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节能环保项目范文第1篇
环保节能超市主营环保产品,如节电家居、太阳能产品、车载环保用品等,产品种类约三四百种,启动资金约5―10万元。超市的供货商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地区,约有数千家。
市场现状: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IMC(国内知名调查公司之一)对国内六省数百家的环保节能超市调查统计,目前全国环保节能超市的盈利状况,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盈亏各占一半。从地区分布看,北方地区商家赔得几率更高一些。另外,投资者中月盈利过万元的仅占20%,月亏损超过万元的为30%,其余的月盈亏额都不大,约数千元。同时高投入的投资者往往并没有获得高回报,其中近80%的人处于亏损状态。那么环保小超市到底赚钱吗?
正方:赚钱
1.政策大力支持
该项目已被多个省市劳动部门列入推荐创业项目。同时,在一些地方可享受免征营业税等扶持政策。
2.市场迫切需要
据工信部调查,节能环保产品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有80%左右的消费者希望购买到环保产品。而目前国内仅有不到10%的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环保产品。其主要原因是相关零售终端较少,消费者购买不方便。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项目赚钱。
3.市场定位准
环保超市销售的商品都是老百姓日常需要的,因此赚钱并不是难事。
4.利润高
目前环保超市产品的平均毛利润率均在20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众多,厂家为了竞争不断降低发货价格。
反方:不赚钱
1.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家乐福、TESCO、沃尔玛,世界前三大零售商都设有环保节能超市。这些超市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营业面积均在一万平米以上,经营产品种类近万,并且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从厂家进货。另外很多省市的相关部门也与所辖区域内综合超市合作,建立节能专柜。这些都极大限度的抢占了节能小超市的市场份额,令其难以赚钱。
2.微利项目,难赚钱
虽然看似超市中的产品毛利润率在200%以上,但是由于其主要销售的都是日用小商品,相对利润额很低,如一个太阳能保温杯,进价5元,市场售价约15元,毛利润约10元,除去各种成本,净利润不到3元钱。
3.售价高,无顾客
因环保小超市实力不济,往往不能大量采购,因此进货价格要比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高出很多,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毫无价格优势。其中有些商品的价格甚至比竞争对手还要高出30%―50%。
4.市场认知度低
目前环保超市大多数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可是目前国内能接受环保消费理念的却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的环保消费理念并不成熟,很难赚钱。
5.个人环保消费尚未成熟
虽然国内环保产业逐渐回暖,销售额也与日增加,但是其主要增长点是在企业环保消费方面。目前个人环保消费尚未成熟。据IMC调查统计,目前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中,个人环保消费月平均约15元。二三线城市这个数字更低。这根本无法支撑环保小超市的正常运营。
6.节能产品不节能
由于环保超市的供货商都是南方地区小企业,其部分产品因技术原因,不能达到预期节能效果,这样就极大的影响到了产品销售。
专家指点:前景乐观,短期赚钱很难
据中国节能协会介绍,环保小超市这种经营模式的前景乐观,但是目前存在有多个问题,投资者要想短期赚钱十分困难,其投资回报期至少约8个月至12个月。投资者目前至少要做到五点,才有赚钱的可能。
1. 进中高档社区
进驻各中高档社区是环保小超市体现其优势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此类社区有消费意识;二是具有消费能力。超市面积不用过大,20―30平米即可。同时要对产品进行整合,主要经营节气、节电、节水等类产品,可兼营室内空气净化、食品消毒等类别产品。其中业务比例约8:2。
2. 增加企业业务
目前环保产业最大的消费群体是企业,因此投资者可以增加一些针对企业的业务,不仅能获取相应的政府补贴,还能增加利润。主要方式是采取预订方式,这样可以减少资金占压。
3.与便利超市合作
投资者可与周边地区的便利超市合作,开辟“节能专柜”,这样可以避免独立开店资金过多、客流量少等不利现象出现。石家庄某环保小超市的投资者王先生,将自己的超市“化整为零”,与当地的多家便利超市合作,成立专柜。现在月盈利比独立开店增加了3倍,能达到2.5万元。
4.通过试用解决产品信用度问题
投资者可以采取现场演示节能产品活动,同时采取免费试用等策略,来解决产品信用度问题。郑州某环保小超市通过为期三个月试用,现在的客流量比以前增加了近3倍,每天客流量有两三百人。
节能环保项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项目;建设方案;节能环保;存在问题;节能技术施工
1项目背景
文中以万安水利枢纽项目为研究对象,该项目属于大型水利枢纽项目,其所控制流域范围为63231km2,是位于赣江干流上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项目。该项目将实现防洪功能、发电功能、航运功能、灌溉功能等的结合,造福该区域的社会大众。该水库的正常蓄水位设计为46.2m。防洪水位为48m,该水库的整体库容为11.85亿m3,防洪的库容量为6.2亿m3。该水利项目的船闸为1000吨级,其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电站装机35万kW,通过对水利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区域上游的航运环境,能够为下游的几十万亩农田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该项目预计投资为9932.12万元,
2节能环保技术概念
在水利项目施工中,为了提高综合效益,必须全过程贯彻节能环保理念,提高项目节能标准,促进项目资源的循环性利用,提高项目建设的环保性,实现各类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应用,提供一系列的优良服务,以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要求。在水利项目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涉及材料选择因素、地质选择因素、技术选择因素、施工技术要素等,在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节能技术施工的原则(见表1)。在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明确水利项目管理组织的构成及职责状况。组织机构构成及各自职责如图1所示。在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优化原有的施工框架,进行节能技术施工理念的应用。节能技术施工体系如图2所示。
3技术推广价值
(1)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资源的利用率。节在水利项目建设中,充分利用各类节能技术势在必行。通过恰当性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降低水流的污染指数,提高环境保护系数,实现当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性保护。在水利项目施工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类新环保材料、技术等的应用,降低了施工实践中,各个施工要素对环境的污染率,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水平,建设成本得到有效性的降低。(2)水利项目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遵循了节能技术施工的理念,符合了当下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符合了国情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对社会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保障一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有效性利用。在项目实践中,比较常见的节能技术包括太阳能技术及风能技术,这些属于再生能源技术,而水源是不可再生的,循环经济视角下,水利节能技术实现了对珍贵水资源的循环性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满足了项目节能环保建设的要求。水利项目是基础经济项目,只有进行节能技术的应用,解决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才能真正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4技术应用问题
