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精选5篇)

  • 聆听花开的声音(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施姗姗 生活中,不能没有花…… 无论是唐诗宋词,也无论是哪一代的文人墨客,只要是有文字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花的存在。“时有花落至”,倾诉了刘虚“物我两忘”的隐逸之心;“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的荷花,暗示了李商隐心中难言的隐痛;“红叶…

聆听花开的声音(精选5篇)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1篇

江苏南通第三初级中学

三(3)班

施姗姗

生活中,不能没有花……

无论是唐诗宋词,也无论是哪一代的文人墨客,只要是有文字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花的存在。“时有花落至”,倾诉了刘虚“物我两忘”的隐逸之心;“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的荷花,暗示了李商隐心中难言的隐痛;“红叶晚潇潇”的驿站边,许浑恋着故乡过去的渔樵生活;“寒梅著花未”的窗边,王维期待着来自家乡的音讯……

我家屋后的小院永远让我迷恋。矮矮的藩篱绕着小园,一条小溪静静地淌过,每当春暖花开之时,繁花似锦。小时候,妈妈就告诉过我,春天花开时是有声音的,只有用心去倾听,就能够感觉到。

花开,大多是在雨后。所以,每当雨过天晴,我总会开心地跑出房间,咧开嘴送给太阳一个澄澈的笑,然后小心地提起裙摆,在花园里开心地跳着,旋转着,大地间留下了我银铃般的笑声。小园里朵朵小花含苞待放,但我一直不知道这种花的名字,因为它实在太不起眼了,安静地盛开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是,当它盛开时,便宛若黑夜里最耀眼的星。 我轻轻地走进,把头深深地埋入花丛中,去聆听那花开的声音。但是,那时刚上小学的我,还太小,没能听懂,只感觉到在我身边的空气里,漫漫散发开了花的芳香……那时的我总是调皮得很,所以往往没几分钟就会累得趴下,然后干脆美美地睡上一觉。

后来,随着长大,我搬家了,搬到了城里,搬到了一个没有属于自己的花园的地方,房前只有一条泛黑的河流,屋后则是一片枯黄的草地。

从此,没有了花的陪伴,只好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每天熬夜熬到十二点,靠一个叫coffee的饮料来刺激自己的神经,使自己保持体力。只有学到课文“荷”专题时,才会推推日异加厚的眼镜,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后来,我在书中读到一位学者说过的这么一句话:“有很多声音是动听的,我们没有听见,是因为我们的耳朵睡了。”我这才突然意识到,儿时,我没有听见妈妈所说的花开的声音,不是我的耳朵睡了,而是我没有用心去倾听。而妈妈呢,那个时候,她的耳朵是醒着的,而且她在观赏花的时候是用心的,所以就听见了花开的声音。我终于明白,花开是有声音的,尤其是老家房前屋后的花。

有一天,我得到消息说,那幢闲置已久的老屋和周围的一大片土地被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看中,过不了几天就会被全部拆掉,于是,我再也忍不住了,不顾父母的反对,跳上了开往老屋的公交车。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旅途颠簸,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园。推开已有些掉漆的栅栏,我又踩在了熟悉的石子小路上,然而,这儿早已不再是当年的花园,而是呈现出了一副衰败的景象。怀着一丝伤感,我凭着记忆找到了当年最爱的那最大的一朵花的地方,却意外地发现生长着一小株仍然叫不出名的花。我又不禁玩起了幼时的那个游戏,把耳朵凑近那朵小花,须臾间,我恍忽听到了一个声音,很细小,是小花在向我倾诉内心的忧伤吗?我疑惑地转过头,看着花开的地方。

花开是寂寞的,纵使有人看着。就像人的一生有许多孤独困苦的时候,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没有人理解,没有共鸣。就象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沙漠中拾到一袋金子一样,是一件珍贵而无用的礼品。人的一生该做些什么?其实很多东西正是因为它不属于你或者无法属于你,你才会觉得它珍贵,才会更希望拥有,可它真的适合自己么?

