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切实利益,针对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问题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条规明确了企业是工资支付的直接责任主体。但是由于大部分建筑企业自身法律…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总结(精选5篇)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如何加强;农民工工资管理

建筑施工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频上热搜头条,整个建筑施工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事关民生所向,一直以来社会各界人士都比较关注,尤其政府部门已列入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还出台了一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务院曾明确要求在2020年要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去年,国务院还正式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提升至法律层面,掀开了依法治欠的历史新篇章。所以,笔者认为,当前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完善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管理机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一、建筑企业的农民工工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自身法律责任认识不清。近年来国家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切实利益,针对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问题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条规明确了企业是工资支付的直接责任主体。但是由于大部分建筑企业自身法律责任意识薄弱,在用工管工方面由包工头代办不直接插手,在工资支付方面也直接由包工头负责,再这样“以包代管”的情况下,导致工程层层分包、包工头非法转包工程、包工头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频频发生,对此企业应该加强工程用人管理和工资支付管理机制,有效履行企业应尽的责任,确保维护农民工应有的权益。(二)企业规范用工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由于企业缺乏规范用工的法律意识导致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尤其是企业的工程用人管理和工资支付管理机制监督制度不健全。由于农民工的工作情况不稳定,人员流动比较随意,加上外来人员的出入,导致出勤考核比较灵活难以管控,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利用这一漏洞对劳动工资动手脚,虚构劳动工资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切实利益。当然,导致农民工切实利益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建筑企业自身缺乏法律意识、用工基础薄弱、工资支付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对此,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工程管理、完善工资支付管理监督机制,以确保农民工切实利益受到保障。(三)农民工自身因素造成的工资纠纷。农民工工资拖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农民工自身因素造成的工资纠纷。大多数建筑单位雇佣的农民工都是熟人相互介绍,一群人一起外出务工,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法律保护意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工作时只是简单的与包工头达成口头协议,缺乏签订劳动合同意识。同时部分农民工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没有按月领取工资的观念,通常是在项目结束时或当他们在项目中间离开时才会发现工资无法返还。其实工资无法返还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入职时没有签署劳务合同的意识,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会集中闹事用干扰施工单位正常运行的方法以示维权,希望自己的切实利益得到保障。对此,国家应该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让农民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改善农民工工资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首先,设置劳资专管员,将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单位用工管理纳入总承包单位用工管理范畴,建立用工管理台账。加强对各分包单位人员名单的备案管理,在各分包方入场前要求其提交加盖印章的花名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对所有工人进行劳动合同备案管理,执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其次,加强对劳务分包方发放工资情况的监管。各分包单位需按照考勤表和进退场记录计算出具农民工工资发放表,并与每一位农民工核对签字确认,确认无误后将工资表报送至施工总承包单位。最后,编制书面支付台账。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银行卡号、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民工工作内容、银行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二)落实分账制管理。首先,施工承包方要落实完善分账管理制度。将建设项目中农民工工资与其他工程款款项分开管理,为了确保农民工工资准时发放,还应该当地银行专门设立“专用账户”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同时银行监管该账户使用,进一步确保农民工应有权益的保障。其次,要针对《条例》中对外欠薪的情形在分包合同中设置违约和处罚条款、要求分包单位提供工资支付担保。同时在分包合同中约定若分包方出现拖欠民工工资的情况,总包方可以直接用尚未支付的工程款支付分包方拖欠的工资,相应的工程款视为已支付。最后,为了避免总包方在垫付或承担连带责任后,分包方不予认可的风险,总包方还应该要求分包方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出具在欠付民工工资时同意总包方垫付或直接支付的委托书或承诺函。(三)建立分包单位履约评价体系。建筑企业应该强化履约监督工作,在招标时要严格根据招标文件和合同书中的相关约定,要求承包方严格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对分包单位进行履约评价,将分包单位每次的履约考核情况记录在册进行评级,系统评级的结果将作为选择分包单位合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招标阶段,建筑企业明令禁止层层分包和包工头非法转包,若出现该现象将取消招标资格,建筑企业优先考虑履约情况较好的分包单位,对出现过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分包单位采取不予招标的规则,尽可能的降低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风险。招标后还要不定期的对招标单位进行履约检查,对出现分包和转包的单位,直接取消其招标资格。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共享,将自身履约评价系统与征信平台对接,联合政府监管部门将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拉入黑名单,今后不予录用以示惩戒,为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为建筑行业诚信公平竞争树立新风尚。(四)加强工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包工头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这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而农民工工资无法正常支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工程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要想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首先,在招标时要强化履约监督,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和相关合同中的有关约定要求参与建筑的合同方履行责任义务。明确禁止层层分包和非法转包行为,对违反合同约定的施工方进行相关的违约处理并在限定的时间内令其有效整改。其次,要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工程款的监督和检查,避免管理人员非法挪用工程款。尤其是农民工工资考核管理,在发放时要进行核对签字后发放,避免农民工工资被非法克扣。再次,还要不断的学结农民工工资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筑企业要要求施工单位对工资发放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农民工进行登记注册,签订相关的劳务合同,工程承包人直接根据工资单按月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避免包工头从中克扣农民工工资。最后,企业要开辟新的途径确保农民工的切实权益得到保障。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项目对承包人收取适量的保证金,以防止包工头克扣农民工资或卷款逃跑,一旦出现违反约定的情况,企业也可以对保证金进行合理支配。农民工和承包人出现工资纠纷问题,要根据事情的情况积极调解矛盾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发生聚众闹事,影响施工方正常运行的行为发生。企业应该为农民工提供相关维权机制,帮助农民工解决工资纠纷问题,努力将矛盾最小化,避免不必要事件的发生。情况严重者,企业还应与法院联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农民工提供绿色通道帮助。总之,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工程用人制度的管理,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监督机制,为民工的切实利益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结语

