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经济评价范文第1篇
20世纪50年代,我国借鉴苏联的经济评价方法。1978年以后,我国的技术专家开始学习西方的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并且大力推广,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1980年以后,我国科技委员会以文件的形式,对经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1982年,随着全国首届“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价”研讨会的召开,随后,国家科技研讨会印发《建设项目企业经济评价方案方法》,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由此开始产生,但并不完善。1986年年初,随着“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取得了成果,国家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召开“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价”研讨会,会议指出如何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同时建议国家计划委员会推出项目具体的经济评价方法,1987年,国计委颁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并试行。1993年,我国的项目经济评价逐步走向规范化,经过指导,开始了迅速发展的道路。1998年以后经济评价应用广泛,2000年以后,经济评价开始有据可依,并逐渐完善和规范。
2建筑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
客观事物的多变性和人类所能观察事物的局限性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市场的不确定性,如此一来我们必须具有长期的灵活性,才能分析未知的市场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与评价项目经济的准确性,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与市场的可靠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不可抗力因素的困扰,所以存在极高的不稳定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投资的风险,必须对项目经济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评价以及对项目经济进行风险分析,进而取得投资收益最大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评价方法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阐述。广义地说,有三种方法:(1)在对一小部分价格进行改动后,传统评价一下经济价格;(2)进行价格调整的重点是资源的合理利用,然后才算得计算价格或者经济评价一下效率价格;(3)按照多变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价,考虑积累和收入分配的问题。狭义地说,分为两种:(1)利益和费用作比较,对内部收益率、折现值与投资成本的差、利益费用的差及利益费用的比率等进行计算;(2)由于计算利益难度大,采用最低费用方案。
3项目工程的经济评价方法
3.1设计阶段经济评价
项目工程必须以最少投资获取最好收益,同时兼顾经济性与质量和最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设计过程中,建筑技术与经济性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大概有三个因素影响设计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首先是实行不靠外界,自我管理,对于自己的疏忽和漏洞问题,自我检查与修补;其次是在设计过程中,忽视审美与经济原则,注重自我的奢华或奇特;最后是由于工作人员从未考虑经济因素,或者只考虑了技术的执行性。因此,取得良好收益的有效保障是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往往会用利益费用和贴现的比较法,利益费用比较法是指通过预算得出的工程费用量和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得出相关利益的建筑工程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这种方法仅限于投资方,直接获得利益和费用是最大的优势,直接体现了投资收益的回报率。
3.2施工阶段经济评价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技术与经济两方面来衡量施工的效果,选择最有利可图的经济施工方案,才能检测建筑工程完成之后的状况和建筑施工状况的差别,施工方案实施理想成果都决定于施工阶段施工方案的合理经济评价。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内容有以下三点:(1)施工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施工工艺方案由分项工程和工种的施工方案构成,例如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装饰工程施工方案、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等。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也属于施工工艺方案方面的经济评价。(2)施工组织方案的经济评价。施工方案的技术方面主要涉及施工方法的选择与施工机械的选择两个问题,因此技术评价是依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以及企业资源供应情况对已提出的各种施工方法及确定的施工机械进行分析评价,最终选择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法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机械。(3)新材料、新结构采用的经济评价。采用新材料、新结构的经济评价有助于加快建筑施工速度,减轻建筑施工的难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施工环境条件,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减轻材料的消耗量。
3.3风险概率评价
分析和整理大量已完成的相同类似项目的数据,通过专家调查的方法来预测各种风险变量有可能发生的状态与相应的概率。专家组是根据需要调查的问题而组成的,专家成员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清楚未来发展趋势的专家构成。每个专家独立通过书面形式反映某一变量可能出现的状态和相应的概率;之后,综合专家组及所有人员的意见或者建议,分析专家意见的期望值和意见分歧的地方,转达给专家组;经过专家组再一轮讨论,给出更改量的状态和风险所在之处的结论;又一轮后,直到专家组意见分歧程度达到要求值为止;最终得出变量可能出现的状态及相应的概率。
4建筑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效果的评价原则
(1)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2)宏观经济评价效果与微观经济评价效果相结合;(3)近期经济评价效果与长远经济评价效果的结合;(4)使用价值和价值效果的结合;(5)正确处理政治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
5建筑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
内容分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是由国民经济评价构成,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来自于国家和社会:一方面,项目经济评价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同时国民经济能够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项目经济又对社会和环境产生有利与有害的影响。微观经济是由财务评价构成,财务评价主要来自于企业与项目本身,投资人的投资额和效益构成效益费用,投资人投资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构成风险决策。
6经济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
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分为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又分为借款偿还期、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动态评价指标分为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净年值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7结语
