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开学新鲜事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外文献,中文资料,朝鲜文,日本汉字资料,俄罗斯档案
改革开放30年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下,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明清时期东北民族史研究也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东北民族史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就必须将明清时期东北民族关系研究同东北亚区域史结合起来,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层面综合探析,阐述问题。同时,要广泛地翻检中外文献,发掘新史料,方能深化我们的认识,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拓研究新领域。中国编辑。
众所周知,史料是历史科学的基础,也是史学研究的前提。离开文字的、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料,就不可能揭示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更谈不上学术的突破与创新。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梁启超高举“新史学”的大旗,引进西方学术理论与方法,展开了对千百年来传统史学的一场大革命。随之而来的,是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等一大批文献资料的相继发现,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运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解决了许多重大的历史疑难问题,极大地促进了“新史学”发展。陈寅恪在《敦煌劫余录序》中强调:“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这就表明学术研究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使用新资料,一是要有问题意识。在20世纪初叶文化启蒙运动中,傅斯年推崇乾嘉训诂考据学,又吸纳欧洲蓝克学派客观历史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将史料提升到与史学同等的地位,主张“史学便是史料学”。这就说明史学先贤们对史料的高度重视。因此,可以说发现和引用新资料是史学之树常青的首要条件。
西方学术理论和方法的传人拓宽了我国学人的视野。深入研究我国明清时期周边民族关系史,尤其东北地区尚有不少是跨境民族,诸如蒙古、鄂温克、鄂伦春等,仅凭某一国家的单方资料是不够的,必须广泛地发掘中外文献新资料,这样方能使研究向纵深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孟森先生研究满洲先世史,撰写了《明元清系通纪》《清朝前纪》《满洲开国史》等名著,就是比较充分地利用卷帙浩繁的《明实录》《清实录》《朝鲜王朝实录》,特别是征引朝鲜文献,理清了清朝先世活动的轨迹,订正了日本学者研究的一些舛误,拓宽了清前史研究的视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吴晗研究建州三卫史,为补明代官私文献记载之不足,也利用《朝鲜王朝实录》中的丰富史料,辑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12册,由中华书局刊印。日本学者研究东北满洲等民族问题时,除了依据中国资料外,也是较早地注重整理与征引朝鲜等国文献,出版了影响颇大的研究成果。例如,稻叶岩吉的《增订满洲发达史》,和田清的《东亚史研究》,以及池内宏的《满鲜史研究》,并记录出版了《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15册,这是研究东北民族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中外史学先哲广泛地利用中外资料撰写鸿篇巨作,为东北民族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人树立了效法的楷模。
明清时期记载东北地区民族关系的中外文献颇为丰富,中文资料概括起来可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王朝官修典籍,包括实录、起居注、会典、国史等政书。还有大量的档案、方志等。如自《明实录》抄录成《明实录邻国朝鲜篇资料》。从《清实录》辑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史料摘抄》、《清实录邻国朝鲜篇资料》等。《廿六史中朝关系史料选编》、《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等已结集出版。万历《大明会典·主客清吏司》记载女真、蒙古等民族,以及朝鲜、日本、琉球等国朝贡往来。五朝《大清会典》及则例、事例均记载东北周边民族和国家的交往。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档案新史料的利用。