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精选5篇)

  •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建筑工程材料》是建筑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较广,涉及面大,知识点多,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性教学补充理论教学,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性教学,最终达到通过该课程…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精选5篇)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年16号)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近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要把课程同职业标准相衔接,增强职业吸引力。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而职院校要不断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就需要改革,课程改革就是其中重中之重的环节。

《建筑工程材料》是建筑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较广,涉及面大,知识点多,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性教学补充理论教学,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性教学,最终达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质、检验以及应用等。也因此,建筑工程材料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一些能在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的建筑工程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质量检测等部门从事各类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质量检测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1]。

一 建筑工程材料当前实践性教学的模式

1、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就是将实物或与实物相关的模型、结构、实验过程通过投影、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多媒体设备和CAI课件,运用表格、图形,动画,同时结合实物教学,将所讲到的建筑工程材料理论知识与实物结合起来。

2、实验教学法。实验课是建筑材料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不仅能验证已学材料的性质,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集中实训教学法。将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性教学单独列出作为高职院校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校内实训项目之一。通过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实训,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三 建筑工程材料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1、实践性教学受到多方面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各级机构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加之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依然处于尝试、探究、改革阶段,因此实践性教学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实践性教学课时有限且不连续,比如在做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时,由于水泥凝结时间较长,学生根本没时间观察到凝结时的现象,往往靠老师的演示和讲授。

2、实践性教学模式单一老套。教师按照实验指导书先叙述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再详细解释设备仪器操作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授的步骤进行操作、记录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完全由老师来控制,并且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表现出兴趣低下,甚至没有兴趣,或者应付了事,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与其他专业课联系较少。建筑材料课程与后续的一些专业课在实践教学中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性较差,各专业课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起上本专业课内容而忘记其他课内容的现象,从而也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2]。

4、创新不足。建筑工程材料实践性教学往往是按照实训或实验指导书开展,老师讲授、学生操作均按照一步一步的操作步骤进行,没有体现国家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性培养的要求。

5、单纯的强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忽略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建筑工程材料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并不是独立于工程实际存在的,而学生操作的是某一材料的分析,检验等,就业后,并不是所有人都就职于质量检验、材料检测等职位,大部分毕业生在施工现场难以将所学材料的单纯的分析检验应用于工程实际。

6、在作者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材料理论课时与实践性教学比例为1:1,比以往加大了建筑工程材料的实践性教学力度,但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要求,实践性教学是在该内容的理论课结束之后再进行,使得学生很难结合理论知识来做试验,所以很多学生在做试验时不知所措。通过建材试验工的技能鉴定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即便做完了试验,对试验内容也毫无印象。

7、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课程模式也随之改革。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大,专业建设也随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比如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李红老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平台+职业模块”的教学模式改革[3],在这种新的专业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与此同时也应该进行探究改革,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专业培养模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四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在我院建筑工程材料授课课时最多的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实施了兴趣+项目教学模式改革试行,现将要点总结如下:

“兴趣+项目”模式中的“兴趣”即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选作实验项目、按照兴趣进行分组,按照兴趣进行实验项目合理安排等,“项目”即将原有的每一种建筑工程材料的若干实验划分为同一大项,实践性教学实施项目组的形式,有项目负责人全程组织安排,老师角色转变为指导教师。

建筑工程材料理论教学大致分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墙材、建筑钢材、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内容,每一章又有几项实验项目,全书总共有三十多项实验项目,但有些是学生必做的,必须掌握,而有些是有能力或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做,可以我们将所有试验项目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必做的,一类是选作的,下面以混凝土这章举例来说明兴趣+项目教学模式。

混凝土这一章实践性教学项目有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新拌混凝土和易性检验、混凝土成型试验、混凝土力学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五项,这五项均为必做项目,其中前四项均为动手操作项目,最后一项为课程设计项目,但均是在该部分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按照原有课程模式下的课程大纲要求,操作项目每项占课时4节,课程设计项目占课时2节,因此混凝土这一章实践性教学共占课时18节,对于总课时84节的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学生几乎没有兴趣,也没有创新性可言,基本没有达到专业培养要求。

