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四君子(精选5篇)

  • 梅兰竹菊四君子(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兰 在花之四君子之中,兰又被特指为“花中君子”,这是因为它具备君子“全德”。比之松、竹、梅岁寒三友,松有叶而少花香,竹有节而少花姿,梅有花而少叶貌,唯独兰于叶、花、香三者兼具有之,且以气清、色清、姿清、韵清这四清冠誉群芳,故而称兰为花中“…

梅,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这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以“暗香”点出梅胜于雪,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梅花凭借自身的傲骨,不畏严寒,不争芳妍,静静绽放,其高标独秀的气质、孤清坚贞的品格不禁令人联想起“清雅俊逸”的君子。

在花之四君子之中,兰又被特指为“花中君子”,这是因为它具备君子“全德”。比之松、竹、梅岁寒三友,松有叶而少花香,竹有节而少花姿,梅有花而少叶貌,唯独兰于叶、花、香三者兼具有之,且以气清、色清、姿清、韵清这四清冠誉群芳,故而称兰为花中“全德”丝毫无溢美之词。古人对兰花一见倾心。从屈原“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到刘向“十步之内必有芳兰”;从嵇康“猗猗兰蔼,殖彼中原”,到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从唐太宗李世民“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到李白“孤兰生幽园”“香气为谁发”;从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到陈陶“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在这千年的时光流转中,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从来就没有偏离过兰这一主题。

竹,喻刚正不阿、中通外直、虚怀若谷。按中国传统说法,竹也具有人的种种美德。古语云:“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这个“节”并非节疤的节,而是陶渊明“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的节操,也是鲍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的节义,更是文天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节气。历代文人多爱竹,爱竹最痴者,莫过于坡。东坡嗜竹如命,平日无竹不居,他曾在《於潜僧绿筠轩》中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吟咏竹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如杜甫《寄题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刘禹锡《庭竹》:“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第2篇

1、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是传统寓意纹样。

2、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3、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究其原因,这里映衬出的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来源:文章屋网 )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第3篇

1、菊,迟开,最爱霜林耐岁寒。天寒花更香,岁晚弥芬芳,不与繁华竟,自知能洁白。君当如菊,笃行高洁显品格。

2、寒风中,花儿低下了头,人们裹着厚重的大衣。而她,迎风傲然挺立,铮铮铁骨,任凭风吹雨打,大雪纷飞,仍然执着的在几乎没有生机的寒冬里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花,与寒冷抗衡,绽出了最美的笑容。她有一个清新淡雅的名字--梅。

3、兰花素有 王者之香 的美称,轻轻的吹起一阵风,满满带来一阵香,它的香气没有玫瑰馥郁芳香,没有百合丝丝沁甜,没有夜来香的清香四溢 但它的幽幽暗香却让人闻起来心旷神怡。

4、梅,凌寒独开,不肯结春缘。风霜,不畏凋残,雪寒,更助花香,临风雪,愈勃发。君当如梅,自强不息显毅力。

5、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喜爱。菊花历经风霜却坚贞的品质一直被文人墨客所赞叹。

6、蜷曲柔嫩的花瓣,丝丝缕缕的淡香,古代诗人元稹为之赞叹,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她,朴素而不失高贵,仿佛种在人们的心田,那一株恬静的身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么自然,那么清晰。她有一个朴素优雅的名字--菊。

7、梅花是 四君子 之首,它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它象征着铁骨铮铮,不屈不饶,幸福吉祥,历来比喻人的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梅之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古人云: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8、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宁折不弯,能够表达士人行为上的品质、操守,谦虚而刚毅的精神。

9、兰,生于幽谷无人之处,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而有幽香,能够表达不求闻达,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雅精神。

10、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正是竹子那坚韧不拔的品质。它在寒冬腊月里依然挺立着,即使寒风凛冽,它也毫不屈服。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竹子就是有着一股 钻 劲,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榜样。

11、一节节浓绿的枝节努力生长,直插云霄,那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抹绿。在春夏中舞动着,决不向困难弯下自己屹立的躯干。一片碧绿,是令人心舒意畅的良药,当人们注视她时,心怀钦佩、震撼。她有一个清脆高雅的名字--竹。

12、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千磨万击仍坚韧。君当如竹,坚韧不拔显气节。

13、梅、兰、竹、菊四花有花中 四君子 之美誉。梅花的高洁、兰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傲霜等自然属性,象征着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举止文雅的品德。