辽宁省档案馆等编辑《明代辽东档案汇编》罔;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清档案丰富,所藏明代档案已同辽宁档案馆藏明档汇聚一起,将千余件官府文书、簿册等,汇编成《中国明朝档案总汇》出版,外交类内容,保存了《朝鲜迎接天使都监督厅仪轨》,比较翔实地记录了出使缘由、使臣头衔、往返途程、礼节仪式等,弥足珍贵。一史馆以清档为主,其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两大宗档案,基本完成数据库建设,在该馆内网上可以快速检索相关的民族史资料。该馆还陆续出版了此方面满汉文的资料选编,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代刊布的《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及《续编》,本世纪初印出满文档案翻译的《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清官珍藏海兰察满汉文奏折汇编》等。
第二类。私人撰述,包含诗文集、笔记、日记等。明清时期关于东北地区的重要史料多辑入《辽海丛书》《续辽海丛书》《长白丛书》等丛书中。边官、使臣等留下的奏疏、塘报、文集、笔记、日记等都颇有参考价值。如明万历年间边官、寓居辽海三十余年的郑文彬汇聚相关讨伐“虏寇”之事,参以己意,编纂《筹边纂议》8卷,续集1卷,记述东夷、西戎、北狄、北虏情况。此类边官文集资料颇丰。清康熙时期4次奉钦差出使朝鲜的使臣阿克敦,将从北京抵达汉城的经过,彩绘制成《奉使图》,每幅彩图上,配以诗歌,图文并茂,是一部优美的朝鲜社会生活的历史图卷,非常珍贵。晚清时期,私人日记数量颇多,涉及民族资料不少。例如,李豫等辑校的《韩客诗存》是从晚清人诸人的日记、文存中辑录的史料。如董文涣著《韩客诗存》、《韩客文存》《砚樵山房日记》等刊载的与朝鲜使者交往唱和的资料。还要注意从诗词等文学作品中收罗资料,以诗文证史。明人吴明济选编《朝鲜诗选》,其中收入111位作者,340首诗,记述了朝鲜的社会风情。邝健行等选编的《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所选由高丽毅宗到韩国光复时期的56种诗话,绝大多数是朝鲜时代的。这些资料凸现了中朝两国士大夫文化交流的密切。
第三类,考古资料、实地考察报告等。如宗室盛昱踏雪勘查古迹碑文,汇集《雪屐寻碑录》,其中收录朝鲜附清金氏家族主要成员的事迹碑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学界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民族普查工作,搜集了大量的民族原始的影像、图片资料,撰写了多种调查报告,以及编纂了各类民族简史,其中包括东北地区各个民族。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蕴藏着许多尚未发现的有关民族关系的宝藏,仍然需要进一步广
泛而深入的搜索。
研究东北民族史外国所存中外文资料,尤其要重视邻国朝鲜王朝的文献记载。因为汉字很早就传人朝鲜,朝鲜自三国时期到朝鲜王朝,官私著述皆用汉字记录,汉字文献特别丰富。加之朝鲜与明清两朝关系密切,官私文献多载中国诸多史事,可补中国文献记载之阙,而多涉东北地区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朝鲜时代的文献也分成三类:
一为官书。《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日省录》《经国大典》《龙飞御天歌》《同文汇考》《万机要览》《备边司誊录》《通文馆志》《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等,这些卷帙繁多的编年体官书,较细致地记载朝鲜与周边诸多民族交往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人物等丰富的史事。提供许多新鲜的史料。例如,王钟翰从《朝鲜王朝实录》中辑出《女真史料选编》。朝鲜世宗时代的《龙飞御天歌》中记录了元末明初,居住朝鲜东北境一些女真部落首领的名称,与朝鲜关系等。这对考证东北古民族迁徙、部族名号、及古地名等,此资料尤显重要。郑麟趾受世宗之命,主持编修《高丽史》,这部纪传体的高丽史,以独特的视角,记载高丽与宋、辽、金、元、明北方民族交往,资料为多部正史所未载。明朝出使朝鲜使臣与朝鲜接待官员之间唱和之诗,朝鲜王朝汇编成多卷本《皇华集》,反映两国高层次官僚文人的文化交流。已经出版多卷本的《朝天录》《燕行录》为朝鲜来华使者的记闻,内容涉及明清时期许多领域。二是私著。“丁卯虏乱”“丙子胡乱”等重大事变,朝鲜官员都留下较为丰富的笔记,不少是手抄本分藏于高校图书馆。朝鲜士人文集数量可观,已刊《韩国历代文集丛书》三千册、《韩国文集丛刊》200册(另200册,2010年出齐)。我国学人林宏刚等从中集录中国资料,主编出版了《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13册)、《韩国文集中清代史料》(17册)①。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从中国二十五史中辑出《韩中日关系资料集·二十五史抄》(上、中、下三册)②。此外,还有大量的朝鲜族谱、姓氏大同谱等,反映东北民族的迁徙。由明“九义士”冯三仕之后裔冯荣燮编辑的《朝宗岩文献录》三集(续集、后集)㈣,记载在朝鲜明朝遗民“尊攘之义”的活动,以及该国尊周的情况等,内容十分丰富。
三系碑刻文物。仅壬辰倭乱纪念明朝将领功劳的《杨经理(镐)去思碑》等就有多块,《清太宗功德碑》(满蒙汉文、现立首尔市汉江南岸三田渡)等碑也为数不少,许多碑文收入《朝鲜金石总览》(上、下册)等,均记载东北民族关系史事。