按照实践性教学兴趣+项目模式的要求,我们把混凝土这章共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为理论讲授。不同于原有教学模式的是,将所有理论教学连续讲授,理论教学不出现断点。

第二环节为参观调查阶段。通过理论教学后,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所有要点,但对混凝土的构成、性质、检验有了一定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联系施工技术等课程了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于出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参观结束后按照开学初下发的实践性教学项目列表中混凝土项目:

某搅拌站按照要求,需生产C30混凝土若干,已知所用的水泥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为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为40mm,请完成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混凝土的拌制、强度试验等,并出具相关实验报告。

根据上述项目要求,学生自主组织分组,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查阅文献资料,预约项目进行时间、预约项目所用仪器设备、制订项目计划,进程,步骤等。并将项目资料上交至指导教师处,指导教师同意签字后可以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为项目实施阶段,根据所做的项目实施前的准备资料,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按照预约时间安排完成项目,并出具报告单,同时提出项目中可以创新的方面,对于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项目组在上交报告单的同时上交一份项目组对于该项目实施的讨论、会议等记录和项目总结。

所有资料上交到指导教师处后,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并按照学期初下发的项目评分表(包括项目计划、进程、查阅文献、步骤、创新性研究等)进行打分。

四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成功之处

1、实践性教学过程充满了学术氛围

通过改革后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查阅文献资料,通过向相关专业老师请教,通过项目组内或者和指导教师的讨论,商议书写项目总结等,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学术性。

2、期末成绩普遍提高

比较同一专业2009年和2010年两届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期末考试有27人不及格,2010年在进行了试点之后的班级期末考试只有5人不及格,事实证明了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带动了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学习兴趣。

3、老师角色成功转换

原有模式下进行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不可缺少,分量也较重,学生做实验时候依赖心理很重,老师做,学生看,有的学生在上完实验课后都不清楚做的是什么实验,更谈不上创新,在“兴趣+项目”教学模式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改变了原有有问题老师解答,实验不会了老师负责教会的模式。

4、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

由于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去做实验,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因此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加之有很多选作的实验为他们准备,他们可以按照对课程的兴趣自由选择。、

5、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加强。

通过参观调查施工现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生将建筑工程材料这门课与其他所学课程联系起来,大大加强了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做到理论讲授的知识点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学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科讲授的知识来解决。

五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需要改进的方面

1、还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试点

虽然进行了一个班级的试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改革牵扯方方面面,最终要指导教学,因此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试点,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课程建设体系彻底完成后才能进行全院推广。

2、需要与之配套的“学练一体化教室”的加快建设

“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于课时,教学场所的限制,不能发挥到极致,因此需要加快“学练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带动理论教学的变革。

3、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课程的建设

考虑到其他老师的工作,作者一人完成了前期的试点,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思路受限,加之试点工作千头万绪,在今后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团队来精诚团结,协作完成这个课题。

作者简介

杨彬:2007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技术;岩土勘察;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勘察,是为了解决和处理工程中与岩土相关的问题,在建设工程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岩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岩土勘察对建筑工程来说,是一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潜心研究的重要工作。

一、分析岩土勘察现状

国民经济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带来了众多现代化、超高层的建筑工程,基础建设项目也日益兴建起来。另外,越来越大的开挖深度,决定了在岩土的勘察过程中,不得不废弃一些不能满足施工和设计需求的传统勘察方法和模式,提高了岩土勘查工作的难度系数,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岩土勘察工作中的难题。