经济评价范文第2篇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和能量梯次、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本质是:把经济活动的中心从单纯的以价值流循环为核心,转变为以价值流和物质流循环为双核心。在关注价值流循环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物质流循环,即物质投入、产出、利用效率和流动模式。其主要目标是:(1)强调减少物质投入量。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强调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物质投入量最小化(低开发)为目标,达到既定社会经济目标。(2)强调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强调以废弃物排放最小化为目标(低排放),实现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以及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的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3)强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为目标,要求通过发展减物质化和再资源化技术,提高物质、产品之间的转化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输入和输出经济系统的物质流。(4)强调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以物质循环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强调构筑从废弃物到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企业)共生组合,建立“经济食物链”和循环链,通过系统内部相互关联、彼此叠加的物质流转换和能量流循环,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降低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循环经济评价目标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2.1循环经济评价目标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要求我们制定方案,规划蓝图并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依据方案来测定发展速率,评价发展水平,跟踪监测战略实施的进程,作为对区域(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循环经济评价。循环经济评价是以循环经济系统为评价对象,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依据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评价和监测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指导循环经济提供决策依据。对循环经济的评价是循环经济发展从理论探讨阶段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前提,通过评价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对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现状进行评价。通过循环经济评价来反映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判断和测度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公众了解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2)监测循环经济系统状态的变化趋势。通过应用长时间连续性的循环经济评价数据,全面反映循环经济各方面状态的变化趋势。寻找不利变化的因素,及时扭转不利的变化趋势,使其回归到良性发展的轨道。
(3)预警。在循环经济系统中,对于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输入端的物质投入量(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投入量)、输出端的废弃物排放量、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等都有一个合理的运行区域,如果超出了正常合理范围,循环经济系统将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在建立有关警戒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预警系统,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手段,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安全区域内运行。
(4)为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循环经济评价了解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发现阻碍其发展的不利环节,为优化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循环经济评价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和各个决策部门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政策性工具,也是促进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重要信息来源。
2.2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地衡量其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尺度———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为国家、地区、部门以及微观经济单位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优化原则:循环经济是个复杂的系统,对其进行评价,既要避免指标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因指标过少而遗漏重要方面,应追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为实现系统优化,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应采用系统方法,例如系统分解和目次分析法等,由总指标(总目标)分解成次级指标,由次级指标再分解成三级指标(可将这三个层次分别称为目标层、准责层、指标层),并组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使体系的各个要素(单个指标)及其横向结构(层次结构)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
(2)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体现在:评价指标能对循环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的物质和资金投入、产出内容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揭示其性质、特点、关系和运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可行性表现为:评价指标体系简繁适中,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的选择,尽可能与现行计划口径、统计口径、会计核算口径相一致;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都力求标准的规范化,有明确的释义。当然,我们也不能因片面追求可行性而损害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造成指标体系理论上的过多破绽甚至重大残缺。所以从现有制度中获取不到,但能够反映循环经济现象、体现其特征的指标也应适当选择,想办法采集,以体现指标体系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3)评价指标与系统目标一致性原则:评价一个系统的综合发展,也就是评价其目标所达到程度。因此,评价指标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是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的内容是否反映了目标的实质含义。达到一致性,不仅能够正确评价系统的发展程度,而且能引导系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循环经济既是目标亦是过程。构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估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为了对循环经济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中既要有反映循环经济现有规模和发展水平的静态指标,又要有能综合反映循环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指标。
