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老鲍父母均已过世,他给3个姐打电话,商定初几、到谁家聚会,最后定下初三、在鲍家。妻子也在电话中与父母商定,娘家11口人,加上鲍家3口人共14口人,定于初四在鲍家聚会。老鲍写下两次聚会菜谱,妻子在一周内,将鸡鸭鱼肉、海鲜、蔬菜和酒水等大致买齐。另有新碟、新碗、新筷、一次性桌布和鞭炮等购买计划。老鲍单位会发瓜子、糖果等福利。
22
除夕
吃罢早饭,老鲍挂起灯笼、贴上春联和福字。鲍妻将鱼、猪蹄等从冰箱中取出解冻。吃罢午饭,鲍妻摘韭菜。3点左右,老鲍加工晚饭,有猪蹄、鱼、五彩拉皮、肉炒蒜苔、孜然羊肉和腊肉荷兰豆。吃罢晚饭,鲍妻和面,饧面时,鲍将韭菜切成馅儿,然后收看春晚。晚10点,夫妻包饺子,将一枚硬币和一块糖各包入一个饺子里。晚11点刚过,妻煮饺子,老鲍去露台放了一挂鞭炮。饺熟上桌,三口人不吃出硬币和糖不罢休。零点过,女儿拜年,妻子给红包。
23
初一
晨起,老鲍在露台放一挂鞭,上健身车运动半个小时,打开电脑浏览新闻,落汗后,去卫生间冲澡。早饭吃罢,鲍在客厅,妻在主卧,女儿在客卧,各用手机短信拜年。老鲍向妻女强调,用短信拜年一定要单发,要具体到姓名和称谓。短信拜年用去几乎一上午时间。午饭毕,3人小睡。晚饭非常清淡,餐后收看地方春晚节目。
24
初二
鉴于当日几乎每对夫妻都回娘家过年,串亲戚、走朋友易碰铁将军把门,老鲍一家三口吃罢早饭,先去看了一场电影,午饭是带进电影院的面包、玉米肠和矿泉水。观影毕,去沈阳中街逛商店、购物。下午3点左右钟回家,夫妻初步处理初三所用食材。
25
初三
早饭毕,鲍妻洗净20余盘子,老鲍对食材做进一步处理:摘、洗、切、拌、汆、拼等,将加工了一半的菜放入盘子,有20道。中午11点开始,姐姐、姐夫和外甥、外甥女相继到来。鲍边与他们唠嗑,边去厨房照顾一下或煮或蒸的食材。下午近两点,摆桌,上凉菜,老鲍烹出几道热菜后,家庭聚餐开始。老鲍烹菜,鲍妻端菜。约一小时后,20道菜烹毕,老鲍上桌。仨姐夫与老鲍均属海量,喝至晚10点,各回各家。
26
初四
与初三同。
不同的是,鲍妻远在昌图的表妹一家三口来给鲍母鲍父拜年,也一同来到鲍家。聚会人数增至17口,老鲍夫妻临时加菜,增至24道,两张方桌中间加上一块厚木板,宛若英国宫廷宴会。十时方散。
27
初五
上午,老鲍分别到单位主任和副主任家拜年。主任喜喝纯牛奶,老鲍拎去两件,另有两瓶白酒,花费一千块钱出头。主管副主任嗜烟,老鲍送去中华烟一条,另有两瓶好酒,花费1500余元。下午,约6位同学去小学班主任和初中班主任家拜年。小学班主任身体不大好,大家没敢多打扰,20多分钟后离开。5点多钟,大家请初中班主任老师到附近酒店共餐,8点左右散席。
28
初六
上午,去过去企业师傅家拜年。在师傅家打电话,约来过去很要好的几个工友,在师傅家聚餐。酒菜每人自带,均以清淡为主,有工友甚至拿来了妻子自拌的咸菜。师傅把两个儿子也叫了来,七八个中年人一顿拼酒,均已晕乎。约八九个小时之后,席散,大家分工,打车将已喝潮的工友挨个送回家。
29
初七
上班,挨个办公室拜年,喝茶,放松, 处理当天必须处理的工作。
成人把春节异化了
一个人过年范文第2篇
2、新的一年是幸福的岔路口,接下来你会事事顺心,每天笑口常开。
3、咳过年这种事,能用红包解决尽量别说话,哪怕用红包砸死我。
4、让祝福围着你,让钱财饶着你,让天下所有的好事缠着你!