明末清初,中国商船前往日本长崎贸易,该国要求商人报告中国发生的事情,或交材料,或口述情况,方准通商。后将此资料汇聚就形成了日本的汉文文献《华夷变态》,其内容广杂,可作研究明清之际历史的参考素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在东北亚地区开展民族历史、古迹文物、地理山川等调查,发表大量的勘查报告,对研究东北亚民族史颇有参考价值。例如,鸟居龙藏考察报告《东北亚搜访记》《满蒙古迹考》,间宫林藏《东鞑纪行》等。1939年,田川孝三在中国东北地区采访近代中国、日本、朝鲜关系资料,包括档案、文献等,成果颇丰。这一阶段,日本学者还编写一批有关东北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的书籍,例如,满洲事情案内所编《满洲地名考》《满洲国习俗》《满洲佞说上民谣》,铁路总局编《满洲地名索引》,铁路调查课编《满蒙全书》,细谷清著《满蒙佞说集》,峰簇良充著《满洲民族变迁史》,善瞵协会编《满洲l二於于为蒙古民族》,岩濑弘一郎著《满洲地名考察》(前、后编)等等,皆有参考价值。
开学新鲜事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外文献,中文资料,朝鲜文,日本汉字资料,俄罗斯档案
改革开放30年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下,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明清时期东北民族史研究也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东北民族史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就必须将明清时期东北民族关系研究同东北亚区域史结合起来,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层面综合探析,阐述问题。同时,要广泛地翻检中外文献,发掘新史料,方能深化我们的认识,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拓研究新领域。
众所周知,史料是历史科学的基础,也是史学研究的前提。离开文字的、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料,就不可能揭示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更谈不上学术的突破与创新。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梁启超高举“新史学”的大旗,引进西方学术理论与方法,展开了对千百年来传统史学的一场大革命。随之而来的,是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等一大批文献资料的相继发现,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运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解决了许多重大的历史疑难问题,极大地促进了“新史学”发展。陈寅恪在《敦煌劫余录序》中强调:“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这就表明学术研究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使用新资料,一是要有问题意识。在20世纪初叶文化启蒙运动中,傅斯年推崇乾嘉训诂考据学,又吸纳欧洲蓝克学派客观历史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将史料提升到与史学同等的地位,主张“史学便是史料学”。这就说明史学先贤们对史料的高度重视。因此,可以说发现和引用新资料是史学之树常青的首要条件。
西方学术理论和方法的传人拓宽了我国学人的视野。深入研究我国明清时期周边民族关系史,尤其东北地区尚有不少是跨境民族,诸如蒙古、鄂温克、鄂伦春等,仅凭某一国家的单方资料是不够的,必须广泛地发掘中外文献新资料,这样方能使研究向纵深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孟森先生研究满洲先世史,撰写了《明元清系通纪》《清朝前纪》《满洲开国史》等名著,就是比较充分地利用卷帙浩繁的《明实录》《清实录》《朝鲜王朝实录》,特别是征引朝鲜文献,理清了清朝先世活动的轨迹,订正了日本学者研究的一些舛误,拓宽了清前史研究的视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吴晗研究建州三卫史,为补明代官私文献记载之不足,也利用《朝鲜王朝实录》中的丰富史料,辑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
第二类。私人撰述,包含诗文集、笔记、日记等。明清时期关于东北地区的重要史料多辑入《辽海丛书》《续辽海丛书》《长白丛书》等丛书中。边官、使臣等留下的奏疏、塘报、文集、笔记、日记等都颇有参考价值。如明万历年间边官、寓居辽海三十余年的郑文彬汇聚相关讨伐“虏寇”之事,参以己意,编纂《筹边纂议》8卷,续集1卷,记述东夷、西戎、北狄、北虏情况。此类边官文集资料颇丰。清康熙时期4次奉钦差出使朝鲜的使臣阿克敦,将从北京抵达汉城的经过,彩绘制成《奉使图》,每幅彩图上,配以诗歌,图文并茂,是一部优美的朝鲜社会生活的历史图卷,非常珍贵。晚清时期,私人日记数量颇多,涉及民族资料不少。例如,李豫等辑校的《韩客诗存》是从晚清人诸人的日记、文存中辑录的史料。如董文涣著《韩客诗存》、《韩客文存》《砚樵山房日记》等刊载的与朝鲜使者交往唱和的资料。还要注意从诗词等文学作品中收罗资料,以诗文证史。明人吴明济选编《朝鲜诗选》,其中收入111位作者,340首诗,记述了朝鲜的社会风情。邝健行等选编的《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所选由高丽毅宗到韩国光复时期的56种诗话,绝大多数是朝鲜时代的。这些资料凸现了中朝两国士大夫文化交流的密切。