听花开的声音,也像在听人生的声音。生命之于人类,可真是太脆弱,太没有短暂的回味。瞧瞧,那刚还是鲜活敞亮,青春靓丽的人儿,可转瞬,只须一个小小疏忽,就将相隔阴阳两界。这,不若然是在攀摘花儿,那花儿易凋,其凋谢陨落之时,何况人乎!每当春风起时,或许会飘过一阵阵花开的声音,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去细细地体会……(作者:施姗姗

指导老师:秦艳)

通联:江苏南通市郭里园141幢——608室 施姗姗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2篇

1、《聆听花开的声音》是2007年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奕恒。一个明媚阳光般的女孩,有对生活的快乐,坚强的意志,还有骨子里的硬气和傲气,有一张成熟又稚嫩的脸,挂着微笑,充满自信。

2、《聆听花开的声音》讲述了小作者的成长过程,她用稚嫩的文笔、乐观的态度、纯洁的心灵,书写着美好的生活,使我仿佛看到了一颗耀眼的小星星在这里冉冉升起……还记得刚与小作者见面,是在去年夏天的一个早晨。

(来源:文章屋网 )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3篇

  生性喜爱兰花,觉得兰花一如皎皎月光的不事张扬,不一定能吸引别人赞赏的目光,但她的清香,却可以让人静心的遐想,于是种了很多的兰花。当然,被我看不上眼,扔掉的也自然就多。

  一日,漫步在学校的竹林,突然发现一盆被我丢掉的兰花竟然长出了几个小花蕾。想想自己房中院里,那些备受我关怀的兰花,长势虽然郁郁葱葱,却还没有花蕾,心中不禁有一些莫名的愧疚和无言的痛楚。

  关心每一盆正在成长的兰花,特别是那些长势不好的盆花,更需要用爱来养育,来呵护,来关注。可能是职业习惯使然,由然而然地从种花想到教育学生身上:在我从教的这几年中,于不经意间丢掉了多少本来可以盛情绽放的兰花?又有多少可爱的花儿,本该开放的,却被我一扔真的就没有开放?还有多少在山上本是长得极好,一时未能适应环境变化,经历了太多失败,被我遗忘了,遗落了,遗弃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会碰到一些接受能力强,领悟能力好的学生,教师视之为得意门生,相对来说,对他们关注得就多一些。但如果未能进行正确的引导,这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可能会表现出自私自利、惟我独尊等不良思想苗头。——这不正像我们对于那些极富生命力的花儿,如果过分的宠爱、偏爱、溺爱,舍不得修剪,就会导致了他们的自高自大乃至畸形么?

  同时,在一个集体里,还有一个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有潜力、有基础,但不善于表现自己。有时一句“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就把他的积极性给挫伤了,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胆怯了,退缩了,止步不前了,他们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这应是教育最大的悲哀!——这不正同于我们对于那些暂时没有开放的花儿,就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还偶尔会折损一两个花枝,碰落一两个花蕾么?

  一个学生,不可能全是优点,没有问题的学生是大的“问题学生”;同样,一个学生,不可能全是缺点。每个学生在上学的第一天都是高高兴兴来的,都是非常热爱学习的,所谓的“落后学生”只是在经受了学校一次又一次的测试后,让他过多地品尝和体验了失败的滋味,次次落后才一蹶不振,屡屡打击就一落千丈,所以才会变得过分地敏感和自卑起来。当他换了一个生存的环境,反而能高度激活心中潜存的爆发力,做出与我们过早地、强行地给他贴上的“定性标签”截然相反的业绩。——这不正是我们认为一些花儿既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都显得毫无意义之后,索性弃之如敞履的真实写照么?

  毫无疑问,那盆兰花是侥幸的。她在人们看来已经失去生存价值了,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凭借它的芳香,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实现了心中“生命不息、花开不止”的美好愿望。而我们的学生在不理不睬不过问之下,能自开自败自生存的,又有几人?!