5、年度谎言开始在各个家庭上演,压岁钱给我,我们帮你收着。
6、新年到,吃大餐,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有人敬,耍耍赖,吃不了,兜回来!
7、如果我是一本寒假作业,我会依靠自己的努力,用丰富的学识将自己填满,大过年的,不给主人添麻烦。
8、明天就该跨年了,我还是安安分分在家看三只晚会,然后安慰自己不是一个人。
9、他说陪我跨年,却转身去玩游戏。
10、过年了给自己画个句点,有些人,再见或再也不见。
11、为了防止过年乱花钱,我已经提前把钱花没了,这就是我,意想不到的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我瞅自己都上火!
12、一年之中敢去打扰你的机会好像只有两次,一次说生日快乐,一次说新年快乐。
13、每次过年人家给我红包都要推来推去的,其实吧我真怕这样一推就真的给推走了。
14、过了太多新年,已经懒得许愿,对自己好点吧,每年比上一年更好。
15、过年走亲戚不问成绩不问工资,是最基本的春节礼节,望朋友圈周知。
16、旧一年,痛苦事情都忘记。新一年,幸福生活将伴临。
17、有对象的才叫跨年,没对象的顶多叫熬夜。
18、过年那天要是我喝醉了,跟你说了什么,你别惊慌。因为那都是我的真心话,藏在心里那么久,终于可以说出来了。
19、虽说天涯海角哪儿都能把新年过,回老家过新年才是四处飘泊游子最终的归宿。
20、每当过年亲戚们看见我的时候,都会说,好乖呀,好斯文呀,我心里暗想,这群无知的人类。
21、有人问我跨年还是一个人吗?半个人我怕吓到你!
22、我看见我喜欢的人陪别人跨年去了,我还要强装淡定不能哭。
23、以前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现在过年,有的是年货,却没了年味!
24、又老了一岁了,希望可以实现未能实现的愿望,升华已有的结果,让一切都更上一层楼!
25、快过年了,春节要红包的小可爱们记得私聊我,我好把你们删了,别影响我过年。
26、如果你不喜欢我,请在过年的时候,用红包砸我的脸。
27、今天给弟弟妹妹们出个招,哪个亲戚问你成绩,你就问他年终奖拿了多少。
28、春节又到,中华大地,望长城内外,大包小包,大河上下,民工滔滔,车票如此难搞。
29、快过年了,有没有一个人,你想见却见不到?
30、家人下楼点燃鞭炮,顿时满城近带鞭炮声,震耳欲聋,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烟花爆竹声中。
31、新年快乐,感谢有你,未来我与你同在。
32、我不想过年,心里有点烦,欠帐要不来,还要把帐还。我不想过年,咋就这么难。老少两代乐,难坏中青年。过年难,难过年,年年都要过!
33、提前通知你们,拿红包的时候脸上的不好意思和推拒,真的只是一个礼节形式。
34、过年最怕看到小屁孩捂着耳朵冲你笑笑,你却还不知道炮在哪。
35、以前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现在过年,有的是年货,却没了年味。
36、有对象才叫跨年,没对象那叫熬夜。
37、趁年轻,没理由不去闯,哪怕败,我也要败的漂亮!致我的2020。
38、亲爱的自己,2020年,你要快乐!
39、我在乎的不是陪我跨年的人,而是跨过多年依旧还在的人。
40、去年陪着你跨年的人,现在又在谁身旁信誓旦旦。
41、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过年体重没增加就已经是在减肥了。
42、新年和往常一样,愿望也不一定非要在过年期盼,唯有一些特别的人,他们用心告诉你:我又陪了你一年。
43、我本来想送你一个超级可爱的跨年礼物的,可是快递员不让我钻进箱子。
44、小伙伴们,2020年的第一天,你最想干什么?
45、过年期间千万别给我发什么节日祝福,一个红包就可以让我感受到你的诚意。
46、还有364天就过年了,回想上一次过年的场景,好像是在昨天一样。
47、过年最虚伪的一句话是:嗨,来就来嘛,带什么东西。
48、希望新年你们能拿着一堆红包砸向我的脸,就是要这么简单粗暴的亲情。
49、出门拜年跟收保护费似的,不但吃人家的,还要收钱。
50、人在异乡拼搏风吹雨打身劳累,心回故乡过新年才能疗伤止痛勇气增。
51、现在你叫我一声老公,再过几天跨年你就不是一个人啦。
52、新的一年,新的心愿,新的希望,新的生活,祝您新年新春新生活好好好!