3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逻辑框架及解释
3.1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对一定时期内循环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地测定和计量,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系列指标的总称。依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遵循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筛选,我们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它与现行国民经济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增加了反映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物质投入(消耗)、排放(废弃)、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方面的评价指标。
3.2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分层与解释该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目标层、准责层、指标层)、6个子模块(经济增长指数、科技进步指数、资源消耗指数、废弃物排放指数、资源利用效率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36个指标。
3.2.1目标层: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是我们通过测算所得到的最终结果。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可反映循环经济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其计量来源于准责层的6个子模块。
3.2.2准责层:由经济增长指数、科技进步指数、资源消耗指数、废弃物排放指数、资源利用效率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等6个子模块构成。其中:经济增长指数(A)用于评价系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第1~5个指标反映综合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水平;第6~10个指标反映经济结构水平和趋势;第11~13个指标反映经济效益水平和趋势。科技进步指数(B)用于评价系统科技进步状况,包括7个指标,重点突出绿色技术导向。资源消耗指数(C)用于评价系统资源消耗水平和趋势,包括5个指标,体现尽量减少物质投入量和消耗量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废弃物排放指数(D)用于评价系统输出端废弃物排放水平和趋势,包括4个指标,体现尽量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数(E)用于评价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包括2个指标。循环利用指数(F)用于评价系统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和趋势,包括5个指标,体现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6个子模块指数的计量分别来源于指标层相对应的指标。
3.2.3指标层: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计量工作是在指标层进行的。对应准责层的6个子模块,我们要在指标层完成36个指标的基础测算。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如下:
(1)资源密集型产业(以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主要生产原料,且此类原料价值在产品价值中占有较大比重(50%以上)的产业)产值比重减少率,是指报告期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比基期减少的比率。它是用来评价系统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依赖程度的动态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越低,对该类资源的替代程度越高。
(2)静脉产业(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产业)占GDP比重增长率,是指报告期静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基期增长的比率。它是用来评价系统中静脉产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指标。数值越大,表明静脉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循环链构建程度越高。
(3)资源密集型产品净出口比重,是指报告期资源密集型产品净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占净出口总额的比重。它是用来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循环经济系统的对外贸易,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越高。(以下指标的计算公式略)。
(4)绿色技术(减物质化技术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包括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占新技术比重,是指报告期绿色技术项数占新技术总项数的比重。它是用来评价系统中绿色技术发展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绿色技术发展水平越高。
(5)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使用比率,是指绿色能源的使用量与能源使用总量的比率。它可能用来评价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程度。
(6)万元GDP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减少率,是指报告期万元GDP消耗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数量,比基期减少的比率。它是用来评价系统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的动态指标。数值越大,表明消耗的不可再生资源越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替代程度越高。
(7)产品物料流失(损失)量减少率,是指报告期产品物料流失(损失)的数量,比基期减少的比率。它是用来评价系统资源损失程度的动态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资源损失越少。
(8)万元GDP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减少率,是指报告期万元GDP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数量,比基期减少的比率。它是用来评价系统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的动态指标。数值越大,表明排放量越少。
(9)包装物回收利用率,是指报告期产品包装物被重新回收,以其初始的形态被重新用于产品包装或作为某个生产制造环节的资源经处理后被循环利用的数量,占产品包装物总量的比率。它是用来评价产品包装物循环利用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包装物循环利用的程度越高。
经济评价范文第3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ed AHP conduct indicators weight determination, and applied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to do its economic evaluation and program selection.