1、地质形态方面。主要对地下岩土体的存在空洞、分布形态、地下不明埋藏物体、埋藏的位置和深度等,这些信息、数据的勘察和确定。

2、岩土参数方面。地下岩土体分布和存在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像残积土、风化岩和颗粒土等,某些原状岩土样的获取较为困难。另外,实验室的岩土层试验,岩土设计参数会存在不确定性,或难以确定。

3、技术素质方面。目前,岩土勘察公司、从业人员等,其水平的参差不齐,不了解技术服务对象,缺乏内部技术交流和沟通等情况,影响了技术人员的知识深度。

4、界面划分方面。有关岩土工程的地质构造判定,软弱结构面、不良地质和风化情况的划分等。

5、综合能力方面。专业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一部分岩土勘察工作人员对辨别真伪、总结等能力的缺乏,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二、软土地基的勘察措施

1、地质勘察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此类工程地质勘察需要与建筑物本身的基本功能和相关特点加以结合,对上部荷载、基础形式和结构类型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变形限制以及埋置深度等,为能够进行综合的岩土勘察工作提供保障。充分论证需要足够的岩土地质勘察深度提供基本保证;地质勘察范围要能够满足建筑物相互影响相关因素的基本需要;充分调查研究,查阅周边建筑的岩土工程资料,节省投入;不能正确判读地质勘察报告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将地质勘察报告数据不准确、不全面,或者是错误的情况完全排除。

2、现场检验及监测。

在岩土勘察中,现场检验和监测实施的初始通常需要在高级勘察阶段,由此也被看作是勘察的一种基本方法。而现场检验主要的工作内容,其实就是在施工阶段验证核查之前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结果,另外,对岩土工程进行施工监理以及质量控制。现场检测主要是施工作用和荷载对岩土反映性状等方面的监测、施工及运营结构物检测,同时还有监测环境影响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岩土勘察的检验和监测资料的利用,实现某些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技术参数等的反求,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促使其经济和技术方面能够得以优化。这项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由于某些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或者是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有较为重要影响的,须在竣工运营的时期进行,体现出其主要目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提高工程的效益。

3、有关地质勘察复勘方面的措施。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工作进行过程中,须随时监测或者是检验设计的预期效果,同时控制施工质量。施工勘察的工作开展,在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在施工前期或者是施工期间,开展论证性的岩土勘察,基于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勘察软土的相关工作需从围绕下面步骤展开和实施。

①软土的形成有不同的因素,通过不同软土的类型以及地基的复杂程度要予以区别对待。利用不同的布置原则,保持勘探点最大间距在30m到50m之间,最小间距在20m到30m之间。

②掀起固结压力前后,变形特性的区别较大,不同固结历史的任务,应力应变关系的特征有所不同。由此,勘察工作的惊醒过程中,需查明软土固结历史,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要予以软土的力学性质准确评定,以确定欠固结、正常固结或者是超固结土。

③通常情况下,岩土工程的勘察一般都是采取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标准贯入试验用软土中的砂土层、粘性土等等。在软土地区,较为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还是要属静力触探,它能够缩短勘察的周期,减少土工试验、钻探取样等工作量。

④严格评定土层的均匀性;探明岩土的厚度、土性等水平向或垂直向方面的变化规律等;另外,要对软土排水固结条件、沉降的速度以及强度增长等相关的薄层里和夹砂层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

⑤不能过于简单的按照地基压缩层的设计去进行深度确定,需根据地质条件、建筑特点以及可能的基础类型等进行确定,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案的要求进行预计。

⑥测定软土力学性质参数。其主要技术有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经验简介推算等。根据岩土工程的类别,加上看车阶段的技术手段等,对土的力学参数进行测定。

⑦假设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工作中有类似的可靠经验可以遵循,就可利用快速固结试验,增加对变形参数:压缩指数,回弹指数以及压缩系数等方面的测定分析。