53、新年快乐,新年要红包的提前跟我说一下,我好把你删了,别影响我跨年。
54、多少句我想你,藏在了伪装群发的新年快乐里。
55、过年最害怕看到小屁孩捂着耳朵冲你笑,你却不知道炮在哪。
56、新的一年里我许下了3个愿望,一是找到意中人,二是意中人找到我,三是好多意中人找到我!
57、我本来想送你们一个超级可爱的跨年礼物的,可是快递员不让我钻进箱子。
58、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59、压岁钱这种东西,就是大人给大人的,中途给小孩看看。
60、说我睡了她问我你不跨年?难道要我一个人跨年吗?
61、原来,最难过的不是一个人跨年,而是今年陪你跨年的人,明年的今天可能就不在你身边了。
62、跨年我给我最爱的人删了,懂我的挥挥小手。
63、在纠结是一下睡到明年,还是等到明年再睡。
64、千万不要在今晚的23:59上厕所,否则你明年才能出来。
65、让快乐与你紧紧拥抱,让烦恼低头悄悄走掉,让健康吉祥对你关照,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祝您新年快乐。
66、我的2019即将过去,2020的来到,又会给我多少悲伤。
67、纵使城市里五彩缤纷绽放的过新年的礼花,也引诱不了我们目光坚定的回家步伐。
68、新的一年里,希望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新年快乐。
69、叠只弯弯的纸船,在那月如水下,送给你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佳节快乐!
70、每次收压岁钱都要假装不好意思推来推去的,其实我好怕真的给推走了啊。
71、别跟我炫耀压岁钱,除非你请客。
72、过年我最害怕,我客气推掉你的红包,你却信以为真。
73、过年还能拿到压岁钱的记得给我发个红包,你要记住,我不是小孩了,以后有什么事我好罩你。
74、马上就跨年了,一起都四年了,你怎么舍得离开呢。
75、你现在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你以后要还清的债。
76、孩子有钱就学坏,为了你能做个好人,请把你收到的压岁钱都给我。
77、要不要考虑和我在一起,过年压岁钱全部归你。
78、过年不给女生发红包的男生,个矮腿短,光棍还肾虚。
一个人过年范文第3篇
文 / 海巴子
茅斯市是英国一个很小的城市,总人口不过十几万,所以在这里生活的中国人相对要比伦敦少得多。今年在茅斯度过了两个新年,一个是人家外国人自己的新年,一个月以后,便又迎来了咱们中国人的新春佳节。
其实身在海外,无论过洋年或是过中国年,总觉得哪一个都不太对劲:过人家的洋年(圣诞),那可真是热闹,原本不大的城市,好像一夜之间所有的居民都涌上了街头,我们这些外来者只能算是凑热闹;接近中国人自己的春节了,四周根本找不到应有的热闹气氛,我们这几个身在他乡的中国人,只能孤独地自己找热闹。
欧洲国家的人过新年,从圣诞节一直到元旦,前前后后有一个多星期。看人家布置圣诞树、吃火鸡、送卡送礼物、阖家团聚,我们却不知该干什么。
至于圣诞火鸡,说起来,那也算是一道过洋年必不可少的大菜,西方人的做法却很简单:用锡纸把整个火鸡包起来,放进烤箱烤五六个小时,吃的时候切开撒点盐和胡椒粉,再配上黄油拌小圆白菜、炸咸肉等。第一次吃充满好奇,至少是品尝到一种异国风味。结果没吃上两次,便觉得淡乎寡味,异常想念咱中国人自己的四喜丸子、米粉肉、猪肉水饺、炸带鱼,伴随着洋人的圣诞大餐,满脑子都是炸酱面和牛肉水饺。
当然,过年热闹的核心是阖家团聚。虽说现代西方人的家庭关系比中国人松散,但圣诞节那天,家人一定要团聚。我导师家在美国,每年提前半年就订机票。圣诞节前,高速公路上挤满了车,就像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对于每一个与家人团聚的人来说,过年意味着圆一个梦:一个尽享人间至亲至爱、天伦之乐的梦。
这些乐趣我们都享受不到,过洋年只能凑个热闹:烧一桌中国菜,邀几个要好的朋友,借一台OK机,乐上一个通宵。之后,却依然是几许寂寞、一缕乡愁,说不清道不明。有一天,猛然间想起北京春节卖的卤煮火烧。一家老小围在小摊前,看那新出锅的椒盐火烧,切成一块块的,放进那炖得香香的肥肠杂碎汤,上面飘着一层亮晶晶的红油和碧绿的香菜。吃一口,又香又辣又烫……想着还是过自己的年好。不管吃什么玩儿什么做什么,都有过年的味道。
哪知真到自己的年到来时,周围刚刚过完洋年的人都在紧张工作。商店不再张灯结彩,街上也不再热闹非凡。说句实在话,要确知哪天是春节,还得专门打听一下,或是查一下中国日历。想趁家人吃年夜饭时打电话回去,时差还赶不好。等下班回家,国内的年三十已经过去了。