(1)该项目有的管理者的节能环保意识较差,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不利于该项目区域的长远性发展。水利项目建设的根本目标是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在项目新型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应用过程中,有些管理者鼠目寸光,不能从长远考虑附近区域居民的切身利益,其工作管理思维比较落后,严重影响该项目区域循环经济的有效性发展。(2)存在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招标过程中,没有将节能技术施工技术作为招标考核的标准,导致有些施工单位依旧应用传统的技术展开施工,这不利于提高新型节能技术的应用效率。
5技术应用
5.1节能技术施工准备工作
在项目设计应用中,必须提高水利工程的自排水平。从根本上说,水利项目是运作比较复杂的运水技术,在项目应用过程中,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为了减少项目成本,实现施工资源的节约,必须遵循一次性投资的原则,提高水利项目的自排能力。做好项目建造的探测及准备工作,就当地地形展开分析,观察其是否可能出现洪涝问题、堤坝淹没问题等。根据项目的运作状况,及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排水环节及蓄水环节的协调性运作。在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应做好水压勘测工作,减少可能的隐患问题。
5.2新材料的应用
应进行泵闸的合理应用,做好泵闸的设置工作。在泵站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本区域的气候变化状况、雨水量大小状况、地势分布状况,减少可能出现的工程危害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实现节能技术施工方案的优化,实现资料的节约,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积极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提高材料的合理应用率,减少材料消耗量。应根据具体施工状况,特别是施工进度状况、材料周转状况、库存状况等制定科学性的采购方案,避免一次性采购过多。做好施工周转材料的保养及维护工作,避免出现现场存放条件不合理性的问题。积极做好施工预算,真正做好限额领料,控制好材料的消耗度,制定及落实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提高废料利用率。在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建设方面,需要积极进行循环、可拆卸材料的应用。实现建筑材料、废水等的循环性利用。在施工现场遵循水资源保护原则,避免在施工现场抽取地下水,防止污染。实现钢筋原材料等的优化搭配,减少资源损耗率,做好混凝土的准确报量工作,减少混凝土的损耗水平。针对二次结构、装修用的石子、砂、水泥等按照计划进行供给,避免超出标准的材料用量,建立资源回收小组,做好零散材料的回收利用工作。在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节能设计理念的推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项目资源的利用及调度,做好科学的节能环保计划设计工作,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水利工程建设展开指导,实现对当地水量的有效性勘测,就降水量状况等展开分析,做好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制导工作。
5.3设备及新技术的优化应用
在用电设备、施工资源应用等方面,需要推广节能环保理念。比如在用电设备方面,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在施工管道材料选择方面,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用电设备材质的选择,选择最合理的应用方案。在水利项目施工实践中,必须不断优化节能环保技术结构,要不断更新环保技术的应用原则,实现技术应用结构的创新,做好节能环保技术内部结构的完善及优化工作,提高新型节能环保技术的实用性,充分满足当下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比如在水泥搅拌程序中,进行新型水泥搅拌器的应用,这种设备具备良好的运作效率,资源环保性水平较高,能够有效减少粉尘的出现,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生态污染。环保型水泥搅拌器如图3所示。又如在局部施工结构设计中,实现钢筋施工结构的优化,施工材料结构的优化如图4所示。在办公应用环节,进行太阳技术的应用,太阳能技术应用如图5所示。进行节能技术植被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进行天沟及水沟的修建,清理坡面,然后进行复合网的铺设,辐射20mm的钢筋复合网,构造出钢筋植被混凝土,按照1.5m×1.5m的范围进行较差锚固,将锚杆长控制在80cm,搅拌这类混凝土,喷射植被混凝土,然后进行无纺布的覆盖。按照比例做好混凝土土料的制造工作,进行各类材料的搅拌,混凝土干料成分如表2所示。
5.4效益分析
在该项目环保技术应用中,需要采取积极的用水计量管理工作,进行各施工阶段用水量的控制。在施工机具、设备等的应用过程中,应进行循环用水装置的应用,采取积极的节水技术,确保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精确定料,避免浪费,做好料头的合理性利用工作,按照计划进行采购,深入裸泳领用机制,积极回收及利用各类废料,做好扬尘污染控制、水土污染控制等工作。采用节能技术后的投资增加额如表3所示。
节能环保项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工程建设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演进过程
1.工程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的萌芽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工程建设基本上是以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为主题。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天人合一”、“气”、“风水”等思想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中国较早的建筑大多是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平面格局,即屋宇为阳,院落为虚。这种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院落序列空间很好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好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问题。国外工程建设领域在关注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进一步衍生出工程建设要适应自然气候,建设项目应该进行生物气候设计,营造生物气候建筑的理念。这种理念得益于景观学,用景观学或者说风景学的观点来决定建设项目场地的方位,从而构筑建设项目,不仅考虑美学的问题,而且还从设备的角度来决定建设项目的供热、制冷和照明。