14、菊,于深秋百花凋落时,还可以傲霜雪而开放,()即使枯干残败犹有抱霜枝,能够表达士人在困难来临时的勇敢精神。

15、梅,枝干苍老虬曲,能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16、梅花是 四君子 之首,当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时,当大雪纷飞之时,当百花凋零之时,梅花却竞相开放。一簇簇花朵在寒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梅花拥有最高尚的品质:默默无闻、自强不息、坚强、刚毅,不向困难低头。它虽不像春天开的那些桃花、李花那样艳丽,而它却敢于和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大雪抗争,直面险恶的环境,勇敢地面对挑战。

17、兰花,花简叶幽蓝,清雅馥郁,素有 王者之香 的美称。历代诗人墨客常以兰喻志寄托幽芳高洁的情操,也常常把品质坚贞有骨气的人用兰花作比喻。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第4篇

记得老爸过去对我说:“画的生命,就是要把画的对象的有限内在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的美。”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家用以“感物咏志”的常见题材。

梅花有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性格。它不屑与群芳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百花凋谢的时节,独自傲然挺立,在凛冽的风雪中花开满枝,放出幽幽冷香。从梅花的傲然风骨中,使我看到自己的修养模式。它“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画家、诗人们常以“清逸”姿态来画梅、咏梅的神韵。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有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象征着“隐逸淡泊,坚贞自守”。梅花的冷香色调,蕴含着道德精神与人格操守的价值。历代文人墨客大多数都有写梅赞梅的诗章。苏轼的《红梅》云:“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朱熹也说:“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

兰花最令人倾倒的是“不以无人而不芳”的清幽品性。它有林泉隐士的气质,文人墨客的通性。只求仕途通达,不图沽名钓誉,追求坦荡胸襟,疏远污水浊尘。兰花清贞廉洁的美好品性,从不取媚于人。一旦离开清幽净土,落入泞泥,死而无悔。兰花适宜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幽深静谷,自愿与世无争。但它也永远香在闹市文人的理想境界之中。稍微有点文化气息的家庭,都会养一盆兰花作伴。至于诗人笔下,兰花更拥有一席之地。“拳心难寄民生苦,曾将天道念酬勤;奈何流年因书谪,空余血气伺兰根”。连康熙皇帝也曾提笔赞美兰花。他写道:“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兰花真的是“潜在深山人未识,不以无人而不芳”。善养生者,一定能从中悟出“通灵圆融”、“安静平和”的大道理来。

竹,生长在“明月如霜”、“清风如水”的山问。它身材梗直,百尺高杆,不受任何强者欺压。有时被大雪压顶,最多只是短时间弯腰向大自然鞠一躬而已,过后仍然是挺直昂首向上。生长在庭院的小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似有梅树凌寒傲雪而不惧的铁骨雄心。竹更有兰叶翠绿清幽的高洁本性。它以“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折服历代诗人,充分品味其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不挠的情操: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襟:它的“萧疏”代表超群脱俗的气质。竹在浩洁月光底下疏朗身影,在凌厉风霜中苍翠俨然,故被诗人引以为同道,又与多少画家结下不解之缘。诗人以咏竹为快,画家以画竹为荣。咏竹、画竹、爱竹成为文人一大嗜好。南朝的刘孝先在涛中写道:“竹生荒野外,梢云耸自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真心。”唐朝李群玉也有:“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的佳句。更有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说明竹在诗人心目中比美食更加珍贵,更加重要。

也是一种斗霜抗冷、见寒不却步的高尚名花。它有不与群芳争圃而遍地献艳的精神,富有随遇而安的风格。它似儒道二家的人物,富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普济天下”的思想境界。陶渊明深情吟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刘禹锡写有“素萼迎寒秀,金英带露香,繁华照旄钺,荣盛对银黄”诗句。

的中和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苦闷彷徨而获得精神上的安祥宁静相契合。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欣赏,自得其乐,获得儒道双修意境。

梅、兰、竹、菊以应天时地利,各占春夏秋冬。中国人誉其为花间“四君子”,以示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中肯得体,名不虚传。

我爱梅的高洁傲岸,兰的幽雅空灵,竹的空心有节,菊的冷艳清贞。

我画梅花,铺纸在案,聚精会神,身临其境,既用脑,也用心,寓乐与画,心旷神怡,心脑双修。笔下梅树,突出老态,枝条苍劲有力,似有老而不朽,活而不浮,沉而不僵之势。枝头点点花蕊,意味着老当益壮之姿。

我画兰花,运笔自如,落纸成画,无用更改。三、五片绿叶,如利剑,如玉带,婀娜四出,飘飘欲仙。叶色浓中有淡,强度刚柔相济。条条枝杆,随意四出,朵朵兰花,暗香欲滴。非动似动,栩栩如生。呈现宽容和谐情调。