第二天去伦敦办事,顺便参加了一个华人社区组织的晚会。大年初一,正好也是当地的双休日,可谓千载难逢。下午,使馆打来电话,说是有自备的电影放映机,到了晚上,大家争相等候在使馆大楼外面的草坪上。不知是使馆故意安排的还是巧合,看的影片是赵丽蓉主演的《过年》,而且单机放映,每看完一本,还要停下来倒片子。夜里气温骤降,寒冷异常,可大家全耐着性子慢慢等,一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直看到后半夜。电影结束时,好像谁都没说话,但大多数的眼里都有惆怅的表情。
尽管这样热闹了一下,心里还是若有所失。不知不觉,洋年和春节都已经过去,却好像还在盼着什么,没着没落……
逃着过年
文/洛日
“来来来,搓两圈,热热手……” 年初一一早我上四叔家拜年,抬脚迈过门槛就有堂兄堂弟急召,说正“三差一”,我来得“正是时候”――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一向与这种玩意保持距离,他们也不相信这年头还有我这样的古董不会麻将,这可是一项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娱乐活动。
我茶都来不及喝,哑着嗓子表态并为自己的无知表示抱歉;他们想活动活动的欲望烧得正旺,一盆冷水不够浇灭,于是又改口让我“打双升”,这又是一项四人运动!我忽然发现不会玩原来是一项不可饶恕的罪行。
我心疼银子外加爱惜面子,主动低头认罪,惭愧自己来得不是时候或者来错了人。他们一番叹息后终于不再强人所难,火焰不甘心地熄了,热闹的拜年活动因为我不合时宜的进入被搞得像个冷清的茶话会。好在不久就有救急人选赶到,他们立刻再次焕发热情并表现了组织的高效,队伍整齐后立即进入状态,没人记得我了。我终于可以安心喝茶了,安心完成拜年的任务;我也终于坐不稳当了,因为这拜年的任务没了内容后就只剩个“报到”的形式,礼到人到,照个面说些“新年好”、“恭喜发财”即可告终。婶子一遍遍地为我斟茶,家常的唠嗑已经枯竭,我围着那桌人装模作样地观察大势,“开和”的消息已经第二次哄堂而出;电视里昨晚看过的春晚节目正在重播,新年的第一天如此乏味和漫长。
一个钟头后我坚拒了开饭在即的午餐,匆忙逃离现场。可回到家,等着我的还是一桌酒席,父母、哥嫂、侄子、侄女以及几个近邻围坐一团,酒已倒好,专等着我了。说起喝酒,我从两个月前就戒烟戒酒,为的是应付春节泛滥成灾的酒宴,为自己找个不喝酒的理由,当然心底另有一个小九九:有的酒场是必喝的,而且还少喝不得,只盼着到时能养精蓄锐,在吆五喝六声中,拥有一点战斗力,不被人小瞧,往往是中午喝了啤加白,晚上再拼力厮杀上阵。
这种情形始于年初一上午、终于长假的最后一日,我每天都遇到这种“三差一”、“喝两杯”的带着要挟的邀请,而我要一遍遍地问责、道歉,有时还得硬着头皮上阵。过年是疲于奔命,马不停蹄,吃得沟满壕平,累人又累胃。
这是河南独有的农历年,到处飘着爆竹、食品、白酒的气味……所有的人都在忙,忙吃,忙穿,忙玩,忙着过年――我觉得全中国都在忙,唯有我一个人身居局外。像我这样不懂不会不愿参与的一小撮人只能普遍失落,我们像浮在水面的油花,本质上渗不进这年景,成为孤独郁闷的“年外人”:要么索居独处去上网,要么背井离乡去旅游,“逃”是我们春节永恒的主题。
物质的进步繁荣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财力、精力和现代化的设施来打发这一长达七天的假日,在玩的内容和手法上我们有太多的选择和可能,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了新奇……所有的本能全集中在这小小的麻将桌上、酒桌上摊牌,亲情和友情全被表面一团和气的搓麻喝酒所稀释,亲友邻里的拜年不再真诚和友好,只有炫耀和豪华的攀比……
链接:过年过出一堆心病
张先生年初就已经给自己定好了年度“规划”,要达到年收入超过10万元,在公司晋升一级,与相爱多年的女友结婚……一年过去了,但张先生非但升职、加薪无望,就连感情道路上也亮起“红灯”。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机会增多。面对亲戚朋友的询问,张先生陷入强烈的挫败感之中,终日长吁短叹。
无独有偶,小林也非常惧怕过春节,因为母亲要求他一定要带个女朋友回家。面对母亲询问的目光,小林觉得无处躲藏,这个年过得真是“度日如年” 。
一个人过年范文第4篇
新年还是旧年,老百姓说了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上海出版的《申报》,头版套红,刊出的头条消息是“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报纸上还宣布:中华民国废除旧历,改用公元纪年,每年的1月1日,即“新年”开始。这是为了与世界历法接轨,求世界之大同。
不过中国人的困惑也随之而来,已经过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历新年还过不过?
