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精选5篇)

  •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情趣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杨屹)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精选5篇)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情趣课堂;教学方法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如果老师仍然是“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本书打天下”的枯燥上课模式,学生肯定不买账:无论老师怎么努力,怎么加班,还是难以避免学生上课发呆,打瞌睡的现象,课后再给老师一个差评。信息时代下的老师唯有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才不至于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构建和谐、生动、活泼的情趣课堂是适应时代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情趣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杨屹)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品德学科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果课堂上老师以长者的姿态对学生进行孜孜不倦的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的情感教育就是走向失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情感教育就没有触发点,老师的辛劳只能是白劳。因此,思想品德学科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开展生动活泼的情趣教学,以“情”激“趣”,以“趣”达“情”。

一、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情趣课堂

和谐课堂是情趣教学必备的课堂环境。和谐课堂应该是井然有序,师生平等对话、关系融洽的课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情感信任。

尊重学生,构建和谐情趣课堂,首先要求老师要有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预设和谐平等的课堂规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构建和谐的情趣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爱学生的发展。当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宠儿,父母的掌上明珠。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情感丰富。我每接一届新的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与学生“约法三章”:(1)老师保证不拖课,如果拖课,学生可以把老师轰下课堂。对应的要求是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趴在桌子上,若因生病要趴下得事先打招呼;(2)容纳不同声音,允许并鼓励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观点进行质疑,对于学生积极踊跃探讨给予表扬,对于没有发言的(每月总结一次)同学以表演节目形式代替惩罚;(3)为不影响正常教学,允许学生迟到不喊“报告”从后门直接进入教室,课后再向老师做出说明。这种新老师新规矩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学生对新老师的兴趣,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起到关键作用。

尊重学生,构建和谐情趣课堂,还要求老师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确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思想品德学科以德育为主,知识传授为辅。很多老师在课前布置很多预习,查资料等,课后做许多练习,背诵许多知识点,这样学生要在课余花费很多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将从喜欢到厌烦,情感教育更是无从着手。本人主张学生课前预习不能超过十分钟,课后作业不能超过二十分钟。让学生收集的资料应当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主,而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避免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对于教学的重难点的理解,我认为基本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完成。辛苦在老师,而不是在学生,老师既是导演,有时也是演员,通过老师的导与演让师生情趣交融,进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构建生动的情趣课堂

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思想品德学科承担着培育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大责任。如果仅以理论进行教育会显得空洞无力,而仅依靠教材的案例又因陈旧性而缺乏说服力。“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歌德)思想品德课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构建生动的情趣课堂才能在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1.构建生动的情趣课堂要回归学生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身边的见闻进行主题探究,以发生在学生身边事件进行讨论更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例如,老师可以抓住学校的一些校园布置、学校的活动进行探讨。把学校设置文化长廊和开展书香活动与学习宣传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把学校的一系列德育、法制教育阵地(道德明星、学习标兵、法制宣传栏、安全教育专栏)与责任、安全,法制教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身边模范感受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不仅要从专栏学习知识,也让学生设计专栏的内容。再如,对七年级《创建新集体》,八年级《合作竞争求双赢》和九年级《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及“团队精神”等课题探究理解时可以关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了解各班在文化艺术节的表现,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总结探究,引导学生对班级在艺术节运动集体项目取得好成绩原因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生活的内容走进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

2.构建生动的情趣课堂要结合时政热点

国家大事,时政热点是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把时政热点引进课堂,可以弥补教材案例陈旧性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姓名权的内容,书本引用的是“张楠以王芳的名义给她家发电报,导致王芳父母从千里之外的老家赶到北京”的案例,这个案例显然与学生认识的现代生活不相符,缺乏时代性和真实感,因此我在教学中放弃此案例,而引用了中央电视台报道的“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分阶段播放新闻,让学生为王娜娜出主意。在学习第五课《隐私受保护》这一课时,我播放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手机APP泄露个人信息的视频。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哪些信息可以成为个人隐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也越大,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这些时政热点引用,即使课堂充满时代感,又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意方法,构建活泼的情趣课堂