4、新技术方面措施。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上勘察到的数据更加准确,也为了操作的方便,我们须不断地进行技术方面的更新和改进。例如:加强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的灌入实验、波速测试以及静载荷试等相关操作。室内外测试和施工监测的有关新技术,再加上施工监测以及检测技术的相互结合,以便促进更准确、科学的数据获得。此外,为保证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须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对比,建立经验关系,一般以工程师工检测和监测后,所获取的实际测量资料反算的参数作为依据。

总结:城市民用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不仅有其“共同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是基础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想这项工作顺利且高效地完成,需要对建筑工程有关的岩土特征和特点等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谨慎、认真地判断工程设计、施工的相关依据以及质量的优劣;采用合理、科学的将勘察技术和最新勘察技术加以结合,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工期和合理投资,推动勘察技术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航.浅谈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14)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土力学 课程建设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of Soil Mechanics

SU Minghui, LI Xiu, Chen Lei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xi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we discussed the feature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which included the syllabus revision,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examination separation experiments, and discovered the specific meas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oil Mechanics;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practice

0 引言

土力学是华夏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道桥桥梁、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松散介质——土,主要土的组成及物理性质、土的渗透性及渗流、土中应力、土的压缩性、地基变形、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土坡和地基稳定分析等问题。6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在老教师的带领以及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下,经过中、青年教师团队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华夏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校已经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将实施的具体方案如下。

1 强化认识修订教学大纲

“强调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各个方向的应用”的观点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本课程教学的共识,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将土力学列为主要课程。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其列为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0学时,其间安排黏性土界限含水量测试实验、土的压缩实验、土的直剪实验(6学时)。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调整,使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能全面地学习有关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土中的应力、土的压缩变形、土的抗剪、挡土墙的受力等,使学生具备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和各种工具书,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期的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等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能从事土木工程的施工、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继续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依据用人单位反映,某些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亚于同专业一本、二本的学生。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中,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的两人是博士在读,主讲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课题建设的顾问,指导课程的建设;主讲教师来自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不同的院校,学缘结构合理,在职称结构中,有高工、讲师、助教,有较合理的梯队。由于老教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努力认真,如认真备课,广泛阅读相关教材与规范,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料,精心组织课堂,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学了本课程以后效果好、收获大。

3 教学改革

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单一板书的方式。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合理结合,对于必须掌握的公式推导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使同学跟随老师的思维建立自己的理解空间。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案全面生动地展示结构受力的每一个阶段、模拟试验,帮助学生理解构件破坏的过程、公式的建立以及运用范围。第二,开设实验课程,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实验课时,首先由课程老师结合实验仪器、实验指导书,详细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然后由4个学生一组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及记录、处理数据,实验课后,学生根据试验所得的数据与现象,结合课程所讲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课,对学生给予较为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加深对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本课程计算公式多,计算部分与实际联系紧密,突出应用。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讲授方法,而将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正确树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工程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加深了解,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较好。第四,增设课后作业选做题,多采用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提升学生考研分数。这部分是针对考研学生而设定,老师和学生一起收集相关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辅导。第五,灵活考核。课程的总评成绩由理论内容的考试成绩70%、实验成绩10%、作业10%、考勤10%进行评定,理论教学部分为闭卷考试,实验成绩综合核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学生普遍反映学了本课程以后效果好、收获大,不仅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了实验基本技能。

4 教考分离正在试验中

土力学课题组几位骨干老师的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青年教师项目《〈土力学〉试卷库建设与教考分离的实践》已经到了结题尾声,并已在本学期将试卷库进行调试。

出试题主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覆盖程度。对教学大纲所包含的内容完全覆盖,对所选用的教材和指定参考书的相关内容基本覆盖,对其他参考书的相关内容也可适当考虑,促进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克服猜题、蒙题的侥幸心理。二是难易程度。试卷在内容与层次上要体现教学目标及针对性。试卷有一定的难度,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拉开学生的层次,但是不出太偏太怪的考题。三是题型多样,试题库中可以设置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作图题等丰富多样的题型。四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的结构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将试题与实际结构联系起来的思想。