关键词: 电网规划;经济性评价;灰色关联
Key words: power system planning;economic evaluation;gray relational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190-02
0 引言
电网规划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具有规模大、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结合系统分析和评估理论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模型和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外通常的做法主要是选用传统工程经济的方法,从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很少有结合电网本身特点而制定的经济性评价,这就导致了电网经济性评价的结果与电网实际运行产生的效益存在一定的差异[1]。鉴于以上原因,本文通过考虑电网的本身特点,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为电网规划的经济评价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
1 电网规划的经济评价指标
在电网规划方案评价中,合理地选取评价指标是关键步骤。指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电网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所期望的效益必然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以往的许多文献或仅从技术的角度或仅从投资效益的角度来评价电网规划方案,角度单一,并不能反映项目的总体情况,本文考虑从技术经济效益、财务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三方面来全面确定其经济性。
1.1 技术经济效益指标
①电网的供电能力:电网供电设备在N-1条件下最大能满足用户用电的能力。计算时,可选取电网的负荷预测值替代电网的供电能力。②电网最大预售电量Emax=Ca×(1-ΔA%)×Tmax×ASAI。其中,Ca为电网供电能力,A%为线损率,ASAI为系统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③单位电网投资最大预售电量=Emax/Call,其中,Call为总投资。④投资容量比:总投资与新增变电容量之比。⑤容载比:变电容量与最高负荷之比,反映容量备用情况。⑥单位电网最大预期收益:Fs/Call。其中Fs=Emax×Pont-Ca×Tmax×ASAI×Pin,Emax为最大预期收益,Pont为平均销售电价,Pin为平均购电电价。
1.2 财务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①净现值率:净效益现值与投资值之比。②内部收益率:使得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或者财务净现值累计为零的折现率,表达式为:■(CI-CO)■(1+IRR)■=0,其中IRR为所求的内部收益率。③投资回收期: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其表达式为:■(CI-CO)■=0,其中pt为投资回收期。
1.3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①人均GDP增量:建设电网项目前后的GDP的差值与地区居民人数的比值。②GDP增长率:预测年的GDP较前一年的GDP增加的比率。③人均用电量:总用电量与人数的比值。
2 方法介绍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将一个复杂的待解决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对各个层次上的各个要素以上一层次中的要素为准则进行判断,确定出判断矩阵,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适用于多层次、多方案、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和决策。从上一章节的指标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网规划方案的经济评价指标是多层次、多指标的,所以运用层次分析法能对其技术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做出更加科学的判断。
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系统(GS)是由邓聚龙在1982年原创的。灰色系统理论主要解决少数据、小样本、信息不完全和经验缺乏的不确定性问题。灰色关联分析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部分,是对某一发展变化系统的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能准确地反映各因素之间的亲疏次序和空间分布规律[2]。其优点符合电力系统规划经济评价的特点。模型如下:
2.2.1 方案数据序列 X′i=(xi′(1),xi′(2),…,xi′(n)),i=1,2,…,m
2.2.2 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Xi(k)=X′i(k)/X′1(k),得到规范向量:Xi=(xi(1),xi(2),…,xi(n)),i=1,2,…,m。
2.2.3 参考模式序列(表1)
得到参考模式序列:X0=(X0(1),X0(2),…,X0(n))
2.2.4 差序列 Δ0i(k)=X■(k)-X■(k),i=1,2,…,m;差值序列为Δi=(Δ0i(1),Δ0i(2),…,Δ0i(n))
2.2.5 灰关联系数和灰关联度
①灰关联系数γ(X0(k),Xi(k))=■。
②灰关联度γ(X0,Xi)=■ω■γ(X■(k),X■(k))。
3 案例分析
某地区拟新建变电站。
3.1 各指标值如表2。
3.2 各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专家意见,对准则层,利用1-9标度法得:A= 1 2 31/2 1 21/3 1/2 1 ,归一化A′=6/11 4/7 1/23/11 2/7 1/32/11 1/7 1/6
W=(1.62,0.89,0.16)。归一化得到W0=(0.54,0.30,0.16)。
同理得:B1层W1=(0.12,0.16,0.22,0.09,0.30,0.11);
B2层W2=(0.16,0.50,0.34);B3层W3=(0.54,0.25,0.21)
十二个指标对目标层的综合权重向量:
W=(0.0648,0.0864,0.1188,0.0486,0.162,0.0594,
0.048,0.15,0.102,0.0864,0.04,0.0336)
3.3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灰关联向量:
ξ1=(1.00,1.00,0.34,1.00,1.00,0.34,0.36,1.00,0.59,