  由是,我想到了,教书育人如同培育五彩鲜花。学生如一盆盆正待开放的花儿,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健全的、有尊严的,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都能绽放出美丽的花儿。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实现教育的平等——不管是很优秀的,还是暂时落后点的。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4篇

一、创新管理,收获感恩之花

创新是行知教育观的灵魂,他的创新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的创新教育实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花儿的开放,需要雨露和阳光,需要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也与园丁的管理方式密不可分。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只会让孩子们觉得倦怠,创新的管理方式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集体的热爱。因此老师要推陈出新,创新班级管理,让花儿开得更美更艳。

(1)生日书屋显真情。孩子们喜欢到园过集体生日,在同伴的祝福声中一起分享蛋糕。但孩子们似乎把重点放在今天能吃到些什么,集体生日变得更物质了。如何过得更有意义呢?我们在班级“筑”起“爱心书屋”,制作了“爱心书屋——启迪智慧的钥匙”板块,板块上绘画了漂亮的奶油蛋糕,将过生日孩子的照片贴上,设有“老师的祝福”“小伙伴的祝福”爱心贺卡专栏,把祝福写在爱心卡片上,在生日的时候读给孩子听。我们建议家长用购买蛋糕的钱帮孩子们购买一些书籍,书籍上写上“XX赠”,这样孩子就能分享到更多书籍。我们还举行“爱心书屋分享会”,即定时让孩子们在集体前面进行图书讲述。这个班级管理新举措深受大家欢迎,孩子们新书源源不断,爱心书屋日趋丰满,生日会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飞跃。孩子们从中懂得了相互关爱,感恩同伴为班级的付出,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更新。很多家长在孩子过生日前会来问:“老师,你们班级最近需要哪些物品?”他们真正把班级当作了自己的家。此刻我聆听了爱心之花开放的声音,体验了真情。

(2)沐浴国学释感恩。感恩是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特色教育活动,我们从感恩、关爱父母、亲人入手,认真进行弟子规中经典故事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努力从弟子规中挖掘具有感恩关爱教育价值的经典故事作为教育素材,认真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从网上下载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讲述给孩子,帮助幼儿理解其深刻含义,借助师生间的问答、互动、理解,帮助幼儿逐步树立感恩意识。从经典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到感恩是从身边的小事、点滴做起,一句谢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都是感恩关爱行为。平时进行每日一读,以接龙、找不同、找相同、填字卡等不同的游戏方法,帮助孩子去理解经典中的智慧和道理,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报恩的人。听,感恩之花悄然在孩子们的心中开放了!

二、浇灌雨露,传递关爱之花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 像山泉枯竭一样。”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的爱。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这使他们只会索爱,而不懂得“施爱”。我园提出的“关爱、感恩”特色教育,填补了关爱教育的空白,更是给我们教师和孩子的精神大餐。

(1)相约每周关爱日。花儿的开放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我们在花儿成长的土地上辛勤浇灌,传递我们的爱。为了进一步彰显关爱教育特色,帮助幼儿树立关爱情感,我和孩子们约定把每周五的下午定为关爱日,这一天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如教师节、助残日、世界粮食日等,寻找一些图片和孩子们进行谈话,让孩子们在谈话中产生关爱之情,再用画一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所做的事。也可以一起来劳动,或者讲个感恩的小故事,还可以讲述每月的感恩行动反馈表,说说做了以后家人和自己的心里感觉如何,让孩子们明白关爱别人自己也能得到幸福和满足感。还可以是帮助好朋友做一件事情,说一句话关爱的话,等等。通过关爱日的实施,孩子们的关爱意识进一步得到了萌芽,关爱行为也逐渐显现出来,关爱之花随之绽放。