俗话说“学无定式,教无定法”。以德育为主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更是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接受,是否感兴趣。老师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

1.构建活泼的情趣课堂,老师要适时根据教学内容经常改变教学方式

以课堂导入为例,要经常变换方法导入。例如,(1)通过比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导入,游戏文化会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世界里自由呼吸,轻松游戏,快乐成长。如在学习八年级下《竞争与合作》时用《同心协力》比赛游戏导入。(2)教师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如学习九年级《承担对集体的责任》以谚语“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导入分析;学习九年级《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分析导入分析;学习八年级《诚信》以《狼来了》故事导入。(3)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的导入。如学习九年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时就介绍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让学生讨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不是不需要了,调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既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解决了社会上一些人对政策的一些认识错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4)利用图片漫画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本节课学习内容。如学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时,我把自己到县城及周边拍摄的照片导入,特别把一些具有对比性的照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赏析中,震撼了心灵,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就在身边,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由于方式方法不同,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

2.构建活泼的情趣课堂,要适当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老师要改变靠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本书的枯燥上课模式,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达到课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利用声像进行教学。平时我注意收集感动中国一些人物视频材料,如《无臂钢琴师刘伟》《挑战不可能》等一些励志的短片,这些素材在七年级下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坚强意志、挫折都可以用上;注意收集每年的3.15晚会视频,在七年级上册抵制不良诱惑和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七年级下册感受法律的尊严、八年级上册诚信和八年级下册公民的权利(人身权、消费者权利)等各课题教学中都可以充分利用;注意收集一些《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的一些案例并做好剪辑,以便在九年级依法治国教学中适时引用。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如课堂调查,课堂收集资料,师生互动等。时代在进步,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跟进。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老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设的光、声、像、画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德育为主的学科,情趣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当然,构建思想品德的情趣课堂不能简单地视同活动课,否则就会为活动而活动,课堂热热闹闹,课后空空如也。思想品德课的情趣教育应做到形散神不能散,神就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任何教学活动,任何教学资源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情趣教学,就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去认识事物、参与活动,让学生对课堂从兴趣到情感信任,从情感信任到情趣交流,在情趣交流中得到情感升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杨屹与情趣教育[M].山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2篇

传统的教学环境是以黑板加粉笔为主体的。它制约着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活动形式、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的管理方式等等。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录音,渲染课堂气氛。初中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教师可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并结合青少年的这一情感特点,采用录音手段,解决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教材中的《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对民族团结问题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可能不感兴趣,反映较冷漠,因此,在课前先让学生听韩红的《天路》,这首歌是专门为青藏铁路而制作的,从歌词的描绘以及MTV 中反映出的建设青藏铁路的艰辛以及该工程对于西藏人民生活的改善所带来的巨大作用,足以使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从而激发起学生重视民族团结的热情。

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投影教学形象、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的活动,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因此,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起到突破难点、加深理解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教材的《关爱社会》中“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教学时,涉及到我国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通过投影图表从“吃穿住用”等方面列出家庭在不同时期(爷爷这一辈、父亲这一辈,自己)的生活状况,让学生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来完成图表,这就使学生掌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利用影像,声画并茂、突破重点难点。影像中的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地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其扣人心弦的声响,就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复习九年级教材的《民族精神代代传》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全国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展示出来,打破对抽象概念简单说教的传统模式,以鲜活的事实感染学生,以动人的场面触动他们的灵魂。

二、初中思德教学需要多媒体教育

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是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张嘴”来讲课,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学生不愿听,教师也不愿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模式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创新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抹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必须细听教师的讲解,无法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教学效果只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层面,创新性无从谈起。 转贴于 以上弊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把整个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教育技术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例如,笔者在讲八年级教材《欣赏与赞美》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从动态的、静态的、人工的、天然的等多角度感受身边的环境美;通过欣赏对比家乡今昔面貌,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受家乡的美;通过欣赏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心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用心灵感受社会生活的和谐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实社会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自觉地培养审美情趣。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 影响 人生 性格 发展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道理显而易见,三思而后行必然少走弯路,不会犯大错误。而能否做到“三思而后行”关键在于个人的性格,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要经历日积月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性格足以影响他人生的成败,而追根寻底是由思想这个因素来决定。