2.工程建设重视环保节能的初始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环境运动的推动下,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然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和资源的有限性问题,工程建设领域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环保节能”成为工程建设的主题。在这一时期,工程建设者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环境污染问题,单单控制施工阶段是不够的,必须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以及工程建设的全流程上加以预防和控制,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万全之策。与此同时,以太阳能、地热、风能为代表的替代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出现,以改善维护结构性能为代表的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建筑节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工程建设领域出现整体设计理念,主张在建设项目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和谐地利用其他形式的能量,并且将这种利用体现在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形式设计中”。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能量和物质材料使用方面的问题,例如建设项目生成的各种废弃物如何处置,建设项目建造过程中耗费了多少能量,以及在维持建设项目运作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但是这一时期工程建设领域的环保节能行为,主要为了寻求和发展替代能源,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在观念上并没有将建设项目本身的生态性能与整个环境的生态作用乃至地球的有限资源结合到一起。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关注环保节能,1986年颁布的“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志着我国环保节能的开始。
3.工程建设提倡生态和谐的成长时期。90年代以来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突破了60、70年代探索工程建设项目与环境关系为主的范围,扩展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同时,也更加注重新材料的选择、先进设备的运用以及综合节能措施的整体采纳,正朝着工程建设与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可持续发展理念触动了建设项目的本质,从根本上转变了建设项目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节能的概念,更是在考虑到自然环境与资源问题时,对人工环境的一种优化,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利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使用者身心健康。
二、工程建设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要措施
1.提升建设项目功能是工程建设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建设项目功能依据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满足健康需求和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工程建设领域应该进一步通过完善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机制,将环保节能和提高建设项目功能需求列入投资决策之中,通过相应的价值工程分析,确定需要提升的功能以及提升的程度。开展设计竞赛,细化设计方案,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新型可再生能源,推行可持续施工,以提高建设项目功能。对于既有工程建设项目而言,主要是通过节能改造等方式,实现环保节能,延续其使用功能。
2.实现环保节能是工程建设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目标。当前,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正在积极开展环保节能建设,实现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建设领域的环保节能已经从以往单纯的强调设计环保节能发展到以可持续设计为主,工程建设全过程贯彻环保节能思想为辅的程度。可持续设计强调应该将建筑节能思想、生态环境绿化思想、集约化利用思想以及环保与健康使用理念融入到建设项目的设计之中,主张建设项目应该尽量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空调系统与供热系统应该尽量采用节能设计;公共建设项目应该尽量进行绿化设计;对于土地资源,应该坚持集约化理念,最大限度节约利用;对于水资源,应该通过有效的节水设备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综合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营造太阳能暖房以及地热供暖系统,既可以做到环保,又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3.整体规划建设项目是工程建设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要做法。基于全寿命周期从整体上规划建设项目突破了以往只注重个别重点建设环节,忽视整体效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从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全流程出发,考虑到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建设项目存在的时间段内,还存在于项目建设的前期以及建设项目的拆除等不同阶段,将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向前和向后相应延伸和扩展,向前延伸到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以及生产过程,向后扩展到建设项目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以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此基础上,整体规划建设项目。考虑原材料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考虑运输消耗,尽量选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考虑选用清洁技术,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消耗,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另一方面考虑建设项目寿终正寝时,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尽量选用可再利用、再循环的建筑材料;在建设项目的拆除过程中,应注意回收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节能环保项目范文第4篇
4000亿;0.5%。对于工行人来说,这是两个意味深长的数字。
4000亿――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的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已近4000亿元,在全部项目贷款中的占比达17%。
0.5%
32行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质量十分优良,不良贷款率在0.5%左右,低于全部项目贷款和普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水平。
工行是率先在国内同业制定“绿色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工行行长杨凯生认为,“绿色信贷”不仅体现了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引导工行业务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动因。
“工行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推动者,实施‘绿色信贷’有效引导企业发展方向。同时,工行已将严格坚持信贷环保合规、全面建设‘绿色信贷’银行作为一项长期经营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一家‘绿色信贷’的模范银行。”杨凯生表示,推行绿色信贷也有利于工行优化自身信贷业务结构,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保政策“一票否决制”
一家化工公司向工行提出3亿元的融资申请,用于建设“离子膜烧碱”项目。工行在审核其报送的项目融资业务资料时注意到,该项目环评批复明确要求一、二期工程须在钛白粉项目和环氧氯丙烷项目、有机硅项目批准后方可开工。而当时上述三个项目均未获批准,工行立即决定暂停该笔业务审查。
这样的例子在工行还有很多。近年来,工行否决了一批产品高污染、高能耗、维修设备较差、存在破坏生态环境隐患的项目。