1.00,1.00,1.00);
ξ2=(0.85,0.52,1.00,0.36,1.00,1.00,1.00,0.59,
1.00,0.47,0.33,0.52)
灰色关联度为:γ(X0,X1)=0.8094,γ(X0,X2)=0.7681,γ(X0,X1)>γ(X0,X2),第一个方案经济性更好。
4 结论
电网规划经济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多指标评价工作。本文针对电网的特点,选取合适的经济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从技术经济,财务,国民经济三个方面对电网规划作出科学的综合评价。通过实例验证,本文的方法能区分出电网规划方案的优劣,使电力系统相关人员能清晰、明了地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优选。当然,在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上,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鹏.电网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经济评价范文第4篇
1.1贴现法贴现法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立项、设计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等所发生的费用,虽该费用可能发生在五年或者十年以后,但必须综合分析比较,变成现值再相互比较,从而决定企业是否投资该建筑工程项目。其主要特点就是在将来一定时期内建筑企业在继续进行投资的情况下,不仅只评价投资费用,也要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因此,所谓投资就是把现在应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放弃,为了增加未来的消费而将其投入到再生产中。
1.2费用比较的方法由于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收益不能采用公式等进行计算,如幼儿园、医院等,因此,我们对这类工程项目进行评价时,主要方法是比较各施工方案的费用贴现值,并从中选择费用最小,且技术可行的方案。该方法可用于投资高、运行成本低的高度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如果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不能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计算,我们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反正产生负面影响。
1.3利益费用的比较方法我们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利益计算时,需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所以费用与从项目获得的效益值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比较方法包括如下3点:1)内部经济收益率。2)利益费用差或净现值的方式。费用现值总和与利益现值总和差值大于零,则该项目是可行的,反之不可行。3)利益费用比率。
2建筑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分析
2.1设计阶段截止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影响其经济评价的因子包括三部分:1)实行自我管理,切断外界关联,如果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出现纰漏,设计人员对项目进行调整,使得建筑工程项目三超现象频繁出现;2)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当中,仅仅一位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奢华设计,完全不考虑建筑工程的审美和经济等原则;3)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由于考虑问题不全面,如忽视技术经济,从而导致项目的经济成本不断上升。很多建设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虽然考虑了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但却忽视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性的考虑。工程设计人员在确保项目经济可行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须把握技术和经济性的原则,充分结合其优点,通过对各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从其中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寻找出来,从而进一步达到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水准。
2.2施工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项目部要着眼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角度上选择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施工方案,并对其施工效果进行评估。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果项目顺利进展,则该施工方案可行,反之,会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损失。进行经济评价时,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评价新结构、新材料的经济性;2)施工方案的评价。
3总结
经济评价范文第5篇
摘 要 航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对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拉动作用。本文从航道工程这一领域出发,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有效性分析,论述和探讨了航道工程的经济发展问题并对其作出了相应的评价。
关键词 航道工程 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