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国家、社会和世界有见识的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这对于教学条件较为优越的城里学生而言,也许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而对于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学校而言,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普遍缺乏家庭教育这一块,这就是农村学生特别“难教”的原因之一。本人在乡镇学校从教20多年,形形的学生见多了,真心感受到思想品德对于个人成功的巨大影响,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心,帮助他们走上成功自信的人生之路。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的动荡阶段。七年级属于过渡期,童心未泯,活泼好动,比较依赖老师,温和教学法比较适合。八年级是分化期,属于思想品德发展的人生低谷,大部分人的优良品德和少数人的不良品德一般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分化产生的,当然也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上这个年级课程的老师最为头疼:学生叛逆,课堂纪律差,软硬兼施也只能一时凑效,学生多是口服心不服,没有耐心的老师最后只好听之任之。而九年级开始步入成熟初期,表面安静而心理躁动,上这一年级课的老师课堂纪律一般不用费心,只是你会发现他们当中有些人经常是神游课堂外的。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如果老师能了解到这一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不会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太多的烦恼。具体怎么做呢?

经常循环教学的老师会发现,教科版思想品德课程设置就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七年级的课程范围看似比较宽阔,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授以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理念:树立理想――学会学习――正视自我――善于交往――承担责任――控制情绪 ――遵纪守法――和谐共处。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强,自制能力差,需要教师根据教程加以辅导。教学时以学生身边的真实例子说教最有说服力,我通常是利用家乡成功学生的例子对知识点做进一步的阐明,不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也促进了知识的记忆。当然,颇具影响力的名人也是课堂不可或缺的教材,加之现代网络发达,找些课堂“调料”并非难事。总之,对这个时期的学生不能是空洞的说教,否则你的课堂只会死气沉沉,导致学生的反感,教学工作就难出成绩,更别说对他们的良好性格形成会有多大的影响了。我发现,这个时期的学生喜欢问思想品德老师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所以我认为,思想品德老师应该拓宽视野,关注各个领域的焦点,及时反馈给学生,更新他们的知识领域,学生就会追随你,这些视野的更新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八年级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有可能决定他们今后的命运,因此这一时期的教学更要慎重,除了考虑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影响,社会这个大学堂最不可忽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缺乏家庭教育的学生,受社会坏风气的影响最大,尽管学校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他们对学校的教育缺乏信心,就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常感慨:这个时期的学生太容易变坏,抵触情绪特别浓,不服从老师管教,课堂上顶撞老师的事情频频发生。其实八年级的课程安排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突出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主题,因为行为会形成习惯,如果不注意这个过程,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掉链,最后葬送孩子的一生。上这个年级课的老师最需要耐心和关心,特别是对留守学生,就要做严师慈母加朋友。有经验的老师不难发现,就算再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会在他信任的朋友面前撒泼,因此我们与学生之间先做朋友,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课余时间简单的交流及问候,他们都会心存感激,与你的沟通自然增多,你就能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心态,掌控他们的动态,然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学生真实的想法,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解除疑虑。总之,这一时期的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关心和理解,宽容他们的过失,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等到学生聚会的时候你会发现,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特别的热情,特别的懂礼节,懂得感恩,他们事业成功的几率也最大。所以我们做老师的眼光要放远些,心胸要放宽些,你就会拥有珍贵的师生情,那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九年级的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相比较之下,他们安静了许多,跟七八年级的时候比,有点判若两人的感觉,学习自觉多了,处理事情的能力增强了。事实上,九年级的学生无论在认知、情绪、意志方面,还是在自我意识、人格、品德方面,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更多时候跟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谈人际交往来得实际些,谈新时代美丽中国、中国梦的构想,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会更好。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119-01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他主张把重心从教科书转向教师、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与实践,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和出发点,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认为,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实的生活实践活动是教育的内容来源,教育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思想品德课堂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促使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一、活用教材,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但是不可否认,教材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对新发生的事情、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总结,弥补教材反映客观实际滞后的不足,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日常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实例,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思想品德课堂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二、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入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质量高低。以生活实例导入思想品德课堂是值得教师应用的技巧,即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我爱我家》时,先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你的名字有什么寓意?(2)父母做的哪一件事情让你记忆最深?为什么?(3)你对家的理解是什么?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式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整个课堂热闹起来了。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课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教师应该回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以生活化的教学思维和方式构建教学行为模式。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体会和感悟生活,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增强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设置生活化的场景,从学生的关注视角出发,在现实生活中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并将其用于教学,这样做能丰富和更新课本资源,同时将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加强学生的真切体验。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笔者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创设一种常态化、生活化的讨论环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上网遇到的真实情况来谈谈初中生上网的利与弊。这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笔者再以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危害无处不在,警惕网络陷阱是中学生的明智之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力求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社会实例为反思准绳和素材,敢于探索,善于学习,最终获取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的思想拓展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利用生活素材设计相关的问题,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懂得上网?利用QQ或微信进行网络交往的有多少人?你在网络交往中遇到过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吗?在网上,你怎样与陌生人聊天?你会不会与网友见面?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因势利导,利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开展教学,分析在网上进行人际交往的利弊,总结网络交际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醒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积极进行自我保护。设置此类生活化的问题,找到了教学与生活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是那么的贴近,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与道德素养的提高。