根据1912年的报纸记载:“民间仍在当年2月18日按传统扫尘、贴春联、年画和倒‘福’字,全家团圆守岁,早起放鞭炮,互相拜年。”
1913年,当局者不得不作出了改变,当时北京政府的内务总长向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呈报:“我国旧俗,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袁世凯予以批准,次年,也就是1914年起施行。从那时起,中国人就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为“春节”
上海人过年“白相”城隍庙是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从如今保持的历史影像中,我们仍可以看到的农历新年,上海人依然到城隍庙烧香祈福,中国民间不想两化,还是按照旧历过新年,显示了中华传统力量的强大。而人们供奉的“上海城隍”秦裕伯据说是电影艺术家秦怡的祖先。
如今已91岁高龄的秦怡老人至今依然记得小时候家里过年的情景:“我们家是个封建大家庭,过年的时候灯笼都换了,灯火全开开,平常不开的,大房子里全开开就不得了了,还有那个下跪磕头的地方都摆定的,香炉蜡器都擦得亮得不得了,所以他们过个年真烦,多少天要忙,老早拿出来洗啊擦啊;小孩就特别高兴,其实我妈妈一直说要命,要过年了,吃不消了。”
秦怡出生在大年初四,是家里的“小财神”,而她自己也从小就懂得如何变着法儿多拿红包。“叩了头拜了他们会给你一点钱,不仅是爸爸妈妈给。大家庭嘛,大家庭的话伯父也要给呀伯母也要给呀,这么一给么就很多了,一个年过下来这个压岁钱就可以够我看好几场电影了,我就喜欢去看电影。”过年的红包让秦怡看了很多的电影,这也许与她日后成为著名电影演员有关联。
过年是中国沿袭了千年的盛大节日,是农耕时代我们的祖先设计的一场生命的嘉年华。但是北伐成功后,1928年同民政府又一次提出要废除1日历,把原先农历春节里的一切娱乐活动统统改到阳历的新年元旦举行。
当时上海很多报刊上登出的漫画,嘲讽国民政府废除旧历,不过农历的春节。广大的中国百姓并不买账,他们只认一个理,那就是过年不能更改日期,改了便不是那个味了。
对于过新年还是过旧年,秦怡这样回忆道:“我们不过阳历年。以前都过阴历年,年+就不睡觉了,但是小孩不许一夜不睡要赶走,走到哪里都赶走,只好到楼上去。爬到那个窗户口就一直等着,看待会儿还有别的地方放花筒,那时候没有烟火所以放花筒。阳历年知道,元旦元旦,不去理它了。”
在新影厂拍摄的一段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里,处处洋溢着令人羡慕的过年气氛。人人敬见,满面笑容。路上碰头,彼此就是一声恭喜发财。亲戚朋友家里也是必须去拜年的。
过年时,欢乐是属于所有人的,无论贫富抑或贵贱,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在我们大家熟悉的剧目《白毛女》中,有这样一幕脍炙人口的场景:杨白劳躲债回来,也不忘称二斤面回家包饺子过年,还给喜儿买根红头绳。这虽然是剧作家的创作,但这何尝不是老百姓过年情结的生动写照呢?