在工行看来,“绿色信贷”包含两层含义:其中一层含义就是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提供融资;另一层含义则是要大力支持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行业、企业的发展。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工行授信业务部门深入贯彻绿色信贷评审机制,实行环保政策的“一票否决制”,从严审查环评、土地、项目核准、备案等项目审批文件,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对达不到准入标准的客户和不符合“四个必须”条件(即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必须已通过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必须已通过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符合区域整体规划和污染排放指标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贷款。
“工行不仅关注以信贷资产规模扩大、资本回报率提升为中心的企业效益发展,还把贷款项目对环境、资源产生的影响、环保效益优劣作为决定信贷支持与否的基本前提,同时积极利用行业信贷政策、客户信贷政策等手段,加大行业投向选择和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贷款,有效实现企业短期效益、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工行行长杨凯生说。
在信贷业务发展中,工行遵循“双高标准”,即在选择信贷支持的企业和项目时,严格信贷准入标准,不仅要满足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还必须满足节能环保标准,形成符合“绿色信贷”理念、体现绿色信贷要求的决策机制。强化行业信贷政策中的环保要求,对“两高一剩”(即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行业实行客户名单制管理和行业限额管理。
据了解,在新建项目贷款评估、审查、审批过程中,工行明确将项目是否通过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是否符合区域整体规划和污染排放指标要求作为审点,对违反国家环保政策、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对新建、在建项目,在环保评价报告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前,一律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对有环保违法信息的企业坚决降低信用等级,不增加授信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压缩授信。对于立项时通过环保审批但在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发现环境违法的项目,如果不能通过国家环保验收坚决不提供金融支持。
环保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管理
以造纸和纸制品加工为主的山东华金集团是工行山东分行泅水支行的贷款大户。这家企业本着“扩产与环保同步,生产与治污并举”的发展思路,大力落实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而这一切工作与工行的信贷支持和监督密不可分。
据了解,华金集团为了推行清洁生产、集中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工行山东分行泗水支行提供的2.6亿元融资,为他们解决了资金难题。
同时,为了跟踪华金的排污情况,工行经常派人晚上到排污口进行检查。因为环保指标是波动的,需要对企业的环保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所以信贷员每周都要到企业来检查,晚上经常到排污口直接取样,担心排污不能达标。
严格信贷准入使工行从源头上防范了环保风险,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环保状况也处于动态变化当中。为此,工行建立了相应的持续跟踪监测机制,将环保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中,并逐步理顺预警管理流程,明确了从环保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跟踪监督预警企业的环保治理进度、整顿验收情况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
工行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绿色信贷”中的作用。2008年,工行组织全行分支机构开展了对全部有融资余额的境内法人客户环保依法合规情况的全面检查,并根据检查及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的结果,将企业环保信息逐户录入工行CM2002系统中,在全行范围内初步建立了对境内有融资余额法人客户环保信息的识别、监控、反馈及处置机制。
工行建立的客户环保信息数据库,按环保风险轻重程度,将贷款客户分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环保合法企业、环保关注企业和环保潜在风险企业共四类9级,分级分类管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里的退出类客户实施了计算机系统锁定,加大退出力度。
在全面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工行建立了风险预警提示制度,先后对国家环保部实施“区域限批”及叫停项目和公布“绿色信贷”黑名单企业。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环保信贷的跟踪监测力度,通过建立定期访察制度,积极防范环境违法突发事件带来的信贷风险。
此外,工行与国家环保部等环保主管部门建立了定期沟通、联系渠道。自“绿色信贷”计划实施以来,环保部总共已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告了约3万家环保违规的企业。
加大信贷“绿色产品”供给
在推行环保一票否决的同时,工行把加大信贷“绿色产品”的供给作为建设“绿色信贷”银行的另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改善和创新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建立信贷支持节能环保的长效机制,从而优化信贷结构。
2007年11月23日,银监会下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及时跟踪国家确定的节能重点工程、再生能源项目、水污染治理工程、二氧化硫治理、循环经济试点、水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及推广、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环保产业等重点项目,综合考虑信贷风险评估、成本补偿机制和政府扶 持政策等因素,有重点地给予信贷需求的满足,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工行加大了对国家确定的十大节能重点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工行还积极探索和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模式,加大信贷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为节能环保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2007年,工行在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环保型企业和项目方面发放贷款400多亿元。
一是重点支持了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如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等部门重点支持的金川集团的“中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和淮南矿业集团的“瓦斯综合利用”项目等。
二是大力支持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如广东粤电油页岩发电公司油页岩矿电联营项目、临涣中利发电公司煤泥矸石发电项目和广西中粮生物能源公司“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一期工程”项目等。