本学期在试卷库的调试中发现: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缺欠,有近10%卷面成绩为20分左右,估计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有关系。

5 后续工作

5.1 课堂录像

本课程教学录像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理论课程主要章节授课录像;(2)实验课教师演示录像;(3)实验课学生操作录像。

5.2 网上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还没有实现网络资源的制作,学生的自学受到一定的制约。我校将进一步开发、完善、优化课程网络资源,建立网上辅导系统,开辟网上讨论区、答疑区等,构建网上备课、网上复习、练习、自测、拓展等平台,实现交互式学习。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这些课程资源逐步上网。

基金项目:2013年度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土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高文华,万文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4):50-51.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mes to that if geotechn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want to do investigations, they must strengthen all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adoption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ways to strengthen site management ultimat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vestigation report.

关键词:岩土勘测;建筑工程岩土勘测;建筑工程地质勘测

Key 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constructio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中图分类号:TU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111-01

0引言

岩土勘测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信息,其数据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周期,对于施工企业争创名优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测工作

1.1 确立岩土勘测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在勘测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岩土工程师要对所负责工程的结构形式、用途、载荷大小以及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工作的要求等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出符合合同要求的勘察规范和制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①明确取样及试验、原位测试、钻探施工等的技术要求。②根据内业资料整理、土工试验、外业施工等环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计划。③明确勘测过程中一旦发生与规范和制度相冲突的情况时应选择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技术调整要求。

1.2 强化现场监督,确保技术质量①安全生产。在正式开工之前,岩土勘测人员应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各类报告对施工现场的空间和线路进行勘测和核实,并根据核实内容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和挖掘时注意避让,以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勘测工具标准化。在正式开工之前,要对钻机所使用钻杆的尺寸和长度进行检查和核对,分清非标钻杆和标准钻杆,并确保标准贯入器钻杆的长度、取土器钻杆的长度、静力触探钻杆的弯曲以及角机的灵敏度等情况符合勘测和施工的要求,以免在进行原位测试和分层取土时因尺寸不统一而出现差错。③做好原位测试。岩土勘测工作中的各项原位测试项目,均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要求及相应的制度规范进行。例如在进行静力触探时要注意查看现场施工的归零情况及率定曲线的变化,避免温度变化对探头造成的影响。如果探头发生进水或断电等情况,必须要先进行率定再进行施工;在进行十字版施工时要注意控制转速;在进行单孔波速试验时应保证检波器紧贴在钻孔孔壁上。④合理选择钻进方式。在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砂土层以及软弱土层进行钻进时,应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法,每次进尺深度应为1m左右,并严格限制钻进速度。如果地表含有一定的杂质或碎石,则应设置套管;在对岩层进行钻进时,应根据岩层强度、完整性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钻进速度,每次进尺深度不能超过2m;在对特殊性土(如黄土)进行钻进时,钻具口径应大于150mm。⑤取样管理。在取样时,应严格控制钻杆尺寸,同时用专业的取样设备取Ⅰ级和Ⅱ级土样,严禁通过切取岩芯管的方式取原状土样。在取样结束后,要及时贴好标签,并保证包装和运输都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取水样时要注意不得加水或采用泥浆钻进法。⑥高程和水位测量。无特殊情况,应尽可能选择黄海高程,如果因条件不允许而不得不使用假定高程的话,就要注意将基准点设置在相对安全、不遭到破坏的地方,最好是将其埋设。对于地下水位的测量工作应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统一进行,如果在施工范围内存在地表径流,则应优先进行测量。⑦加强对异常点的控制。岩土工程师要及时对外业资料进行核对和验收,明确施工场地中主要土层的划分,并保证原位测试数量和主要持力层的取样数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应进行补充测量。同时,还要注意对持力层的起伏,尤其是桩基持力层的变化情况进行控制,并对可能存在的异常点进行小规模钻探,以进一步查明情况。