(2)特殊儿童齐关爱。花园里的花儿千姿百态,犹如我们的每个孩子,来自不同家庭,生活习惯、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班级总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比如,因为生理原因常大小便失禁的静静,我们总是无声地帮助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涛涛体质差,经常生病缺席,他妈妈从医院配了提高免疫力的抗生素,说每天要吃三次,她担心保健医生中午不来喂,就把药放在教室里,带来毛巾要求每天午睡时候帮助塞背,眼睛喜欢眨要点眼药水,因此,每天中午睡觉的时候帮涛涛塞毛巾、吃药、点眼药水就是必修课,我们一天都没有中断过。不知道是药物的关系还是长大了,涛涛体质果然好了很多,他妈妈对班级活动也比之前配合了。还有睡觉会梦游、奶奶要求特多的媛媛,小时候经常高热惊厥的欣欣,对于这些特殊孩子,我们这些做“家长”的,都该给予他们更多关爱,让孩子们在这个充满关爱的花园里快乐地生活学习。我再次听到了花儿开放的声音,这是世界上最为美妙的声音!

三、家人共筑,竞开互助之花

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要躬亲共守。”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是的,我始终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这个花园里,我们组成了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让这个家成为我们共同幸福的港湾,成为花儿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

(1)携手盛开姐妹花。教师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又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老师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往往他们的行为就是我们的翻版。我们要做好孩子的“镜子”,配合默契,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碰到事情一起商量共同解决。工作上更是从来不分你我,从不斤斤计较,形成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带班老师连倒杯水喝都没有空隙,为此,另一位老师总是在给自己倒水的时候先给带班的老师倒上一杯,这个细小的动作虽然不起眼,却带着一份关爱暖人心田……为了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盛开的姐妹之花如此娇艳夺目……

(2)你评我议互提高。“花园”里的“花儿”各不相同,他们纷纷争着向大家展示着自己最为风采的一面。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同伴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如何发挥同伴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呢?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个性品质都得到展现和发展。我们模仿成人世界的顾客意见本,在游戏活动中推出了“顾客评议表”的新举措。每个游戏区都有一本顾客评议表,当顾客走的时候,请顾客分别用笑脸和哭脸两种形态,评议今天服务员的活动状态。这一举措为游戏增加了新的血液,孩子们玩的时候更加投入更加积极了,他们纷纷想顾客对自己有好的评价。讲评的时候也可以一起看看评议表,请获得笑脸的服务员来说说自己好的一方面,我是怎么做的,并请大家一起学一学,给大家树立学习的榜样,老师也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获得哭脸的服务员,也可以请顾客说说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针对这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此刻,我聆听了互助之花竞相开放的声音,感受到了花儿盛开的自信和美丽。

聆听花开的声音范文第5篇

一、语境涵咏,触摸词语的温度

在词语教学中,理解词语不能停留于表面,有时要把它们置于一种新的语境中,唤醒学生的记忆表象,激活他们的形象思维。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的确,当一个个词语被作者当作是抒发感情工具的时候,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一定的温度的,正如人们所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让一个个无生命的抽象的符号活化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

如《卧薪尝胆》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中的“屈辱”一词,教者是这样引导的:

师:这句话是围绕一个词来写的,能找到吗?

生:屈辱。

师:(板书:屈辱)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屈辱就是受到侮辱。

生:屈辱就是受到压迫,受到别人的羞辱。

师:说得真不错,那么,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了怎样的屈辱呢?

生: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昊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生:老师,我同意他的观点,这句话也就是说勾践夫妇在给吴王当奴仆。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可是,勾践夫妇受到的屈辱仅仅只有这些吗?闭上眼睛,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让自己走进两千多年前勾践夫妇生活的那一刻。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昊王和一些大臣在宫殿里纵情享乐,此时勾践夫妇会做些什么?也许,那是盛夏酷暑,赤日炎炎,勾践夫妇在石头房里又会做些什么?也许,吴王那天心情不好,他看到穿着粗布衣在那儿卖力劳作的勾践,会做些什么?也许,勾践因为昼夜操劳,心力交瘁,累倒在农田里,那些围观的士兵又会做些什么?也许……还有很多也许……睁开眼,把你想象到的那一幅最真切、最能触动你心灵的画面写下来。