开学新鲜事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鲜花》;新疆民族艺术;电影艺术;刻板印象
新疆本土电影《鲜花》是“西部暖流”派的代表性导演谢尔扎提 牙合甫执导的一部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鲜花》则主要描写了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和伊利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世界,哈萨克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哈萨克的传统音乐——阿依特斯。哈萨克民族生活在边疆草原,然而冬不拉和阿肯、厚厚的雪、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的鲜花点点、策马、扬歌……则给予我们对西北草原所有的梦幻向往,展现了全新的异族风光,并在优美的风光中讲述着现代与传统的侵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以及一个女阿肯对传统的坚持。
一、民歌音乐的主旋律
《鲜花》这部影片在展现故事脉络时,穿插了数十首草原民歌,如睡摇篮、挽歌、挽联歌、谎言歌、阿肯歌、哭嫁歌等,哈萨克风俗都在影片中以歌曲的形式鲜活表现。国家电影审查会专家郑洞天赞誉《鲜花》是“迄今为止国内描写草原山川最美的一部影片”,还有一些学者评价说“这是中国哈萨克版的《音乐之声》”。(一)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生命的长河直直弯弯,时而平静,有时波澜。珍惜生命的人啊,才能跨过万水千山……”这首曲子环绕了整部影片,从一开始的铿锵悠扬,伴随冬不拉的弹唱,影片将受众拉入了哈萨克族这个陌生又神秘的民族,在高亢的歌声中,女主人公鲜花也在古尔邦节的音乐中降生,这也预示着鲜花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鲜花》的主题曲如泣如诉缓缓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伴随着鲜花的成长,从一开始的小哑女,爸爸在做家务揽入怀中的低声浅唱,到受欺负后点着小鼻尖的宠溺之唱,再到后来捕鱼归来雪橇上的嘹亮歌唱……在音乐中,鲜花长到了五岁,但意外发生,爸爸不幸去世,再也没有人对鲜花吟唱着充满智慧、充满记忆的歌曲了。但音乐却永久地存活了下来,它诉说着爸爸的期许、爸爸的智慧和古老哈萨克族的人生哲理。而且鲜花在爸爸去世的时候由小哑女奇迹般的开口就能吟唱,吟唱的就是这首主题曲,道出了不尽的凄切与思念,令人泪下,但也暗示着小鲜花受到了爸爸的智慧、哈萨克族智慧的传承,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然而生命的厄运再次降临,亲爱的丈夫再一次不幸离世,主题曲再次以哭唱的声音传出帐篷,颤音凄惨,绵延整个草原。最终女主人公鲜花走出悲痛,并最终成为哈萨克族的杰出女阿肯,教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下一代阿肯,将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族智慧传承下去。(二)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最擅长的就是刻画人物的内心,表达无法直观感受到的情感。好的音乐将会与画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鲜花》更是将此条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幼年鲜花陪着爸爸去捕鱼时,欢乐的心情溢于言表,配合的音乐也是欢快灵动的,父女之间的快乐幸福不言而喻;当卡德尔汗与女主人鲜花对情歌时,欢快迫切的内心跃然脑海之中;鲜花不能抛弃年迈的母亲而与卡德尔汗不得不分手,悠扬的背景音体现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徘徊、踌躇、不舍与无奈;当鲜花的老公苏里坦离开之际,呜咽低缓的音乐,凄凉幽怨更体现出了鲜花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心如死灰般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三)渲染气氛,声画合一当然正如上段所说,优秀的电影音乐将与画面相切合,形成声画合一,音乐将参与画面表达,更加深化视觉效果。而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在《鲜花》这部影片中不胜枚举。快乐时候的欢快推进,幼年的无拘无束,父慈母爱,青年的时候被才华迷倒的卡德尔汗,爱恋嘻嘻,后来遇到真心喜欢自己善良的年轻医生苏里坦,都配以欢快的音乐,节奏明快欢乐。印象最深刻的要属当鲜花真正接纳了卡德尔汗,两人在大草原上,以天为盖,大地为床,白云为被,鲜花野草为装饰,如此美妙的大自然和舒缓的音乐声中,隐喻表现了二者的融合,使受众感叹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然而随着剧情的需要,当爸爸、爱人离世的时候,音乐的交叠、低沉、悲鸣,则与绵绵的大雪,一望无际杳无人烟的荒芜相对应,一片荒凉的场景与沉闷的背景音,更体现出主人公的悲痛欲绝。