农民工工资无法正常支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缺乏法律意识、用人制度不完善把工程层层分包、包工头非法转租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要想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建筑企业相互配合,国务院法律法规《条例》的出台,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升到法律层面,是国家依法治欠的强力举措,可见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也是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各方面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新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政策,依法办事,这样不仅维护了农民工的切实利益,也维护了企业自身利益的发展。建筑企业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机制,积极的融入社会大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法律制度健全的法治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否则就很难经受时代的洗礼,被淹没在历史的洪荒中。总之,农民工工资无法正常支付这一问题,国家会重点加强工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农民工的切实利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陶秋生.试析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农民工工资管理[J].管理观察,2018(4):233-234.

[2]陆超群.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研究:以海盐县为例[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9.

[3]张强.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面临问题及保障措施[J].财讯,2019(20):45-46.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劳务分包企业;经营管理;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建筑劳务是指建筑劳动力的商品化形态,在建筑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筑劳务企业从2001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3年全国开始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这加速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进程。

2001年建设部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首次提出了劳务分包企业的概念。建设部将建筑施工企业划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3个层次。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值规模呈现日益扩张态势,同时建筑业对劳务作业人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一、我国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现状

(一)劳务分包企业已成为建筑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1年提出劳务分包企业的概念至今,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数量已达7,500家之多。截至2007年底,全国具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总数约为11.9万家,其中总承包企业43,802家,占总数的36.7%;专业承包企业60,033家,占总数的50.4%;劳务分包企业15,415家,占总数的12.9%,建筑业从业人数3,800多万人。

数据表明,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和解决农民工就业方面贡献突出。建筑业历来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分包企业的诞生细分了建筑业的市场,对于规范建筑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劳务分包企业吸纳了农民工进城人口的30%以上,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劳务分包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目前,建筑市场劳务队伍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成立的劳务分包企业,提供劳务分包服务;二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自有的劳务作业班组;三是“包工头”带队的零散用工。

劳务分包企业是三种类型当中的发展重点。成立专业的劳务分包企业,有助于建筑业的细化分工,同时也有利于建筑劳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发展。就目前而言,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自带劳务队的形式逐渐减少,这些企业已经把重心放在了施工管理层面上。而长期以来充斥劳务市场的“包工头”带队的零散用工形式,由于其管理混乱、工程质量和安全难以保障,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也在逐渐萎缩,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工程项目中,绝大多数都有正规劳务分包企业的参与。