三是支持了节能降耗、有助于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的项目。如向山东淄博光大水务公司贷款1.45亿元,支持该公司新建一个年处理污水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并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健康和便利,从而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质量十分优良
今年以来,工行充分把握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契机,大力增加对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尤其是加大了对新能源和新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尝试以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模式,探索从传统金融走向现代化金融的新路子。工行行长杨凯生说。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的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已近4000亿元,在全部项目贷款中的占比达17%。目前在工行有贷款余额的6万多户企业中,由国家环保部认定的环境友好企业和环保合格企业的数量及其贷款余额,分别达到全行贷款客户数和贷款余额的98.6%和99%。
工行支持的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类项目主要涉及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综合保护工程等领域。其中超临界燃煤机组、燃煤机组烟气脱硫等火电项目179个,贷款余额604.83亿元;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或配套管网建设项目250个,贷款余额171.93亿元;主要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77个(如太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贷款余额143.09亿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28个,贷款余额24.77亿元。
节能重点工程类项目主要包括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等领域。其中区域热电联产工程项目123个,贷款余额437.59亿元;水泥、钢铁等行业余热余压利用工程项目20个,贷款余额53亿元;集中供热或热网工程项目23个,贷款余额19.29亿元。
新能源开发或利用项目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集中于水电、风电、核电等领域。其中,在已经发改委审批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中,工商银行给予项目信贷支持的有89个。
此外,工行还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运用项目与其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程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其中包括对多家交通运输企业更新购置欧III新型环保公交车等项目提供项目贷款19.62亿元。
更令工行人感到自豪的是,通过环保风险管理,工行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质量十分优良,不良贷款率在0.5%左右,低于全部项目贷款和普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水平。
绿色信贷成为工行发展的推动力
国际经验证明,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倾向于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就是指政府主要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来迫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自愿减少污染,而不是事后再对污染进行治理。和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环境经济手段具有节省行政成本、优化资金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公众参与水平等多项优点。
连日来,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在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过程中,除了清醒认识到自身作为企业应负有的环保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发展绿色信贷对银行业务大有裨益:
可以降低银行对金融风险的担心,因为如果贷款企业由于环保的原因被停产或关闭,会导致贷出去的款项无法收回;
事实证明,“绿色金融项目”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媒体宣传和社会影响力,是金融机构市场营销的有利手段之一;
绿色信贷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将是未来银行业竞争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而工行的绿色信贷实践也证明上述说法。正如工行行长杨凯生所说,推行绿色信贷有利于工行优化自身信贷业务结构,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绿色信贷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吸纳新的绿色银行理念,处理好支持环保创新和商业经营的关系,既考察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的智慧,也昭示着中国经济向可持续转型的前景。
在这个问题上,致力于成为全球“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商业银行的工行人显得信心满满。他们认为,历史经验证明,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产业的大调整和国际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没有一次经济危机不是通过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带动新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从而激发整个社会需求活力,使经济摆脱困境,进入新一轮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产业发展周期。目前,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已经逐渐投入应用领域并日益产业化,新技术、新能源和新产业的迅速成长将有可能改变不久将来世界经济的版图。我国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政策中,也突出了“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希望走出危机后我国的产业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跨越。
节能环保项目范文第5篇
(一)主要目标。
(二)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突出抓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着力形成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法规和标准为规范,以监测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统计和计量等为基础的节能减排协同推进机制,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制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制定《市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年度工作方案,将节能减排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刚性指标。
(四)淘汰和改造升级落后产能。在巩固关闭新老“五小”成果、防止反弹的基础上,加快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改造升级。,关停并转立窑水泥生产线1条(涡阳县龙山水泥厂),淘汰落后产能7万吨,节能1.5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完成对3台热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预计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万吨。