(四)连贯镜头,推进剧情发展本部影片以回忆的手法叙述了主人公鲜花的一生,如果事无巨细在95分钟的电影中则根本无法呈现,那就需要关键的时间镜头配以逻辑的剪切编辑,音乐也起到了连贯镜头的作用。不同的镜头切换,配以连贯的音乐,则完整了剧情。影片中还以音乐来作为影片的结构,将主人公的每段成长都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现。音乐是没有国界,不分种族的,这样的概括既通俗易懂,又将民族歌舞文化融入其中,在美妙的音乐中推进故事的剧情发展,新颖而又巧妙。如“摇篮曲”代表了鲜花的童年生活;“挽歌”代表了鲜花从童年到少女的蜕变;“谎言歌”则代表了鲜花梦窦初开初尝爱情酸涩;“哭嫁歌”则昭示了婚姻生活的悲喜变化;最后的“无声”则是无声胜有声,则也将是鲜花真正的成长与成熟阶段,她也作为一名女阿肯的音乐教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民俗与信仰的深邃
作为一部少数民族的电影,《鲜花》并不像其他大部分的少数民族电影成为挖掘民族历史和曝光民族生活的无差别纪录片,而是通过对影片多方面包括民俗、宗教、信仰、生活等等相结合后整体把握创造,流畅而又自然地向我们介绍了哈萨克族的几个重要代表性的民族风俗和文化信仰。首先,就是哈萨克族繁琐隆重的丧葬习俗。影片有两处涉及到丧礼,一次是小鲜花五岁时爸爸的突然离世,另一次是鲜花成年后丈夫在为她买琴弦的路上不幸遇难。因此影片展现了两次丧葬习俗,但是第一次则相对浓墨重彩一些,第二次则采用了侧面反映,各具深意,截然不同。对于鲜花爸爸的去世,导演比较细致地展示了哭灵歌、送葬、入土等过程,并采用长镜头抒情的展示了送葬时的情景。皑皑白雪,四面八方来的马拉雪橇聚集在一起只为送葬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阿肯,高山的耸立,一望无际的厚实的白雪,伴随低鸣的悲吼,众人纷纷相聚一起,为这位老阿肯送葬,这也不仅体现出鲜花爸爸在这片地区的德高望重,更是表现出了其作为老阿肯的人生价值,阿肯作为哈萨克族古老传承的艺术价值。而对于青年医生鲜花丈夫的去世,则更多是采用侧面烘托,例如扯断的琴弦、悲痛的昏厥等,这样既避免了情节的重复,又进行了情感的延伸。其次,是哈萨克族的还子习俗,也就是新人夫妻婚后会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南方的爸爸妈妈,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那么本来的孩子则与父母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这种习俗不论在外人看来多么荒诞不可理解,但这就是民族的习俗,存在即合理,而且应该受到尊重。导演就是抱着这份尊重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这种习俗。最后,就是推进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节日,古尔邦节。哈萨克族信奉的是伊斯兰教,而古尔邦节则是其相当重要的宗教节日。在这一天会进行宰牲、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的项目,别具一格。少数民族热情、奔放、豪迈等的风情一览无余,也成为了其最好的名片。在节日中,更令青年男女向往的则是阿肯对唱,弹奏着带有新疆特色符号的民族乐器冬不拉,男女青年利用情歌对唱传达爱意,互诉衷肠。阿肯对唱也是哈萨克族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自由生活在辽阔草原,雄伟高山,奔腾江河流域的哈萨克族人,以奇特的智慧和饱满的情感用音乐诉说着人生百态。这种即兴弹唱启迪智慧,传播思想,这也是阿肯备受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电影对话的哲理性
哈萨克民族世代依山傍水,以游牧为主,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虽然不常有固定的局所,只在冬季毛毡房短暂居住,但这不妨碍其仍是一个富于智慧的民族,生活的语言处处充满哲理。例如小鲜花的爸爸,德高望重的老阿肯对年幼的鲜花说,“人在幸福的时候流的眼泪才有价值,痛苦悲伤的泪水就是几滴咸水水一样,没什么用”“小羊羔,别把纽扣大的事情看成骆驼”,这些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反映出大量的哲理,使人折服。而本片片名《鲜花》既是主人公的名字,又代表了草原的一代代儿女,更象征了草原中鲜花所蕴含的意义,诚如影片最后主人公的一句话草原上的鲜花如此美丽,正是因为花蕾中积攒着风霜雪雨,之后留下的则是坚忍不拔,最终灿烂的绽放。
四、唯美的自然景观
印象中的新疆除了小时候动画片中的阿凡提,再就是初中课本中所描绘的一排排的胡杨树和一望无垠的沙漠,以及落后与贫瘠的刻板印象。然而真实的新疆呢?大多数没到过的朋友肯定无从知晓。本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呈献给我们一幅大自然美轮美奂的画卷。影片中处处皆景,巍峨的高山,广袤的草原,点缀的鲜花,纯洁的白雪等,不同的季节更有不同的韵味,俨然一副世外桃源,令人神往。我想会有多少观众像我一样,在被影片内容牵动的同时,又被如此纯净的自然景观所征服,期待能有幸走出城市,来到新疆一览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当地哈萨克居民的风土人情。因此这部影片也成为了新疆的一张最好的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了解这里,喜欢这里。整部影片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爱情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所有的生活习俗也都孕育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净土赋予了哈萨克族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对大自然报以崇敬、敬畏,古老的民族孕育出丰富的哲理,大地母亲以其无限的包容与恩赐,养育了这片草原人民,呵护了哈萨克族人民。