二、我国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经营与管理问题分析

(一)有组织、无保障。劳务分包企业的员工组织一般比较松散,承接到工程项目后就招聘工人,组成劳务队开始展开工作,形成有组织的劳务队伍。一旦劳务分包企业承接的项目没有保障,随时都有可能与工人解除劳务关系。这种组织松散的模式是劳务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症结所在。在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类建筑业企业中,只有劳务分包企业没有形成与员工的固定合同关系,造成劳务工人的流动量非常大,一个工人这次是甲劳务企业的成员,下次可能就变成乙劳务企业的成员。在这种形式下,不管对于企业还是工人而言,都是没有固定的组织保障的,因此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将异常艰难。

另外,劳务分包企业与工人签订的往往是短期或者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由于企业只关注经济利益,对于员工的人文和经济关怀不足,工人的“五险一金”大多无从谈起,同时员工的企业认同感非常薄弱,无法形成行业的凝聚力。

就施工现场而言,经常存在施工现场环境脏乱差、安全防护不到位、现场生活质量差等情况,农民工的人身、生活以及人文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有企业、无管理。大多数劳务分包企业中,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没有固定成熟的管理班子建设,没有立足长远的战略目标。经营管理常常沿用传统的“关系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很容易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事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有效监督,熟悉谁重用谁、喜欢谁重用谁,组织结构混乱,责权分配不明,一旦出现问题则相互推诿。

另外,企业资质是劳务分包企业区分于“包工头”劳务队的重要资源。然而,许多劳务分包企业不珍惜企业资质,使得劳务分包流于形式,劳务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以收取管理费名义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接工程的情况屡禁不止。一方面扰乱了劳务分包市场;另一方面也在隐形地削弱劳务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远来看损害了劳务分包企业的利益。

(三)有员工、缺培训。劳务企业的成员以进城农民工为主体,其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为使这些农民工转化成职业的建筑业劳动者,往往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并且需要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譬如脚手架、升降机、爆破拆除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要从业人员通过专业培训获得上岗证。然而,劳务分包企业为了减少经济支出,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使得员工只能从事基本的体力劳动,或者凭经验从事建筑业生产,造成劳务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十分低下。同时,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以及管理混乱,容易产生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四)缺乏长远战略眼光。部分劳务分包企业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缺乏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劳务分包企业和总承包企业签订合同,通常总承包企业不是一次性支付劳务分包企业所有工程款,而是在施工过程中按工程进度付款。当总承包企业未按时支付工程款时,劳务分包企业便拖欠农民工工资。这样不仅侵犯了农民工的权益,而且对企业本身的信誉和长期经营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自身的发展不利。

三、我国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经营与管理对策探讨

(一)规范化发展,建立完善的管理及运营机制。目前,大部分劳务分包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运营机制不顺畅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采用“人治”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容易造成一系列的弊端,也无法适应企业的良性发展需求。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机制和运营体系是劳务分包企业做大做强的首要条件,企业要发展,制度必须先行。在管理方面,应当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手段,真正做到能者居之,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从业的规范化是劳务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基础,如何在实际工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建立一套施工技术及管理的操作流程,并进行规范化处理,是劳务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专业化发展,培育市场竞争力。众所周知,建筑业市场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行业,一个劳务分包企业不可能具有承接所有类型建筑工程的劳务工作,因此劳务分包企业应当在实践中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在市场上逐渐确立自己的行业优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如建筑工程劳务公司、装饰装修工程劳务公司、安装工程劳务公司、市政工程劳务公司、园林绿化劳务公司等。各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外界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走特色化经营之路。

(三)协同化发展,注重培训,关爱务工人员。首先,应当保证施工现场的规范有序,提供合格的生活、居住条件,切实改善务工人员生产生活条件,丰富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应当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严格实行劳动合同制度,除必需的工伤、医疗保险外,有条件的情况下,劳务企业应当考虑为务工人员办理基本社会保险,以稳定建筑业务工人员队伍。