(五)择优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轻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和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包括秸秆气化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建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档案,取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实现我市产业结构向节约型、环保型转变。
(六)从源头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批问责制。对未进行节能环保审查或未通过审查的项目,审批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土地管理部门不得通过土地预审,不得批准用地,银行不得提供贷款,规划、建设和安全监管等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加快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技术进步
(七)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立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库,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节能工程,实现节能12万吨标准煤以上、节电近1亿千瓦时。组织实施8个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开展电机改造节能专项行动。
(八)实施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到年,累计建成4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全市污水处理能力17万吨,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1.1万吨;全市25个重点工业废水治理项目按计划建成投运,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0.21万吨。
(九)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产学研联合,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等攻关研究。在电力、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
(十)多渠道扩大投入。建立以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引导为主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从起,市财政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以节能降耗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等为主要目标的节能示范项目、技术与产品的推广等,并将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扩大资金规模;从市级排污费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落实市内配套资金,并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县级财政也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
(十一)加强国债项目监管。督促项目承担企业认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以及国债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国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继续做好新的国债项目争取工作。
四、抓好重点企业和领域的节能减排
(十二)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对列入全国千家、全省百家和全市节能行动计划的14户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实施对标改造,确保“十一五”期间14户企业节能10万吨以上标准煤。对污染物超总量排放和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十三)引导商业节能。组织实施零售业节能行动,在全市大型商业场所推广使用节能设施,推行节能标签制度。督促和指导批发零售业实现万元营业额能耗降低5%的目标。
(十四)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加快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农药、肥料,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十五)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强化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管,禁止油耗大、不符合运输条件的车辆、船舶进入运输市场。大力宣传和应用道路运输节能技术,鼓励运输企业淘汰老旧汽车。
(十六)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新建筑设计要体现优先利用太阳能的原则。做好建筑节能专项示范工程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试点。鼓励采用高效照明电器和变频节电技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十七)推动政府机关节能。政府机关发挥表率作用,培养节能习惯。推进政府机构优先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严格机关公务用车管理。研究制定机关办公用房用能设备运行标准,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办公用房分批进行改造。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使用,大力推动节能产品采购。市直机关率先使用节能灯,设定空调温度。
(十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新模式,并及时总结推广。全面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体系。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十九)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城市建设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确保从1月1日起市城区和涡阳县城区实现“禁实”目标;1月1日起蒙城、利辛城区实现“禁实”目标。拓宽散装水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水泥散装量和预拌混凝土使用量。
五、加强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
(二十)加强节能监测监察机构建设。加强市节能监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市节能监察机构,为节能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十一)加强环境监测及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和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年,市、县级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要求,市环境监察机构达到一级标准化建设要求,县达到三级以上建设要求。
(二十二)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到底,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以及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自动监测设备安装与联网任务,基本建成市级环境监控中心,初步实现网络上报污染物排放数据和调度减排措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与建设部门联网。
六、加强监督检查执法工作