就像秦怡所说:“这个过年是不能废除的,是应该存在的。尤其是像劳动人民辛苦了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这个年他们真的是很重视的。哪怕就买个饼来吃,那这一天的饼那就买最好吃的饼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积累了一年的劳累啊,辛苦啊什么啊,洗个澡啊,擦擦干净的屋子啊,吃点东西啊,看个戏啊,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才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一年比一年好。”
年关难过年年过
春节是不能不过的,不过老百姓能不能过好年,总与国情有关,与年景相关。旧时代,老百姓有一句话,那就是年年难过年年过。
1932年1月28日,侵华日军在上海向中国守军悍然发动进攻,第一次淞沪战争爆发。对于在战争的焦土上挣扎,笼罩在亡国奴阴影下的上海市民来说,此时,过年只是远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憧憬。防弹背心竟然成了富有人家的新年礼品。
1933年,作家茅盾在上海过年,他在《上海大年夜》的文章里写下了除夕那一天上海南京路上一派凋敝的景象:“废历”“大年夜”那天的上午,听得生意场中一个朋友说:“南京路的商店,至少有四五十家过不了年关,单是房租,就欠了半年多,房东方面要求巡捕房发封,还没解决。”这就是报纸上常见的所谓“市面衰落”那一句话的实例么?
同样在1933年的那个大年夜,刚刚从浙江到上海来唱戏跑码头的徐玉兰,也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时,她吃住都在戏班子,演出的舞台晚上就是大家睡觉的地方,统铺。吃得很简单,一桶饭,豆腐烧咸菜,再摆几个骨头下去,就算是好菜。上海的第一年春节,班里的大部分姐妹都回家了,只有徐玉兰和几个同乡留下过年。她回忆道:“老板他们自己过年了,不管我们了,我们睡在那个小小的阁楼里面,大家饭也没有吃,到后来吃的一点豆腐、成菜什么的。那么大家家里都还是可以的了,想家里过年嘛,总归要肉啊,鸡啊,总归有的吃的,那么大家都哭鼻子的。”
年三十夜吃霉豆腐、吃咸菜,一起的舞台姐妹们纷纷黯然泪70徐玉兰却没有哭。“我出主意,哭有什么用啊,吃还是要吃饱,霉豆腐就霉豆腐,发芽豆就发芽豆。吃饱嘛。家里人晓得了,我们都是小康之家,三五块钱还是拿得出的,还给老板,把我们赎回去。”原本在越剧科班里再苦再难也能默默忍受的徐玉兰和她的小姐妹们,因为一年之中一顿最重要的年夜饭,只能吃霉豆腐和发芽豆而忍无可忍,终于一走了之。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1946年的农历新年是中国人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有一位外国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上海人过年的景象。这段珍贵的影视片,呈现了当时抗战胜利后上海热闹的街市,喜庆的市民正在享受浓浓的年味。
曾经于1933年春节一走了之的徐玉兰,到了1947年,她自行创办的玉兰越剧团,在上海龙门大戏院首演了《香笺泪》而轰动一时。从此,每到逢年过节,徐玉兰总是与舞台相伴。
在徐玉兰的印象中,那个时候票房天天客满,她每天日夜连演两场,还要出访。越是节日越忙,每年的大年夜,徐玉兰都是在舞台上度过的,连年夜饭也顾不上,因为过年看戏是上海人的一种春节习俗。丈夫俞则人对此难免会有怨言。
对于不能和家人团聚,在歉疚之余,她颇无可奈何。“有的时候丈夫也有怨啊,那么我也说,你当初不晓得我是演员,你知道我是演员嘛。”
当然,徐玉兰丈夫对于大年夜不能一家团聚吃年夜饭的抱怨,和徐玉兰12岁时只能吃霉豆腐发芽菜的年夜饭的苦难,那完全是两种年味。
1949年1月21日,下野。尽管是他宣布了“农历为废历”,但一旦他自己被“废”,废历便不废了。在浙江溪口老家,除夕夜“全家在报本堂团聚度岁,饮屠苏酒,吃辞年饭,犹有古风”。据蒋经国日记记载,年夜饭后,蒋家还特意请来数位京剧名家来唱堂会。当然曲终人散的时候也要到了,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新中国,新春节
在上海音像资料馆的历史影像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旧时农历新年的历史影像,其中一段拍摄于1949年农历新年的影像显得尤为特别。这一年的春节,离兵临城下、上海解放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
影像中,记录着这样的场景:在上海火车站,要回乡过年或要离开上海的人们把火车挤得满满的,而轧金条的市民则排起了长队。整座城市都处于一种动荡之中,上海百姓已经知道政府的气数已尽,他们盼望着新时代、好日子的到来。
转眼间天翻地覆。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就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并规定春节统一放假三天。
至此,春节也以正式的方式进入新中国的日历,中国的老百姓可以名正言顺、欢天喜地地过中国年了。
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也让秦怡至今记忆犹新。
“1950年的那个春节,我们在(电影制片)厂里头,把所有那种小吃都叫到操场里头,他们也都点起了灯啊、火啊,热气腾腾的,一会儿去吃一碗小馄饨,一会儿去吃碗什么,像庙会的感觉。我们表演打腰鼓,真的人的心情不同,过年了,咚咚咚咚,完了以后,说不要走不要走,最后要给你们发双薪哦。第一次拿双薪,开心死了,这个双薪一发,好像那个钱是用不完了。”