劳务分包企业应当履行责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务工人员技能培训与鉴定,从源头上重点开展务工人员的初级培训,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另外,可考虑对建筑劳务企业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培养工长等方面的管理人才。

(四)品牌化战略,立足长远,诚信经营。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不能只关注目前的经济效益,还应当立足长远,制定适合自身发挥的战略目标。企业经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立足长远,一步一步用心经营,用心管理。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应牢牢树立诚信经营的观念。劳务分包企业一方面要对员工诚信,不拖欠员工工资,不做损害员工利益的事,不断壮大自身队伍;另一方面对总承包企业讲求诚信,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任务。劳务分包企业是以工程质量来打造自身的品牌,企业应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实施质量管理战略,以利于树立自身的品牌。

四、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和建筑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我国建筑劳务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劳务分包企业必须反省自我,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管理体制、培育核心竞争力、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等手段,完善劳务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建立一大批有实力的建筑劳务企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业协会.我国建筑劳务分包和劳务企业发展现状[J].建筑,2009.23.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0 引言

“民营企业”是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60%以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民营企业招不到优秀人才的尴尬局面。本文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学生家长等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在校学生对民营企业的认知程度、到民营企业就业意向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学生不愿意主动到民营企业就业,即使选择到民营企业也是就业难的无奈选择。出现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但作为培养方的高校来说,分析学生不愿去民营企业就业的原因,并针对性的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尤为重要。

1 大学生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对民营企业缺乏深入了解

调查中,62%的学生认为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了解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课程、网络媒体宣传和亲戚朋友介绍等。但由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的限制,学生们缺乏对民营企业深入了解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表面感性认识。90%的学生认为民营企业就是所有权不属于国有的企业,企业员工达到200-300人以上的企业才算是工作,人数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去的工作就不算是工作。对民营企业缺乏深入理性的了解。

1.2 学生对在民营企业就业存在很多的忧虑

调查中,不去民营企业就业和拿不定主意的学生比例为60%,说明很多同学对去民营企业就业还存在顾虑。通过访谈和座谈会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就业的首选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无法在更好单位就业时的无奈选择。主要原因有:第一,在民营企业工作薪酬及各种福利水平较低,失业风险较大,给个人生活带来沉重负担,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可以避免以上问题。即使无奈之下选择了民营企业,也只是做个跳板,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会马上跳槽。第二,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是大学生止步于民营企业的重要原因。招聘企业许多是家族企业,任人唯亲,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估及选人、用人制度,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由于山西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发展,目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民营企业虽然很多,且大多为中小企业,工作性质与专业不对口致使学生不愿放弃自身专业去就业。对于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学生,60%的学生看中的是民营企业灵活的岗位轮换,能快速拓展知识面,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到单位实习后急于求成,急于想做专业技术工作,对单位刚开始安排的工作不满意直接就辞职了。

1.3 学生青睐于到大中型规模和大中型城市民营企业就业

调查中,选择大型民营企业(2000人以上)的学生比例为37.6%,选择中型民营企业(300~2000人)的学生比例为49.8%,选择小型普通民营企业(300人以下)的学生比例为12.6%。选择大中型城市的学生比例为56.5%,选择小型城市的比例为18.3%,选择县、乡、村的学生比例为6.6%,选择离家近的学生比例为18.6%。大部分学生选择到中型或大型民营企业,认为大中型企业管理相对规范,破产风险相对较小,自己面对失业的风险也较小。大中型城市信息广,就业机会多,如果在民企工作不好的话,可以很快找到其他工作。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离家近的地区。

2 引导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对策

2.1 增强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出茅庐的学生自主工作能力差。而国有企业的“导师带徒制”、“岗前培训制”、“职业资格证考试免费培训制”等制度为提升学生工作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对学生自主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招聘来的学生拿来即用。对此,我们要在学生培养中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辅导员及教师在思想上要加强对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不仅加强理论学习,更要加强实践学习,具备综合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工作的计划和过程中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2 增强对学生就业应聘能力的培养