(二十三)加强节能监测、监察和重点污染源巡查。每年抽查2-3家用能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耗能企业,对其设备耗能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加强节能监察,对严重违法或突破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国控4家、省控9家重点污染源实施每月一次的巡查制度。
(二十四)严把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关。把节能、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禁止新上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对不履行节能环保“三同时”的,责令停止生产;对节能及污染防治设施不同步运行或运行不正常的试生产企业,责令停止试生产并限期改正。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向上级报告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示制度。落实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推动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项规划的环评工作。
(二十五)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督查制度。市每年组织两次节能减排工作督查,重点对建设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执行情况、节能和环境违法案件、媒体曝光案件及重点案件的查处与落实情况等实施督查,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建立环境后督查制度和市直单位包干督查制度。扩大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实行环境监督员制度的试点范围。
(二十六)实行区域环评限批制度。对没有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重点治污工程未达到目标责任书要求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未完成,以及区域内出现2起以上严重违反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县区,实行区域环评限批,直至整改到位;对没有完成总量削减目标的企业,暂停审批新项目环评,直至整改到位。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竣工污水处理设施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二十七)加大执法力度。对重点环境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于恶意排污和屡查屡犯的企业,从严进行处罚。
七、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考核体系
(二十八)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及重点用能企业,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政府每年向市人大报告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在“十一五”末报告5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各县区政府每年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十九)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重点治污工程未达到目标责任书要求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未完成的县区,取消当年各类集体和个人的评先竞优资格。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三十)建立评估考核和奖励制度。制定全市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和节能减排奖励办法。对各县区政府和14户省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节能减排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县区政府及企业也要对本地、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表彰和奖励。
八、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三十一)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落实支持再生水、矿井水、雨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严格执行国家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足额征收排污费,杜绝“协议收费”和“定额收费”。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吨水平均收费标准不低于0.8元。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
(三十二)落实国家、省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各级财政要采取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
(三十三)充分利用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积极研究利用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实行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实行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每年分两批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进行初审上报,根据《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和《节能产品目录》,对列入目录的产品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三十四)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探索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金融部门企业征信系统。
九、加强统计、计量等基础性工作
(三十五)加强统计工作。加快建立能够反映全市及各县区、重点企业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及能耗季报办法。建立节能减排公报与报告制度,推进节能减排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定期公布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情况。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总量控制台账,实施点对点的量化管理。
(三十六)加强计量管理。按照《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质监部门依法监督检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情况,组织计量技术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能源检测、培训等服务,帮助和引导企业全面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十、提高全社会节能和环保意识
(三十七)统筹和深化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制定节能减排宣传方案,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继续办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宣传活动。开展征集、节能减排公益广告活动。在大中小学率先开展节能和环保教育,并把节能减排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节能机关”等创建活动,并选择若干节能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节能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