以上教学,教者紧扣“屈辱”一词,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引领他们走进“屈辱”的意象世界并与文中的主人公共呼吸,把干瘪枯燥的符号化作鲜明可感的形象,丰富了学生对勾践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更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勾践当时所处的艰难环境。此时,“屈辱”一词再也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抽象的汉字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嵌入了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精神世界里鲜活的生命元素。

二、想象品读,点染词语的亮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感性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词语,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

如在《黄河的主人》一课中,教者是这样展开词语教学的: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河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生交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文中这几个词语进行概括。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三)指名读(学生读得没有味道)

(四)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再去读读其中的某个词语,想象一下,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边看黄河的画面边展开想象,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最后再引导学生带着心中涌动的激情来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

最后教师小结:读着不同的词语,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孩子们,学词语就要学会联想,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抓住文中描写黄河的词语,依托画面,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一次次的诵读,引导学生逐渐走近黄河,聆听黄河,触摸黄河,从而感受它惊涛骇浪的情景,体验宏观世界万马奔腾的气势。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舒展地联想,入境地朗读,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读出了词语背后优美的画画。

三、比较品味,挖掘词语的深度

词语教学,只有用心涵咏,细心揣摩比较,才能触摸到藏在词语背后的深度,才能唤醒藏在学生心底的沉睡温度,使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出鲜活的感悟成果。

如在《清澈的湖水》一课,教者在教学“攥”这一词时,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生:老师,这儿有个“攥”字,我不是很理解。

师:不理解是很正常的,学习中就要敢于问。谁能给这个“攥”字换个词?

(生:拿捏握)

师:如果把“攥”字换成“拿、捏、捱”,你认为可以吗?

生:不可以,“攥”表示小洁把面包纸捏得紧紧的。

生:从这个“攥”中可以看出小洁是一个非常善良,又很保护环境的小姑娘。

师:是啊,一个“攥”字用得多好啊!老师这儿也有一张面包纸,请哪个同学也来学学小洁的动作。

在这个片断中,这个“攥”字,看似平常,实则是一个蕴涵极深的文眼。在这里,老师让学生从换词中来理解“攥”的意思,而后又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最后引导学生品读句子,学生的悟性和灵性,同样随着对“攥”的解读一起冒了出来。

看了上面的教学片段,你是否也触摸到词语的温度了呢?“文章有情感,字词有温度”,这“温度”看不见。摸不着。藏在词语的背后,孩子的感悟也有温度,但它藏在孩子的精神境界里,教师的高明就在于你能否唤起学生“沉睡温度”的记忆,去触摸到藏在词语背后的温度。一个原本简单的“探”字,很多时候就被教师和学生轻易地忽略了,当学生如海边玩耍的孩童,轻易忽略掉脚底的贝壳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孩童捡起这枚“与众不同”的贝壳,细心观察,并与其他贝壳进行比较,贝壳的价值也就在观察和比较中被发现了。

四、品读感悟,提升词语的效度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

如:在《开天地》一课中,教者是这样展开词语教学的:

(出示“滋润”一词)

师:这个词谁会念?

生:滋润。

师: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

(生茫然,这样的“词语教学”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头一次。)

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

师: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

生:(齐)滋润。(有进步,但还不到“位”,还不够“味”。)

师: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

生:滋润。(声音柔柔的,感觉很舒服的样子。)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知晓“滋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五、积累运用,拓宽词语的广度

词语教学,理解和积累是前提,表达和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学过的词语只有投入到周转里,化用于表达中,才能获得深层的体验和持久的生命力。在多样化、情境化的实践运用中,学生思路开化了,言语活化了,知识消化了,认识敏化了,词语的丰富意义才能牢牢的同化和固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而且深深的内化和溶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成为学生宝贵的语文素养。

如在学习《开天地》一课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的“创造”一词,教者在教学中巧妙地通过两个句式的比较来理解:

宇宙一片混沌,没有( )。

宇宙一片美丽,有( )。

师:同学们,宇宙一片混沌到一片美丽,这就是创造。

在理解“创造”一词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这两个句式的练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库存,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这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达到了教学的轻松无痕的良好实效。


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