五、思考与总结
《鲜花》这部影片带给受众太多的惊喜与启迪,不仅仅打破了少数民族电影给大家那种枯燥无味,新疆地区贫瘠落后的刻板印象,更加促进了多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比如说还子习俗,比如说古尔邦节,再比如说冬不拉乐器和阿肯对唱,非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才使得我们祖国更加丰富繁荣。鲜花的初恋情人,则代表了外来文化的浸染,他本是当地阿肯到城市发展,新的事物冲击年轻的一代,也使他们迅速接受与改变,林中嬉戏大块播放机里放的是迈克杰克逊的流行歌曲,这是新事物的刺激,更是现代文明的侵袭。后来他对鲜花的失信,他想接鲜花到城市发展,放弃游牧生活,其实更暗含现代文明与传统游牧文明的对话与对接。鲜花也作为传统游牧民族的代表,不仅拒绝了他的初恋,更是另一种身份守护者传统的民族特性,并在经历磨难之后成为了一名女阿肯教师,延续了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孕育了游牧民族的接班人。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更深层的含义:所谓的全球化、全国化,是否应该保持所有民族的多彩性、不一性?多民族多文化独立存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是否才是未来社会与民族发展的最终之路呢?
【参考文献】
[1]廖海波.影视民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挺.新疆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木子凡.电影《鲜花》新疆“绽放”[N].中国电影报,2010-05-06.
[4]谢诗思.哈萨克族电影《鲜花》简析[J].戏剧之家,2012(7):68-68.
开学新鲜事作文范文第4篇
让朝鲜人报道朝鲜
早在2006年,美联社就开设名为“美联社平壤电视新闻网”(APTN)的事务所,现在出现的分社是将事务所扩大为提供稿件、图片、视频的综合新闻单位。今年1月23日,美联社朝鲜分社发出首条反映平壤境况的新闻,这篇以《充满生气的朝鲜首都迎接新春》为题的新闻报道说:“过去几周曾经‘荒凉’(Barren)和‘沉默’(somber)的平壤再次迎来勃勃生机,各种恭贺新春的标志物和画像装扮着一条条大街。”新闻稿还称,哀悼已故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的活动结束后,消失的大型肖像画再次悬挂于金日成广场上,市民们不顾寒冷排队站在肖像画前献花,沉浸在悲伤气氖中的平壤民众以坚强的意志迎接新春到来。新闻稿是1月23日上午11时23分发出的,全篇共948个字,这则新闻引人注目的地方不仅因为它是美联社发自平壤的第一则新闻,而且这则新闻是由美联社聘用的朝鲜记者朴元一写作的。根据美朝双方的协定,美联社设在平壤的分社聘用朝鲜记者朴元一和金光贤从事文字采写和摄影工作。韩国《东亚日报》分析称,有着劳动党“思想斗士”之称的朝鲜记者能为美联社工作确实是一件新鲜事,目前还不清楚美联社为朴元一等人提供的福利待遇等细节,但让朝鲜人报道自己的事情是美联社棋高一筹,既能让世界了解真实的朝鲜,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也让总是靠道听途说来报道朝鲜情况的韩国媒体艳羡不已。
据了解,记者在朝鲜是一个众人青睐的职业。朝鲜大学毕业生中的成绩优秀者会被选拔为新闻社记者。要想成为一名记者,首先要就读于5年制的正规大学(包括师范学校)才有被选拔的资格。其次,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是要与新闻学有关的专业,学生毕业时,学校根据学生本人的写作能力和毕业成绩,经由校长推荐给校党中央委员会进行严格审查。
朝鲜对记者十分注重党性和品德,因此对个人审查也十分严格,这种审查一般会上溯到其家族的六代关系。完成审查后,这些大学生将等待工作分配。朝鲜劳动党直辖的媒体记者由劳动党中央委员会行政干部部直接分配,各道(直辖市)、内阁的媒体等由各道党委会负责分配。一般大部分毕业生被直接分配到地方新闻社工作,经过四五年的经验积累,如果党性审查和能力评价都过关的话,就会被调入中央级媒体工作。优秀毕业们最喜欢的新闻单位当然是《劳动新闻》,其次是朝鲜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朝鲜中央通讯社,接下来是《民主朝鲜》、《青年前卫》、《朝鲜人民军》等媒体。目前,在朝鲜中央媒体中工作的几乎都来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金亨稷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毕业的大学生。