秦怡的丈夫金焰被誉为“电影皇帝”,在妻子的记忆中,第一次拿到双薪之后,金焰几乎整夜乐不可支:“他高兴得不得了,工资是350元,双薪便要700元了呀。那时候的700是很多很多,才拿500。所以那时候好像是,样样事情都不会有痛苦来了,尤其是解放了,我们厂又成立了,真是最最高兴的那一年了,可以说,那比在家里(过年)还要高兴。”
解放就是人民的盛大节日,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对上海的老百姓来说更是双喜临门。欢度佳节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满面春风,眼睛里都闪烁着幸福。人们对新年充满着新的憧憬,新的希望。而国泰民安,国运昌盛,老百姓才会有好的生活。
1956年的电影春晚
每年的农历除夕之夜,中国的老百姓总是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可是本文中叙述的这场春晚可能是很多观众从未看到过的。
这是1956年的春晚,当时中国还没有电视,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录制了这场电影春晚,总导演是上海著名的电影导演张骏祥,而参加春晚的主要演员和各界人士也主要是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两座城市。
在上海音像资料馆的片库中,至今仍保存着这段珍贵的影像。影片开头,报幕员用激情满怀的声音宣布:“亲爱的来宾们,现在我们的联欢晚会开始了。同志们,1955年胜利地结束了,我们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高潮里进入了1956年。”画面上的这个报幕员看上去似乎很面熟。再一细看,原来他就是《平原游击队》中队长李向阳的扮演者郭振清。
《平原游击队》是1955年上映的,双枪李向阳的形象正深入人心。晚会开始后不久,“李向阳”便从舞台中央走向台下,并向镜头前的观众逐一介绍起了参与此会的客人们:“这位是每天坚持写作一个上午的老舍先生,这位是老作家巴金先生……”
在人们的簇拥中,郭沫若来了,梅兰芳也来了,还有电影演员张瑞芳、苏绣文、李玲君、白杨、赵丹,越剧名演员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吕瑞英。与此同时,来参加晚会的也有很多各界的杰出人士代表,这其中就包括了1955年回到祖国怀抱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先生。他回国不过三四个月,这台电影春晚,也是44岁的钱学森在新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荣毅仁先生、上海永安公司总经理郭琳爽先生和北京工商联主任委员乐松生先生也受邀参加了春节大联欢。联炊会中的荣毅仁还不到40岁。当年因他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所以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郭琳爽在国外有不少企业,父亲和子女也都在海外,但他决意留在上海。1956年春节前的一个月,上海永安公司,这家全国最大的私营百货商场换上了公私合营的新招牌,成为上海第一个公私合营的百货公司。
乐松生则是北京同仁堂的总经理,乐氏的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在1954年就申请要求公私合营,是全国工商业者中最早提出这一要求的人。
一个人过年范文第5篇
摘要:如今,年味儿变淡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话题,人们不由得感叹过年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过年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大多数城市人把春节当做假日来看,并不是太重视。然而,一向年味儿浓、民俗气氛活跃的农村,年味儿也在渐渐变淡。
关键词:春节 年味儿变淡 民俗气氛
如今,年味儿变淡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话题,人们不由得感叹过年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过年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大多数城市人把春节当做假日来看,并不是太重视。然而,一向年味儿浓、民俗气氛活跃的农村,年味儿也在渐渐变淡。我生活在农村,对这些年农村春节热闹程度的变化有所了解,所以,我特地进行了一次调研报告。