民营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在应聘时学生应对难度大。对此,我们必须通过就业指导课,采取模拟面试、案例分析、亲身体验、信息收集演练、分组讨论式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辅导员收集整理近年来学生参加招聘面试时的问题、面试形式类型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班委组织,在就业指导课上模拟面试,以便让学生了解面试程序、面试礼仪及面试题型,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增进自信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事例进行教学引导、教育学生。形式可以是老师举例,设置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注意案例与问题的选择应注意本土化,即以本地本校的事例为主,要有时新性,要真实合理,具有较强的可信度。积极组织学生到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去亲自体验、亲身感受、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紧迫感。当然亲身体验前辅导员要明确目标,绝不能走马观花。事前应让学生设置一些需要了解的问题,分组、分项,有侧重点地去现场考证, 最后组织汇总分析,各小组介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换位思考,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帮助学生搜集就业信息,特别是收集本地就业部门的信息,加以整理后在课堂上,然后一起探讨本专业在当时当地的就业形势与求职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锻炼其信息收集的能力,促使其顺利就业[2]。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险;社会保障

据社会劳动保障部在2005年5月进行的快速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在城镇的农民工总数约为8907万人。农民工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直接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也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新型劳动大军。

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劳动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工在医疗保险方面的权益还不能得到有力保护,因此,加强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健康权益,是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各省先后推出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是否有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必要性,主要是由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种类以及工作环境来决定的。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重视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工在工资、福利待遇和劳动权益等方面得到了不断改善,但是,当前农民工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劳动工作强度较大、劳动和卫生环境恶劣等方面,这些都强烈要求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

1 农民工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种类

社会劳动保障部在2005年对民工从事行业专门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其中建筑业占26%,制造业占27%,住宿和餐饮业占1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9%,批发和零售业占12%,其他行业占15%。国家统计局进行的调查也表显示,2004年我国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占30%,从事建筑业的占农民工总数的23%,从事社会服务业的占10%,从事住宿餐饮业的占7%,从事批发零售业的仅占5%。

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农民工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已成为这些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劳动强度较大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了13.70%,在8到9小时的占40.30%,而在高达9到10小时和10个小时以上的分别占了23.48%和22.50%,有的农民工最高工作实践甚至高达13到17个小时,基本上超出了他们的生理极限。

2 劳动危险系数较高

由于农民工大多从事的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工作,劳动危险系数较高,农民工在工作中经常遭受职业病侵害,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出现。许多建筑和制造企业在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操作中普遍存在有章不循、生产工具使用混乱等问题,有的企业甚至在使用的化学药品中,经常不标明化学成分和药品毒性以及防护措施,对农民工人身保护意识缺乏,农民工由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常常受到人身伤害。因此,农民工所从事的高危职业决定了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权益经常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3 劳动卫生条件较差

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面临着住宿条件恶劣、伙食差住宿环境恶劣等问题,,他们大多住的是板房、帐篷甚至是框架楼的地下室,缺少正规的取暖防寒设备,农民工即使是自己准备了一些取暖设备,但是由于质量低劣,容易引发漏电、火灾等事故,在伙食方面,由于许多农民工聚集的工作场所基本没有统一的民工食堂,伙食标准差,容易造成农民工的营养不良现象,而且食物的卫生条件很少能够达到卫生标准,还有就是企业对农民工的卫生防疫工作基本完全空白,恶劣的住宿环境更易引发传染疾病。

二、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障碍

由于农民工所从事行业的行业特征和他们恶劣的工作食宿环境特征,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工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三个方面的障碍。

1 政府政策角度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工权益,出台了一些相关保护和完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执行情况并不理想现状。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建立我国目前存在的障碍有:

(1)户籍障碍。由于我国城乡严重分离造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长期使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进一步影响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传统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必将会被所替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将被逐步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迟缓,已影响到我国工业化进程,并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产生很大负面影响,造成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难以建立。