五、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运用知识。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的《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时,笔者组织了相关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养老院为老人们服务。学生们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心编排的节目,并帮助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护理老人等。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学生体会到了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懂得了“承担社会责任,人人有责”的道理,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意识。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品课 法制教育 有效渗透

一、挖掘课程资源,培养法律素养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而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法律。这些法律知识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它并不是空洞的理论条款说教,而是设计了许多案例、情境、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当然要想把法律知识讲透,需要很多案例材料,而教材中就有许多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课本资源是可以拿来就直接用的,且每位学生手中都有,很好把握,这样既方便、快捷、直观,学生也易接受。

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维护受教育权时》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 “小梅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再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权》时,就运用了课本中这样的案例: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上述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再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引用“相关链接”中隐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相关内容。备课时,我都认真查阅和筛选一些典型案例,课本中的是首选,但也适当补充,灵活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如我在讲《财产留给谁》时,就运用了课本中这样的案例:晓军的父亲病逝后,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谁可以继承晓军父亲的遗产?未成年人晓军能继承吗?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利用课本知识就解决了大问题,同时还讲了相关链接中财产继承权对未成年人的有关规定。再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当时我除了课本中的案例外,又补充了近几起发生在本校园内的打架事件以及近五年发生在玉屏县境内的重大刑事犯罪案件,这也很有说服力。所以,作为老师应很好地利用手中掌握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二、夯实课堂教学,提升学法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一堂有效的法制教育知识课,从内容到形式选择与预设,从教学方式到学习方式的确定,从教师主导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为有效课堂服务的。而现在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夯实课堂这一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每学期我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收看中央一台中午12:38的“今日说法”或者新闻频道12:35的“法治在线”,中央十二台晚上19:30后的“中国法治报道”、“天网”、“大家看法”、“法制讲堂”、“庭审现场”等法制类的节目。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在课前5分钟进行“法治新闻”交流,让学生在欣赏节目中感受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我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时,我就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来传授相关的内容;在讲七年级下册《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主要通过举办征文比赛,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手抄报》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讲七年级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通过课前调查和课堂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通过对身边案例的搜集,进一步感受到来自身边的保护,增强守法的自觉性。再如在讲八年级下册《公民的义务》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懂得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当时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而讲完九年级第六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学生已知道宪法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我又因势利导,设计了“宪法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保证竞赛质量,我提前做了准备,与学生一起查资料,与班委一起协商,购买奖品和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我在讲八年级下册《财产所有权》时,就设置一定的情景由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当时,表演小品和观看的学生兴致都非常高,在热烈的氛围中自然接受知识。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开展,扣住了学生的心,增强了法律意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懂得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好公民的道理。

三、拓展教育渠道,提高用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