航道工程是一种基础性的建设投资,它的后期收益没法通过收费进行统计收回,相关的财务经济评价问题需要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考核解决。在进行航道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避免盲目地进行工程建设,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对于航道工程经济的评价必须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同时着眼于国民经济,全面正确的把握国民经济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航道工程经济评价中的相关问题
1.关于航道工程项目的计算期限问题。在航道的工程建设中,一般工业项目以及码头工程在20-25年之间,但是我们知道航道工程的经济寿命一般比较长,所以可以适当延长,最高可到达30年。
2.航道工程项目效益的计算。在一般的情况下,对于建设的新航道的效益以其总量为准,而也存在一大部门的航道工程项目是按增量进行计算。航道工程建设需要遵循这些效益计量原则,但同时并不能一概而论,无限制的套用。通过对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航道工程经济评价的调查和了解,我们对其经济效益的考核时发现,通常包含这样的一些要素:航道工程的发展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货物的中转费用和货值利息方面的损失;大型的船舶可以使船舶的运营成本降低;减少了船舶和运载货物因侯潮所带来的损失;减少了货物转移时运量的损失。
在这里以连云港港为例加以说明。连云港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港口和航道工程,在全国的港口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在这些年经过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港口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连云港港口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对应的随着它内陆经济腹地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着它港口吞吐量的只增加,通过我们的预计在2010年全港吞吐量将突破一亿吨,集装箱的吞吐量则可以到达300万TEU,并计划在2010年之前建成庙三顺岸、庙三突堤等一些集装箱码头。东港区25万吨级矿石接卸泊位及5万吨级氧化铝接卸泊位,这一批大宗化、专业化深水泊位也将陆续建成。连云港港口航道的自然水深一般仅为五米,20世纪80年代初建设了内外进出港航道,逐步浚深到九米,2002年底开通了七万吨级航道,设计通航水深11米,计划中的15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设计通航水深为16米。通过这一系列的航道工程建设,给港口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改变。
港口作为集散地,对于运输有着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意义和影响表现在运输成本上。通过对连云港的航道建设,航道的容纳量大大的增加,这样它的吞吐量就相应的增加,这对于沿边企业及内陆腹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原料加工业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经过航道工程建设,航道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的运载量增加,运输成本则相应的降低,从而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连云港的航道工程建设带来了吞吐量的增加,这为集装箱的运输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它改变了以往运量小、方式单一的情况,集装箱枢纽的远洋中转能力大大的得以提高,其带来的中转费用自然也相应的增加和大幅度提升。
二、航道工程效益份额及其他问题
1.通过调查统计,我们研究得出航道工程效益份额由各方面组成,包括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船舶、运输、集装箱、集散)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对航道工程的建设,比如建设可以接纳第六代集装箱的船舶,对它的投资建设大概需要13亿元,与此同时建设可以接纳15万吨级散货船舶每年接卸1690万吨铁矿石码头设施需投资17.9亿元,一个5万吨级氧化铝泊位大约需投资5.3亿元,加上航道的投资共约12亿元,本项目航道的投资占以上投资的24%,按这个比计算,航道工程效益一般为2.63亿元/年。
2.航道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从国民经济的效益上得以体现,国民经济效益与航道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相关联,包括航道的扩建、后期的维护等一些列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影子价格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对航道工程经济进行核算统计。
3.航道工程效益值是否按比例提取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根据效益与费用相对应的原则,可以按投资比例获取航道工程的经济利益。但在同一项目评价中,却会出现一些问题,即航道工程投资越大,而在码头等其他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效益比例越大,内部收益率越高,这又不符合开源节流原则。对外轮效益的估算按照行业的论证分析,各种船舶的运输,不论其区域得到不同,其运输成本节约均100%计入项目效益,即使外轮也由于其本身受益会对承运方给予价格优惠降低租金,而部分专家(如日本协力基金部分经济专家)却认为,外轮最多只能有50%效益份额流回中国。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航道效益的计价就发生了较大偏差。对投资费用、维护费用的调整及影子价格的确定。国家计委于1993 年的影子价格系数至今已有十余年,早已不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但目前尚未完全市场化。在这特殊时期,一些产品价格已接近国际市场,但能源、电力、铁路等价格尚由国家掌控。如何对投资及营运费用进行调整,各设计单位无统一标准。
总之,航道工程的经济评价问题需要着眼于航道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效益评估。与此同时加强航道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做好航道工程建设必须各方面努力,全面协调和统筹,只有如此,航道工程的经济效益才能有效提升,航道工程建设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王宏达.长江沿线钢铁厂进口铁矿石运输船型研究.水运工程.2003.