2做好对勘测数据的提炼,以进一步提高勘测报告的质量

结合建设项目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来对勘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勘测报告的质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岩土工程师的学识和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①确保土层划分的科学性。要在充分了解外业资料所确定土层分层的基础上对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的测量数据进行调整和分类,去报层位的划分无论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都能符合地质学的规律。②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尽量避免那种“纯数学”的统计分析方式,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特征对测量数据中的异常点进行适当的取舍,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③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岩土工程师要根据项目要求和勘察规范向设计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对于差异较大的参数要进行必要的说明,以便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④做好质量控制。岩土工程师在工作中应虚心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对于存在争议的技术问题应开展研讨会进行研究,对于重点大型工程则要邀请本行业的专家来进行咨询和评估,从而真正将三级校审体系落到实处。

3加强回访,总结成果

首先就是对天然地基进行验槽。岩土工程师应及时核对土层层位情况,并对基坑土扰动以及地下水流向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查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防空洞、土洞和暗滨等容易造成不良地质作用的内容。其次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地基处理的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地基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最后就是要做好项目回访。岩土工程师应定期回访已经完成的项目部分,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与勘测报告不服的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日后研究。

4结语

岩土勘测报告是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不合格的勘测报告会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会增加项目成本,还会给施工过程及建筑物日后的正常使用带来安全隐患。想要提升建筑工程岩土勘测报告的质量,离不开对勘测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因此,除了要定期开展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岩土工程师在工作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参与到对勘测工作的质量控制中来,最终向设计部门提交一份符合实际情况、准确无误的勘察报告,从而为增强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特点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岩土工程是一门既古老又先进的专业技术,其实,早在上古时代,人们挖渠、修路、建造居室,就已经跟岩石和土打上交道了,而在近代工业化的过程中,建设厂房,开采矿山,兴修铁路以及水利等土木工程的实践当中,又涉及到了许多与岩土有关联的问题,但是,岩土工程真的当做一门独立的专业来说,还不到半个世纪,传进我国也只有二十年,对岩土工程的含义,以及岩土工程师的职业范围等,到现在依然有不同的认识。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定义为:”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和改良的科学技术”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理论基础,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技术科学”,也有专家定义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岩土体(包括其中的水)作为支承体,荷载,介质或材料,必要时对其改良或治理的一门工程技术。”

二、岩土工程的外延岩土工程的实践性很强,从工程实践角度,包括下列范围:1、岩土作为支承体2、岩土作为荷载或自承体3、岩土作为材料4、地质灾害的防治5、环境岩土工程。

三、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的关系。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关系密切,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房屋结构或桥梁结构,都建造在地基上。地基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危;地基是否会产生过量变形,直接影响结构的功能,产生的次应力可能使结构超过设计极限。地基出了问题又很难补救。因此结构工程十分关心地基的稳定和变形。现在,一般地基设计均由结构工程师考虑上部结构要求统一完成,只有复杂地基基础问题或需专门处理的地基才要求岩土工程师参与。同样,岩土工程师在进行地基的勘察设计时,必须详细了解结构的型式,荷载及其分布,特别是基础的型式和刚度,了解对地基变形的限制要求,以便有的放矢。岩土工程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还有,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的关系。首先说明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学的产生源于土木工程的需要,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研究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的相互作用;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两者都是有区别的。 另外,岩石和土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岩石的裂隙性岩石总是或稀或密,或宽或窄,或长或短地存在着各种裂隙,这是岩石区别于混凝土的主要特点。这些裂隙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平直,有的弯曲;有的充填,有的不充填;有的产状规则,有的规律性很差。裂隙的成因多种多样,有岩浆凝固收缩形成的原生节理,有沉积间断形成的层理,有构造应力形成的构造节理,有表生作用形成的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还有变质作用形成的片理,劈理等等。 2、土的孔隙性。土是一种散体材料,存在孔隙。对于饱和土是固,液两相;对于非饱和土,是固,液,气三相。于是产生了有效压力和孔隙压力;孔隙压力又有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有效应力原理成了土力学区别于一般材料力学的主要标志,在土工计算中产生了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两种原理和方法。在饱和土中,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不同的加荷速率地基承载力不同;是否及时支撑,对软土基坑稳定有不同的表现。 四、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和条件的不确知性