我先来说说春节对中华儿女的意义吧。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我生活在重庆市垫江县的一个小镇里,我依稀记得以前过年家乡热闹的场景。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在我心里,最令人兴奋的事莫过于过年了。每一年的春节前夕,镇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年货,什么糖果,花生,瓜子,各种菜品、水果之类的,应有尽有。养猪的农户会杀一头大肥猪来过年,俗称杀年猪。杀猪的当日,主人会叫上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前来家中,备上一桌好酒好菜盛情款待他们。在农村,几乎每一家农户都会杀年猪,大家相互串门,到处都是热闹、祥和的气氛。春节里家家户户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小镇里显得年味儿十足。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外出打工的人们陆续返回家乡同家人一起过年,等到年三十那天晚上,全家人一起动手做饭,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吃过晚饭,大家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拉家常、讲故事,屋子里充满着欢声笑语,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正月初一,政府会组织各个部门(例如:学校、粮站、邮局等)各自装扮一辆小车,要求装扮得漂亮而又有特色,然后进行环街游行展示,当天在街上看彩车的简直是人山人海。玩龙灯的人会在各个地方进行表演,他们舞得非常精彩,旁边有专业人士放鞭炮,喜庆的鞭炮声加上精妙绝伦的舞龙表演,使在场的观众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每每想到以前过年热闹的场景,我的嘴角就会不自觉的上扬。可如今的春节气氛又是怎样的呢?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改善,人们对于过年便不是那么的渴望,那么的欣喜。虽然一些春节的习俗还存在,但是那种喜庆、欢乐的感觉却大不如从前了。就拿今年来说吧,春节团聚的日子,在外工作的亲人总有好几个因为工作或某些事情不能回家乡同大家团聚,未免有些遗憾。小镇里贴对联、挂灯笼的人家越来越少,街上行人的步伐倒是快了许多,也不知他们急的是什么。年三十晚上在电视上看春晚,家人都嫌节目太枯燥回屋睡觉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坚持看完了节目。说真的,节目确实没有往年的精彩了。正月初一那天,小镇上稀稀拉拉有几个行人,一点也不热闹,往年的彩车展示、玩龙等节目早已被取消了,小镇的年味儿变得很淡很淡。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他人对于年味儿是否变淡的看法,我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春节期间,我和朋友们通话或在一起玩耍时,特意问了他们对过年的一些看法,我统计了一下,被我问过的朋友中有90%的人都说春节实在是太无聊了,根本没有以前的年味儿,还说想早点开学,回到学校去更有意义。我又问了外出工作返乡的哥哥嫂嫂对于过年的看法,他们说过年只是提供了几天自由支配的时间好让他们回家看看父母和亲朋好友。对于过年,他们并不奢望有太多精彩的活动,有太好的气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平平淡淡的春节。那天,爷爷正在看报,我走过去和爷爷聊天。当聊到现在过年越来越形式化、越来越平淡的话题,爷爷取下老花镜,开始给我讲以前过年人们的重视程度和喜悦程度。爷爷激动地讲着,眼神中流露出对以往的怀念。我在浏览微博和QQ空间的时候,也发现一些人在抱怨春节的无聊和年味儿的平淡。
通过我的小调查和近期的观察,我发现年味儿变淡是事实,但人们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并没有想要改变这个现实。事实上,要想年味儿浓需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国有句谚语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营造和谐、喜庆的春节氛围,年味儿就会越来越浓,人们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好好地享受春节带来的喜悦。
那么,要想年味儿变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有几条建议。首先,我认为各地的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春节,除了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宣传工作以外,还应该策划几个活动,让全镇人民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欢度春节。例如,政府应安排当地的各个部门分别出两个节目,然后在年三十的前一天在镇上的广场表演,到时候前来观看的人肯定会有很多。政府还可以在当天提供舞台,让热爱表演的观众上台表演,并对表演精彩的观众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此一来,既提高了观众的积极性,有丰富了春节期间的生活。在春节前夕,政府应派人将街道的树木用彩灯、灯笼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还在街道两旁插上彩旗,人们看到后内心的欣喜便不言而喻。在年三十那天晚上,政府出资购买烟花爆竹在镇上的广场统一燃放,烟花可是烘托节日气氛的最好物品。镇上的人们应积极参与活动,自愿组建舞龙、舞狮队,在春节期间进行巡回表演这样,曾经的年味儿又找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