朝鲜新闻记者都要从实习记者干起,实习记者一般要到劳动现场进行3至6个月的劳动,只有经过这样的劳动锻炼才会成为真正的“文笔战士”。实习期结束后,在中央级媒体工作的记者会成为六级记者,朝鲜记者的职务等级共分为六级,最高水平的记者为一级。六级记者工作一两年后会升任五级记者,再过四五年根据其工作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依次晋升为更高一级的记者,而一级记者的待遇相当于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副议长或联合企业副领导人。但是一级记者并非朝鲜记者的最高荣誉,如果连续工作15年以上,在党的出版报道事业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着卓越的贡献,在出版报道宣传事业中发挥创造性才能的人,就会获得“功勋记者”和“人民记者”称号。朝鲜记者每年要进行1至2次专业培训,并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对有培养前途的记者进行两年半或半年的进修教育。
韩国担心朝鲜记者“奇袭战术”
曾就读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后“脱北”到韩国的韩国《东亚日报》国际部记者周锡河表示,朝鲜记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性是出了名的。以朝鲜《劳动新闻》为例,报纸的版面上从未出现过错别字现象,这不仅是朝鲜出版报道部门有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更重要的是训练有素的朝鲜的记者工作非常认真,自我要求十分严格,从不会在工作中犯错。周锡河还表示,正如在朝鲜中央电视台看到的著名播音员李春姬让人记忆深刻的播音风格―样,朝鲜记者文笔犀利,他们都受过专业的“文字训练”,写出的文章赞扬伟大领袖时满含深情,句句珠玑,批判敌人时又如“秋风扫落叶”,字字铿锵。
尽管这些“文笔战士”地位较高,但他们从不会利用手中的特权谋私利。朝鲜已故领导人曾多次强调要体恤民情,记者们经常会下基层采访,十分关注“民生”。周锡河表示,2000年朝鲜咸镜北道的一处小学因缺少建操场用的水泥,学校师长为此发愁之时,一位到此采访的《劳动新闻》记者了解情况后,马上与自己采访过的水泥厂联系协调,水泥厂不仅派人送来水泥,还出资帮这所小学修好操场。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朝鲜向世界杯现场派出记者团随队采访,朝鲜还原本计划在韩国的协助下直播比赛,并将记者们现场采访的情况随直播播出,但由于韩国政府以“南北关系陷入僵局”为由拒绝朝鲜方面的请求,也让朝鲜的记者失去一次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
朝鲜记者始终以劳动党“思想斗士”为荣,他们也成了朝鲜对外关系的见证人。1973年5月10日,应日本新闻记者协会的邀请,由8名朝鲜记者组成的新闻代表团访问日本,代表团由时任《劳动新闻》责任主编率领,与日本新闻界人士进行座谈交流,并就互换特派员一事交换意见。2002年5月15日至16日,韩朝在汉城(今首尔)举行离散家属见面会,朝鲜《劳动新闻》、中央电视台、《民主朝鲜》、《平壤新闻》等20多家的媒体100余名记者前去韩国采访。周锡河表示,和以往不同,朝鲜记者向国内发送的新闻报道非常迅速全面,且对离散家属见面的场面报道感人至深,与1985年朝韩离散家属会面时只有少数朝鲜记者参与,且发回的报道较为单调形成鲜明对比。
开学新鲜事作文范文第5篇
一、宣传文明礼仪,做到环境育人
我校在各楼层开辟了“民族风情长廊”,专门介绍朝鲜民族的历史人物、名言警句、传统风俗,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进入校园,学生就会被“民族风情长廊”里的图片深深吸引。这里有朝鲜族婚礼、花甲宴的照片,有端午节、春节风俗的照片,还有精美的朝鲜族特色美食照片,每幅照片都配有精彩的文字介绍。照片中的人们穿着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盛装,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开辟“民族风情长廊”是我校积极探索德育活动与民族礼仪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之举,对营造浓厚的民族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收获了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课堂教学渗透,达到全员育人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局限于德育活动中,更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渗透,使得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从而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文化传递和文化整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年开展一次每位教师一节“民族教育特色课”活动,要求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把朝鲜族民族特点、民族风情、民俗习惯等自然融入教学环节中,还可以通过朝鲜族历史文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在汉语课上,师生共同搜集展示具有朝鲜民族特点的图片和实物,以《我爱家乡的……》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在数学课上,以朝鲜族传统民俗游戏《圈舞》为导入,引领学生进入了“圆”的知识之中;在英语课上,教师巧妙设计具有朝鲜族文化元素的课件,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又融入了民族文化礼仪教育。