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分支,是以传统力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很快发现,单纯的力学计算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和计算条件的不确知性。试与结构设计比较,结构工程师面临的材料是混凝土,钢材等人工制造的材料,材质相对均匀,材料和结构都是由工程师在设计时选定,是可控的,计算条件十分明确,因而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计算是可信的。而岩74I拜技博羌土,无论材料还是结构,都是自然形成,不能由工程师选定和控制,只能通过勘察查明而又不可能完全查明。因而存在条件的不确知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不同程度地存在计算条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因而虽然岩土工程计算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岩土工程的测试可以分为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和原型监测三大类,还有各种模型试验,极为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同一种参数,又因测试方法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成果数据。选用合理的测试方法成为岩土工程计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例如土的模量有压缩模量,变形模量,旁压模量,反演模量。土的抗剪强度室内试验有直剪和三轴剪;直剪又有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三轴剪又有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和固结不排水剪测孔隙水压力;原位测试有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野外大型剪切试验。由于试验条件不同,试验结果各异。用哪种试验方法合理,由岩土工程师根据具体条件确定。这种测试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岩土工程区别于其他工程技术一个重要特点。岩土工程分析计算时注意计算模式,计算参数和安全度的配套,而其中计算参数的正确选定最为重要。 岩土工程具有不严密性。不完瞢性和不成熟性 地质学和力学是岩土工程的两大理论支柱,两者互助补充,互相渗透,互相嫁接。力学是以基本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具体条件,构建模型求解。特点是从一般到特殊,严密,是一种演译推理的思维方法。地质学是在调查研究取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综合,对比,找出科学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是一种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侧重于分析成因演化,宏观把握,综合判断。由上可知,岩土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密,不完善,不够成熟的科学技术,处在”发展中”的一门科学技术,因而存在相当大的风险性。沈珠江院士说:土力学发展到现在,是”从学步走向自立”,岩石力学发展更晚,成熟程度还要低一些。 六、岩土工程崇高概念设计,狭义的概念设计可以理解为框架设计,从总体上勾划出设计框架,以备进一步细化。广义的概念设计可以理解为一种设计思想概念设计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在充分了解功能要求和掌握必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条件的概化,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提出~个框架,从技术方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施工的可操作性和质量的可控制性,环境限制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论证,从概念上选择一个或几个方案,进行必要的计算和验算,通过施工检验和监测,逐步完善设计。广义的概念设计,不仅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是必要的,而且要将概念设计的思想贯彻工程的始终。做概念设计,必须对原理有深刻的理解,有丰富的经验总结,有灵活的运作能力,总揽全局,掌握影响工程成败的关键,对设计的实施效果要有基本正确的估计。七、根据岩土工程的特点,技术控制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涉及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环境保护等公众利益,国家利益的,应订入技术法规,由国家制订,强制执行,严格监管。包括勘察设计的基本准则,各种灾害的防治,有害物质扩散的限制等等第二层面,属于大量重复型的技术规则,如术语,符号,分类,常用测试方法,常用分析法等,宜制定具体而统一的标准,供工程师采用。第三层面,需因地制宜,结合具体工程处置的问题,诸如勘察工作的布置,岩土工程设计方案等,规范只对基本准则作出规定,具体问题由岩土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发挥自己的学识和经验,进行综台判断,并承担风险责任 参考文献:

【1】方晓阳 新时期环境岩土工程的展望[J] 岩土工程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