(2)保障制度的涵盖面不够。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许多地方政府要求企业必须为农民工办理相关医疗保险,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已经企业经济实力的差距,造成我国一些企业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险,使得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得不到医疗保障。而且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无法有效解决农民工的看病住院问题,存在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不广问题。

2 企业方面

目前,为了避免给城镇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许多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甚至辞退原来一线工人,其直接原因就是企业在使用大量农民工的时候可以避免企业为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最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我国各地政府出台的文件中,规定企业要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为单位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因此,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势必会增加企业经济负担,受到企业的阻力。

3 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

农民工群体以青壮年为主,而且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其疾病风险较低,普遍缺乏医疗保险意识;同时,由于农民工大多从事一些收入比较微薄的工作,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较低的经济收入使他们无暇顾及疾病风险,只能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要,在发生重大疾病时才意识到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自身存在不完善地方,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一旦参保人变换工作地点就必须退保,统筹基金不予退回,不利于保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连续性,也制约了农民工参保积极性。有些农民工虽然清楚参加医疗保险的意义所在,但是由于参保手续的繁杂,农民工的参加医疗保险办理的积极性被进一步限制。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民建;安全管理;PDCA循环

Abstract: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y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has laid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produ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is a high risk, easy to have the accident industry, is one of the key industries of na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status of civil construction site of many unsaf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tire industry and civil construction benefit, also is one of main reasons of civil construc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can not attract high-quality personnel.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goal of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the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d sever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PDCA cycle

引言:工民建施工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工民建行业的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工民建工程安全管理、做好工民建工程预防及控制工作。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民建业发展也极为迅速,并且在工民建施工安全及控制方面我国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然而工民建施工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工程上的事故仍持续频繁发生。因此,在工民建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做好工民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提高工民建工程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工民建安全管理的目标

工民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提高效益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达到工程的安全要求的同时也要保证施工队伍的高效率,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与安全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在实现项目目标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做好工程的安全工作,实现工程的安全开展,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按照新的系统工程观念、理论和方法来展开,保证整个工程科学性、安全性、高效性的进行。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工民建安全检查标准》、工民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业内安全管理规范标准和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设计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力争安全管理工作高于标准要求之上的同时,协调好施工工作方面的高效开展。转

二、工民建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1、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工民建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

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鱼刺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1”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3、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一般需数月-之久)。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4、 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

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

三、确立建设单位为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必要对建设单位在项目安全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及责任进行确定和研究,对现有的建设单位的管理办法提出补充和建议。首先应该明确我国建设单位的责任,对其重新进行定义,建设单位应该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总集成者,建设过程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实现建设项目目标的直接责任人。其次,对建设单位的管理范围和任务进行规范,明确建设管理实施过程中应当承担的组织和管理任务。再次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管理状况,对建设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明确建设单位的职责权益,对其资质进行管理,规范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针对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制定一整套评价标准,对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认证,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

四、安全施工防护技术措施为搞好本工地安全生产工作,我公司将成立专门安全领导小组,工地设立安全监督小组,班组设安全员,形成一个健全的三级安全保证体系。负责工地日常的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明确各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本工程中的安全责任。对施工人员实行强化安全教育,坚持“三级安全教育”,规范“三级安全交底”制度,施工中坚持“班组安全活动”制度。采取改善施工劳动条件,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改善劳动环境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危险因素。对施工人员实行人身安全保险,所有施工人员工均参与人身安全保险。加强施工安全监控,采用数码相机,照下安全生产过程,确保施工安全(包括地面工民建物、道路、地下管线安全)。完善现场急救措施,对工地内将常驻兼职急救员,在出现紧急情况做好现场急救措施。同时与附近大医院保持联系,一有特殊情况打电话可立即到。

五、完善奖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安全管理积极性

在施工管理中设立安全管理奖励经费,对每个月安全管理较好的班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对那些安全管理工作做的不好的班组、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就可以建立施工管理内部的安全管理竞争机制,调动各个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的安全积极性。从而变被动的去管理安全,为施工人员主动地去改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