三、主题班会融入,激发自豪情感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结合朝鲜族传统礼仪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三年级以“告别不文明行为”为主题,通过童谣朗诵、表演、舞蹈、小品、文明礼仪模特队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五年级以“我们的约定”为主题,说出自身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不文明语言、不礼貌作为的具体事例,与同学、老师、父母约定与自己过去的不文明行为告别,做一名优秀的朝鲜族少年;六年级以“文明礼仪与我们同行”为主题,通过观看短片谈感想、讲故事、小品、民族礼仪知识竞赛等形式,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传承民族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开展教研活动,融入传统教育
学校每学期、每个教研组要组织开展一次以民族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以此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美德,将教研活动融入传统教育。
(一)组织“挑战金钟”活动
我们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以民族常识为内容的“挑战金钟”竞赛活动。竞赛题目突出了民族性和知识性,内容包括:民族传统美食(如大酱、辣白菜、米肠、打糕、冷面等)、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礼仪(如说话、待客、用餐、走路等)、传统民俗活动(如秋千、跳板、摔跤、花牌、放风筝等)、民族音乐(如《阿里郎》《道拉基》《难逢歌》等)、民族乐器(如洞箫、短箫、大琴、玄琴、长鼓、圆鼓等)、民族舞蹈(如长鼓舞、顶水舞、扇子舞、农乐舞等)、民族名人(《中国人民进行曲》曲作者———郑律成等)。竞赛的形式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在选择题环节中,答错者被淘汰后经过老师或学生之间的猜词条游戏可以复活,复活的机会有两次,猜对几个词条就能复活几个人;在填空题环节中,让学生将学过的朝鲜语的成语、谚语进行填词,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多者胜。“挑战金钟”活动调动了学生和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对朝鲜语言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以朝鲜族传统礼仪体验和传统美食制作体验为内容组织高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朝鲜族是崇尚礼仪的民族,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但散居地区的朝鲜族学生对朝鲜族礼仪规范的认识逐渐淡化。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教研组活动中融入了朝鲜族传统礼仪体验活动。一是让学生学会朝鲜族文明用语,如上课用语、师生用语、与长辈交流用语等。二是朝鲜族行大礼的体验活动,现场两名男女生各自示范后,全体学生分成几组,分批进行体验。三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既学会了朝鲜族传统礼仪,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了让学生了解朝鲜族传统美食,学生全员体验朝鲜族美食制作过程。把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制作辣白菜、萝卜泡菜、圆白菜泡菜、茄子泡菜、黄瓜泡菜等各种泡菜;二组制作朝鲜族传统煎饼;三组制作紫菜包饭。教师事先准备各种食材,现场示范后,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虽然条件简陋,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踊跃参与。通过传统美食制作体验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朝鲜族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还感受到亲自动手带来的收获和喜悦。
(三)组织低年级童话剧表演
低年级教研组以1~3年级学生为对象,排练儿童童话剧。童话剧以人与动物们怎样和谐相处为主线,以表演朝鲜族童谣、民谣、舞蹈、乐器等形式,完美的演绎了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童话故事。其中,有机融合了朝鲜族传统节日里的饮食和礼仪文化。在剧中有动物和人们一起过中秋节的场面,家家带上用新谷米制作的打糕、松饼和米酒等朝鲜族特色菜肴,一边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喜悦,一边围坐在一起共进美食,又融入了与长辈用餐的传统礼仪教育。
五、学好生活礼节,培养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