我画翠竹,笔底生花。线条从粗到细,由下而上,一气呵成。竹竿笔直,苍天劲长。细细枝桠,软而有力。三划成“个”,组成一组组绿叶,浓淡交加,富有神韵。从竹子的空怀胸襟中,领悟出一种劲节向上的养性之道。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第5篇

梅兰竹菊,以其高贵淡雅的品质,不与凡卉同的自然秉性,一直为世人所钟爱,被喻为花中四君子。

竹有未出土时先有节的节操,梅有冰雪林中着此生的孤清,菊有此花开处便无花的陶然,余皆喜而爱之。然在四君子中,余尤喜兰花,最倾慕兰花之神韵。

宋人王贵学云:“世称三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说明松竹梅“三友”驰誉而有缺憾。竹无花、梅无叶、松无香,而兰花“独并有之”,四者皆备。虽王贵学所言四君子“松竹梅兰“与后人推崇“梅兰竹菊“有松菊之别,然赞誉兰花的独特魅力是一致的。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就把兰花称为“王者香草”,并将兰花以君子相喻。他在“家语”中写道,“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孔子以兰花生长的自然特性来表达不因清贫或者富贵而动摇自己的志向。并且孔子家书中还有论:“不知其君,可视其使臣;不知其子,可视其父;不知其地,可视其草木,故此而有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俱化矣!“,言论无不告诫世人,君子应谨行慎为,择良友善往!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还将兰花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将情投意合而结为异性兄弟姐妹称为“义结金兰”,将志同道合之人称为“兰交”,将女子的卧室称为“兰闺”,将贤人、志士亡归称为“兰摧玉折”,将文章写得好称为“兰章”。对兰花如此多的人格化的谓称,无不表明兰花在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对兰花真正的记载,可能始于唐代末年或五代十国。唐代唐彦谦的《咏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又将坚贞、高洁的情操注入兰花。他的这种高尚情怀体现在《九歌-国殇》和《离骚》中的许多歌咏兰花的诗篇中。

至宋代,咏兰、画兰的风气尤为盛行,当时颇负盛名的画家赵孟坚的两幅春兰画卷真迹,至今仍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赵孟坚是宋宗室第十世孙,宋亡后他隐居画兰以示清高。据说兰花从此成为忠贞的象征。他的堂弟赵孟頫也是著名画家,传闻由于他在元朝做官,有弃宋之嫌,故而从不画兰。著名画家郑思肖,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画兰不画土。并有题兰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诗风是何等高古!诗意是何等耐人寻味!

纵观古今,歌咏兰花的诗篇浩如烟海,余以为尤以唐人杨炯的《幽兰赋》、明人陈汝言《咏兰》两篇尤为出色,《幽兰赋》“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抱青茎之奇色,挺龙虎之嘉名。不起林而独秀,必固本而丛生。尔乃丰茸十步,绵连九畹。茎受露而将低,香从风而自远。......楚襄王兰台之宫,零落无丛;汉武帝猗兰之殿,荒凉几变。闻昔日之芳菲,恨今人之不见。至若桃花水上,.....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该诗不仅用典丰富,思绪纵横,感情深沉,而且条理清晰,字字珠玑,将诗人对兰花的深刻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洋洋洒洒,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诗人的才学真无愧于“唐初四杰“首席的誉称。

明人陈汝言的《咏兰诗》虽然不及杨炯的《幽兰赋》篇幅汪洋,然以兰喻人,细腻传神,情感真挚!全诗无不折射了他一生的悲惨境遇!其兰诗曰:“兰花生深山,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诗人陈汝言乃元末明初画家兼诗人,且谋略过人,张士诚据苏州尝参与军事,明洪武初官济南经历,后受胡惟庸案所累被杀,临刑犹镇定染翰,人谓之画解,此种豪情、从容,常人可比乎?

余每阅此诗,仿佛是在阅读陈汝言的生世,感慨于他的悲惨遭遇!心生钦佩!亦为之哀叹!陈汝言大可以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写诗著书,研习书画,临溪而钓、过着那种深隐的高士生活!犹如那深谷之幽兰,任星移斗转,任四季轮流,且开且落不是很好吗 余以为,作者写此诗时,或许早已处于进退危谷!该诗可能恰如其分的映射着他归隐山林生活的一种强烈愿望。

兰花如他,他如兰花!他因为怀有谋略被欣赏而当幕僚;兰花正因为叶美花馨而被世人所赏置之于高堂不得返自然。故此,以物喻人,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真是千古兰诗第一章!字句凉泪湿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